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很远,中国却很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0:18:08
“天堂很远,中国却很近”——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地缘政治互动规律和特点

张文木

观察者网

http://www.guancha.cn/zhang-wen-mu/2013_01_23_122666.shtml



目录

一、中国近代地缘政治变动及其规律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地缘政治互动的特点

三、人民:地缘政治中最能动的因素

四、中国与周边地缘政治互动棋谱中的“支轴国家”

五、简短的结语

民族的崛起是人的自觉过程和历史的自然过程的统一。中国的地缘政治及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动结果,既是中国人民自觉奋斗过程的反映,也是中国自身地缘政治自然演变的结果。因此,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把握和认识这些过程,研究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当前中国国际政治学建设及与此相关的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是有益的。

一、中国近代地缘政治变动及其规律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陆海邻国较多的国家。北面有俄罗斯【1】、蒙古;西北面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有阿富汗、巴基斯坦;由西南往东依次有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东北面同中国陆邻的国家有朝鲜、韩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东南面有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与中国隔海相望。

在这些国家中,对亚洲地缘政治具有地区重要影响的国家,有俄罗斯、伊朗、印度,日本;而对中国地缘政治具有支轴意义的国家则是东北亚的朝鲜、东南亚的印尼、柬埔寨、缅甸以及南亚的巴基斯坦和西亚的伊朗等国家。

南中国海是美国进入印度洋、波斯湾的必经之地,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驱走日本人后开始重点经营这一地区,迄今在此仍保存着重要的影响力。

与欧洲的地缘政治版图由外而内大幅碎化的布局恰好相反,除传统意义上属欧洲国家的俄罗斯外,亚洲国家版图整合程度呈现以中国为中心由外而内大幅提升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亚洲历史的稳定性优于欧洲的主要原因。

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国家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其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此间,亚洲尤其是东亚与世界其他地区尚处在相对隔离、没有外力干预,因而只能以中国为中心的相对封闭状态。这时的中国不管从版图(俄罗斯除外)还是影响力上说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与亚洲国家尤其与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的关系,有许多还是中央王朝和藩属【2】国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的体系被学者命名为“华夏秩序”或“天朝礼治体系”【3】。由于没有出现与中国构成力量对称的国家力量,这一时期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对中国而言,不属于多主体和多中心的近代主权意义上的国家体系,而是以中国为主体和中心的中世纪宗法权力体系。由此便可以解释明朝郑和七次横穿太平洋和印度洋远行——由于没有主权对手——得以所向披靡的原因。

第二个阶段是鸦片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此间,亚洲尤其是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夏体系,在西方新老列强和新崛起的日本的冲击下解体。以往的宗法国家或与中心王朝中国有藩属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先后被这些列强占领并成为它们的殖民地。这一阶段的中国也分别经受并反抗了西方列强和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既使中国完成了从宗法权力国家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型,同时也扩大了中国人关于中国域外,当然首先是亚洲的地缘政治的认识【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大多数国家很快实现了主权独立。1949年中国也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转变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中国与其藩属国的关系转变为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的主权平等的现代国家关系,其间,中国在亚洲传统的主体板块和主体作用没有改变,而国家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则发生了改变。这是我们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亚洲国际政治的不同但具有质变意义的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及其周边的版图在第二阶段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由于近代以来中国北方的陆权强国沙俄和西方的海权强国英、法、美等国向远东扩张对中国形成的南北挤压,导致中国版图南北出现收缩性松动,最终演变成南北扁东西长的形状;而在这之前,中国版图(如不算当时的“藩属国”)则呈饱满的大三角形状。这就是说,近代以来中国版图受到损失的原因主要是海陆强国南北两向的挤压而不主要来自它们的东西挤压。中国能够保留下来的版图基本都保持在陆权和海权大国(俄国、英国、美国等)在亚洲的关键利益线之外并因此受到挤压较少的区域。那些夹在中国与海陆霸权国家之间的地区,则由原来向心并环绕于中国周边的“藩属”地带转变为陆海霸权两种力量在中国南北两向与中国拉扯出的破碎缓冲带:在南太平洋、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出现一大片破碎的岛陆小国;在北方,日本崛起后,中日之间的朝鲜、中俄之间的蒙古、英属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尼泊尔等也加入到这片破碎带。这些环布于中国周边的破碎地带在中国与海陆霸权国家之间起到了独特的缓冲作用,它们的破碎程度则根据占据东亚大陆主体地理板块的中国与外来的陆海霸权国家力量变化而伸缩。

