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清末海军军事教育及其成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22:26:15
洋务军事教育是对旧式武举制度的一个新里程碑。一九○○年,武举的癈除,固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洋务军事教育的开办,加速传统军事教育的瓦解。

      文 学贤

      创办新式军事教育是清末洋务运动最显著的实绩。尤其在海军科技教育方面大量聘请外国师资及技术,虽然能解一时之需,但毕竟远远不能满足新式军事人才的需要,而洋务运动所需的新军事人才,又不可能从旧教育体制中产生,不从传统的「章句」、「弓马」及「矢石」的武举中产生,必须探索新的途径。同时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也需仰仗外人,李鸿章在上《奏呈船政事官折》中表示「雇募解济一时之需,自造实,无穷之利也」
      1,沉葆桢在也认为:「倘洋匠西西归,中国徒复茫然,就令为数成船,究于中国何益?」
      2所以,从办洋务开始,教育就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创始之意不重在造,而重在学」
      3,「唯洋人制造确有精理,不从学堂出者,只能步其后,不能独出奇法」,只有通过教育,系统学习「测算之学,构物之理,制器尚象之」,方能够培养出洋务所需技术人才,于是一批新型军事学堂便孕育而生。军事学堂主要区分有技术及指挥两类,技术类为福建船政学堂、江南制造局,军事指挥学堂有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及江南水师学堂等,分述如后:

      一、 福建船政学堂
      (一) 沿革
      福建船政学堂,初名求是堂艺局,是福建船政局的组成部分,为一所培养舰艇制造及驾驶人才的海军学校。由洋务派核心人物(当时的闽浙总督)左宗棠创议设立。同治五年五月三十日(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上奏朝廷,请于福建海口罗星塔一带设立船政局制造船舰。他在奏折中分析中国三面环海,海防不坚,「藩篱竟成了虚设」,外国军舰可直达天津的状况,认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建议设船政局制造船舰,以机器制造机器,收水远之利。其设局是以加强海防的名义提出。但设局的目的,不尽在造成几艘军舰,几艘轮船,而要主要的是在于造就一批能掌握造船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否则「尽济一时之需」,则向外购买即可达成目的,而不必为此费力。他认为,要不受制于洋人,必须有自已的工程技术人员。左宗棠创议聘外国工匠、教师,教导中国人制造机器,要求外国技师「到往后由局机关选内地各项匠作之少壮明白者,随同学习」,因此需设立学堂。奏议被批准后,即在福州罗福星马尾山下与洋将日意格(Prosper
      Giquel法国军官,1861年在宁波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曾组织「常捷军」镇压太平军,受左宗棠指挥,一八六六年由左宗棠推荐为船政局正监督)正式选定校址。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军机大臣发文命沉葆祯总司船政。一八六七年一月六日,福建船政学堂正式开始学。该堂为求造船而设,故名求是堂艺局。由于当时宿舍在建设中,便往借福州城南定光寺为学舍。沉循左宗棠之宗旨,明确指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
      4,对于船政学极为重视。宿舍建成后,学堂远于马尾。由洋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
      学堂分前学堂、后学堂,前学堂设船舶制造专业,后学堂设驾驶专业,光绪二年又增设管轮专业。为便于学员上船实习,后学堂还设有训练船,光是由一八七一年从日耳曼购得的船只经修整改名为「建威」号充任,不久「建威」损坏,又改派「扬武号为训练船。由于当时认为法国船舶制造技术较为进步,英国的航海技术较为优良,故前学堂多聘请法人任教授法语与技术,后学堂多聘请英国人担任老师,除上述二学堂外,后又因实际需要,增设绘事院及艺圃两所。所谓绘事院,即相当于现今的船舶设计。同治六年(1867)冬,日意格称「造船之枢纽不在运丛杆椎而在画图定式,非尽通其理,所学仍属皮毛」,沉葆祯根据他的建议,随即成立绘事院。下分两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绘事院使用法语教学。艺圃则后来于同治七年一月创设。由于当时船厂所招工人多不懂外文,且所技高下不等,故日意格称「华匠器用不同,言语不通,事事隔阂,况素谙绳墨者模拟中年以往,心气耗散,往往不能探赜通微,请各厂分招十五以上十八以下有膂力性者,或十余人或数十人,俾易教导,名曰艺徒」
      5。这里艺徒是指随洋人边工作边学习的青年徒工,目的在于培养熟练工人。后艺徒渐多,于是设艺圃,以便管束。艺圃不是正式学校,只是艺徒的寄宿舍,相当于学徒,艺圃亦学习法语并以法语教学。
      在左宗棠、沉葆祯督办时期,船政学堂颇有生机,在左宗棠一八七一年在答胡雪严书中称「此吾中国一大转机,由而富强,实基于此,快慰奚如」。然而,由于整个封建社会和教育制度的腐朽,船政学堂从一诞生就受到各种腐朽思想势力的包围和侵蚀,当沉葆祯力图坚持办学原则如方针,苦心经营扺制旧官场中的恶习时,诽谤时起,后继者也未能坚持办学初衷,更兼经费日绌,难以为继。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通过法国政府支持并派员来帮助建起的船政局及其学堂,在光绪十年中法马尾海战中竟毁于法军炮火中,船厂瘫痪,学堂长年不再招生,直至二十三年才再度恢复,招生断断续续,直办至辛亥革命,但学堂已很不景气。这期间虽有有关人士多次呼吁,朝廷亦多次派人整顿,但收效甚微。从下面一些奏折中,可以窥见当时情形之大体,光绪六年十一月江南监察御史李士彬奏:「臣闻福建船政初开局时,立法甚严,派有提调一人,监工一人总司局务,局中学生督课甚严,立法甚善,勤者奖之,惰者革退。近则专徇情面,滥竽充数,不一而足」,「总办区姓,日吸洋烟,恋姬妾,十数日不至局一次,纵到亦逾午即行,绝口不言局事。」光绪九年十二月七日左宗棠奏折:「闻近年该局员所愈趋愈下,制造学生之骄肆,监工之不力,均不似着年规模,遂听之余,曷胜愤懑!……并请敕下新任船政大臣何如璋,督饬提调,破除情面,切实整顿」。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二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折:「至福州船厂,规模略具,糜款已千万,弃之可惜。上年虽被法船攻毁,机器厂屋尚未大损,历任船政屡易其人而未能整顿者,一由习气深,一由经费太绌。」光绪十六年四月七日闽浙总督兼船政卞宝第片:「船政事宜极关重要,近年以来该局积习甚深,所委各员办事多有不实不尽之处」,「船厂自同治六年开办,前江西巡抚沈葆祯总理其事,经创造,极费苦心,用人尤为慎重,虽其至亲旧交,不滥收录,以故不利众口,谤议纷胜,是时臣任福建巡抚,知之最悉。迨沈葆祯总督两江,此后接办船政诸臣,欲思弭谤,不得不稍涉圆融,各路荐书难于拒绝,厂员阶系本地绅衿,尤觉得碍于情面,此近年滥收滥委之实在情形也。」
      从以上奏折所反映的情况看,八○至九○年代船政学堂废弛严重,「各路荐书难于拒绝」,致学生厂员「滥收滥委」,「滥竽充数」,秩序混乱,质量每下愈况,以致于停止招生,虽多方「整顿」,尤其福州将军办理船政时整顿较力,恢复初衷之景象。
      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十月,海军总长冠刘雄奉命出京巡阅,将福州船政学堂归海军部,前学堂改名为制造学校,陈林嶂为制造学校校长,后学堂改为海军学校,委王桐为海军学校校长,艺圃为艺术(技术)学校,以黄聚华为校长。

