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www.nriet.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5:05:25
里面有国产各型有源电扫描相控阵雷达的细节介绍[em10][em10][em10]里面有国产各型有源电扫描相控阵雷达的细节介绍[em10][em10][em10]
张直中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张直中同志,中共党员,1917年4月出生,194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5~1947年在英国莱斯德大学等作访问学者。1947年底回国,在重庆电讯修造厂任工程师,兼任重庆大学副教授。1951年1月调至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工程师、设计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83年任所顾问。1994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张直中同志从事雷达科技研究四十余年,是中国雷达科技事业开创人之一。50年代初领导并参加了中国第一代自行设计的中程警戒雷达。60年代初提出并领导、参加了单脉冲技术和脉冲压缩技术的研究。这两种技术在我所研制的多种雷达中被广泛应用。1964年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单脉冲跟踪雷达。1964年毛主席提出要搞远程导弹预警雷达,张直中指出如照搬美国50年代二维机械转动的超远程雷达作预警之用会有严重漏警,从而确定了采用当时国际上刚开始开发的相控阵电扫描体制的道路。经过十年努力,终于研制成第一台二维相扫超远程预警雷达。60年代起领导并参加超远程靶场再入段跟踪雷达的方案论证和科研。1980年,张直中作为总工程师接受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制任务,指导雷达方案制订。80年代后期领导研究成功863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1992年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

近十二年来,张直中同志在青年骨干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1983年后任三所大学兼职教授,多次做短期专题讲学,并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多名。他为我国雷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张光义

张光义院士,中共党员。1935年9月出生,1962年2月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无线电技术系。同年回国后,即在我所从事新体制雷达研究工作。历任我所总体室主任、副所长,研究员级高工。1985年至今任我所总工程师,主管全所技术管理、技术进步和技术开发工作。由于他对我国雷达特别是相控阵雷达发展的突出贡献,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获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6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先进个人,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0年代初担任我国第一部远程电扫描三坐标雷达研制任务,是主要负责人之一。6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相控阵雷达的研制工作,担任我国第一部大型相控阵预警雷达研制任务的总体负责人,该雷达1987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获电子部科技成果特等奖。80年代后参与、指导的多项国家重点型号产品研制工作均取得优异成果,其中机载雷达天线预研课题获电子部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曾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信息获取与实时信号处理专业组组长,现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雷达探测技术专业组顾问、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在多年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相控阵雷达工程经验,理论造诣深厚,曾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1994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相控阵雷达系统》专著。他还兼任四所大学教授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为培养我国国防事业的后继人才作了大量工作。

贲德

贲德院士,中共党员。1938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市,所科技委常委、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63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雷达专业毕业分配来我所工作,曾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和参加了我国第一部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研制的全过程。作为主持设计师,担任机载PD火控雷达体制样机的研制工作,提出和确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PD火控雷达研制途径。此后,他主持了××73的研制。他是我所也是我国机载PD雷达的学科带头人。贲德同志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与研制的多部雷达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部科技进步特奖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本人曾荣获光华基金特等奖,并于97年被南京市评为第二届“十大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左群声,中共党员,1957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分配来所。现任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他从1987年起从事机载雷达电讯总体工作,作为骨干参加某雷达体制样机的研制与试飞,并获嘉奖。

90年代起,他担任某雷达副主持设计师,参与主持了该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与制定,主持了雷达研制及内外场联试、雷达的飞机系统试验、科研试飞等全过程。在此期间提出技术改进措施十余项,攻关解决关键技术,撰写技术论文及方案20余篇约30万字,是该雷达研制和试飞成功的主要贡献者。由于成绩突出,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级高工。

近年来,该同志作为主管行政和技术领导参加雷达的研制工作。在科研试飞中,亲自组织了专题技术攻关,提出并组织实施,使该雷达顺利通过了飞行试验,达到并超出了指标要求。他在管理上思路清晰、组织有方、理论基础扎实、领导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造能力强,是领导和主持大型复杂雷达系统工程的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

左群声同志1995年起负责全所军品项目经营工作,针对九五期间国家军品投入严重不足的形势,提出了“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的领域”的工作思路,不仅争取到了较多的传统研制项目任务,而且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所的稳定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左群声同志2000年起担任所长,主持所全面工作,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使全所科研生产工作焕发新貌。全所干群正在他的带领下,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事业而贡献力量。

周万幸


周万幸,中共党员,1961年8月出生,1982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分配来所,从事雷达系统研制工作。现任副所长。十多年来,他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年科技标兵和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1992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级高工,并荣获电子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知识分子及江苏省优秀科技青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7年又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82年至1988年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机相扫三座标雷达研制,该项目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至1995年主持完成了某固态远程警戒雷达研制,其技术水平属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雷达先后荣获1995全国十大科技成就、1995电子十大科技成果奖,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他领导的该雷达研制小组荣获电子工业部“八五”军事电子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周万幸是雷达事业承上启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十余篇,曾担任某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总设计师和地面雷达研究部主任,现任副所长。他正在为完成更为艰巨的国防科研工程项目而奋勇拼搏。

