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欲与母亲脱离关系:她养我18年 我养她28年已尽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1:09:05
7月17日,南宁市一家养老院内,两名老人牵手散步。(记者何学俏摄)

原标题:南宁一男子竟要与母亲断绝关系 称养她28年尽责了

编者按:

俗话说:“养儿防老。”可现实生活中,子女不孝顺不关心老人的情况并非没有。今年7月开始,“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对子女应在精神上抚慰老人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有了,情安在?今天,本报刊登几则跟赡养老人有关的故事,期盼为人子女者,能有所触动,学会关爱老人。

南宁一名85岁老太被弃福利医院半年,4个子女无人接她回家

老太的一名儿子给救助站的信中竟说:“母亲养我18年,我养了母亲28年,现无力再养,特声明和母亲脱离关系……”

读了他的信,我们很难过

今年春节前,85岁的陈老太被遗弃在南宁市救助站门口,身上还有一封其儿子写的信。身体孱弱的陈老太很快被送到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救治。经过救治,老人的身体逐渐康复,并说出了儿子家的地址。可半年来,陈老太的儿子王一(化名)就是不肯接母亲回家。7月15日上午,社区、民政、警方等各方找到王一开了协调会,可他还是拒绝接母亲回家。

1月14日

85岁老太被弃救助站

今年1月14日晚9时许,南宁救助站工作人员正在值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颤巍巍地走进来。老太没有说话,颤抖着拿出一袋东西。令人吃惊的是,这袋东西里,不仅有一些药物,还有一封信件。信是老太的孩子写的,信上称,其母亲患有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期服药,每个月几千元的治疗费让他崩溃。母亲养了他18年,他养了母亲28年,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现声明与母亲脱离母子关系,将母亲送给政府,要求民政部门救治其母亲……

原来,老太是被孩子遗弃了,而且,老太说不出自身的情况。由于老太身体虚弱,随后被送到南宁社会福利医院治疗。经医护人员检查,发现老太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痴呆症和白内障等多种疾病,病情比较严重。该院马上收治老太。在医护人员悉心治疗和照顾下,几个月后,老太的病情趋于稳定,可出院回家了。

3月26日

儿子拒接老妈

老太的病好了,可老太的家人在哪?老太年纪大了,只说她姓陈,原来是跟儿子一家住。后来,老人陆陆续续地说,她的儿子是下岗工人,并说出她儿子的名字。

今年3月26日,医院费尽周折联系上陈老太的儿子王一。谁料,王一到医院后,竟说:“我无能力赡养,就让我母亲留在这里,由政府赡养及治疗。”

经过调查,工作人员发现陈老太住在南宁,自己又有几个子女,并不属于民政部门救助对象。而陈老太子女,目前只联系上王一,王一也不肯提供其他兄弟姐妹的联系方式。近几个月来,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和南宁市救助站多次协调,要求王一将老太接回家,但一直未果。社区、民政等部门多方解释和劝解,王一仍拒绝接母亲回家。至今,陈老太仍留在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里。

7月15日

多方协调 儿子就是不接人

7月15日上午,在南宁市某社区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协调会在这里举行。社工、民政工作人员、公安民警等围着一位约40多岁的男子,苦苦劝说,希望该男子接母亲回家。他就是遗弃自己85岁老母亲的王一。无论调解员怎么劝解,王一就是讲自己的“道理”,不肯接母亲回家。

王一诉苦,说他下岗十几年,先后做过十几份工作,家里很穷,实在没有能力抚养老人。

“你到底接不接回你的母亲?”调解员直截了当地问。

“不接。我没有能力,因为医疗费是个无底洞。我连自己都养不了,接她回来,就是等死。”王一回答。

“你不能遗弃你的母亲,而全部推给社会,撒手不管。作为子女,你有赡养老人责任和义务。”调解员说。

“我母亲养了我18年,我养了母亲28年,我已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了。”王一认为,他已跟母亲脱离母子关系了。

“母子感情,怎能以时间来计算?那又是谁给了你生命?把你养大的?而且你说跟你母亲脱离母子关系,就能脱离了吗?法律又从何谈起呢?”参加协调会的建政派出所陈赖森副所长忍不住激动地反问。但王一无动于衷,又转开了话题。