      (二) 师资来源
      船政学堂除汉文以外的课程均聘外国职员担任,根据左宗棠与日意格在筹办之初订下的合同,洋教习由日意格、德克碑(Paul Alguebelle)负责物色,聘用后由他们加以管束。原约拟聘外国职员(教员、医生、工程师等)三十八名,实际聘请五十人,其后又陆续增聘外国教师多人。左宗棠与日意格合同规定,五年以内,应负责教会工人、学生按图造出船只,独立驾驶出洋,总之,五年以后,中国能独立设计制造并驾驶船只出洋。日意格、德克碑担保「并设学堂教习法国语言文字,俾通算法,均能按图自造,教习英国语言文定,俾通一切船主之学,能自监造,驾,方为教育有成效,此系俾镇两人分内保办,决不有误」。「而对所聘洋员,待遇十分优厚,规定办学如确有效果,当奖励日意格、德克碑各银万四千两,奖其余洋员银共六万两。左宗棠并将此项作为上奏所附清单。一八九六年重整福建船政学堂时,再聘外国教员的详细条款更规定,正监督月薪五千法郎,零用四千法郎,计九千法郎另有往房五间及往返路费二六○○法郎,算学课程每员月薪二千法郎,往房、路费同上。如此优待遇,理应尽心于管理、教育工作。但从现存资料来看,因意格等人尚能完成合同,而后来的杜尔业等却「滥用洋员」、「专擅」船政,以致最终被「撤去其职」。随着中国一步步沦于半殖民地地位,洋员教员也越来越以殖民地者身分恣意妄为,真正想传授学业者极少。

      (三) 学生招募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形成了视科举为正途出身的传统观念。登科而仕进,是学子孜孜以求的;皓首穷经,为的是博取一官半职。旁门左道出身不体面,工于事之技艺被视为「役于人」之行为,为「君之」所不屑。因此,从京师同文馆开始,就遇到生员困乏的问题,福建船政学堂更不例外。鲁迅先生一八九八年入江南水师学堂,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候读书应试是正途,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这样」,可见一八六六年创办船政学堂时,人们思想保守之程度。而以仕进为「高尚」的封建士大夫更是鄙视这些技术学堂,大理寺少卿理家璧在奏折中公然轻茂地说:「今设管教幼童以洋学者,不过欲备他日船主、通事(翻译)及工匠之用」。在这些读书人看来,这些人不足以为治国,只能于些「役于人」的差事。其于以上原因,许多读书人家的子弟对船政学堂不屑一顾,从而造成生源不足的现象。如首批招生,从福建所招学生不足额,就只好从香港进四十名,以完成招生定额。
      为吸引学生,船政学堂与其它各类洋务学堂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一是给予优厚的待遇,二是放宽入学标准。左宗棠在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五日奏折中称「艺局初开,人之愿习者少」,在同日又一折所附清单中明确请示:「宜优待艺局生徒以拔人才也,是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非厚给月,不能严定课程,非优予登进则莠良者无由进用。此项学成制造、驾驶之人为将来水师将材所自出,拟请学成船主及能按图监造者,准授水师官职,用以水营,以昭奖功。」而在该奏折中所附艺局章程中也规定「各子弟到局后,饭食及患病医药之费,均由局中给发」,「各子弟饭食既由艺局供给外,仍每名每月给银四两,俾赡其家,以昭体恤」,「各子弟学成后,准以水师员弁擢用。惟学习监工、船主等事,非资性颖敏人不能。其有子弟之学成监造者、学成船主者,即会作监。」船政学堂虽然采取优遇的措施以招来学员,但却坚持教学品质,对学员实行高淘汰率的制度。根据日意格的回忆文章所载,前学堂首批毕业生仅十二名,后学堂从创办至一八七三年先后共招收学员一○五员,然到该年年底,除六名死亡外,竟有六十名被开除革退,保留下来的仅三十九名。光绪八年十二月(1883年1月),督办船政何为璋折中称,当时各类学生管轮艺童十八名,学习电线艺童六名,另徒六十二名,共计一七四名。而光绪九年十月三日督办船政张梦元又奏:「臣到之后,即出示招考,遴取材质聪之幼童百二十名,分两学堂肄习,督令各监督、教育严密课程,议真教寻。现合新旧各班学生计之:前学堂学生共四十七名,后学堂驾驶学生共七十一名,管轮学生共三十一名,臣每界季考,亲自秉公考核,给予奖赏,其有鲁钝不堪造就以及不率教者,皆随时斥革,不稍姑息。「从以上两个奏折中可看出,一八八三年一月,艺童一一二名(艺徒六二名不计),张梦之到任后又招一二○名,当共有二三二名,但到十一月二日。新旧艺童总数只有一四九人。由此可见其淘汰率之高。