贲德


贲德,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工,1938年4月出生,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同年来我所参加工作,曾任我所总体室主任、研究部主任、副所长,现任所科技委副主任。从事过机载雷达研制、对外技术合作及科技开发、市场开拓等工作。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获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1997年被评为南京市第二届十大科技之星之一。

他从1964年开始从事相控阵雷达研究,1970年起担任我所第一部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研制任务,是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该雷达填补了我国相控阵雷达的空白。从80年代初开始主持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研究,提出并确定了适国国情的PD火控雷达研制途径,经过多年艰苦探索,1989年该雷达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1990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拓展国内和国外市场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对外技术合作工作中,组织签订了多项对外合作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提高我所雷达的研制起点,加速我所军工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贲德现为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国防科工委雷达与探测专业组副组长、电科院专家委员会成员、南京市航空航天学会副理事长,并任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被誉为我国机载PD火控雷达的研制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并在该领域带出了一支专家队伍,为我国机载雷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华海根


华海根,中共党员,1937年8月出生,1962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来所工作。历任:研究部副主任、主任,现任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工。三十几年来一直从事雷达系统研制工作,特别是任所四部主任及所副总工程师以来,完成多种新体制雷达的研制,并进入小批量生产。多次获电子部、国家科技进步奖,曾被南京市授予“优秀科技人员”称号,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并享有国家特殊津贴。

70年代参加国家重点项目相控阵预警雷达的研制工作,该雷达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相控阵雷达,获电子部特等奖。80年代主持设计的某雷达,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七五”到“八五”期间组织领导了两种型号雷达研制,获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电子十大科技成果”,1995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并担任国家重点项目某系统副总师,组织领导了雷达的研制工作,分别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他还担任国家863计划高科技项目负责人。华海根一贯勤奋自律,自强不息,长年深入科研一线,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努力拼搏,为我国现代雷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微电路部情况介绍


一. 总况介绍

微电路部(第十一部) 主要从事微组装电路和高密度组装电路技术研究,以研制生产相控阵雷达收/发组件和高密度表面组装电路为主要产品的研究部。

现有从事该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九十余人。其中有多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研究生。成立十余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现拥有防静电净化厂房,建成了先进的T/R组件生产线,并拥有完整的厚膜、薄膜生产线和表面安装生产线,已先后研制生产了数千套L、S、Z等波段的T/R组件。

二.研发与制造技术实力

我所是国内最早开展微组装技术和表面安装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已突破了多项相关的关键技术,先后为各类机载雷达、地面雷达研制了很多微组装电路,在实现雷达小型化、高密度、高可靠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特别是近年来,结合多种波段T/R组件的研制,开展微组装技术研究,研制出多种小型化、高密度的微组装T/R组件。其中X波段微组装T/R组件已经完成定型和小批量生产;S波段微组装移相器、L波段低噪声放大器和限幅器也完成定型。

经过引进T/R组件生产线等技术改造和所内产品研制经费投入的建设,目前已具备了T/R组件模板制造、微波单元电路基板制造、微波单元电路模板和T/R组件组装焊接、性能调试等T/R组件生产调试所需全套工艺、生产设备、测试仪表和2000平方米净化厂房,具备了L波段T/R组件或S波段T/R组件的批量生产能力。

研发技术专业种类及能力
微电路部的主要研究开发技术专业种类及能力有:

▲ 数字、模拟微电路CAD及计算机自动测试技术

包括厚膜、薄膜微电路及SMT电路组件的CAD设计、 计算机自动测试技术

▲ 微波电路CAD及计算机自动测试调试技术

包括各种微波电路组件CAD 设计、计算机自动测试调试技术

▲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微波探针台测试技术

▲ 印制电路板设计文件的后处理技术

包括光绘文件、钻铣文件、测试文件、贴装文件等的处理

▲ 电路模板制作技术

包括各种精度胶片制作(2000DPI、4000DPI、8000DPI)、高精度铬板制作(最细线条4μm、精度±0。5μm)

制造工艺技术及能力
▲ 高精度微波印制板电路制造

可以批量加工制造各种微波印制板电路,最高精度可达±0。01mm,可以镀金、锡铈、锡铋等保护层。

▲ 薄膜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制造

采用真空镀膜、光刻、电镀等手段,可以在陶瓷、玻璃等基板上批量制造薄膜电阻网络,微波薄膜混合集成电路(尺寸不超过60mmХ48mm)。


▲ 金属表面镀覆处理技术

可以在黄铜、可伐、铝合金、钛、钼、碳硅铝复合材料表面上通过镀覆金属层,使这些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同时兼具抗蚀保护性能(如铝合金,通过表面镀覆锡铋,可焊性良好,抗盐雾实验100小时以上)。