在当天的协调会上,大家都说,如王一家里有什么困难,社区或有关部门会帮助他,但王一还是一口拒绝。

王一的家庭是否真的如他所说非常贫困?已经康复了的陈老太现在境况又是如何?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对眼下的现状又如何看待?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此次事件当事各方。

儿子狠心

母亲回来也只能是等死

7月16日中午,在南宁市某单位小区,记者找到了王一的家。王一家位于一栋旧楼房一楼。

“你们找到我又能怎样?给她一口饭吃很容易,可治病哪来的钱?”王一说,母亲有老年痴呆症,白内障很严重,眼睛基本看不见东西了,也没钱治疗。母亲还患有慢性肾衰竭,每月去透析就要几百块。他下岗好多年了,因为离婚,儿子还要他养,就算他打两份工,依然很难支撑。

“你看卫生间都有门槛,她眼睛又看不见,接她回来,谁来照料?她回来,也只能是等死。”王一推开房门,让记者往里看。只见狭窄走道旁的卫生间,确实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从门口看去,王一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光线昏暗。

王一告诉记者,他家有4兄妹。可由于母亲患老年痴呆,每个兄妹接母亲到他们家中居住,都严重影响兄妹各自的生活。因为他和儿子单独生活,所以母亲就一直跟他生活。“谁不想兄妹能一起分担点,可他们也很困难,我不想扯上他们。”王一说。

“虽然我生活困难,可我还在坚守我的底线,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从不去坑蒙拐骗,做违法的事。希望政府能养我母亲。”王一坚持说。

母亲伤心

想回家 回去一定教育儿子

“我有家,我想回家,回我自己的家……”7月17日上午,住在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的陈老太一再跟记者强调。记者看到,陈老太佝偻着背,但脸色红润,看起来精神不错。陈老太说一口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记者在护士长的“翻译”下,也能听得明白。

当记者提到回家这个话题时,陈老太显得十分激动。她紧紧拉着护士长的手说:“我不知道我儿子没有经过政府,没有经过你们同意,就把我送到这里来了,对不起!真的对不起你们!”护士长宽慰她说:“没关系,不是你的错。”

陈老太说:“对不起了,不过我一回家,我就会说他的,儿子有错,我当妈的要教育好他,不然对不起政府……”陈老太一再向记者强调:“这里的医生、护士,每个人都对我很好,但我有家,我想回家,回我自己的家。”

提起儿子和孙子,老人的眼眶湿湿的。“原来在家时,儿子对我很好,我住在我儿子那里,他养我。”陈老太对记者说,孙子也对她很好,帮她盛饭、夹菜,她十分想念他们。

在跟老人对话过程中,记者发现陈老太的思路还算清晰,吐字也比较清楚,并没有沟通上的障碍。

医院善心

不跟家属要医药费了

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陈老太在住院期间,大约花了1.5万至2万元医药费,都由医院先垫付。但听说陈老太家里经济困难,他们也不打算向家属要这笔医药费了。

护士长告诉记者,陈老太真的很孤独,很想回家,她经常哭喊着要回家。现在医院里精神病人比较多,医生只能为她单独安排一个单间。每天,老人除了按时吃饭、服药,就是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走。在采访中,护士长向记者表示,现在老人的病情比较稳定,精神也不错。只要按时服用恢复肾功能的药,好好休养,是没有必要住院。更何况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还是一个精神病专科医院,希望她的家人早日接她回家。

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向南宁市民政局请求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陈老太回家事宜。

女儿一年不登家门 母亲起诉要求“常回家”

法院:女儿经济困难,可少出赡养费,但每月要看望母亲两次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记者 王斯 通讯员廖玮

女儿和母亲同住一个小区,女儿却一年多不上母亲家门。78岁高龄的李老太忍无可忍,赌气将女儿阿玲告上南宁市青秀区法院,索要赡养费。而阿玲感觉自己很委屈,母亲的退休金比她的工资还高,怎么还要她来赡养?法官说了,钱少可以少出赡养费,多看看老人总可以吧。近日,母女达成协议,阿玲每月支付给李老太300元赡养费,而且,每月至少要探望老人两次。

