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村民集体到城市摊煎饼 每户年赚几十万(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0:14:00
油篓村新村的一栋别墅门前长满了野草,其主人已经很久没有回来过。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农活只能依靠留守的老人。图为两位老人正在采摘金银花。

  青山绿树、雅致的小别墅,临沂市平邑县油篓村乍看上去,有着让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然而,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却充满种种矛盾。

  全村1326名户籍人口中,有800多人常年在大城市打工,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留守;新村50多栋花园式别墅只住了十来户村民,其余几乎常年闲置,房主一年到头难得住上几天;全村大部分人在外有工作,在村里有小洋楼,却不知道将来的家在何处……

  文/片 本报记者 张泰来

  山沟里冒出别墅群

  “哪有什么领导?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嘛!”李洪成的爱人说起自己的村子,很是自豪。

  从平邑县城向南约20公里,转进一个小山沟,便是郑城镇油篓村。如果天气晴好,离村庄还有两三公里时,就能看到一片漂亮的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

  村子分新村和旧村两部分,村支书李洪成说,新村建于2007年,建筑分两户一体双层别墅和5排6层楼房,加起来一共53户。别墅每户13万元,建成当年基本就被村民购买一空。

  村里的中心街道和小街背巷全部都是水泥硬化路面,房前屋后及道路两旁种着冬青、女贞、刺棘、金银花、丹参等,绿油油的。一个文化广场坐落在村中央,配备了基本的健身器材。村里不仅建了公厕,还设立了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地下管道将各家各户的污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流入农田浇地。

  “很多外地人来到我们这儿都问,这是哪个领导住的地方。哪有什么领导?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嘛!”李洪成的爱人说起自己的村子,很是自豪。

  摊煎饼年赚2000万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地摊煎饼,每年都为村里带回2000多万元的收入。

  放在十来年前,油篓村人也不敢想,有一天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山里要水没水,要矿没矿,盛产金银花、山楂,却因交通不畅,运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

  “树挪死,人挪活”。村民李荣仕给村里人探出了一条出路。

  李洪成说,李荣仕出生在油篓村,工作在上海,后来下岗回到老家。头脑灵活的他突发奇想,要在上海推广临沂的杂粮煎饼,遂重返上海滩,支起门面卖起了煎饼。

  “刚开始一天能卖40多元钱,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后来生意越做越好,买主问起时,就打出了沂蒙杂粮煎饼的招牌。”李洪成说,见煎饼生意好做,村里陆续有人到上海投奔李荣仕。再后来,全村以及邻近村很多人都走出家门,在全国各个城市支摊卖起了煎饼。油篓村更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地摊煎饼,每年都为村里带回2000多万元的收入。

  今年52岁的李兴普夫妇以及女儿、女婿在上海经营了3个煎饼摊,每年净收入20万元左右。

  漂亮别墅

  都留给了空气

  新村里总共有53户人家,但常住的只有十来户,其他的楼房均常年处于闲置状态。

  经济上富有了,但村里却比以往多了一分孤寂。村民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一年回不了几次家。

  新村里漂亮的小别墅,绝大多数都铁锁把门,铁门上的油漆炸了皮,野草攀着铁门疯长。李洪成说,新村53户人家中,常住的不过十来户,其他的楼房常年处于闲置状态。

  不管是新村还是旧村,村里很难找到45岁以下的壮年,留守的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还在上学的孩子。

  在进村的路上,记者遇到了两名50多岁的中年妇女,她们均来自平邑县城。据她们介绍,平邑盛产金银花,郑城镇金银花种植尤盛,是著名的金银花之乡,油篓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金银花。因为村里大多数人都外出摊煎饼,只能请人采摘金银花。

  “摘一斤5元钱,很多人都到郑城镇来打工,近的有平邑县的,远的有河南、河北的。”出生在郑城镇的王先生说。

  想孩子只能

  打电话听听声音

  “想孩子想得难受也得忍着,村里人不都是这样嘛,咱农民有什么办法?”

