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7年未换地下管网信息 排水泵竟是苏联遗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4:34:39
北京27年未换地下管网信息 排水泵竟是苏联遗产


2013年06月01日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迷乱的地下管网

  经济半小时在5月30日的节目中报道了湖南常宁市地下管网管理混乱,两岁小男孩命丧窨井,事实上,地下管网混乱的情况并非个案。即便在北京,这个每年都要投入巨资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个市中心房价超过了10万元一平米的寸土寸金之地,这个已经和许多国外的大城市接轨的超级城市,也找不到一张完整的地下管网图纸。一个信息不明、利益纠缠的管理乱局,谁来为我们坚守北京的城市“良心”?

  一、北京27年未更换地下管网信息

  记者首先与北京市规划委进行了联系。按照北京市政府部门分工,北京市规划委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北京的城乡规划、测绘行政管理和工程勘察与设计行业管理。然而,记者曾几次发函北京市规划委希望能够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时仍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随后记者又与北京市水务局进行了联系,这个部门负责北京市的供水、排水、和污水管理,但水务局也拒绝了我们的采访。接下来记者又联系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只负责施工,手里并不掌握北京市地下管线的完整资料。

  在北京市规划委、水务局、住建委都没有向记者提供北京地下管网完整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又电话联系到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张斌馆长。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全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形成的档案和资料,但张斌馆长告诉记者,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保存的都是单项工程的图纸,并没有完整的北京市的地下管网图,如果需要查找,可能需要和规划委联系。而据他透露,北京市曾经于1986年对全市地下管网进行了一次普查,但27年过去了,北京地上的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地下管网的信息还一直停留在27年前的模样。

  二、排水泵竟然还是苏联遗产,判断管网位置基本靠工人经验

  有人说,城市下水道是这个城市的良心。而北京一遇到稍微大点的降水,这个城市的地下世界的模样就常常浮出水面。最近十年,北京几乎逢雨必涝,网友戏称“到北京来看海”,这个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混乱和系统脆弱屡屡成为笑柄。

  最让人悲伤的是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暴雨,全市交通瘫痪不说,还造成了78人遇难。其中有人是在北京市中心的主干道上因为路面积水上升过快而被淹死在自己的车里。

  2011年北京623暴雨后,记者曾采访了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王毅,他告诉我们,北京的基础建设,尤其是地下管网的排水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王毅向记者介绍,北京市环路的道路排水标准是一年一遇的排水标准,能抵御每个小时36毫米的降雨,然而这些年北京城市道路的降雨,一般来说造成道路积水的全都在70毫米以上。

  在2011年6月23号那天,北京最大的雨量是214毫米,其中超过1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一年一遇的标准仅仅只能排掉三分之一的降雨。在“6.23”暴雨那天,位于北京西南三环的丰益桥是积水最严重的桥区。北京排水集团管网分公司副经理李小恒告诉记者,丰益桥设有抽水泵站,但是遇到大雨,这个泵站发挥的作用有限。因为该泵站初始设计于1987年,二十多年过去了,周边地理环境和地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丰益桥的水量也比原先设定量超出许多。

  李小恒告诉记者,北京市排水集团管辖的77所泵站,它们的标准还是当年苏联专家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遗留下来的,距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有所滞后。

  北京不仅排水管道常常因为排水不畅导致全市交通瘫痪,其它管道也屡屡发生状况。2012年4月1日,位于北京市北礼士路人行道上突然出现一个塌陷热水坑,一位27岁女子不小心掉进坑里受到重伤,最后医治无效身亡,留下了不满周岁的孩子。调查结果显示,这是因为供热管线长期无人维护,腐蚀破裂,导致地面塌陷。一年过后的2013年4月14日,管网事故再次发生。位于长安街北侧的北京饭店地下供热管线发生泄漏,9名工作人员被烫伤。事实上,北京地下管网的混乱,不仅仅是北京市民的烦恼,也成为许多专业人员的心病。