起诉

女儿不回家母亲告女儿

今年春节后,78岁的李老太来到南宁市青秀区法院。她要告的是自己的女儿。李老太说,丈夫去世后,是她一手把女儿拉扯大,帮她找了个好工作。如今她年迈多病,生活困难,女儿却置她于不顾,不履行赡养义务。她要求女儿阿玲每月支付她1000元生活费和500元的医疗费。

李老太还说,她和女儿在一个小区生活,可女儿一年多不上她家门,不来看望她,这哪像母女。

庭审中,阿玲觉得很委屈。阿玲说,母亲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而且有医保。母亲每月领的退休金比自己的工资还高。她自己的生活很困难,母亲还要她给赡养费,毫无道理。

审理

法院认定女儿要常回家

在庭审中,主办法官发现,母女两之所以闹上法院,原来是因为购房矛盾。李老太单位有购房指标,阿玲表示想购买。可能李老太报名后,阿玲却不肯出钱。无奈,李老太只好东凑西借凑够了买房钱。因为此事,母女两也断了来往。

这种家庭矛盾双方有和解的可能,主办法官遂召集双方和解。法官首先批评阿玲,告知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即使工作再忙经济再差,也要承担起这个责任。最终,阿玲也认识到错误,同意每月给母亲300元赡养费,并每隔两周到母亲家中探望一次。可阿玲有顾虑,如果她去看母亲,母亲不开门怎么算?李老太也表示,她会对阿玲的探望行为给予必要协助。这对斗气母女,最终握手言和。

赡养父母精神关怀更重要

“赡养父母不仅是给钱,精神上关怀也很重要。”主办该案的廖法官说,因为“常回家看看”已经入法。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法院才认定要女儿履行探望义务。

如果阿玲继续与母亲斗气,就是不去看母亲,法院又该如何处理?廖法官说,这确实还是个新问题。探望权不同于财或物的执行,如果执行出现问题,他个人认为可先批评教育不履行一方。如果对方还不改正,法院会给当事人所在的单位、社区发出司法建议函,形成联动机制,给当事人压力,迫使他履行义务。如果这些措施都实施了,仍无改进,法院就可以采取处罚当事人“失言履行金”。通过经济处罚,可促进当事人履行义务。

今天的这则故事,主人公是南宁市永宁街“亚娃发廊”的老板娘彭月珍。她不求回报地照顾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十几年。彭月珍的爱心和行为,无比温暖人心。

感动

她照顾孤寡老人十几年

在南宁市永宁社区,大家都不叫她彭月珍,而是叫她的乳名“亚娃”。在南宁白话中,亚娃是自己的子女的意思。1978年,亚娃在永宁街开了这家发廊一直到今。谁也说不上来,亚娃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悄悄的照顾起了社区里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我1998年到这个社区来工作,几乎是从那时候开始就经常见到亚娃主动照顾老人了。”永宁社区的李书记回忆。

一日三餐都要将饭送到家里的刘老伯、廖阿婆,亚娃自己也已经记不清照顾他们有多少年了,总之每天自己吃什么,老人家就吃什么。“老人家嘴巴刁,有些讲究,阿婆不吃牛肉、阿伯又不吃苦瓜。”老人家的每一个生活习惯,亚娃都记得。每天一到吃饭的点,亚娃都会丢下手上的活儿,先把饭给老人送过去,店里的客人习惯了她的“风格”,多数都会耐心坐着等她。

佩服

受委屈也不“收手”

老人年纪大了,脾气也自然不好,经常对她发脾气、有时候也不太理解她。80多岁的刘其芬老人刚搬到永宁街华兴里居住的时候,邻里都无法接近他。看到老人一个人过得挺孤单,亚娃主动上门找他。

起初,她每天做好饭菜就上前拍门:“阿伯,起来吃饭了!”刘阿伯生活不规律,有时贪睡不愿起来,嫌亚娃打扰了自己,生气地说不吃。亚娃也不管他,照常一日三餐给他送过去,还监督他把饭吃完。久而久之,阿伯习惯了亚娃送来的家常饭菜,但是闹脾气的时候,还会责怪她做得不好吃。

有一年大年初一,知道阿伯喜欢喝两口,亚娃像往常一样问候:“阿公,喝了两口了吧!”不料却听到房子传出来的声音:“昨晚到现在腰骨一直都痛得很厉害,没法起来。”亚娃赶紧回去拿伤湿膏和饭菜送过去,扶起来一口一口地喂他。那个春节,亚娃也没回北湖路自己购买的新居跟家里人过,一直陪着老人。

