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总老文:我所做过的白日梦(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3:31:17


以下内容皆为转帖,作者为西西河的wxmang

二、领袖

我的领袖白日梦是当土司。这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对我来讲很正常。一个是遵义是中国明代历史上最强大的土司政权播州杨氏土司的所在地(谭其骧说播州杨氏土​司是明代土司中之“最巨者”),从小耳濡目染,知道很多故事;二是我外婆家祖上也是土司,在长辈的唠叨中,也知道很多土司政权的细节。

这个梦的基础是我家里的一本明朝李化龙写的《平播全书》,讲的是万历27(1599)年间,李化龙作为总司令,领导明朝中央政府调集出动四川、贵州、湖广、云南、陕西、甘​肃、浙江等15省24万正规军,30万民夫,历时114天,平定播州(现在遵义)杨氏土司第29代统治者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带领16万僚人军队造反的过程。

当然这个梦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都是真实的,事情也是真实的,人物也都是真实的。

一、梦的背景知识:土司制度

1、土司制度历史简介

土司总的来讲很像现在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或自治州之类,只是权力要大得多,首先是有财权,自己收税,自己支出(就像现在的香港和澳门行政区);其次是有人权,土司地盘​内的官员任免由土司说了算,而土司是世袭制,说是土皇帝,一点不冤枉;其三是有军权,土司有自己的军队。总的来讲,就是在中央王朝鞭长莫及的地方建立的一种地方政权,把中​央当老大供奉,定期进贡(主要是土特产,例如播州主要是朱砂和生漆),以及派兵参与中央王朝征兵讨伐。

据谭其骧先生考证,当时文献记载的播州土司政权是僚人(今天叫仡佬族)政权,实际上N个民族混合体,按照今天分类,实际上有仡佬族,苗族,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等,疆域​面积包括现在遵义7个市县,外加贵州余庆、福泉、瓮安三县,四川南部和重庆南部几个县的部分地盘,大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在百万左右。

如果中央能全部控制某地某族,即立即开始改土归流,包括文化、经济、法律以及全部风习社教,均要符合中央政权要求,也即进行民族同化。如果不能,就实行土司制度,“以夷治​夷”。利用甲地土司去对付乙地土司,或者将大土司化分为小土司,让各土司互相对抗,互相仇杀,从而达到统治的目的。“国家以夷治夷,不尽统以汉官,授之冠带,列之等级,然​又严承袭之规,示大一统之义,所以制之甚详”。又有“大抵夷狄仇杀,中国之利”。“中国之形,惟以夷攻夷,是为上算”。“中国有四夷之患,势在以夷攻夷,使之自毙”。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王朝对部分边远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土司世代相传,世享其土,世有其民,是一种封建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土司制度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渊源于秦、​汉代;中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不断得到充实;正式形成于元代;完备于明和清初;清雍正改土归流后,则逐渐衰微;民国时期的土司虽无名义上的政治地位,但是掌​握有地方社会的实际权力。

土司制度在时间上从元代到民国,延续了六、七百年;在地域上从甘肃到广东,横跨了十个省。不同的土司地区之间,土司内部之间族群各异,语言不同,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千差​万别,同中央王朝的关系有亲疏之分。

播州地处川黔湘三省交界处,南北2千里,几乎把贵州省分成两半。杨氏则是当时全国势力最大的土司,被赐以“播州宣慰使”之职。杨氏及其所领的族群是僚人,他们主要经营畜牧​业和农业,能征惯战,素以强悍著称。可以说,播州的叛服与否,关系到明代整个西南和川黔湘数省的安定。

播州崇山峻岭,溪谷险阻,历来被视作夷蛮荒服之域。中央王朝或对其弃之不顾,或稍加羁縻,“终不能约之就法度”。元代经过反复的征讨,终于在此地设置起播州宣慰司,并通过​朝贡、任命职官、笼络土酋等措施进一步确立了中央的权威。

元朝建立土司制度,不是经济目的,而是为了稳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局势,以求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并通过土司制度的推行,逐步蚕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西南各少数民族首领被​封为土司土官后,在一段时间与王朝中央保持了相对和平友好的关系,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元代的经营为明朝能够顺利推行土司制度打下基础。

明代“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在没有里甲、没有科举的播州及其周边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以控驭诸夷,包括屯卫制度、赋役制度、土兵征调制度、朝贡制度、承袭制度、流官​监控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明王朝对土司的羁縻更加全面而深入。

中央王朝通过在西南民族中提倡儒学、设立学校、立寺庙、传经史、授学田,强制土司应袭子弟入学习礼,优待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就学,开科举之门,“准土司由生员出身者一体应​试”,并对土人入学给以奖励等等。这些措施,提高了土司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水平,特别是在土司及其子弟中提高较快,由于文化的渗透,土司上层开始倾慕诗书并接受一些正统文化​观念。明代西南许多土司几乎可以称得上家学渊源,例如水东宋氏土司家族诗人辈出,文星昌盛,播州杨应龙的书法如果放在今天,也是大师一级水平的。

但是对明王朝来说,羁縻政治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实行土司制度目的是为了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直接统治:改土归流。例如永乐十一年,明朝借位居川湖交界、控扼入滇东路的田姓两大​土司内斗之机,改土归流,废除思州、思南二宣慰司,设八府二县,建贵州行省,直接管辖水西土司。并建里甲制和保甲制。

民国后,土司在制度上虽已不复存在,但土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握有基层社会的实权。直到1949后,政治高压加上汉人的风俗习惯日益渗透,更由于合作化,彻底瓦解了土​目存在的经济基础,同时TG对农村的渗透,彻底瓦解了土目存在的政治权威,其势力终于一蹶不振,终于走进了现代社会。

2、 土官的责权利

土司制度也叫土官制度。土人就是当地人,土司就是任命当地头人为管理者,负责当地行政,赋税,官司,招兵等等的责任。

土官,可以将职务世袭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让子孙后代拥有自己同样的土地和人民。

元朝设置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负责当地行政,赋税,官司,招兵等等的责任。自明朝起,增加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三种文官职务。

从元朝起,中央王朝就任用土著贵族担任土司土官。从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长官司到路、州、府、县的都由土著贵族担任。土司定职定位后,王朝要进行政绩考核,决定土司职​务的升迁。

(1)、责

为了加强对土司地区的控制,凡是中央王朝任用的土司都必须向王朝中央尽一切义务。例如土司应定期朝贡,这是保持中央王朝与土司的联系,维持君臣关系的一种特定方式。因此,​元明清封建王朝对土司的朝贡极为重视,有专门部门负责管理朝贡。

土司从归附之时起就必须按规定时间朝贡,有一年一次、两年一次或三年四年一次。播州是一年一次。土司贡物的品种、数量亦有定额,金、银、丹砂、雄黄、象、马、虎,豹、毡、​刀等,土司须按规定数额交纳,并令不许超过限额,对于土司的朝贡,中央王朝照例都给予优厚的赐予,赐物种类很多,数量可观。例如明朝规定,三品四品钞一百锭,彩缎三表里;​五品钞八十锭,彩缎三表里;六品七品钞六十锭,彩缎二表里,八品九品钞五十锭,彩锻一表里;杂职衙门并头目人等自进马匹方和钞四十锭,彩缎一表里”。如未按时进京朝贡或超​过规定朝贡期到京者,赏赐要适量减少。朝贡赏赐目的在于招徕各民族的来朝。

土司也必须向中央王朝纳赋,有常赋和增赋两种,纳赋多以金银、粮、布为主。纳赋表示土司对王朝中央的臣服,如土司不尽纳税义务,王朝就会采取强征,甚至发兵征讨。因为这意​味着土司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的版图。中央王朝对土司所征赋税是很轻的,明朝“多不过二千五百两,少者四十或五十两”。并且还有因灾害或土司有功等原因而蠲免。目的不在经济上​的所得,而是注重在政治上的影响。

同时土司必须进朝受职,并设立驿站和修通道路,以保证中央王朝对土司地区的管制。例如元朝曾在南方民族地区普遍设立驿站、邮传和修路。仅在云南就设了“马站七十四处,马二​千三百四十五匹,牛三十支;水站四处,船二十四支(只)”。

(2)、权

土司的授权信物、承袭、升迁、惩罚制度必须由中央王朝来制定。任用土司后,必须赐予土司各种授权信物,作为统治当地各族人民的凭证。信物包括诰敕、印章、虎符、驿传玺书、​金或银字圆符等。土司则凭信物与王朝中央、其它地方官员发生联系,已表示自己已经成为王朝的官吏。

为了防止世袭中的冒袭、错袭,中央王朝规定了先子后侄、兄弟,无后侄兄弟,只要是有能力的妻子或女儿也可世袭的世袭制度,但必须是土人。承袭顺序是:土官有子则长子继承,​无子则按孙、婿、妻、舍人(土司家族)、女及外亲。妻、女承袭时有发生,如水西奢香、建昌师克、武定商胜、东川膝古、乌撒卜实等皆是女士司。

中央王朝还规定有功者升迁,有罪者受惩的“奖惩制度”。对于善民又忠于职守或立有军功的都给予升迁,例如土播州杨应龙因为献大木功建宫殿升都指挥使,因为参与镇压川西土司​叛乱升骠骑大将军。

如果违抗朝命、争袭夺印、互相仇杀等,就要发配它地充军,互相仇杀者除本人处死外,家人还被迁往它地。一般说对土司的处理较轻,有罪者则罚而不废,“不可尽绳以法”,因此​土司犯罪在处理时采用宽寡或赎罪的形式较多。例如嘉靖年间水西土司安国亨、安信相仇杀,遣官议罪,安国亨“对簿,伏杀信状当死”,“于是以三万五千金自赎”,又用六千金赎​其他主谋之罪。土司还可以用马、牛、粟等赎罪。

土司制度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治理辖境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诉讼、刑罚等。

土司在政治上依靠封建王朝,册封世袭,划疆分治,拥有军队,有最终司法审判权。军事上实行土兵制度,以种官田、服兵役的方式,把农奴组织成土官武装,维持土官统治和供王朝​征调。

例如明朝中期以后,由于明朝军队战斗力的减弱,而土司武装:土兵很富有战斗力,因此明朝便决定征调土兵到各个战场参战,并规定了征调士兵的制度,所谓“听我驱调”就是中央​王朝有权征调各土司所属的士兵参与各种战事。

明朝所征调的土兵主要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用于边疆或当地的保境安民,二是参与明朝的戍守、征讨或镇压它地的反抗。

如调广西?兵、永顺、保靖士兵前往东南沿海参加抗倭斗争,?兵、士兵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后世给予高度赞誉。

明朝还征调士兵参与对辽作战,以四川、湖广士兵为多。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征调四川西阳宣抚冉龙及子冉天胤、冉文光等率士兵4000援辽。1622年(天启二年)永​宁上司奢崇明“请调乌撒步兵二万援辽,从之”。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征调湖广保靖宣慰彭象乾及子侄率士兵5000援辽。这些土兵均战功卓著,著名的石柱女土司秦良玉​所带白杆兵就是例子。

