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悲壮的两小时》被指胡编乱造?[转帖] - 文化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6:52:27
近日,网上一篇措辞激烈的文章,指责入选到新版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为胡编乱造,这难道是真的吗?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入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来自《读者》1995年第2期,原标题为《宇航员之死》。教材的编撰者在将其编入教材的时候,对文章作了删节并改动了标题。

  《悲》文叙述: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归航的过程中,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降落伞出现故障无法打开了。科马洛夫将和“联盟1号”一起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前苏联当局在此过程中对于这一情况做了实况直播,并请科马洛夫的家人在科马洛夫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与他告别。

  《悲》文对科马洛夫这一英雄人物做了极为生动的描写,对于他在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的心理活动刻画入木三分。在语文教学网络上,记者看到,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可谓汗牛充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文章中科马洛夫的爱国和科学精神。

  这是不是一篇胡编乱造的课文

  近日,一位署名京城孤魂的网友撰文《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直指该文硬伤累累、华而不实,是三流地摊文人所编造、彻头彻尾凭空捏造、无科学根据的大谎言。网友指责文章共存在5处硬伤:

  其一: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驾驶的“联盟1号”宇宙飞船是在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发射场升空的,而非《悲》文中所说1967年8月23日。

  其二:联盟1号的飞行是冷战期间前苏联为了与美国竞争登月项目而进行的绝密行动,将要实验人类第一次飞船太空对接,为登月舱的返回对接进行初步探索,为保证前苏联在太空的领先地位,这一行动的内情在当时实行了绝对保密。前苏联当局对于“联盟1号”宇宙飞船坠毁事件根本不可能进行现场电视直播。

  其三:网友根据飞船返回大气层的速度(每秒7000米左右)进行了计算,得出飞船进入大气层后到达地面所需时间只有十几分钟而非《悲》文中所说的两个小时。

  其四:《悲》文说科马洛夫向领导的汇报持续了70分钟。而网友认为飞船与地面的联系是受地面接收站控制范围限制的。在这70分钟里,大部分时间飞船不在地面接收范围内,根本无法进行所谓的70分钟“汇报”。

  其五:《悲》文中有一个细节是科马洛夫和女儿对话,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要好好学习,并且说到“‘联盟1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网友指出“像航天器这样的高科技产物,经历了无数精英的缜密设计和实验,任何数据都要计算多少遍,才能发射上天。无论什么地方发生了故障,绝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查出原因的。”

  记者查证事情真相

  为核实该网友文章的真实性,记者查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不列颠全书》,书中第700页确实有关于科马洛夫—————这位“为人类宇航事业献身第一人”的条目,据《简明不列颠全书》记述:“联盟1号”宇宙飞船起飞的准确时间的确是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而非1967年8月23日。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至今已有230年,其权威性有口皆碑、毋庸置疑。记者注意到,在此书关于“联盟1号”的叙述非常谨慎地使用了“据报道”的字眼,而在另一本带有很强专业色彩的著作《勇闯太空》(丹尼斯·纽柯克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中,在第66页至71页用了6个页码的篇幅对于这一事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其中包括当时美国利用卫星跟踪拍摄到的图片,实际情形跟《悲》文的叙述也大相径庭。同时,对这段历史较为了解的著名作家叶永烈也告诉记者,除了时间的错误之外,其他的错误其实只要稍据科学常识就可以发现。

  种种证据表明,《悲壮的两小时》确实是一篇不切实际的编造文章,但是,记者在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证此篇文章如何进入语文教材时,被婉言谢绝。

  (陈远)

  叶永烈:这肯定是个弥天大谎

  记者:《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一文中对于《悲壮的两小时》关于硬伤的指责是否确切?

  叶永烈:我认为《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一文的批评是正确的。我很早以前在读《悲壮的两小时》一文时,就觉得“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要花费两小时才落到地面,违反常识;还有,这两小时之内,那位宇航员怎么能够与地面一直保持通话,也不合常识。读了《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一文,我以为所列举的理由很充足,足以证明《悲壮的两小时》是“弥天大谎”。

  记者:您认为是什么因素使这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叶永烈:这篇文章“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宇航员的献身精神,随着死亡时刻的逼近,那位宇航员所表现出来的无畏无私,使人“深为感动”。如果摒弃《悲壮的两小时》违反科学之处,这篇文章应当是出色的。

  记者:这篇文章入选到中学语文教材合理吗?

  叶永烈:当然不合适。应该立即从中学语文教材删去《悲壮的两小时》。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一事情?

