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破户籍这张纸,让“进城梦”照进现实(一纸户口背后多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7:54:23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12/c_116122238.htm  2013年06月12日 20:31:19
来源: 新华网

     (中国网事·“中国梦,在路上”之一)

     新华网银川6月12日电(记者马俊 周劼人 张亮)两个多月前,银川这个地处西北的三线城市出台14条“户改新政”,旨在吸引城郊农民和外来人员加入银川户籍。新政在取消“先有住房再转户口”限制、允许农民“带土地进城”等方面做出很多人性化探索,曾引起广泛关注。然而,门槛降低并不意味着谁都能进城,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尝尽“外来人”的苦楚。如何让城外的人跑步进城,让“进城梦”早日变成现实?

  户口虽然只是一张薄薄的纸,但还附着沉甸甸的利益。为了一纸户口,人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住在城边十几年却“进不了城”。

  就在距离银川市中心不到30公里的“西马银移民开发区”里,1.25万名在城市边缘辛勤劳作的居民,还没有被户改新政覆盖。

  从银川市中心出发,大约半小时车程就能抵达一个叫“西马银移民开发区”的地方。从地图上看,这是一个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地方。

  然而,现在的西马银,还挂着“西吉县城关镇西马银……”的牌子。银川市和西吉县相距400公里,至少4小时车程。

  19年前,因老家西吉缺水干旱,马兴国带领6个村民来到贺兰山下开荒种地;19年后,来投靠扎根的人已有1.25万人,俨然是一个镇子的规模;如今这里一派繁荣,与银川城郊的农村表面上看并无二致,但仔细看,仍有很多不同:

  “在银川看了病,还得回西吉报销。”18年前就定居于此的王国举老人叹了口气。

  “孩子没户口就不让考本地好中学,怎么办嘛!”西马银小学校长王毓芳一脸愁容。

  “银川说我们归西吉管,可隔着400公里,有时候鞭长莫及啊。”西马银党支部书记马兴国那张西北汉子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无奈。

  “不能当他们是透明人。”在宁夏大学教授苏东海看来,应在制度上尽快将他们纳入城市,新一轮户改尤其不能忽视这些“半城市化”群体。

  “只要平时注意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居住证、缴纳保险、照章纳税,进城已不再是难事。”银川市公安局人口服务与管理处处长康建说,此次银川户改新政实施1个多月,就有2300多人办理银川城市户口。

  其实,户改带来的压力,主要加在了地方头上。而一组从2003年到2012年的数字,说明不少问题:

  ——十年间银川市财政收入增加约6倍;

  ——GDP增长4.6倍;

  ——学校数量是原来的1.7倍;

  ——医疗机构数量增加5倍;

  不过,同期银川市户籍人口从133万增加到167万,仅增加约0.26倍。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12/c_116122238.htm  2013年06月12日 20:31:19
来源: 新华网

     (中国网事·“中国梦,在路上”之一)

     新华网银川6月12日电(记者马俊 周劼人 张亮)两个多月前,银川这个地处西北的三线城市出台14条“户改新政”,旨在吸引城郊农民和外来人员加入银川户籍。新政在取消“先有住房再转户口”限制、允许农民“带土地进城”等方面做出很多人性化探索,曾引起广泛关注。然而,门槛降低并不意味着谁都能进城,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尝尽“外来人”的苦楚。如何让城外的人跑步进城,让“进城梦”早日变成现实?

  户口虽然只是一张薄薄的纸,但还附着沉甸甸的利益。为了一纸户口,人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人住在城边十几年却“进不了城”。

  就在距离银川市中心不到30公里的“西马银移民开发区”里,1.25万名在城市边缘辛勤劳作的居民,还没有被户改新政覆盖。

  从银川市中心出发,大约半小时车程就能抵达一个叫“西马银移民开发区”的地方。从地图上看,这是一个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地方。

  然而,现在的西马银,还挂着“西吉县城关镇西马银……”的牌子。银川市和西吉县相距400公里,至少4小时车程。

  19年前,因老家西吉缺水干旱,马兴国带领6个村民来到贺兰山下开荒种地;19年后,来投靠扎根的人已有1.25万人,俨然是一个镇子的规模;如今这里一派繁荣,与银川城郊的农村表面上看并无二致,但仔细看,仍有很多不同:

  “在银川看了病,还得回西吉报销。”18年前就定居于此的王国举老人叹了口气。

  “孩子没户口就不让考本地好中学,怎么办嘛!”西马银小学校长王毓芳一脸愁容。

  “银川说我们归西吉管,可隔着400公里,有时候鞭长莫及啊。”西马银党支部书记马兴国那张西北汉子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无奈。

  “不能当他们是透明人。”在宁夏大学教授苏东海看来,应在制度上尽快将他们纳入城市,新一轮户改尤其不能忽视这些“半城市化”群体。

  “只要平时注意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居住证、缴纳保险、照章纳税,进城已不再是难事。”银川市公安局人口服务与管理处处长康建说,此次银川户改新政实施1个多月,就有2300多人办理银川城市户口。

  其实,户改带来的压力,主要加在了地方头上。而一组从2003年到2012年的数字,说明不少问题:

  ——十年间银川市财政收入增加约6倍;

  ——GDP增长4.6倍;

  ——学校数量是原来的1.7倍;

  ——医疗机构数量增加5倍;

  不过,同期银川市户籍人口从133万增加到167万,仅增加约0.26倍。
     “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相对人口增长而言都更快更高,使银川有足够的底气承接这些新市民。”银川市副市长李守银分析。

  然而,并非所有城市都有如银川这样独特的条件,能顺利得到并完整保留用工合同、纳税等证明的外来务工者也只是少数,遭遇复杂琐碎的现实时,很多人被挡在了城门之外。

  “花100元办个假户口,女儿一学期就省了500元借读费,赚了!”这是从甘肃陇西来银川打工20年的李录定,在面对户籍障碍时曾经做出的选择。

  “再不能让娃娃遭罪了。”因为没有城市户口,曾经没学上、没临时工当、“一辈子受没城里户口苦”的贾西海,在1985年时花了2万元,为老婆和3个孩子转了城市户口,3个孩子顺利读上城市学校。

  李录定和贾喜海的遭遇,只是无数为一纸户口费尽周折的中国人的写照。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试图冲破那张纸的限制。

  与西马银人对城市户口的“翘首企盼”不同,当银川的“城门”真正向农民打开时,有些站在“城门口”的农民却开始犹豫、张望,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统计数据显示,银川户改新政实施2个多月来,当地农民办理“农转非”的只有3户。

  “1995年花2000块钱转的户口,只享受了一年低价粮油供应,亏大啦!”银川市贺兰县习岗镇新胜村村民殷进怎么也没想到,当年让人羡慕不已的城镇户口,却成了他如今最后悔的事。

  和他一样曾在上世纪90年代花钱转户口的人,如今最懊恼的就是,当土地被征用时,他们无法得到每人45平米的住房补偿。

  新胜村是一个缩影。如今,担忧和纠结,成为站在“城门口”的农民最生动的写照。

  他们担忧,一旦无法在城市立足,还能不能退守到土地这一最后的保障;他们纠结,向往城市里更好的福利和更舒适的生活,却又舍不得指日可待的土地收益。

  “我老婆孩子的户口都转过来了,我自己的还是留在农村了,这样娃娃上学用城市户口,我在老家的地也能保留。”银川户改新政出台后,符合条件的李录定,却为自己和家人选择了不同的“归宿”。

  一半农村、一半城市,两头的利益都想占——在担忧和纠结中,这种畸形的“二元家庭”模式,成为“李录定们”精心盘算的蓝图。

  “户口看似是一张纸,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民表面上追求城市生活,实质上始终在做利益盘算。”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如果户籍改革中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那不是农民的错,而是政策出了问题,搞得农民行为扭曲。”
  “谁不想当城里人,”62岁的王国举说,“可进了城又没了地,吃什么,住什么?”

  老人的问题不好回答。是否可以允许农民“带土地进城”?是否能用土地换来城市的保障?城乡利益如何公平转换,成为了一道横亘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难题。

  “我老家在湖北农村,还有地,我不打算在城市落户,毕业后可能要回家搞规模化种植。”宁夏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向建华说。

  “我的户口在山东老家,也不打算转户口,因为在老家农村户籍的可以生二胎。”向建华的同学于丽平说。
     这段发生在宁夏大学政法学院人类学系研究生课堂上的对话,似乎在提醒着我们,“二元家庭”这种怪现象,也许会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愈演愈烈。

  “人的城镇化可不是玩数字游戏,”苏东海说,从这个角度而言,银川的户改新政无疑是进步的;但这种进步带来的新问题,无疑也是棘手的。
  “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户籍改革作出部署。