国家版图形状是国家力量博弈结果积淀下来的活化石。近现代以来中国与海陆霸权国家之间的地理“拉锯”式博弈伸缩变化的历史结果表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蚕食在中国的抵抗下最终还是有底线和极限的。在当时中国较弱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力量可守得住的底线就是列强侵犯中国的力量极限。在这条线上双方谁也吃不掉谁。从目前留下的中国版图面积看,中华民族抵御强权侵犯的能力还是相当顽强的。中国抵抗南北两向压力的抗压能力在20世纪前半叶又遭受日本人拦腰打击的极限测试——当时日本已将中国东部分裂出若干个傀儡政权,其结果是日本初胜后很快就退回到其本土;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又经受了苏联和美国利用《雅尔塔协定》一分为二分裂中国的外交高压的测试,其结果是1949年中国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最终确定了在反复测试后沉淀下来的中国国力抗压的底线,也使西方认识到它们分裂亚洲和在东亚扩张的极限。可以肯定,只要中国的主体地理板块不垮,亚洲目前这种经过一百多年反复以至极限压力测试后表现出的以中国为主体板块的有利于亚洲稳定的非对称破碎特点不会改变。

如果将中国放到全球考察,中国在亚洲版图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倚陆向海的地理特征【6】使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具有“东接财源、西接能源”的优势。中国广袤的版图不仅处于亚洲中心,而且还处于左右逢“源”的地理位置:它东接太平洋,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特别是对日美等发达国家开放,以获取中国发展不可缺少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促进贸易拓展;它西直接与中亚富油地区接壤,不必经过海上而只需经过友邻巴基斯坦从陆上抄近直入霍尔木兹海峡,这利于中国避开海上风险获取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石油资源。“这种东接财源、西接能源的地缘优势,在当代世界各大国中是较为独到的”【7】,当然也是中国在未来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应当充分注意和利用的。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地缘政治互动的特点

所谓“亚洲”,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中国在亚洲的中心地位是通过其与周边国家形成的特定的相互牵引的力学结构表现出来的。在这个结构中,中国北方特别是正北的蒙古高原在历史上往往是中国政治稳定的破局地带,鉴于此,笔者也从中国位于北方的俄罗斯破题并由此逐次展开讨论。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一个因没有得到蓝水却在陆地上受到上帝特别恩惠的国家。亚洲北方地区的主要国家关系是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它是中国与夹在中俄两国之间的所有其他国家关系的晴雨表。在这对关系中,俄罗斯最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土地而是通向出海口的土地,它在西面的波罗的海、黑海和印度洋方向扩张受挫后,便径直向东扩张。在这个东扩进程中,它考虑最多的是远东最接近太平洋出海口的地区。俄罗斯曾一度扩张到阿拉斯加地区。但由此带来的悖论是这么远的出海口——如果再考虑叶尼塞河以东地区高原山地特征【8】——已超出了俄罗斯防御能力的极限。正因此,在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后不久的1867年,为了缩短防线以便专门经营远东地区,俄罗斯便将阿拉斯加出售给了美国【9】。在这一地区,俄国占据日本海西北角的海参崴,但这一港口是半冻港,况且还受日本在东面遏制,其战略作用受到限制;位于日本海之外、鄂霍次克海东面的堪察加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是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且受日本海暖流的影响可全年通航的天然良港,但由于它离俄罗斯经济中心太远,其战略装备运输不仅要北绕舍列霍夫湾,而且还要克服十分复杂的地形结构和气候条件【10】,这使得堪察加半岛的战略地位在俄罗斯手中很难被充分利用。苏联解体后,情形更是如此。