积福

她继续照顾其他老人

很多老人都是在亚娃的照顾下,安然离世。在他们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里,多了一名女儿。


2008年,从七星路搬迁过来的孤寡老人王阿婆在亚娃的发廊理发,诉说起自己无子无女的苦楚。亚娃听闻后,立刻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知道老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夜里睡不踏实,亚娃还经常晚上去看看他们。为此,王阿婆给亚娃专门配了自己家里的钥匙,方便亚娃探视。2009年,亚娃发现王阿婆病情加重,立刻将老人送到医院,并陪伴她走完了人生最后的里程。

除了王阿婆,还有李阿伯等好几位老人。她陪伴他们一年、三年、五年,直至老人安然的离开。

敬老积福,这是亚娃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觉得帮助老人很快乐,心里很踏实,“我相信,以后我们老了,也会有人像这样照顾我们。”亚娃说。

廖法官也坦言,“常回家看看”入法还是新事物。在履行中出现问题,还需要逐步探讨解决。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记者 卢荻 王斯

(来源:当代生活报)  http://news.ifeng.com/society/1/ ... 18/27639615_0.shtml

713a55c7eae718aebd9c411e1dafb0da.jpg (36.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19 09:03 上传

7月17日,南宁市一家养老院内,两名老人牵手散步。(记者何学俏摄)

原标题:南宁一男子竟要与母亲断绝关系 称养她28年尽责了

编者按:

俗话说:“养儿防老。”可现实生活中,子女不孝顺不关心老人的情况并非没有。今年7月开始,“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对子女应在精神上抚慰老人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有了,情安在?今天,本报刊登几则跟赡养老人有关的故事,期盼为人子女者,能有所触动,学会关爱老人。

南宁一名85岁老太被弃福利医院半年,4个子女无人接她回家

老太的一名儿子给救助站的信中竟说:“母亲养我18年,我养了母亲28年,现无力再养,特声明和母亲脱离关系……”

读了他的信,我们很难过

今年春节前,85岁的陈老太被遗弃在南宁市救助站门口,身上还有一封其儿子写的信。身体孱弱的陈老太很快被送到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救治。经过救治,老人的身体逐渐康复,并说出了儿子家的地址。可半年来,陈老太的儿子王一(化名)就是不肯接母亲回家。7月15日上午,社区、民政、警方等各方找到王一开了协调会,可他还是拒绝接母亲回家。

1月14日

85岁老太被弃救助站

今年1月14日晚9时许,南宁救助站工作人员正在值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颤巍巍地走进来。老太没有说话,颤抖着拿出一袋东西。令人吃惊的是,这袋东西里,不仅有一些药物,还有一封信件。信是老太的孩子写的,信上称,其母亲患有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期服药,每个月几千元的治疗费让他崩溃。母亲养了他18年,他养了母亲28年,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现声明与母亲脱离母子关系,将母亲送给政府,要求民政部门救治其母亲……

原来,老太是被孩子遗弃了,而且,老太说不出自身的情况。由于老太身体虚弱,随后被送到南宁社会福利医院治疗。经医护人员检查,发现老太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痴呆症和白内障等多种疾病,病情比较严重。该院马上收治老太。在医护人员悉心治疗和照顾下,几个月后,老太的病情趋于稳定,可出院回家了。

3月26日

儿子拒接老妈

老太的病好了,可老太的家人在哪?老太年纪大了,只说她姓陈,原来是跟儿子一家住。后来,老人陆陆续续地说,她的儿子是下岗工人,并说出她儿子的名字。

今年3月26日,医院费尽周折联系上陈老太的儿子王一。谁料,王一到医院后,竟说:“我无能力赡养,就让我母亲留在这里,由政府赡养及治疗。”

经过调查,工作人员发现陈老太住在南宁,自己又有几个子女,并不属于民政部门救助对象。而陈老太子女,目前只联系上王一,王一也不肯提供其他兄弟姐妹的联系方式。近几个月来,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和南宁市救助站多次协调,要求王一将老太接回家,但一直未果。社区、民政等部门多方解释和劝解,王一仍拒绝接母亲回家。至今,陈老太仍留在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里。

