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八股:2005年1月9日,歼10用最新型空空导弹在大漠上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7:35:26
当记者乘坐的联航班机飞过巴丹吉林沙漠的上空,漫漫的黄沙瀚海宛如一个个凝固的巨浪,在诉说着自然威力和曾经的沧海桑田。而我们乘坐的这架飞机,目的地就是这沙漠中的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你永远无法从官方地图上找得到,更无法从公开场合中得到它的确切名字。而这个机场,只不过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国防军事基地的一小部分。对于这个神秘的军事设施,那些“局内人”戏称之为中国的“51区”……

  从地窝子到先进国防试验基地

  “基地”是经中央军委批准,于2003年12月正式组建的。这是空军试验、训练体制改革的结果。基地几个试验区的组建,都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8年1月18日,遵照彭德怀的指示,陈锡联、王尚荣以及苏联专家盖杜柯夫等人赴酒泉考察。同年3月3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命令,我国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导弹试验靶场正式组建。其中空空导弹试验部为第二试验部,地空导弹试验部为第三试验部,这分别是基地二个试验区的前身。1959年4月,受军委副主席彭德怀指示,组建了空军第三训练基地(三区前身)。

  组建仅仅是个开始,想在不毛之地建立起现代化的武器试验基地,我们的先辈们凭借的除了实干,就是坚信祖国强大、民族复兴的信念。1958年4月11日,陈士榘将军率工程兵部队进驻巴丹吉林沙漠,开始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荒芜绝人烟,风吹石头跑”的严苛环境下,开始了中国航空、防空武器实验基地的建设征程。在基地的博物馆中,记者有幸看到了当年建设者的"地窝子"。这是一种半地下的房屋,墙体都是土坯,房顶为了应付大风做了特别的加固。走进“地窝子”,除了墙上挂着的一些生活用具,就是极端简陋的土炕。这些原始、落后的“地窝子”完全和先进、精密的国防试验基地不搭界。然而中国军人就是凭着那股子“精气神”在沙漠戈壁中开辟出了一片绿洲。

  签发战机导弹“准生证”

  2003年12月25日,歼10最后一次打靶试验在大漠进行。歼10升空,导弹直扑百余里外的目标,与靶机遭遇时,那一团火光如同庆祝胜利的礼花,在戈壁上空绽放。基地指挥控制大厅里一片欢呼。歼10飞机靶试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独立研制和生产第三代战机的国家。

  2005年1月9日,歼10再次在大漠上空击落靶机。只不过,这次试验的对象是国产最新型空空导弹。从歼10到与之相配的新型空空导弹,标志着中国空军完全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航空武器装备正式形成战斗力。

  歼10的试验,仅是基地完成我国航空防空武器装备试验任务的一个缩影。基地担负的靶场试验,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在这里取得“准生证”,新型武器才能生产并装备部队。

  半个世纪以来,空军所有国产第一、二、三代航空、防空导弹,都是经这个基地试验定型后装备部队;我军首架第三代多功能作战飞机和多型特种武器等高新装备的试验任务都在基地完成;“长空一号”无人驾驶靶机、超音速无人机等也都是这里完成的。

  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战争实验场”和“战斗精神砺练场”

  何谓信息化战争实验场?对于中国军队正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特殊时期,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早已经领先全军,而绝不是仅仅电脑联网或一两件信息化装备。标志之一:拥有了光测、雷测、遥测等信息源丰富的立体化测控体系;标志之二:拥有全军第一个电子战综合训练场,使"复杂电磁环境"成为现实;标志之三:建成全军第一个光纤通讯网,联通基地上千台套设备;标志之四:拥有全国最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多兵种高强度对抗实现实时、定量评估;标志之五:高度信息化的指挥系统。

  而何谓战斗精神砺练场?人民空军的战斗精神可以用"忠诚、勇敢、善战"来囊括。而培养这种战斗精神,离不开科学化、系统化和尽可能贴近实战的强化训练。依靠基地的幅员广阔的信息化实验场,基地可以设置复杂的电磁环境背景,并组织导调大规模、多军种的红蓝对抗性训练。可以说,在基地完全可以组织类似于美军的"红旗演习"。没有高度信息化的指挥导调系统,提供这样一个演兵场就是一句空话。美军举行"红旗演习"的内利斯空军基地也是依托于内华达空军靶场,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基地的标语主题就只有一个:保密

  随着汽车进入基地第一试验区,可以赫然发现这里的标语不同于其他的军营,其主题就只有一个:保密。基地的领导者就是通过无所不在的标语,通过冰冷、强硬、命令般的语气,让基地每个人都对维护国家安全保持高度的警惕。

