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罗斯测试新型地效飞船看军用地效飞行器发展“三栖侠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09:08:19
从俄罗斯测试新型地效飞船看军用地效飞行器发展
“三栖侠” 或卷土重来
作者:王龙刚 纵瑞龙 李强
2013-08-17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我国CYG-11地效翼船俄罗斯新型地效飞船美国L-325地效飞行器  新闻提示
  最近,一则“俄罗斯于8月测试新型地效飞船”的消息,再度唤起人们对地效飞行器的记忆——
  地效飞行器,绰号“三栖侠”,集飞机和车船的优长于一身,不是飞机却有媲美飞机的速度,不是车船却能在水上行驶,在沼泽、荒漠上奔驰。
  从1966年惊现里海到冷战时期突飞猛进,再到后来归于沉寂……几十年来,被专家们描述为21世纪理想交通工具的地效飞行器,就像一个爱玩“躲猫猫”的孩子,其身影总是若隐若现。
  如今,有媒体报道称,除了俄罗斯,伊朗等多个国家都有建造地效飞行器的想法。
  “起了个大早”的地效飞行器,还能赶上军事装备高速发展的“晚集”吗?“三栖侠”真能卷土重来?请看本文的分析。
  初登场,“里海怪物”掀起地效风暴
  地效飞行器的诞生与“地面效应”的发现息息相关。早在航空业发展初期,在飞机着陆过程中,飞行员就发现,当飞行高度与飞机翼弦长度相近时,会出现一种附加升力。不过,要用这种附加升力造出飞行器却并非易事,上世纪30年代,芬兰、瑞典、美国、德国等国只进行了模型试验后就裹足不前——直到前苏联设计师阿列克谢耶夫的出现。
  阿列克谢耶夫发现,这种附加升力产生于神奇的“地面效应”。他认为,可以设计一种利用“地面效应”完全离开水面的舰艇,以获得更大速度。
  最终,阿列克谢耶夫的突发奇想和坚持不懈,换来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交通工具,并命名为地效飞行器。
  这一产品激起了前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兴趣。1961年,第一架为海军建造的地效飞行器试验机CM-1诞生,阿列克谢耶夫亲自驾驶飞行器载着乌斯季诺夫进行了体验飞行。
  1966年,苏联研制的大型地效飞行器样船在里海试飞时被美国间谍卫星发现,西方人惊奇地将其称为“里海怪物”。
  很快,揭开了面纱的“里海怪物”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地效风暴。美国人依托其强大的科技基础,成功研制出“美洲航线”等一批地效翼艇;苏联人则先后研制了20多艘试验船和1000多个地效飞行器试验模型,其中,“雏鹰”登陆地效飞行器还在里海区舰队实际部署;我国也于上世纪80年代成功试飞了单座试验艇,并于1999年将一款名为“天翼一号”的飞翼船投入实用;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
  一时间,这种纵横地、海、空交界之处的三栖飞行器成了风靡各国的“飞行新宠”。
  失伯乐,“三栖侠”遭遇黑暗年代
  正当地效飞行器研制如日中天之时,乌斯季诺夫却于1985年溘然长逝。失去“伯乐”的地效飞行器,不仅在苏联的项目被下马,其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也几乎陷入停滞。可以在海陆空来去自如的“三栖侠”,至此遭遇了一段黑暗年代。
  不过,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地效飞行器遭冷落的原因并非痛失“伯乐”那么简单——“三栖侠”自身的缺陷不容忽视,生不逢时的境遇也值得慨叹。
  首先,地效飞行器本身还存在许多尚未攻克的技术难关。比如,它的起降对水面的大小、深度、风浪级别等要求太过苛刻;它要求在起飞瞬间发动机能提供很大的功率;它还要求机身材料既能经受地面冲击振动又能耐海水腐蚀……很多难题当时都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其次,尽管军用大型地效飞行器有众多优点,但其作战用途却很难界定。俄罗斯国防部就曾明言:“它既不是飞机,也不是舰艇,无法确定它能用来做什么。”再加上冷战后期各国军费和科研费用匮乏,地效飞行器被打入冷宫也就不足为怪了。
  此外,衡量一种装备能否量产,最通常的两个指标便是时机是否合适、方式是否有效。上世纪下半叶,军备竞赛都在围绕核对抗、太空争夺、空中斗争和信息较量展开。这时候,地效飞行器的出现自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难招各国待见。
