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集中晒“三公” 多部门“有结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6:59:35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 庞无忌)18日,中国气象局、财政部、水利部等多部门公开其2012年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实际执行额,为新一轮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潮拉开大幕。
  据财政部此前公布的中央决算报告,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人民币,下同),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兑现中国总理李克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
  在实际公布“三公”决算报告的中央部门中,多数部门的“三公”实际执行数额低于预算,出现“结余”。
  国土资源部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约3383万元,实际支出约3172万元,支出比预算减少近211万元;商务部“三公经费”决算数比预算数减少逾351万元;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三公”经费结余达近600万元。

  多个部门在其报告中表示,“三公经费”支出控制在预算规模内的主要原因是所属各单位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格控制出国团组和公务接待的数量、规模,严格控制公车购置,压缩支出。
  不过,也有部分中央部门出现超预算支出的情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约4327万元,支出决算为4948万元,超过预算逾620万元。对此发改委解释称,由于承办多个国际会议,代表团规模较大,加之派出工作组出访次数较多,因公出境费用等超支。
  此外,许多部门的三公经费报告进一步细化,增加图表等直观表现方式。例如,气象局三公经费内容4页多,与去年相比增加了预决算数对比表格,也用了更多图表形象切分“三公”经费的支出状况。
  “因公出国”、“公务车”和“公款招待”在中国被俗称为“三公消费”。2011年,国务院首度要求各中央部门向社会揭开“三公经费”的面纱。
  事实上,三公经费出现结余与中国官方的态度一致。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批示,再到中国总理李克强关于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中国高层对压缩“三公经费”态度明确。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公经费”公开不仅是推进预决算公开的突破口,也是加快整个政府信息公开的突破口,在当前官方强调“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各部门主动压缩“三公”支出,释放出向建立廉洁政府迈进的积极信号。(完)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7-18/5059603.shtml     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 庞无忌)18日,中国气象局、财政部、水利部等多部门公开其2012年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实际执行额,为新一轮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潮拉开大幕。
  据财政部此前公布的中央决算报告,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人民币,下同),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兑现中国总理李克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
  在实际公布“三公”决算报告的中央部门中,多数部门的“三公”实际执行数额低于预算,出现“结余”。
  国土资源部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约3383万元,实际支出约3172万元,支出比预算减少近211万元;商务部“三公经费”决算数比预算数减少逾351万元;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三公”经费结余达近600万元。

  多个部门在其报告中表示,“三公经费”支出控制在预算规模内的主要原因是所属各单位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格控制出国团组和公务接待的数量、规模,严格控制公车购置,压缩支出。
  不过,也有部分中央部门出现超预算支出的情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约4327万元,支出决算为4948万元,超过预算逾620万元。对此发改委解释称,由于承办多个国际会议,代表团规模较大,加之派出工作组出访次数较多,因公出境费用等超支。
  此外,许多部门的三公经费报告进一步细化,增加图表等直观表现方式。例如,气象局三公经费内容4页多,与去年相比增加了预决算数对比表格,也用了更多图表形象切分“三公”经费的支出状况。
  “因公出国”、“公务车”和“公款招待”在中国被俗称为“三公消费”。2011年,国务院首度要求各中央部门向社会揭开“三公经费”的面纱。
  事实上,三公经费出现结余与中国官方的态度一致。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批示,再到中国总理李克强关于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中国高层对压缩“三公经费”态度明确。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公经费”公开不仅是推进预决算公开的突破口,也是加快整个政府信息公开的突破口,在当前官方强调“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各部门主动压缩“三公”支出,释放出向建立廉洁政府迈进的积极信号。(完)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7-18/5059603.shtml
  多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低于预算 管理标准仍需细化

     7月18日,2012年中央多数部门决算陆续亮相。中央部门的决算报告长达几十页,在厚厚的一叠纸中,最吸引公众眼球的恐怕当属各部门因公出国、公务车辆、公务接待的“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在已经公布的数十家中央部门中,多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未达预算数额。

  业内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三公经费”被压缩令人满意,但“三公经费”管理需要有合理细化的标准。而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政府过“紧日子”,要从根本上加快约束政府花钱的制度建设。
  晒数据
  多部门支出低于预算

  今年是中央各部门自2011年首次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以来,第三年推进部门决算公开,也是连续三年晒出部门“三公经费”决算。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各部门决算来看,绝大部分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都低于2012年的预算。不过,也有少数部门超过预算。
  比如,数据显示,国家发改委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 为4327 .74万 元 ,支 出 决 算 为4948 .00万元,超过预算620 .26万元,增长14.33%。其中,2012年因公出国(境)费预算3005.08万元,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3699.42万元,增长23.11%,增幅较为明显。
  另外,各部门之间“三公经费”数额差异也很大。比如,中国科学院2012年“三公经费”支出2.25亿元,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公经费”全年支出决算为683 .11万元。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部门职能、机构设置和人员数量不同,支出规模就会存在差异。他说,包括行政经费“三公经费”、住房保障支出等在内,部门支出是否正当、合理,要结合部门工作职能、承担的任务、机构设置和人员数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如果扣除这些原因,支出规模仍超过其他部门很多,则应值得关注。
  每个部门信息公布的细分程度也不太一样。有的不仅公布了具体的支出项目,还配以表格和图表加以说明。而有的则比较简单,对于具体的支出项目一笔带过。
  严管理
  需细化标准

  在中央部门决算中,“三公经费”最受关注,很容易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从今年公布的数据看,多数部门均未超过预算,这似乎是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在预算之内,并不表明‘三公经费’管理就一定是科学合理的,除非‘三公经费’的预算本身是科学合理的”,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对‘三公经费’预算的编制、准备还有许多细节不到位,所以仍须对预算本身进行评估。”
  评估预算首先要看制定的标准是否合理,有了标准,就要对目标和任务进行评估。王雍君解释说,“目标和任务应以绩效指标来测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三公经费’的质量和合理性。”比如公务接待,就需要考察接待想要达成怎样的目的,完成什么任务,再以此为导向筹划安排预算。
  舆论认为,“三公经费”公开固然迈出了预算公开改革的重要一步,但很多部门只是大而化之,公布几个笼统的数据,无法让公众了解具体某项工作花了多少钱,无法判断这些花销是否合理,就失去了“三公经费”公开的实际意义。
  今年有一些部门数据公布更为细化。以审计署为例,2012年全年安排署本级、10个所属单位和18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因公出国(境)团组73个、342人次。其中,部级领导参加世界审计组织、亚洲审计组织、联合国审计以及访问外国审计机关共10个团组(共51人次,其中随行专业审计人员及翻译41人次)。
  王雍君告诉记者,“三公经费”管理需要有合理、细化的标准。第一是数量标准,即明确资产和人员配置数量;第二是服务标准,明确会议、租赁、维修、接待等服务的经费;第三是时间标准,将代表团出国的天数、公车使用的时间等需要纳入管理。审计署的数据符合数量标准,明确了出国人员数量。下一步是否应该将时间标准纳入,向公众公开每次出国的具体天数。
  当然“三公经费”公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公开是为了让舆论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预算的约束。专家表示,有了细化的“三公经费”标准后,必须要有监管机构确保标准得以贯彻实施,而公布数据暴露出的问题,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管、查处。
  根据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9.45亿元,减少2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0.67亿元,减少2 .81亿元;公务接待费14.13亿元,减少0.78亿元。虽然中央单位“三公经费”较预算减少了,但专家表示,一直以来,我国“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的基数很高,还有很大缩减空间。希望中央减少5.59亿元能带动地方减少更多“三公经费”支出。
  压减5%
  约束政府过“紧日子”