对俄国出海最有利因而也最令俄国人向往的港口是中国旅顺港。它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的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与海参崴、堪察加半岛等比较,它是俄罗斯最稀缺的全年不冻的暖港,更是俄罗斯畅通无阻地进入太平洋战略性区域的最便捷的港口。俄罗斯曾诱使中国清政府同意修筑从俄国赤塔直抵旅顺港的中东铁路【11】。在太平洋战争接近结束的1945年,美国为了拉上苏联加入远东对日作战,便与苏联签订《雅尔塔协定》,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求外蒙古“现状必须维持”,第二条是要求“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以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以恢复”。【12】美国南北战争中国家统一后,沙俄出于无力控制不如做顺水人情的动机,主动将阿拉斯加让与美国,出于同样的道理,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苏联将中东铁路和旅顺港分别于1952年和1955年归还中国。此后俄罗斯在远东极不情愿地放弃对中国东北的控制并再次陷入“望洋兴叹”的窘境。

蒙古

在大国之间剥离出碎片小国是缓冲大国冲突的常用策略,蒙古便是俄国在中国地缘政治的关键区以牺牲中国为前提被苏联硬剥离出来的这样的国家。蒙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位势是一把双刃剑,它北上可截断俄罗斯的东西联系——正因此,日本于1939年在蒙古诺门坎向苏联发起挑衅性冲突并遭到苏联红军的迎头痛击;也正是这个理由,斯大林在牺牲中国利益的前提下坚持蒙古独立。1945年夏,蒋经国曾以特殊的私人身份就外蒙古独立问题与斯大林交换看法,斯大林告诉他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13】俄罗斯东西相距太远,这使得它的中间部分显得特别脆弱。在这个脆弱地带分离出一个小国,犹如在俄罗斯的软腹下加了一层护垫。

蒙古独立对新中国的北部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它在苏联将其安全边界大大向中国方向南推的同时,也压近了中国北方边界与中国首都北京的距离:由蒙古南下可迅速抵进中国的京畿重地,威胁中国政治心脏的安全,并由此切断中国东北与新疆地区的联系,强化那里的分离倾向。因此,建国之初毛泽东将“兰新线”铁路建设放在优先地位,而不是将斯大林提出的“从中国北部开始延伸到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铁路修建”的建议【14】放在优先地位。

但是,近代以来,外蒙古地区地缘政治的上述作用在北边俄国的压力下只能是被动的即在被大国利用的条件下才能存在。与东南亚临海小国不同,蒙古国与大海隔绝,是一个在内陆且在中俄两大国“合掌”中存在的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如没有世界资源的自由输入,在海权时代,如果再不倚仗大国扶助,是不能持续发展遑论崛起的。由于蒙古境内没有出海通道,其所能倚仗的大国就不能是远在天边的西方国家,而只能是近在眼前的中国或俄国,其外交倾向只能遵循中俄关系及其力量对比的变化。比如在前清时期,由于中国东南沿海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危机,那时中国清政府尚可控制外兴安岭至库页岛一线,并于1689年迫使沙俄与中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外蒙古独立就是不可思议的事。可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北线的防御能力就不得不大幅后退,并在《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中被迫让出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以及中国西陲共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外蒙古在俄国人的操纵下逐渐脱离中国并转向独立。

蒙古国的老政治家明白其国家所处的这样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苏联解体后,他们便坚持符合蒙古国地缘政治特点的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和多支点的外交战略。进入21世纪后,蒙古国年轻的政治家们开始脱离中立外交路线,向西方靠拢。2004年,蒙古国加入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亚洲伙伴国;2012年3月,蒙古国成为北约合作伙伴国;2012年10月31日,正式申请加入欧安组织,很快便得到批准【15】。如果我们了解了上述蒙古国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地缘政治特点,便知蒙古国的这些外交举动无助于改善它的安全环境。