  在北京燃气集团一个工地现场,记者认识了两位燃气工人。我们达到工地现场时,北京市燃气集团的探测人员刘燃,正在师傅霍新颖的指导下探测埋在路面下的燃气管道。霍新颖干管道探测这行已经34年了。这三十多年,北京城的建设日新月异,埋在地下的那些燃气管道也逐渐到了该更换的时候,但由于早年没有建立严格的档案制度,好多管道没有入档,因此补测管道成了他现在的日常工作的内容之一。

  在徒弟刘燃的眼中,霍新颖简直就是火眼金晴,凭着丰富的探测经验,管道往往一探一个准。但是霍新颖说,这个仪器只能探测到一部分管线。如钢管可以探测到,但是塑料管却无法探测,这种情况只能协商挖坑补测。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6-01/4881589.shtml北京27年未换地下管网信息 排水泵竟是苏联遗产


2013年06月01日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迷乱的地下管网

  经济半小时在5月30日的节目中报道了湖南常宁市地下管网管理混乱,两岁小男孩命丧窨井,事实上,地下管网混乱的情况并非个案。即便在北京,这个每年都要投入巨资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个市中心房价超过了10万元一平米的寸土寸金之地,这个已经和许多国外的大城市接轨的超级城市,也找不到一张完整的地下管网图纸。一个信息不明、利益纠缠的管理乱局,谁来为我们坚守北京的城市“良心”?

  一、北京27年未更换地下管网信息

  记者首先与北京市规划委进行了联系。按照北京市政府部门分工,北京市规划委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北京的城乡规划、测绘行政管理和工程勘察与设计行业管理。然而,记者曾几次发函北京市规划委希望能够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时仍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随后记者又与北京市水务局进行了联系,这个部门负责北京市的供水、排水、和污水管理,但水务局也拒绝了我们的采访。接下来记者又联系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只负责施工,手里并不掌握北京市地下管线的完整资料。

  在北京市规划委、水务局、住建委都没有向记者提供北京地下管网完整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又电话联系到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张斌馆长。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全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形成的档案和资料,但张斌馆长告诉记者,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保存的都是单项工程的图纸,并没有完整的北京市的地下管网图,如果需要查找,可能需要和规划委联系。而据他透露,北京市曾经于1986年对全市地下管网进行了一次普查,但27年过去了,北京地上的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地下管网的信息还一直停留在27年前的模样。

  二、排水泵竟然还是苏联遗产,判断管网位置基本靠工人经验

  有人说,城市下水道是这个城市的良心。而北京一遇到稍微大点的降水,这个城市的地下世界的模样就常常浮出水面。最近十年,北京几乎逢雨必涝,网友戏称“到北京来看海”,这个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混乱和系统脆弱屡屡成为笑柄。

  最让人悲伤的是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以来最大暴雨,全市交通瘫痪不说,还造成了78人遇难。其中有人是在北京市中心的主干道上因为路面积水上升过快而被淹死在自己的车里。

  2011年北京623暴雨后,记者曾采访了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王毅,他告诉我们,北京的基础建设,尤其是地下管网的排水能力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王毅向记者介绍,北京市环路的道路排水标准是一年一遇的排水标准,能抵御每个小时36毫米的降雨,然而这些年北京城市道路的降雨,一般来说造成道路积水的全都在70毫米以上。

  在2011年6月23号那天,北京最大的雨量是214毫米,其中超过100毫米以上的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一年一遇的标准仅仅只能排掉三分之一的降雨。在“6.23”暴雨那天,位于北京西南三环的丰益桥是积水最严重的桥区。北京排水集团管网分公司副经理李小恒告诉记者,丰益桥设有抽水泵站,但是遇到大雨,这个泵站发挥的作用有限。因为该泵站初始设计于1987年,二十多年过去了,周边地理环境和地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丰益桥的水量也比原先设定量超出许多。

  李小恒告诉记者,北京市排水集团管辖的77所泵站,它们的标准还是当年苏联专家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遗留下来的,距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相比有所滞后。

