知青和上山下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2:34:57
从本表格可以看出很多,一便是上山下乡有两种去处,一便是情况较为良好的国营农场,军垦农场,这类是家中关系不错或者出身好的知青。
而到情况恶劣的农村地区的知青所占下放比率高,这也是按照出身来的。
此情况是因为国营,军垦农场无力承担如此大规模的知青。从本表格可以看出很多,一便是上山下乡有两种去处,一便是情况较为良好的国营农场,军垦农场,这类是家中关系不错或者出身好的知青。
而到情况恶劣的农村地区的知青所占下放比率高,这也是按照出身来的。
此情况是因为国营,军垦农场无力承担如此大规模的知青。
此图表是国家关于知青下乡的安置支出,但是实际情况却仍需要地方政府、农村接收单位和父母所在的城市单位及父母共同支出以满足知青青年的实际支出,而这也也不包括分管知青机构的所需开支。
地方政府和农村公社要负担国家部分不足的知青住房设施等费用,还要从抢占农民本身就少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要占工分和口粮,导致农民对知青极大不满。
而在农村副食产品和生活必需品不足的情况下,知青便依靠城市中的父母提供相关票证和口粮。
形成了知青,农村,父母三方极大的互相抱怨。
知青下乡可是由不得自己做主的,我爸当年就是强迫的,那个通知发到家的时候他一把就撕了,最后在乡下呆了8年,把最好的时光都浪费在上面了
当年根本就没法满足这么多青年就业  这些青年就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可以参考埃及今年的情形
到乡下修理地球青少年接触地气也没啥不对 这里面值得诟病的是时间太长了 上山下乡是变种的扩招
楼上3楼的父亲还算不错,还算家庭没有不同意。有些居委会,工厂为了动员下乡知青父母,还停工,以开除威胁,断口粮威胁。
愿意去的也有,出于革命激情。还有就是家庭多个子女,家里难以为继,又待业的人。
知青苦啊,居然弄下乡跟农民一起吃住,真苦啊
那个时代没得选择,必须去外地农村与农场。后来又陆续返城,又碰到企业改制下岗。这一代人就这么走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那个年代高中毕业生最好的归宿就是参军了
即使提干不成,大部分人复员回乡可分配得好工作,谈对象也可以挑挑拣拣。父母有面子
可惜要求太高了
那个可以讨论一下,当年的知青VS如今找不到工作的大把毕业生+飘(不管北上广)+蚁族,谁更惨一些??见仁见智,我觉得情形真是如此相似呀……
农民天生就该低一等?
好喝二锅头 发表于 2013-11-16 16:13
那个可以讨论一下,当年的知青VS如今找不到工作的大把毕业生+飘(不管北上广)+蚁族,谁更惨一些??见仁见 ...
你这不是唐伯虎点秋香 小强旺财哪一出吗? 没啥可比的
知青和现在毕业生不同点在于,一个是大量强迫性质要求,一个是自主决定自主择业。更不同的是现在没有票证供给问题。
至于现在北上广的城市承载力是当初城市人口的数倍,已不堪承载。
我只知道北上广从建国后曾就精简让城市已就业落户工人下乡。
现在的动员大学生下乡是通过鼓励政策而不是强迫,在没有造成农村压力的情况下鼓励大学生报答社会,这就是新时代的上山下乡。
经济上的解释就是大发疯时经济停滞无法解决就业问题,于是撵去修地球,当然是以革命的名义
f22 发表于 2013-11-16 19:03
经济上的解释就是大发疯时经济停滞无法解决就业问题,于是撵去修地球,当然是以革命的名义

呵呵 其实还有个隐含的政治意义,当年是真是抱着打三战的准备来的, 提早把年轻人分散到乡下避免被全锅端。 全国城乡防空洞和城防工事没少搞 ,攻打一个有全民准备的国家。 美苏都的要合计合计成本。
即便经济不停滞,就业也没法解决, 这个过程是小农经济在向工业化转型的一个阵痛。
当时口号:下乡光荣,不下不行。天天有居委会来门口敲锣打鼓,逼的你得去。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1-16 19:18
呵呵 其实还有个隐含的政治意义,当年是真是抱着打三战的准备来的, 提早把年轻人分散到乡下避免被全锅 ...
这个所谓的意义纯属被卖了还帮人数钞票的自作多情
虽然从63年起中苏就开始有分歧,但是主席断言三战是在1969年,而部署精简工作和上山下乡是从1963年开始的,而中央文件也明确指出是城市压力和就业压力。
整个一五时期就业情况都是很良好的的,1961年开始被精简的工人都是一五时期招工时进城的。
f22 发表于 2013-11-16 22:13
这个所谓的意义纯属被卖了还帮人数钞票的自作多情
有些事后诸葛亮了吧。。。。。。
上山下乡就是扯淡

