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篇发表于1974年的文章中可以得出巴金真的完全否定孔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3:57:28
坛子里,有人翻出了嗡嗡嗡时期的一组讽刺孔子的漫画。实际上,它来源于巴金的文章《孔老二罪恶的一生》是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期间发表的。发表该文时使用的作者名字是巴金的笔名“萧甘”。该文使用了当时最激烈的词语批判孔子。但是,这真的就是巴金的本意吗?坛子里,有人翻出了嗡嗡嗡时期的一组讽刺孔子的漫画。实际上,它来源于巴金的文章《孔老二罪恶的一生》是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期间发表的。发表该文时使用的作者名字是巴金的笔名“萧甘”。该文使用了当时最激烈的词语批判孔子。但是,这真的就是巴金的本意吗?
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随想录》  




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从1978年12月1日写下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年8月20日写完最后一篇即第一百五十篇《怀念胡风》(陆续以每三十篇编为一集,共出五集,依次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其间历时八年。写完这部全长四十二万字的散文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它还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伴随着内心巨大冲突而逐渐深入的痛定思痛的自我仟悔。

巴金写《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反省,正如他在后来所写的《随想录》合订本新记中说的:“拿起笔来,尽管我接触各种题目,议论各样事情,我的思想却始终在一个圈子里打转,那就是所谓十年浩劫的‘文革’。……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他在《随想录》中真实地记录了“文革”给他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带来的身心摧残(如那儿篇非常感人的著名篇章《怀念萧珊》、《怀念老舍同志》等),揭示出“文革”的恶性威力和影响并未随着它的结束而消失(如《“毒草病”》等),他以噩梦中与鬼怪搏斗的场景不断向自己加以警醒,或者反复呼吁“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文革”博物馆》),来为世人留下这一民族灾难的见证。事实上整整一部《随想录》也正可以看作是巴金用纸和笔建立的一座个人的“文革”博物馆。

《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仟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的受害者那样,简单地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巴金的反省包容了对历史和未来的更大的忧虑。这一反省在《随想录》中并不是一下子就完成了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最初是在《一颗桃核的喜剧》中,巴金这样责问自己:“我常常这样想:我们不能单怪林彪,单怪‘四人帮’,我们也得责备自己!我们自己‘吃’那一套封建货色,林彪和‘四人帮’贩卖它们才会生意兴隆。不然,怎么随便一纸‘勒令’就能使人家破人亡呢?”接着,他又说起了令他一生都为之困扰的一件事,这就是他小时候在父亲的衙门里看到犯人挨了打还要向知县老爷谢恩的情景,这个儿时印象最早曾出现在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中,此时它再次浮现出来,成为贯穿《随想录》全书的总体意象。在以下篇章里,巴金不断反省自己的“文革”经历与奴隶意识的联系,他发现在“文革”初期他也曾像奴隶似的心甘情愿地低头认罪,主动改造思想,而在《十年一梦》中,他痛苦地喊出了这样的自谴:“奴隶,过去我总以为自己同这个字眼毫不相干,可是我明明做了十年的奴隶!……我就是‘奴在心者’,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这个发现使我十分难过!我的心在挣扎,我感觉到奴隶哲学像铁链似地紧紧捆住我全身,我不是我自己。”

由这一痛苦的自白使《随想录》中的反省进一步深化下去,巴金以巨大的勇气来重新认识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于是在《怀念非英兄》中又有了一次这样的自我发现:“只有在反胡风和反右运动中,我写过这类不负责任的表态文章,说是划清界限,难道不就是‘下井投石’?”接下来的《怀念胡风》是他最后的也是最动感情的一篇随想,文中他详细剖析了自己在反胡风运动中为了明哲保身而不惜任意上纲写表态文章时的痛苦心情,此时的仟悔之情给他造成的内心伤痛已经无以排解,而使他感到恶心、耻辱。很显然,巴金在这里所仟悔的,已不仅是奴隶意识。所谓奴隶意识还是以相信自己有罪为前提,把自救的希望寄托于救世主,本质上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但巴金对他在50年代的一些行为的反思,则是挖掘到一个更深的思想层次上了:即在无约束的权威秩序统治下,他是为了保全自己而被迫牺牲正义和朋友,这就在事实上为无约束的权威秩序作了帮凶,而在这行为的背后,他原是明白是非的,所以他的良心也要为此而受到煎熬,结果就在愈加绝望的生存环境和身心交困的巨大痛苦中,他最终一点点地丧失了清醒的意志,放弃了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的自觉和能力,也根本违背了自己曾经奉为生命的自由精神和人文理想;这也正是他何以会在文革中变成精神奴隶的心理基础。