至于土兵镇压各民族反抗的事例就更多,这是明朝“以夷制夷”、“以蛮攻蛮”的惯用政策。明朝所征调的土兵,粮饷皆自备。

当然土司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土司多处在边疆地区,又负有守土之责,所以土司在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斗争中有过特殊的贡献。边疆地区的土司无论中央王朝内部发生过多么严重的分裂、混战、甚至改朝换代,还​是边疆地区遭受外敌入侵蹂躏的时候,边疆地区的上司都是站在国家的统一立场来保卫边疆领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

例如明朝万历初年,缅甸国王莽瑞体率兵侵入云南德宏地区,明朝陇川傣族土司多士宁就不惜以全家性命来保卫边土,拒不降缅。明朝永乐年间,木邦宣慰使罕宾发多次拒绝缅甸那罗​塔的诱叛,并向明朝廷表示效忠,愿意共同抗击那罗塔,从而得到明王朝的嘉奖。1834年(道光十四年)缅甸木梳王朝蛮横地强迫车里宣慰使刀正综侍奉缅王,刀正综以身为清朝​宣慰使,予以坚决拒绝。

(3)、利

在经济上,土官是辖境土地最高所有者,实行劳役地租、实物地租等经济剥削。土民不准拥有土地,真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文化上,土司不准土民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

在土司制度下,各族人民没有土地,除为土司提供繁重的无偿劳役和当土兵外,还要向土司缴纳或进贡各种实物,尤其是有的土司强征滥取,如火坑钱、锄头钱、烟火钱等。

3、土官的等级

   土司官职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司诸职。《元史?百官志》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只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品数,各有差等”。

(1)、元朝

★省一级

宣慰使司:秩从二品。每司有宣慰使三员,从二品;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一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六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正九品。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秩从二品。使三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官阶与宣慰司同名官员同。

宣慰使兼管军万户府:每府宣慰使三员,同知、副使各一员,经历一员,照磨兼管勾一员。官阶与宣慰使司同名官员同。

都元帅府:都元帅二员,副元帅二员,经历、知事一员。

        
元帅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

上述五种宣慰司一级的土司机构的官员不完全都是由土官担任的,也有元朝派去的官员,但其机构仍是土司机构。

★地市一级

宣抚司:秩正三品。每司达鲁花赤一员,宣抚一员,同知、副使各二员,佥事一员,计议、经历、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架阁一员。

安抚司:秩正三品。每司达鲁花赤一员,安抚使一员,同知、副使、佥事各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

招讨司: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招讨使一员,经历一员。

诸蛮夷长官司:“西南夷诸溪洞各置长官司,秩如下州。达鲁花赤、长官、副长官”。

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蛮夷长官司以下还设有蛮夷千户所、洞、处、寨等许多官职,均系专门设在民族地区的土官职名。另外还在民族地区或接近内地的地区设路、府、​州、县,同样设置各级土司,路为总管府总管、府为知府、州为知州、县为知县。

元朝比较广泛的任用南方民族的豪酋为土司土官,从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长官司到路、府、州、县的长官大多以各民族中的豪酋担任。甚至元朝还任用土酋担任行中书省的官职​,有的土酋被任用担任行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左丞、右丞、平章等官职。

(2)、明朝

明朝土司分为文职和武职。

★武职土官官衔

宣慰使司:设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从四品;企事一人,正五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都事一人,正八品。

宣抚司:设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从五品;企事一人,正六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照磨一人,从九品。

安抚司:设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正六品;副使一人,从六品;佥事一人,正七品;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招讨司:设招讨使一人,从五品;副招计使一人,正六品;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长官司:设长官一人,正六品;副长官一人,从七品;其属吏目一人,未入流。

蛮夷长官司:设长官、副长官各一人,品级同长官司。

又设有蛮夷官、苗民官、千户长、副千户长等土官。长官司与蛮夷长官司的区别在于管辖户籍的多寡而定,四百户以上才设长官司,四百户以下者设蛮夷长官司,皆属于县一级的武职​土官。

★文职土官官衔

指土府、土州、土县的土官,“军民府(土府)、土州、土县,设官如府州县”。“本(明)朝设土司,除知府、知州、知县具文职,其品秩一如流官”。“土官以文职居任,与流官​同称者,自知府以下俱有之”。可见明朝土府、土州、土县的文职土官其设置与官衔和流官相同,在官衔前均冠以“土”字,以区别于流官。

土府:设土知府,正四品;土同知,正五品;土通判,正六品;土推官,正七品;土经历,正八品;土知事,正九品。

土州:设土知州,从五品;土同知,从六品;土通判,从七品;土吏目,从九品。

土县:土知县,正七品;土县丞,正八品;土主簿,正九品;土典吏,不入流。

此外还设有把事、巡检、驿丞等土官,如四川马湖府设把事 1人,信宁等地设巡检8人,溪龙等地设驿丞7人。

明朝所设土司官衔,品秩皆低于元朝,如元朝宣慰使为从二品,明朝则为从三品:元朝长官司为从五品,明朝则为正六品。

明朝武职土司隶兵部武选司,文职土司隶吏部验封司,则与元朝不同。

4、土司地区的分布

据《明史?职官志五》记载,明初“为宣慰司者十一,为招讨司者一,为宣抚司者十,为安抚司者十九,为长官司者百七十有三”。计217个土司区。“又有蛮夷指挥使司三,卫指​挥使司三百八十五,宣慰司三,招讨司六,万户府四,千户所四十一,站七,地面七,寨一,并以附寨蛮夷官其地”。这类土司区计451个。两者合计共668个土司区。

分布是:湖广有宣慰司2,宣抚司3,安抚司8,长官司6,共19个;四川有宣慰司1(播州宣慰司),宣抚司3,安抚司3,招讨司1,长官司(蛮夷长官司)26,府5,卫7​,共46个;云南省宣慰司7,宣抚司4,安抚司1,长官司(御夷、蛮夷长官司)15,府26,州4,共57个;贵州有宣慰司1,安抚司3,长官司53,府5,州2,卫1,​共65个;广西有安抚司2,长官司4,府9,州41,共56个。

每个土司区都设有各民族的土官。明朝设武职土司宣慰、宣抚、招讨、安抚、长官司等官员(宣慰司以下诸土司)共223人,其中湖广41人,四川49人,云南52人,贵州77​人,广西4人。文职土司(府、州、县)官员(土知府以下诸官员)共393人,其中四川25人,云南151人,贵州15人,广西197人,湖广5人。


二、梦的背景知识:为什么造反

1、杨应龙曾经是个明王朝的好孩子

杨应龙曾经为明王朝东征西讨,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万历14至18年(1586--1590年)杨应龙数从征调,三次率播州兵配合明朝军队征剿松潘和建昌等地,屡建战功而受封骠骑将军。

例如《平播全书》说“杨氏世称恭顺”。对朝廷一直是“奉琛奉币,职岁之贡献无虚;不叛不侵,非时之征调惟谨。”杨应龙自隆庆六年袭职以来,更是“川贵两省有征调,朝奉檄而​夕发兵,毋敢后时。”对朝廷依律称臣纳贡,“趋事勤敏……裹粮效命。”应朝廷调遣多次率军出征卖命,参加平乱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分别加封为都指挥使,赐飞鱼彩袍,领二品​官衔,封骠骑大将军。

贵州巡抚郭子章《西南三征记》记载了杨应龙替朝廷排忧解难的多次战绩:“乙酉(明万历13年)夏,杨柳番(四川邛崃土司)啸聚……征播州土兵……丙戍正月……播兵为前锋…​…杨应龙以所部精兵从中击之……丁亥四月……,讨邛部夷……播州兵先登……播州帅杨应龙率众大呼冲之,贼退。”

《遵义府志?年纪》也记载:“神宗万历14年(1586)正月,松番诸番作乱,四川巡抚徐元泰决计大征,命播州兵为前锋,六月班师。15年(1587)七月,征播州士兵三​道入讨邛部属夷,以其地置屏山县(今四川宜宾西南面)”。

《明史纪事本末》也赞杨应龙“以征喇嘛诸番九丝、腻乃、杨柳沟(今天西康地区一带土司造反)等,多却敌先登,斩获无算”,而受到朝廷的多次奖赏。当时的播州隶属四川,又与​贵州重庆连疆接界。但是,“蜀兵弱,每有征讨,止调土司。”不管是领兵征叠茂,还是防御松潘,杨应龙都是亲自领军前往,成为当时四川的一支最有战斗力且最易征调的土兵雄师​。

杨应龙除了以武功封骠骑将军之外,他对朝廷的一些不仁之举也惟命是从。例如明朝廷从明成祖永乐皇帝缮治北京宫殿开始,就在播州采办大楠木。嘉靖年间,修仁寿宫,到播州采木​,丢掉几千民工性命,才把5000棵大楠木运进京城。明神宗永历皇帝修建定陵,杨应龙更是遣万夫入仙人山、娄山关等“虎猿不迹”的险恶之地砍伐大楠木,自己出钱出工于万历​13年进大木六十根,从而得到了明神宗“特给大红绯鱼服,加职级”的奖赏。(《明史纪事本末》)

当时采木是以民工的生命为代价的苦差役。有民谣说采木是“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楚蜀之人谈及采木,莫不哽咽。而那上千万两的采木经费又都是征诸民间的,闹得当时是群臣​激愤,民怨沸腾。但作为采木大户的杨应龙,却并不见其有什么愤怨之言,对朝廷这种敲骨吸髓般的掠夺开采,杨应龙始终忠顺地按朝廷的吩咐在办理,不但非常积极,并且不允许自​己所辖之土民有叛乱反抗之举动。他遵守着先人“尽臣节”的家训,也奉守着明初杨铿纳土归降明朝时朱元璋“令世抚诸苗”的圣谕。可见杨氏是“未有不臣之迹”的。杨应龙没有反​叛朝廷的动机,相反却替朝廷殷勤地效着犬马之劳。

2、贵州嫉妒和朝廷逼反

从史料记载来看,杨应龙反明一事最先起因于杨应龙以奸情杀掉妻张氏及灭门其家族,随即妻叔张时照(也是一个土著部落首领)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前去贵州告杨应龙反。贵州巡​抚叶梦雄上疏告杨应龙凶恶诸事,巡按陈效亦历二十四条罪证,力主声讨。(《明神宗实录》)

万历19年,贵州抚臣又提出“应龙罪犯必诛”和“应龙拒命不赴会堪”等等的罪名。

接着贵州又挑拨播州五司七姓尽皆叛离杨应龙,并派兵保护。

贵州抚臣为何如此痛恨杨应龙?

