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动物可以克隆复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6 18:12:16
对于“基因存在,肉体灭绝”的一类动物,飞速发展的克隆技术有可能使它们复活。但是如果灭绝动物死亡年代久远,超过它的DNA半衰期,克隆很可能只能是一种神话。

2013年5月29日,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的谢姆蒙·格里戈里耶夫称,他们本月早些时候在北冰洋一座岛屿上发现一具保存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因此有可能在这具猛犸象尸体中找到活细胞,从而打开克隆这种史前巨型哺乳动物的大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IUCN最近一次公布名录是在2011年。名单显示,已经灭绝或野生状态下已经灭绝的物种有861种。而且,在生存状况已知的59508种生物之中,属于最高级别“极有可能灭绝”的物种有3801种,还有19265种濒临灭绝,占总数的32.4%。

想象一下,如果克隆技术能像《侏罗纪公园》所描述的那样,让1681年灭绝的渡渡鸟、1870年灭绝的阿特拉斯棕熊、1882年灭绝的中国白臀叶猴、1908年灭绝的亚洲狮、1910年灭绝的西袋狸、1936年灭绝的塔斯马尼亚虎、1972年灭绝的台湾云豹、1980年灭绝的西亚虎和爪哇虎等,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热闹,而且生物多样性将会是多么丰富。

从飞翔的旅鸽,到披着长毛的猛犸象,现在可能要被归为“基因存在,但肉体已经灭绝”的一类。然而,克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这些存留有DNA片段的动物有可能复活。复活灭绝动物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扩大正在减少的生态系统。

但灭绝动物的复活至少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找到没有被污染的已灭绝动物的活细胞,二是技术,三是要有让复活后的动物能生存的环境。

充满希望也存在遗憾的是,目前,能基本满足这三个条件并能在实验室复活的动物是澳大利亚的一种在1983年灭绝的胃育溪蟾(Rheobatrachus silus,又名南部胃育蛙或南胃孵蛙)。

复活胃育溪蟾

2013年初,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克隆出了一个活了几天的胃育溪蟾胚胎,尽管克隆出的胃育溪蟾并没有长成蝌蚪和幼蛙,但这已经是复活灭绝动物的开创性成就,其地位似乎能与克隆羊多利相媲美,甚至胜过多利,因为多利遗传物质DNA的供给者并非灭绝动物,而胃育溪蟾是已经灭绝的动物,它们的DNA被保存了三十多年。

澳洲有两种以胃部孵化方式孕育的蛙类,一种就是胃育溪蟾,另一种是孵溪蟾,于1984年灭绝。这两种蛙类都以独特的方式孕育后代。

澳大利亚悉尼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迈克·阿彻(Mike Archer)和保护生物学家迈克尔·马赫尼(Michael Mahony)等人从事的“拉扎勒斯项目(Lazarus Project)”就是专门复活胃育溪蟾的。不过,被用于克隆的DNA并非是胃育溪蟾1983年灭绝后提取的,而是在其濒临灭绝的1979年保存的部分包含DNA的组织。

5年来,阿彻等人采用与产生克隆羊多利相似的技术,称为体细胞核转移(SCNT)技术来复活胃育溪蟾。2013年初,研究人员以澳洲的大青蛙为供卵者,在提取大青蛙的卵子后,用紫外光灭活大青蛙的细胞核(DNA),然后把保存的已灭绝的胃育溪蟾的DNA植入细胞核已灭活的大青蛙的卵子中,结果,几周后,有一个卵子活动起来,而且存活了3天,长成了一个囊胚。经过DNA检测证明,这个囊胚包含的遗传物质是胃育溪蟾的,证明了克隆灭绝的胃育溪蟾获得初步成功。

克隆已灭绝的胃育溪蟾的初步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复活灭绝动物的希望,猛犸象、渡渡鸟、古巴红金刚鹦鹉以及新西兰的恐鸟等都有可能被复活。迈克·阿彻对此更是信心满满,他认为,他们能让胃育溪蟾死而复生,现在,前进的障碍是技术问题,而不是生物问题。当世界上数百种两栖动物正处于灾难性濒危之时,这项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拯救濒临灭绝动物的工具,应用前程广阔而无限。