7月15日

多方协调 儿子就是不接人

7月15日上午,在南宁市某社区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协调会在这里举行。社工、民政工作人员、公安民警等围着一位约40多岁的男子,苦苦劝说,希望该男子接母亲回家。他就是遗弃自己85岁老母亲的王一。无论调解员怎么劝解,王一就是讲自己的“道理”,不肯接母亲回家。

王一诉苦,说他下岗十几年,先后做过十几份工作,家里很穷,实在没有能力抚养老人。

“你到底接不接回你的母亲?”调解员直截了当地问。

“不接。我没有能力,因为医疗费是个无底洞。我连自己都养不了,接她回来,就是等死。”王一回答。

“你不能遗弃你的母亲,而全部推给社会,撒手不管。作为子女,你有赡养老人责任和义务。”调解员说。

“我母亲养了我18年,我养了母亲28年,我已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了。”王一认为,他已跟母亲脱离母子关系了。

“母子感情,怎能以时间来计算?那又是谁给了你生命?把你养大的?而且你说跟你母亲脱离母子关系,就能脱离了吗?法律又从何谈起呢?”参加协调会的建政派出所陈赖森副所长忍不住激动地反问。但王一无动于衷,又转开了话题。

在当天的协调会上,大家都说,如王一家里有什么困难,社区或有关部门会帮助他,但王一还是一口拒绝。

王一的家庭是否真的如他所说非常贫困?已经康复了的陈老太现在境况又是如何?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对眼下的现状又如何看待?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此次事件当事各方。

儿子狠心

母亲回来也只能是等死

7月16日中午,在南宁市某单位小区,记者找到了王一的家。王一家位于一栋旧楼房一楼。

“你们找到我又能怎样?给她一口饭吃很容易,可治病哪来的钱?”王一说,母亲有老年痴呆症,白内障很严重,眼睛基本看不见东西了,也没钱治疗。母亲还患有慢性肾衰竭,每月去透析就要几百块。他下岗好多年了,因为离婚,儿子还要他养,就算他打两份工,依然很难支撑。

“你看卫生间都有门槛,她眼睛又看不见,接她回来,谁来照料?她回来,也只能是等死。”王一推开房门,让记者往里看。只见狭窄走道旁的卫生间,确实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从门口看去,王一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光线昏暗。

王一告诉记者,他家有4兄妹。可由于母亲患老年痴呆,每个兄妹接母亲到他们家中居住,都严重影响兄妹各自的生活。因为他和儿子单独生活,所以母亲就一直跟他生活。“谁不想兄妹能一起分担点,可他们也很困难,我不想扯上他们。”王一说。

“虽然我生活困难,可我还在坚守我的底线,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从不去坑蒙拐骗,做违法的事。希望政府能养我母亲。”王一坚持说。

母亲伤心

想回家 回去一定教育儿子

“我有家,我想回家,回我自己的家……”7月17日上午,住在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的陈老太一再跟记者强调。记者看到,陈老太佝偻着背,但脸色红润,看起来精神不错。陈老太说一口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记者在护士长的“翻译”下,也能听得明白。

当记者提到回家这个话题时,陈老太显得十分激动。她紧紧拉着护士长的手说:“我不知道我儿子没有经过政府,没有经过你们同意,就把我送到这里来了,对不起!真的对不起你们!”护士长宽慰她说:“没关系,不是你的错。”

陈老太说:“对不起了,不过我一回家,我就会说他的,儿子有错,我当妈的要教育好他,不然对不起政府……”陈老太一再向记者强调:“这里的医生、护士,每个人都对我很好,但我有家,我想回家,回我自己的家。”

提起儿子和孙子,老人的眼眶湿湿的。“原来在家时,儿子对我很好,我住在我儿子那里,他养我。”陈老太对记者说,孙子也对她很好,帮她盛饭、夹菜,她十分想念他们。

在跟老人对话过程中,记者发现陈老太的思路还算清晰,吐字也比较清楚,并没有沟通上的障碍。

医院善心

不跟家属要医药费了

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陈老太在住院期间,大约花了1.5万至2万元医药费,都由医院先垫付。但听说陈老太家里经济困难,他们也不打算向家属要这笔医药费了。

