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旧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8:43:16
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除了建筑,最可玩味的,就要算旧书店了。而旧书店的构成,则往往是一个城市文化层面的历史堆积。这是都市生活中可以引发怀旧情绪的一种体验,也是都市生活情趣中品位的流露。与博物馆不同的是,你可以将自己心仪的代表旧日文化的书籍买回家去阅读珍藏玩赏,在时代的烙印中,领略昔日的风景。正因为如此,在世界各地,旧书店仍然是读书人的最爱,是他们不辞辛劳寻找那些稀罕、绝版和印刷精美值得收藏的书籍的好去处。

  由于深圳是个新兴的城市,没有旧书的积累和沉淀,这对寻找文化发展线索的专业人员和爱淘旧书的人来说,不啻是种遗憾。最近新出现一家卖旧书的书店,书多以民国以降出版的书籍为主,这些旧书不仅使人开了眼界,领略到昔日文化的脉搏跳动,还能使人找寻到时代作用于文化的意义。能够重温往日淘书之乐,那真是意外的惊喜。于是,只要一有闲暇,我必前去埋头于旧书堆中,到现在,我已购得几十种好书,如商务印书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的“万有文库”中的《古文苑》和《徐霞客游记》,有民国十五年上海大仁书店出版的《许啸天读书记》,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人世间》杂志,陈蝶衣编辑的《春秋》杂志,等等。有意思的是,我买到的一本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12月初版的《郁达夫评传》,扉页上有逸夫先生的题签:“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于炮火声中购于上海,时正暴日侵沪周月,避难于上海中央旅馆。逸夫”。不知此逸夫是否著名电影人邵逸夫,查阅邵逸夫年谱,可知1932年邵先生在上海的“天一影业公司”毁于日军入侵的炮火,在此书题签所记日期的数月后,到香港重建“天一影业公司”,从此事业落户于香港,开始了他新的人生道路。若是,郁达夫为当时著名的小说家,是创造社的三大支柱之一,邵逸夫是电影人,邵先生买来《郁达夫评传》,是否有想请郁达夫参与电影创作的意思,则不得而知,有心研究这段历史的人,是否能从中得到某些启发呢?

  遇好书而不买,那感觉大概很像为意中人害单相思,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直到千方百计买来才算了却一番心事,这又免不了沾沾自喜,如陈年酒酿一样沁人心脾。假若因为自己一时犹豫错过了购买,暗自属意的书被别人买走,则难免耿耿于怀遗憾叹息。我曾见到一本《良友》画报,翻看时发现有一帧胡适获得荣誉博士时的照片,照片上的胡博士笑意吟吟,很开心的样子。随着历史的远去,这样的照片已经很难从现在的出版物中见到了。由于当时买书较多,没下狠心买这本《良友》画报,等到我再去要买这本画报,却早已被他人买去,令我后悔不迭。有了这次教训,我再去买书,见到喜欢的书籍就一定先收进囊中而后快。

  记得以往出国,很是羡慕巴黎、纽约那些别致而富有格调的旧书店,尽管这些书籍曾目睹城市变迁,而它们自己却如被时间定住一样,以自己所保持的原貌,成为城市里的风景。而今,我身边也有了这种丰富的都市文化风景,这是令我不能不对书店经营者心生感激的。每次从书店里心满意足地走出来,这个城市在我的眼里就似乎与往日有了一些不同,也许对别人而言每天都是匆忙的脚步在奔波,没有什么两样,而我则欣喜地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气息。这些旧书犹如盘曲虬劲的老树,用它一圈一圈细密的年轮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为今天的文化带来昨天的记忆。摩挲这些旧书,似乎能感觉到前人的呼吸,感受到人类的文化薪火相传的意义。

http://hunan.voc.com.cn/gb/content/2003-02/24/content_1849299.htm
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除了建筑,最可玩味的,就要算旧书店了。而旧书店的构成,则往往是一个城市文化层面的历史堆积。这是都市生活中可以引发怀旧情绪的一种体验,也是都市生活情趣中品位的流露。与博物馆不同的是,你可以将自己心仪的代表旧日文化的书籍买回家去阅读珍藏玩赏,在时代的烙印中,领略昔日的风景。正因为如此,在世界各地,旧书店仍然是读书人的最爱,是他们不辞辛劳寻找那些稀罕、绝版和印刷精美值得收藏的书籍的好去处。

  由于深圳是个新兴的城市,没有旧书的积累和沉淀,这对寻找文化发展线索的专业人员和爱淘旧书的人来说,不啻是种遗憾。最近新出现一家卖旧书的书店,书多以民国以降出版的书籍为主,这些旧书不仅使人开了眼界,领略到昔日文化的脉搏跳动,还能使人找寻到时代作用于文化的意义。能够重温往日淘书之乐,那真是意外的惊喜。于是,只要一有闲暇,我必前去埋头于旧书堆中,到现在,我已购得几十种好书,如商务印书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的“万有文库”中的《古文苑》和《徐霞客游记》,有民国十五年上海大仁书店出版的《许啸天读书记》,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人世间》杂志,陈蝶衣编辑的《春秋》杂志,等等。有意思的是,我买到的一本上海现代书局1931年12月初版的《郁达夫评传》,扉页上有逸夫先生的题签:“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于炮火声中购于上海,时正暴日侵沪周月,避难于上海中央旅馆。逸夫”。不知此逸夫是否著名电影人邵逸夫,查阅邵逸夫年谱,可知1932年邵先生在上海的“天一影业公司”毁于日军入侵的炮火,在此书题签所记日期的数月后,到香港重建“天一影业公司”,从此事业落户于香港,开始了他新的人生道路。若是,郁达夫为当时著名的小说家,是创造社的三大支柱之一,邵逸夫是电影人,邵先生买来《郁达夫评传》,是否有想请郁达夫参与电影创作的意思,则不得而知,有心研究这段历史的人,是否能从中得到某些启发呢?

  遇好书而不买,那感觉大概很像为意中人害单相思,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直到千方百计买来才算了却一番心事,这又免不了沾沾自喜,如陈年酒酿一样沁人心脾。假若因为自己一时犹豫错过了购买,暗自属意的书被别人买走,则难免耿耿于怀遗憾叹息。我曾见到一本《良友》画报,翻看时发现有一帧胡适获得荣誉博士时的照片,照片上的胡博士笑意吟吟,很开心的样子。随着历史的远去,这样的照片已经很难从现在的出版物中见到了。由于当时买书较多,没下狠心买这本《良友》画报,等到我再去要买这本画报,却早已被他人买去,令我后悔不迭。有了这次教训,我再去买书,见到喜欢的书籍就一定先收进囊中而后快。

  记得以往出国,很是羡慕巴黎、纽约那些别致而富有格调的旧书店,尽管这些书籍曾目睹城市变迁,而它们自己却如被时间定住一样,以自己所保持的原貌,成为城市里的风景。而今,我身边也有了这种丰富的都市文化风景,这是令我不能不对书店经营者心生感激的。每次从书店里心满意足地走出来,这个城市在我的眼里就似乎与往日有了一些不同,也许对别人而言每天都是匆忙的脚步在奔波,没有什么两样,而我则欣喜地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气息。这些旧书犹如盘曲虬劲的老树,用它一圈一圈细密的年轮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为今天的文化带来昨天的记忆。摩挲这些旧书,似乎能感觉到前人的呼吸,感受到人类的文化薪火相传的意义。

http://hunan.voc.com.cn/gb/content/2003-02/24/content_1849299.htm
有闲才能不去上网看书而去书店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