  北京不仅排水管道常常因为排水不畅导致全市交通瘫痪,其它管道也屡屡发生状况。2012年4月1日,位于北京市北礼士路人行道上突然出现一个塌陷热水坑,一位27岁女子不小心掉进坑里受到重伤,最后医治无效身亡,留下了不满周岁的孩子。调查结果显示,这是因为供热管线长期无人维护,腐蚀破裂,导致地面塌陷。一年过后的2013年4月14日,管网事故再次发生。位于长安街北侧的北京饭店地下供热管线发生泄漏,9名工作人员被烫伤。事实上,北京地下管网的混乱,不仅仅是北京市民的烦恼,也成为许多专业人员的心病。

  在北京燃气集团一个工地现场,记者认识了两位燃气工人。我们达到工地现场时,北京市燃气集团的探测人员刘燃,正在师傅霍新颖的指导下探测埋在路面下的燃气管道。霍新颖干管道探测这行已经34年了。这三十多年,北京城的建设日新月异,埋在地下的那些燃气管道也逐渐到了该更换的时候,但由于早年没有建立严格的档案制度,好多管道没有入档,因此补测管道成了他现在的日常工作的内容之一。

  在徒弟刘燃的眼中,霍新颖简直就是火眼金晴,凭着丰富的探测经验,管道往往一探一个准。但是霍新颖说,这个仪器只能探测到一部分管线。如钢管可以探测到,但是塑料管却无法探测,这种情况只能协商挖坑补测。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6-01/4881589.shtml
霍新颖和刘燃所测定的管道信息都马上被发送到燃气集团的地理信息系统,对系统里面的数据进行更新。这个系统显示,目前燃气集团在全市总共铺设的管道长度为15000多公里。

  尽管如此,北京燃气集团生产运营部副经理吴波告诉记者,由于历史档案的缺失,他们目前还无法做到对每一公里管道都了如直掌。此外,由于受制于补测手段、城市管理以及相关行政许可手续的限制,补测并不容易。

  如此看来,即便是燃气集团要想摸清自己管道的情况,也不容易,还要受种种行政许可的限制;那么北京市还有那么多不同种类的管道,它们又各自属于不同的部门和企业,要想统一搜集和掌握这些管道的资料,这项工程之艰巨和繁杂可想而知。那么有没有部门正在做这项工作呢?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馆的张斌馆长告诉记者,北京市政市容管委会正准备建设一个地下管网的管理系统。

  带着这意外得来的线索,记者来到北京市政市容管委会。管线处处长吴其伟说,2011年的时候他们曾对全市地下市政管网进行过一次摸底,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地下管线总长度为13.2万公里。

  为了方便统计和管理,吴其伟将北京市内除输油气管道之外的市政管线分为了7大类12小类,这7大类12类的管线共涉及11个权属部门;而此外,同样埋在地下的输油气管道又涉及11个权属部门;除了这22个权属部门之外,铺设于各个小区、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军事管理区等区域的支线又往往有不同的权属单位,这都为搜集地下管线的信息增加了难度。

  这个庞大的13万公里的管道埋在北京城下,权属不清,管理混乱,有的管道连其主管部门都不掌握方位和走向,这种局面的结果就是事故频发。

  为了了解地下管线施工的情况,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工人们正在刚刚挖好的地基里忙碌着。在工地旁边的小屋里,记者见到了工地的项目经理。他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准确的地下管网图纸,施工前都是由项目开发商自己勘探来摸清地下管网的情况。一旦测量不准,意外在所难免。

  面对这种情况,吴其伟也颇感无奈。为了减少施工中误挖管线的发生,管线处在2011年9月启动了一个北京市地下工程管线防护信息沟通系统。工程方可以通过该系统发布工程信息,之后所有的地线管线单位都可以及时收到工程信息,如果该工程涉及所属单位管线,单位按照工作规定应尽快给予回复。