  一边维持现有市民的福利,一边给新落户的人赋予同等待遇,地方财政承受的压力必然很大。在博弈中损害哪一方的利益都将产生新的矛盾,这是一道难解的题。

  2013年是异地高考“破冰”之年,可是这个期盼已久的举措却好评寥寥,实际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只有几千人。越是经济发达、流入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开的口子越小,很多考生发现,只领到了一张“空头支票”。

  当西马银小学校长还在为没有银川户籍、上不了好小学的孩子们奔波,听说开挂面厂的安徽老板方学习的女儿在宁夏参加高考,她又不禁皱眉,担心政策放宽后外地考生对本地考生形成冲击,因为此刻,她自己的女儿已经坐在银川一所中学的教室里,过两年也要参加高考。

  “立场不同、反应不同,但维护自己利益的愿望是相同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这样看待上面这矛盾的一幕,“户籍不应成为利益分配的标尺。户籍改革可以采用新人新办法的渐进方式,但如果最终不能剥离利益分配功能,那很多梦想就真的只是一场梦了。”

  不难发现,当各地打着城镇化的旗号如火如荼地搞建设,热衷于数字报喜,很多地方领导却对加快推进户籍改革“又爱又怕”。“买得起商品房、消费能力高的人,地方政府希望来得越多越好,”党国英说,“消费能力不高的人,哪怕人已在城市,也不想从户口上请进来。”

  “都想摘取红利,不想付出成本。”网民“杨柳依依”的一条微博道破了“玄机”。

  “蚁族”也好、“农民工”也罢……如果城市不去满足“事实进城”群体的需求,有意忽视他们,那么城市光鲜的外表迟早要被潜藏的矛盾撑破。

  “其实有些福利是拴在脚后跟上的,比如宽阔的马路、漂亮的街景,你能说没户口就不让人享受吗?”党国英打了个比方,他认为,把事实上已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吸纳进来,并不会增加太多公共资源压力。

  在“人的城镇化”这道难题中,户籍改革也许是一个突破点,但单兵突进的户籍改革,也必然走不了多远。

  “只要好好设计社会福利的转化机制,这些看上去的‘包袱’,就会变成释放人口红利的‘发动机’,如今社保不是已经‘跟着人走’了吗?”竹立家对此比较乐观,“地方政府一定要转变观念,顺势而为。”

  “进城梦”,是几代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每个盼望着“进城”的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他们的中国梦,什么时候能不再跟一纸户口纠缠不清?
(“中国梦,在路上”之二)西马银:一块徘徊在银川边上的“飞地”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6/12/c_116122239.htm  2013年06月12日 20:29:4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6月12日电(记者马俊 周劼人 张亮)一路向西,沿着银川市的主干道,驱车半个小时来到贺兰山脚下一片叫做“西马银”的村落。这片在地理位置上看似隶属银川市西夏区的村落,所有的路牌、标示却写着“西吉县城关镇”字样。而西吉县,是一个距离银川近400公里的山区县。

    在一个挂满锦旗的办公室里,马兴国这个“西马银移民开发区”的“缔造者”向记者讲述了这个“西吉飞地、银川孤岛”的来龙去脉。

    19年前,因老家西吉缺水干旱,马兴国带领同村6个村民自发来到贺兰山下的一块荒滩开荒种地。风沙大、石头多,条件极为艰苦,和马兴国一同来开荒的村民很快都跑回老家了。第二年,他带来了12个亲戚,结果又跑了6个……直到1997年,开垦的玉米地有了好收成,移民们才慢慢稳定下来,老家人纷纷投亲靠友来到西马银,这片村落的版图不断扩大。

    西马银已经有17个自然村、12500多人,规模已经堪比一个乡镇。人多了,衣食住行、上学看病、社会治安等等问题都需要解决。但是就从户籍和行政区划的角度论,这12500多人不在银川的管辖范围内,而远在400公里外的西吉县却得操心这些生活在远方的“西吉人”的生活。

    马兴国无数次往返于银川和西吉之间,向西吉县要资金、要政策,然后在西马银修路、通自来水、拉电、建学校、建卫生所。西马银成了一块名副其实的“飞地”。

    办公室里的一面面锦旗记录了许多纠结:

    ——为了让西马银的孩子们能就近上学,马兴国向西吉县政府申请资金办小学。西吉县同意了,银川市规划部门不批。于是他在规划部门门口下跪请愿,央求别人来现场考察,西马银才有了自己的小学。

    ——为了解决移民区居民的出行问题,他向银川市交通部门申请开通公交车。很难说通,他一度天天去交通局办公室坐着。终于,在2008年,西马银往返银川市区的中巴车开通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西马银人发现,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西吉县属于贫困县,按照户籍,西马银的小学生每天早上可以吃上一个免费的鸡蛋,中午还可以吃免费营养午餐。于是马兴国向西吉县教育局申请,可是,教育部门也很头疼,400公里远,怎么监管食品安全?