  “今年以来,从严肃查处公款大吃大喝、超标准接待等铺张浪费行为,到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只减不增,再到现在的中央各部门一般性支出统一压减5%,彰显出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坚定决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强调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各部门主动压缩“三公经费”支出,释放出建立廉洁政府的积极信号。
  日前,财政部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2013年一般性支出统一按5%比例压减。重点是压减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会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车辆购置和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等。通知同时要求,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刘尚希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一般性支出在预算中没有专门的类别,主要是指维持一个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包括会议费用等。刘尚希表示,前些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各部门的经费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使用不合理甚至浪费的现象。压缩一般性支出虽有难度,仍有一定的潜力和空间。
  不过,根据财政部日前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6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85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95亿元,增长7.5%,但增幅同比回落4 .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2311亿元,同比仅增长1.5%。
  “ 上 半 年 中 央 财 政 收 入 增 长1 .5%,由前几个月下降转为小幅增长,但比预算目标(7%)低5.5个百分点,并低于地方收入增幅,主要原因是全额或大部分属中央收入的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以及国内增值税、消费税等大幅下降或低增长。”财政部解释称,中央财政收入因去年第三季度基数较低,下半年增长可能好于上半年,但完成全年收入预算任务仍很艰巨。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要过“紧日子”,从根本上讲要加快约束政府花钱的制度建设。要抓住契机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并对官员乱花钱行为引入司法惩戒机制,确保各项监管制度执行到位。另外,还要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公众对预算的监督作用,确保政府每一分钱都花得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7-19/5059687.shtml


中科院公务接待费仅次国税总局 称接待外宾多(图)

     昨日,记者统计80来个部门的数据得出,去年,82个中央部门“三公”决算总计超过58亿元,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三公占决算比最高,达到17.9%;从决算总额看,比较高的教育部,三公经费占决算总额仅为0.01%。
  三公经费占比多在2%以内
  从部门三公经费支出看,10亿元以上的部门有1个;1亿元以上的部门有10余个。其中最高的为税务总局,达到20.58亿元。
  但从三公经费占决算总额的比重来看,绝对数量大的部门,未必占比就高。数据显示,多数部门三公经费占比在决算总额中为2%以下。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对外友协,尽管其三公经费决算只有2061万元,但占比达到17.9%。其次为中国记协,三公经费仅477万元,但占比达到5.91%。体育总局支出较高,为2.25亿元,占比达到5.46%。而教育部尽管支出为2420万元,但占比仅为0.01%。
  部门首次公布三公经费分级支出
  近年来,中央屡次提出要详细公开三公经费。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明确,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
  昨天80余个部门公布的“三公”决算报告中,不少部门都进行了细化。比如在因公出国费用中,几乎所有部门都主动公开了团组和人次;多数部门公布了公车保有总数量、新买了多少车、买车和养车各花了多少钱等信息;接待费用也首次按照涉外接待费用和国内接待费用分类。
  记者注意到,比起原先“表格化”的三公经费公布,此次一些部委“三公”支出首次做到了图文并茂,除了数据之外,还用图表的形式标出出国、公车、接待各部分费用的占比。
  同时,还有部门首次公布了“三公经费”分级支出。比如,国家气象局在“三公经费”中,按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4个层面公布了总额,其中国家气象局机关及16个在京直属事业单位支出占11.74%;31个省区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及283个直属事业单位支出占34.27%;地市级、县级分别占31.05%和22.95%。
  ■追问
  为何决算数同此前公布不符?

  记者注意到,较之此前公布的2012年“三公”预算执行数据,此次部分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决算和预算执行数并不相符,有的增多,有的减少。
  比如,国家发改委此次公布的“三公”经费决算中,各项都与之前的预算执行数不同,其中出国、公车数据有所增多。
  中国工程院之前公布“三公”预算执行数为162.62万元,全部用于出国,但此次决算数据不仅出国费用小幅增加,为163.09万元,还出现了130多万元的公车和接待费用。该部门解释称,费用是从以前年度结转资金中安排的。
  对此,专家昨日表示,预算执行数是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部门需要的资金不够、多了,或是会出现一些预估的资金。因此,预算执行数应当接近于决算数,但不完全等同,在个别情况下会有所调整。
  因公出国
  两部门出国人次破万
  体育总局出国花费超2亿;中科院花费9411万排第二

  新京报讯“公款出国”向来受到公众的关注。此次在因公出国(境)费决算中,不少部门不仅公布出国费用总支出,还详细列出了安排的出国团组数量、人次。
  两部门均超过万人
  在已公布的部门中,中科院和国家体育总局无疑最“显眼”,一年里出国超过了1万人次。据介绍,2012年,中科院因公出国累计达到14244人次。体育总局安排总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出国(境)11734人次。
  其他部门多数安排在数百人次左右,三峡办是安排的出国组团数和出国人次最少的,只有5个团、22人次。
  多的超5万 少的才三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次公布的出国费支出决算、出国人次等,可以明显得出60多个部门的出国人均费用。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798.23万元,出国花费人均达到5.15万元。
  安排出国团组数和人次较多的中科院、体育总局,由于人数多,人均费用被控制得比较严。体育总局人均花费1.78万元,中科院人均费用只有6600元。对外友协出国时人均花费最少,尽管安排2163人次出国,每人平均只花3100元。
  体育总局花了2亿多
  在目前公布决算的部门中,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出境费用最高,达到20941.96万元,在其三公经费中花费最多的一项,占到93.24%。
  体育总局在三公决算中说明,出国费用首先主要是用于参加了国际体育赛事631起、10115人次,包括参加伦敦奥运会、各单项世界锦标赛。体育总局特别解释,这些还包括运动队为取得好成绩在赛前境外适应性训练。
  中科院则以9411.29万元的因公出国(境)费排在第二位。
  ■问题
  说不清的境外培训费

