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交锋与合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7:27:55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交锋与合作

北京新浪网 (2013-07-09 23:26)

  经济导报特约撰稿 董彦岭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北京时间10日到1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方面由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带队;美国方面由国务卿克里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领衔。此次对话的主题为:「推进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全面互利中美经济伙伴关係」。

  一方面,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寻常的」,因为从2009年以来,一年一度,是一种例行的对话机制。另一方面,这次对话又是「非同寻常的」:是中美新一届政府的首轮对话;是在两国元首6月加州会晤后;主持对话的高官都是新人;中美之间面临一些新的双边和多边问题。

  本轮对话的主要任务是「落实两国元首加州会晤的共识,就政治安全与经济金融等广泛领域里的重大议题展开对话」。在战略问题框架下,主要讨论网路安全、中美在亚太地区如何形成良性关係、气候变化等问题;在经济问题框架下,主要讨论扩大贸易与投资合作、促进结构改革和可持续平衡发展、加强金融跨境合作等问题。

  相对于战略问题的务虚,经济问题更倾向于务实,更可能达成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成果,并成为推动两国关係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从中美两国关係发展的动量上看,经济联繫推动战略联繫,似乎是一条主线。这次对话,似乎也不例外吧。

  经济议题

  》经贸合作:固旧拓新

  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国。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美经贸关係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两国贸易投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阻碍因素。本轮对话就是要致力于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包括促进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深化国际投资领域的国际规制合作等。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缓慢复甦、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的诱惑,在一些重要领域达成共识甚至是协定,对两国经贸关係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贸易方面,中国希望美国能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减少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希望美方减少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这样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在贸易方面实现新的平衡,也有利于提高中美贸易的层次和水平。在投资领域,中方希望美国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环境,使得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能够切实加以推进。

  美国方面的主要诉求包括中国减少对出口企业和商品的官方补贴,因为这使得中资出口企业「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加强对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更多的领域对美国企业开放投资市场,减少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管控。不过,在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中美贸易差额逐渐弥合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话题将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本轮经济对话将有望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方面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并在双方的主要诉求方面达成一些重要共识。

  》可持续平衡发展:「内改」方能「外平」

  在各国经济渐次进入复甦通道后,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救助政策也开始逐渐退出。美国、中国等国家开始考虑结构性改革问题。换句话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鬆的货币政策的强心针是一种非常规措施,如果不及时退出,会带来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结构改革要比刺激政策困难得多,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世界主要国家协调立场、形成共识,以达到更好的改革效果。

  另外,许多学者都认为,本轮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从本质上说是一次全球经济失衡的危机。一方面,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採取刺激消费发展经济的政策,导致本国储蓄不足,消费过度,政府福利开支增大,导致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需要引入国外资源来弥补储蓄缺口和财政缺口;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推行出口优先的政策,导致国内消费不足,形成过度储蓄及贸易顺差。而这种全球经济的失衡是不可持续的,对顺差国和逆差国的经济持续发展都形成不利影响。要消除这种不平衡,也需要顺差国和逆差国的共同努力。

  中国和美国作为贸易顺差和逆差的代表性国家,通过对话形式,达成解决不平衡问题的制度安排,对全球不平衡问题的最终解决,将发挥示范和主导性作用。随着不平衡问题深刻地影响到美国和中国自身的经济,在该领域达成共识和制度性成果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

  》金融市场稳定与改革:合作潜力大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众多金融监管方面的漏洞。此前监管机构过分迷信大型金融机构的自律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事后证明这种迷信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

   2010年7月,美国推出了新的金融监管法桉,新法桉涉及范围广、改革力度大,被称为「推土机式」的金融监管改革。重点包括提高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加强对消费者的金融保护、对衍生品等金融产品的规范和约束、填补对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的监管空白、设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加强对金融系统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等。

  中国虽然没有出现像美国这样的金融机构大量陷入困境和倒闭的情况,但金融风险问题不容乐观。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及信託理财产品所代表的影子银行,以及地方融资平台未来的坏账风险。6月下旬许多银行遭遇的流动性危机,实际并非空穴来风,也不仅仅是一时流动性紧张这麽简单。另外,中国还面临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等金融改革的新问题,金融稳定和改革的任务也很艰巨。

  随着各国经济金融依存度的加深,一国出现金融危机一定会波及其他国家。另外,中美在金融结构和业务优势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金融稳定与改革方面进行合作,并在对方的金融稳定和改革中予以支持,对中美两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和金融领域的合作深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战略议题

