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环渤海湾经济会议草根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7:14:14


本帖导致审核,不再更新编辑,请移步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763560101b7wz.html

新华社石家庄6月8日电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北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会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省市负责人介绍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本地区实际,对进一步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对加强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优化经济布局等提出了意见。李克强边听边与大家深入讨论。

在大家发言后,李克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经济增速仍处于较高合理区间,特别是就业保持稳定,但经济运行中错综复杂的因素也在增加。要严密监测经济形势变化,未雨绸缪,科学把握走势。他强调,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关键要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中有所作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通过运用科学的应对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一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和经济内生活力、释放消费和民间投资潜力。
二要通过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三公”经费保障民生支出。
三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四要分门别类抑制和消化严重过剩产能,让先进产能的作用发挥出来。
五要进一步研究采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举措,把有效需求挖掘出来。
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李克强表示,稳增长、促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目前总量大的还是东部,环渤海经济带处于东部地区,贯通南北、连接陆海,总人口2.5亿,GDP以及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指标都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作用独特、区位优越、基础雄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中国经济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之一。他希望环渤海地区大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合作步伐,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对接为重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更大进展。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统筹研究环渤海经济带规划。中央、地方、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最后,李克强强调,政府要加强对公共产品领域的执法监督。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铁腕执法,消除隐患,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决不能有任何懈怠。要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参加座谈会。

草根解读:
1.释放消费和民间投资
2.信贷支持实体经济
3.压缩三公保民生
4.加强食品安全污染防治
5.增长重点在中西部
6.密切关注M2是否稳定,M2的飞速增长带来了巨大隐患


附录:2010年文:中国经济真的不能再“刺激”了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小彩 2010年07月

连续两个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下滑把中国经济又一次推到了十字路口,随之,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似乎已经不再是痴人说梦或者空穴来风:有媒体报导,按惯例在七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提前至6月底;高层正密集调研,新经济刺激措施或将出台。
              
站在十字路口的不只是中国,两周来,美国的克鲁格曼先生也连续发表两篇文章痛心疾首地呼吁美国和欧洲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复苏。 无奈大势已去,凯恩斯主义在欧洲和美国都已经走到了尽头。
              
但是在中国,由于拥有强大的“官员基础”,凯恩斯主义却大有死灰复燃之势。尽管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一直是颇有争议的的理论, 其有效性在世界范围内迄今尚无确凿的成功先例予以证明,但是,这一理论却因其为政府部门分配和操纵社会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受到热情的拥抱。
              
撇开理论争议不提,笔者认为,至少,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是有前提条件的, 比如,政府部门必须有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财政支出状况必须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督并足够透明。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政府投资持续拉动经济的有效性。
              
显然,中国尚不具备这样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尽管有负责任的公民愿意以一己之力与政府部门对簿公堂以敦促相关部门公布4万亿投资的细节,但至今未果。事实上,2008年年末以来,凯恩斯主义在中国至少已酿下“七宗罪”:
              
第一,极大地刺激了地方政府的投资胃口,经济刹车已如“蜀道难”,避免“烂尾工程”和防止“硬着陆”已经成为要求继续实行经济刺激政策的极有说服力的籍口。2008年末,1000亿蛋糕分切引至发改委所在地北京三里河蜂飞蝶舞、纸醉金迷。至今,一些地方政府已视四万亿为“开胃小菜”,媒体报导, 湖北一个省就做出了12万亿的投资计划,多省的负债率超过100%.
              
第二,诱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国进民退运动,加大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难度。 更为严重的是,强大的利益驱动和鲜活的示范效应已经让某些政府部门利令智昏。据笔者目力所及,在一些关键领域,一场“国进民不退”的遭遇战已经悄然打响。可以肯定,高层近期开始倡导的“国退民进”将由于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而十分艰难。
              
第三,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无度放贷扩大资产规模,然後在资本市场融资补充资本金,规模越做越大,埋下了银行大而不能倒的隐患,并加剧了中国银行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匹配,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融资难进一步加剧。有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上半年,占全国企业总数1%的国企获得全国信贷的91.2%,而民营企业仅获得8.2%。
              
第四,加大了贫富差距。有报导称,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5,而按照普遍认同的结论,0.4是社会失衡临界点,0.6是社会振荡临界点。有媒体称,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2009年增加了1/3,随之还出现了富人投资移民潮。
              
第五,房地产业以经济支柱的名义绑架了中国经济,居高不下的房价剥夺了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房地产调控政策陷入两难,阻碍了内需的提升。
              