  据新华社电 从目前公布的各部门决算情况看,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部门决算相对预算有较明显的超支。主要由于因公出国(境)费支出3699.42万元。
  对于超支原因,发改委解释主要因为落实国家临时交办的任务以及上年费用结转至2012年支付,并详列了具体出国任务。但各项出国项目具体花费了多少,总额400多万元的境外培训、调研等项目的具体支出情况,依然不够细化。
  商务部2012年因公出国(境)费4952.45万元,其中仅单列项贸易促进、境外培训及业务调研考察等支出,就高达1367万多元,却没有任何详细的说明解释。

       公车配置
  80余部门公车开支超30亿

  不同部门公车支出差距最高超4000倍;一些部门无购车,公车数量却增加
  新京报讯 2012年,80余中央部门公车开支超过了30亿,占“三公”经费的约六成。去年,各部门新购置的公车总量为1240辆,“价值”超过3亿元。

  不过记者发现,和2011年决算数相比,很多部门自己公布的“购车数”同2012年实际新增的公车数量不相符。
  公车开支占三公六成
  昨天公布的2012年“三公”经费决算显示,去年80余中央部门公车开支超过了30亿元。和往年预决算趋势一致,在“三公”经费各组成部分中,公车开支占据最大头,约占六成比例。
  其中,公车花费最高的是税务总局,公车决算数额达到139519.57万元;其次是海关总署44968.22万元;银监会的公车决算也达到22565.84万元。
  相比之下,国家信息中心、对外友协、宋庆龄基金会等部门的公车支出较少,均不足40万元。也就是说,公车支出最高和最低的部门差距超过了4000倍。
  54部门公车共3.8万辆
  约80部门中,54个部门公布了截至2012年末公车的实际保有量,这54个部门公车总数目达到38172辆,这意味着,平均每个部门拥有700多辆公车。
  不过,基于各部门具体规模、职能不同,从公车数量来看,差异非常明显。比如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参事室、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公车数量均不超过20辆;而海关系统的公车数量为10800辆;气象局、银监会的公车数量也超过了4000辆。
  不仅公车数量居首,去年海关总署新购车辆数目也达到了837辆,是昨日公开的中央部门中最高的。对此,海关总署解释,海关实行垂直管理,下辖机构多,监管区域大,其10800辆公务用车包括海关总署机关、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47个直属海关单位、600多个隶属海关和办事处。
  新车“单价”最高40万
  在80余部门公布的公车开支中,购车费用超过3亿元。其中,23个部门公车购置费用为零,即明确表示不买车。
  按照新车的“单价”,各个部门的购车费用最低9万元,大多数平均购车费用价格区间集中在15万-25万元之间。其中,体育总局的平均购车费用是最高的,该部门2012年新购置5辆车,购车费用达到了207.32万元,也就是平均每辆车的价格达到了41.46万元。
  体育总局在决算说明中解释,其购置的2辆车都是大中型客车,用于运动员班车;其下属安阳航空运动学校也购置1辆小型客车;此外,还有北京体育大学购置的2辆小轿车。
  ■ 问题
  多出来的公车从哪儿来

  记者注意到,比起2011年决算时公布的公车数量,多个部门自己公布的“新购车”数量,同实际增加的公车数量不相符。
  一些部门在“三公”经费说明中表示2012年没有新购公车,但公车数却出现了实际增长。比如,中国外文局2012年未购置新车,但其公车保有量从2011年的26辆变成2012年的67辆;国家发改委公车数量也在“无新购公车”前提下,保有量自2011年158辆增加到2012年176辆。
  还有一些部门虽然公布了新购车数,但与实际增长车数不符。比如国家气象局去年公布公车数量为3380辆,今年是4614辆。但根据其报告称,公务用车购置费用是286.07万元,更新公务用车22辆。
  公务接待
  国税系统公务接待费超6亿
  去年80余部门公务接待花费11亿余元
  新京报讯 80余个中央部门昨日纷纷晒出2012年决算,根据记者统计,公务接待总费用高达11亿7000余万元,国家税务局系统所占比例过半,费用达6亿多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大部分中央部门晒出接待费以“外事”和“国内”分类,费用更为细化。
  中科院称接待外宾多致接待费高
  根据记者的粗略统计,80余个中央部门,平均每个部门的公务接待费用约为1600余万元。而国家税务局系统去年的公务接待费用为65135.93万元,占所有部门总和的一半还多。
  国家税务局方面解释称,6亿多元的公务接待费用包含了国家税务总局及其所属的3641个行政事业单位。该项费用的主要用途为税收征管、税务稽查、联合办税等发生的接待费支出,包括会场租赁费、车辆租用费、工作餐费等,以及国(境)外团组接待费支出。
  除国家税务局系统外,公务接待费用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科学院,公务接待费用为7945.89万元。公务接待支出主要用于包括国内科研活动发生的公务接待和外宾的公务接待。
  中国科学院解释称,由于国际合作工作需要,接待外宾较多。部分外宾需要承担其在华期间的食宿费用,对邀请国际专家开展科技评估等工作,还需提供国际旅费。
  中国科学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科学院招待外国代表团组数8499个、外宾共计25,282人,其中7595人提供住宿。
  八成部门削减接待费4000余万元
  在80余个部门中,公务接待费用超过千万元的有18个部门。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记者梳理发现,与2012年预算相比,去年各部门的决算压缩公务接待费4000余万元,其中八成部门都相应压缩了公务接待费。
  因国家税务局系统的公务接待费用排在首位,该系统压缩的接待费数额也最多,压缩金额达到1567.38万元,压缩比例为2.4%。
  公布接待首次分“外事”“国内”
  此次公布的公务接待费决算,一大亮点是大部分部门都将决算分类为“外事”和“国内”。而以往,中央各个部门公布公务接待费预决算时只写明总额,并未分项列出。例如,农业部公务接待总额为3429.77万元,其中外事接待317.87万元,国内接待3111.9万元。中国对外友协公务接待总额为1353.9万元,其中外事接待1343.9万元,国内接待10万元。
  在外事接待中,一般的接待事项为有外宾参加的国际会议、接待国际各类代表团访华以及国外业务团组来华交流的工作及宴请,为部分外宾提供食宿费用等。而国内接待费用主要包括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住宿及工作餐费等支出。
  ■ 问题
  只见花多少不见花在哪