  吴其伟告诉记者,尽管北京市的22家主要管线权属单位和45家区域性的权属单位都注册了这个系统,但他们管线处对这些单位并没有约束力,两年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信息的工程只有500项。而记者在北京市规划委的网站看到,仅仅在今年2月6日起审批的项目就达到17916万条,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管线单位并没有在管线沟通系统发布信息。

  一个政府部门建立的、为了改变地下管道混乱现状的信息交换平台,很多权属部门却并不买帐,而这些权属部门中很多自己就是政府部门。一个本来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换平台,运行起来只能依靠企业的自觉,而非制度,这个局面让吴其伟多少有些尴尬。而对于如何改善北京市地下管网混乱局面,以及何时才能看到成效,负责这项工作的吴其伟本人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三、中关村地下管网多年找不到对接部门成为企业负担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地下市政综合环廊,给了我们有关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的有益启发。记者实地调查了地下市政综合环廊和传统市政管网结合的地点,发现综合环廊所在区域井盖数量较少,只看到两个污水井盖;而传统市政管网所在的区域,却包含了公安交通、污水、雨水等13个井盖。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邗向记者展示了中关村西区综合管廊的平面示意图。一说起当年自己主导设计的中关村西区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曹邗就滔滔不绝。他告诉我们,这个工程建成于2004年,除重力流的雨、污水管线仍采取直埋的方式外,其它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都铺设在地下综合管廊中。如果管线需要增加、维修或者更换,也不再需要开挖地面。

  随后,曹邗带领记者进入综合管廊的水室实地观察。曹邗告诉记者,中关村西区总共110万平方米。整个市政配套建设的投入约为10亿元,主要是政府投入。与直埋管线相比,共同沟在建设阶段,一次性投入更大,但是因为不用反复开挖,长期来看,成本被摊薄。

  但是让曹邗困惑的是,这样一个有着先进理念的市政工程投入运行已经六年,却一直找不到对口的部门接管,现在竟然变成了他们企业的一个负担。事实上,中关村的这种管道共同沟虽然因为权属单位复杂以及现行法律法规空白而陷入困境,但在国际上,这早就是一种成熟的市政模式。

  日本最早在1963年就出台了第1部共同沟管理法,将地下管网定义为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属于公用公共设施,由政府统一部署并拨款建设。

  根据财经频道驻东京特约记者赵潮的实地考察,东京近郊处某社区公园里有一个通往地下的入口处,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入口实际上是通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设施的必由之路。东京的这条共同沟位于50米深的地下,全长6.3公里,直径10.6米,有人将这个看上去庄严神圣的地下空间喻为东京的“地下宫殿”。这个规模庞大的地下设施整整花费了近13年的建造时间,于2006年6月最终竣工,工程总耗资2400亿日元。(约合140亿人民币)一年的维护费用也高达2亿日元。(约合1200万人民币)
 日本江户川河川事务所支所长小官山隆说,“地下宫殿”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由政府直接投资并实施。建设后的设备运营、维护和管理全部委托给民间企业实行。日本方面并没有给这个工程设定使用寿命,只要保证日常维护,基本可以永久性使用。

  而韩国从2009年开始,历经2年的时间将遍布于韩国82个城市27万公里的地下管道进行了信息整合,目前首尔已建成的6套地下管网系统总长度为66.9公里,涵盖了上下水道、电力、供暖、通信等领域,涉及20个部门和单位。除了易燃易爆的燃气管道单独铺设之外,其他管道均由政府统一集中铺设于该管网之中。

  除了韩国和日本,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法律规定,共同沟的建设费用由政府承担,以出租的形式提供给管线单位。但是,这些国家的相关法律中有规定,一旦建设有共同沟,相关管线单位必须通过共同沟埋设管线,不得再采用传统埋设方法,从而确保了共同沟的使用率。相比之下,中国地下管线的相关法规却严重滞后。除了《城乡规划法》中关于地下管线的指导性意见外,至今仍无全国性的地下管线管理办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近年来一直在关注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利用。他认为,各部门之间权限的划分与利益的争夺是目前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上的一个难题,需要一个城市的主要市领导出来牵头挂帅,协调各有关的局办委共同来做,而光靠各个局自己做,很难实现。

