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为什么共军兵力占优还赢得那么艰难,淮海战役兵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9:47:18
对看电影大决战系列《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最大的感觉是辽沈战役共军兵力100万对国军50万,明显占优,但赢得很艰难,开始时感觉还处于下风,差点被国军截断补给线而陷于失败境地,塔山阻击战也是危在旦夕,是靠巨大的炮兵火力优势(这段印象很深,四野千炮齐发,火炮密度打破以往记录)才扳回来,最后灭廖耀湘是靠偶然摸进廖司令部的几个士兵的牺牲,以及廖明码发报的昏招。而淮海战役,60万共军80万国军,反而比较轻松的感觉,好像共军似乎是兵力明显占优,分割合围几个国军兵团都不困难。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林彪的指挥失误比较多的缘故吗?对看电影大决战系列《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最大的感觉是辽沈战役共军兵力100万对国军50万,明显占优,但赢得很艰难,开始时感觉还处于下风,差点被国军截断补给线而陷于失败境地,塔山阻击战也是危在旦夕,是靠巨大的炮兵火力优势(这段印象很深,四野千炮齐发,火炮密度打破以往记录)才扳回来,最后灭廖耀湘是靠偶然摸进廖司令部的几个士兵的牺牲,以及廖明码发报的昏招。而淮海战役,60万共军80万国军,反而比较轻松的感觉,好像共军似乎是兵力明显占优,分割合围几个国军兵团都不困难。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林彪的指挥失误比较多的缘故吗?
其实是林很专注的攻击战略目标,才让国军看起来“主动”。铁路被截断又如何?只要速决就完全没问题。塔山只放了一个团去阻击,葫芦岛以西一共8个师阻挡人家11个师。预备队明明还有,这明摆是欺负人。
整个战役,共军牢牢抓住了关键点——锦州。林彪开始是有犹豫,但是打起来之后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其他都不重要,只要锦州。而战役后期,国军逃跑逃得很……立体(这个真难形容)。而林彪追也追得很立体。建制都打乱了,林还不着急。这充分说明了他对部队的信心。这种混乱,也是造成“被动”映像的原因吧。
老汤加了点水,又开始了。


唉!淮海赢得轻不轻松应该问问粟大将军,看电影是看不出来的。电影毕竟不是纪录片。说话要靠证据,而不是主观臆断。

唉!淮海赢得轻不轻松应该问问粟大将军,看电影是看不出来的。电影毕竟不是纪录片。说话要靠证据,而不是主观臆断。
因为两场战役的特点不同,
辽沈战役是实力的比拼,
淮海战役则完完全全是双方指挥官智慧的比拼
解放军的指挥官完全凭借计谋战胜了国 民党部队的指挥官淮海战役,解放军之所以能获胜,完全是因为国 民党部队没有防备,上了解放军指挥官的当,当时面对国 民党部队,解放军指挥官面对国 民党部队,说:“国 民党的军队一向强悍勇敢,轻视我们。善于作战的将领要利用这一点。军事著作上说过,赶到50公里外去打仗,就有损失上将的危险;赶到25公里外去打仗,路上士兵就可能逃亡一成。我们要诱敌深入"
于是就命令带上了十万个行军灶。行进了一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又减到三万个。国 民党指挥官经过解放军扎过营的地方,点了灶数、不觉喜上眉梢,兴奋地对部下说:“我早就知道解放军素来胆怯,果然不错,才进入战场几天,就有一半兵士逃亡了,那样的军队还敢打仗吗!”于是国 民党指挥官命令军队放弃辎重,全速前进
解放军指挥官就在前面不远处埋伏下来,并且命令士兵把路旁一棵大树的树皮削去,露出白白的木质部分,刻上了国 民党指挥官的名字,同时又命令一万名善射的神枪手,埋伏在道路两旁,互相约定:“晚上一看到火光,就一起射击”。这天晚上,国 民党指挥官果然来到树下,抬头看到树上削白的地方,隐隐有几个字迹,昏黑难辨,转身命令小兵打火把照看。兵士刚刚打起火把,国 民党指挥官还来不及看清,埋伏的解放军士兵看见路上起了火光,顿时一齐射击。国 民党部队军猝不及防,一下子溃不成军

国 民党军官当时没有死,而是骑着马逃跑,一直逃到一条河边,这时候河面上有一艘船驶了过来,船上的水手说,指挥官,快坐上我的船回到大本营吧,在大本营还有您的八千军队,我们过几天再来打解放军,但是国 民党指挥官不肯,用剑自杀了

之后,每年这条河上都会有几个月的大风大浪,船只难行,这个时候,这条河上空就会隐隐传来喊声,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国 民党军队最后不得不把大量的馒头抛到河中,河水才慢慢平静下来