  据新华社电 虽然公务接待费用首次按照涉外接待和国内接待分类,但公务接待费究竟花在哪儿,很少清楚说明。
  2012年,交通运输部公务接待费支出相较预算有超过10%的缩减。但其决算情况中对公务接待费支出结算情况却只有一句说明:“公务接待费支出939.37万元。主要用于对外开展合作交流和智力引进工作、与国内相关单位业务交流等发生的接待支出。”
  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只见开支总额、不见支出方向的公务接待费说明,在已公布决算情况的中央部门中不在少数。而有些部门统计口径的不明确,更令人生疑。司法部2012年公务接待费112.84万元,却不包括多达115万元的外事接待费,而大多数中央部门公务接待费中均含外事接待费。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7-19/5059734.shtml

中科院公务接待费仅次国税总局 称接待外宾多(图)

     昨日,记者统计80来个部门的数据得出,去年,82个中央部门“三公”决算总计超过58亿元,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三公占决算比最高,达到17.9%;从决算总额看,比较高的教育部,三公经费占决算总额仅为0.01%。
  三公经费占比多在2%以内
  从部门三公经费支出看,10亿元以上的部门有1个;1亿元以上的部门有10余个。其中最高的为税务总局,达到20.58亿元。
  但从三公经费占决算总额的比重来看,绝对数量大的部门,未必占比就高。数据显示,多数部门三公经费占比在决算总额中为2%以下。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对外友协,尽管其三公经费决算只有2061万元,但占比达到17.9%。其次为中国记协,三公经费仅477万元,但占比达到5.91%。体育总局支出较高,为2.25亿元,占比达到5.46%。而教育部尽管支出为2420万元,但占比仅为0.01%。
  部门首次公布三公经费分级支出
  近年来,中央屡次提出要详细公开三公经费。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明确,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
  昨天80余个部门公布的“三公”决算报告中,不少部门都进行了细化。比如在因公出国费用中,几乎所有部门都主动公开了团组和人次;多数部门公布了公车保有总数量、新买了多少车、买车和养车各花了多少钱等信息;接待费用也首次按照涉外接待费用和国内接待费用分类。
  记者注意到,比起原先“表格化”的三公经费公布,此次一些部委“三公”支出首次做到了图文并茂,除了数据之外,还用图表的形式标出出国、公车、接待各部分费用的占比。
  同时,还有部门首次公布了“三公经费”分级支出。比如,国家气象局在“三公经费”中,按照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4个层面公布了总额,其中国家气象局机关及16个在京直属事业单位支出占11.74%;31个省区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及283个直属事业单位支出占34.27%;地市级、县级分别占31.05%和22.95%。
  ■追问
  为何决算数同此前公布不符?

  记者注意到,较之此前公布的2012年“三公”预算执行数据,此次部分部门公布的“三公”经费决算和预算执行数并不相符,有的增多,有的减少。
  比如,国家发改委此次公布的“三公”经费决算中,各项都与之前的预算执行数不同,其中出国、公车数据有所增多。
  中国工程院之前公布“三公”预算执行数为162.62万元,全部用于出国,但此次决算数据不仅出国费用小幅增加,为163.09万元,还出现了130多万元的公车和接待费用。该部门解释称,费用是从以前年度结转资金中安排的。
  对此,专家昨日表示,预算执行数是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部门需要的资金不够、多了,或是会出现一些预估的资金。因此,预算执行数应当接近于决算数,但不完全等同,在个别情况下会有所调整。
  因公出国
  两部门出国人次破万
  体育总局出国花费超2亿;中科院花费9411万排第二

  新京报讯“公款出国”向来受到公众的关注。此次在因公出国(境)费决算中,不少部门不仅公布出国费用总支出,还详细列出了安排的出国团组数量、人次。
  两部门均超过万人
  在已公布的部门中,中科院和国家体育总局无疑最“显眼”,一年里出国超过了1万人次。据介绍,2012年,中科院因公出国累计达到14244人次。体育总局安排总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出国(境)11734人次。
  其他部门多数安排在数百人次左右,三峡办是安排的出国组团数和出国人次最少的,只有5个团、22人次。
  多的超5万 少的才三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次公布的出国费支出决算、出国人次等,可以明显得出60多个部门的出国人均费用。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798.23万元,出国花费人均达到5.15万元。
  安排出国团组数和人次较多的中科院、体育总局,由于人数多,人均费用被控制得比较严。体育总局人均花费1.78万元,中科院人均费用只有6600元。对外友协出国时人均花费最少,尽管安排2163人次出国,每人平均只花3100元。
  体育总局花了2亿多
  在目前公布决算的部门中,体育总局的因公出国出境费用最高,达到20941.96万元,在其三公经费中花费最多的一项,占到93.24%。
  体育总局在三公决算中说明,出国费用首先主要是用于参加了国际体育赛事631起、10115人次,包括参加伦敦奥运会、各单项世界锦标赛。体育总局特别解释,这些还包括运动队为取得好成绩在赛前境外适应性训练。
  中科院则以9411.29万元的因公出国(境)费排在第二位。
  ■问题
  说不清的境外培训费

  据新华社电 从目前公布的各部门决算情况看,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部门决算相对预算有较明显的超支。主要由于因公出国(境)费支出3699.42万元。
  对于超支原因,发改委解释主要因为落实国家临时交办的任务以及上年费用结转至2012年支付,并详列了具体出国任务。但各项出国项目具体花费了多少,总额400多万元的境外培训、调研等项目的具体支出情况,依然不够细化。
  商务部2012年因公出国(境)费4952.45万元,其中仅单列项贸易促进、境外培训及业务调研考察等支出,就高达1367万多元,却没有任何详细的说明解释。

       公车配置
  80余部门公车开支超30亿

  不同部门公车支出差距最高超4000倍;一些部门无购车,公车数量却增加
  新京报讯 2012年,80余中央部门公车开支超过了30亿,占“三公”经费的约六成。去年,各部门新购置的公车总量为1240辆,“价值”超过3亿元。