  》亚太区域:太极角力

  作为美国重大战略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高调宣称要「重返亚太」。中国作为一个亚太地区新崛起的大国,儘管反覆申明我们「和平崛起」的立场并在亚太及国际事务中一以贯之,还是引起美国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外交面临一些新的複杂形势。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一些领土争端、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都成为中美在亚太地区关切的交集。中国希望美国在前两个问题上能够保持中立和不介入的立场,美国的表态则忽左忽右,暧昧不明,既不想惹恼中国,也不想让自己的盟友失望。

   中美双方或明或暗地角力。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美日韩等国又不得不倚重中国。美国一方面施压中国,一方面又不敢过于施压中国;一方面挑动日本和一些南亚小国与中国对抗,另一方面又要弹压这些国家的过激行为。另外,如果放任两国在亚太地区立场上的冲突,会从根本上损害两国的战略互信,也会动摇两国业已十分密切的经贸合作的基础。另外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议(TPP)也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不过,在亚太地区国家关係错综複杂的背景下,也是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果的。

  因此,中国和美国如何在亚太地区形成良性的互动关係,将是本次对话的重要议题。但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美国的战略走向,要达成广泛共识是困难的。最可能的成果是互探底线,加深了解和提高各自政策的透明度。有人说中国外交从「韬光养晦」变成「打太极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太极也打得非常老到。但太极并不只是东躲西闪,更多地是绵里藏针,要打好还真不容易,更需要双方的智慧、创造性和大局观。

  》网路安全:老话题 新悬念

  在网路技术渗入经济政治军事各个领域的今天,网路将是大国寻求战略优势和战略平衡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大国竞争也经历了从地面竞争到太空竞争,从太空竞争到网路竞争的转变。网路成为各国获取经济军事政治情报的重要窗口和渠道。一方面,各国想方设法刺探别国的网路信息,甚至有的国家不惜以黑客手段攻击对方的重要网站;另一方面,各国又要想方设法维护自身网路的安全。在没有规则约束的条件下,中美两国的网路安全都会受到很大威胁,并最终损害双方的利益。

  中美双方4月商定在本次对话框架下设立中美网路工作组,希望通过合作消除猜疑,使信息安全领域成为今后加强中美关係的新亮点。在本轮对话前夕,这个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

  长期以来,美国都藉口网路安全问题施压中国,成为中美战略互信的一大障碍。按照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的说法,中国「窃取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是美国一直密切关注的问题。

  不过,这一次使美国感到尴尬的是,CIA前僱员斯诺登前段时间的报料向全世界揭露了美国的双重标准,也让美国丧失了道德制高点。这样一来,中美在本次对话上就网路安全问题的潜在交锋也变得有悬念起来。中美网路安全工作小组的首次工作会议「很可能涉及斯诺登事件」,如何处理这个中美关係发展的阻梗,将考验双方的政治智慧。中国在网路安全问题上从单纯防守,变成了有攻有守,对话将向更平等、更平衡的方向转化。

  因此,在对话中达成类似「中美网路安全协定」制度安排,对中美双方的网路安全和战略互信,将是长期有利的。

  》气候变化:大国责任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一年比一年多的极端天气似乎向人类发出某种警告。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温室气体排放。中美作为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对全球气候变暖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又因为中国和美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节能减排的技术约束都有所不同,中国一直认为,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更多的节能减排技术。而美国则长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採取机会主义的立场,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

  今年4月,中美双方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在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之前建立气候变化工作组。确定双方推进技术、研究、节能以及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的方式。工作组的任务是总结梳理气候变化现有合作情况和通过适当的部长级渠道加强合作的潜在机会,并确定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增长合作行动的新领域。

  中美都意识到,加强气候变化行动与合作可以为双方带来的显着互惠利益,包括能源安全得到加强、环境更加清洁、自然资源更为富足。两国注意到双方有共同兴趣来开发和应用新的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促进经济繁荣和创造就业机会。

  儘管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问题而非双边问题,但中美作为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承担着节能减排的重要责任。两国积极地通过双边对话协调立场并共同承担责任,是两国和世界各国所乐见的。

  (作者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美国特拉华大学访问学者、导报特约评论员)


新浪新闻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709/10102225.html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交锋与合作