国 民党军去后来为了给这位指挥官报仇,就在这条河边集结大军列队,准备给解放军军队以决定性的一击,解放军军队指挥官十分恐惧,于是派使者对国 民党指挥官说:“阁下率队迎战,然而却紧逼河岸部署军阵,这是长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战的办法。如果能移动兵阵稍微后撤,让解放军的军队得以渡河,以决胜负,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国 民党众将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这样可以万无一失。”有人说:“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国 民党指挥官也认为可以,于是就命令兵众后退。可是国 民党的军队一退就不可收拾,解放军指挥官率领军队渡过河攻击他们。国 民党指挥官巡视军阵, 想来率领退逃的兵众,结果战马倒地,被解放军的士兵杀掉,国 民党的军队于是就崩溃了。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汉城,国 民党的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山川。逃跑的人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解放军的军队将要来到,昼夜不敢停歇,慌不择路,风餐露宿,冻饿交加,死亡的人十有七八,当初,国 民党的军队稍微后撤时,解放军的奸细在军阵后面高声呼喊:“国 军失败了!”兵众们听到后就狂奔乱逃。解放军军队缴获了国 民党指挥官所乘坐的装饰着云母的汽车
淮海轻松,你不看看太祖怎么说的,淮海战役就是一锅夹生饭,也亏了粟裕和刘伯承硬是把一锅夹生饭吃下去了,当然还有共党第一元帅空一格的功劳
5楼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辽沈是第一次大战役,第一个吃螃蟹和跟着吃螃蟹,哪个容易?
5楼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人物置换呢,你把古代战例里的对战双方换了就是了。
你说淮海轻松?
因为两场战役的特点不同,
辽沈战役是实力的比拼,
淮海战役则完完全全是双方指挥官智慧的比拼

神回复。。。
战场是实力和智慧的较量,实力占优的一方也不见得一定能打得顺风顺水。就算足球赛,实力强的球队也可能输给实力弱的球队。
又一个被电影骗了滴。所以说细节有时候是魔鬼捏
林总更加小心谨慎吧,当时TG在东北已经全面优势(当然这也是TG长期经营的结果),KMT已无法立足,悬念仅仅是放KMT多少人回关内而已。
因为两场战役的特点不同,
辽沈战役是实力的比拼,
淮海战役则完完全全是双方指挥官智慧的比拼

这是…写小说的?
淮海伤亡12W,辽沈伤亡7W,看伤亡数字就知道哪个好打了
淮海战役打到最后粟裕已经兵力见底咬牙坚持了,林彪可没遇上过这种难题
辽沈战役打的很轻松,轻松虐菜的节奏。国军根本就没有攻下塔山的希望,廖兵团也根本没有增援的意图。所谓切断补给线毫无意义,补给早就运到了
wkdoubao 发表于 2013-5-18 08:27
淮海伤亡12W,辽沈伤亡7W,看伤亡数字就知道哪个好打了
淮海战役打到最后粟裕已经兵力见底咬牙坚持了,林彪 ...
电影里最后程喜莲向286要兵,286说干脆我们几个(刘陈邓)跟你去
辽沈战役赢得并不艰难。
中野打黄维,可是没一点轻松。
lvdoushui 发表于 2013-5-18 07:30
因为两场战役的特点不同,
辽沈战役是实力的比拼,
淮海战役则完完全全是双方指挥官智慧的比拼
这一刻苻坚和谢安灵魂附体。
因为换了编剧了,辽沈战役的编剧是bkc,自然艰难些,淮海战役就换了个hkc的编剧


也有小道消息说,辽沈战役的时候,导演和部队群众演员磨合的不好,所以拍出来的战役比较吃力,演国军的pla照着tg的战斗模式演来着,不肯放水
后来拍淮海战役的时候让演国军的炊事班整了一个月的红烧肉才把战斗力降下来
建议楼主以后看电影要结合八卦杂志和前期花絮宣传一起研究,必定能培养出天下无双的军事素养{:soso_e112:}