在《明神宗万历实录》中有这样一本奏折说明了原因:万历28年10月20日大学士沈一贯向皇上的奏折。奏折说:“昨得(川黔)两省按臣书揭咸云:‘播州沃土人人垂涎’。”​(《明神宗实录》大学士沈一贯上顺的奏折)。

由此便知,贵州抚臣力主惩治杨应龙的动机,是要灭除和瓜分播州这块沃土。尤其是想要占据播州接近贵州方面的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等五个长官司土地。

这件事叶梦熊的继任贵州巡抚江东之在他的《防御事宜疏》中是这样认为的:“播州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五长官司与(贵州)思州、石阡、兴隆等处,地方军民犬牙相错,​且黄平司与贵州黄平所同城,重安司在兴隆以东,草塘司在兴隆以西。乃云、贵往来孔道。故未有播害及五司而黔之军民不概受其荼毒者也。”因此,贵州一直想要分割这五司的地盘​为己有。

但是播州历来归四川管辖,贵州并无插手的机会。只是到了万历时代,贵州巡抚叶应熊上任后受命节制播州军事,这给贵州提供了扩大地盘的想象空间:播州南北纵贯二千里,几乎将​贵州切为东西两半,而且黔北一带相对富庶。据《勘处播州事情疏》记载,明成化22年(1486),杨氏拥有145处田庄,有大水田、柳川、冉川、屯平、大足、黄鱼、永安、​先锋、洪江、米田、通平、毛陂、石梁、雷水、崔家、桃溪、半山、泥川、会川、朗山、干溪、海龙坝等处,大水田“万世永赖”碑称:“凡州内所属钱粮,永为杨姓供费,以故命修​四十八庄,此系太平一庄”。有茶田二十六处、猎场十一处、蜡崖二十八处,渔潭一十三处。土官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别墅行宫,有大水田太平庄、桃溪庄(现在仍然是遵义高档楼​盘所在地)、永安庄、金鼎山避暑别墅、新舟斗牛城等处。桃溪庄“凡诸寻乐处,规则几万厦”,有“望月台,垂纶放舟处,望鹿城”等。永安庄为九重四合天井,华丽壮观,规模巨​大。这都让贵州巡抚眼红。

于是叶应熊1590年借题发挥上折奏了杨应龙24大罪状,说他在海龙囤上修建了新王宫,九五之尊气势只略逊皇家;说他虐待子民,嗜杀成性等等。贵州力主查办。

万历23年邢?出任贵州总督,以“传闻土酋杨应龙借口官兵仇杀,不肯听堪。”一事上告杨应龙。并要“诚下诏明正其罪,从宽治之,贬其爵削其土,仍袭其子。”

于是万历皇帝下诏杨应龙,要其去重庆听堪。

杨应龙也自缚前往听堪。处理结果是:罚以四万两白银助采皇木,余下赎金以其二儿子扣压做人质。并革去杨应龙职务以其长子朝栋代理。交出黄元等12人抵祸,斩首于重庆。

与此同时,邢?又按前论削其疆土,将播州所辖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五个长官司地划给了贵州黄平通判管理。(《平播全书》)。

至此,贵州抚臣状告杨应龙的目的已经基本上达到。

可是这件事刚结束,就传来做人质的杨应龙二儿子杨可栋死于重庆狱中的消息。

削职罚金,丢地失子,这对于杨应龙来说,实在是处罚过重。积压心中已久的仇恨一齐涌上心头,终于愤懑的喊出:“今朝廷不容我,只得舍命出綦江,拼作做”的怒吼。

由此便知,朝廷要灭除杨应龙的决心:故意逼反。

3、官场腐败

明朝到了万历年间,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社会凋敝。万历王朝放任官场买官卖官,当时主宰文武官员升迁的大臣对不同的官阶开出不同的价码,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官。

许多人没有钱但又想当官,于是就借钱买官。文职称“债官”,武职称为“债帅”。这些债帅债官因为是借钱买官的,他们不仅贪生怕死,而且上任后为了还债就不遗余力地对下属和​兵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勒索。

川贵两省的几任巡抚均是这种情况,对下面土司敲诈勒索,而杨应龙自视甚高,不买贵州巡抚的账,结果就是被控24条大罪。

相反,杨应龙一直巴结四川巡抚,因此当贵州巡抚告状时,四川巡抚说:“杨应龙无可堪之罪”。因为当时四川巡抚认为四川三面与播州相邻,四川内部土司一百多个,都依靠播州兵​镇压,而且播州兵骁勇善战,多次赴征调弹压有功,剪除不是长策,所以四川巡抚,巡按都主张安抚。明王朝中央朝议后认为由两省会勘,杨应龙愿赴蜀不赴黔。

万历20年12月,杨应龙到重庆与两省巡抚当庭对簿,结论是论法当斩,允许以二万两白银赎罪。当时日本入侵朝鲜,明朝中央羽檄征天下兵,杨应龙愿自己带领五千兵土征倭报效​。万历皇帝诏可,释之。兵已启行,但是征倭停止。

四川新的巡抚都御史王继光至,想再次敲诈勒索,严提勘结,而御史张时照等复奏万历,强调安抚为主,但王继光一意主剿。

杨景淳评四川贵州官员在处理杨应龙造反事情上有三个失误:以喜事误、以纳贿误、又以避嫌误。(《明神宗实录》杨景淳)。一次又一次的没有作出合理的解决,让杨应龙与朝廷的​矛盾越积越厚,最终造成了逼反杨应龙的结果。

时任首辅兼吏部尚书的申时行后来评论此事时说:“川贵土司,唯杨氏世称恭顺。向使委员不索贿,应龙不系狱,征必赴,召必来,何至称兵叛逆乎。挑衅起祸必有其责者。故好事喜功,穷兵殚财,非国家之利也。事可永鉴也。”(《明神宗实录》)。《明史 。食货志》也说“万历官多暴横”。

从史料上还可以看出杨应龙起先并没有想造反,但由于矛盾的累积一步一步地将其引上反叛的道路。在削职罚金、丢地失子的情况下,杨应龙还是打掉门牙往肚里吞,强忍住这些屈辱​和悲痛,于万历24年8月同子朝栋各向朝廷献大木二十根,以便和明朝廷修好关系。可见在如此沉重压力下,杨应龙都没有选择去冒险,而是希望和明朝廷修好关系,这点足以说明​杨应龙起先是不想造反的。

在和解无望情况下,万历27年,杨应龙决定“舍命出綦江”。当他攻下綦江后,军师孙时泰建议他攻下重庆,直捣成都平原。但是杨应龙此时没有采纳。可见此时他还对朝廷抱有一​丝的希望,还希望得到朝廷的宽恕。

要不是明王朝的腐败,各级官员就不会如此勒索杨应龙,就不会引起贵州巡抚与杨应龙矛盾;如果没有官员政绩要求,导致贵州对播州领土虎视眈眈,就可能不会激化矛盾,逼反杨应​龙。

如果当时朝廷有一个明白人,则播州这场空前的浩劫也许是可以避免的。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 ... p;page=1#pid3160433

以下内容皆为转帖,作者为西西河的wxmang

二、领袖

我的领袖白日梦是当土司。这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对我来讲很正常。一个是遵义是中国明代历史上最强大的土司政权播州杨氏土司的所在地(谭其骧说播州杨氏土​司是明代土司中之“最巨者”),从小耳濡目染,知道很多故事;二是我外婆家祖上也是土司,在长辈的唠叨中,也知道很多土司政权的细节。

这个梦的基础是我家里的一本明朝李化龙写的《平播全书》,讲的是万历27(1599)年间,李化龙作为总司令,领导明朝中央政府调集出动四川、贵州、湖广、云南、陕西、甘​肃、浙江等15省24万正规军,30万民夫,历时114天,平定播州(现在遵义)杨氏土司第29代统治者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带领16万僚人军队造反的过程。

当然这个梦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都是真实的,事情也是真实的,人物也都是真实的。

一、梦的背景知识:土司制度

1、土司制度历史简介

土司总的来讲很像现在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区或自治州之类,只是权力要大得多,首先是有财权,自己收税,自己支出(就像现在的香港和澳门行政区);其次是有人权,土司地盘​内的官员任免由土司说了算,而土司是世袭制,说是土皇帝,一点不冤枉;其三是有军权,土司有自己的军队。总的来讲,就是在中央王朝鞭长莫及的地方建立的一种地方政权,把中​央当老大供奉,定期进贡(主要是土特产,例如播州主要是朱砂和生漆),以及派兵参与中央王朝征兵讨伐。

据谭其骧先生考证,当时文献记载的播州土司政权是僚人(今天叫仡佬族)政权,实际上N个民族混合体,按照今天分类,实际上有仡佬族,苗族,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等,疆域​面积包括现在遵义7个市县,外加贵州余庆、福泉、瓮安三县,四川南部和重庆南部几个县的部分地盘,大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在百万左右。

如果中央能全部控制某地某族,即立即开始改土归流,包括文化、经济、法律以及全部风习社教,均要符合中央政权要求,也即进行民族同化。如果不能,就实行土司制度,“以夷治​夷”。利用甲地土司去对付乙地土司,或者将大土司化分为小土司,让各土司互相对抗,互相仇杀,从而达到统治的目的。“国家以夷治夷,不尽统以汉官,授之冠带,列之等级,然​又严承袭之规,示大一统之义,所以制之甚详”。又有“大抵夷狄仇杀,中国之利”。“中国之形,惟以夷攻夷,是为上算”。“中国有四夷之患,势在以夷攻夷,使之自毙”。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王朝对部分边远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土司世代相传,世享其土,世有其民,是一种封建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土司制度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渊源于秦、​汉代;中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不断得到充实;正式形成于元代;完备于明和清初;清雍正改土归流后,则逐渐衰微;民国时期的土司虽无名义上的政治地位,但是掌​握有地方社会的实际权力。

土司制度在时间上从元代到民国,延续了六、七百年;在地域上从甘肃到广东,横跨了十个省。不同的土司地区之间,土司内部之间族群各异,语言不同,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千差​万别,同中央王朝的关系有亲疏之分。

播州地处川黔湘三省交界处,南北2千里,几乎把贵州省分成两半。杨氏则是当时全国势力最大的土司,被赐以“播州宣慰使”之职。杨氏及其所领的族群是僚人,他们主要经营畜牧​业和农业,能征惯战,素以强悍著称。可以说,播州的叛服与否,关系到明代整个西南和川黔湘数省的安定。

播州崇山峻岭,溪谷险阻,历来被视作夷蛮荒服之域。中央王朝或对其弃之不顾,或稍加羁縻,“终不能约之就法度”。元代经过反复的征讨,终于在此地设置起播州宣慰司,并通过​朝贡、任命职官、笼络土酋等措施进一步确立了中央的权威。

元朝建立土司制度,不是经济目的,而是为了稳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局势,以求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并通过土司制度的推行,逐步蚕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西南各少数民族首领被​封为土司土官后,在一段时间与王朝中央保持了相对和平友好的关系,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元代的经营为明朝能够顺利推行土司制度打下基础。