承诺,尤其是安全承诺,如果它过于遥远的话,是无法得到兑现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不也给予波兰安全承诺吗?其结果是在德苏大兵压境的时候,英法却爱莫能助,波兰也只有呼天不应。1939年的波兰况且如此,那又怎能设想西方为深入内陆且比波兰更远的蒙古国提供安全保障呢?目前各国战略研究因缺乏沙场历练经验而日显书生论兵特点,蒙古国加入欧安会的外交举动便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蒙古国是夹在中国和俄国家门口的国家,而且蒙古国目前90%的出口商品流向中国,中国商品已占蒙古国进口总量的1/3,不断上升的对华贸易额目前已占到蒙古国经济的3/4。【16】在这样特殊的地缘政治位势和这样高的对华经济依存度中,蒙古国选择加入远在天边的欧安会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用越南原国防部长范文茶的“天堂很远,中国却很近”【17】这一比喻来概括蒙古国加入欧安会后的难堪境遇,是比较贴切的。



(文章很长,大家看链接)

“天堂很远,中国却很近”——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地缘政治互动规律和特点

张文木

观察者网

http://www.guancha.cn/zhang-wen-mu/2013_01_23_122666.shtml



目录

一、中国近代地缘政治变动及其规律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地缘政治互动的特点

三、人民:地缘政治中最能动的因素

四、中国与周边地缘政治互动棋谱中的“支轴国家”

五、简短的结语

民族的崛起是人的自觉过程和历史的自然过程的统一。中国的地缘政治及其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动结果,既是中国人民自觉奋斗过程的反映,也是中国自身地缘政治自然演变的结果。因此,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把握和认识这些过程,研究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当前中国国际政治学建设及与此相关的国家安全战略的研究,是有益的。

一、中国近代地缘政治变动及其规律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陆海邻国较多的国家。北面有俄罗斯【1】、蒙古;西北面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有阿富汗、巴基斯坦;由西南往东依次有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东北面同中国陆邻的国家有朝鲜、韩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东南面有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与中国隔海相望。

在这些国家中,对亚洲地缘政治具有地区重要影响的国家,有俄罗斯、伊朗、印度,日本;而对中国地缘政治具有支轴意义的国家则是东北亚的朝鲜、东南亚的印尼、柬埔寨、缅甸以及南亚的巴基斯坦和西亚的伊朗等国家。

南中国海是美国进入印度洋、波斯湾的必经之地,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驱走日本人后开始重点经营这一地区,迄今在此仍保存着重要的影响力。

与欧洲的地缘政治版图由外而内大幅碎化的布局恰好相反,除传统意义上属欧洲国家的俄罗斯外,亚洲国家版图整合程度呈现以中国为中心由外而内大幅提升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亚洲历史的稳定性优于欧洲的主要原因。

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国家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其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此间,亚洲尤其是东亚与世界其他地区尚处在相对隔离、没有外力干预,因而只能以中国为中心的相对封闭状态。这时的中国不管从版图(俄罗斯除外)还是影响力上说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与亚洲国家尤其与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的关系,有许多还是中央王朝和藩属【2】国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的体系被学者命名为“华夏秩序”或“天朝礼治体系”【3】。由于没有出现与中国构成力量对称的国家力量,这一时期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对中国而言,不属于多主体和多中心的近代主权意义上的国家体系,而是以中国为主体和中心的中世纪宗法权力体系。由此便可以解释明朝郑和七次横穿太平洋和印度洋远行——由于没有主权对手——得以所向披靡的原因。