也有小道消息说,辽沈战役的时候,导演和部队群众演员磨合的不好,所以拍出来的战役比较吃力,演国军的pla照着tg的战斗模式演来着,不肯放水
后来拍淮海战役的时候让演国军的炊事班整了一个月的红烧肉才把战斗力降下来
建议楼主以后看电影要结合八卦杂志和前期花絮宣传一起研究,必定能培养出天下无双的军事素养{:soso_e112:}
两场战役都很精彩。
如果从指挥能力上来讲,不好比拟的。
因为一个是元帅,一个是上将,可见一斑哦。
馒头·瑞恩 发表于 2013-5-18 07:00
其实是林很专注的攻击战略目标,才让国军看起来“主动”。铁路被截断又如何?只要速决就完全没问题。塔山只 ...
你确定塔山只有一个团守卫?41A有荣誉称号的部队: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
战略环境不一样,辽沈不敢全力以赴,留了很多后手以防万一
辽沈12个纵队,淮海24个,哪个多
红色的蛋 发表于 2013-5-18 08:58
两场战役都很精彩。
如果从指挥能力上来讲,不好比拟的。
因为一个是元帅,一个是上将,可见一斑哦。
淮海战役中我军的上将有一大把,可是你说的粟裕不在其中。再有淮海中的元帅也不只一个。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打黄伯涛兵团,预计5天结束战斗,结果打了14天,全军上下都没想到这个老杂牌这么难打。

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二野把老底都拼上了,还需要三野的帮忙。

第三阶段,追截杜聿明集团,全都跑乱了,幸好蒋总临时改变主意,国/军停了下来,才让粟裕追上。

这三个阶段,总前指一直在提心吊胆,哪里有轻松可言?


辽沈战役时,林总只动用了一半的兵力,“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塔山只用了半个纵队去防守,战局完全在掌握中。
我擦。。。淮海战役赢得轻松??三大战役最惨烈的就是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其实胜负已无悬念,唯一的变数就是林彪能打一个多大的胜仗
馒头·瑞恩 发表于 2013-5-18 07:00
其实是林很专注的攻击战略目标,才让国军看起来“主动”。铁路被截断又如何?只要速决就完全没问题。塔山只 ...
一个团、、、、?

4和11纵队外加两个热河独立师被所编的相当严重啊。。。
lvdoushui 发表于 2013-5-18 07:30
因为两场战役的特点不同,
辽沈战役是实力的比拼,
淮海战役则完完全全是双方指挥官智慧的比拼
小心今晚宋襄公来找你。。。
因为两场战役的特点不同,
辽沈战役是实力的比拼,
淮海战役则完完全全是双方指挥官智慧的比拼

汗!这一仗打了好几百年……
塔山阻击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悬殊差距。塔山方面,林总放了四纵六纵加上热河独立四师独立六师一个炮兵旅的炮火支援。一个纵队下辖三个师也就是8个加一个炮兵旅。国军方面12个师不到,而且有一个军是在后期才从海上运输过来的。加上战场疆域的问题,摆不下太多进攻兵力。
john117 发表于 2013-5-18 07:32
淮海轻松,你不看看太祖怎么说的,淮海战役就是一锅夹生饭,也亏了粟裕和刘伯承硬是把一锅夹生饭吃下去了, ...
国军的布防是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制作的,杜聿明当时就不同意这个方案。还有在后来南京黄浦路地下室做兵棋推演的有委员长和国防部军令部部长兼军政部次长刘斐。。。已经被渗透成这样了,这个仗还怎么打?
馒头·瑞恩 发表于 2013-5-18 07:00
其实是林很专注的攻击战略目标,才让国军看起来“主动”。铁路被截断又如何?只要速决就完全没问题。塔山只 ...
八个师阻击11个师,按照解放战争后期双方战斗力对比,已经是很给国民党面子了,不是欺负人。如果是11个师对11个师,那就不是阻击,起码是击溃了
馒头·瑞恩 发表于 2013-5-18 07:00
其实是林很专注的攻击战略目标,才让国军看起来“主动”。铁路被截断又如何?只要速决就完全没问题。塔山只 ...
塔山只有一个团阻击?4纵和11纵该哭了,胡奇才更火了,那时还有一纵做预备队。
j20jx026 发表于 2013-5-18 08:26
这是…写小说的?
是高端黑。请自行百度减灶之计,乌江自刎,淝水之战。
淮海战役打的其实及其冒险,在济南战役后改变决心,围歼黄百韬兵团超过了预期时间一倍多,(济南战役用了预期时间不到1/3,原74师老师长,张灵埔的老上级王耀武被俘,让国军上下对黄百韬兵团毫无信心,偏偏黄坚持了很长时间,让围歼共军损失惨重。仅仅徐东阻击战,国共损失高达近1:5,打的十分惊险,淮海也是打的最惨烈,伤亡最多的大战役)
淮海哪里轻松了?

淮海中果军翻盘的机会比辽沈不知多了多少倍。

别的不说,单就围两黄兵团的时候。如果果军能坚决果断的出击解围。这结果可难说的很了。

两场战役都很精彩。
如果从指挥能力上来讲,不好比拟的。
因为一个是元帅,一个是上将,可见一斑哦。
这说法太逗,粟裕是有资格当元帅的,自己拒绝了,不是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