      (四) 课程内容
      船政学堂课程分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理论课程有外语和专业课程。外语课程是法语和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门类及授课时间,均难以确切统计程划清。光绪八年黎兆棠致张树声函:「查闽省驾驶学堂所读者曰智环启蒙、曰文法谱、曰第一书以至第五书,皆言语文字及讲习文义之学也;曰数学入门、曰几何、曰代数、曰平三角、弧三角、皆数理之学也;曰地舆图说、曰航海全书、则驾驶之学也。大扺管驾之材,学堂之教居其半,练船之教居其半,而学堂功课算学又居之三分之一」。这里说的是后学堂课程及各门类所点时间,其中《智环启蒙》、《文法谱》为语言文字课;《数学入门》、《几何》、《代数》、《平三角》、《弧三角》属专业基础课程;《地图说》、《航海全书》为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和船上实习各占授课时数一半,而课堂教学中,数理等算数占三分之一的时间。而据《严几道年谱》载,严复一八六七年入后学堂学习,五年之中所学习课程为英文、算术、几何、代数、解析几何、割锥、平三角、弧三角、代积微、动静学、水重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热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航海技术等,可见凡与驾驶有关,为精通航海所必备的数、理、化各学科的有关内容均有所涉及。据筹尔对海一八七八年船政学堂课程的记载,管轮学堂的学习科目为:算术、几何、画图(机械制图)、机械图说、船用机关的操作规则及汽力指压器与水速计的用法。法文学堂中的造船专业课程有物理、化学和数学等,艺徒学班(艺圃)则有算数、几何、图形几何学、代数、图画、机械图说等。至于绘画院,未具体提及,但毕乃德根据日意格回忆文章,指出该专业有法文、算术、平面几何、划法几何以及详论一五○柴油机等课程。

      (五) 教学方式
      从以上专业的课程设计来看,学生们要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培养目标是具有理论知识的专业型人才,而绝不是依样划葫芦的工匠。
      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船政学堂教学的显著特点。一八六六年筹办船政时,左宗棠就上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将购买的一艘香港轮船改名为「华福宝」,以宁波军工贝锦泉为管带,作为学堂的实习船。船舶制造的学生还进行机器制造与操作的实习教学,该科学生每天均要在船厂的各个部门轮流实习,以熟悉生产的全部过程。除理论课程与有关实际相结合外,学堂还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专门安排实习课程,称之为练船科,即海上航行实习。沉葆祯在一八七○年七月二日奏匠中称:「出自学堂者,则未敢信其能否成材,必亲试风涛,乃足以观其胆智,否即实心讲究,譬之谈兵纸上,临阵不免张慌。」沉葆祯购日耳曼国船作为训练船,名「建威」号,6该船损坏后,又以船政自造的「扬武」号7作为训练船。《严几道年谱》载,严复及刘步蟾、林泰曾等十八人曾登「建威」舰巡历,南至新加坡各地。一八七六年二月五日《万国公报》报导:「福州船政局之扬武炮船,昨由烟台出洋,为练习海道起见,其至日本洋,日人颇生艳羡。嗣入内港,气势昂藏,足令人骇异。」「马力二百五十匹,一点钟约行二十七里,船上有大炮九尊,最大者重七吨,其船主系西人,船中常师提督一员,驾驶一员,千戎八员,把戎十一员,外委二员。已经练习考试挑选颖异之船政生童三十人,俱有项戴者。水手二百五十人。」「此行盖欲拆其识,俾其练熟洋面诸务。」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船的马力并不大,航速也不高,但在当时的确是空前之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航线之长,即使在今天,也是令人惊叹。在海洋中经历如此长距离航行练习,应该说,足以使学生掌握航行操作技术,有效地贯通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洋务军事教育是对旧式武举制度的一个新里程碑。一九○○年,武举的癈除,固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洋务军事教育的开办,加速传统军事教育的瓦解。

      文 学贤

      创办新式军事教育是清末洋务运动最显著的实绩。尤其在海军科技教育方面大量聘请外国师资及技术,虽然能解一时之需,但毕竟远远不能满足新式军事人才的需要,而洋务运动所需的新军事人才,又不可能从旧教育体制中产生,不从传统的「章句」、「弓马」及「矢石」的武举中产生,必须探索新的途径。同时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也需仰仗外人,李鸿章在上《奏呈船政事官折》中表示「雇募解济一时之需,自造实,无穷之利也」
      1,沉葆桢在也认为:「倘洋匠西西归,中国徒复茫然,就令为数成船,究于中国何益?」
      2所以,从办洋务开始,教育就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创始之意不重在造,而重在学」
      3,「唯洋人制造确有精理,不从学堂出者,只能步其后,不能独出奇法」,只有通过教育,系统学习「测算之学,构物之理,制器尚象之」,方能够培养出洋务所需技术人才,于是一批新型军事学堂便孕育而生。军事学堂主要区分有技术及指挥两类,技术类为福建船政学堂、江南制造局,军事指挥学堂有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及江南水师学堂等,分述如后:

      一、 福建船政学堂
      (一) 沿革
      福建船政学堂,初名求是堂艺局,是福建船政局的组成部分,为一所培养舰艇制造及驾驶人才的海军学校。由洋务派核心人物(当时的闽浙总督)左宗棠创议设立。同治五年五月三十日(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上奏朝廷,请于福建海口罗星塔一带设立船政局制造船舰。他在奏折中分析中国三面环海,海防不坚,「藩篱竟成了虚设」,外国军舰可直达天津的状况,认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建议设船政局制造船舰,以机器制造机器,收水远之利。其设局是以加强海防的名义提出。但设局的目的,不尽在造成几艘军舰,几艘轮船,而要主要的是在于造就一批能掌握造船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否则「尽济一时之需」,则向外购买即可达成目的,而不必为此费力。他认为,要不受制于洋人,必须有自已的工程技术人员。左宗棠创议聘外国工匠、教师,教导中国人制造机器,要求外国技师「到往后由局机关选内地各项匠作之少壮明白者,随同学习」,因此需设立学堂。奏议被批准后,即在福州罗福星马尾山下与洋将日意格(Prosper
      Giquel法国军官,1861年在宁波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曾组织「常捷军」镇压太平军,受左宗棠指挥,一八六六年由左宗棠推荐为船政局正监督)正式选定校址。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九日军机大臣发文命沉葆祯总司船政。一八六七年一月六日,福建船政学堂正式开始学。该堂为求造船而设,故名求是堂艺局。由于当时宿舍在建设中,便往借福州城南定光寺为学舍。沉循左宗棠之宗旨,明确指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
      4,对于船政学极为重视。宿舍建成后,学堂远于马尾。由洋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
      学堂分前学堂、后学堂,前学堂设船舶制造专业,后学堂设驾驶专业,光绪二年又增设管轮专业。为便于学员上船实习,后学堂还设有训练船,光是由一八七一年从日耳曼购得的船只经修整改名为「建威」号充任,不久「建威」损坏,又改派「扬武号为训练船。由于当时认为法国船舶制造技术较为进步,英国的航海技术较为优良,故前学堂多聘请法人任教授法语与技术,后学堂多聘请英国人担任老师,除上述二学堂外,后又因实际需要,增设绘事院及艺圃两所。所谓绘事院,即相当于现今的船舶设计。同治六年(1867)冬,日意格称「造船之枢纽不在运丛杆椎而在画图定式,非尽通其理,所学仍属皮毛」,沉葆祯根据他的建议,随即成立绘事院。下分两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绘事院使用法语教学。艺圃则后来于同治七年一月创设。由于当时船厂所招工人多不懂外文,且所技高下不等,故日意格称「华匠器用不同,言语不通,事事隔阂,况素谙绳墨者模拟中年以往,心气耗散,往往不能探赜通微,请各厂分招十五以上十八以下有膂力性者,或十余人或数十人,俾易教导,名曰艺徒」
      5。这里艺徒是指随洋人边工作边学习的青年徒工,目的在于培养熟练工人。后艺徒渐多,于是设艺圃,以便管束。艺圃不是正式学校,只是艺徒的寄宿舍,相当于学徒,艺圃亦学习法语并以法语教学。
      在左宗棠、沉葆祯督办时期,船政学堂颇有生机,在左宗棠一八七一年在答胡雪严书中称「此吾中国一大转机,由而富强,实基于此,快慰奚如」。然而,由于整个封建社会和教育制度的腐朽,船政学堂从一诞生就受到各种腐朽思想势力的包围和侵蚀,当沉葆祯力图坚持办学原则如方针,苦心经营扺制旧官场中的恶习时,诽谤时起,后继者也未能坚持办学初衷,更兼经费日绌,难以为继。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通过法国政府支持并派员来帮助建起的船政局及其学堂,在光绪十年中法马尾海战中竟毁于法军炮火中,船厂瘫痪,学堂长年不再招生,直至二十三年才再度恢复,招生断断续续,直办至辛亥革命,但学堂已很不景气。这期间虽有有关人士多次呼吁,朝廷亦多次派人整顿,但收效甚微。从下面一些奏折中,可以窥见当时情形之大体,光绪六年十一月江南监察御史李士彬奏:「臣闻福建船政初开局时,立法甚严,派有提调一人,监工一人总司局务,局中学生督课甚严,立法甚善,勤者奖之,惰者革退。近则专徇情面,滥竽充数,不一而足」,「总办区姓,日吸洋烟,恋姬妾,十数日不至局一次,纵到亦逾午即行,绝口不言局事。」光绪九年十二月七日左宗棠奏折:「闻近年该局员所愈趋愈下,制造学生之骄肆,监工之不力,均不似着年规模,遂听之余,曷胜愤懑!……并请敕下新任船政大臣何如璋,督饬提调,破除情面,切实整顿」。光绪十一年(1885)七月二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折:「至福州船厂,规模略具,糜款已千万,弃之可惜。上年虽被法船攻毁,机器厂屋尚未大损,历任船政屡易其人而未能整顿者,一由习气深,一由经费太绌。」光绪十六年四月七日闽浙总督兼船政卞宝第片:「船政事宜极关重要,近年以来该局积习甚深,所委各员办事多有不实不尽之处」,「船厂自同治六年开办,前江西巡抚沈葆祯总理其事,经创造,极费苦心,用人尤为慎重,虽其至亲旧交,不滥收录,以故不利众口,谤议纷胜,是时臣任福建巡抚,知之最悉。迨沈葆祯总督两江,此后接办船政诸臣,欲思弭谤,不得不稍涉圆融,各路荐书难于拒绝,厂员阶系本地绅衿,尤觉得碍于情面,此近年滥收滥委之实在情形也。」
      从以上奏折所反映的情况看,八○至九○年代船政学堂废弛严重,「各路荐书难于拒绝」,致学生厂员「滥收滥委」,「滥竽充数」,秩序混乱,质量每下愈况,以致于停止招生,虽多方「整顿」,尤其福州将军办理船政时整顿较力,恢复初衷之景象。
      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十月,海军总长冠刘雄奉命出京巡阅,将福州船政学堂归海军部,前学堂改名为制造学校,陈林嶂为制造学校校长,后学堂改为海军学校,委王桐为海军学校校长,艺圃为艺术(技术)学校,以黄聚华为校长。

      (二) 师资来源
      船政学堂除汉文以外的课程均聘外国职员担任,根据左宗棠与日意格在筹办之初订下的合同,洋教习由日意格、德克碑(Paul Alguebelle)负责物色,聘用后由他们加以管束。原约拟聘外国职员(教员、医生、工程师等)三十八名,实际聘请五十人,其后又陆续增聘外国教师多人。左宗棠与日意格合同规定,五年以内,应负责教会工人、学生按图造出船只,独立驾驶出洋,总之,五年以后,中国能独立设计制造并驾驶船只出洋。日意格、德克碑担保「并设学堂教习法国语言文字,俾通算法,均能按图自造,教习英国语言文定,俾通一切船主之学,能自监造,驾,方为教育有成效,此系俾镇两人分内保办,决不有误」。「而对所聘洋员,待遇十分优厚,规定办学如确有效果,当奖励日意格、德克碑各银万四千两,奖其余洋员银共六万两。左宗棠并将此项作为上奏所附清单。一八九六年重整福建船政学堂时,再聘外国教员的详细条款更规定,正监督月薪五千法郎,零用四千法郎,计九千法郎另有往房五间及往返路费二六○○法郎,算学课程每员月薪二千法郎,往房、路费同上。如此优待遇,理应尽心于管理、教育工作。但从现存资料来看,因意格等人尚能完成合同,而后来的杜尔业等却「滥用洋员」、「专擅」船政,以致最终被「撤去其职」。随着中国一步步沦于半殖民地地位,洋员教员也越来越以殖民地者身分恣意妄为,真正想传授学业者极少。