  半小时观察:管网不清 城何以宁

  过去的十几年间,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据中国建筑学会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包括城市供水、排污、供气、供热等市政地下管网长度已超过135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周长的30多倍。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管线密度由1990年的每平方公里10.27公里提升到2010年的每平方公里33.88公里。然而几乎没有哪一座城市,哪一个部门能够说清楚自己的地下管网有多少、怎么铺的、归谁管。因此,有关地下管网的各类事故既是意外也是意料之中。就像一个人衣着光鲜,但却有着心血管顽疾。一旦顽疾爆发,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病重了,甚至只能用生命支付无知。知道自己有病,就当抓紧治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系统工程还需制度支撑。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如果不是通行地沟,官网更新可是大工程啊。
地下工程做得再好万一那一届都是风调雨顺,如何高升?
全国普遍这样,落后。
井盖数量世界第一。
估计也改不了了。
每年 数千万的建设维护资金 就是被他们 用到那些地方了。
希望和政绩挂钩
陆仁贾 发表于 2013-6-1 12:04
希望和政绩挂钩
就是因为和政绩挂钩了所以才这样。
换你是领导,你用位子上的时间做了个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结果一连七八年风调雨顺,试问跟致力于地上建设的领导比,你何德何能可以得到嘉奖可以得到高升?你有什么理由证明你的地下排水系统高级?
另外,就算是这套苏联排水系统,也被证实在过去27年的前20多年的风调雨顺的环境下是实用的,那么是不是应该判定27年前的那个领导是很有功绩的?如果和八国联军时期德国为青岛修建的那套排水系统比,北京这个又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是不是又应该给27年前的领导记过?
想想也可笑,排水系统居然学苏联的。
新世纪以来,降雨呈现骤发态势
m_sy 发表于 2013-6-1 12:17
就是因为和政绩挂钩了所以才这样。
换你是领导,你用位子上的时间做了个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结果一连七 ...
怎么证明?参考+任期内的考察。
陆仁贾 发表于 2013-6-1 12:21
怎么证明?参考+任期内的考察。
任期内风调雨顺怎么办?怎么证明你的排水系统不是豆腐渣工程?
m_sy 发表于 2013-6-1 12:26
任期内风调雨顺怎么办?怎么证明你的排水系统不是豆腐渣工程?
{:qiliang:}说了去参考呀,就跟修水提一样,修好了总是能拿出点东西给大家悄悄的

陆仁贾 发表于 2013-6-1 12:32
说了去参考呀,就跟修水提一样,修好了总是能拿出点东西给大家悄悄的


参考?地上建设的领导可以参考的东西更多,不让他晋升难道还让你一个花大投资搞地下而且一连几年风调雨顺连个实用的机会都没有的领导晋升?
再说了,不搞地下最多就是概率上可能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生几次不雅观的水涝。不搞地上?全世界的人每秒钟都在看着。
这就是博弈,算一算,高地上,稳升,搞地下?搞一辈子原地踏步吧。

陆仁贾 发表于 2013-6-1 12:32
说了去参考呀,就跟修水提一样,修好了总是能拿出点东西给大家悄悄的


参考?地上建设的领导可以参考的东西更多,不让他晋升难道还让你一个花大投资搞地下而且一连几年风调雨顺连个实用的机会都没有的领导晋升?
再说了,不搞地下最多就是概率上可能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生几次不雅观的水涝。不搞地上?全世界的人每秒钟都在看着。
这就是博弈,算一算,高地上,稳升,搞地下?搞一辈子原地踏步吧。
m_sy 发表于 2013-6-1 12:35
参考?地上建设的领导可以参考的东西更多,不让他晋升难道还让你一个花大投资搞地下而且一连几年风调雨 ...
所以说了政绩挂钩呀。就是必须有地下的成绩拿出来

