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放弃汉中是明智之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9:22:56


建安二十四年春夏之交,曹操终于下决心拔出汉中诸军,回到长安。有人认为这是战略错误,我倒不这样认为:

从外部看,西边夏侯渊刚平定诸羌不久,并不稳定;东边孙十万与盲夏侯26军在合肥对峙;南边关羽蠢蠢欲动,北边乌桓骚扰。
从内部看,宛城侯音造反,陆浑孙狼闹事,邺城魏讽内讧。
从汉中战局看,先主避而不战,维持战线跟曹公比拼耗费粮草,曹公没啥好办法。毕竟走秦岭山路从关中运粮更加费劲。
从曹公个人情况看,他离去世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了,身体状况绝不会好。

综合以上因素,曹公回长安布置雍凉防务后,抓紧回洛阳才是上策,而不是再发动益州攻略战。


建安二十四年春夏之交,曹操终于下决心拔出汉中诸军,回到长安。有人认为这是战略错误,我倒不这样认为:

从外部看,西边夏侯渊刚平定诸羌不久,并不稳定;东边孙十万与盲夏侯26军在合肥对峙;南边关羽蠢蠢欲动,北边乌桓骚扰。
从内部看,宛城侯音造反,陆浑孙狼闹事,邺城魏讽内讧。
从汉中战局看,先主避而不战,维持战线跟曹公比拼耗费粮草,曹公没啥好办法。毕竟走秦岭山路从关中运粮更加费劲。
从曹公个人情况看,他离去世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了,身体状况绝不会好。

综合以上因素,曹公回长安布置雍凉防务后,抓紧回洛阳才是上策,而不是再发动益州攻略战。
曹操打败张鲁后就该得陇望蜀了。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2:14
曹操打败张鲁后就该得陇望蜀了。
对啊,如果老曹拿了巴蜀,然后沿江而下,江东就没孙刘两家什么事情了。。
大小乔就真的要进铜雀台去了。。。
一直觉得老曹最大的战略失误是对巴蜀不够重视。
曹公的心腹大患是孙十万。不管从实力上还是从地势上看,孙权的威胁远远大于刘备。
当时魏国初建,代汉已是必然,曹公最后几年做的努力是巩固曹丕的建政基础,不是一统天下。
帕丁顿熊 发表于 2013-8-23 12:48
对啊,如果老曹拿了巴蜀,然后沿江而下,江东就没孙刘两家什么事情了。。
大小乔就真的要进铜雀台去了。 ...
刘秀在后防相对稳固 地盘比曹操当时大的情况下

用了十二年灭陇右和巴蜀
刘秀在后防相对稳固 地盘比曹操当时大的情况下

用了十二年灭陇右和巴蜀
曹操拿下汉中后蜀地的状况历史有记载的,而且当时刘璋的残余势力对刘备肯定不服气。
曹公的心腹大患是孙十万。不管从实力上还是从地势上看,孙权的威胁远远大于刘备。
当时魏国初建,代汉已是 ...
如果曹操能完成统一乃至进一步扩大地盘,曹魏代汉更加名正言顺了。
大道兄说的没错:金牛道比秦岭道的运力更强!跟张飞以及张飞老丈人谁厉害无关!

我现在越来越发现:历史地理是一门学问呀!


可是为啥曹操一进汉中后,立即撤回河洛准备二次征讨孙权呢?

曹公年事已高,魏国又是初创,出汉中过剑阁围成都胜算是有,但是工程量太大,工期太长,不确定因素太多。取益州再顺流而下平江东,那根本不在曹公计划内。看司马文王哪一年取得益州,他儿子哪一年顺流而下江东的?

从打牢曹丕的建政基础角度看,近在眼下的濡须口孙十万才是威胁河洛的心腹大患。稳定住东线,这是曹操最关心的。

话说回来,整个三国时期,主战场一直在东线,西线并不是曹魏的战略重心。

可是为啥曹操一进汉中后,立即撤回河洛准备二次征讨孙权呢?

曹公年事已高,魏国又是初创,出汉中过剑阁围成都胜算是有,但是工程量太大,工期太长,不确定因素太多。取益州再顺流而下平江东,那根本不在曹公计划内。看司马文王哪一年取得益州,他儿子哪一年顺流而下江东的?

从打牢曹丕的建政基础角度看,近在眼下的濡须口孙十万才是威胁河洛的心腹大患。稳定住东线,这是曹操最关心的。

话说回来,整个三国时期,主战场一直在东线,西线并不是曹魏的战略重心。
可是为啥曹操一进汉中后,立即撤回河洛准备二次征讨孙权呢?