      (三) 学生招募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形成了视科举为正途出身的传统观念。登科而仕进,是学子孜孜以求的;皓首穷经,为的是博取一官半职。旁门左道出身不体面,工于事之技艺被视为「役于人」之行为,为「君之」所不屑。因此,从京师同文馆开始,就遇到生员困乏的问题,福建船政学堂更不例外。鲁迅先生一八九八年入江南水师学堂,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候读书应试是正途,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这样」,可见一八六六年创办船政学堂时,人们思想保守之程度。而以仕进为「高尚」的封建士大夫更是鄙视这些技术学堂,大理寺少卿理家璧在奏折中公然轻茂地说:「今设管教幼童以洋学者,不过欲备他日船主、通事(翻译)及工匠之用」。在这些读书人看来,这些人不足以为治国,只能于些「役于人」的差事。其于以上原因,许多读书人家的子弟对船政学堂不屑一顾,从而造成生源不足的现象。如首批招生,从福建所招学生不足额,就只好从香港进四十名,以完成招生定额。
      为吸引学生,船政学堂与其它各类洋务学堂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一是给予优厚的待遇,二是放宽入学标准。左宗棠在同治五年(1866)十一月五日奏折中称「艺局初开,人之愿习者少」,在同日又一折所附清单中明确请示:「宜优待艺局生徒以拔人才也,是艺局为造就人才之地,非厚给月,不能严定课程,非优予登进则莠良者无由进用。此项学成制造、驾驶之人为将来水师将材所自出,拟请学成船主及能按图监造者,准授水师官职,用以水营,以昭奖功。」而在该奏折中所附艺局章程中也规定「各子弟到局后,饭食及患病医药之费,均由局中给发」,「各子弟饭食既由艺局供给外,仍每名每月给银四两,俾赡其家,以昭体恤」,「各子弟学成后,准以水师员弁擢用。惟学习监工、船主等事,非资性颖敏人不能。其有子弟之学成监造者、学成船主者,即会作监。」船政学堂虽然采取优遇的措施以招来学员,但却坚持教学品质,对学员实行高淘汰率的制度。根据日意格的回忆文章所载,前学堂首批毕业生仅十二名,后学堂从创办至一八七三年先后共招收学员一○五员,然到该年年底,除六名死亡外,竟有六十名被开除革退,保留下来的仅三十九名。光绪八年十二月(1883年1月),督办船政何为璋折中称,当时各类学生管轮艺童十八名,学习电线艺童六名,另徒六十二名,共计一七四名。而光绪九年十月三日督办船政张梦元又奏:「臣到之后,即出示招考,遴取材质聪之幼童百二十名,分两学堂肄习,督令各监督、教育严密课程,议真教寻。现合新旧各班学生计之:前学堂学生共四十七名,后学堂驾驶学生共七十一名,管轮学生共三十一名,臣每界季考,亲自秉公考核,给予奖赏,其有鲁钝不堪造就以及不率教者,皆随时斥革,不稍姑息。「从以上两个奏折中可看出,一八八三年一月,艺童一一二名(艺徒六二名不计),张梦之到任后又招一二○名,当共有二三二名,但到十一月二日。新旧艺童总数只有一四九人。由此可见其淘汰率之高。

      (四) 课程内容
      船政学堂课程分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理论课程有外语和专业课程。外语课程是法语和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门类及授课时间,均难以确切统计程划清。光绪八年黎兆棠致张树声函:「查闽省驾驶学堂所读者曰智环启蒙、曰文法谱、曰第一书以至第五书,皆言语文字及讲习文义之学也;曰数学入门、曰几何、曰代数、曰平三角、弧三角、皆数理之学也;曰地舆图说、曰航海全书、则驾驶之学也。大扺管驾之材,学堂之教居其半,练船之教居其半,而学堂功课算学又居之三分之一」。这里说的是后学堂课程及各门类所点时间,其中《智环启蒙》、《文法谱》为语言文字课;《数学入门》、《几何》、《代数》、《平三角》、《弧三角》属专业基础课程;《地图说》、《航海全书》为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和船上实习各占授课时数一半,而课堂教学中,数理等算数占三分之一的时间。而据《严几道年谱》载,严复一八六七年入后学堂学习,五年之中所学习课程为英文、算术、几何、代数、解析几何、割锥、平三角、弧三角、代积微、动静学、水重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热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航海技术等,可见凡与驾驶有关,为精通航海所必备的数、理、化各学科的有关内容均有所涉及。据筹尔对海一八七八年船政学堂课程的记载,管轮学堂的学习科目为:算术、几何、画图(机械制图)、机械图说、船用机关的操作规则及汽力指压器与水速计的用法。法文学堂中的造船专业课程有物理、化学和数学等,艺徒学班(艺圃)则有算数、几何、图形几何学、代数、图画、机械图说等。至于绘画院,未具体提及,但毕乃德根据日意格回忆文章,指出该专业有法文、算术、平面几何、划法几何以及详论一五○柴油机等课程。

      (五) 教学方式
      从以上专业的课程设计来看,学生们要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培养目标是具有理论知识的专业型人才,而绝不是依样划葫芦的工匠。
      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船政学堂教学的显著特点。一八六六年筹办船政时,左宗棠就上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将购买的一艘香港轮船改名为「华福宝」,以宁波军工贝锦泉为管带,作为学堂的实习船。船舶制造的学生还进行机器制造与操作的实习教学,该科学生每天均要在船厂的各个部门轮流实习,以熟悉生产的全部过程。除理论课程与有关实际相结合外,学堂还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专门安排实习课程,称之为练船科,即海上航行实习。沉葆祯在一八七○年七月二日奏匠中称:「出自学堂者,则未敢信其能否成材,必亲试风涛,乃足以观其胆智,否即实心讲究,譬之谈兵纸上,临阵不免张慌。」沉葆祯购日耳曼国船作为训练船,名「建威」号,6该船损坏后,又以船政自造的「扬武」号7作为训练船。《严几道年谱》载,严复及刘步蟾、林泰曾等十八人曾登「建威」舰巡历,南至新加坡各地。一八七六年二月五日《万国公报》报导:「福州船政局之扬武炮船,昨由烟台出洋,为练习海道起见,其至日本洋,日人颇生艳羡。嗣入内港,气势昂藏,足令人骇异。」「马力二百五十匹,一点钟约行二十七里,船上有大炮九尊,最大者重七吨,其船主系西人,船中常师提督一员,驾驶一员,千戎八员,把戎十一员,外委二员。已经练习考试挑选颖异之船政生童三十人,俱有项戴者。水手二百五十人。」「此行盖欲拆其识,俾其练熟洋面诸务。」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船的马力并不大,航速也不高,但在当时的确是空前之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航线之长,即使在今天,也是令人惊叹。在海洋中经历如此长距离航行练习,应该说,足以使学生掌握航行操作技术,有效地贯通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二、 江南制造局附设之操炮学堂、工艺学堂
      清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会同曾国藩奏明清朝买下上海虹口外国机器铁工厂一座,改名为江南制造总局,一曰上海制造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火工厂。同治五年夏,制造局移城南高昌庙镇。同治十三年(1874)附设炮操学堂。操炮学堂为学习军事工程的学堂,学习内容有中文、外文、算学、绘图、军事、炮法等。一八八一年改为炮营队。一八九八年,江南制造局总办林志道将上海厂方言馆移至制造局,与操炮学堂合并,改设工艺学堂。
      工艺学堂分化学工艺与机器工艺两种,课程除中文、英文、算术、画图等共同基础课程外,化学工艺「专教分化物质诸理法」,机器工艺「专教重力汽热诸理法。」学生定额五十名,学制四年,教员为本国人。工艺学堂十分注重图画资料建设,大量购买和翻译有关书籍资料,以供学堂学习研究。8学生学成后,属厂方言馆的,按原计画分配,其余分往各军事学堂任教员,或由制造局本身录用。工艺学堂后改称为工业学堂,又改为兵工学堂,并附设兵工小学。