  不过记者发现,和2011年决算数相比,很多部门自己公布的“购车数”同2012年实际新增的公车数量不相符。
  公车开支占三公六成
  昨天公布的2012年“三公”经费决算显示,去年80余中央部门公车开支超过了30亿元。和往年预决算趋势一致,在“三公”经费各组成部分中,公车开支占据最大头,约占六成比例。
  其中,公车花费最高的是税务总局,公车决算数额达到139519.57万元;其次是海关总署44968.22万元;银监会的公车决算也达到22565.84万元。
  相比之下,国家信息中心、对外友协、宋庆龄基金会等部门的公车支出较少,均不足40万元。也就是说,公车支出最高和最低的部门差距超过了4000倍。
  54部门公车共3.8万辆
  约80部门中,54个部门公布了截至2012年末公车的实际保有量,这54个部门公车总数目达到38172辆,这意味着,平均每个部门拥有700多辆公车。
  不过,基于各部门具体规模、职能不同,从公车数量来看,差异非常明显。比如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参事室、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公车数量均不超过20辆;而海关系统的公车数量为10800辆;气象局、银监会的公车数量也超过了4000辆。
  不仅公车数量居首,去年海关总署新购车辆数目也达到了837辆,是昨日公开的中央部门中最高的。对此,海关总署解释,海关实行垂直管理,下辖机构多,监管区域大,其10800辆公务用车包括海关总署机关、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47个直属海关单位、600多个隶属海关和办事处。
  新车“单价”最高40万
  在80余部门公布的公车开支中,购车费用超过3亿元。其中,23个部门公车购置费用为零,即明确表示不买车。
  按照新车的“单价”,各个部门的购车费用最低9万元,大多数平均购车费用价格区间集中在15万-25万元之间。其中,体育总局的平均购车费用是最高的,该部门2012年新购置5辆车,购车费用达到了207.32万元,也就是平均每辆车的价格达到了41.46万元。
  体育总局在决算说明中解释,其购置的2辆车都是大中型客车,用于运动员班车;其下属安阳航空运动学校也购置1辆小型客车;此外,还有北京体育大学购置的2辆小轿车。
  ■ 问题
  多出来的公车从哪儿来

  记者注意到,比起2011年决算时公布的公车数量,多个部门自己公布的“新购车”数量,同实际增加的公车数量不相符。
  一些部门在“三公”经费说明中表示2012年没有新购公车,但公车数却出现了实际增长。比如,中国外文局2012年未购置新车,但其公车保有量从2011年的26辆变成2012年的67辆;国家发改委公车数量也在“无新购公车”前提下,保有量自2011年158辆增加到2012年176辆。
  还有一些部门虽然公布了新购车数,但与实际增长车数不符。比如国家气象局去年公布公车数量为3380辆,今年是4614辆。但根据其报告称,公务用车购置费用是286.07万元,更新公务用车22辆。
  公务接待
  国税系统公务接待费超6亿
  去年80余部门公务接待花费11亿余元
  新京报讯 80余个中央部门昨日纷纷晒出2012年决算,根据记者统计,公务接待总费用高达11亿7000余万元,国家税务局系统所占比例过半,费用达6亿多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大部分中央部门晒出接待费以“外事”和“国内”分类,费用更为细化。
  中科院称接待外宾多致接待费高
  根据记者的粗略统计,80余个中央部门,平均每个部门的公务接待费用约为1600余万元。而国家税务局系统去年的公务接待费用为65135.93万元,占所有部门总和的一半还多。
  国家税务局方面解释称,6亿多元的公务接待费用包含了国家税务总局及其所属的3641个行政事业单位。该项费用的主要用途为税收征管、税务稽查、联合办税等发生的接待费支出,包括会场租赁费、车辆租用费、工作餐费等,以及国(境)外团组接待费支出。
  除国家税务局系统外,公务接待费用排在第二位的是中国科学院,公务接待费用为7945.89万元。公务接待支出主要用于包括国内科研活动发生的公务接待和外宾的公务接待。
  中国科学院解释称,由于国际合作工作需要,接待外宾较多。部分外宾需要承担其在华期间的食宿费用,对邀请国际专家开展科技评估等工作,还需提供国际旅费。
  中国科学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科学院招待外国代表团组数8499个、外宾共计25,282人,其中7595人提供住宿。
  八成部门削减接待费4000余万元
  在80余个部门中,公务接待费用超过千万元的有18个部门。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记者梳理发现,与2012年预算相比,去年各部门的决算压缩公务接待费4000余万元,其中八成部门都相应压缩了公务接待费。
  因国家税务局系统的公务接待费用排在首位,该系统压缩的接待费数额也最多,压缩金额达到1567.38万元,压缩比例为2.4%。
  公布接待首次分“外事”“国内”
  此次公布的公务接待费决算,一大亮点是大部分部门都将决算分类为“外事”和“国内”。而以往,中央各个部门公布公务接待费预决算时只写明总额,并未分项列出。例如,农业部公务接待总额为3429.77万元,其中外事接待317.87万元,国内接待3111.9万元。中国对外友协公务接待总额为1353.9万元,其中外事接待1343.9万元,国内接待10万元。
  在外事接待中,一般的接待事项为有外宾参加的国际会议、接待国际各类代表团访华以及国外业务团组来华交流的工作及宴请,为部分外宾提供食宿费用等。而国内接待费用主要包括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住宿及工作餐费等支出。
  ■ 问题
  只见花多少不见花在哪

  据新华社电 虽然公务接待费用首次按照涉外接待和国内接待分类,但公务接待费究竟花在哪儿,很少清楚说明。
  2012年,交通运输部公务接待费支出相较预算有超过10%的缩减。但其决算情况中对公务接待费支出结算情况却只有一句说明:“公务接待费支出939.37万元。主要用于对外开展合作交流和智力引进工作、与国内相关单位业务交流等发生的接待支出。”
  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只见开支总额、不见支出方向的公务接待费说明,在已公布决算情况的中央部门中不在少数。而有些部门统计口径的不明确,更令人生疑。司法部2012年公务接待费112.84万元,却不包括多达115万元的外事接待费,而大多数中央部门公务接待费中均含外事接待费。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7-19/5059734.shtml
“三公经费”公开为啥不能更细化?

     因公出国、公务车辆、公务接待,“三公经费”花了多少、如何花、花在了哪儿,一直为社会关注。18日集中亮相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本是否够细够明白?能否经得住公众的检验?还有哪些看不清楚说不明白的地方?