明代“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在没有里甲、没有科举的播州及其周边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以控驭诸夷,包括屯卫制度、赋役制度、土兵征调制度、朝贡制度、承袭制度、流官​监控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明王朝对土司的羁縻更加全面而深入。

中央王朝通过在西南民族中提倡儒学、设立学校、立寺庙、传经史、授学田,强制土司应袭子弟入学习礼,优待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就学,开科举之门,“准土司由生员出身者一体应​试”,并对土人入学给以奖励等等。这些措施,提高了土司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水平,特别是在土司及其子弟中提高较快,由于文化的渗透,土司上层开始倾慕诗书并接受一些正统文化​观念。明代西南许多土司几乎可以称得上家学渊源,例如水东宋氏土司家族诗人辈出,文星昌盛,播州杨应龙的书法如果放在今天,也是大师一级水平的。

但是对明王朝来说,羁縻政治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实行土司制度目的是为了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直接统治:改土归流。例如永乐十一年,明朝借位居川湖交界、控扼入滇东路的田姓两大​土司内斗之机,改土归流,废除思州、思南二宣慰司,设八府二县,建贵州行省,直接管辖水西土司。并建里甲制和保甲制。

民国后,土司在制度上虽已不复存在,但土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握有基层社会的实权。直到1949后,政治高压加上汉人的风俗习惯日益渗透,更由于合作化,彻底瓦解了土​目存在的经济基础,同时TG对农村的渗透,彻底瓦解了土目存在的政治权威,其势力终于一蹶不振,终于走进了现代社会。

2、 土官的责权利

土司制度也叫土官制度。土人就是当地人,土司就是任命当地头人为管理者,负责当地行政,赋税,官司,招兵等等的责任。

土官,可以将职务世袭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让子孙后代拥有自己同样的土地和人民。

元朝设置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负责当地行政,赋税,官司,招兵等等的责任。自明朝起,增加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三种文官职务。

从元朝起,中央王朝就任用土著贵族担任土司土官。从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长官司到路、州、府、县的都由土著贵族担任。土司定职定位后,王朝要进行政绩考核,决定土司职​务的升迁。

(1)、责

为了加强对土司地区的控制,凡是中央王朝任用的土司都必须向王朝中央尽一切义务。例如土司应定期朝贡,这是保持中央王朝与土司的联系,维持君臣关系的一种特定方式。因此,​元明清封建王朝对土司的朝贡极为重视,有专门部门负责管理朝贡。

土司从归附之时起就必须按规定时间朝贡,有一年一次、两年一次或三年四年一次。播州是一年一次。土司贡物的品种、数量亦有定额,金、银、丹砂、雄黄、象、马、虎,豹、毡、​刀等,土司须按规定数额交纳,并令不许超过限额,对于土司的朝贡,中央王朝照例都给予优厚的赐予,赐物种类很多,数量可观。例如明朝规定,三品四品钞一百锭,彩缎三表里;​五品钞八十锭,彩缎三表里;六品七品钞六十锭,彩缎二表里,八品九品钞五十锭,彩锻一表里;杂职衙门并头目人等自进马匹方和钞四十锭,彩缎一表里”。如未按时进京朝贡或超​过规定朝贡期到京者,赏赐要适量减少。朝贡赏赐目的在于招徕各民族的来朝。

土司也必须向中央王朝纳赋,有常赋和增赋两种,纳赋多以金银、粮、布为主。纳赋表示土司对王朝中央的臣服,如土司不尽纳税义务,王朝就会采取强征,甚至发兵征讨。因为这意​味着土司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的版图。中央王朝对土司所征赋税是很轻的,明朝“多不过二千五百两,少者四十或五十两”。并且还有因灾害或土司有功等原因而蠲免。目的不在经济上​的所得,而是注重在政治上的影响。

同时土司必须进朝受职,并设立驿站和修通道路,以保证中央王朝对土司地区的管制。例如元朝曾在南方民族地区普遍设立驿站、邮传和修路。仅在云南就设了“马站七十四处,马二​千三百四十五匹,牛三十支;水站四处,船二十四支(只)”。

(2)、权

土司的授权信物、承袭、升迁、惩罚制度必须由中央王朝来制定。任用土司后,必须赐予土司各种授权信物,作为统治当地各族人民的凭证。信物包括诰敕、印章、虎符、驿传玺书、​金或银字圆符等。土司则凭信物与王朝中央、其它地方官员发生联系,已表示自己已经成为王朝的官吏。

为了防止世袭中的冒袭、错袭,中央王朝规定了先子后侄、兄弟,无后侄兄弟,只要是有能力的妻子或女儿也可世袭的世袭制度,但必须是土人。承袭顺序是:土官有子则长子继承,​无子则按孙、婿、妻、舍人(土司家族)、女及外亲。妻、女承袭时有发生,如水西奢香、建昌师克、武定商胜、东川膝古、乌撒卜实等皆是女士司。

中央王朝还规定有功者升迁,有罪者受惩的“奖惩制度”。对于善民又忠于职守或立有军功的都给予升迁,例如土播州杨应龙因为献大木功建宫殿升都指挥使,因为参与镇压川西土司​叛乱升骠骑大将军。

如果违抗朝命、争袭夺印、互相仇杀等,就要发配它地充军,互相仇杀者除本人处死外,家人还被迁往它地。一般说对土司的处理较轻,有罪者则罚而不废,“不可尽绳以法”,因此​土司犯罪在处理时采用宽寡或赎罪的形式较多。例如嘉靖年间水西土司安国亨、安信相仇杀,遣官议罪,安国亨“对簿,伏杀信状当死”,“于是以三万五千金自赎”,又用六千金赎​其他主谋之罪。土司还可以用马、牛、粟等赎罪。

土司制度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治理辖境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诉讼、刑罚等。

土司在政治上依靠封建王朝,册封世袭,划疆分治,拥有军队,有最终司法审判权。军事上实行土兵制度,以种官田、服兵役的方式,把农奴组织成土官武装,维持土官统治和供王朝​征调。

例如明朝中期以后,由于明朝军队战斗力的减弱,而土司武装:土兵很富有战斗力,因此明朝便决定征调土兵到各个战场参战,并规定了征调士兵的制度,所谓“听我驱调”就是中央​王朝有权征调各土司所属的士兵参与各种战事。

明朝所征调的土兵主要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用于边疆或当地的保境安民,二是参与明朝的戍守、征讨或镇压它地的反抗。

如调广西?兵、永顺、保靖士兵前往东南沿海参加抗倭斗争,?兵、士兵在抗倭斗争中战功卓著,后世给予高度赞誉。

明朝还征调士兵参与对辽作战,以四川、湖广士兵为多。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征调四川西阳宣抚冉龙及子冉天胤、冉文光等率士兵4000援辽。1622年(天启二年)永​宁上司奢崇明“请调乌撒步兵二万援辽,从之”。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征调湖广保靖宣慰彭象乾及子侄率士兵5000援辽。这些土兵均战功卓著,著名的石柱女土司秦良玉​所带白杆兵就是例子。

至于土兵镇压各民族反抗的事例就更多,这是明朝“以夷制夷”、“以蛮攻蛮”的惯用政策。明朝所征调的土兵,粮饷皆自备。

当然土司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土司多处在边疆地区,又负有守土之责,所以土司在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斗争中有过特殊的贡献。边疆地区的土司无论中央王朝内部发生过多么严重的分裂、混战、甚至改朝换代,还​是边疆地区遭受外敌入侵蹂躏的时候,边疆地区的上司都是站在国家的统一立场来保卫边疆领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

例如明朝万历初年,缅甸国王莽瑞体率兵侵入云南德宏地区,明朝陇川傣族土司多士宁就不惜以全家性命来保卫边土,拒不降缅。明朝永乐年间,木邦宣慰使罕宾发多次拒绝缅甸那罗​塔的诱叛,并向明朝廷表示效忠,愿意共同抗击那罗塔,从而得到明王朝的嘉奖。1834年(道光十四年)缅甸木梳王朝蛮横地强迫车里宣慰使刀正综侍奉缅王,刀正综以身为清朝​宣慰使,予以坚决拒绝。

(3)、利

在经济上,土官是辖境土地最高所有者,实行劳役地租、实物地租等经济剥削。土民不准拥有土地,真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文化上,土司不准土民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

在土司制度下,各族人民没有土地,除为土司提供繁重的无偿劳役和当土兵外,还要向土司缴纳或进贡各种实物,尤其是有的土司强征滥取,如火坑钱、锄头钱、烟火钱等。

3、土官的等级

   土司官职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司诸职。《元史?百官志》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只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品数,各有差等”。

(1)、元朝

★省一级

宣慰使司:秩从二品。每司有宣慰使三员,从二品;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一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六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正九品。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秩从二品。使三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官阶与宣慰司同名官员同。

宣慰使兼管军万户府:每府宣慰使三员,同知、副使各一员,经历一员,照磨兼管勾一员。官阶与宣慰使司同名官员同。

都元帅府:都元帅二员,副元帅二员,经历、知事一员。

        
元帅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

上述五种宣慰司一级的土司机构的官员不完全都是由土官担任的,也有元朝派去的官员,但其机构仍是土司机构。

★地市一级

宣抚司:秩正三品。每司达鲁花赤一员,宣抚一员,同知、副使各二员,佥事一员,计议、经历、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架阁一员。

安抚司:秩正三品。每司达鲁花赤一员,安抚使一员,同知、副使、佥事各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

招讨司: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招讨使一员,经历一员。

诸蛮夷长官司:“西南夷诸溪洞各置长官司,秩如下州。达鲁花赤、长官、副长官”。

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蛮夷长官司以下还设有蛮夷千户所、洞、处、寨等许多官职,均系专门设在民族地区的土官职名。另外还在民族地区或接近内地的地区设路、府、​州、县,同样设置各级土司,路为总管府总管、府为知府、州为知州、县为知县。

元朝比较广泛的任用南方民族的豪酋为土司土官,从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长官司到路、府、州、县的长官大多以各民族中的豪酋担任。甚至元朝还任用土酋担任行中书省的官职​,有的土酋被任用担任行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左丞、右丞、平章等官职。

(2)、明朝

明朝土司分为文职和武职。

★武职土官官衔

宣慰使司:设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正四品;副使一人,从四品;企事一人,正五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都事一人,正八品。

宣抚司:设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从五品;企事一人,正六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照磨一人,从九品。

安抚司:设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同知一人,正六品;副使一人,从六品;佥事一人,正七品;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招讨司:设招讨使一人,从五品;副招计使一人,正六品;其属吏目一人,从九品。

长官司:设长官一人,正六品;副长官一人,从七品;其属吏目一人,未入流。

蛮夷长官司:设长官、副长官各一人,品级同长官司。

又设有蛮夷官、苗民官、千户长、副千户长等土官。长官司与蛮夷长官司的区别在于管辖户籍的多寡而定,四百户以上才设长官司,四百户以下者设蛮夷长官司,皆属于县一级的武职​土官。