      三、广东实学馆(西学馆)
      光绪二年(1876),两广总督刘坤一以银八万元购买黄埔船坞作为机器局及办学堂地址,光绪 六年,继任两广总督的张树声在此建学馆,光绪七年十二月竣工,次年开学,首届招生五十名,延请翰林院编修廖近相为总办,取名实学馆。该学馆「为储备水师将材」,「应专习驾驶与制造」,是与船政学堂性质相同的学堂。亦分驾驶与制造等科,其制造科的优秀学生,除学习造船外还可另学开矿、制造、枪炮、水雷等科。
      该馆设正副监督各一员,聘外国教员二员,中文教师一名。学员根据其学业程度分为一、二、三及四班,一班为最高班,外语优者进入高级班。初开馆时,从船政学堂学生中挑选学术精通者为二、三、四班教员,一班学业,则延请技术艺精良的外国教员讲授。学生来源有二:一是本地年十二至十五岁的「身家清白,有志肄业者」,二是从香港「选其曾读书数年者」,二者「皆须报明年岁籍贯三代,并取具妥人保结」。
      实学馆用英语教学,课程除英语外,还有算术、代数、几何、平弧三角、测量等基础课。学有所得,升至一班者,才分专业:「择其体质强壮者,教以驾驶、习航海诸法,学习航海、天文、船艺集成各书」;择其「文秀而心思灵敏者,教以制造,习重学、积微、化学、格致、汽机、造船、制炮各书」;「其稍次者数以管轮,习重学、汽机各书」;「文笔畅达教以翻译,习《万国大法》、《星招指掌》各书」,「五年期满,再分赴工厂、船、外国学习。每届六年,学业结束后,挑选业优等者若干名赴外留学,三年后回国,「取具洋教习考语,呈请察核,从优保举任用」。9
      学馆每年元月二十日开学,十二月十五日结训,只端午、中秋给休假五日,一班学生可休星期日。学习国文的学生,每月朔望、初七、二十三日各休一日。在学期间不准参加科举考试。学生一旦列入一班者,由督抚负责考核。二班可升入一班的学生,亦由督抚考核合格方可升迁加入。二班以下由监督每月举行随堂测验,随时都有可能依成绩升附黜陟,优良者升级奖励。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中旬大考一次。广东实学馆在一八八四年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改为博学馆,一八八七年,又将其并入广东水陆师学堂。

      四、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是中国海军最早的一所军事指挥学校,性质类似于今日的海军官校。设立于光绪六年七月十日(1800年8月19日),李鸿章奏请在天津机器局设水师学堂,荐原船政大臣吴赞诚为总办。吴赞诚于天津机器局河东一带择定校址,动工兴建。不久吴回南方就医,复派原船政大臣吴仲翔为总办。光绪七年学堂建成,「堂宅宏敞整齐、不下一百余椽。楼台掩映,花木参差,藏修游息之所,无一不备。另有观星台一座,以备学习天文者登高测望,可谓另开生面矣」。10水师学堂延请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并留洋回国的学生、二十八岁的严复为总教习,严于一八八○年到任一八八九年任会办,一八九○年升为总办。教师中除外国师资外,余多为船政学堂毕业生。
      学校采取优厚的待遇以广招学生。招生简章中规定,「年十三岁以上,十七岁以下,已经读书数年,读过两三经,能作论及小讲半篇或全篇者,准取」,另外还要绅士保荐,将籍贯三代开报入册,家属签具切结。学生按教育程度分为三班,以第一班程度为最高,除饭食免费外,第一班每员每月生活银一两,第二班每季衣履二两,第三班每季衣服银一两。
      其学制同船政,五年为期。五年之中,不准参加童子试,不准中途退学(因病准许回家治疗),不得结婚。假期有严格规定,驾驶学生每月十五日放假一天,管轮学生每月于第一个星期天放假一天,准许父兄会客。端午、中秋各放假三天,年节放假十五天。一年之中,正常假三十三天。
      学堂采取淘汏制,初试录取后,三个月内作为试习,「再行察看」,「倘口齿不灵或性情恶举止轻浮,即行剔退」,「第一年秋考,次年春节再考,如又不中试即行剔退」。
      11学生所学习课程,从内容上较之船政学堂有进一步发展。所开科目据李鸿章一八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水师学堂请奖片》中所列,有英文翻译文法、几何、代数、平弧三角八线、重学、天文、推步、地图、测量等,并授以经文、操之练船、月校季考、督课甚严。而《北洋海军章程》所列学生在学四年(另一年为船上实习未计)应修业课目为:英文、地图图说、算学至开平、立诸方、几何原本前六卷、代数至造对数表法、平弧三角法、驾驶诸法、测量天象、推算经纬度诸法,重学、化学格致原。
      水师学堂的考试制度为「月校季考」,即每月考察测验一次,每季考试一次。其中中秋考或春考北洋大臣派员会考,尤其秋考,北洋大臣常「亲临阅校」。季考成绩「列前茅者奖者赏有差,其历次优等者递加赡银,并赏功牌、衣料」。修业四年考试合格者,由北洋大臣大考,择其中式者派上训练船。「在船练习一年,大炮、洋枪、刀剑、操法、药弹利弊、上枪接绳、用帆诸法,一切船上应习诸艺,诸能通晓。」12上船实习期间季考方式改为春、秋考。考试的内容既有在课堂所学习的各种基本理论,又有船上的实习实务,如天文、测量、驾驶诸内容。如春、秋皆及格者,则列入总后补名单当中。再送回学堂学习六个月,考驾驶,考驾驶技术,驾驶技能考试总分一五○○分,考一二○○分以上者发给一等执照,一○○○分以上者发给二等执照,七五○分以上发给三等执照。(如果总分不满三十分者,不给执照)然后,再上实习船三个月,如考列一等,保以千总候补,列次等者为候补把总,加「尽先」字样,分派各舰艇差遣练习,遇缺升补。