第二个阶段是鸦片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此间,亚洲尤其是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夏体系,在西方新老列强和新崛起的日本的冲击下解体。以往的宗法国家或与中心王朝中国有藩属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先后被这些列强占领并成为它们的殖民地。这一阶段的中国也分别经受并反抗了西方列强和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既使中国完成了从宗法权力国家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型,同时也扩大了中国人关于中国域外,当然首先是亚洲的地缘政治的认识【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大多数国家很快实现了主权独立。1949年中国也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转变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中国与其藩属国的关系转变为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的主权平等的现代国家关系,其间,中国在亚洲传统的主体板块和主体作用没有改变,而国家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则发生了改变。这是我们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亚洲国际政治的不同但具有质变意义的视角。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及其周边的版图在第二阶段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由于近代以来中国北方的陆权强国沙俄和西方的海权强国英、法、美等国向远东扩张对中国形成的南北挤压,导致中国版图南北出现收缩性松动,最终演变成南北扁东西长的形状;而在这之前,中国版图(如不算当时的“藩属国”)则呈饱满的大三角形状。这就是说,近代以来中国版图受到损失的原因主要是海陆强国南北两向的挤压而不主要来自它们的东西挤压。中国能够保留下来的版图基本都保持在陆权和海权大国(俄国、英国、美国等)在亚洲的关键利益线之外并因此受到挤压较少的区域。那些夹在中国与海陆霸权国家之间的地区,则由原来向心并环绕于中国周边的“藩属”地带转变为陆海霸权两种力量在中国南北两向与中国拉扯出的破碎缓冲带:在南太平洋、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出现一大片破碎的岛陆小国;在北方,日本崛起后,中日之间的朝鲜、中俄之间的蒙古、英属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尼泊尔等也加入到这片破碎带。这些环布于中国周边的破碎地带在中国与海陆霸权国家之间起到了独特的缓冲作用,它们的破碎程度则根据占据东亚大陆主体地理板块的中国与外来的陆海霸权国家力量变化而伸缩。

国家版图形状是国家力量博弈结果积淀下来的活化石。近现代以来中国与海陆霸权国家之间的地理“拉锯”式博弈伸缩变化的历史结果表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蚕食在中国的抵抗下最终还是有底线和极限的。在当时中国较弱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力量可守得住的底线就是列强侵犯中国的力量极限。在这条线上双方谁也吃不掉谁。从目前留下的中国版图面积看,中华民族抵御强权侵犯的能力还是相当顽强的。中国抵抗南北两向压力的抗压能力在20世纪前半叶又遭受日本人拦腰打击的极限测试——当时日本已将中国东部分裂出若干个傀儡政权,其结果是日本初胜后很快就退回到其本土;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又经受了苏联和美国利用《雅尔塔协定》一分为二分裂中国的外交高压的测试,其结果是1949年中国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最终确定了在反复测试后沉淀下来的中国国力抗压的底线,也使西方认识到它们分裂亚洲和在东亚扩张的极限。可以肯定,只要中国的主体地理板块不垮,亚洲目前这种经过一百多年反复以至极限压力测试后表现出的以中国为主体板块的有利于亚洲稳定的非对称破碎特点不会改变。

如果将中国放到全球考察,中国在亚洲版图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倚陆向海的地理特征【6】使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具有“东接财源、西接能源”的优势。中国广袤的版图不仅处于亚洲中心,而且还处于左右逢“源”的地理位置:它东接太平洋,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特别是对日美等发达国家开放,以获取中国发展不可缺少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促进贸易拓展;它西直接与中亚富油地区接壤,不必经过海上而只需经过友邻巴基斯坦从陆上抄近直入霍尔木兹海峡,这利于中国避开海上风险获取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石油资源。“这种东接财源、西接能源的地缘优势,在当代世界各大国中是较为独到的”【7】,当然也是中国在未来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应当充分注意和利用的。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地缘政治互动的特点

所谓“亚洲”,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地区。中国在亚洲的中心地位是通过其与周边国家形成的特定的相互牵引的力学结构表现出来的。在这个结构中,中国北方特别是正北的蒙古高原在历史上往往是中国政治稳定的破局地带,鉴于此,笔者也从中国位于北方的俄罗斯破题并由此逐次展开讨论。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一个因没有得到蓝水却在陆地上受到上帝特别恩惠的国家。亚洲北方地区的主要国家关系是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它是中国与夹在中俄两国之间的所有其他国家关系的晴雨表。在这对关系中,俄罗斯最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土地而是通向出海口的土地,它在西面的波罗的海、黑海和印度洋方向扩张受挫后,便径直向东扩张。在这个东扩进程中,它考虑最多的是远东最接近太平洋出海口的地区。俄罗斯曾一度扩张到阿拉斯加地区。但由此带来的悖论是这么远的出海口——如果再考虑叶尼塞河以东地区高原山地特征【8】——已超出了俄罗斯防御能力的极限。正因此,在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后不久的1867年,为了缩短防线以便专门经营远东地区,俄罗斯便将阿拉斯加出售给了美国【9】。在这一地区,俄国占据日本海西北角的海参崴,但这一港口是半冻港,况且还受日本在东面遏制,其战略作用受到限制;位于日本海之外、鄂霍次克海东面的堪察加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是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且受日本海暖流的影响可全年通航的天然良港,但由于它离俄罗斯经济中心太远,其战略装备运输不仅要北绕舍列霍夫湾,而且还要克服十分复杂的地形结构和气候条件【10】,这使得堪察加半岛的战略地位在俄罗斯手中很难被充分利用。苏联解体后,情形更是如此。