曹公年事已高,魏国又是初创,出汉中过剑阁 ...
西晋那个首先你知道是因为邓艾钟会内讧,其次是司马昭很快就挂了,司马炎忙着称帝,第三西晋初年西北边境一直在打仗。
曹公一进汉中,司马宣王劝他得陇望蜀,曹公说人苦不足没答应。

其实曹公何尝不想就势取益州?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他本人的年纪也不允许再远离洛阳许昌邺城一带,长期征战在外。益州攻略一开,不定要几年啊,光是剑阁他就不一定有把握能通过。先主彼时的战力正是最强的时候。

曹公委婉拒绝宣王建议,就像当年先主委婉拒绝诸葛亮的建议一样,欣赏年轻人的闯劲,看出年轻人的不成熟。

当年曹公南下征荆州,先主仓皇逃窜,过襄阳的时候,诸葛亮竟然建议先主取襄阳夺刘琮所部对抗曹操,先主说吾不忍心。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曹公一进汉中,司马宣王劝他得陇望蜀,曹公说人苦不足没答应。

其实曹公何尝不想就势取益州?不确定因素 ...
刘备集团的顶峰是汉中战役之后,曹操攻汉中的时候刘备集团恰恰内部不很稳定。比如刘备刚挂,就有人,黄元造反。刘璋的老部下当时只会更不买刘备的帐。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3:44
曹操拿下汉中后蜀地的状况历史有记载的,而且当时刘璋的残余势力对刘备肯定不服气。
从政治上讲 如果刘焉、刘璋父子根基稳固 深得人心 那刘备可不那么容易进去

这二位主政益州鸡飞狗跳 人心背离

刘备入主宽待刘璋 重用法正、李严 调和益州与东来士族的矛盾 迅速稳定局面 因而能够抽身夺取汉中
曹公一进汉中,司马宣王劝他得陇望蜀,曹公说人苦不足没答应。

其实曹公何尝不想就势取益州?不确定因素 ...
刘备当年也不是什么不忍心,刘表父子的多数部下尤其是上层也不会买刘备的帐。
从政治上讲 如果刘焉、刘璋父子根基稳固 深得人心 那刘备可不那么容易进去

这二位主政益州鸡飞狗跳 人 ...
1、刘焉父子主政下的益州诸葛亮自己就有描述,那可不是什么"鸡飞狗跳"。相关文字历历在目。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4:15
西晋那个首先你知道是因为邓艾钟会内讧,其次是司马昭很快就挂了,司马炎忙着称帝,第三西晋初年西北边境 ...
曹操当时的形势远不如司马炎。西晋初年的边境形势远优于曹操晚年。曹操晚年是东南西北都有事。邓钟内讧的事情,很快就随着二人的死亡平息了,西晋对益州的统治很稳固。司马炎称帝后14年才发动灭吴战役,而且是五路大军摧枯拉朽。曹操当时没有这个实力。

曹操当时的总兵力有多少?我记得司马懿说过大概二十多万人吧。而刘备益州加荆州总兵力不少于十万,孙权只会更多。
从政治上讲 如果刘焉、刘璋父子根基稳固 深得人心 那刘备可不那么容易进去

这二位主政益州鸡飞狗跳 人 ...
2、刘备刚进益州时刘巴等名士、豪强都不理他。郑度劝刘璋坚壁清野那段话也是史有明文。刘备刚挂就有人造反,这些都说明刘备集团当时并不稳固。
曹操当时的形势远不如司马炎。西晋初年的边境形势远优于曹操晚年。曹操晚年是东南西北都有事。邓钟内讧的 ...
1、何以见得西晋的西北形势较优?恰恰曹操时代并没有任何在此地区大规模作战的记载。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4:45
1、刘焉父子主政下的益州诸葛亮自己就有描述,那可不是什么"鸡飞狗跳"。相关文字历历在目。
随便说几件

1 和张鲁闹翻 丢失汉中
2 原本帮助刘焉的土著士族任岐、贾龙叛乱
3 跟着外来的赵韪叛乱
曹操当时的形势远不如司马炎。西晋初年的边境形势远优于曹操晚年。曹操晚年是东南西北都有事。邓钟内讧的 ...
2、益州荆州之间道路艰险交通困难援救极其不方便,孙吴更是路途遥远。后来蜀汉灭亡之役就是明证。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4:48
2、刘备刚进益州时刘巴等名士、豪强都不理他。郑度劝刘璋坚壁清野那段话也是史有明文。刘备刚挂就有人造 ...
刘备死后蜀汉一度危急