      五、 江南水师学堂
      江南水师学堂又称为南洋水师学堂、金陵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为光绪十六年八月(1890年)由南洋海军所设,由两江总督曾国荃奏设于南京仪风门内,首任总办为蒋锡彤,沈仲礼为提调。设驾驶与管轮两科。驾驶科堂课五年船课两年,管轮科堂课六年船课厂课各半年;毕业后派舰实习,遇缺才能补千总或把总实职。 校址为后来国府海军部所在。
      光绪卅一年(1905年)因两洋海军合一,学堂直属海军总理事务衙门;
      宣统三年(1911年)改称南洋海军学堂并附设鱼雷班。民国后改称南京海军军官学校,由李和为校长,改学制为招收现役军官授以高级课程。民国四年(1915年)改称雷电学校(注意不是电雷学校),民国六年(1917年) 改称鱼雷枪炮学校,学生为各海校毕业生在舰队服役军官的深造进修。该校至1925年停办。
      江南水师学堂毕业生先后共有驾驶科七届107人,管轮科六届91人,鱼雷班三届13人, 无线电班五届155人。毕业生中著名者有陈绍宽等。
      该学堂章程规定:「驾驶学生所习以精求英国文法为第一要义,然后次第授以几何、代数、平三角、弧三角、中西海道、星辰部位、升桅帆缆、划船泅水,枪炮步伐、水电鱼雷、重学、微积、驾驶、御风、测量、躔晷,绘图诸法、轮机理要、格致、化学,凡为兵船将领应知应能之事均学习。」「管轮学生原为将来管理兵船机器之选,故精习英国文法后,所习勾股算学较驾驶学生更须精深,并加习气习、力学、水学、火学,轮机理法、推算绘图诸法,除去在堂分时授课外,再由洋教习领赴堂外机器厂、绘图房,鱼雷厂、木厂,打铁翻砂铸铜,学习修理轮机各项手艺,候造诣渐深,即责令学生等试造机器以证实效」。

      六、 广东水陆师学堂
      光绪十三年六月十四日(1887年8月3日),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将博学馆改名为水师陆师学堂,扩建校舍,增加设施,以培养海陆军军官。其办学方式仿船政及天津师武备学堂,根据当地实情加以稍加变通。委前船政大臣提调及天津水师学堂总办吴仲翔为总办,除聘外国教师三员外,其余师资来源皆为中国人。
      学堂分水师、陆师两类,原计画各招生七十名:一者来自博学馆学生中挑三十名为内学生,二是挑选在军营中表现良好具发展潜力者二十名为营学生,三是由社会中考选十六至三十岁为外学生,光绪十丰年实际招生时,从原博学馆七十余名,分别考选驾驶、管轮,经陆续淘汰后,至第二年剩下三十八名;由天津调武职弁官二十名,习陆师,后又于光绪十五年八月从福建船政学堂挑选在堂三、四年水师学生三十七名习水师,由于这些学生在船政学堂所学不同,且入校时间先后不一,故入水师陆学堂后,观察一段时间后才编班;光绪十五年九月又从天津招能文幼童二十名,先学英语,后学专业,视情形分发陆师水师。学堂除陆师外,水师又分为驾驶管轮两个类别,因此该学堂实际区分为陆师、驾驶三类别。
      课程设置,水师学堂除英语外,其中管轮学堂专业课目有机轮理法、制造运用;驾驶学堂专业科目有天文、海道、驾驶、攻战等;陆师则有德语和马步、枪炮,营造等专业课程。所有学生均晨读四书五经,星期日「讲习史书」,试以策论,「俾通知中国史事兵事」,三年完成课堂学业后,水师学生一律上船一年,陆师学生优秀者,选往外国深造,其余分赴各营见习。
      光绪十五年十月十八日,张之洞又奏请于水陆师学堂增设矿学、化学、电学、植物学、公法学五个科目,以期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学生从福建船政,上海广方言馆及广同文馆选调。光绪十九年谭钟麟督粤,水陆师学堂一分为二,一八九三年,陆师解散,学堂随之改名为水师学堂,一九○四年,其埔水雷局附属鱼雷班并入该校后,水师学堂更名为水师鱼雷学堂。一九一三年因经费困难学堂停办,前后毕业学生共二百余人。

      其它水师学堂:一八八○年代后,中法战争、台湾事件,相继发生,海防日紧,兴办水师学堂的呼声越来越急。光绪十五年(1889)七月,詹事志锐上奏,「拟请旨饬下沿海督抚,多设海军学堂」,九月,总理海军事务的庆亲王奕劻上奏「按海军之选,除学堂、练船外,无可造就」,「西国水师将材倍出,来有不此者」,「拟请饬令沿海闽、粤、江、浙各省广设水师学堂,挑选学生……教以海军诸学」于是,全国陆续办起十余所水师学堂,除广东、南京两所较大的水师学堂外,另外还有:一八八六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办的广东黄埔鱼雷学堂,该学堂先是附设于黄埔鱼雷局,聘请德人马驷为教官,光绪十九年(1893年)改称水师学堂, 1904年黄埔水鱼雷局并入称水师鱼雷学堂, 1905年增设工业学生班改名水师兼办工业学堂. 民国后工业学生归并水师改称海军学校.
      民国六年(1917年)改称广东海军学校, 之后于1921年12月31日因经费不足而停办. 原黄埔岛宾学馆校址在1924年拨归新成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使用. 此一阶段驾驶(航海)班毕业生十三届共245人, 管轮(轮机)班毕业生一届共6人, 驾驶管轮班毕业生一届共4人,鱼雷班毕业生五届共19人。其次,清政府为建立属于自已的武装力量,由醇亲王载丰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冬设于颐和园西垣外昆明湖左,设立昆明湖水师学堂,该学堂专门培养八旅海军人
才。光绪十八年(1892年)毕业生36人派赴天津水师学堂附学。至光绪廿二年(1896年)登「通济」号练习巡洋舰进行船课时因甲午战败海军衙门裁撤,学堂也因此停办,没有毕业的学生各自星散。山东威海水师学堂,又名山东刘公岛水师学堂,光绪十四(1888年)年北洋舰队成军后,配合威海卫驻地的需要办理一训练机构,做为派舰见习官练习枪炮水雷船艺的地方,后于光绪十五年奉准设立水师学堂。丁汝昌自兼总办,聘请美国人马吉芬为教官,课程有英文、史论、算术海图、星象、测量等,该校于光绪十六年四月(1890年)开学,学生人数36名皆为北洋舰队南巡时在闽粤地区所招。光绪廿年(1894年)十月第一届毕业按例给假回籍省亲,不料就在此时甲午战争爆发,威海卫陷日军之手北洋舰队灰飞烟灭,学堂因此停办,毕业学生仅此一届。威海水师学堂亦称刘公岛水师学堂。奉天旅顺口鱼雷学校,于光绪十六年由北洋舰队队筹设于旅顺口鱼雷营内,由鱼雷营总办兼业务,聘德人福来舍任教官,课程以鱼雷为主,兼习德文、普通数学、航海常识、先后毕业三届学生共二十三名。山东烟台海军学校,于光绪二十年建立于山东烟台东山,设航海驾驶科,学制三年,先后毕业学生二三三人,是清未培养海军指挥人才的重要基地。此外,还有大连湾水雷营学堂,山海关的水雷营学堂等。