  在外做生意,辛劳只有自己知道。现在的李兴普老家有别墅,女儿家也有楼房,但在上海,一家4口却只能租住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房子,“就这还要找居委会的熟人才能租到。”

  现年30岁的任林成和妻子在广州一所大学的食堂里承包了一个窗口卖煎饼。”早上6点起床,7点开始有人来买,中午人少可以休息一个多小时,晚上一直忙到夜里11点多。”任林成说,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有点时间就想多睡会儿,太累了。”

  比身体上的操劳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与父母、孩子的分离。村民徐宝国在上海做煎饼生意,他的母亲70多岁了,还要一边在家种地,一边照看3个孩子。

  “想,肯定想啊,哪有不想孩子的。”61岁的村民李广军,儿子、儿媳都在上海摊煎饼。一年之前,儿子把孙子接到了上海上幼儿园。这下子,儿子想念孩子的问题解决了,可爷爷奶奶又见不着孙子了,“太想了,就打打电话听听声音。”

  李兴普的外孙已经8岁了,8个月大的时候就搁在家里由奶奶照顾,“女儿想孩子想得难受也得忍着,村里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嘛,咱农民有什么办法?”

  年轻一代

  期待留在城里

  “不是说最近要改政策,只要在城里买了房就能落户嘛。”对于这个传闻,村里人并不很明白,但他们却充满期待。

  李洪成说,油篓村一共有363户人家,1326人,全村800多人在外做杂粮煎饼生意。但在记者采访到的老一辈外出人员中,90%都对城市没有归属感,年老还要回到油篓村。

  在湖南长沙涉外经济学院附近摆摊的李洪水现年58岁,他的生意很好,2013年上半年就挣了将近20万元,但他已在考虑回家养老的问题。

  而村里的年轻一代,对自己和孩子的未来则有不同的考虑。李兴普的女儿李蕾正打算把孩子接到上海,在上海买套房,对于户口,她只能寄希望于政策的改变。任林成也说,他会在平邑县城给孩子买一套房,让孩子取得县城户口,成为城里人。

  “不是说要改政策,只要在城里买了房就能落户嘛。”对于这些传闻,油篓村的村民并不很明白,但他们却充满期待。 (来源:齐鲁晚报)http://qd.sohu.com/20130731/n383004210.shtml

Img383004212.jpg (18.8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31 09:22 上传

油篓村新村的一栋别墅门前长满了野草,其主人已经很久没有回来过。

Img383004213.jpg (22.7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31 09:22 上传

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农活只能依靠留守的老人。图为两位老人正在采摘金银花。

  青山绿树、雅致的小别墅,临沂市平邑县油篓村乍看上去,有着让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然而,在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却充满种种矛盾。

  全村1326名户籍人口中,有800多人常年在大城市打工,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留守;新村50多栋花园式别墅只住了十来户村民,其余几乎常年闲置,房主一年到头难得住上几天;全村大部分人在外有工作,在村里有小洋楼,却不知道将来的家在何处……

  文/片 本报记者 张泰来

  山沟里冒出别墅群

  “哪有什么领导?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嘛!”李洪成的爱人说起自己的村子,很是自豪。

  从平邑县城向南约20公里,转进一个小山沟,便是郑城镇油篓村。如果天气晴好,离村庄还有两三公里时,就能看到一片漂亮的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

  村子分新村和旧村两部分,村支书李洪成说,新村建于2007年,建筑分两户一体双层别墅和5排6层楼房,加起来一共53户。别墅每户13万元,建成当年基本就被村民购买一空。

  村里的中心街道和小街背巷全部都是水泥硬化路面,房前屋后及道路两旁种着冬青、女贞、刺棘、金银花、丹参等,绿油油的。一个文化广场坐落在村中央,配备了基本的健身器材。村里不仅建了公厕,还设立了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地下管道将各家各户的污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流入农田浇地。

  “很多外地人来到我们这儿都问,这是哪个领导住的地方。哪有什么领导?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嘛!”李洪成的爱人说起自己的村子,很是自豪。

  摊煎饼年赚2000万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地摊煎饼,每年都为村里带回2000多万元的收入。

  放在十来年前,油篓村人也不敢想,有一天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山里要水没水,要矿没矿,盛产金银花、山楂,却因交通不畅,运不出去,卖不上好价钱。