  叶永烈:我曾经一再提倡现代青年应该“文理兼优”。全国统编教材中学语文高中第三册曾经选入我的文章《文与理》,就是强调:学文的应当懂一点理,学理的应当懂一点文。中学语文教材编者的文学水平当然是不错的,但是科学修养恐怕欠缺,不然就不会看不出《悲壮的两小时》的科学错误。

  记者: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孩子们真相?这对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叶永烈:我们不仅应当告诉孩子《悲壮的两小时》错在哪里,而且应该让孩子们也从中吸取教训,一定要文理并重。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必须既有文学修养,又懂得现代科学。

  (仁民)

  文献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于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驾驶“联盟1号”由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按计划,他在飞行一天之后将在轨道上与随后发射的“联盟2号”会合并实行人类第一次空间对接和太空行走。成功进入轨道后,“联盟1号”接连发生故障。返回地球的第一次尝试使用离子定位法,没有成功。后来,科马洛夫利用人工月球定位法,成功引导飞船进入了返回轨道。但是由于飞船失控造成的旋转使得主减速伞绳被缠在一起,无法打开。4月24日6时24分,“联盟1号”坠毁。科马洛夫成为世界第一个在飞行中的宇宙飞船中丧生的宇航员。当时空军现场指挥官报告说需要急救措施,然后就掐断了通讯联系。国防部长乌斯基诺夫在上午11时左右接到负责航天事务的卡曼宁将军的报告,说科马洛夫已经遇难。塔斯社在当天14:00向世界报道了这次不幸事故。

  ———摘自《大英百科全书》及《勇闯太空》近日,网上一篇措辞激烈的文章,指责入选到新版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为胡编乱造,这难道是真的吗?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入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来自《读者》1995年第2期,原标题为《宇航员之死》。教材的编撰者在将其编入教材的时候,对文章作了删节并改动了标题。

  《悲》文叙述: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归航的过程中,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降落伞出现故障无法打开了。科马洛夫将和“联盟1号”一起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前苏联当局在此过程中对于这一情况做了实况直播,并请科马洛夫的家人在科马洛夫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与他告别。

  《悲》文对科马洛夫这一英雄人物做了极为生动的描写,对于他在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的心理活动刻画入木三分。在语文教学网络上,记者看到,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可谓汗牛充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文章中科马洛夫的爱国和科学精神。

  这是不是一篇胡编乱造的课文

  近日,一位署名京城孤魂的网友撰文《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直指该文硬伤累累、华而不实,是三流地摊文人所编造、彻头彻尾凭空捏造、无科学根据的大谎言。网友指责文章共存在5处硬伤:

  其一: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驾驶的“联盟1号”宇宙飞船是在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发射场升空的,而非《悲》文中所说1967年8月23日。

  其二:联盟1号的飞行是冷战期间前苏联为了与美国竞争登月项目而进行的绝密行动,将要实验人类第一次飞船太空对接,为登月舱的返回对接进行初步探索,为保证前苏联在太空的领先地位,这一行动的内情在当时实行了绝对保密。前苏联当局对于“联盟1号”宇宙飞船坠毁事件根本不可能进行现场电视直播。

  其三:网友根据飞船返回大气层的速度(每秒7000米左右)进行了计算,得出飞船进入大气层后到达地面所需时间只有十几分钟而非《悲》文中所说的两个小时。

  其四:《悲》文说科马洛夫向领导的汇报持续了70分钟。而网友认为飞船与地面的联系是受地面接收站控制范围限制的。在这70分钟里,大部分时间飞船不在地面接收范围内,根本无法进行所谓的70分钟“汇报”。

  其五:《悲》文中有一个细节是科马洛夫和女儿对话,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要好好学习,并且说到“‘联盟1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网友指出“像航天器这样的高科技产物,经历了无数精英的缜密设计和实验,任何数据都要计算多少遍,才能发射上天。无论什么地方发生了故障,绝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查出原因的。”

  记者查证事情真相

  为核实该网友文章的真实性,记者查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不列颠全书》,书中第700页确实有关于科马洛夫—————这位“为人类宇航事业献身第一人”的条目,据《简明不列颠全书》记述:“联盟1号”宇宙飞船起飞的准确时间的确是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而非1967年8月23日。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至今已有230年,其权威性有口皆碑、毋庸置疑。记者注意到,在此书关于“联盟1号”的叙述非常谨慎地使用了“据报道”的字眼,而在另一本带有很强专业色彩的著作《勇闯太空》(丹尼斯·纽柯克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中,在第66页至71页用了6个页码的篇幅对于这一事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其中包括当时美国利用卫星跟踪拍摄到的图片,实际情形跟《悲》文的叙述也大相径庭。同时,对这段历史较为了解的著名作家叶永烈也告诉记者,除了时间的错误之外,其他的错误其实只要稍据科学常识就可以发现。

  种种证据表明,《悲壮的两小时》确实是一篇不切实际的编造文章,但是,记者在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证此篇文章如何进入语文教材时,被婉言谢绝。

  (陈远)

  叶永烈:这肯定是个弥天大谎

  记者:《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一文中对于《悲壮的两小时》关于硬伤的指责是否确切?