★文职土官官衔

指土府、土州、土县的土官,“军民府(土府)、土州、土县,设官如府州县”。“本(明)朝设土司,除知府、知州、知县具文职,其品秩一如流官”。“土官以文职居任,与流官​同称者,自知府以下俱有之”。可见明朝土府、土州、土县的文职土官其设置与官衔和流官相同,在官衔前均冠以“土”字,以区别于流官。

土府:设土知府,正四品;土同知,正五品;土通判,正六品;土推官,正七品;土经历,正八品;土知事,正九品。

土州:设土知州,从五品;土同知,从六品;土通判,从七品;土吏目,从九品。

土县:土知县,正七品;土县丞,正八品;土主簿,正九品;土典吏,不入流。

此外还设有把事、巡检、驿丞等土官,如四川马湖府设把事 1人,信宁等地设巡检8人,溪龙等地设驿丞7人。

明朝所设土司官衔,品秩皆低于元朝,如元朝宣慰使为从二品,明朝则为从三品:元朝长官司为从五品,明朝则为正六品。

明朝武职土司隶兵部武选司,文职土司隶吏部验封司,则与元朝不同。

4、土司地区的分布

据《明史?职官志五》记载,明初“为宣慰司者十一,为招讨司者一,为宣抚司者十,为安抚司者十九,为长官司者百七十有三”。计217个土司区。“又有蛮夷指挥使司三,卫指​挥使司三百八十五,宣慰司三,招讨司六,万户府四,千户所四十一,站七,地面七,寨一,并以附寨蛮夷官其地”。这类土司区计451个。两者合计共668个土司区。

分布是:湖广有宣慰司2,宣抚司3,安抚司8,长官司6,共19个;四川有宣慰司1(播州宣慰司),宣抚司3,安抚司3,招讨司1,长官司(蛮夷长官司)26,府5,卫7​,共46个;云南省宣慰司7,宣抚司4,安抚司1,长官司(御夷、蛮夷长官司)15,府26,州4,共57个;贵州有宣慰司1,安抚司3,长官司53,府5,州2,卫1,​共65个;广西有安抚司2,长官司4,府9,州41,共56个。

每个土司区都设有各民族的土官。明朝设武职土司宣慰、宣抚、招讨、安抚、长官司等官员(宣慰司以下诸土司)共223人,其中湖广41人,四川49人,云南52人,贵州77​人,广西4人。文职土司(府、州、县)官员(土知府以下诸官员)共393人,其中四川25人,云南151人,贵州15人,广西197人,湖广5人。


二、梦的背景知识:为什么造反

1、杨应龙曾经是个明王朝的好孩子

杨应龙曾经为明王朝东征西讨,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万历14至18年(1586--1590年)杨应龙数从征调,三次率播州兵配合明朝军队征剿松潘和建昌等地,屡建战功而受封骠骑将军。

例如《平播全书》说“杨氏世称恭顺”。对朝廷一直是“奉琛奉币,职岁之贡献无虚;不叛不侵,非时之征调惟谨。”杨应龙自隆庆六年袭职以来,更是“川贵两省有征调,朝奉檄而​夕发兵,毋敢后时。”对朝廷依律称臣纳贡,“趋事勤敏……裹粮效命。”应朝廷调遣多次率军出征卖命,参加平乱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分别加封为都指挥使,赐飞鱼彩袍,领二品​官衔,封骠骑大将军。

贵州巡抚郭子章《西南三征记》记载了杨应龙替朝廷排忧解难的多次战绩:“乙酉(明万历13年)夏,杨柳番(四川邛崃土司)啸聚……征播州土兵……丙戍正月……播兵为前锋…​…杨应龙以所部精兵从中击之……丁亥四月……,讨邛部夷……播州兵先登……播州帅杨应龙率众大呼冲之,贼退。”

《遵义府志?年纪》也记载:“神宗万历14年(1586)正月,松番诸番作乱,四川巡抚徐元泰决计大征,命播州兵为前锋,六月班师。15年(1587)七月,征播州士兵三​道入讨邛部属夷,以其地置屏山县(今四川宜宾西南面)”。

《明史纪事本末》也赞杨应龙“以征喇嘛诸番九丝、腻乃、杨柳沟(今天西康地区一带土司造反)等,多却敌先登,斩获无算”,而受到朝廷的多次奖赏。当时的播州隶属四川,又与​贵州重庆连疆接界。但是,“蜀兵弱,每有征讨,止调土司。”不管是领兵征叠茂,还是防御松潘,杨应龙都是亲自领军前往,成为当时四川的一支最有战斗力且最易征调的土兵雄师​。

杨应龙除了以武功封骠骑将军之外,他对朝廷的一些不仁之举也惟命是从。例如明朝廷从明成祖永乐皇帝缮治北京宫殿开始,就在播州采办大楠木。嘉靖年间,修仁寿宫,到播州采木​,丢掉几千民工性命,才把5000棵大楠木运进京城。明神宗永历皇帝修建定陵,杨应龙更是遣万夫入仙人山、娄山关等“虎猿不迹”的险恶之地砍伐大楠木,自己出钱出工于万历​13年进大木六十根,从而得到了明神宗“特给大红绯鱼服,加职级”的奖赏。(《明史纪事本末》)

当时采木是以民工的生命为代价的苦差役。有民谣说采木是“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楚蜀之人谈及采木,莫不哽咽。而那上千万两的采木经费又都是征诸民间的,闹得当时是群臣​激愤,民怨沸腾。但作为采木大户的杨应龙,却并不见其有什么愤怨之言,对朝廷这种敲骨吸髓般的掠夺开采,杨应龙始终忠顺地按朝廷的吩咐在办理,不但非常积极,并且不允许自​己所辖之土民有叛乱反抗之举动。他遵守着先人“尽臣节”的家训,也奉守着明初杨铿纳土归降明朝时朱元璋“令世抚诸苗”的圣谕。可见杨氏是“未有不臣之迹”的。杨应龙没有反​叛朝廷的动机,相反却替朝廷殷勤地效着犬马之劳。

2、贵州嫉妒和朝廷逼反

从史料记载来看,杨应龙反明一事最先起因于杨应龙以奸情杀掉妻张氏及灭门其家族,随即妻叔张时照(也是一个土著部落首领)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前去贵州告杨应龙反。贵州巡​抚叶梦雄上疏告杨应龙凶恶诸事,巡按陈效亦历二十四条罪证,力主声讨。(《明神宗实录》)

万历19年,贵州抚臣又提出“应龙罪犯必诛”和“应龙拒命不赴会堪”等等的罪名。

接着贵州又挑拨播州五司七姓尽皆叛离杨应龙,并派兵保护。

贵州抚臣为何如此痛恨杨应龙?

在《明神宗万历实录》中有这样一本奏折说明了原因:万历28年10月20日大学士沈一贯向皇上的奏折。奏折说:“昨得(川黔)两省按臣书揭咸云:‘播州沃土人人垂涎’。”​(《明神宗实录》大学士沈一贯上顺的奏折)。

由此便知,贵州抚臣力主惩治杨应龙的动机,是要灭除和瓜分播州这块沃土。尤其是想要占据播州接近贵州方面的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等五个长官司土地。

这件事叶梦熊的继任贵州巡抚江东之在他的《防御事宜疏》中是这样认为的:“播州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五长官司与(贵州)思州、石阡、兴隆等处,地方军民犬牙相错,​且黄平司与贵州黄平所同城,重安司在兴隆以东,草塘司在兴隆以西。乃云、贵往来孔道。故未有播害及五司而黔之军民不概受其荼毒者也。”因此,贵州一直想要分割这五司的地盘​为己有。

但是播州历来归四川管辖,贵州并无插手的机会。只是到了万历时代,贵州巡抚叶应熊上任后受命节制播州军事,这给贵州提供了扩大地盘的想象空间:播州南北纵贯二千里,几乎将​贵州切为东西两半,而且黔北一带相对富庶。据《勘处播州事情疏》记载,明成化22年(1486),杨氏拥有145处田庄,有大水田、柳川、冉川、屯平、大足、黄鱼、永安、​先锋、洪江、米田、通平、毛陂、石梁、雷水、崔家、桃溪、半山、泥川、会川、朗山、干溪、海龙坝等处,大水田“万世永赖”碑称:“凡州内所属钱粮,永为杨姓供费,以故命修​四十八庄,此系太平一庄”。有茶田二十六处、猎场十一处、蜡崖二十八处,渔潭一十三处。土官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修建别墅行宫,有大水田太平庄、桃溪庄(现在仍然是遵义高档楼​盘所在地)、永安庄、金鼎山避暑别墅、新舟斗牛城等处。桃溪庄“凡诸寻乐处,规则几万厦”,有“望月台,垂纶放舟处,望鹿城”等。永安庄为九重四合天井,华丽壮观,规模巨​大。这都让贵州巡抚眼红。

于是叶应熊1590年借题发挥上折奏了杨应龙24大罪状,说他在海龙囤上修建了新王宫,九五之尊气势只略逊皇家;说他虐待子民,嗜杀成性等等。贵州力主查办。

万历23年邢?出任贵州总督,以“传闻土酋杨应龙借口官兵仇杀,不肯听堪。”一事上告杨应龙。并要“诚下诏明正其罪,从宽治之,贬其爵削其土,仍袭其子。”

于是万历皇帝下诏杨应龙,要其去重庆听堪。

杨应龙也自缚前往听堪。处理结果是:罚以四万两白银助采皇木,余下赎金以其二儿子扣压做人质。并革去杨应龙职务以其长子朝栋代理。交出黄元等12人抵祸,斩首于重庆。

与此同时,邢?又按前论削其疆土,将播州所辖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五个长官司地划给了贵州黄平通判管理。(《平播全书》)。

至此,贵州抚臣状告杨应龙的目的已经基本上达到。

可是这件事刚结束,就传来做人质的杨应龙二儿子杨可栋死于重庆狱中的消息。

削职罚金,丢地失子,这对于杨应龙来说,实在是处罚过重。积压心中已久的仇恨一齐涌上心头,终于愤懑的喊出:“今朝廷不容我,只得舍命出綦江,拼作做”的怒吼。

由此便知,朝廷要灭除杨应龙的决心:故意逼反。

3、官场腐败

明朝到了万历年间,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社会凋敝。万历王朝放任官场买官卖官,当时主宰文武官员升迁的大臣对不同的官阶开出不同的价码,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官。

许多人没有钱但又想当官,于是就借钱买官。文职称“债官”,武职称为“债帅”。这些债帅债官因为是借钱买官的,他们不仅贪生怕死,而且上任后为了还债就不遗余力地对下属和​兵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勒索。