猛犸象的新希望

正如迈克·阿彻一样,一些人认为,对于已灭绝动物和濒临灭绝动物,克隆是挽救和保护它们的相当重要的可行途径,已灭绝的胃育溪蟾的部分克隆成功和克隆羊多利的完全成功为克隆灭绝动物提供了某种技术保证。

但是,克隆动物的一个最主要的条件是,要获得被克隆动物的DNA,这对于还处于存活状态的濒危动物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已灭绝的动物来说就比较困难,因为通常难以获得保存完好的灭绝动物的DNA,即便发现了它们的DNA,也可能存在着污染,因此克隆出来的动物是否为原来真实的灭绝动物也难以保证。当初保存胃育溪蟾的DNA时,胃育溪蟾并未灭绝,所以保存的活组织是有相当生命力的。

这就对克隆灭绝动物提出了一个严酷要求,提取和保存灭绝动物的DNA应当是有生物活性的,换句话说,不能超过其半衰期,否则DNA中的遗传信息便消失,克隆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尽管如此,除了胃育溪蟾,研究人员似乎在克隆灭绝动物方面也有了一些进展,例如克隆猛犸象和布卡多野山羊。在克隆已灭绝的动物中,难度最大也给人以很大希望的是猛犸象,因为它们离现代太远。根据进化的时间表,约200万年前的地球冰河世纪,非洲象的一支进化为猛犸象。大多数猛犸象在1万-1.2万年前灭绝,可能有极少数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幸存下来,直到约公元前3750年才从地球上消失。现在,已知最后幸存下来的猛犸象生活在西伯利亚海岸附近的费兰格尔岛,它们在约公元前1650年灭绝。

2011年8月俄罗斯研究人员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层中发现了一具1万年前灭绝的猛犸象遗骸,其骨骼化石中含有保存完好的骨髓。俄罗斯萨哈共和国东北联邦大学副校长瓦西里耶夫(Vasily Vasiliev)与韩国Sooam生物技术研究基金会的黄禹锡签订协议,计划开始克隆猛犸象。尽管黄禹锡曾深陷干细胞研究造假丑闻,但2005年他们的研究所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狗史鲁比(Snuppy)已获得学术界承认。此后,黄禹锡的研究团队还成功地克隆了其他动物,如牛、狗和土狼,似乎克隆猛犸象也不在话下。

然而,克隆猛犸象的关键是要找到猛犸象完整的DNA,找到完整的DNA的前提又是要找到猛犸象完整的细胞或组织,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不过,现在格里戈里耶夫等人在北冰洋一座岛屿上发现一具雌性猛犸象尸体为找到猛犸象的活组织带来了希望。这头猛犸象的年龄介于50岁到60岁之间,死亡时间大约为1万年至1.5万年前。这是全球第一次发现雌性猛犸象尸体。而且,它的体内有部分血液以液态形式保存了下来。这有可能让研究人员从血液中提取活细胞和DNA,从而为复活猛犸象提供条件。

DNA半衰期

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克隆灭绝的猛犸象等动物最大的难题是DNA的半衰期。

半衰期的概念来自物理学,指的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几率也越高。药物也有半衰期,是指一种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所以,DNA的半衰期更接近于药物半衰期的概念,是指一个已经死亡的生物的DNA核苷酸骨架之间的化学键半数降解掉所需的时间。如果一个生物的DNA在一定时间之后处于半衰期,则意味着它的DNA核苷酸骨架之间的化学键已被破坏,这一生命体的遗传信息就有一半已经丢失,要克隆这样的灭绝动物会很困难。

