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92位专职省委副书记升迁路径:仅1人落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3:59:03
原标题:盘点92位省委专职副书记——升省长数超常务副省长 第一代已全部卸任

最近,随着重庆、北京两大直辖市中共市委专职副书记人选的更替,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2个省份的党委专职副书记人选发生变更。自2006年起,按照执政党中央“减少领导职数”的要求,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党委均建立了“一正两副”(一名省委书记、两名副书记)的领导班子架构。目前,中国第一代省委专职副书记已全部卸任。历时7年,经过两次省委党委班子集体换届,共产生92位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他们的仕途沉浮与晋升空间如何?遇到了什么样的体制性困惑?其职权的每次扩张与收缩,背后原因何在?围绕着改善“集体领导”模式的目标,执政党一直在进行着可贵的尝试,与之相伴的,便是“专职副书记”的角色定位一直在不停地进行挪移与探索。

92位副书记的“进退去留”

2013年4月下旬,经中共中央批准,上海、重庆两个直辖市的市委专职副书记先后完成人事更替:已升任各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殷一璀、张轩分别卸任所在地的市委副书记,两人的“空缺”分别由李希(原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张国清(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接任。

殷一璀、张轩也成为2006年中共首批省委专职副书记中最后“退役”的两位。《南风窗》记者统计发现,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累计已有92人先后担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包括5位少数民族干部和7位女性。他们中,多数人已在过去几年间完成了仕途中可能是最为艰难的“华丽转身”,跨入了正省部级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行列。

统计发现,在曾担任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的干部中,目前已有3人升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胡春华、栗战书、刘奇葆),17人升任省长、书记,17人任省政协主席、2人任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另外,还有8人进京,成为中央部门和国务院部委的正部级领导。

梳理近年来31个省级政府“一把手”的履历可发现,“省委专职副书记”已超过“常务副省长”,成为晋升为省长(直辖市市长、自治区主席)的最主要来源和“第一候补”梯队。在外界看来,省委专职副书记已堪称“省长摇篮”。

从反腐败的案件查处来看,省委专职副书记也堪称中高级干部的榜样,7年来仅有1人(四川李春城)因贪腐“落马”,这也成为他们仕途升迁的另一砝码。

2006年11月,入藏十几年、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换届中新当选为常务副书记的胡春华在履新一个月后便调任团中央任第一书记,成为第一位离职并升迁的省级专职副书记。不过,在“一正两副”领导体制设立初的两三年,像这样的晋升仍属个案,总体而言,“专职副书记”的晋升空间在当时并不被外界看好,甚至要低于省会城市的党委书记、常务副省长等职。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后,先后有7个省份的政府首长发生变动,但只有2个省份的新任省长(主席)在晋升前是担任省委副书记的,他们同时也是所在省区的常务副省长(常务副主席)。最近几年,专职副书记的晋升空间才被打开。

“专职”角色与多元化“兼职”

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在全国推广“一正两副”领导模式,目的是“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在此之前,省级党委领导层中,除了1名党委书记、十几位常委外,还有多达四五名的党委副书记,他们不仅分管党委各工作部门,还分管政府工作,这势必造成了多头领导、重复分工、职能重叠等问题。

在实行“一正两副”模式后,地方党委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副书记与常委的分工“不交叉、不重叠”;常委直接向党委书记和常委会负责。但在专职副书记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上,中央文件仅笼统规定:“协助书记处理日常事务,受书记委托负责其他工作。”至于哪些“日常事务”以及哪些“其他工作”应由专职副书记来负责,并无具体规定,而是取决于党委书记是否授权,以及授权的大小与多少。

由于重要的权力和领域(如经济、组织、纪检、宣传)都有其他常委分工负责,因此,专职副书记实际分管和负责的领域就少之又少。这样,就出现了专职副书记“名义上地位更高,实际职权却小于其他常委”的尴尬局面。

为了更好地发挥省委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近年来,各地也在专职副书记分工上进行了多种尝试。最明显的表现是,最近几年,省委专职副书记在分工上出现了更为多元、更丰富的“兼职化”、“实权化”倾向。比如,兼任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甚至政协主席等重要职务。

随着时间推移,省委专职副书记“兼职化”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今年4月下旬,已当选北京市政协主席的吉林卸任市委副书记职务、其“空缺”由吕锡文接任,这也使得持续了3年多的北京市委专职副书记兼市政协主席的格局结束。

“虚衔”与“实权”的辩证法

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恐与中央对高级领导干部丰富履职经历、完善领导治理经验的要求相关。《南风窗》对近几年新晋省级专职副书记的履历分析发现,以下三种职务是专职副书记的主要来源:重要城市(省会、经济中心)的市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省政府常务副职。