  后来,地效飞行器研制技术领先的前苏联解体。美国等国因没有竞争对手也渐渐失去研发动力。如此,这个擅长海洋斗争的新秀还未真正秀出风采,便被人们冷落遗忘,只是在民用领域有小规模的应用。
  争霸主,“海上鲲鹏”卷土重来
  见过军用地效飞行器雄姿的人,可能都会想到《庄子·逍遥游》中的那种神鸟:“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很早就有人预言,地效飞行器将与潜艇并驾齐驱,成为21世纪的海中霸主。可预言终归是预言。曾经被人遗忘的“海上鲲鹏”能否卷土重来?不妨再用“时机是否合适”这个标尺来量一量。
  技术方面,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当初困扰地效飞行器发展的问题已不复存在,发展地效飞行器的技术条件正日趋成熟。
  与此同时,世界海洋权益的争夺渐趋白热化,各国军方对快速投送和机动作战都提出了新需求,具有8倍于舰船时速、超平面投送和作战能力的地效飞行器,想不成为世界军事领域关注的焦点都难。
  更重要的是,如果未来地效飞行器大规模运用于海上作战,将可能引发作战样式的革命性变化。
  在登陆作战中,由于地效飞行器能够距水面几米、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飞行,登陆作战将不再受登陆区的海情、水中障碍和岸滩地形等因素限制。特别是在掠海飞行时,由于对水的压强很小,不仅可以避免受到水雷等爆炸性障碍物的伤害,还可携带大量反水雷系统,直接进入至水际滩头开辟通路。
  如果地效飞行器用于反舰反潜作战,它既能高速掠海飞行,利用雷达盲区有效规避防空武器的拦截,又可配备先进的反舰导弹发起攻击,完全可能成为猎杀航母等海上舰船的新“猎人”。
  此外,由于地效飞行器具有超强的承载能力和机动能力,不需要海外基地,不需要作战舰艇护航,也不用担心受到鱼雷和水雷攻击,很可能成为一种最有前途、最理想的运载平台。
  综上所述,如今,集众多优点和用途于一身的军用地效飞行器或许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就让我们拭目以待,观其如何振翅重飞、东山再起吧!
http://chn.chinamil.com.cn/jwjj/2013-08/17/content_5444030.htm从俄罗斯测试新型地效飞船看军用地效飞行器发展
“三栖侠” 或卷土重来 作者:王龙刚 纵瑞龙 李强2013-08-17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我国CYG-11地效翼船俄罗斯新型地效飞船美国L-325地效飞行器  新闻提示
  最近,一则“俄罗斯于8月测试新型地效飞船”的消息,再度唤起人们对地效飞行器的记忆——
  地效飞行器,绰号“三栖侠”,集飞机和车船的优长于一身,不是飞机却有媲美飞机的速度,不是车船却能在水上行驶,在沼泽、荒漠上奔驰。
  从1966年惊现里海到冷战时期突飞猛进,再到后来归于沉寂……几十年来,被专家们描述为21世纪理想交通工具的地效飞行器,就像一个爱玩“躲猫猫”的孩子,其身影总是若隐若现。
  如今,有媒体报道称,除了俄罗斯,伊朗等多个国家都有建造地效飞行器的想法。
  “起了个大早”的地效飞行器,还能赶上军事装备高速发展的“晚集”吗?“三栖侠”真能卷土重来?请看本文的分析。
  初登场,“里海怪物”掀起地效风暴
  地效飞行器的诞生与“地面效应”的发现息息相关。早在航空业发展初期,在飞机着陆过程中,飞行员就发现,当飞行高度与飞机翼弦长度相近时,会出现一种附加升力。不过,要用这种附加升力造出飞行器却并非易事,上世纪30年代,芬兰、瑞典、美国、德国等国只进行了模型试验后就裹足不前——直到前苏联设计师阿列克谢耶夫的出现。
  阿列克谢耶夫发现,这种附加升力产生于神奇的“地面效应”。他认为,可以设计一种利用“地面效应”完全离开水面的舰艇,以获得更大速度。
  最终,阿列克谢耶夫的突发奇想和坚持不懈,换来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交通工具,并命名为地效飞行器。
  这一产品激起了前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兴趣。1961年,第一架为海军建造的地效飞行器试验机CM-1诞生,阿列克谢耶夫亲自驾驶飞行器载着乌斯季诺夫进行了体验飞行。
  1966年,苏联研制的大型地效飞行器样船在里海试飞时被美国间谍卫星发现,西方人惊奇地将其称为“里海怪物”。