  叶永烈:我认为《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一文的批评是正确的。我很早以前在读《悲壮的两小时》一文时,就觉得“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要花费两小时才落到地面,违反常识;还有,这两小时之内,那位宇航员怎么能够与地面一直保持通话,也不合常识。读了《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一文,我以为所列举的理由很充足,足以证明《悲壮的两小时》是“弥天大谎”。

  记者:您认为是什么因素使这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叶永烈:这篇文章“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宇航员的献身精神,随着死亡时刻的逼近,那位宇航员所表现出来的无畏无私,使人“深为感动”。如果摒弃《悲壮的两小时》违反科学之处,这篇文章应当是出色的。

  记者:这篇文章入选到中学语文教材合理吗?

  叶永烈:当然不合适。应该立即从中学语文教材删去《悲壮的两小时》。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一事情?

  叶永烈:我曾经一再提倡现代青年应该“文理兼优”。全国统编教材中学语文高中第三册曾经选入我的文章《文与理》,就是强调:学文的应当懂一点理,学理的应当懂一点文。中学语文教材编者的文学水平当然是不错的,但是科学修养恐怕欠缺,不然就不会看不出《悲壮的两小时》的科学错误。

  记者: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孩子们真相?这对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叶永烈:我们不仅应当告诉孩子《悲壮的两小时》错在哪里,而且应该让孩子们也从中吸取教训,一定要文理并重。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必须既有文学修养,又懂得现代科学。

  (仁民)

  文献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于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驾驶“联盟1号”由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按计划,他在飞行一天之后将在轨道上与随后发射的“联盟2号”会合并实行人类第一次空间对接和太空行走。成功进入轨道后,“联盟1号”接连发生故障。返回地球的第一次尝试使用离子定位法,没有成功。后来,科马洛夫利用人工月球定位法,成功引导飞船进入了返回轨道。但是由于飞船失控造成的旋转使得主减速伞绳被缠在一起,无法打开。4月24日6时24分,“联盟1号”坠毁。科马洛夫成为世界第一个在飞行中的宇宙飞船中丧生的宇航员。当时空军现场指挥官报告说需要急救措施,然后就掐断了通讯联系。国防部长乌斯基诺夫在上午11时左右接到负责航天事务的卡曼宁将军的报告,说科马洛夫已经遇难。塔斯社在当天14:00向世界报道了这次不幸事故。

  ———摘自《大英百科全书》及《勇闯太空》
现在还有多少人认为比萨斜塔上做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
[em06][em06][em06]这帮白痴,要教育爱国精神,五壮士的例子难道不要吗?要从地摊上抄一篇来
  伪劣教科书误人子弟,祸害后代。涉及理科知识,没有经过理科专业人员较审……
没有区分文学作品和纪实作品。编辑的水平[em05][em05]
我现在还认为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
无语了...........
想引用楼上签名一句话,“做人要厚道”啊!
反正是用来洗脑,到底真不真实,谁管他哪...[em03]