护士长告诉记者,陈老太真的很孤独,很想回家,她经常哭喊着要回家。现在医院里精神病人比较多,医生只能为她单独安排一个单间。每天,老人除了按时吃饭、服药,就是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走。在采访中,护士长向记者表示,现在老人的病情比较稳定,精神也不错。只要按时服用恢复肾功能的药,好好休养,是没有必要住院。更何况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还是一个精神病专科医院,希望她的家人早日接她回家。

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向南宁市民政局请求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陈老太回家事宜。

女儿一年不登家门 母亲起诉要求“常回家”

法院:女儿经济困难,可少出赡养费,但每月要看望母亲两次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记者 王斯 通讯员廖玮

女儿和母亲同住一个小区,女儿却一年多不上母亲家门。78岁高龄的李老太忍无可忍,赌气将女儿阿玲告上南宁市青秀区法院,索要赡养费。而阿玲感觉自己很委屈,母亲的退休金比她的工资还高,怎么还要她来赡养?法官说了,钱少可以少出赡养费,多看看老人总可以吧。近日,母女达成协议,阿玲每月支付给李老太300元赡养费,而且,每月至少要探望老人两次。

起诉

女儿不回家母亲告女儿

今年春节后,78岁的李老太来到南宁市青秀区法院。她要告的是自己的女儿。李老太说,丈夫去世后,是她一手把女儿拉扯大,帮她找了个好工作。如今她年迈多病,生活困难,女儿却置她于不顾,不履行赡养义务。她要求女儿阿玲每月支付她1000元生活费和500元的医疗费。

李老太还说,她和女儿在一个小区生活,可女儿一年多不上她家门,不来看望她,这哪像母女。

庭审中,阿玲觉得很委屈。阿玲说,母亲每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而且有医保。母亲每月领的退休金比自己的工资还高。她自己的生活很困难,母亲还要她给赡养费,毫无道理。

审理

法院认定女儿要常回家

在庭审中,主办法官发现,母女两之所以闹上法院,原来是因为购房矛盾。李老太单位有购房指标,阿玲表示想购买。可能李老太报名后,阿玲却不肯出钱。无奈,李老太只好东凑西借凑够了买房钱。因为此事,母女两也断了来往。

这种家庭矛盾双方有和解的可能,主办法官遂召集双方和解。法官首先批评阿玲,告知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即使工作再忙经济再差,也要承担起这个责任。最终,阿玲也认识到错误,同意每月给母亲300元赡养费,并每隔两周到母亲家中探望一次。可阿玲有顾虑,如果她去看母亲,母亲不开门怎么算?李老太也表示,她会对阿玲的探望行为给予必要协助。这对斗气母女,最终握手言和。

赡养父母精神关怀更重要

“赡养父母不仅是给钱,精神上关怀也很重要。”主办该案的廖法官说,因为“常回家看看”已经入法。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法院才认定要女儿履行探望义务。

如果阿玲继续与母亲斗气,就是不去看母亲,法院又该如何处理?廖法官说,这确实还是个新问题。探望权不同于财或物的执行,如果执行出现问题,他个人认为可先批评教育不履行一方。如果对方还不改正,法院会给当事人所在的单位、社区发出司法建议函,形成联动机制,给当事人压力,迫使他履行义务。如果这些措施都实施了,仍无改进,法院就可以采取处罚当事人“失言履行金”。通过经济处罚,可促进当事人履行义务。

今天的这则故事,主人公是南宁市永宁街“亚娃发廊”的老板娘彭月珍。她不求回报地照顾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十几年。彭月珍的爱心和行为,无比温暖人心。

感动

她照顾孤寡老人十几年

在南宁市永宁社区,大家都不叫她彭月珍,而是叫她的乳名“亚娃”。在南宁白话中,亚娃是自己的子女的意思。1978年,亚娃在永宁街开了这家发廊一直到今。谁也说不上来,亚娃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悄悄的照顾起了社区里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我1998年到这个社区来工作,几乎是从那时候开始就经常见到亚娃主动照顾老人了。”永宁社区的李书记回忆。