一便是情况较为良好的国营农场,军垦农场,这类是家中关系不错或者出身好的知青。

金镰刀
你也不看看军垦农场都在哪,你家要是有关系不找附近农村非得去黑龙江北大荒和西域那种苦寒地?
一便是情况较为良好的国营农场,军垦农场,这类是家中关系不错或者出身好的知青。

金镰刀
你也不看看军垦农场都在哪,你家要是有关系不找附近农村非得去黑龙江北大荒和西域那种苦寒地?
我家那个岁数的人都去了 算是自愿的吧

先去的都去了内蒙土默川 后去的其实没出北京界
变相的流放            
我诅咒那个疯狂的年代!
苏联派1 发表于 2013-11-16 15:50
那个年代高中毕业生最好的归宿就是参军了
即使提干不成,大部分人复员回乡可分配得好工作,谈对象也可以挑 ...
其实还有一条路  只是面比较窄
是工矿招工
ppl 发表于 2013-11-18 20:55
金镰刀
你也不看看军垦农场都在哪,你家要是有关系不找附近农村非得去黑龙江北大荒和西域那种苦寒地?
其实黑龙江还可以
2013-11-27 19:27 上传

还要生得好,爹混得好。
知青下乡直接造成了日后走后门的滥觞。
天子之剑 发表于 2013-11-27 19:27
干得好到哪都能干好。知青下乡就是浪费光阴?
人家干的好就能当大队书记
你干得再好也当不了
知青上山下乡,还要怪毛。
他自己发动了文革,动员了规模庞大的红卫兵。到了1967年底,毛自己感觉红卫兵队伍疯狂了失控了,这些“火种”留在城市里搞不好连自己也烧了,就亲手把他们赶到农村去了。既是为个人权力考虑,也有为国家社会稳定考虑的因素。
xrx1989 发表于 2013-11-29 09:30
你干得再好也当不了
那是当然。
但是俺从不抱怨社会,你改变不了社会,就应该去适应。
习boos不是说过,大队书记是人家一生中很重要的阅历。
知青下乡又不是一个人去的,如果让你一个人下乡,那才是耽误了你的前程。
天子之剑 发表于 2013-11-29 11:10
那是当然。
但是俺从不抱怨社会,你改变不了社会,就应该去适应。
习boos不是说过,大队书记是人家一生 ...
耽误一大片人的前程就对了?虽然他们很多人留城里真的会出问题
为什么说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好呢,就是军垦农场,国营农场的硬件设施比公社好,还有固定工资收入。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在内蒙古都是安置本省子弟的好去处,而且在70年代确有极多获得国营职工编制。
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也不是只有三边才有的,各省都有军垦农场和国营农场,云南等地更是建立了生产建设兵团。
云南那边苦逼程度名列前茅
至于找附近农村?知青安置本省工作以地区内跨县安置公社,北上广的早一批更多是去外省公社。有关系谁不去找国营农、林牧、渔厂,和军垦农场。还要送小孩去外县条件困难公社?
那个可以讨论一下,当年的知青VS如今找不到工作的大把毕业生+飘(不管北上广)+蚁族,谁更惨一些??见仁见 ...
知青没有自由,卖苦力就图个温饱。

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乡下孤独寂寞。

现在你可以宅在家里啃老,也可以外出卖苦力,有技术的苦力一月5、6千,没技术的,一月也2000以上。

即使你混在底层,还是现在好,好的不是一点点。
呵呵 其实还有个隐含的政治意义,当年是真是抱着打三战的准备来的, 提早把年轻人分散到乡下避免被全锅 ...
牵强附会,先有的上山下乡,后有的备战备荒。

上山下乡的时候还不知道会跟苏修闹到要打核战的地步。
僵尸天下 发表于 2013-11-30 20:11
牵强附会,先有的上山下乡,后有的备战备荒。

上山下乡的时候还不知道会跟苏修闹到要打核战的地步。
你光以为是苏联核威胁我们吗?金门之战的时候全军全国在战备
干得好到哪都能干好。知青下乡就是浪费光阴?
人家干的好就能当大队书记
对于从事政治、文学,是积累经验、生活。

对于想从事科学、教育、艺术的,就是灾难。
wg毁了很多科学天才。
知青下乡直接造成了日后走后门的滥觞。
一有工农兵学员的机会,全给各级干部子女占完了。

江青想拿这个搞事,因为得罪的人太多,被老毛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