    最后,马兴国做出承诺,由他全权负责营养午餐安全问题,西马银的小学生才吃上了营养餐。但谁都清楚,不出事则已,出了事,“谁负责”这个问题又会是一个大麻烦。

    除了学校的事儿,这个有着1万多人的地方,一个派出所也没有,只能靠“自治”。虽然这里至今没有发生严重的治安案件,但很多人也想有一个派出所,办事也方便,可这事现在还不好解决。

    还有村民的养老、困难户申请低保……这些别的地方都能顺利解决的问题,到了西马银,就桩桩件件都成了两头“落不着”的难事。

    马兴国在不断奔波。说到愿望,这个不识字的党支部书记请记者为他代笔:低保、养老给解决一下,孩子的升学问题给解决一下。

    其实,他和西马银人19年来哭着、喊着、跪着要来的,以及还要不来的各种保障,只需一纸银川户口就解决了。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自发移民聚集而成的西马银的问题还很复杂。可是快20年了,西马银人还要等多久?这片“飞地”,何时能真正纳入城市?


(“中国梦,在路上”之三)最需要的时候没户口,有户口的时候不需要了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6/12/c_116122240.htm    新华网银川6月12日电(“中国网事”记者马俊 周劼人 张亮)58岁的贾西海说话的间隙大口喘气,他至今大字不识一个,一辈子没有固定的工作,常年打工干重活导致他身体状况不佳。“最需要的时候没户口,有户口的时候不需要了。”在他看来,户口给他带来了一辈子的“悲剧”。

  7岁时跟着母亲从河南农村来到宁夏银川,正值上学年龄的贾西海却因为没有当地户口而无法入学。“那时户口紧得很,孩子也不能随父母迁户口,来回折腾好几次,都因为这边不接收就放弃了。”贾西海说。

  没有学上,贾西海每天就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去学校,在校门口看着别人走进校园,他就独自回家照看妹妹。

  直到17岁,贾西海在父母工作的农场找了一个临时工的岗位,他才获准把户口迁到农场。“天天干活,也过了读书的年纪了,最宝贵的时间都被户口给耽误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这个面色黝黑的老大爷,总是不太愿意回答跟他幼年相关的问题。

  终于在银川有了一纸农村户口,没有文化的贾西海开始辛苦地打工、赚钱、娶妻、生子。然而,生活并没有因勤劳而有所好转——赚得比城里人少,吃不上平价粮油;给孩子报名上学,由于是农村户口,就得等学校没有招满时才能轮上他们;入学后,一个学期要交好几百元的借读费,还要为了表示“感恩”,常常去帮学校挑煤、掏炉灰。

  “没户口,在城里干啥都用钱,我跟老婆还都是临时工,可受了大苦了。”回忆往事,贾西海头上有些冒汗。

  大概20年前,户籍制度开始有些松动。“做梦都想做城里人”的贾西海开始动脑子,想办法农转非,但非常难。到了后来,贾西海狠狠心,想办法凑了两万元给老婆和3个孩子都转了城镇户口。

  “孩子有了城镇户口,上学就方便多了。”不过,贾西海没舍得为自己弄个城镇户口。

  今3月,银川出台14条户籍改革新政,本地农民可无条件转为城镇户口。因为农场土地早已置换,搬了家的贾西海正好去派出所变更户籍地址,对政策毫不了解的他误打误撞成了户改新政的首批受益者。

  “你能农转非了,赚啦!”派出所的民警对他说。

  “我咋能农转非?”起初贾西海有点懵。

  在民警的解释下,终于明白了的贾西海一手拿着老户口本,一手拿着新户口本,“我受了户口一辈子的苦,到老了倒变成城里人了,不知道有啥用呢?”

  贾西海嘀咕着他的愿望:其实最想要的是几亩地,虽然征地拆迁给了房子,可是没有经济来源咋办?