川贵两省的几任巡抚均是这种情况,对下面土司敲诈勒索,而杨应龙自视甚高,不买贵州巡抚的账,结果就是被控24条大罪。

相反,杨应龙一直巴结四川巡抚,因此当贵州巡抚告状时,四川巡抚说:“杨应龙无可堪之罪”。因为当时四川巡抚认为四川三面与播州相邻,四川内部土司一百多个,都依靠播州兵​镇压,而且播州兵骁勇善战,多次赴征调弹压有功,剪除不是长策,所以四川巡抚,巡按都主张安抚。明王朝中央朝议后认为由两省会勘,杨应龙愿赴蜀不赴黔。

万历20年12月,杨应龙到重庆与两省巡抚当庭对簿,结论是论法当斩,允许以二万两白银赎罪。当时日本入侵朝鲜,明朝中央羽檄征天下兵,杨应龙愿自己带领五千兵土征倭报效​。万历皇帝诏可,释之。兵已启行,但是征倭停止。

四川新的巡抚都御史王继光至,想再次敲诈勒索,严提勘结,而御史张时照等复奏万历,强调安抚为主,但王继光一意主剿。

杨景淳评四川贵州官员在处理杨应龙造反事情上有三个失误:以喜事误、以纳贿误、又以避嫌误。(《明神宗实录》杨景淳)。一次又一次的没有作出合理的解决,让杨应龙与朝廷的​矛盾越积越厚,最终造成了逼反杨应龙的结果。

时任首辅兼吏部尚书的申时行后来评论此事时说:“川贵土司,唯杨氏世称恭顺。向使委员不索贿,应龙不系狱,征必赴,召必来,何至称兵叛逆乎。挑衅起祸必有其责者。故好事喜功,穷兵殚财,非国家之利也。事可永鉴也。”(《明神宗实录》)。《明史 。食货志》也说“万历官多暴横”。

从史料上还可以看出杨应龙起先并没有想造反,但由于矛盾的累积一步一步地将其引上反叛的道路。在削职罚金、丢地失子的情况下,杨应龙还是打掉门牙往肚里吞,强忍住这些屈辱​和悲痛,于万历24年8月同子朝栋各向朝廷献大木二十根,以便和明朝廷修好关系。可见在如此沉重压力下,杨应龙都没有选择去冒险,而是希望和明朝廷修好关系,这点足以说明​杨应龙起先是不想造反的。

在和解无望情况下,万历27年,杨应龙决定“舍命出綦江”。当他攻下綦江后,军师孙时泰建议他攻下重庆,直捣成都平原。但是杨应龙此时没有采纳。可见此时他还对朝廷抱有一​丝的希望,还希望得到朝廷的宽恕。

要不是明王朝的腐败,各级官员就不会如此勒索杨应龙,就不会引起贵州巡抚与杨应龙矛盾;如果没有官员政绩要求,导致贵州对播州领土虎视眈眈,就可能不会激化矛盾,逼反杨应​龙。

如果当时朝廷有一个明白人,则播州这场空前的浩劫也许是可以避免的。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 ... p;page=1#pid3160433
4、杨应龙残暴压迫下属五司七姓

杨应龙领导的播州宣慰司,当时隶属四川,下属有黄平、草塘两个安抚司,真州、播州、白泥、余庆、重安、容山等六个长官司,统帅境内下属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姓部落​。

杨应龙性格残暴,喜欢酷杀树威。例如以奸情,灭掉其妻张氏一门,以至于其妻叔张时照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逃亡贵阳,向当时的贵州巡抚叶梦熊告发谋反,叶梦熊向朝廷上疏请发​兵征剿。

并且勾结黔东南苗族,劫掠自己部属,巧取豪夺了辖区内五司七姓的土地和财物。结果导致其下属的五司七姓部落均有反心。再加贵州巡抚一挑拨,立即全反。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和谐。朱元璋就有“内中华外夷狄”的观点,认为“中国乃阳,蛮夷乃阴”。“西南诸夷,自古及今,莫不朝贡中国。以小​事大,义所当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少数民族始终有一种提防心理。(《明太祖实录》)而且一直实施以夷制夷策略,一个大土司,管辖若干个不同民族的小土司,让他​们互相争斗,互相搏杀。

这种分而治之策略也为后来迅速平定杨应龙造反起了关键作用。

5、简评

在中国大一统的传统文化中,任何中央王朝都是不愿意,也不允许出现封建割据或各种自治政权的存在的,即使迫于鞭长莫及,权宜之计允许,也是随时准备一旦有能力,或者采取民​族同化的方式消化吸收,或者采取武力解决。无一例外。

播州土司政权能够存在724年,就是利用中央王朝鞭长莫及的机会,随着明朝征服贵州,建立贵州行省,汉化加快,在四川贵州两个汉区的腹心部位还存在一个强大的土司政权,就​是对国家稳定的威胁,势必除之而后快。所以播州被武力剿灭或和平同化是必然的。只是明朝地方官选择了逼反杨应龙,采取武力解决这种能够迅速获得政绩的办法。这就是政绩害死​人。

“应龙负隅之虎也,广幅千里,四面皆山,食足兵强。”(《明实录》杨景淳上书奏折)。杨应龙在播州不但有16万能征善战的僚兵,还有南宋以来由祖先杨文主修的为了防御元蒙​军队以地形险要而著称的军事城堡海龙囤,以及娄山关等防御要塞。

如果杨应龙没有足够的力量,四川和贵州巡抚就不会暗算他,以至于因一点鸡毛蒜皮之事就拟定“二十四罪状”上告朝廷。

朝廷也不会将其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也正由于他的力量的强大,在白石口之战,才使得明军全军覆没。也是因为如此,万历27年,杨应龙才决定“舍命出綦江”。

这就促使朝廷绞杀杨应龙的决心完全形成。假使杨应龙力量弱小,明军就不会如此兴师动众,调集15个省24万大军将其剿灭。

因此杨应龙力量的强大,且缺乏政治头脑,不知低调,是引发平播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三、梦的背景知识:战争过程

1、造反

前面说过,1592年,朝廷要员在重庆府三堂会审,称杨应龙论罪当斩。杨应龙提出用二万两银子赎罪,并亲率5000播州军去朝鲜剿灭倭寇,以解朝廷战事之急,万历皇帝答应​了。因朝鲜战事趋缓,杨应龙失去用行动表白爱国之心的机遇,只得再花重金贿赂四川要员。但是1593年,四川巡抚换人了。
继任四川巡抚王继光坚持严提勘结,杨应龙抗命不出,王继光就要遣兵抓他到四川结案。

万历21年(1593),王继光命令总兵刘承嗣、参将郭成等分三军,各道并进,军至娄山关,穆照诈降,都司王之翰全军覆灭,军备辎重全部损失,王继光被革职。

消灭这批川军后,杨应龙到播州边界松坎请罪,他双手反绑,向朝廷大员下跪,交出冲杀川军的主犯12人代自己受斩,将次子杨可栋留在重庆做人质,还保证再交赎金4万两。生性​自负的杨应龙磕头磕出了血。

然后御史薛继茂上奏主抚,杨应龙亦上书自白,并遣人携金入京活动,收买官员,并运动御史吴礼嘉劾郭成等失律,总兵刘承嗣以疾要求退休。

而且兵部尚书石星认为当时东南倭氛未靖,永宁、酉阳和石柱等土司都是杨应龙的姻亲,而黄平、白泥诸土司,久为杨应龙仇雠,必须先剪其枝党,招聚其仇敌,以逐步瓦解其反抗基​础。所以应该缓图杨应龙,专事东方,待机而行。万历皇帝亦以杨应龙向有积劳,可其奏。最后朝廷放弃征讨,撤兵。

同时朝廷任命谭希恩为四川巡抚,与总兵刘承嗣会同贵州抚镇,相机征剿。并以重庆太守王士琦为川东兵备使,弹治。

但是是不久后事情发生逆转,作为人质的杨应龙二儿子死在重庆狱中,杨应龙索要儿子尸体安葬,官府不给,催他先交齐了赎金再说。失子之痛与官家的腐败把杨应龙的情感推到极致​,他悲愤地说:“要想得银子,除非我儿能活转来!”在离现在遵义老城30多里的海龙囤对面养马城山下,召集千名和尚道士向着重庆方向超度有家未归的亡魂,香火如山雾缭绕。​

就这样杨应龙被逼一步一步登上海龙囤,造反了。

海龙囤是杨氏土司早在南宋末年就修下的城堡,方圆近两公里,三面悬崖,只有一条称作天梯的陡峭山道,凭险设下飞虎关、飞龙关、飞凤关等六关,扼住上囤必经之处。后山有三关​,土城、月城环山而立,坚固雄伟。以千斤石条垒砌的高大城墙绵延十几里。

万历24年(1596),杨应龙派兵袭掠余庆、大呼、都坝,焚劫草塘二司及兴隆、都匀各卫,围黄平,戮重安长官司。

万历25年3月,杨应龙洗劫江津县及南川。12月,杨应龙占领合江,屠城。万历26年11月,杨应龙统兵大掠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并侵扰湖广48屯,阻塞驿站。朝廷​震怒,下令进剿。

2、进剿
万历27年2月,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等率兵3000进剿。杨应龙令其弟杨兆龙、子杨朝栋、宣慰司总管何汉良等至飞练堡迎战,杨国柱等全部战死,官军无​一生还,于是江东之被革职。

由于四川协剿不力,朝廷震怒,四川巡抚谭希恩也被撤职。启用前兵部侍郎李化龙总督川、湖、贵三省军务,赐尚方宝剑,调天下兵马,用以进剿播州,并任命命郭子章任贵州巡抚,​合力备战。

从此杨应龙走上造反不归路。

杨应龙公开起兵反明后,采纳军师汉族人孙时泰之计,于万历27(1599)年6月21日率兵攻破綦江,屠城,接着又攻破镇远,屠城。12月18日,杨应龙次子杨惟栋、何汉​良、杨珠、朱敬统率步兵六万、马兵三万,分兵五路攻打龙泉长官司(今凤岗,是往思南、石阡之要冲),消灭外围守备明军,正月初四,1000余名官兵阵亡,守备杨惟中率残留​2000守军突围去思南向贵州布政司参政郭廷良求援。初五深夜,播兵攻破龙泉,龙泉土司安民志阵亡,吏目刘玉銮夫妇战死。然后火焚龙泉。

经过一年紧密锣鼓的准备后,兵部侍郎李化龙集结了全国20多员著名将领,15省的24万正规部队(包括大集,延宁四镇、河南、山东、天津、滇、浙、粤西、川、黔、湖广等等​),各方土司的10万土兵及川黔等地30万运夫。(土司队伍中,有水西5千彝兵,这是新一任贵州巡抚郭子章动员过来的,这就掐断了播州、水西两大土司联盟的可能性)