核苷酸是DNA的骨架,而骨架之间的化学键也就是构成核苷酸的基本成分之一的四个碱基之间的连接键。2012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莫顿·艾伦托夫特(Morten Allentoft)和澳大利亚佩斯市默多克大学的默克尔·邦斯(Michael Bunce)等人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动物DNA半衰期的研究结果。他们对属于3种已经灭绝的古代巨鸟(恐鸟,1800年灭绝)的含有DNA的158根腿骨化石进行了研究,推算出DNA的半衰期为521年。这也就意味着,在521年后,一个灭绝动物的核苷酸骨架之间的化学键有一半会降解消失,再过一个521年,剩下的一半化学键也将化为乌有。

通常,一种生物死亡后就会腐烂分解,其中起分解作用的有外界的微生物,还有生物体内部的酶。但是,从长远来看,死亡生物体与水的反应才是造成生物体DNA化学键分解的主要原因。无论环境怎样,只要死亡生物掩埋于地下,就会与地下水发生反应,并按一定的速度降解。

研究人员认为,保存在冰川中的DNA被毁掉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比如,一根骨骼保存在零下5摄氏度的理想温度下,其DNA中的化学键被毁掉的最长时间可以达到约680万年,但大约在150万年后,剩下的DNA链便因为太短而无法传递有意义的信息,因此这些DNA的信息是无法读取的,所谓克隆也是一种梦想。

这也意味着,过去认为能从恐龙和密闭的琥珀中的古昆虫提取DNA并复活它们的想法并不现实,因为恐龙距今至少6500万年,而琥珀中的古昆虫的年龄也在500万年至1亿年。在这么久远的年代,DNA中的化学键早就降解了。当然,现在找到的最古老的DNA是昆虫和植物的,时间大约在45万至80万年前的古冰川期。

如果以灭绝动物DNA半衰期为521年计算,再加上另一个半衰期,克隆灭绝动物的极限时间就可能只有约1000年,因为1000年后动物的DNA已全部降解。不过,在冰川中保存的DNA半衰期要长一些。即便如此,如同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那样成批克隆出6500万年前的恐龙确实是想象而非现实。这也是俄罗斯和韩国研究人员合作克隆1万年前灭绝的猛犸象极为困难的原因,这主要取决于从猛犸象残骸中提取的DNA是否过了半衰期而半数降解或大部分降解。

把握较大的克隆

如果动物DNA的521年的半衰期是一个普遍定律,那么,克隆距今500年的灭绝动物就有较大可能性,尤其是克隆近期灭绝的动物把握性更大,因为它们的DNA中的化学键还未被破坏,其DNA中的遗传信息还比较完整。

这个推论得到了另一项研究的证实。西班牙研究人员于2009年克隆了一只已经灭绝的布卡多野山羊。研究人员认为,布卡多野山羊在2000年前就灭绝了,但是在1999年西班牙研究人员追踪并捕获到世界上最后一只叫做希里亚的13岁布卡多雌野山羊,意识到这种野山羊的珍贵性后,研究人员从野山羊的耳朵上采集了它的皮肤细胞冷冻储藏起来,然后将其释放。几个月后,希里亚被发现死在一棵倒下的树旁,这也意味着布卡多野山羊是最近才灭绝的。

随后,西班牙萨拉哥萨大学的乔希·弗奇(Folch J)等人把保存的布卡多野山羊的细胞核植入到家养山羊去除了细胞核的卵子中,通过电击让卵子发育,成为重组胚胎。在两次实验中,有7只家养山羊成功怀孕,但最后仅有1只雌性布卡多野山羊出生,并且是以剖腹产方式娩出。最后,这只新出生的野山羊患有先天性肺部缺陷,在出生7分钟后因呼吸困难而死亡。经检测,这只克隆的小羊羔的基因和布卡多野山羊的基因一致,从而被认定为是一次短暂的成功的克隆。弗奇等人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09年4月的美国《兽医学》杂志上。

尽管这只仅存活了7分钟的布卡多小羊羔被视为是对灭绝动物的克隆,但实际上还是对存活的濒危动物的克隆,因为它的细胞是在其生前提取并保存在实验室中的。所以,克隆出的布卡多野山羊的死亡如果不是因为克隆技术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是保存的布卡多野山羊的DNA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降解。