  他清楚地记得,这一次转户口只花了两个小时。然而,可这一张城市户口,却让他一辈子受罪。两小时的快感很短,一辈子的苦楚绵长,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

  “最需要的时候没户口,有户口的时候却不需要了。”不会写字的他,请前来采访的记者,一再强调要把这句话写在关于他的稿子里。

(“中国梦,在路上”之三)最需要的时候没户口,有户口的时候不需要了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6/12/c_116122240.htm    新华网银川6月12日电(“中国网事”记者马俊 周劼人 张亮)58岁的贾西海说话的间隙大口喘气,他至今大字不识一个,一辈子没有固定的工作,常年打工干重活导致他身体状况不佳。“最需要的时候没户口,有户口的时候不需要了。”在他看来,户口给他带来了一辈子的“悲剧”。

  7岁时跟着母亲从河南农村来到宁夏银川,正值上学年龄的贾西海却因为没有当地户口而无法入学。“那时户口紧得很,孩子也不能随父母迁户口,来回折腾好几次,都因为这边不接收就放弃了。”贾西海说。

  没有学上,贾西海每天就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去学校,在校门口看着别人走进校园,他就独自回家照看妹妹。

  直到17岁,贾西海在父母工作的农场找了一个临时工的岗位,他才获准把户口迁到农场。“天天干活,也过了读书的年纪了,最宝贵的时间都被户口给耽误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这个面色黝黑的老大爷,总是不太愿意回答跟他幼年相关的问题。

  终于在银川有了一纸农村户口,没有文化的贾西海开始辛苦地打工、赚钱、娶妻、生子。然而,生活并没有因勤劳而有所好转——赚得比城里人少,吃不上平价粮油;给孩子报名上学,由于是农村户口,就得等学校没有招满时才能轮上他们;入学后,一个学期要交好几百元的借读费,还要为了表示“感恩”,常常去帮学校挑煤、掏炉灰。

  “没户口,在城里干啥都用钱,我跟老婆还都是临时工,可受了大苦了。”回忆往事,贾西海头上有些冒汗。

  大概20年前,户籍制度开始有些松动。“做梦都想做城里人”的贾西海开始动脑子,想办法农转非,但非常难。到了后来,贾西海狠狠心,想办法凑了两万元给老婆和3个孩子都转了城镇户口。

  “孩子有了城镇户口,上学就方便多了。”不过,贾西海没舍得为自己弄个城镇户口。

  今3月,银川出台14条户籍改革新政,本地农民可无条件转为城镇户口。因为农场土地早已置换,搬了家的贾西海正好去派出所变更户籍地址,对政策毫不了解的他误打误撞成了户改新政的首批受益者。

  “你能农转非了,赚啦!”派出所的民警对他说。

  “我咋能农转非?”起初贾西海有点懵。

  在民警的解释下,终于明白了的贾西海一手拿着老户口本,一手拿着新户口本,“我受了户口一辈子的苦,到老了倒变成城里人了,不知道有啥用呢?”

  贾西海嘀咕着他的愿望:其实最想要的是几亩地,虽然征地拆迁给了房子,可是没有经济来源咋办?

  他清楚地记得,这一次转户口只花了两个小时。然而,可这一张城市户口,却让他一辈子受罪。两小时的快感很短,一辈子的苦楚绵长,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

  “最需要的时候没户口,有户口的时候却不需要了。”不会写字的他,请前来采访的记者,一再强调要把这句话写在关于他的稿子里。

     新华网银川6月12日电(记者马俊 周劼人 张亮)在“史上最难就业季”里,不少“北上广”的毕业生找工作难,找一份能解决大城市户口的工作,更难!

    然而在宁夏大学政法学院人类学系2012级研究生班的课堂上,当记者与长期研究户籍改革和城镇化的教授苏东海,以及他的学生们讨论起户口和户籍改革时,课堂上很多来自农村的研究生却令人意外地表示,“农村户口挺好,毕业不想要城市户口。”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012级研究生向建华:我来自湖北农村,在城里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我一直没有把户口从农村转出来。我感觉除了“北上广”,其他城市的户口都没有太大吸引力。毕业后我打算回农村,家里还有一些地,回去承包土地搞规模化经营。如果转了户口,我担心会在土地政策上有一些障碍。