北京新浪网 (2013-07-09 23:26)

  经济导报特约撰稿 董彦岭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于北京时间10日到1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方面由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带队;美国方面由国务卿克里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领衔。此次对话的主题为:「推进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全面互利中美经济伙伴关係」。

  一方面,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寻常的」,因为从2009年以来,一年一度,是一种例行的对话机制。另一方面,这次对话又是「非同寻常的」:是中美新一届政府的首轮对话;是在两国元首6月加州会晤后;主持对话的高官都是新人;中美之间面临一些新的双边和多边问题。

  本轮对话的主要任务是「落实两国元首加州会晤的共识,就政治安全与经济金融等广泛领域里的重大议题展开对话」。在战略问题框架下,主要讨论网路安全、中美在亚太地区如何形成良性关係、气候变化等问题;在经济问题框架下,主要讨论扩大贸易与投资合作、促进结构改革和可持续平衡发展、加强金融跨境合作等问题。

  相对于战略问题的务虚,经济问题更倾向于务实,更可能达成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成果,并成为推动两国关係进一步发展的力量。从中美两国关係发展的动量上看,经济联繫推动战略联繫,似乎是一条主线。这次对话,似乎也不例外吧。

  经济议题

  》经贸合作:固旧拓新

  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国。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中美经贸关係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两国贸易投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阻碍因素。本轮对话就是要致力于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包括促进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深化国际投资领域的国际规制合作等。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缓慢复甦、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的诱惑,在一些重要领域达成共识甚至是协定,对两国经贸关係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在贸易方面,中国希望美国能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减少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希望美方减少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这样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在贸易方面实现新的平衡,也有利于提高中美贸易的层次和水平。在投资领域,中方希望美国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环境,使得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能够切实加以推进。

  美国方面的主要诉求包括中国减少对出口企业和商品的官方补贴,因为这使得中资出口企业「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加强对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更多的领域对美国企业开放投资市场,减少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管控。不过,在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中美贸易差额逐渐弥合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话题将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本轮经济对话将有望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方面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并在双方的主要诉求方面达成一些重要共识。

  》可持续平衡发展:「内改」方能「外平」

  在各国经济渐次进入复甦通道后,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救助政策也开始逐渐退出。美国、中国等国家开始考虑结构性改革问题。换句话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鬆的货币政策的强心针是一种非常规措施,如果不及时退出,会带来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结构改革要比刺激政策困难得多,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世界主要国家协调立场、形成共识,以达到更好的改革效果。

  另外,许多学者都认为,本轮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从本质上说是一次全球经济失衡的危机。一方面,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採取刺激消费发展经济的政策,导致本国储蓄不足,消费过度,政府福利开支增大,导致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需要引入国外资源来弥补储蓄缺口和财政缺口;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推行出口优先的政策,导致国内消费不足,形成过度储蓄及贸易顺差。而这种全球经济的失衡是不可持续的,对顺差国和逆差国的经济持续发展都形成不利影响。要消除这种不平衡,也需要顺差国和逆差国的共同努力。

  中国和美国作为贸易顺差和逆差的代表性国家,通过对话形式,达成解决不平衡问题的制度安排,对全球不平衡问题的最终解决,将发挥示范和主导性作用。随着不平衡问题深刻地影响到美国和中国自身的经济,在该领域达成共识和制度性成果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

  》金融市场稳定与改革:合作潜力大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众多金融监管方面的漏洞。此前监管机构过分迷信大型金融机构的自律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事后证明这种迷信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

   2010年7月,美国推出了新的金融监管法桉,新法桉涉及范围广、改革力度大,被称为「推土机式」的金融监管改革。重点包括提高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加强对消费者的金融保护、对衍生品等金融产品的规范和约束、填补对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的监管空白、设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加强对金融系统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等。

  中国虽然没有出现像美国这样的金融机构大量陷入困境和倒闭的情况,但金融风险问题不容乐观。风险主要存在于银行及信託理财产品所代表的影子银行,以及地方融资平台未来的坏账风险。6月下旬许多银行遭遇的流动性危机,实际并非空穴来风,也不仅仅是一时流动性紧张这麽简单。另外,中国还面临利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等金融改革的新问题,金融稳定和改革的任务也很艰巨。

  随着各国经济金融依存度的加深,一国出现金融危机一定会波及其他国家。另外,中美在金融结构和业务优势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金融稳定与改革方面进行合作,并在对方的金融稳定和改革中予以支持,对中美两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和金融领域的合作深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战略议题