但是,克隆刚刚死亡的动物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DNA还不会降解。例如,韩国济州国立大学的朴世弼等人于2010年用一头已死亡的牛的细胞克隆了一头小牛,从而让这头死牛起死回生。不过,他们利用了冷冻技术。

2007年,朴世弼等人将一头刚刚死亡的牛的细胞核植入一些去核卵细胞中,再利用体外授精技术创造了一个牛胚胎,并将其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冷库中。2010年1月,研究人员将胚胎取出解冻,并将其植入另一头母牛的子宫中,这头母牛于同年10月通过自然分娩产下了一头克隆牛。小牛的基因组与那头死去的牛完全相同。

因此,目前研究人员最有可能克隆近期死亡的动物,因为它们的DNA尚未降解。而且,世界各国也有一些研究人员陆续克隆了一些刚刚死去的动物。如2003年9月,巴西研究人员克隆了一头在事故中死亡的荷兰种奶牛。2010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圣地亚哥动物园联合研究组成功利用一只已经死亡的鬼狒的皮肤细胞制造出了这种濒危动物的干细胞。虽然美国研究人员并未克隆出已经死亡的鬼狒,但制造的干细胞已经是克隆的前身了。

尽管克隆是挽救灭绝动物的一种充满希望的方式,但是,如果灭绝动物死亡年代久远,超过其DNA的半衰期,克隆就可能是一种神话。当然,另一个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是,灭绝动物即便克隆出来,它们能适应今天的环境而生存下来吗?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481对于“基因存在,肉体灭绝”的一类动物,飞速发展的克隆技术有可能使它们复活。但是如果灭绝动物死亡年代久远,超过它的DNA半衰期,克隆很可能只能是一种神话。

2013年5月29日,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的谢姆蒙·格里戈里耶夫称,他们本月早些时候在北冰洋一座岛屿上发现一具保存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因此有可能在这具猛犸象尸体中找到活细胞,从而打开克隆这种史前巨型哺乳动物的大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IUCN最近一次公布名录是在2011年。名单显示,已经灭绝或野生状态下已经灭绝的物种有861种。而且,在生存状况已知的59508种生物之中,属于最高级别“极有可能灭绝”的物种有3801种,还有19265种濒临灭绝,占总数的32.4%。

想象一下,如果克隆技术能像《侏罗纪公园》所描述的那样,让1681年灭绝的渡渡鸟、1870年灭绝的阿特拉斯棕熊、1882年灭绝的中国白臀叶猴、1908年灭绝的亚洲狮、1910年灭绝的西袋狸、1936年灭绝的塔斯马尼亚虎、1972年灭绝的台湾云豹、1980年灭绝的西亚虎和爪哇虎等,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热闹,而且生物多样性将会是多么丰富。

从飞翔的旅鸽,到披着长毛的猛犸象,现在可能要被归为“基因存在,但肉体已经灭绝”的一类。然而,克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这些存留有DNA片段的动物有可能复活。复活灭绝动物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扩大正在减少的生态系统。

但灭绝动物的复活至少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找到没有被污染的已灭绝动物的活细胞,二是技术,三是要有让复活后的动物能生存的环境。

充满希望也存在遗憾的是,目前,能基本满足这三个条件并能在实验室复活的动物是澳大利亚的一种在1983年灭绝的胃育溪蟾(Rheobatrachus silus,又名南部胃育蛙或南胃孵蛙)。

复活胃育溪蟾

2013年初,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克隆出了一个活了几天的胃育溪蟾胚胎,尽管克隆出的胃育溪蟾并没有长成蝌蚪和幼蛙,但这已经是复活灭绝动物的开创性成就,其地位似乎能与克隆羊多利相媲美,甚至胜过多利,因为多利遗传物质DNA的供给者并非灭绝动物,而胃育溪蟾是已经灭绝的动物,它们的DNA被保存了三十多年。