这不禁令人想到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的“觉新性格”:一种在环境的压力下主动放弃个性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妥协的性格。这原本是巴金站在“五四”崇尚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立场上加以鞭挞的内容,他曾经是一个以“五四”精神为人生探索起点的现代知识分子,但经过了一场浩劫之后,才发现在自己身上也有着可怕的“觉新性格”,这是令他真正痛心疾首的事情。由此从《随想录》第七篇《“遵命文学”》中对自己在1965年参与批判柯灵的剧本《不夜城》的反省,到最后关于反胡风运动的仟侮,巴金艰难地完成了漫长的由浅及深的自我发现与清算。它的意义应该不仅在于巴金个人的反思,因为他所揭示的自己的心路历程,十分典型地反映出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一般所经历过的文化心态。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整整一代知识分子悲剧的成因中,无疑是包含着他们逐步地在环境压力之下放弃了对权威秩序的批判和对“五四”精神传统的捍卫,这一放弃行为及随之而来的不断妥协。屈服于强势压力,最终在一代人的精神世界里打上了“觉新性格”的可耻的烙印。

当巴金以割裂伤口的勇气揭示出这一切潜隐在个人和民族灾难之下的深在内容时,他其实也完成了对自己和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四”精神的批判。而《随想录》真正给人以力量和鼓舞的所在,便是它由作为知识分子的仟悔而重新提出了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良知和责任,重新倡导了对“五四”精神的回归。比如巴金起初通过谈论创作自由的问题,反反复复地证明独立思想对于作家的重要性(如《“遵命文学”》、《“长官意志”》、《文学的作用》、《要不要制订“文艺法”》等篇),在后来几篇以“探索”为题的随想中,则明确地提出没有“独立思考”、“探索精神”的人跟机器人一样没有真正的生命力,而只有坚持“独立思考”的人才有资格享受自己的人生,通过表明对当时“伤痕文学”的支持态度,他还多次直接提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问题,对新一代作家的批判精神给以褒扬。从《随想录》的写作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巴金的“五四”现实战斗精神的逐步觉醒,他引用了赵丹的遗言:“对我,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没什么可怕的了”》)这种重新被点燃的勇气使他对各种现实社会问题保持着警醒和批判的态度,对存留在当代社会形态中的封建意识则加以毫不留情的揭露,尽管在心理上经过了义无反顾和心有余悸的交替消长,但最终他战胜了几十年不幸遭遇留在他心头的恐惧,在最后的几篇随想,如《官气》、《“文革”博物馆》、《二十年前》、《老化》、《怀念胡风》中,火山爆发式的社会激情又重新从他的笔端喷射出来,老人真正敞开了心胸,义无反顾,大声疾呼,以尖锐的社会性抨击完成了“五四”人格的再塑造。可以说,这部“遗嘱”一般沉重深刻的“忏悔录”,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找回了久已失落的社会良知,也以个人流血的灵魂诉说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当代精神传统,这就是自觉继承“五四”新文化传统,自觉地成为现实社会的清醒的批判者,用现代文化来战胜社会上各种丑恶、落后和黑暗的事物。
用阶级斗争的思维去解释两千多年前的历史, 纯粹是特殊时期的政治需要, 和历史本身毫无无关. 改革开放后, 这套阶级斗争历史观也早已被抛弃了.