对俄国出海最有利因而也最令俄国人向往的港口是中国旅顺港。它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的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与海参崴、堪察加半岛等比较,它是俄罗斯最稀缺的全年不冻的暖港,更是俄罗斯畅通无阻地进入太平洋战略性区域的最便捷的港口。俄罗斯曾诱使中国清政府同意修筑从俄国赤塔直抵旅顺港的中东铁路【11】。在太平洋战争接近结束的1945年,美国为了拉上苏联加入远东对日作战,便与苏联签订《雅尔塔协定》,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求外蒙古“现状必须维持”,第二条是要求“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以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以恢复”。【12】美国南北战争中国家统一后,沙俄出于无力控制不如做顺水人情的动机,主动将阿拉斯加让与美国,出于同样的道理,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苏联将中东铁路和旅顺港分别于1952年和1955年归还中国。此后俄罗斯在远东极不情愿地放弃对中国东北的控制并再次陷入“望洋兴叹”的窘境。

蒙古

在大国之间剥离出碎片小国是缓冲大国冲突的常用策略,蒙古便是俄国在中国地缘政治的关键区以牺牲中国为前提被苏联硬剥离出来的这样的国家。蒙古国所处的地缘政治位势是一把双刃剑,它北上可截断俄罗斯的东西联系——正因此,日本于1939年在蒙古诺门坎向苏联发起挑衅性冲突并遭到苏联红军的迎头痛击;也正是这个理由,斯大林在牺牲中国利益的前提下坚持蒙古独立。1945年夏,蒋经国曾以特殊的私人身份就外蒙古独立问题与斯大林交换看法,斯大林告诉他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13】俄罗斯东西相距太远,这使得它的中间部分显得特别脆弱。在这个脆弱地带分离出一个小国,犹如在俄罗斯的软腹下加了一层护垫。

蒙古独立对新中国的北部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它在苏联将其安全边界大大向中国方向南推的同时,也压近了中国北方边界与中国首都北京的距离:由蒙古南下可迅速抵进中国的京畿重地,威胁中国政治心脏的安全,并由此切断中国东北与新疆地区的联系,强化那里的分离倾向。因此,建国之初毛泽东将“兰新线”铁路建设放在优先地位,而不是将斯大林提出的“从中国北部开始延伸到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铁路修建”的建议【14】放在优先地位。

但是,近代以来,外蒙古地区地缘政治的上述作用在北边俄国的压力下只能是被动的即在被大国利用的条件下才能存在。与东南亚临海小国不同,蒙古国与大海隔绝,是一个在内陆且在中俄两大国“合掌”中存在的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如没有世界资源的自由输入,在海权时代,如果再不倚仗大国扶助,是不能持续发展遑论崛起的。由于蒙古境内没有出海通道,其所能倚仗的大国就不能是远在天边的西方国家,而只能是近在眼前的中国或俄国,其外交倾向只能遵循中俄关系及其力量对比的变化。比如在前清时期,由于中国东南沿海尚未出现大规模的危机,那时中国清政府尚可控制外兴安岭至库页岛一线,并于1689年迫使沙俄与中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外蒙古独立就是不可思议的事。可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北线的防御能力就不得不大幅后退,并在《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中被迫让出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以及中国西陲共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外蒙古在俄国人的操纵下逐渐脱离中国并转向独立。