澳洲有两种以胃部孵化方式孕育的蛙类,一种就是胃育溪蟾,另一种是孵溪蟾,于1984年灭绝。这两种蛙类都以独特的方式孕育后代。

澳大利亚悉尼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迈克·阿彻(Mike Archer)和保护生物学家迈克尔·马赫尼(Michael Mahony)等人从事的“拉扎勒斯项目(Lazarus Project)”就是专门复活胃育溪蟾的。不过,被用于克隆的DNA并非是胃育溪蟾1983年灭绝后提取的,而是在其濒临灭绝的1979年保存的部分包含DNA的组织。

5年来,阿彻等人采用与产生克隆羊多利相似的技术,称为体细胞核转移(SCNT)技术来复活胃育溪蟾。2013年初,研究人员以澳洲的大青蛙为供卵者,在提取大青蛙的卵子后,用紫外光灭活大青蛙的细胞核(DNA),然后把保存的已灭绝的胃育溪蟾的DNA植入细胞核已灭活的大青蛙的卵子中,结果,几周后,有一个卵子活动起来,而且存活了3天,长成了一个囊胚。经过DNA检测证明,这个囊胚包含的遗传物质是胃育溪蟾的,证明了克隆灭绝的胃育溪蟾获得初步成功。

克隆已灭绝的胃育溪蟾的初步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复活灭绝动物的希望,猛犸象、渡渡鸟、古巴红金刚鹦鹉以及新西兰的恐鸟等都有可能被复活。迈克·阿彻对此更是信心满满,他认为,他们能让胃育溪蟾死而复生,现在,前进的障碍是技术问题,而不是生物问题。当世界上数百种两栖动物正处于灾难性濒危之时,这项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拯救濒临灭绝动物的工具,应用前程广阔而无限。

猛犸象的新希望

正如迈克·阿彻一样,一些人认为,对于已灭绝动物和濒临灭绝动物,克隆是挽救和保护它们的相当重要的可行途径,已灭绝的胃育溪蟾的部分克隆成功和克隆羊多利的完全成功为克隆灭绝动物提供了某种技术保证。

但是,克隆动物的一个最主要的条件是,要获得被克隆动物的DNA,这对于还处于存活状态的濒危动物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已灭绝的动物来说就比较困难,因为通常难以获得保存完好的灭绝动物的DNA,即便发现了它们的DNA,也可能存在着污染,因此克隆出来的动物是否为原来真实的灭绝动物也难以保证。当初保存胃育溪蟾的DNA时,胃育溪蟾并未灭绝,所以保存的活组织是有相当生命力的。

这就对克隆灭绝动物提出了一个严酷要求,提取和保存灭绝动物的DNA应当是有生物活性的,换句话说,不能超过其半衰期,否则DNA中的遗传信息便消失,克隆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尽管如此,除了胃育溪蟾,研究人员似乎在克隆灭绝动物方面也有了一些进展,例如克隆猛犸象和布卡多野山羊。在克隆已灭绝的动物中,难度最大也给人以很大希望的是猛犸象,因为它们离现代太远。根据进化的时间表,约200万年前的地球冰河世纪,非洲象的一支进化为猛犸象。大多数猛犸象在1万-1.2万年前灭绝,可能有极少数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幸存下来,直到约公元前3750年才从地球上消失。现在,已知最后幸存下来的猛犸象生活在西伯利亚海岸附近的费兰格尔岛,它们在约公元前1650年灭绝。

2011年8月俄罗斯研究人员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层中发现了一具1万年前灭绝的猛犸象遗骸,其骨骼化石中含有保存完好的骨髓。俄罗斯萨哈共和国东北联邦大学副校长瓦西里耶夫(Vasily Vasiliev)与韩国Sooam生物技术研究基金会的黄禹锡签订协议,计划开始克隆猛犸象。尽管黄禹锡曾深陷干细胞研究造假丑闻,但2005年他们的研究所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狗史鲁比(Snuppy)已获得学术界承认。此后,黄禹锡的研究团队还成功地克隆了其他动物,如牛、狗和土狼,似乎克隆猛犸象也不在话下。