作家,即使是伟大作家也是人,所持的观点也未必就全盘正确;特别是在那样的一种形势下。

我手头上有一本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论语>批注》,第一页是马克思、恩格思语录,第二页是列宁语录,第三页是毛泽东语录。

正文的第一页是批注《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北京大学哲学系对上面这篇学而篇的批注是这样的:“孔丘创立的儒家学派,不仅是一个反动的思想流派,主要还是一个反动的政治集团。为了复辟奴隶制,阴谋篡夺鲁国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孔丘从鲁定公初年开始,便开坛设教,广招弟子,大肆宣扬他那套反动说教,大造反革命的舆论,拼凑反革命队伍,积蓄实力,窥测方向,等待时机,以求一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叫他的门徒专心到致志地学习,把自己训练成复辟奴隶制的帮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要他们拉拢来自远方的反革命党羽,扩大反革命组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说不要怨恨执政者不任用自己,要关于搞韬晦之计,耐心等待有利时机到来,大干一场。
宋代反动哲学家朱熹,曾把《学而篇》吹捧为“人道之门,积德之基”。事实上,孔丘的那个“道”是反革命复辟之道,孔丘的那个“德”,是腐朽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德。《论语》一开始就记载了孔丘办教育的反动目的,反映了儒家维护没落奴隶制的顽固立场。”

结合这样的历史语境,我们就不难理解巴金的那篇文章。文坛巨匠不仅仅是指文笔上的,更多的意义是指人格上的:勇于自我解剖,勇于认错,更勇于跟错做斗争;虽然性格里有怯懦的一面(我相信多数人都有这么一面),但老人并不忌讳这阴暗的一面,并且勇敢的战胜了自己。
再一次表达对巴老无限的敬意!
文坛巨匠不仅仅是指文笔上的,更多的意义是指人格上的:勇于自我解剖,勇于认错,更勇于跟错做斗争;虽然性格里有怯懦的一面(我相信多数人都有这么一面),但老人并不忌讳这阴暗的一面,并且勇敢的战胜了自己。
再一次表达对巴老无限的敬意!
我的态度是,对儒学当然要批判要重构,但是如果轻易地把我们曾经的挫折痛苦全怪在他身上,甚至因此完全否定自己两千年的文明史,那肯定是非常错误的!其它不说,想这样做的人难道还能找到第二个这样对待自己国家的历史和祖先的民族吗?


看看是哪年的?
那个年代不阉割自己的文化就会面临什么局面?
还好中华文化早已深入国人血液,不是靠几十年的阉割就会断根的。
中华文明依然在生生不息。
有些人把儒家等同于封建。好像封建势力利用儒家的忠孝思想是儒的错。
汉武帝独尊儒术也不应该怪孔子,要怪就怪汉武帝,要怪就怪强大的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才是最好。先秦是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伟大时代!

看看是哪年的?
那个年代不阉割自己的文化就会面临什么局面?
还好中华文化早已深入国人血液,不是靠几十年的阉割就会断根的。
中华文明依然在生生不息。
有些人把儒家等同于封建。好像封建势力利用儒家的忠孝思想是儒的错。
汉武帝独尊儒术也不应该怪孔子,要怪就怪汉武帝,要怪就怪强大的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才是最好。先秦是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伟大时代!
文革中没有正常的人,即使是内心正常,表现也要不正常才行,这是革命中的特点,现在拿出那个时期的言论和作为说事儿没有任何意义。

反省要适可而止,过度的反省会毁掉文革后出生的一代人。
文革中没有正常的人,即使是内心正常,表现也要不正常才行,这是革命中的特点,现在拿出那个时期的言论和作 ...
稍微定义下“过度的反省”,好吗?
孔二和儒学被彻底否定哪里要等到1974年……
zalinsky 发表于 2013-9-9 19:27
孔二和儒学被彻底否定哪里要等到1974年……
貌似在台湾韩国还没被彻底否定啊
Pinochet 发表于 2013-9-9 19:30
貌似在台湾韩国还没被彻底否定啊
台湾的新儒家早就和老KMT一起gone with the wind了。


韩国的话更是“西化”得很彻底……
zalinsky 发表于 2013-9-9 19:35
台湾的新儒家早就和老KMT一起gone with the wind了。
但他们年年都搞这种祭孔大典而且是有国家级政治人物出席的,而且现在还试图在教育界上“反攻大陆”
Pinochet 发表于 2013-9-9 19:37
但他们年年都搞这种祭孔大典而且是有国家级政治人物出席的,而且现在还试图在教育界上“反攻大陆”
1、台湾的文化,尤其在战后,本来就是受美国和日本影响更大。