  “树挪死,人挪活”。村民李荣仕给村里人探出了一条出路。

  李洪成说,李荣仕出生在油篓村,工作在上海,后来下岗回到老家。头脑灵活的他突发奇想,要在上海推广临沂的杂粮煎饼,遂重返上海滩,支起门面卖起了煎饼。

  “刚开始一天能卖40多元钱,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后来生意越做越好,买主问起时,就打出了沂蒙杂粮煎饼的招牌。”李洪成说,见煎饼生意好做,村里陆续有人到上海投奔李荣仕。再后来,全村以及邻近村很多人都走出家门,在全国各个城市支摊卖起了煎饼。油篓村更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地摊煎饼,每年都为村里带回2000多万元的收入。

  今年52岁的李兴普夫妇以及女儿、女婿在上海经营了3个煎饼摊,每年净收入20万元左右。

  漂亮别墅

  都留给了空气

  新村里总共有53户人家,但常住的只有十来户,其他的楼房均常年处于闲置状态。

  经济上富有了,但村里却比以往多了一分孤寂。村民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一年回不了几次家。

  新村里漂亮的小别墅,绝大多数都铁锁把门,铁门上的油漆炸了皮,野草攀着铁门疯长。李洪成说,新村53户人家中,常住的不过十来户,其他的楼房常年处于闲置状态。

  不管是新村还是旧村,村里很难找到45岁以下的壮年,留守的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还在上学的孩子。

  在进村的路上,记者遇到了两名50多岁的中年妇女,她们均来自平邑县城。据她们介绍,平邑盛产金银花,郑城镇金银花种植尤盛,是著名的金银花之乡,油篓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金银花。因为村里大多数人都外出摊煎饼,只能请人采摘金银花。

  “摘一斤5元钱,很多人都到郑城镇来打工,近的有平邑县的,远的有河南、河北的。”出生在郑城镇的王先生说。

  想孩子只能

  打电话听听声音

  “想孩子想得难受也得忍着,村里人不都是这样嘛,咱农民有什么办法?”

  在外做生意,辛劳只有自己知道。现在的李兴普老家有别墅,女儿家也有楼房,但在上海,一家4口却只能租住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房子,“就这还要找居委会的熟人才能租到。”

  现年30岁的任林成和妻子在广州一所大学的食堂里承包了一个窗口卖煎饼。”早上6点起床,7点开始有人来买,中午人少可以休息一个多小时,晚上一直忙到夜里11点多。”任林成说,他们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有点时间就想多睡会儿,太累了。”

  比身体上的操劳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与父母、孩子的分离。村民徐宝国在上海做煎饼生意,他的母亲70多岁了,还要一边在家种地,一边照看3个孩子。

  “想,肯定想啊,哪有不想孩子的。”61岁的村民李广军,儿子、儿媳都在上海摊煎饼。一年之前,儿子把孙子接到了上海上幼儿园。这下子,儿子想念孩子的问题解决了,可爷爷奶奶又见不着孙子了,“太想了,就打打电话听听声音。”

  李兴普的外孙已经8岁了,8个月大的时候就搁在家里由奶奶照顾,“女儿想孩子想得难受也得忍着,村里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嘛,咱农民有什么办法?”

  年轻一代

  期待留在城里

  “不是说最近要改政策,只要在城里买了房就能落户嘛。”对于这个传闻,村里人并不很明白,但他们却充满期待。

  李洪成说,油篓村一共有363户人家,1326人,全村800多人在外做杂粮煎饼生意。但在记者采访到的老一辈外出人员中,90%都对城市没有归属感,年老还要回到油篓村。

  在湖南长沙涉外经济学院附近摆摊的李洪水现年58岁,他的生意很好,2013年上半年就挣了将近20万元,但他已在考虑回家养老的问题。

  而村里的年轻一代,对自己和孩子的未来则有不同的考虑。李兴普的女儿李蕾正打算把孩子接到上海,在上海买套房,对于户口,她只能寄希望于政策的改变。任林成也说,他会在平邑县城给孩子买一套房,让孩子取得县城户口,成为城里人。

  “不是说要改政策,只要在城里买了房就能落户嘛。”对于这些传闻,油篓村的村民并不很明白,但他们却充满期待。 (来源:齐鲁晚报)http://qd.sohu.com/20130731/n383004210.shtml
我老家后面楼房,是一捡破烂的,前面一别墅,是一个乞丐家的。话说80年代他们真穷啊。现在翻身做主人了,当然没有选票,但有钱是不假的。
13w的别墅还真不敢住,那质量不好说啊
13万一户,看来地皮没要钱
我们这儿一块宅基地就得1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