    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1967年8月23日一个人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经过一天一宿的太空飞行之后,圆满完成了任务,胜利返航。
此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收看宇宙飞船的返航实况。科马洛夫的母亲、妻子、女儿和几千名各界人士,也都在飞船着陆基地等待迎接这位航天勇士。但是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打不开降落伞了。
面对这一突发的恶性事故,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焦灼异常,他们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救助措施,想帮助他排除故障,但都无济于事。
地面指挥中心马上向中央请示,中央领导研究后,同意向全国公民公布实况。当时最著名的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联盟1”号宇宙飞船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不能减速,两个小时后将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殉难。
举国上下都被这个消息震撼了,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的亿万颗心,无不焦虑地关注着科马洛夫,关注着他的亲人。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更是珍视这剩下的两个小时,他们把科马洛夫的亲人请到指挥台,让他们在最后的两小时里和屏幕中的科马洛夫在一起。指挥中心首长与科马洛夫通话:“科马洛夫同志,看见你的亲人了吗?请和他们讲话。”科马洛夫看见了老母,看见了妻子、女儿,他显得很激动,但他还是控制住自己说:“首长,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先把这次飞行探险情况向您报告,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和科马洛夫通话的首长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哽咽着说:“谢谢你,录音已经准备好了,请讲吧。”科马洛夫点点头开始了急促坦然的讲述。因为他讲述的内容关系到国家机密,指挥中心暂时关掉了电视直播的录音传递。全国电视观众只能通过屏幕观看他无声的形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科马洛夫的生命也在分分秒秒中消逝。包括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内的亿万人的心,不由得加剧了跳动。人们的紧张情绪,已经超过了当年希特勒进攻苏联时的程度。而被举国关注的科马洛夫,却目光泰然,就像坐在办公室里正常工作一样,神色是那样认真,态度是那样从容。汇报整整用了70分钟。科马洛夫汇报完了,打开声音开关,国家领导人第一个接过话筒,他很想讲得快点,好节约时间留给亲属,可他嗓子里仿佛塞着一团东西,怎么也讲不快。他说:“尊敬的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同志,我代表最高苏维埃向你宣布──你是苏联的英雄,人民的好儿子!人民永远怀念你,广袤的太空永远记住你!你是人民的骄傲!科马洛夫同志,你还有什么要求请告诉我,我会帮你解决的。”
科马洛夫眼含热泪:“谢谢!谢谢最高苏维埃授予我这个光荣称号!我是一名宇航员,为宇航事业献身是神圣的,我无怨无悔!”
领导人还能说什么,他把话筒默默地递给科马洛夫的老母亲。世上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母亲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死掉。此时科马洛夫满头白发的母亲心像刀扎似的疼痛:“儿子,我的儿子,你……”她有太多的话要说,却不知先说什么好。科马洛夫脸上露出了笑容:“妈,您的图像我在这里看得非常清楚,每一根白发都能看清,您能看清我吗?”
“能。看得很清,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此时泪水已经把她的双眼蒙住了。老太太把话筒交给儿媳妇──科马洛夫的妻子。科马洛夫给妻子送了一个调皮而又深情的飞吻。妻子抱着话筒刚说:“亲爱的,我好想你!”就泪如雨下,再也说不出话来。
科马洛夫也很动情,他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脱下宇航服,又拿出一支金笔对妻子说:“亲爱的,这支金笔随我飞入太空,是我珍贵的东西,我用宇航服把它包好,待会儿的大爆炸,不会对它造成损伤的。请你把它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我想我不会下地狱,我会在天堂里祝你们幸福。”如泣如诉的语调,饱含了科马洛夫对妻子的爱,对生活的爱,屏幕前的人全落泪了。
科马洛夫的女儿接过话筒:“爸爸!我的好爸爸!”孩子已泣不成声。看到12岁的女儿,科马洛夫的眼睛里骤然飘过一层阴云:“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爸爸。您是苏联英雄。我只想告诉您,英雄的女儿,是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坚强的科马洛夫这时禁不住落泪了:“好孩子,记住这一天,以后每年的这个日子,到坟前献一朵花,和爸爸谈谈学习情况。好女儿,爸爸就要走了,告诉爸爸你长大了干什么?”
“像爸爸一样,当宇航员!”
科马洛夫又一次落泪了:“你真好,可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1’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
科马洛夫讲到这里,看了看表还有7分钟。他毅然和女儿挥挥手,面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同胞们,请允许我在这茫茫太空中与你们告别……再见了!”
科马洛夫这时太激动了:“谢谢啦!全国全世界的同胞们,我也爱你们!正因为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爱,上帝才这样爱我,让我从千万里的高空飞向大地,在火与光的歌声里获得新生。同胞们,请与我一起喊──人民万岁!科学万岁!”
科马洛夫向人们亲切地挥着手:“我已经看见大地了,大地很美。如果上帝让我转世投胎,我还要当宇航员,我和女儿一起重上太空。因为太空很有意思,很好玩。真的,太空很好玩……”轰隆──一声爆炸,整个苏联一片寂静。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向着飞船坠毁的方向默默地哀悼,哀悼……

文章过于矫情,但还是蛮有感染力,让我想起很多颂扬主旋律的文学作品。如果课本中继续保留的话也可以,但是要明确写明这是虚构的而不是纪实!
[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5-5-2 9:27:00的发言:[/B][BR]  伪劣教科书误人子弟,祸害后代。涉及理科知识,没有经过理科专业人员较审……

课文可能有漏洞,但是这件事是真事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03年还是04年,中央电视的一个对神舟系列设技师进行采访的节目里,在谈到我们为什么不发展航天飞机,以及谈到美,俄在空天工具上的发展差异时,那个专家谈到了这件事。他说这个苏联飞行员死前与家人进行了联络,宇航员鼓励孩子不要悲伤,要好好成长,报效祖国等等,很感人。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很有名的事,我想这个航天专家不会不知道真相吧。
我换了用户发的帖子怎么还是看不到啊
有这事
不过细节方面有些出入吧
[em04]
应当引起教育部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