▲ 单、双、多层环氧板以及各种介质微波板制作。

▲ 汽相再流焊工艺。用于特殊军用电路的表面安装元件焊接。

▲ 表面器件激光自动封装工艺。主要解决可伐、钛合金等壳体封装,密封达10-8级。

▲ 激光再流焊工艺。主要用于静电与热敏感表面安装元器件及其它精密器件的再流焊接。

▲ 细间距元器件(FPD)和球阵列元器件(BGA)高密度表面安装技术(含BGAS、0.5MM QFPS、0.3MM )。

▲ 混合集成电路组件全套制造工艺。包括芯片粘结工艺、键合工艺、大面积接地焊接工艺、LTCC低温共烧陶瓷、多芯片组件(MCM-C、D)及高密度混合微波电路工艺(HMIC)。

三.为您服务


服务项目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微电路技术应用研究部主要从事先进电子模块的开发、研制和制造。

可研制的电子模块有:

★ 厚、薄膜混合集成电路(HIC)

★ 厚、薄膜微波混合集成电路(HMIC)

★ 多芯片组件(MCM)

★ 微波多芯片组件(MMCM)

★ 表面安装组件(SMT)

以上模块组装密度高、可靠性高,广泛应用于雷达、通讯、汽车电子、程控交换机、电力控制系统、手机、有线电视、地铁通讯系统等。

现拥有:

★模块设计测试技术

包括:数字移相器、数字衰减器、功分器、高功率开关、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定向耦合器、汽车点火器、程控交换机、各种电力控制模块等的设计技术,拥有先进的设计手段和测试设备;如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相位噪声测试系统、微波探针测量系统等)

★薄膜/厚膜、印刷电路制造技术

包括各种精度(2000 DPI/in、4000 DPI/in和8000 DPI/in)的光绘胶片制作,高精度掩膜版制作(最细线条4μm,精度±0.5μm)。薄膜基板制作(瓷片厚度≤5mm,尺寸300mm×500mm);各种微波介质板(含Duroid板和带铝衬底Duroid板)的高精度电路批量制作(精度±0.01mm),各种材料的表面处理(铝、铝合金、可伐、钼、黄铜、碳硅铝复合材料等表面涂覆铜、金、锡铈、锡铋等);厚膜基板制作(激光修调、电阻精度1‰),LTCC多层基板制作(线宽0.1mm,线间距0.15mm);激光加工设备可进行(陶瓷、软陶瓷、介质板等)基板的打孔和外形加工(包括异形)。

★高密度组装/封装技术

包括:SMT表面安装技术(器件组装最小间距0.3mm,可进行BAG组装);微组装技术(芯片的焊接、胶粘、金丝、金带、硅-铝丝等互连,等离子清洗等);模块封装技术(激光密封焊、氦弧焊、He质谱检漏等)
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投资建设的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11月批准立项建设,1998年7月通过原国防科工委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相控阵以及低副瓣和超低副瓣理论和技术
·现代天线微波测量理论和技术
·天线微波分析与设计技术
·天线微波新理论、新技术研究

实验室近中期目标

·突破超低副辨相控阵天线的关键技术
·解决超低副辨天线的精确测量问题
·建立先进的天线与微波电路的CAD、CAT、CAM系统
· 为我国研制预警机适用的天线微波系统,发展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控阵及低副辨和超低副辨天线的理论与技术

·T/R组件、天线自适应系统和方法、相控阵技术和DBF技术一体化设计
·机载预警雷达天线微波系统、共形阵、环境影响及补偿方法、宽角扫描匹配方法
·超低副辨天饋系统,理论建模,互耦作用研究,一体化设计及仿真试验

实验室的中远期目标

·现代天线及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
·现代天线及微波测量方法(频域与时域)
·天线近场测试理论、方法、精度和速度的分析研究
·超低副瓣天线的近场测试、论断与调整
·微波系统参数

天线及微波的分析与设计技术

·各种近代天线微波数值方法的研究
·用于超低副瓣天线研制是的CAT、CAM软件
·微波元器件、微波有源电路、微波系统的计算辅助仿真试验CAT的探索与研究

天线微波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隐身天线的理论与技术
·超导天线理论与技术
·天线小型化、宽频带,组合复用技术
·智能天线研究
·非线性理论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一室两点

重点实验室为一室两点,由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的实验室南京分部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西安分部组成,总部在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共计60人,南京分部31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6人。

南京分部下设三个研究室

南京分部下设三个研究室:
★ 低副瓣和超低副瓣天线研究室
★ 天线微波的分析与设计技术研究室
★ 现代天线及微波测量理论与技术研究室
好久没看到老兄了!!最近可好!偶一定去看!!1
[quote]以下是引用jingong在2003-7-4 18:58:00的发言:
好久没看到老兄了!!最近可好!偶一定去看!
好文
好文,顶
老大来扶贫,当然欢迎!
好料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