  保密,这似乎是所有接触过中国军队的人都会记住的一个词。在所有的中国公开媒体中,中国军队除了某些开放部队,所有部队都笼罩在"某部""某舰""某型"的烟雾中。然而随着过去紧张的战时状态逐渐离我们远去,保密,似乎现在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边是保密审查制度依然存在,而另一方面却是失密、泄密、窃密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人说过去的保密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时代要求,而有人反驳是网络时代使保密更难以开展。然而从基地的标语文化上,我却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战场紧张和肃杀。

  基地具有全面的保障体系

  基地的政工干部,并不仅仅是政治工作上的骨干,同时也必须通晓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而且要求水平更高。为了建设与现代化靶场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基地部队历届党委按照着眼长远、立足现有、分步建设、布局合理的建设思路,团结带领广大官兵先后建起了指控楼、科技楼、综合试验楼;修建了专家楼、生活服务中心、集贸市场;在戈壁荒漠上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菜"。

  基地故事精选

  地面监控救歼10

  歼1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作为空军未来战争夺取空中优势、实施战役突击的战略性武器。为更好测试歼10性能,基地的专家研发了歼10试飞监控系统,飞机各状态在地面均能实时反映出来,这个系统挽救过歼10战机和试飞员的生命。

  在一次试飞中,“试飞英雄”李中华要驾机完成颤振等科目。飞机快速滑跑,起飞进入预定空域,一切正常。就在试飞进度过半时,系统告警器突然响起,“主油箱剩余油量接近极限,副油箱因故障无法供油。”对此,李中华并未察觉,因为飞机仪表显示的是总油量。

  李中华接到地面命令,立即返航。事后查明,如再晚2秒着陆,飞机油料就耗尽,后果不堪设想。

  新型导弹卡壳惊魂

  基地担负着新型导弹试验重任。新型导弹存在不稳定性和可能存在的隐患,试弹兵就站在要发射的导弹旁,一旦导弹出现故障,很可能危及生命。

  朱传涛是便携式导弹发射班班长,是基地“王牌试弹兵”。在一次试验某新型导弹时,朱传涛扣动扳机,但导弹并未发射,而是在原地怪叫,继而发出一声闷响。转眼间,部分弹体冲了出去,而战斗部还停留在发射筒内。朱传涛惊呆了,在场的数十位专家也惊呆了。

  这种情形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导弹发动机可能突然点火,发射架周边都处于爆炸范围内。靶场空气瞬间凝固,整个发射靶场中的呼吸似乎全都停止。

  朱传涛冷静下来,立即将导弹发射方向对准应急发射区,紧紧锁定发射架。锁死发射架,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化解了险情。据介绍,如果不锁死发射架,导弹可能朝任何方向发射,靶场内上百名技术人员的生命和装备车辆将受到严重威胁。

  战机遇“捣蛋”空中停车
  测试新型武器,常常出现意外。有一次,基地飞行试验团受命检验某新型空空导弹。在空中发射导弹后的一瞬间,一股浓烟把飞机包裹了起来,发动机停车了,飞机立即下降。飞行员丁建思没有慌,检查飞机状态后打开点火电门,飞机在空中再次启动。几天后,丁建思又遇到同样险情,同样化险为夷。

  经过分析,大量导弹废气进入发动机是导致空中停车的原因,但是如何防止停车,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资料,需要冒着风险去探索。丁建思反复研究飞行记录,发现导弹点火到飞机发动机进烟只有半秒时间,飞行员必须在这半秒内快速脱离才能避免废气进入发动机导致停车。一个月后,丁建思再上蓝天。在万米高空,他再次发射导弹。在导弹射出瞬间,他迅速操纵飞机飞离,浓烟被压在了机身下。这套发射动作在以后的试验中次次成功,随后被部队推广,成为打该型导弹的经典动作。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8-20/1002736299.html当记者乘坐的联航班机飞过巴丹吉林沙漠的上空,漫漫的黄沙瀚海宛如一个个凝固的巨浪,在诉说着自然威力和曾经的沧海桑田。而我们乘坐的这架飞机,目的地就是这沙漠中的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你永远无法从官方地图上找得到,更无法从公开场合中得到它的确切名字。而这个机场,只不过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国防军事基地的一小部分。对于这个神秘的军事设施,那些“局内人”戏称之为中国的“51区”……