  很快,揭开了面纱的“里海怪物”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地效风暴。美国人依托其强大的科技基础,成功研制出“美洲航线”等一批地效翼艇;苏联人则先后研制了20多艘试验船和1000多个地效飞行器试验模型,其中,“雏鹰”登陆地效飞行器还在里海区舰队实际部署;我国也于上世纪80年代成功试飞了单座试验艇,并于1999年将一款名为“天翼一号”的飞翼船投入实用;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
  一时间,这种纵横地、海、空交界之处的三栖飞行器成了风靡各国的“飞行新宠”。
  失伯乐,“三栖侠”遭遇黑暗年代
  正当地效飞行器研制如日中天之时,乌斯季诺夫却于1985年溘然长逝。失去“伯乐”的地效飞行器,不仅在苏联的项目被下马,其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也几乎陷入停滞。可以在海陆空来去自如的“三栖侠”,至此遭遇了一段黑暗年代。
  不过,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地效飞行器遭冷落的原因并非痛失“伯乐”那么简单——“三栖侠”自身的缺陷不容忽视,生不逢时的境遇也值得慨叹。
  首先,地效飞行器本身还存在许多尚未攻克的技术难关。比如,它的起降对水面的大小、深度、风浪级别等要求太过苛刻;它要求在起飞瞬间发动机能提供很大的功率;它还要求机身材料既能经受地面冲击振动又能耐海水腐蚀……很多难题当时都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其次,尽管军用大型地效飞行器有众多优点,但其作战用途却很难界定。俄罗斯国防部就曾明言:“它既不是飞机,也不是舰艇,无法确定它能用来做什么。”再加上冷战后期各国军费和科研费用匮乏,地效飞行器被打入冷宫也就不足为怪了。
  此外,衡量一种装备能否量产,最通常的两个指标便是时机是否合适、方式是否有效。上世纪下半叶,军备竞赛都在围绕核对抗、太空争夺、空中斗争和信息较量展开。这时候,地效飞行器的出现自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难招各国待见。
  后来,地效飞行器研制技术领先的前苏联解体。美国等国因没有竞争对手也渐渐失去研发动力。如此,这个擅长海洋斗争的新秀还未真正秀出风采,便被人们冷落遗忘,只是在民用领域有小规模的应用。
  争霸主,“海上鲲鹏”卷土重来
  见过军用地效飞行器雄姿的人,可能都会想到《庄子·逍遥游》中的那种神鸟:“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很早就有人预言,地效飞行器将与潜艇并驾齐驱,成为21世纪的海中霸主。可预言终归是预言。曾经被人遗忘的“海上鲲鹏”能否卷土重来?不妨再用“时机是否合适”这个标尺来量一量。
  技术方面,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当初困扰地效飞行器发展的问题已不复存在,发展地效飞行器的技术条件正日趋成熟。
  与此同时,世界海洋权益的争夺渐趋白热化,各国军方对快速投送和机动作战都提出了新需求,具有8倍于舰船时速、超平面投送和作战能力的地效飞行器,想不成为世界军事领域关注的焦点都难。
  更重要的是,如果未来地效飞行器大规模运用于海上作战,将可能引发作战样式的革命性变化。
  在登陆作战中,由于地效飞行器能够距水面几米、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飞行,登陆作战将不再受登陆区的海情、水中障碍和岸滩地形等因素限制。特别是在掠海飞行时,由于对水的压强很小,不仅可以避免受到水雷等爆炸性障碍物的伤害,还可携带大量反水雷系统,直接进入至水际滩头开辟通路。
  如果地效飞行器用于反舰反潜作战,它既能高速掠海飞行,利用雷达盲区有效规避防空武器的拦截,又可配备先进的反舰导弹发起攻击,完全可能成为猎杀航母等海上舰船的新“猎人”。
  此外,由于地效飞行器具有超强的承载能力和机动能力,不需要海外基地,不需要作战舰艇护航,也不用担心受到鱼雷和水雷攻击,很可能成为一种最有前途、最理想的运载平台。
  综上所述,如今,集众多优点和用途于一身的军用地效飞行器或许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就让我们拭目以待,观其如何振翅重飞、东山再起吧!
http://chn.chinamil.com.cn/jwjj/2013-08/17/content_5444030.htm


先天不足的东西


依赖地效
一转弯就容易掉
机动性孬
玩玩运输就好

先天不足的东西


依赖地效
一转弯就容易掉
机动性孬
玩玩运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