第六,引发了近乎疯狂的拆迁运动,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自治土炮对抗拆迁队所引发的媒体报导事实上迎合了公众的宣泄幻觉。
              
第七,制造了通货膨胀隐患。5月CPI已经超过了3%。大部分研究机构预计, 6月CPI还会继续攀升。
              
关于通货膨胀,由于5月中旬後,银行间市场由回笼转为净投放,引发媒体关于货币政策由紧缩到宽松逆转的报导。事实上, 笔者认为,2010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从来没有紧缩过。
              
从信贷规模看,名义信贷规模虽然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如果把准贷款计算在内,实际信贷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计划数。年初制定的2010年的新增信贷投放目标为7.5万亿。前5个月,在银监会的严密监控下,银行新增信贷大约在4万亿。但是改头换面的新增“准贷款”,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融资性金融租赁产品、企业债、城建债等大行其道,其规模可能已经超过了银行贷款额的50%。[见《张小彩专栏》《“准贷款”可能冲击宏观调控效果》(here)和路透张胜男报导《信贷收紧下 融资性租赁业务走俏》(here)]。 近日银监会宣布叫停银信合作产品, 其时,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已经超过了2万亿。至6月底,企业债馀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3%。如果决策层对经济增长放缓反应强烈,下半年继续放松信贷及放任金融租赁、债券融资等准信贷产品, 真实的新增信贷投放量可能接近甚至超过2009年的水平。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年初制定的广义货币M2全年的目标为17%,而实际执行情况是,1月25.98% ,2月25.52%,一季度22.50%,4月21.48%,5月21%。 5月底,中国的广义货币馀额达到66.34万亿元,超过美国,但我们的GDP却只有美国的1/3。这虽然与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慢有关, 但货币的超量供应也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的理论,判断经济是否过热,主要应该看利率水平和信贷扩张程度, 因为从信贷扩张到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有一定时间的时滞。中国的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因此尚不足以成为先行指标,但信贷的扩张和超量的货币供应已经为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因此,中国经济真的已经经不起凯恩斯主义式的刺激了。关键是立足存量,调整结构,挤出泡沫并把资金引入实体经济。

本帖导致审核,不再更新编辑,请移步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763560101b7wz.html

新华社石家庄6月8日电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北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会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省市负责人介绍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本地区实际,对进一步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对加强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优化经济布局等提出了意见。李克强边听边与大家深入讨论。

在大家发言后,李克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经济增速仍处于较高合理区间,特别是就业保持稳定,但经济运行中错综复杂的因素也在增加。要严密监测经济形势变化,未雨绸缪,科学把握走势。他强调,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关键要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中有所作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通过运用科学的应对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一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和经济内生活力、释放消费和民间投资潜力。
二要通过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三公”经费保障民生支出。
三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四要分门别类抑制和消化严重过剩产能,让先进产能的作用发挥出来。
五要进一步研究采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举措,把有效需求挖掘出来。
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李克强表示,稳增长、促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目前总量大的还是东部,环渤海经济带处于东部地区,贯通南北、连接陆海,总人口2.5亿,GDP以及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指标都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作用独特、区位优越、基础雄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中国经济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之一。他希望环渤海地区大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合作步伐,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对接为重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取得更大进展。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统筹研究环渤海经济带规划。中央、地方、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把环渤海地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最后,李克强强调,政府要加强对公共产品领域的执法监督。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铁腕执法,消除隐患,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决不能有任何懈怠。要切实加强污染防治,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参加座谈会。

草根解读:
1.释放消费和民间投资
2.信贷支持实体经济
3.压缩三公保民生
4.加强食品安全污染防治
5.增长重点在中西部
6.密切关注M2是否稳定,M2的飞速增长带来了巨大隐患


附录:2010年文:中国经济真的不能再“刺激”了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小彩 2010年07月

连续两个月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下滑把中国经济又一次推到了十字路口,随之,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似乎已经不再是痴人说梦或者空穴来风:有媒体报导,按惯例在七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提前至6月底;高层正密集调研,新经济刺激措施或将出台。
              
站在十字路口的不只是中国,两周来,美国的克鲁格曼先生也连续发表两篇文章痛心疾首地呼吁美国和欧洲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复苏。 无奈大势已去,凯恩斯主义在欧洲和美国都已经走到了尽头。
              