CKS玩的那一套,早就不知芳踪何处。

2、台湾的教育,早就和儒家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所谓的“祭孔大典”就是个皮。
zalinsky 发表于 2013-9-9 19:39
1、台湾的文化,尤其在战后,本来就是受美国和日本影响更大。
你这种说法太偏激了。

台湾的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大大超过我们的课本。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9-9 19:42
你这种说法太偏激了。

台湾的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大大超过我们的课本。
接受文言文教育本来就不直接等于所谓“传统文化影响”,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
zalinsky 发表于 2013-9-9 19:44
接受文言文教育本来就不直接等于所谓“传统文化影响”,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
如果通读文言文都不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什么才算。。。。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9-9 19:48
如果通读文言文都不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什么才算。。。。
很简单啊,清末革命派、改良派到鲁迅、陈独秀这样的五四文化激进派先贤们都是受“文言文教育”长大的……
kasarda 发表于 2013-9-9 19:52
很简单啊,清末革命派、改良派到鲁迅、陈独秀这样的五四文化激进派先贤们都是受“文言文教育”长大的……

特殊历史时期的现象,说明不了问题。

你说的这些人并不是因为读了文言文,才反传统文化的。他们反传统文化的原因是中国被西洋人和东洋人揍的屁滚尿流,而这些人把原因归咎于传统。。。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9-9 19:56
特殊历史时期的现象,说明不了问题。

你说的这些人并不是因为读了文言文,才反传统文化的。他们反传 ...
1、首先这个可以说明,所谓“文言文教育”没有你认为的那种功能和作用。因此你前面的命题无法成立。


2、所谓的“儒家资本主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抗争面前,正如台湾地区已经发生过的那样,也是和1840年后的清朝一样,基本上不堪一击。

倭仁徐桐的时代,100年以前就一去不复返了。
kasarda 发表于 2013-9-9 19:58
1、首先这个可以说明,所谓“文言文教育”没有你认为的那种功能和作用。因此你前面的命题无法成立。


...
怎么无法成立?

现在学习文言文,是为了保留传统。

一百多年前学文言文那是为了生存, 那时候除了学文言文,还有别的可学么?

不如索尔仁尼琴的深刻远矣。也幸亏
kasarda 发表于 2013-9-9 19:58
1、首先这个可以说明,所谓“文言文教育”没有你认为的那种功能和作用。因此你前面的命题无法成立。


...
那你怎么看台湾的所谓衍圣公以及汤一介这些,而且现在还试图把四书教材引进到大陆,这不是搞复辟嘛,还有最近的教师节
那你怎么看台湾的所谓衍圣公以及汤一介这些,而且现在还试图把四书教材引进到大陆,这不是搞复辟嘛,还有 ...
你说的“复辟”是指什么?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9-9 20:01
怎么无法成立?

现在学习文言文,是为了保留传统。
对啊

既然100多年以前(更准确地说是清末到差不多甲午战争之前),除了文言文没有别的东西可学,

也就是说,清末革命派改良派以及鲁迅陈独秀这一代人所受的“传统文化影响”要远远大于那些既学文言文也学现代白话文更不要说受到美国、日本等国mass culture也好,比较“精英”的各种思潮也好影响的那些人。特别是,前面那几代人受到的“文言文教育”以外的“传统文化影响”,比如各种伦理规范、生活习俗等等的影响更不是现代人当代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这样就更加证明了我的观点,文言文教育不等于“传统文化影响”。
zalinsky 发表于 2013-9-9 20:11
对啊

既然100多年以前(更准确地说是清末到差不多甲午战争之前),除了文言文没有别的东西可学,
那现在学文言文,是为了什么?

无聊么?

小儿科 发表于 2013-9-9 20:10
你说的“复辟”是指什么?
文化上的复辟,试图重新成为国教
文化上的复辟,试图重新成为国教
儒家曾经是“国教”吗?
小儿科 发表于 2013-9-9 20:49
儒家曾经是“国教”吗?
难道原来的科举制考的不是四书五经,孔没被尊成圣人权威,孔家没被封成衍圣公?
Pinochet 发表于 2013-9-9 20:07
那你怎么看台湾的所谓衍圣公以及汤一介这些,而且现在还试图把四书教材引进到大陆,这不是搞复辟嘛,还有 ...
我在20楼已经说过了啊


台湾人民没有因为“儒家”而上当受骗,世界其它地方的人民也不会。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9-9 20:13
那现在学文言文,是为了什么?