一日三餐都要将饭送到家里的刘老伯、廖阿婆,亚娃自己也已经记不清照顾他们有多少年了,总之每天自己吃什么,老人家就吃什么。“老人家嘴巴刁,有些讲究,阿婆不吃牛肉、阿伯又不吃苦瓜。”老人家的每一个生活习惯,亚娃都记得。每天一到吃饭的点,亚娃都会丢下手上的活儿,先把饭给老人送过去,店里的客人习惯了她的“风格”,多数都会耐心坐着等她。

佩服

受委屈也不“收手”

老人年纪大了,脾气也自然不好,经常对她发脾气、有时候也不太理解她。80多岁的刘其芬老人刚搬到永宁街华兴里居住的时候,邻里都无法接近他。看到老人一个人过得挺孤单,亚娃主动上门找他。

起初,她每天做好饭菜就上前拍门:“阿伯,起来吃饭了!”刘阿伯生活不规律,有时贪睡不愿起来,嫌亚娃打扰了自己,生气地说不吃。亚娃也不管他,照常一日三餐给他送过去,还监督他把饭吃完。久而久之,阿伯习惯了亚娃送来的家常饭菜,但是闹脾气的时候,还会责怪她做得不好吃。

有一年大年初一,知道阿伯喜欢喝两口,亚娃像往常一样问候:“阿公,喝了两口了吧!”不料却听到房子传出来的声音:“昨晚到现在腰骨一直都痛得很厉害,没法起来。”亚娃赶紧回去拿伤湿膏和饭菜送过去,扶起来一口一口地喂他。那个春节,亚娃也没回北湖路自己购买的新居跟家里人过,一直陪着老人。

积福

她继续照顾其他老人

很多老人都是在亚娃的照顾下,安然离世。在他们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里,多了一名女儿。


2008年,从七星路搬迁过来的孤寡老人王阿婆在亚娃的发廊理发,诉说起自己无子无女的苦楚。亚娃听闻后,立刻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知道老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夜里睡不踏实,亚娃还经常晚上去看看他们。为此,王阿婆给亚娃专门配了自己家里的钥匙,方便亚娃探视。2009年,亚娃发现王阿婆病情加重,立刻将老人送到医院,并陪伴她走完了人生最后的里程。

除了王阿婆,还有李阿伯等好几位老人。她陪伴他们一年、三年、五年,直至老人安然的离开。

敬老积福,这是亚娃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觉得帮助老人很快乐,心里很踏实,“我相信,以后我们老了,也会有人像这样照顾我们。”亚娃说。

廖法官也坦言,“常回家看看”入法还是新事物。在履行中出现问题,还需要逐步探讨解决。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记者 卢荻 王斯

(来源:当代生活报)  http://news.ifeng.com/society/1/ ... 18/27639615_0.shtml
我懒得看这么长的,只看了标题就气不打一处来
计划生育好,___________。
常回家看看入法,会不会造成军心涣散?呵呵,好干部都违法了,呵呵呵
人穷志短,也是无奈啊
难道政府不应该伸出手拉一把吗?看情况这个儿子也确实是没有赡养能力了啊。
【在当天的协调会上,大家都说,如王一家里有什么困难,社区或有关部门会帮助他,但王一还是一口拒绝。】首先是住房,最起码三室一厅两卫,母亲一间,自己一间,儿子一间,两卫,是因为母亲年纪大了,这样方便一些。另外,保姆一个,应该全职吧,费用政府出。医药费,补助金按规矩来,这么大的年纪,政府应该全包吧。
这真的是人间悲剧啊
难道政府不应该伸出手拉一把吗?看情况这个儿子也确实是没有赡养能力了啊。
对,政府什么责任都没有了,完全扔给子女,可很多又承受不起
不知道该说些啥
我觉的常回家看看这没错,但是也不能过了,把这立法了,那么有些工作在一线或特殊行业的,基本没时间回来看看,还有些觉的自己还没出人头地,无脸回家等等,各式各样的情况很多,这些必须要考虑。
“不接。我没有能力,因为医疗费是个无底洞。接她回来,就是等死。”
………这个,还真不好说孝与不孝
查查他出生时体重多少,然后让他从身上割同样重量的肉还给他妈就行了。
无语,字数
母亲给了你生命,你怎么还。
把自己埋了,把命还给母亲。
他儿子在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