  多出的1000余辆公车从哪儿来
  公务车使用是否合规、经费开支是否合理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根据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在公车改革推动下,2012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0.67亿元,比预算减少2.81亿元。
  从目前已公布的情况看,各中央部门公开的“三公”决算无论从内容和详细程度上相比往年都有明显改善,但仍有一些看不清楚或说不明白的情况。
  率先晒出决算情况的中国气象局2012年对达到报废条件的22辆公务用车予以报废处置并相应更新,更新购置支出286.07万元。其3277个预算单位公务用车保有量为4614辆。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完成预算的98.65%,有少量削减。
  然而,对比2011年气象局的决算情况却发现,同样是3277个预算单位,公务用车保有量却是3380辆。这无端多出的1000多辆车从何而来,是统计口径有变,还是其他原因,气象局并未在决算报告中作出说明。
  对比气象局长达4页多、公车购置费及运行费细化到辆的决算情况,国土资源部的决算报告同样值得推敲。这份报告中关于三公经费的内容仅一页多,公车部分只公布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用车保有量两个数字,是否有公车购置,平均公车运行费用等均未说明。
  说不清的境外培训、调研、考察费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不断增加,公务出国已成为中央各部门开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因公出国(境)的经费开销,是不是花在了该花的地儿,百姓希望在公开的三公经费中找到答案。
  根据决算报告,2012年中央单位因公出国(境)经费19.45亿元,减少2亿元。
  从目前公布的各部门决算情况看,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部门决算相对预算有较明显的超支。主要由于因公出国(境)费支出3699.42万元,增长23.11%,相比预算超支694万元。
  对于超支原因,发展改革委解释主要因为落实国家临时交办的任务以及上年费用结转至2012年支付,并详列了具体出国任务。但各项出国项目具体花费了多少,总额400多万元的境外培训、调研等项目的具体支出情况依然不够细化。
  商务部2012年因公出国(境)费4952.45万元,虽然比上年减少800多万元,但其中仅单列项贸易促进、境外培训及业务调研考察等支出就高达1367万多元,超过因公出国(境)费用总额的四分之一,却没有任何详细的说明解释。
  只见花多少,看不到花哪儿去的公务接待费
  公款吃喝现象一直为社会所诟病。在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下,中央部委是否在公务接待费用上有效遏制了“舌尖上的腐败”?
  根据决算报告,2012年中央单位公务接待费14.13亿元,减少了0.78亿元。
  虽然绝大部分已公布决算情况的中央部门2012年公务接待费都有所减少,但公务接待费究竟花在哪儿却很少清楚说明。
  2012年,交通运输部公务接待费支出相较预算有超过10%的缩减。但其决算情况中对公务接待费支出结算情况却只有一句说明:“公务接待费支出939.37万元。主要用于对外开展合作交流和智力引进工作、与国内相关单位业务交流等发生的接待支出。”
  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只见开支总额不见支出方向的公务接待费说明在已公布决算情况的中央部门中不在少数。而有些部门统计口径的不明确更令人生疑。司法部2012年公务接待费112.84万元,却不包括多达115万元的外事接待费,而大多数中央部门公务接待费中均含外事接待费。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各级政府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主动接受公众检验监督无疑是政府信息公开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进一步实现细化,不仅让百姓看到花了多少,更要看懂钱是如何花的、花到了哪儿,使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得到有效监督和遏制,无疑是“三公经费”公开的目标,也是未来的方向。(记者安蓓、韩洁、高亢)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7-18/5059607.shtml
80余部门决算总额9200多亿元 超预算2200亿(图)

     新京报讯 昨日,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12年决算,包括“三公”经费、行政经费等数据。截至昨晚9时,记者共查询到80多个部门公布了决算,2012年决算总额达9200多亿元,超出2012年预算2200多亿元。同时,50余部门公布了行政经费,支出达760多亿元。
  这是中央各部门自2011年首次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以来,连续第3年推进部门决算公开,也是第3年晒部门“三公经费”决算。
  决算总额
  不到10部门决算低于预算

  从去年支出的决算总额看,教育部因为下属二级预算单位较多,所以花的钱也最多,高达2585.88亿元。其次是税务总局为1028.70亿元;原卫生部为998.76亿元;中科院为523.44亿元;工信部为474.96亿元。
  从2012年预算数与2012年决算数比较看,决算支出远超预算,总额超出2200多亿元。只有不到10个部门的决算支出低于预算。
  从决算增加的部门看,教育部增加最多,达729.16亿元;原卫生部增加196.81亿元;工信部增加了184.41亿元;税务总局增加了161.84亿元;农业部增加了123.4亿元。
  行政经费
  银监会行政经费占比94%

  昨日的决算报告中,第二次公布了行政经费支出。记者统计的部门中,共有50余部门公布了此项数据。
  从行政经费支出看,过10亿元的部门有5个;过1亿元的有30余个。
  税务总局最高,达457.22亿元;海关总署106.73亿元;银监会为47.99亿元;国家统计局为15.28亿元;中国气象局14.54亿元。此外,商务部为9.94亿元;水利部为8.83亿元;证监会为7.49亿元;民航局为7.23亿元。
  其中,银监会行政经费为479923.95万元,占决算总额的比例高达94.02%。
  结余资金
  80部门结余近2000亿

  尽管绝大多数部门决算资金比预算资金花得多,但其实各部门均有不少的结余结转资金,躺在账户上尚未花完。80来个部门结余资金总额达到了近2000亿元。结余资金过亿元的部门超过50个。
  其中,教育部结转结余资金也是最高的,为719.24亿元;税务总局212.85亿元;工信部150.63亿元;中科院103.71亿元;原卫生部75.64亿元;气象局60.93亿元。
  结余结转资金最少的是国务院三峡办,为14.01万元;国家信息中心为311.18万元;国家能源局为423.83万元;对外友协463.47万元,这是为数不多的结转结余资金低于500万元的部门。
  部门人数
  仅6个部门公布人数

  在昨日公布的信息中,只有6个部门公布了部门人数。
  其中,教育部在职人员30.4万人,编外人员4100人,离退休人员19.71万人。中国气象局在职人员73201人,编外人员18761人,离退休人员33373人。交通运输部在职人员56040人,离退休人员26948人。此外,国家档案局、国土部、全国工商联也公布了部门人数。
  对于部分部门存在不少编外人员的情况,被称为“中国预算第一人”的吴君亮表示,每个部门在定编时,都是根据职能来设定人数的。编外人员的增加,说明有很多在编人员没有干活,或者说人浮于事。退一步讲,如果因为部门职能扩张,导致人员不够用,那应该重新定编,而不应该有那么多的编外人员。
  此外,在昨日公布的数据中,有两个部门公布了工资福利支出。其中,国家邮政局为6996.32万元;国家民委为12.76亿元。
  人员编制
  邮政局增编3500多人