然而,克隆猛犸象的关键是要找到猛犸象完整的DNA,找到完整的DNA的前提又是要找到猛犸象完整的细胞或组织,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不过,现在格里戈里耶夫等人在北冰洋一座岛屿上发现一具雌性猛犸象尸体为找到猛犸象的活组织带来了希望。这头猛犸象的年龄介于50岁到60岁之间,死亡时间大约为1万年至1.5万年前。这是全球第一次发现雌性猛犸象尸体。而且,它的体内有部分血液以液态形式保存了下来。这有可能让研究人员从血液中提取活细胞和DNA,从而为复活猛犸象提供条件。

DNA半衰期

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克隆灭绝的猛犸象等动物最大的难题是DNA的半衰期。

半衰期的概念来自物理学,指的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几率也越高。药物也有半衰期,是指一种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所以,DNA的半衰期更接近于药物半衰期的概念,是指一个已经死亡的生物的DNA核苷酸骨架之间的化学键半数降解掉所需的时间。如果一个生物的DNA在一定时间之后处于半衰期,则意味着它的DNA核苷酸骨架之间的化学键已被破坏,这一生命体的遗传信息就有一半已经丢失,要克隆这样的灭绝动物会很困难。

核苷酸是DNA的骨架,而骨架之间的化学键也就是构成核苷酸的基本成分之一的四个碱基之间的连接键。2012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莫顿·艾伦托夫特(Morten Allentoft)和澳大利亚佩斯市默多克大学的默克尔·邦斯(Michael Bunce)等人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动物DNA半衰期的研究结果。他们对属于3种已经灭绝的古代巨鸟(恐鸟,1800年灭绝)的含有DNA的158根腿骨化石进行了研究,推算出DNA的半衰期为521年。这也就意味着,在521年后,一个灭绝动物的核苷酸骨架之间的化学键有一半会降解消失,再过一个521年,剩下的一半化学键也将化为乌有。

通常,一种生物死亡后就会腐烂分解,其中起分解作用的有外界的微生物,还有生物体内部的酶。但是,从长远来看,死亡生物体与水的反应才是造成生物体DNA化学键分解的主要原因。无论环境怎样,只要死亡生物掩埋于地下,就会与地下水发生反应,并按一定的速度降解。

研究人员认为,保存在冰川中的DNA被毁掉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比如,一根骨骼保存在零下5摄氏度的理想温度下,其DNA中的化学键被毁掉的最长时间可以达到约680万年,但大约在150万年后,剩下的DNA链便因为太短而无法传递有意义的信息,因此这些DNA的信息是无法读取的,所谓克隆也是一种梦想。

这也意味着,过去认为能从恐龙和密闭的琥珀中的古昆虫提取DNA并复活它们的想法并不现实,因为恐龙距今至少6500万年,而琥珀中的古昆虫的年龄也在500万年至1亿年。在这么久远的年代,DNA中的化学键早就降解了。当然,现在找到的最古老的DNA是昆虫和植物的,时间大约在45万至80万年前的古冰川期。

如果以灭绝动物DNA半衰期为521年计算,再加上另一个半衰期,克隆灭绝动物的极限时间就可能只有约1000年,因为1000年后动物的DNA已全部降解。不过,在冰川中保存的DNA半衰期要长一些。即便如此,如同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那样成批克隆出6500万年前的恐龙确实是想象而非现实。这也是俄罗斯和韩国研究人员合作克隆1万年前灭绝的猛犸象极为困难的原因,这主要取决于从猛犸象残骸中提取的DNA是否过了半衰期而半数降解或大部分降解。

把握较大的克隆

如果动物DNA的521年的半衰期是一个普遍定律,那么,克隆距今500年的灭绝动物就有较大可能性,尤其是克隆近期灭绝的动物把握性更大,因为它们的DNA中的化学键还未被破坏,其DNA中的遗传信息还比较完整。