  》亚太区域:太极角力

  作为美国重大战略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高调宣称要「重返亚太」。中国作为一个亚太地区新崛起的大国,儘管反覆申明我们「和平崛起」的立场并在亚太及国际事务中一以贯之,还是引起美国和亚洲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外交面临一些新的複杂形势。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一些领土争端、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都成为中美在亚太地区关切的交集。中国希望美国在前两个问题上能够保持中立和不介入的立场,美国的表态则忽左忽右,暧昧不明,既不想惹恼中国,也不想让自己的盟友失望。

   中美双方或明或暗地角力。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美日韩等国又不得不倚重中国。美国一方面施压中国,一方面又不敢过于施压中国;一方面挑动日本和一些南亚小国与中国对抗,另一方面又要弹压这些国家的过激行为。另外,如果放任两国在亚太地区立场上的冲突,会从根本上损害两国的战略互信,也会动摇两国业已十分密切的经贸合作的基础。另外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议(TPP)也向中国伸出橄榄枝。不过,在亚太地区国家关係错综複杂的背景下,也是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果的。

  因此,中国和美国如何在亚太地区形成良性的互动关係,将是本次对话的重要议题。但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美国的战略走向,要达成广泛共识是困难的。最可能的成果是互探底线,加深了解和提高各自政策的透明度。有人说中国外交从「韬光养晦」变成「打太极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太极也打得非常老到。但太极并不只是东躲西闪,更多地是绵里藏针,要打好还真不容易,更需要双方的智慧、创造性和大局观。

  》网路安全:老话题 新悬念

  在网路技术渗入经济政治军事各个领域的今天,网路将是大国寻求战略优势和战略平衡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大国竞争也经历了从地面竞争到太空竞争,从太空竞争到网路竞争的转变。网路成为各国获取经济军事政治情报的重要窗口和渠道。一方面,各国想方设法刺探别国的网路信息,甚至有的国家不惜以黑客手段攻击对方的重要网站;另一方面,各国又要想方设法维护自身网路的安全。在没有规则约束的条件下,中美两国的网路安全都会受到很大威胁,并最终损害双方的利益。

  中美双方4月商定在本次对话框架下设立中美网路工作组,希望通过合作消除猜疑,使信息安全领域成为今后加强中美关係的新亮点。在本轮对话前夕,这个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

  长期以来,美国都藉口网路安全问题施压中国,成为中美战略互信的一大障碍。按照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的说法,中国「窃取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是美国一直密切关注的问题。

  不过,这一次使美国感到尴尬的是,CIA前僱员斯诺登前段时间的报料向全世界揭露了美国的双重标准,也让美国丧失了道德制高点。这样一来,中美在本次对话上就网路安全问题的潜在交锋也变得有悬念起来。中美网路安全工作小组的首次工作会议「很可能涉及斯诺登事件」,如何处理这个中美关係发展的阻梗,将考验双方的政治智慧。中国在网路安全问题上从单纯防守,变成了有攻有守,对话将向更平等、更平衡的方向转化。

  因此,在对话中达成类似「中美网路安全协定」制度安排,对中美双方的网路安全和战略互信,将是长期有利的。

  》气候变化:大国责任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一年比一年多的极端天气似乎向人类发出某种警告。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温室气体排放。中美作为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对全球气候变暖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又因为中国和美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节能减排的技术约束都有所不同,中国一直认为,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更多的节能减排技术。而美国则长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採取机会主义的立场,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

  今年4月,中美双方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在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之前建立气候变化工作组。确定双方推进技术、研究、节能以及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的方式。工作组的任务是总结梳理气候变化现有合作情况和通过适当的部长级渠道加强合作的潜在机会,并确定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增长合作行动的新领域。

  中美都意识到,加强气候变化行动与合作可以为双方带来的显着互惠利益,包括能源安全得到加强、环境更加清洁、自然资源更为富足。两国注意到双方有共同兴趣来开发和应用新的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促进经济繁荣和创造就业机会。

  儘管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问题而非双边问题,但中美作为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承担着节能减排的重要责任。两国积极地通过双边对话协调立场并共同承担责任,是两国和世界各国所乐见的。

  (作者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美国特拉华大学访问学者、导报特约评论员)


新浪新闻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709/1010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