蒙古国的老政治家明白其国家所处的这样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苏联解体后,他们便坚持符合蒙古国地缘政治特点的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和多支点的外交战略。进入21世纪后,蒙古国年轻的政治家们开始脱离中立外交路线,向西方靠拢。2004年,蒙古国加入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亚洲伙伴国;2012年3月,蒙古国成为北约合作伙伴国;2012年10月31日,正式申请加入欧安组织,很快便得到批准【15】。如果我们了解了上述蒙古国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地缘政治特点,便知蒙古国的这些外交举动无助于改善它的安全环境。

承诺,尤其是安全承诺,如果它过于遥远的话,是无法得到兑现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不也给予波兰安全承诺吗?其结果是在德苏大兵压境的时候,英法却爱莫能助,波兰也只有呼天不应。1939年的波兰况且如此,那又怎能设想西方为深入内陆且比波兰更远的蒙古国提供安全保障呢?目前各国战略研究因缺乏沙场历练经验而日显书生论兵特点,蒙古国加入欧安会的外交举动便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蒙古国是夹在中国和俄国家门口的国家,而且蒙古国目前90%的出口商品流向中国,中国商品已占蒙古国进口总量的1/3,不断上升的对华贸易额目前已占到蒙古国经济的3/4。【16】在这样特殊的地缘政治位势和这样高的对华经济依存度中,蒙古国选择加入远在天边的欧安会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用越南原国防部长范文茶的“天堂很远,中国却很近”【17】这一比喻来概括蒙古国加入欧安会后的难堪境遇,是比较贴切的。



(文章很长,大家看链接)

墙裂建议以后不要把兔子跟阿三放一起
超大の卵 发表于 2013-10-23 21:40
墙裂建议以后不要把兔子跟阿三放一起
不要小瞧三哥 三哥有神庙宫殿恒河水 哪一条都完爆兔子几条街~
观察者这网站不错,有不少原创分析,比环球强多了
无数中国人磕头跪拜阿三的佛。
声音 发表于 2013-10-23 22:26
无数中国人磕头跪拜阿三的佛。
释迦摩尼很可能是蒙古人种,接近于藏族
声音 发表于 2013-10-23 22:26
无数中国人磕头跪拜阿三的佛。
阿三的佛教现在在哪里呢?自己土地上还有佛教吗?一个连历史都要从中国找的国家,确实挺悲剧的。
就算是看地球仪也不应该出现蒙古这么愚蠢的外交…
你特么加入北约又怎么样…
。。。。。。。说实在的,篇幅挺长。
阿三的佛教现在在哪里呢?自己土地上还有佛教吗?一个连历史都要从中国找的国家,确实挺悲剧的。
头盖骨,指骨舍利都在华夏哦
要是俄罗斯再次驻军蒙古,中国应该收复外蒙。
中华民族应该只相信拳头
看这楼歪得不行了啊
其实这事没这么复杂,中国周边附近的国家面临的就是一个问题:兔子强大了,你低不低头?
低头呢,兔子领着你赚钱,没事呢你给兔子跑跑腿送送信儿什么的,也不需要你当孙子,也不需要你当枪,挺好的.
不低头?等兔子笑着黑你吧
人云天下 发表于 2013-10-23 22:58
阿三的佛教现在在哪里呢?自己土地上还有佛教吗?一个连历史都要从中国找的国家,确实挺悲剧的。
那只是因为印度人没有书写历史的习惯
瞎援引,看标题就知道作者有些喝高了1骨头有些轻,
大蒙古的远交近攻一统欧亚的战略岂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能参透的。
人云天下 发表于 2013-10-23 22:58
阿三的佛教现在在哪里呢?自己土地上还有佛教吗?一个连历史都要从中国找的国家,确实挺悲剧的。
佛教这种垃圾宗教祸害中国,只恨三武灭佛没灭尽,让中国失去了统一的价值观,遗害无穷.
lcxpgn 发表于 2013-10-23 23:38
头盖骨,指骨舍利都在华夏哦
阿三的死人骨头而已
hanizhuang 发表于 2013-10-23 22:29
释迦摩尼很可能是蒙古人种,接近于藏族
人家是刹帝力出身,你说是什么种族
声音 发表于 2013-10-23 22:26
无数中国人磕头跪拜阿三的佛。
3哥的国教是印度教,比佛教早了千年,现在大部分印度人是印度教徒,佛教徒非常少
要是俄罗斯再次驻军蒙古,中国应该收复外蒙。
应该收复的不止是外蒙吧,还有那被划走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外兴安岭!
这段说得挺不错呢:

东南亚、西南亚
这里的国家分陆海两类,其经济形态各异,版图大小不同,但其经济对西方整体性的依附和版图呈现围绕中国的欧洲式的“对称性破碎”却是其共同特征。这两大特征是历史的产物,前者打断了这些国家经济独立自主发展的进程,后者则使之相互牵制。比如,在中南半岛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相互牵制;在印度半岛有印度和北面的巴基斯坦及南面的斯里兰卡的相互牵制;在中亚有中亚五国之间以及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之间的相互牵制等;在南海则有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之间的相互牵制等。这些牵制关系大大降低了这些地区整体合力。
亚洲地缘政治的对称性即中国主体板块与其破碎的周边不对称共存的特点,并不是欧洲列强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它们希望的是亚洲出现欧洲那样从中心到外围的全面对称型破碎,而不是以中国为中心板块的不对称型破碎。这样的多国版图与中国不对称共存特征对亚洲的整体发展是有利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国周边镶嵌的这些碎片小国,保护性地将当时还处于弱势的中国与西方列强屏隔开来,比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犹如避雷针将中国屏蔽于西方强犯之外,这有利于中国积蓄力量再次崛起。第二,中国周边存在碎片化国家,这既减少了西方殖民统治的成本,也减少了中国在这一地区发挥主导作用的成本。第三,它也因其难以整合的破碎性而更增加了西方遏制中国的成本,这种成本增加的幅度与参与遏制中国的地区对称型破碎化的程度成正比。


看的我如醍醐灌顶啊!武器级的!
红天 发表于 2013-10-24 01:03
人家是刹帝力出身,你说是什么种族
人家是沙迦族人,现在很多沙迦族人就是蒙古人种,刹帝利并不特指某个人种,而是对一个阶层的统称
2013-10-24 16:49 上传


这幅现存大英博物馆的尼泊尔国宝,富楼那尊者照释迦牟尼本人画的画像。
后面的数据来源在哪里?
中国GDP增长速度这么低???
速度加人口,改革开放以来才7点多???
我们应该贯彻爱好和平的思想
外蒙古的脑子有点不开窍啊,这是作死的节奏么。
很有深度的文章。


“天堂很远,中国却很近”,听着有点别扭

PS:天堂遥远须翅膀,地狱很近在脚下?

“天堂很远,中国却很近”,听着有点别扭

PS:天堂遥远须翅膀,地狱很近在脚下?
张文木先生的文章一直很犀利,其对地缘政治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
南方八省游击队 发表于 2013-10-23 23:41
要是俄罗斯再次驻军蒙古,中国应该收复外蒙。
中俄把蒙古分了,那不是更好
想看看 发表于 2013-10-24 20:25
中俄把蒙古分了,那不是更好
好个屁!蒙古和外东北,外兴安岭都是中国的!分要分西伯利亚!
南方八省游击队 发表于 2013-10-24 20:51
好个屁!蒙古和外东北,外兴安岭都是中国的!分要分西伯利亚!
你有本事就把蒙古收回来,毛子的土地就做梦吧
立马转去看原版
想看看 发表于 2013-10-24 21:10
你有本事就把蒙古收回来,毛子的土地就做梦吧
是啊,在你眼里和心里,故土外兴安岭和外东北是毛子的,心里是连收复的念头都不敢动的!

我怎么会回复你这种人的帖子!?真TM手贱!
南方八省游击队 发表于 2013-10-24 21:53
是啊,在你眼里和心里,故土外兴安岭和外东北是毛子的,心里是连收复的念头都不敢动的!

我怎么会回复 ...
你跟毛子打核大战?想把国人都弄死?
这么长我也看完了,就是最后一段看着别扭。
hanizhuang 发表于 2013-10-24 16:50
这幅现存大英博物馆的尼泊尔国宝,富楼那尊者照释迦牟尼本人画的画像。
这画风...不敢直视
还是了解一点美术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