陆仁贾 发表于 2013-6-1 12:38
所以说了政绩挂钩呀。就是必须有地下的成绩拿出来


必须有地下的成绩?
八国联军时期德国给青岛修的地下排水系统,做完一次可以用100年,后人最多就是维修一下,可见排水系统就好像大坝,就好像大桥,本来是那种一次修成就可以在几十上百年不拆了重建。
照你这么说,一个可以用几十上百年的地下排水系统,建成之后,还刚好接受了一次洪涝的检验,领导高升了,后面100年,领导们怎么办?
你是准备拆了重建啊还是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维护?维护也算政绩的话,那是多么芝麻绿豆大小的政绩?
万一这排水系统建成了连续几十年风调雨顺,等到真的接受了一次洪水的考验成功后,哈哈,黄花菜都凉了,说不定领导的孙子得家祭无忘告乃翁了。
权衡利弊,你说有几个领导愿意发展地下?再说了,你觉得发展地下要的钱是不是小钱随便申请个几天就能批下来?你觉得发展地下是不是也是小事随便三五个月就能赶在十一前献礼了?说不定要两三届领导的时间才能干好一个地下工程能,功劳算谁的?万一中间出现了贪污腐败,偷工减料,但又恰逢十几年风调雨顺,到时候真来了洪水,责任算谁的?说不定别人早就举家移民了。

陆仁贾 发表于 2013-6-1 12:38
所以说了政绩挂钩呀。就是必须有地下的成绩拿出来


必须有地下的成绩?
八国联军时期德国给青岛修的地下排水系统,做完一次可以用100年,后人最多就是维修一下,可见排水系统就好像大坝,就好像大桥,本来是那种一次修成就可以在几十上百年不拆了重建。
照你这么说,一个可以用几十上百年的地下排水系统,建成之后,还刚好接受了一次洪涝的检验,领导高升了,后面100年,领导们怎么办?
你是准备拆了重建啊还是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维护?维护也算政绩的话,那是多么芝麻绿豆大小的政绩?
万一这排水系统建成了连续几十年风调雨顺,等到真的接受了一次洪水的考验成功后,哈哈,黄花菜都凉了,说不定领导的孙子得家祭无忘告乃翁了。
权衡利弊,你说有几个领导愿意发展地下?再说了,你觉得发展地下要的钱是不是小钱随便申请个几天就能批下来?你觉得发展地下是不是也是小事随便三五个月就能赶在十一前献礼了?说不定要两三届领导的时间才能干好一个地下工程能,功劳算谁的?万一中间出现了贪污腐败,偷工减料,但又恰逢十几年风调雨顺,到时候真来了洪水,责任算谁的?说不定别人早就举家移民了。
我朝市政规划比较注重面子上,能看见的。
容易出政绩。
m_sy 发表于 2013-6-1 12:52
必须有地下的成绩?
八国联军时期德国给青岛修的地下排水系统,做完一次可以用100年,后人最多就是维修 ...
说了半天还在原点上绕。说了和政绩挂钩,政绩理念本身就要改变。
说了半天还在原点上绕。说了和政绩挂钩,政绩理念本身就要改变。
我看是你在绕吧,和政绩挂钩,评价标准在哪里啊?拿出可行的方案啊。
deam 发表于 2013-6-1 13:42
我看是你在绕吧,和政绩挂钩,评价标准在哪里啊?拿出可行的方案啊。
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施政理念就是大方向。具体的方案是体制内大神的工作。我拿不出
还是苏联有良心,排水泵27年不坏。
必须有地下的成绩?
八国联军时期德国给青岛修的地下排水系统,做完一次可以用100年,后人最多就是维修 ...
好给力的故事,人家下水边上埋了工程师,随时可以修理的,中国没有这技术
地下的东西看不见,搞好了也没什么关注。政绩不明显。还是搞好地上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