  从地窝子到先进国防试验基地

  “基地”是经中央军委批准,于2003年12月正式组建的。这是空军试验、训练体制改革的结果。基地几个试验区的组建,都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8年1月18日,遵照彭德怀的指示,陈锡联、王尚荣以及苏联专家盖杜柯夫等人赴酒泉考察。同年3月3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命令,我国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导弹试验靶场正式组建。其中空空导弹试验部为第二试验部,地空导弹试验部为第三试验部,这分别是基地二个试验区的前身。1959年4月,受军委副主席彭德怀指示,组建了空军第三训练基地(三区前身)。

  组建仅仅是个开始,想在不毛之地建立起现代化的武器试验基地,我们的先辈们凭借的除了实干,就是坚信祖国强大、民族复兴的信念。1958年4月11日,陈士榘将军率工程兵部队进驻巴丹吉林沙漠,开始在“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荒芜绝人烟,风吹石头跑”的严苛环境下,开始了中国航空、防空武器实验基地的建设征程。在基地的博物馆中,记者有幸看到了当年建设者的"地窝子"。这是一种半地下的房屋,墙体都是土坯,房顶为了应付大风做了特别的加固。走进“地窝子”,除了墙上挂着的一些生活用具,就是极端简陋的土炕。这些原始、落后的“地窝子”完全和先进、精密的国防试验基地不搭界。然而中国军人就是凭着那股子“精气神”在沙漠戈壁中开辟出了一片绿洲。

  签发战机导弹“准生证”

  2003年12月25日,歼10最后一次打靶试验在大漠进行。歼10升空,导弹直扑百余里外的目标,与靶机遭遇时,那一团火光如同庆祝胜利的礼花,在戈壁上空绽放。基地指挥控制大厅里一片欢呼。歼10飞机靶试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独立研制和生产第三代战机的国家。

  2005年1月9日,歼10再次在大漠上空击落靶机。只不过,这次试验的对象是国产最新型空空导弹。从歼10到与之相配的新型空空导弹,标志着中国空军完全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航空武器装备正式形成战斗力。

  歼10的试验,仅是基地完成我国航空防空武器装备试验任务的一个缩影。基地担负的靶场试验,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在这里取得“准生证”,新型武器才能生产并装备部队。

  半个世纪以来,空军所有国产第一、二、三代航空、防空导弹,都是经这个基地试验定型后装备部队;我军首架第三代多功能作战飞机和多型特种武器等高新装备的试验任务都在基地完成;“长空一号”无人驾驶靶机、超音速无人机等也都是这里完成的。

  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战争实验场”和“战斗精神砺练场”

  何谓信息化战争实验场?对于中国军队正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特殊时期,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早已经领先全军,而绝不是仅仅电脑联网或一两件信息化装备。标志之一:拥有了光测、雷测、遥测等信息源丰富的立体化测控体系;标志之二:拥有全军第一个电子战综合训练场,使"复杂电磁环境"成为现实;标志之三:建成全军第一个光纤通讯网,联通基地上千台套设备;标志之四:拥有全国最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多兵种高强度对抗实现实时、定量评估;标志之五:高度信息化的指挥系统。

  而何谓战斗精神砺练场?人民空军的战斗精神可以用"忠诚、勇敢、善战"来囊括。而培养这种战斗精神,离不开科学化、系统化和尽可能贴近实战的强化训练。依靠基地的幅员广阔的信息化实验场,基地可以设置复杂的电磁环境背景,并组织导调大规模、多军种的红蓝对抗性训练。可以说,在基地完全可以组织类似于美军的"红旗演习"。没有高度信息化的指挥导调系统,提供这样一个演兵场就是一句空话。美军举行"红旗演习"的内利斯空军基地也是依托于内华达空军靶场,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基地的标语主题就只有一个:保密

  随着汽车进入基地第一试验区,可以赫然发现这里的标语不同于其他的军营,其主题就只有一个:保密。基地的领导者就是通过无所不在的标语,通过冰冷、强硬、命令般的语气,让基地每个人都对维护国家安全保持高度的警惕。

  保密,这似乎是所有接触过中国军队的人都会记住的一个词。在所有的中国公开媒体中,中国军队除了某些开放部队,所有部队都笼罩在"某部""某舰""某型"的烟雾中。然而随着过去紧张的战时状态逐渐离我们远去,保密,似乎现在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边是保密审查制度依然存在,而另一方面却是失密、泄密、窃密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人说过去的保密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时代要求,而有人反驳是网络时代使保密更难以开展。然而从基地的标语文化上,我却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战场紧张和肃杀。

  基地具有全面的保障体系

  基地的政工干部,并不仅仅是政治工作上的骨干,同时也必须通晓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而且要求水平更高。为了建设与现代化靶场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基地部队历届党委按照着眼长远、立足现有、分步建设、布局合理的建设思路,团结带领广大官兵先后建起了指控楼、科技楼、综合试验楼;修建了专家楼、生活服务中心、集贸市场;在戈壁荒漠上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菜"。