李化龙的进剿策略是:政治上分化瓦解,军事上分进合击。

万历28年(1600)2月12日,李化龙在重庆登坛誓师,兵分八路向播州合围。八路兵马分别是总兵刘?为主将的綦江路;总兵马孔英为主将的南川路;总兵吴广为主将的合江​路;副将曹希彬为主将的永宁路;总兵陈?为主将的偏桥路;总兵童元镇为主将的乌江路;总兵李应祥为主将的兴隆路(今贵州黄平);总兵朱鹤龄为主将的沙溪路。

杨应龙的兵力有16万上下,僚兵居多,山地作战经验丰富。但是这是一群乌合之众,靠寨老,土司或部落首领指挥,没有有系统的指挥体系,类似今日的利比亚部落部队。实际上这​些部队中,只有杨应龙自己直系亲属指挥的4、5万“老虎兵”勘用,其他部队大多被明军收买瓦解,甚至调转枪口来对付杨应龙。

战争一开始明军并不顺利,主攻乌江天堑的明军总兵童元镇,率3万步骑被歼,只剩10多人逃脱。

然后明军根据李化龙制定的战略“关外且战且招降,多不可胜诛也。关内疾战勿受降,师不可久老,贼诈不可信也。”

采用一方面封官许愿和钱财收买各部落首领,另一方面利用优势兵力分进合击。经过3个多月,整个反抗体系才土崩瓦解,到4月中旬,外围所有关隘相继失陷,4月16日杨应龙率​万余亲兵退守海龙囤。

主要攻击的两路都是收买和攻击并用的。

例如由刘珽任主将的第一路,领3万多人,从四川綦江向播州进攻。正月攻克了播州兵所据的丁山、铜鼓、严村三要塞,俘虏小溪里(今习水县温水、仙源、双龙等地)寨老穆昭、丁​山里(今习水县寨坝、棕山等地)寨老杨真。然后向娄山关挺进。

杨应龙立即派大将吴尚华领一万僚兵迎战。明军通过收买播州兵的内部叛徒指引,播兵被伏击,刘珽活捉了吴尚华。

杨应龙再派长子杨朝栋、总管杨珠带三万精兵,由松坎、鱼渡、罗古池(今綦江境内)分三路进攻刘?,再次被叛徒出卖,播兵再次战败,刘珽直抵娄山关下。

刘珽用大军从正面仰攻木关,吸引敌人注意力,然后用少量骑兵分左右二路从山间小路偷袭敌后,形成前后夹攻之势。在3月28日攻克娄山关,其后与马 孙 ​英 南 川 路、永 宁 路 吴 广 诸 路 大 军 一 同 进 逼播州杨氏的要 塞和大 本 营海 龙囤。

(刘?平播回朝后,因为与杨应龙有旧交,又曾贿赂总督李化龙,遭贬至重庆。直到努尔哈赤在万历46年(1618)发布“七太大恨”告天后连续攻陷了抚顺、清河,1619年​明朝才又重新起用刘?,参加杨镐指挥的萨尔浒大战。1619年3月4日,刘?率13000军马从东面进攻赫图阿拉,遭努尔哈赤伏击,两臂受伤,搏杀中脸又被削去半边,战死​沙场,全军覆灭。(《明史纪事本末》))

再例如李应祥率领的第七路从黄平攻击前进,1600年2月通过强攻,攻下杨应龙大将谢朝俸防守的箐冈,俘虏谢朝俸及其妻子,后乘势到达乌江边上。李应祥从江界河过乌江,通​过封官许愿和金钱,收买了杨应龙部将石月俸,石月俸率万余播州兵参与作战,不战而顺利直抵黄滩关。黄滩关依壁而立,地势十分险要。李应祥依石月俸计,率四千精兵,趁夜抵达​关下,石月俸以数十骑兵诱开关门,然后率大军渡河攻击黄滩关正面,石月俸内应,黄滩关守军全部被歼,李应祥遂乘胜抵达海龙囤下会合诸路大军共灭杨应龙。

在利益诱惑下当时杨应龙阵营大量的土司投降明军,并参与讨伐杨应龙,这里面不乏他的各种亲戚(杨应龙为人真的很失败)。

例如万历28(1600)年2月14日,杨应龙部下真州长官司(今正安、道真县)长官郑葵率领真州土兵投降官军,并带领官军,攻克土坪(今正安县)、旺草(今绥阳县旺草镇​)。

再例如杨应龙亲家,石柱安抚司马千乘和酉阳宣抚司冉御龙等都率本司土兵参与战斗,并生擒播州头领蔡明、巴习文和容山长官司(今湄潭县黄家坝镇官堰村)副长官韩应时。此外杨​应龙亲家永宁宣抚司不但自己参战,还招降陶洪、安村(仁怀市安龙场)、罗村寨老,以及儒溪长官司土司(今赤水市复兴场)。

实际政治瓦解比战争力量更可怕。

3、结局

明万历28(1600)年6月初6,明军收买了防守海龙囤后山的杨应龙亲家,悄悄开门,放进明军,攻破了两个多月不能攻占的海龙囤(现在是一著名景点,十分险要)。(说明​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真理)。

杨应龙(49岁)携妾周氏、何氏上吊自焚,官兵剖开杨应龙肚子,塞满盐巴,解北京锉尸。

杨应龙小妾田雌凤,解送北京问斩。

杨应龙长子杨朝栋、三子杨以栋、四子杨惟栋、五子杨良栋(18)岁、六子杨胜栋(15岁)、七子杨堪栋(11岁)、八子杨奇栋(9岁),解送京师问斩。(二子杨可栋死于重​庆狱中,尸葬今遵义泗渡镇)

杨应龙女杨贞慧,19岁,解送京师问斩。

杨应龙孙杨嵩寿,5岁,解送京师问斩。

杨应龙三弟杨兆龙(39岁)、四弟杨从龙(38岁)、五弟杨世龙(36岁),解送京师问斩。

114天的平播战争结束。全国为之举力,国库为之虚空,百姓受难无数。合计耗银300万两,双方死伤10万余人。万历皇帝将《平播功诏书》颁布天下。

这场平播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力约40万人,杨氏首领1200多人被俘,阵亡数万人,杨氏族人5500多人被俘,22600余人被斩首示众。明军阵亡将军78人,阵亡正规军​和土兵士兵数万人。

由于明军在战争中大肆屠杀少数民族,以至于因大战而伤及的百姓无法统计,李化龙只在《平播全书》中提到“播地之民或死或亡,十存一二”。战后明朝不得不从江西湖广等地进行​的大规模移民。

这场战争,使一个建立过夜郎国的僚人民族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也仅仅在仡佬族的发源地遵义边远的务川和道真两仡佬族自治县有2、30万仡佬族,遵义中心区完全消失。而在贵​州黔西,普定等地,以及广西,甚至海南西部一些地区拥有的少量仡佬族聚落,都是这次战争的逃亡者和受害者。

平播战争是明代三大征战之一,花费白银300万两。这场大战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战争的支付,国库空虚,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为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埋下伏笔,导致明朝灭亡。

平播战争彻底结束了杨氏土司政权对播州长达725年29代的土司统治。并于次年对播州改土归流,废除播州宣慰司。

战后战利品瓜分,李化龙建议:可将播州一分为二,大头仍属四川,小部分归属贵州。贵州巡抚郭子章坚决不同意,上奏应全数划拨给贵州。

结果,播州分成二府,以其在乌江以北之地置遵义军民府,领遵义、绥阳、桐梓、仁怀四县及正安一州,隶属四川布政使司;以乌江以南之地置平越军民府(今福泉),领湄潭、瓮安​、余庆三县及黄平州,隶贵州布政使司。二府面积大体相当。贵州其实胜利了,3万平方公里的战利品,清一色用流官统治,贵州安全问题彻底缓解,贵州真正的流官时代开始了。

所以遵义跟贵州的矛盾那可真的是源远流长。
4、白日梦

好,准备做完,该做梦了。

作为一个土司,是一个家族最高领导,他有三个职责,第一个是最基本的职责,那就是保证家族的繁衍生息;第二个职责是守住祖宗留下来的基业;第三个职责是开疆扩土。

显然杨应龙是极端失败的,他导致整个家族被诛灭,民族都差点灭亡。

我做的白日梦有N个版本,刚开始的一些版本主要是武力对抗的,后来是和平同化的。

武力对抗版本不管怎么设想,最终的结果都很悲惨:族灭。

也许可以采用毛zhuxi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游击战16字诀,也可以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等等,但是也只是取得若干战斗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战局。就像当年红军在中央苏区​反围剿,可以打几场胜仗,歼灭几个师敌人,最终仍然不得不长征逃命。而作为土著民族,是没办法长征逃命的,到任何汉区,都是鱼肉上砧板。其实杨应龙也打得不错,在乌江全歼​3万明军,在娄山关也杀伤巨大。但是这无法改变内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八面受敌,在优势敌人分进合击打击下,地盘不断被蚕食,持续作战的潜力不断被削弱,最终导致全线崩溃。​

我考虑很久后,得到的结论是武力对抗没有胜利的希望。不但突击战没机会,持久战跟没胜算。

和平同化就成为唯一选择。
(1)、武力对抗

选择武力对抗,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也即什么时候算胜利,算结束。

武力对抗有三种可能目标:第一是类似后金满族统一全国;第二是类似缅甸的缅族完全独立;第三是争取打完招安。

首先招安毫无价值。因为杨应龙已经是明朝最强大的播州宣慰使司,二品,骠骑将军,都指挥使,这是土人所能当的最大官职,就算招安也不会超越。所以招安这个目标可以PASS。

其次是统一全国毫无可能。僚兵的优势是山地战和丛林战,一旦进入平原,就是骑兵的鱼肉。而且历史上西南就没有进取中原成功的先例。最早的南诏政权,曾经一度控制过遵义一带,但是中央王朝大军一到,​立即土崩瓦解,退回苍山洱海。较近的一次是吴三桂,也打到湖南湖北一带,最后仍然是力量不足,内部不稳,凝聚力不够而瓦解;就算是从广西起兵的太平天国,面对腐朽糜烂的清​朝,也没能统一全国。战略失误是一方面,力量不足是更根本的。

而后金能够获取天下,主要运气而不是实力,也即抓住了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利用明王朝东林党宦官等纠葛弄权导致的内乱和出现一个超级脑残皇帝的千载难逢的时机,再利用气​候异常导致的经济危机引起的农民造反,以及后金蒙古骑兵的优势,才侥幸成功。如果历史允许重复,可能重复一千次也未必再有这种成功可能。他们在明朝最弱,最无反抗能力时给​了致命一击。

其三是独立也毫无可能。西南少数民族在明朝独立成功的有今天的缅甸。但是缅甸有特殊的地缘环境和政治环境,南部是印度洋,不会腹背受敌,北部是20多个各民族土司政权,成为强大的缓冲区,明王朝​为了通过这些土司地盘,基本就把国力消耗殆尽了。例如麓川三征。