这个推论得到了另一项研究的证实。西班牙研究人员于2009年克隆了一只已经灭绝的布卡多野山羊。研究人员认为,布卡多野山羊在2000年前就灭绝了,但是在1999年西班牙研究人员追踪并捕获到世界上最后一只叫做希里亚的13岁布卡多雌野山羊,意识到这种野山羊的珍贵性后,研究人员从野山羊的耳朵上采集了它的皮肤细胞冷冻储藏起来,然后将其释放。几个月后,希里亚被发现死在一棵倒下的树旁,这也意味着布卡多野山羊是最近才灭绝的。

随后,西班牙萨拉哥萨大学的乔希·弗奇(Folch J)等人把保存的布卡多野山羊的细胞核植入到家养山羊去除了细胞核的卵子中,通过电击让卵子发育,成为重组胚胎。在两次实验中,有7只家养山羊成功怀孕,但最后仅有1只雌性布卡多野山羊出生,并且是以剖腹产方式娩出。最后,这只新出生的野山羊患有先天性肺部缺陷,在出生7分钟后因呼吸困难而死亡。经检测,这只克隆的小羊羔的基因和布卡多野山羊的基因一致,从而被认定为是一次短暂的成功的克隆。弗奇等人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09年4月的美国《兽医学》杂志上。

尽管这只仅存活了7分钟的布卡多小羊羔被视为是对灭绝动物的克隆,但实际上还是对存活的濒危动物的克隆,因为它的细胞是在其生前提取并保存在实验室中的。所以,克隆出的布卡多野山羊的死亡如果不是因为克隆技术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是保存的布卡多野山羊的DNA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降解。

但是,克隆刚刚死亡的动物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DNA还不会降解。例如,韩国济州国立大学的朴世弼等人于2010年用一头已死亡的牛的细胞克隆了一头小牛,从而让这头死牛起死回生。不过,他们利用了冷冻技术。

2007年,朴世弼等人将一头刚刚死亡的牛的细胞核植入一些去核卵细胞中,再利用体外授精技术创造了一个牛胚胎,并将其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冷库中。2010年1月,研究人员将胚胎取出解冻,并将其植入另一头母牛的子宫中,这头母牛于同年10月通过自然分娩产下了一头克隆牛。小牛的基因组与那头死去的牛完全相同。

因此,目前研究人员最有可能克隆近期死亡的动物,因为它们的DNA尚未降解。而且,世界各国也有一些研究人员陆续克隆了一些刚刚死去的动物。如2003年9月,巴西研究人员克隆了一头在事故中死亡的荷兰种奶牛。2010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圣地亚哥动物园联合研究组成功利用一只已经死亡的鬼狒的皮肤细胞制造出了这种濒危动物的干细胞。虽然美国研究人员并未克隆出已经死亡的鬼狒,但制造的干细胞已经是克隆的前身了。

尽管克隆是挽救灭绝动物的一种充满希望的方式,但是,如果灭绝动物死亡年代久远,超过其DNA的半衰期,克隆就可能是一种神话。当然,另一个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是,灭绝动物即便克隆出来,它们能适应今天的环境而生存下来吗?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481
别转这种笑话了,某些基因干掉1个2个就会胎死腹中,还需要等"DNA半衰期" ?
原题有个?号
少上一两个基因,那么就算生出来也不是那个物种了。
明镜亦无台 发表于 2013-6-15 23:15
别转这种笑话了,某些基因干掉1个2个就会胎死腹中,还需要等"DNA半衰期" ?
有没有发现韩国的同行们很无聊?
emellzzq 发表于 2013-6-16 11:50
少上一两个基因,那么就算生出来也不是那个物种了。
这个好像不是这样吧~
自然多态性虽然发生在核苷酸层面,但是对基因表达和转录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无道可道 发表于 2013-6-15 17:22
原题有个?号
下回麻烦你转贴时转完整,别搞标题党,谢!
fdbiology 发表于 2013-6-16 13:17
这个好像不是这样吧~
自然多态性虽然发生在核苷酸层面,但是对基因表达和转录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难道你认为能够获得那些古生物完整的DNA?
目前的克隆技术。线粒体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