无聊么?
1、一部分人比如古代史专业的属于职业性的需要,

2、增加点修养也不是坏事,比如中国古代的那些和《枕草子》啊、《荷马史诗》啊什么的,都是提高点修养用的。

当然这个看个人意愿了……
虽然巴金那篇文章充满了极左的偏激,但说得基本都是事实。
70年代响彻全国的“孔老二,不是好东西,外表倡仁义,内心藏诡计”的歌曲确实有几分道理。
zalinsky 发表于 2013-9-9 20:55
1、一部分人比如古代史专业的属于职业性的需要,

2、增加点修养也不是坏事,比如中国古代的那些和《枕 ...
初中、高中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也是为了“职业需要”?

虽然巴金那篇文章充满了极左的偏激,但说得基本都是事实。
70年代响彻全国的“孔老二,不是好东西,外表倡 ...
我曾经一不小心进入过一个著名“公知”的博客,他写了大量的文章,从求官做官的角度重新“诠释”了TG早期的历史。当然,我是绝对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的。
但是,难道可以说:虽然那些文章充满了极右的偏激,但说得基本都是事实吗?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9-9 19:48
如果通读文言文都不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什么才算。。。。
接受了,但是教育效果一般般,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有形式残留,比如蛋疼的竖排标准零几年才改掉~
但是生活方式、价值观~美日化的厉害
小儿科 发表于 2013-9-9 22:06
我曾经一不小心进入过一个著名“公知”的博客,他写了大量的文章,从求官做官的角度重新“诠释”了TG早期 ...

那你说巴金的那篇说孔子的文章,哪些不是事实呢?
那你说巴金的那篇说孔子的文章,哪些不是事实呢?
是的,你不知道什么叫“事实”,所以请谦虚一点!
就像我提到的那个“公知”,人家也没有造谣哦!他提到的TG早期的人和事都是党史承认的,但是他就是用自己的逻辑来“诠释”这些无产阶革命先辈的言行,说他们不过是在求官做官。当然,我再强调一遍,我是反对这样的“诠释”的。
不知道你看出来没有,在这个例子以及你提到的那个漫画的例子中,引用的就是“事实”吗?由于年代久远,历史人物的某些言行可以被记录下来,但是他们的动机和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就不可能记录得那么详细。更不用说,反正斯人已去,对于他们的言行,后人可以选择性地看和说了。所以,那些聪明的“历史发明家”根本不用“造谣”。只要选取自己需要的只言片语,把自己噫测的动机强加上去,然后就可以说,你们看,他就是这样说这样做的。但是,这些经过那些“发明家”重新组合和解释的“言行”就是事实吗?当然不是!
其实,我说了那么多都是废话。只要提一句,嗡嗡嗡之后,巴金为什么又对他这些由“事实”导出的文章感到后悔呢?!
沛那海 发表于 2013-9-9 22:21
那你说巴金的那篇说孔子的文章,哪些不是事实呢?

什么叫“事实”?

春秋是乱世,子杀父,臣弑君,兄弟相残,百姓涂炭 。。。

孔子想恢复周礼,是为了建立一种和平有序的制度,改变当时混乱的丛林法则。

把“复辟奴隶制”的帽子扣在孔子头上,怎么就成了“事实”了?

用“阶级斗争”去解释几千年前的历史,完全是处于当时的政治需要,根本和“事实”无关!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9-9 23:23
什么叫“事实”?

春秋是乱世,子杀父,臣弑君,兄弟相残,百姓涂炭 。。。
奴隶制确实是极左年代的乱套,但孔子保守复古的倾向确实是很明显,在那个变革时代都不适合了,更不要说今天了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9-9 23:23
什么叫“事实”?

春秋是乱世,子杀父,臣弑君,兄弟相残,百姓涂炭 。。。
而且孔子那套复古诉求事实上也是行不通的,之后也再也没有成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