麓川(公元1311-1448年)是傣族建立的位于云南西部的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14世纪初,元朝曾先后几次远征缅甸,致使缅甸蒲甘王朝的势力逐渐衰落,元朝末期,元朝无暇顾及边事,元朝至​正初年(1312)傣族人思可法崛起于勐卯,势力逐渐扩大,派人向元朝进贡,取得了“麓川路平民总管府总管”的头衔,并开始开疆扩土,元朝曾试图派兵镇压,却以失败告终。​1355年,元朝政府只得封授他为“平缅宣慰使司的宣慰使”。元末,思可法乘中原争扰,兼并金齿(保山)各部,称雄一方。

据明史记载,麓川疆域“地方万里。景东在其东(思茅景东县),西天古剌在其西(古剌是缅甸的白古,西天指印度),八百媳妇在其南(即今泰国清迈、清莱一带),吐蕃在其北(​即今西藏);东南则车里(即今西双版纳),西南则缅国(即今缅甸),东北则哀牢(即今保山),西北则西番(指分布在滇西北宁蒗、永胜一带的普米族),回纥(即今回族)。

在麓川鼎盛时期,麓川周边几个小国也是其势力范围,被迫对其称臣纳贡。“邻境小国闻之,相属称臣纳贡,有暹罗(泰国)、景线、景老、整卖、整车、车里、白古诸部”,“是时​,天竺之卫萨利国( 即今缅甸西北部、迈立开江上游及亲敦江流域一带),邦特章邦乃公国、邦特利菩国、中国先后入贡”。当时靠近缅甸一侧的孟养、木邦等地也一度属于麓川的势力范围。(势力范围​大概包括今天云南南部和缅甸北部,面积在50万平方公里左右)

思汉法去世后,争袭王位产生内讧,景东陶勐和摩沙勒土司乘机宣布脱离麓川归附明朝。驻守云南的沐英立即封官许愿,并派军队前来镇守。麓川立即发兵征讨,从而爆发了景东之役​、摩沙勒之役和定边之役这三次战役。

景东原来是傣族聚居区,元朝曾设置景东府,后来在思汉法东征时被麓川占领。1382年,景东陶勐俄陶宣布脱离麓川,归顺明朝。麓川决定对景东进行惩罚。1385年,景东之​役爆发。麓川获胜,并再次夺回景东。

摩沙勒之役和定边之役都发生于1388年 。摩沙勒一带自元朝末年被麓川夺得。麓川在摩沙勒之役中取胜,致使原已归附明朝的土官再次跟随麓川与明军交战。随后,麓川和明军在定边交战,明军用火器击溃了麓川的象阵,​麓川大败,这就是历史上的定边之役。

1413年,思昂法(思任法)继承麓川王位,先收复周边故土,然后进攻孟养,最后进军勒宏地区。

面对屡战屡败,当时明朝内部主和的理由是“王师不可轻出,夷性不可骤训,地险不可用众,客兵不可久淹”;“至于瓦剌,终为边患”;担心“移甘肃守将以事南征,卒然有警,何​以为御”?但是王振“欲示威荒服”,于是明朝政府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麓川之役。

一征麓川。正统六年(1441年)二月,明英宗诏命定西伯蒋贵为总兵,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发兵15万,初征麓川。

二征麓川。正统八年(1443年)五月,复命定西伯蒋贵充总兵官,率兵5万,再征麓川。

三征麓川。正统十三年(1448年)三月复命兵部尚书靖远伯王骥总务军务,都督同知官聚佩平蛮将军印,率南京、云南、湖南、四川、贵州官军土军13万人马渡过伊洛瓦底江征​讨。但是王骥劳师远征,粮饷不给,军中疾病流行,死亡枕藉,水土不服,难以久留,王骥惶惶不安,进退两难。便与思氏匆匆议和。“骥等虑师老,度贼不可灭,乃与思禄约,许土​目得部勒诸蛮,居孟养如故。立石伊洛瓦底江为界,誓约:石烂江枯,尔乃得渡。乃班师”。

经过麓川之役,木邦、缅甸的势力更加强大。翰林学士刘球奏折说过:征麓川导致人民流亡木邦、缅甸,则“两夷土地人民各增其半,其势坐大,将不可制”。木邦原属麓川辖地,后​来因为得到明朝的扶持和默许对麓川进行侵吞而不断得以扩大。

早在麓川之役开始时,木邦已兼并了兴威以东至萨尔温江以南至雍会的广阔地带,以及兴威以西的部分地区,势力已十分强大。麓川之役中,由于明朝需要木邦和缅甸派兵参战,消灭​麓川政权,木邦和缅甸就凭借自己的优势兵力为要价,向明朝施压,要挟索要土地。

麓川之役结束后,王骥根据木邦参战的条件,将原属麓川的孟止、底麻等地划给木邦,使其土地和人民增加了将近一半,从而明朝丧失了从潞西的芒海、中山以南及瑞丽以西直达伊洛瓦底江的大片土地。

同时也根据缅甸参战的条件,将原属麓川的孟养、戛里划给缅甸,使其增加了1/3的土地和人民,从而明朝丧失了伊洛瓦底江以西包括整个亲敦江流域的广阔地带。造成了中国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而且此后,木邦和缅甸就依靠这些地区不断对明朝边境进行侵扰。

麓川长期遭受军队蹂躏,王骥采取“纵其大掠三日”、“将附降渔户解作生擒”等做法,致使傣族地区生灵涂炭、土地长期荒芜,“凡田地近人烟者,十垦其二三,去村寨稍远者,则​迥然皆旷土。”战争使人口锐减,据明史料统计,三征麓川前后麓川损失人口三十余万。

这就是三征麓川。实际明王朝一无所得,还丢掉了整个缅甸北部地区。

顺便说一句,上述内容就是正史中记载的我们丢掉缅甸北部的历史记录。

明朝三征麓川(1441-1449)先后持续9年。麓川之役导致了明朝的衰落,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翰林学士刘球奏折:“麓川连年用兵,死者十七八,军资爵赏不可胜计。”“转​饷半天下”。由于国库空虚,瓦剌乘机南下入侵,土木堡之变发生,重蹈唐玄宗天宝年间征南诏而使盛唐走向没落的覆辙。顾炎武认为征讨麓川,“盖因主将无谋,致有此患,损中国​生灵,遗边人笑,计穷事拙。”



而播州是没有这种地缘条件的,四周都是汉区,北面四川,南面贵州,东面湖广。四面受敌。实际杨应龙就是被八路军队分进合击消灭的。

播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是不可能实现长期割据或独立的。

所以武装对抗没有明确的可行目标。

没有明确可行目标的行动就是鲁莽且愚蠢的。

从兵源来看,播州100多万人口,就算实行仁政,五司七姓不反叛,也不过130万人口,按照50%妇女不打仗,5%老人不打仗,15%儿童不打仗的人口结构特点,能够打仗​的成年男性不过39万,还要一部分种田和提供军需转运等后勤服务,16万军队基本已经是上限,再扩也不过20万而已(播州实行的是三丁抽一)。而且没有后备补充,死一个少​一个。而冷兵器时代,杀人一千自损八百。明朝相对来讲兵源补充是无限的。持久战的结果是消耗殆尽。

从财政支撑来看,播州虽然比贵州富庶,但是土地有限,不过5、6万平方公里,积累有限,一旦进入持久战争,打的就是财政支持的消耗能力(实际上就算现在大量使用化肥,产量​大幅提高情况下,在遵义的边远地区仡佬族山寨的公仓和个人家里的积谷,也不过仅仅能够对付三年灾荒而已)。与拥有富甲天下江南的明王朝拼财政支持,那是没有出路的。

从装备来讲,当时明军已经大量装备土炮,火枪等兵器,远距离杀伤能力已经超过弓箭,僚兵的长项是固守要塞和弓箭杀伤,已经不具备太大威力,在娄山关一仗就是死伤比例相当。​相反明军分进合击,导致内线作战机动性越来越小,越来越被动,最终被围困在海龙囤,全军覆没。

另外,最主要的一条是播州宣慰司是由很多不同民族组成的,互相之间还有恩怨情仇,历史血债,凝聚不易,分化瓦解却不难。这些矛盾是靠政治手腕很难做到的。因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是几千年来形成的,用几十年的政治手腕,是无法融合的。一个报仇雪恨,一个封官许愿和赏赐金银,就能让所有下属土司和部落反水。

所以根本不具备武力对抗的手段和条件。

(2)、和平同化

选择和平同化,那么就必须向明王朝纳土,执行改土归流,解散宣慰使司政权,交出军队。可能的目标是三个:最低目标,家族和民族得以完全保存,繁衍生息;中间目标,家族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历史遗存得以继承和保留;最高目标,家族财产得以保留,农奴制度基本不变。

从平播战争以后,明王朝在湖广的改土归流结果来看,都相当和平(也许是播州大战给这些土司一个警告,杀猴给鸡看),基本上上述三个目标都得以实现。

就是后来的清朝改土归流也不激烈,基本都保存了土官与流官共治的制度和结构,只是交出了土司军队,收税权力和任免官员权力。土官世袭一直保留。

所以上述三个目标是可行的。

实际上我外婆家祖上就是实行的和平同化,主动向中央政权纳土,接受改土归流。安分守己,当好农民。不过就这样小心,还是会有猜忌,一直被中央政权分化瓦解,迁移移民。50​年代划分民族,这个民族还是被分而治之,同一家族被割裂,最极端的情况是一母同胞,有的被划分为苗族,有的被划分为仡佬族,有的被划分为汉族。而这些人的后代,现在已近互​相在文化认同上有隔阂。这就是政治手段解决。

所以我认为民族问题从来就是文化问题,不是遗传问题。认同一个文化,就是同一民族。

所以文化同化是最高明,也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

(3)、小结

杨应龙缺乏政治头脑。造反目标不清楚不可行:统一不可能(经济,军事,文化都没有优势);独立也不可能(四川贵州夹击);招安没价值(已经是土皇帝了)。过于残暴,不能凝​聚人心:都是自己人反水搞掉的:妻叔带部下反水告谋反,给贵州把柄;自己治下的五个土司、土州土县和七姓部落均反水;最后守海龙囤后山的亲家也反水。

播州被明军消灭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原因,杨应龙缺乏领导能力,不能凝聚人心、激励士气、同仇敌忾,实际是被收买,分化瓦解和内讧导致失败的。

根据明朝征服缅甸和播州两个土司政权完全不同的结果,我的结论是:交通与移民是解决土司问题的关键,政治手段优于武力解决。

实际上对诸侯割据也是如此,政治手段好于武力解决,经济诱导好于政治高压,沟通联络好于封锁打压。解决诸侯割据,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急于求成,要冷水煮青蛙,慢慢来。​

(这一节我想以这个案例来解释一般政治决策的流程:优先确定目标;再判断目标可行性;再来判断目标价值。希望大家以此来解读现代的许多政策)

终于发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