  从各部门公布的情况看,不少部门的行政编制人员都有增加。比如,环保部表示,机构运行支出5700.74万元,较2011年决算数增加3504.44万元,增长159.56%,主要是机关本级编制和人员增加,相应基本支出增加。
  国家邮政局增加人员最多。数据显示,2012年决算数较2012年预算数增加23520.87万元。邮政局解释称,其主要原因是为适应邮政行业发展需要,2012年国家局新增省以下机构357个,新增行政编制3528名,造成行政机构和财政拨款开支人数增加以及357个省以下机构组建开办费增加。
  ■ 释疑
  1 部门支出差别为何这么大?
  从各部门“晒”出的数据看,无论是决算总数、三公经费还是行政经费,差别都非常大,最高和最低可达到上千倍。如何看待这种差异?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曾康华教授表示,由于各个部门之间部门职能、机构设置和人员数量不同,支出规模就会存在差异。比如,商务部开展外事活动较多,出国费用会多一些;中国地震局野外作业较多,车辆购置和维修费用会相对多一些;而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中央垂直管理部门,所属单位多,支出规模由上千个单位汇总而成,总数就会很大。
  曾康华表示,从具体数据看,包括行政经费、住房保障支出等项目,基本都是按照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定额划拨的。因此,预决算信息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支出应该是合理的。如果出现异常变动,则需要进行说明。
  2 机构改革部门是否会公开?
  从昨日查询的数据看,包括原卫生部、原国家计生委等部门的2012年决算信息都已经公布。而原铁道部等则并未公布。
  对此,财政部国库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今年涉及机构和职能调整的部门,将按不同情况进行公开。
  涉及机构和职能合并的部门,由新组建部门以合并前部门名义公开部门决算。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能源局等。
  涉及部分机构和职能调整的部门,正常公开,如国家海洋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
  涉及机构和职能分立的部门,则暂缓公开,如原铁道部。
  A06-A09版统筹/蒋彦鑫 温薷 采写/蒋彦鑫 温薷 廖爱玲 邢世伟 邓琦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7-19/5059733.shtml
76部委现有公车39604辆 气象局增千辆车无说明

       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
  昨天,中国气象局领衔拉开了新一轮中央部门年度决算信息公开大幕。国家税务总局以1028亿元的决算规模,以及超过20亿元的三公支出规模,雄踞两榜的榜首。截至当天21时,已有80多个中央部门公开了年度决算。
  记者统计发现,76个部门共有公务用车39604辆。69个部门的养老支出则高达162.01亿元。
  记者同时了解到,今年中央部门在收到决算批复后第一时间,即7月18日就集中向社会公开决算信息,比去年提前了1天。
  □养老支出
  69部门养老支出162亿元
  养老支出是一项绝不能忽视的庞大预算,当日记者统计发现,海关总署等69个部门的此项支出高达162.01亿元。
  >>发布
  人社部离退休费近4000万元

  人社部这次公布的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项)支出3,392.95万元。主要用于部机关离退休干部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的离退休经费支出。2012年决算比年初预算增加201.31万元,增长6.31%。主要是执行中追加离退休人员经费预算,相应增加支出。事业单位离退休(项)支出432.64万元,主要用于部属事业单位的离退休经费支出。2012年决算比年初预算增加63.33万元,增长17.15%。
  >>解读
  退休费成纳税人庞大负担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社保费用因数额巨大,标准远高于企业人员,又是由纳税人税款负担,而受到一定质疑。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表示,加快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以中国气象局为例,其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高达约15亿元,其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超过5亿元,主要用于向职工发放的住房公积金和购房补贴等支出。
  刘剑文提出,对于养老金双轨制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将众多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抛给社会,由养老保险为其发放养老金。因此唯一的途径只能是加快养老金双轨制的并轨。记者也了解到,16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公开场合提出,在不断提高企业基本养老金水平,缩小待遇差距同时,要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加紧研究形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据称,人社部等部门近期正委托中国社科院等四机构的相关学术研究团队,分别牵头进行我国养老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该养老体系改革方案最快将在8月底形成,并有望于年内出台。
  64部门养老服务机构支出超2.5亿元
  养老服务机构支出虽然相对其他支出普遍不是太高,但也积少成多,农业部等64个部门的支出总额,也超过了2.5亿元。在各部门中,养老服务机构支出通常只有几十万至一两百万,高达几百万的较为少见,国家发改委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支出,达1181.44万元。值得对比的是,机构极其庞大,退休人员也众多的国家税务总局,其此项费用也只有106万元。
  >>解读
  精简机构降低费用支出

  针对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总额支出不容小觑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教授刘玉章认为,这反映出当前国内社会办福利,以及社会化养老体系都不够健全,受此影响,一些有钱有权的部门才会自己大动干戈,专门搞起自己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虽然此事有其一定合理性,但从社会公平角度来看,确实有碍公平原则。
  刘玉章建议,统一撤销各部门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很难做到,或许可以考虑让国管局等部门统一接收相关机构,精简合并,在发挥其最大效力的同时,降低财政拨款额度。同时,国家财政也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更好地扶持国内社会办福利,以及社会化养老体系的建设。一旦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成功,就可以让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也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养老管理。
  □购房补贴
  83部门斥资近82.5亿元

  作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一项福利,购房补贴支出也颇为庞大,国家体育总局等83个部门的支出额,接近82.5亿元。
  >>发布
  气象局购房补贴是预算101.96%
  气象局公布信息显示,其购房补贴(项)年初预算为1.45亿元,支出决算为1.47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101.96%。据其解释,支出决算数大于支出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购房补贴支出未申请年初财政拨款预算,而是通过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解决的。
  >>解读
  房补存在不公应降低标准

  几乎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所独有的购房补贴,成为了公务员们的特权型福利。对于这一略显不公的事实,刘剑文提出,应该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住房补贴标准。
  以中国气象局为例,其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超过5亿元,主要用于向职工发放的住房公积金和购房补贴等支出。
  购房补贴是根据国家规定,从1998年下半年停止实物分房后,房价收入比超过4倍以上地区对无房和住房未达标职工发放的住房货币化改革补贴资金。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从2000年开始发放购房补贴资金,地方行政事业单位从1999年陆续开始发放购房补贴资金,企业根据本单位情况自行确定。在京中央单位以正处级为例,每月为1200元。
  刘玉章认为,这一政策出台时各地房价还不太高,因此问题并不凸显。但事实上,除国企外,民企大部分都无力或不愿支出这部分费用,购房补贴因此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特权型福利。加之目前各地房价一路飙高,在同一个城市内,面对同样高昂的房价,公务员有补贴而其他人却没有,实在有失公允。他建议,于理来讲确实应该取消购房补贴制度。
  刘剑文认为,这些合法但却不尽合理问题的出现,说明需要对相关制度作出一定幅度的调整。公务员薪酬体系相对固定,而且确实低于一些企业的收入,这也导致了一些过度福利问题的出现。他认为,骤然取消购房补贴并不现实,但有关部门应考虑降低其标准。而从根本看,应该改革公务员薪酬体系,使其收入更加阳光,而非暗补丛生。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7-19/5059816.shtml
80余部门决算超预算2200亿 专家称花钱随意性大