      七、清末军事教育的成效

      (一)冲破科举制度的束缚,是近代军事教育的开端
      清末的洋务教育是以军事教育为主体,同样,洋务学堂也是以军事学堂为主流。它从一开始就显示与科举制度分庭抗礼的特色。学堂兴办之初,尽管仍视科举为正途,对洋务军事学堂还存有疑虑,但因军事学堂放宽入学标准、提高生员待遇保证就业外,仍始终坚持着「不准应童子试」的规定与科举制度分庭抗礼。至洋运动末期,张之洞所办的湖北武备学堂竟而皇之专招「文武举贡生员及文监生文武侯选员弁」,由此可知洋务军事教育对旧式武举制度的一个新里程碑。一九○○年,武举的癈除,固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洋务军事教育的开办,加速传统军事教育的瓦解。

      (二)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
      军事学堂的设立,将「西文」及「西艺」引进课程中,带给中国军事教育一股新气象。外国语言和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机械、测量、绘图等学科的学习,大大改变军事教育的内容,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培养目标的需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武举未彻底废除以前,为中国军事教育开辟新的强土,为后来的军事学校教育,打下坚石的基础。

      (三)为国作育英才
      此时期新式的军事教育为国家造就不少人才,如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生有不少人后来取代外国师资出任船政及其它军事学堂的教师,福建水师军官多数出自于该学堂,北洋舰队的组建则更赖该学堂毕业人才担任重要职务。船政学堂毕业生严复仅出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以至升任总办而且翻译美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理念,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启蒙思想家。在中法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许寿山、叶琛、陈英、在甲午海战中壮烈牺性的邓世昌 等,更是船政学堂的优秀毕业生的代表,为海军培养出大量军事指挥人才。

      参考书目及网站
      http://www.yaox.com/cwm/
      张玉法,《中国近代现代史》,1982,(台北,东华书局)。
      李高岭,《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1986,(信阳,信阳陆军学院)。
      史全生,《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1999,(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中国军事教育通史》,2000,(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
      李震,《中国军事教育史》,1983,(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发行)。
      《大清宣宗道光皇帝实录》(台北:台湾华文书局,民国53年初版)。
      《大清德宗光绪皇帝实录》(台北:台湾华文书局,民国53年初版)。
      《外交档案》 02-12-17-(1), 02-12-17-(2), 02-12-18-(1), 02-12-19-(1),02-12-20-(1), 03-36-12-(1), 03-36-174-(7), 03-36-177-(3)(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
      《学部奏咨辑要》(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国75年出版)。
      中研院近史所《海防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民国46年初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 「教育」、「外交」 ( 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 。
      林昌永,《清末民初中国学生留学德国之研究(1876 ~ 1917)》,1998,国立中兴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1 李鸿章,《奏呈船政事官折》,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五日。请参阅http://www.shuku.net:8080/网站。
      2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卷四,沈文肃即为沉葆祯。请参阅http://weber.tn.edu.tw/edu01/local_2/main_2a.
      htm网站。
      3 同前注。
      4王家俭:〈北洋武备学堂的创设及其影响〉,《中国近代现代史论文集》第八编 自强运动(三)军事(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4年8月初版),页413-448。同治六年六月十七日总理船政沈葆祯析。
      5 同前注,沉葆祯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奏折。
      6 1872年初,这艘练习舰曾载船政学堂学生远航至新加坡与槟榔屿等地,这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支「敦睦舰队」; 当时严复,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叶祖圭等人都是随本舰远航实习的学生。相关船舰资料请参阅http://www.yaox.com/cwm/chin/1207.html网站。
      7 福州船政局所建造之第七号舰,1872年4月23日下水,12月完工成军,造价25万4千两。本舰是福州船政局早年所建军舰最耗工费料成本最高的一艘,也是中国第一艘巡洋舰。相关船舰资料请参阅http://www.yaox.com/cwm/chin/1212.html网站。
      8 刘光华:〈清代总理衙门的职掌〉,《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七编 自强运动(二)外交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4年10月初版),页229-338。内容为有关林志道,《禀创办工艺学堂附工艺学堂章程》,内容详述学堂之各项管理规则。
      9 彭小甫:〈析论「奏定学堂章程」中有关外国文史教学的方案〉,《师大历史学报》,第十七期(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历史学系,民国78年6月出版),页241-300。其中有关述及《江海关道禀南洋大臣刘附(拟留洋章程)》,时间为光绪七年五月十三日。
      10刘光华:〈清代总理衙门的职掌〉,《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七编 自强运动(二)外交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74年10月初版),页229-338。
      12 同前注。
      11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北洋海军章程》,光绪五年六月二十日。
      13清同治十三年〈1874〉,因琉球的一艘海难船漂到该地,船上人员有54人被杀,在台湾琅山乔〈今屏东车城一带〉发生的「牡丹社事件」〈日本人称为台湾事件〉。
可谓中国西学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