    【记者点评】当生活的幸福指数和户口类型不再扯上关系,当福利的高低好坏与户口的成色不再有瓜葛,户籍改革的阻力将大大降低,自然水到渠成。

    研究生于丽平:我来自山东泰安,也是农村户口,我觉得现在转城市户口没什么好处。在我的老家,夫妻双方如果都是农村户口,可以生二胎,这是我最重要的一点考虑。另外,我想等我老了回老家种地,过和城市不一样的生活。

    【记者点评】人是趋利的,城市和乡村,表面是户口的选择,实则是利益的考量。面对可能出现的“二元家庭”——同一个家庭,一些成员户口在农村,一些户口在城市——如何解决新的矛盾,考验着各地政府的智慧。

    研究生赵亚明、丁亮:家里的地都已经转租出去了,未来肯定要在城市发展。现在办个城市户口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要真正在城市体面地生活,就业、住房才是最应该优先考虑的。没有工作,买不起房子,有户口又有什么用?

    【记者点评】有些人“事实进城”,却一直不能“户口进城”;有些人“户口进城”,却很难做到“身心进城”,缺乏归宿感。看来,城镇化不是“土地的城镇化”,不是“户口的城镇化”,更不是“数字的城镇化”。没有“人的城镇化”,其他都是舍本逐末。
(“中国梦,在路上”之五)一道关于李录定一家户口的计算题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6/12/c_116122243.htm  2013年06月12日 20:32:0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6月12日电(记者马俊 周劼人 张亮)李录定今年42岁,从甘肃陇西来到银川24年了,24年间他绞尽脑汁想弄一纸城市户口,甚至迫不得已买过假户口。现如今,银川终于对他“城门大开”,可他却决定,不办城市户口了。

    “我和儿子没办,老婆和女儿都给办上。”李录定说,现在他们一家四口租住在银川火车站旁边的一个拆迁农民安置房里,和这个城市里大多数的家庭一样,一家人过得平静、和睦。然而和其他城市人不一样的是,李录定的人生因为“进城”二字充满了波折坎坷。

    “看这些疤。”他伸出双手,手背关节处几个粉色的疤点格外醒目。为了不当一个放羊娃,他曾寒冬里行走几公里山路,向亲戚借5块5毛钱交书费,每天凌晨4点起床晚上8点回家……所有这一切,都只因为他想好好读书,这样就能到城里去看看那从未见过的生活。

    因为家贫,求学梦断,18岁那年,李录定扒火车来到银川打工,走上了另一条路。

    倒过粮票,做过粉刷工,最终他把目标锁定在了中药材和调味品批发上。

    1994年,他和来自宁夏固原农村的姑娘王雪梅结婚,次年生下儿子。

    李爱宁——这是他们给孩子取的名字。尽管结婚时这对各自怀揣着城市梦的年轻夫妇,甚至连一套完整的床褥和被子都没有,但他们依然在孩子的名字里,表达了“热爱宁夏的意思”。

    但是他们热爱的城市,却一直没准备接纳他们。

    因为没有城市户口,住房成了大问题,李录定一家在20多年里共搬了6次家,“在我们一起来的人里,搬得算少的。”

    因为舍不得花60元办理暂住证,结婚不久这对夫妻俩常常累了一天后还不敢回家。“没证,怕被查到。”李录定记得,自己曾因证件不全,还被派出所“带走过一回”。

    因为农村户口无法在公立小学读书,他们只能送儿子去民办小学,还要每个月多交300元借读费,“冬天只能闷在小教室里生炉子,一个孩子得了腮腺炎,全班就都传染上了。”那时,全家一月的收入大约只有700多元。

    因为没有城市户口,李录定没法贷款,那么多年了生意还是做不大。

    “我天天都看新闻联播,特别注意关于户口的消息。”不管家搬到哪里,李录定总希望能从新闻里听到“进城的希望”。

    “有段时间听说有卖户口的,一个人1000多元,可万一是假的咋办?”当时在火车站替人擦鞋的王雪梅,是全家小道消息最灵通的人。

    没钱、没证,居住了20多年,银川对他们而言早已比家乡更熟悉,但这一纸薄薄的户口却总像少了一块的拼图,无法圆满。

    “我曾经办了个假户口!”李录定从衣架上一个包里翻出一个户口本。深红色的封面、烫金的大字、鲜红的印章,蓝底黑色的户籍页上记录着李录定和他的小女儿李安宁的名字,这是一本银川市城镇户口。