       那些超支的部门
  简单说,部门预算就是看今年要花多少钱;部门决算就是看今年花了多少钱。从预算到决算,各部门花钱总不能那么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会涉及种种调整。从昨日公布的信息看,绝大多数部门的决算都远超预算幅度,80余部门决算共超预算2200余亿元。专家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财政收入增加以及临时增加了一些事项,调整了预算,但一方面也说明财政预算编制不够严谨。
  1【决算总额】
  教育部决算超预算729亿

  从部委公布的数据看,不少部门决算数要远超预算数。
  其中,教育部增加最多,达到729.16亿元;审计署预算总额9.47亿元,决算总额15.01亿元。财政部预算总额39.3亿元,决算总额49.2亿元。国家发改委预算总额12.16亿元,决算总额21.74亿元。国土部预算总额67.7亿元,决算总额119.08亿元。
  【分析】
  长期关注预决算报告、被称为“中国预算第一人”的吴君亮认为,如果不是有特殊的事项,预算和决算差别不应该太大,否则就说明预算制定得不够科学,花钱随意性太大,这样的预算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预算超出太大这是不行的。如果只给了你100元,你花了120元,那么多花这20元花的程序是否合法?是不是先花钱后审批?”吴君亮表示,本身很多部门预算编制时就把钱往多了要,决算再超支,说明权力无约束,把预算当成了唐僧肉。他介绍,国外有的国家预算超10%,政府首脑就要下台。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表示,从近10年来的惯例看,基本各部门的支出都是实际花销比预算高。这主要是各部门对未来经济发展预估不足;同时,由于财政收入增幅较高,钱超收后,花的就很大方,效率不高。
  2【项目支出】
  500万元项目执行超亿元
  有的部门预算和决算总额差别不大,但明细项目差异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外交部两个项目超预算支出,涉及金额768.68万元。
  公安部所属物证鉴定中心在结算基建项目价格时,超出批复概算974.86万元。
  人社部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64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004万元,增长386.15%。其中,主要用于补助部属出版社转制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2年初未安排预算,按照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执行中追加预算1000万元。
  环保部所属监测总站上报政府采购计划561.67万元,实际执行10855.93万元,超计划10294.26万元;所属核安全中心上报政府采购计划1235.69万元,实际执行7423.76万元,超计划6188.07万元。
  原卫生部部本级未经批准,自行改变“国家卫生数据中心改造”项目的建设内容,涉及预算资金2000万元。
  【分析】
  吴君亮表示,在项目支出方面,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预算有但没有花或少花了;二是严重超支的。这都说明钱花的有问题,或至少反映年初的预算报告是随意做出来的。
  对于项目随意调整、花超或者大量闲置的情况,吴君亮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做出具体解释,如果没有特别充分的理由,凡是乱花钱的,下一年度就少给钱。同时,项目支出的具体情况,有关部门也应做明确说明。
  3【结余资金】
  项目结余资金达预算189%
  6月底审计署发布的数据显示,58个中央部门及317个所属单位中,审计预算支出2742.78亿元,有16%未执行,形成结转结余356.34亿元。
  同时,中央本级财政资金闲置较多。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有近5%规定了专项用途,不能统筹安排使用,车辆购置税收入年底累计结余就达37.7亿元;104个部门本级有396.4亿元结余结转资金,其中22个部门项目支出结余结转超过当年预算的35%,最高达189%;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彩票公益金、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等基金连年结转,余额累计达339.24亿元。
  财政部曾因资金闲置被审计署三度点名。
  从昨日公布的信息看,结余资金非常明显。比如国土资源部,结余资金达到25.15亿元;中国气象局结余资金60.93亿元;国家发改委结余资金7亿元;财政部结余资金10亿元。
  【分析】
  对于结余资金,吴君亮表示,从当前看,部分部委的预算存在编制不科学的问题,项目不一定具备实施条件就上报要钱,300万的项目要报600万。同时,存在审核程序不科学的问题,对一些不该立项的立项了,小项目立成了大项目。这些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出现不少结余资金,让大量的钱成了沉淀资金。如果这些钱能投入到民生项目,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4【三公经费】
  9部门出国费超支两千万
  外交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海洋局、民航局、供销总社等9部门,超标准、超范围列支出国费用,金额总计2205.95万元。外交部部本级金额最高,超范围列支出国费用1396.29万元。工商总局本级、海洋局本级、供销总社社本级则无预算列支因公出国(境)经费,金额分别为13.06万元、512.21万元、67.76万元。工商总局还将出国费用超预算支出部分75.09万元在往来款科目挂账。
  公车方面,国土资源部所属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以项目用车名义,通过租赁形式,变相配置公务用车共计24辆,并在财政经费中列支租金合计193.96万元。
  【分析】
  三公经费的支出一直备受诟病。曾康华表示,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三公经费的涨幅较高,不少部门和地方政府存在大手大脚花钱的情况。而超预算多花钱,在当前社会全面要求压缩三公经费的情况下,是不可原谅的。但鉴于监督方面的问题,各部门三公信息公布还要进一步细化。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温薷
  ■ 专家建议
  应完善定员定额标准
  从公布的信息看,不同部门之间,预决算资金的额度差别巨大,高的达到数百亿元,低的也有几千万元。吴君亮建议,应当完善定员定额标准。制定定员定额标准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财力与行政事业发展相结合。定员定额的制定既要保证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也要建立在较为可靠的财力基础上;二是公平公正原则。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部门单位的类档,既考虑到各部门单位的个性,适当拉开类档差距,也要考虑其共性,避免引起各部门单位的攀比和抵触情绪;三是同步考虑部门的特殊性,部门的特殊业务支出可以制定较高的定额。
  可调整预算编制时间
  我国一直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而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要待3月份以后举行的各级人代会审批。这意味着在前4个月,基本没有可以遵循的预算,花钱就比较随意。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1到10月份,全国财政支出92736亿元,而预计全年的财政支出为124300亿元,在年底两个月中,有超过3.1万亿元待支。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建议,预算的编制时间能否进行调整,比如以自然年为期,或者以每年年中为起始点。这样或可避免年初无预算、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出现。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7-19/50597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