但是刘备较好的安排后事 使得权力均衡

诸葛亮的内政处理得当
曹操一进汉中的时候,刘备在益州的统治的确不是很稳固。但是当时刘备的部队都是百战强兵,其战斗力在两年后的汉中战役中可见一斑。又占有地势之利,曹操没把握迅速剿灭刘备。
曹操二进汉中的时候,仗打到”男人当战女人当运“全国总动员的程度,刘备汉中部队战斗意志和后方成都治安都没有出问题。说明当时刘备已经稳定住了。
随便说几件

1 和张鲁闹翻 丢失汉中

1、第二件事情是刘焉入蜀初期的事情。

2、赵韪事件,历史上的记载恰恰是"东州人畏,咸同心并力助璋"。

刘备死后蜀汉一度危急

但是刘备较好的安排后事 使得权力均衡

很遗憾,这里说的是刘备死以前的事情,刘璋旧部肯定只会更加不满。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4:52
1、何以见得西晋的西北形势较优?恰恰曹操时代并没有任何在此地区大规模作战的记载。
曹操晚年,西边夏侯渊刚平定诸羌不久,并不稳定;东边孙十万与盲夏侯26军在合肥对峙;南边关羽蠢蠢欲动,北边乌桓骚扰。

280年司马炎平孙吴,边境有啥事呢?
随便说几件

1 和张鲁闹翻 丢失汉中

2、张鲁家族你知道是在汉中地区长期活动的宗教团体,本来就是半独立的。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5:00
1、第二件事情是刘焉入蜀初期的事情。

2、赵韪事件,历史上的记载恰恰是"东州人畏,咸同心并力助璋" ...
1 初年是初年 但是此事说明其与本地士族关系搞僵

2 你这段记载的前面是这样的 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
曹操晚年,西边夏侯渊刚平定诸羌不久,并不稳定;东边孙十万与盲夏侯26军在合肥对峙;南边关羽蠢蠢欲动, ...
查查晋书武帝纪就知道了,泰始6年、7年、8年、9年、10年,咸宁元年、2年、4年、5年西北地区都发生过战争。平吴当年还和秃发树机能在作战。
1 初年是初年 但是此事说明其与本地士族关系搞僵

2 你这段记载的前面是这样的 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 ...
1、初年的事情不能说明统治期全部吧!
1 初年是初年 但是此事说明其与本地士族关系搞僵

2 你这段记载的前面是这样的 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 ...
2、但是这件事情之后,刘璋政权也稳定下来了。最后无论是陈寿还是裴松之引用的张璠都不认为刘璋是你说的那样。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5:14
查查晋书武帝纪就知道了,泰始6年、7年、8年、9年、10年,咸宁元年、2年、4年、5年西北地区都发生过战争 ...
那些是无关大局的小战事。不影响武帝三十万大军平吴。

曹操晚年,合肥孙权、襄樊关羽、哪个不是要命的事情?他怎么可能再发动出汉中南下剿灭身拥强兵的刘备的战役?

实力问题。曹操晚年的实力跟司马炎称帝后十几年的西晋没法比。
1 初年是初年 但是此事说明其与本地士族关系搞僵

2 你这段记载的前面是这样的 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 ...
何况我前面的观点不是在说刘备整个统治时期的状况,不需要刘焉父子的整体统治状况作为对比。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3:46
如果曹操能完成统一乃至进一步扩大地盘,曹魏代汉更加名正言顺了。
曹操已经力不从心了吧
曹操已经力不从心了吧
放弃汉中的时候是,占领汉中的时候未必。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4:41
刘备集团的顶峰是汉中战役之后,曹操攻汉中的时候刘备集团恰恰内部不很稳定。比如刘备刚挂,就有人,黄元 ...
你怎么对刘备诸葛亮集团意见这么大啊?
那些是无关大局的小战事。不影响武帝三十万大军平吴。

曹操晚年,合肥孙权、襄樊关羽、哪个不是要命的 ...
1、无关紧要的?胡烈、牵弘、杨欣,前后挂了三个刺史啊可是。另外咸宁三年也打过仗,也就是说连续打了十年,这无关紧要?

2、我前面一开始说的一直是曹操占领汉中之后的事情,你搞错了吧?
你怎么对刘备诸葛亮集团意见这么大啊?
因为他们更加严酷地剥夺人民啊。而且他们头上的"正统"光环早就该脱落了。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5:22
2、但是这件事情之后,刘璋政权也稳定下来了。最后无论是陈寿还是裴松之引用的张璠都不认为刘璋是你说的 ...
你太能拆了 败走
boeckel 发表于 2013-8-23 15:39
因为他们更加严酷地剥夺人民啊。而且他们头上的"正统"光环早就该脱落了。
如果比较一下蜀汉和曹魏的兵役,哪个更严重?曹魏的屯田制对农民的剥削也是很残酷的吧,还有孙吴的双重人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