但是在中国,由于拥有强大的“官员基础”,凯恩斯主义却大有死灰复燃之势。尽管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在西方一直是颇有争议的的理论, 其有效性在世界范围内迄今尚无确凿的成功先例予以证明,但是,这一理论却因其为政府部门分配和操纵社会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受到热情的拥抱。
              
撇开理论争议不提,笔者认为,至少,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性是有前提条件的, 比如,政府部门必须有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财政支出状况必须受到严格的外部监督并足够透明。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政府投资持续拉动经济的有效性。
              
显然,中国尚不具备这样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尽管有负责任的公民愿意以一己之力与政府部门对簿公堂以敦促相关部门公布4万亿投资的细节,但至今未果。事实上,2008年年末以来,凯恩斯主义在中国至少已酿下“七宗罪”:
              
第一,极大地刺激了地方政府的投资胃口,经济刹车已如“蜀道难”,避免“烂尾工程”和防止“硬着陆”已经成为要求继续实行经济刺激政策的极有说服力的籍口。2008年末,1000亿蛋糕分切引至发改委所在地北京三里河蜂飞蝶舞、纸醉金迷。至今,一些地方政府已视四万亿为“开胃小菜”,媒体报导, 湖北一个省就做出了12万亿的投资计划,多省的负债率超过100%.
              
第二,诱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国进民退运动,加大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难度。 更为严重的是,强大的利益驱动和鲜活的示范效应已经让某些政府部门利令智昏。据笔者目力所及,在一些关键领域,一场“国进民不退”的遭遇战已经悄然打响。可以肯定,高层近期开始倡导的“国退民进”将由于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而十分艰难。
              
第三,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无度放贷扩大资产规模,然後在资本市场融资补充资本金,规模越做越大,埋下了银行大而不能倒的隐患,并加剧了中国银行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匹配,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融资难进一步加剧。有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上半年,占全国企业总数1%的国企获得全国信贷的91.2%,而民营企业仅获得8.2%。
              
第四,加大了贫富差距。有报导称,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5,而按照普遍认同的结论,0.4是社会失衡临界点,0.6是社会振荡临界点。有媒体称,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2009年增加了1/3,随之还出现了富人投资移民潮。
              
第五,房地产业以经济支柱的名义绑架了中国经济,居高不下的房价剥夺了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房地产调控政策陷入两难,阻碍了内需的提升。
              
第六,引发了近乎疯狂的拆迁运动,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自治土炮对抗拆迁队所引发的媒体报导事实上迎合了公众的宣泄幻觉。
              
第七,制造了通货膨胀隐患。5月CPI已经超过了3%。大部分研究机构预计, 6月CPI还会继续攀升。
              
关于通货膨胀,由于5月中旬後,银行间市场由回笼转为净投放,引发媒体关于货币政策由紧缩到宽松逆转的报导。事实上, 笔者认为,2010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从来没有紧缩过。
              
从信贷规模看,名义信贷规模虽然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如果把准贷款计算在内,实际信贷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计划数。年初制定的2010年的新增信贷投放目标为7.5万亿。前5个月,在银监会的严密监控下,银行新增信贷大约在4万亿。但是改头换面的新增“准贷款”,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融资性金融租赁产品、企业债、城建债等大行其道,其规模可能已经超过了银行贷款额的50%。[见《张小彩专栏》《“准贷款”可能冲击宏观调控效果》(here)和路透张胜男报导《信贷收紧下 融资性租赁业务走俏》(here)]。 近日银监会宣布叫停银信合作产品, 其时,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已经超过了2万亿。至6月底,企业债馀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3%。如果决策层对经济增长放缓反应强烈,下半年继续放松信贷及放任金融租赁、债券融资等准信贷产品, 真实的新增信贷投放量可能接近甚至超过2009年的水平。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年初制定的广义货币M2全年的目标为17%,而实际执行情况是,1月25.98% ,2月25.52%,一季度22.50%,4月21.48%,5月21%。 5月底,中国的广义货币馀额达到66.34万亿元,超过美国,但我们的GDP却只有美国的1/3。这虽然与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慢有关, 但货币的超量供应也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的理论,判断经济是否过热,主要应该看利率水平和信贷扩张程度, 因为从信贷扩张到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有一定时间的时滞。中国的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因此尚不足以成为先行指标,但信贷的扩张和超量的货币供应已经为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因此,中国经济真的已经经不起凯恩斯主义式的刺激了。关键是立足存量,调整结构,挤出泡沫并把资金引入实体经济。
我的解读是:这是一次会议。
就是一次会议。
改革说该练练手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