    “没办法啊,女儿的借读费一个学期就要500元,这本在街上随便办的假户口才100元,还省了400元。”说起当年靠“小聪明”骗过学校,李录定有些苦涩。

    假户口曾经解了燃眉之急,可农村户口的儿子,如何才能留在银川高考?即将升入初三的女儿,又如何才能与城里的孩子公平竞争?忧虑依然困扰着这个家庭。

    直到两个多月前,银川实施户改新政,终于让城市的大门真正向这个家庭开放。然而这时,李录定却又毅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城市户口。

    “万一以后在城市生活不下去了怎么办?还是得留点土地,回得去!”李录定心里自有一盘棋,“儿子户口在宁夏山区,可以享受高考加分;女儿要中考,还是来城里的好;媳妇得迁过来,明年可以贷款开个小商店……”

    李录定兴冲冲地把刚办好的新户口本拿了出来,一遍又一遍地述说着这个“二元家庭”的“得意算盘”。

    在这个40多岁的男人眼里,户口可不再只是那一张薄薄的纸片,它意味着土地、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更意味着这个家庭的依靠、保障和未来。

    “这么办户口,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至于它能让我享受什么待遇,已经不考虑了,毕竟,我已经这把年纪了。”李录定说。

    当城门大开时,这个曾花了24年才走到“城边”上的男人,却再也没有了“进城梦”实现时应有的兴奋与快感,而他要做的是为自己的孩子,编织一个美丽的青春之梦。

       新华网银川6月12日电(记者马俊 周劼人 任玮)从甘肃老家到宁夏银川市生活、打拼的王小萍,不久前终于拿到了一纸银川市户口,改变了一个“外乡人”的身份。“现在好了,我们终于成了真正的银川人。”王小萍拿着崭新的银川市集体单位户口薄说,她没想到,这一张城市户口这么难拿,让她等得好苦。

    2008年,新婚不久的王小萍跟着丈夫于永纲来到银川。一下火车她就觉得喜欢这个地方,听着和家乡相近的口音,感觉特别亲切。夫妻俩用结婚时剩下的礼钱和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在银川市盘下一间汽车修理铺,靠手艺给人修车,顺带卖一些汽车配件。“我们就想好好干,争取把家安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王小萍说。

    然而,进城落户,王小萍一等就是5年。虽然在这座城市生活、打拼,但夫妻俩明显感觉被一道无形的“墙”挡在城外。

    “因为没有本地户口,我们不知吃了多少苦头,”王小萍说,头几年因为生意不好,连房租都交不起,吃住在店铺里的小夫妻,一度被房东驱赶,5年搬了3次家。“这一年还没过完,我就开始为下一年的房租发愁,”丈夫于永纲说,因为频繁搬家,没有固定住房,他们没有连续办理暂住证,一直不符合申领当地户口的条件。

    在日子最难过的时候,王小萍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听店里客人说银川市有小额创业贷款,不要利息的,我高兴坏了,”王小萍说,如果能申请到这笔5万元的无息贷款,生活压力将大大减轻,“我和丈夫准备花3万元多进些汽车配件,短期内也不用再发愁房租;剩下的2万元还可以拿去还些债务。”

    希望、规划是美好的,可是遇到没有城市户口的现实,夫妻俩的憧憬化作眼泪,砸在脚面上。

    “这几年我们不知跑过多少路,找过多少人,想方设法要把户口落下来,都没成功。”王小萍说,没有本地户口,连房东都不愿意跟他们签长期合同。

    “户口,什么时候才能有户口,不再让我们受这些苦,把我们挡在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等城里人享有的福利之外?”王小萍说,她经常有这样的疑问。

    今年,王小萍生在银川、长在银川的女儿4岁了。随着女儿逐渐长大,“没有户口怎么上学?”成了夫妻俩最发愁的事。不过,今年3月27日,银川市户籍新政出台,降低进城落户门槛,对外来投资创业人员也设置了一些人性化的落户条件。王小萍期盼多年的进城梦终于实现,一些难题也迎刃而解。

    “新政策出台第三天,我拿上营业执照、户口本、缴税证明、身份证,仅花了半天时间,就把我和女儿的户口从老家迁到了银川市。现在不用发愁女儿上学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申请创业贷款了,过几天我还想去试试申请经济适用房,真是高兴啊,可以说苦尽甘来吧。”王小萍说。
银川的户口相对来说还是很好办的。
不过我宁可要农村户口,可以生两个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