  基地故事精选

  地面监控救歼10

  歼1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作为空军未来战争夺取空中优势、实施战役突击的战略性武器。为更好测试歼10性能,基地的专家研发了歼10试飞监控系统,飞机各状态在地面均能实时反映出来,这个系统挽救过歼10战机和试飞员的生命。

  在一次试飞中,“试飞英雄”李中华要驾机完成颤振等科目。飞机快速滑跑,起飞进入预定空域,一切正常。就在试飞进度过半时,系统告警器突然响起,“主油箱剩余油量接近极限,副油箱因故障无法供油。”对此,李中华并未察觉,因为飞机仪表显示的是总油量。

  李中华接到地面命令,立即返航。事后查明,如再晚2秒着陆,飞机油料就耗尽,后果不堪设想。

  新型导弹卡壳惊魂

  基地担负着新型导弹试验重任。新型导弹存在不稳定性和可能存在的隐患,试弹兵就站在要发射的导弹旁,一旦导弹出现故障,很可能危及生命。

  朱传涛是便携式导弹发射班班长,是基地“王牌试弹兵”。在一次试验某新型导弹时,朱传涛扣动扳机,但导弹并未发射,而是在原地怪叫,继而发出一声闷响。转眼间,部分弹体冲了出去,而战斗部还停留在发射筒内。朱传涛惊呆了,在场的数十位专家也惊呆了。

  这种情形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导弹发动机可能突然点火,发射架周边都处于爆炸范围内。靶场空气瞬间凝固,整个发射靶场中的呼吸似乎全都停止。

  朱传涛冷静下来,立即将导弹发射方向对准应急发射区,紧紧锁定发射架。锁死发射架,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化解了险情。据介绍,如果不锁死发射架,导弹可能朝任何方向发射,靶场内上百名技术人员的生命和装备车辆将受到严重威胁。

  战机遇“捣蛋”空中停车
  测试新型武器,常常出现意外。有一次,基地飞行试验团受命检验某新型空空导弹。在空中发射导弹后的一瞬间,一股浓烟把飞机包裹了起来,发动机停车了,飞机立即下降。飞行员丁建思没有慌,检查飞机状态后打开点火电门,飞机在空中再次启动。几天后,丁建思又遇到同样险情,同样化险为夷。

  经过分析,大量导弹废气进入发动机是导致空中停车的原因,但是如何防止停车,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资料,需要冒着风险去探索。丁建思反复研究飞行记录,发现导弹点火到飞机发动机进烟只有半秒时间,飞行员必须在这半秒内快速脱离才能避免废气进入发动机导致停车。一个月后,丁建思再上蓝天。在万米高空,他再次发射导弹。在导弹射出瞬间,他迅速操纵飞机飞离,浓烟被压在了机身下。这套发射动作在以后的试验中次次成功,随后被部队推广,成为打该型导弹的经典动作。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8-20/1002736299.html
10号整合PL12的准确时间,2005年1月。。。
导弹直扑百余里外的目标
这个时候只能证明10理论上可以用PL12,但实践证明10和PL12的整合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否则就不会出现09年阅兵时10挂着PL11出场的情形了
最早看见10挂PL12战备值班的照片好像10年还是11年
在空中发射导弹后的一瞬间,一股浓烟把飞机包裹了起来
。。。10是腹部进气道,这翼下发射导弹怎么发动机都吞烟了?

另外。。

“发现导弹点火到飞机发动机进烟只有半秒时间”
。。。这是发射中程弹还是短弹?


我们空空导弹发射好像都没有下落一段距离自动点火发射(是否就叫离轨发射?),都是从架子上直接点火发射的!如果可以下落点火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发动机吸导弹废气熄火的问题了!我们的空空导弹推进药烟很大弹迹也很明显不易消散!

我们空空导弹发射好像都没有下落一段距离自动点火发射(是否就叫离轨发射?),都是从架子上直接点火发射的!如果可以下落点火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发动机吸导弹废气熄火的问题了!我们的空空导弹推进药烟很大弹迹也很明显不易消散!
2003打的PL11,2005打的PL12,进度真快
biandianzhan 发表于 2013-8-20 16:29
在空中发射导弹后的一瞬间,一股浓烟把飞机包裹了起来
。。。10是腹部进气道,这翼下发射导弹怎么发动机都 ...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测试是在J-7上的事情。

7E之后,就摆脱了这个“捣蛋”
这都捂多少年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