可见,在升任省委专职副书记之前,这些干部或者缺乏党务部门的锻炼,或者局限于某些地域事务或条块领域、缺乏在更广阔的区域(如某一省份)领导的经验。而经过省委专职副书记岗位历练,则可有针对性地弥补上述短板。因此,作为省长“储备人才”和后备梯队干部,专职副书记的这段经历,也可看作是他们今后迈向更高岗位的“见习期”。这也是中国政治精英选拔录用不同于西方的一大特点:在升任更高岗位前,须经历实际工作锻炼、积累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


但是,在职权上,省委专职副书记看起来并不与其地位相称。由于不直接分管重要党务和政府事务,多数省委专职副书记最常见的角色就是担任所在省份的多个议事协调机构(如省某领导小组组长)或者临时机构(负责处理某棘手突发事件)的负责人。因此,外界通常将该职位看作是“位高权不重”的“虚衔”。甚至有人将这段经历视为“坐冷板凳”。

从表面上看,省委专职副书记通往正省部级,仅“半步之遥”。但要顺利迈过这“半个台阶”,往往要历经各种考验。最近几年,中央对省长、省委书记的提名人选中,大多是按照干部的政绩和资历,“顺位接替”或“交流任职”。因此,对于专职副书记而言,经历多岗位、多地区的磨砺,积累多重执政经验和履职体验,也是执政党“培养干部”的路径之一。(据《南风窗》)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5/13/25221270_0.shtml原标题:盘点92位省委专职副书记——升省长数超常务副省长 第一代已全部卸任

最近,随着重庆、北京两大直辖市中共市委专职副书记人选的更替,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2个省份的党委专职副书记人选发生变更。自2006年起,按照执政党中央“减少领导职数”的要求,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党委均建立了“一正两副”(一名省委书记、两名副书记)的领导班子架构。目前,中国第一代省委专职副书记已全部卸任。历时7年,经过两次省委党委班子集体换届,共产生92位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他们的仕途沉浮与晋升空间如何?遇到了什么样的体制性困惑?其职权的每次扩张与收缩,背后原因何在?围绕着改善“集体领导”模式的目标,执政党一直在进行着可贵的尝试,与之相伴的,便是“专职副书记”的角色定位一直在不停地进行挪移与探索。

92位副书记的“进退去留”

2013年4月下旬,经中共中央批准,上海、重庆两个直辖市的市委专职副书记先后完成人事更替:已升任各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殷一璀、张轩分别卸任所在地的市委副书记,两人的“空缺”分别由李希(原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张国清(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接任。

殷一璀、张轩也成为2006年中共首批省委专职副书记中最后“退役”的两位。《南风窗》记者统计发现,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累计已有92人先后担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包括5位少数民族干部和7位女性。他们中,多数人已在过去几年间完成了仕途中可能是最为艰难的“华丽转身”,跨入了正省部级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行列。

统计发现,在曾担任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的干部中,目前已有3人升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胡春华、栗战书、刘奇葆),17人升任省长、书记,17人任省政协主席、2人任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另外,还有8人进京,成为中央部门和国务院部委的正部级领导。

梳理近年来31个省级政府“一把手”的履历可发现,“省委专职副书记”已超过“常务副省长”,成为晋升为省长(直辖市市长、自治区主席)的最主要来源和“第一候补”梯队。在外界看来,省委专职副书记已堪称“省长摇篮”。

从反腐败的案件查处来看,省委专职副书记也堪称中高级干部的榜样,7年来仅有1人(四川李春城)因贪腐“落马”,这也成为他们仕途升迁的另一砝码。

2006年11月,入藏十几年、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换届中新当选为常务副书记的胡春华在履新一个月后便调任团中央任第一书记,成为第一位离职并升迁的省级专职副书记。不过,在“一正两副”领导体制设立初的两三年,像这样的晋升仍属个案,总体而言,“专职副书记”的晋升空间在当时并不被外界看好,甚至要低于省会城市的党委书记、常务副省长等职。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后,先后有7个省份的政府首长发生变动,但只有2个省份的新任省长(主席)在晋升前是担任省委副书记的,他们同时也是所在省区的常务副省长(常务副主席)。最近几年,专职副书记的晋升空间才被打开。

“专职”角色与多元化“兼职”

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在全国推广“一正两副”领导模式,目的是“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在此之前,省级党委领导层中,除了1名党委书记、十几位常委外,还有多达四五名的党委副书记,他们不仅分管党委各工作部门,还分管政府工作,这势必造成了多头领导、重复分工、职能重叠等问题。

在实行“一正两副”模式后,地方党委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副书记与常委的分工“不交叉、不重叠”;常委直接向党委书记和常委会负责。但在专职副书记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上,中央文件仅笼统规定:“协助书记处理日常事务,受书记委托负责其他工作。”至于哪些“日常事务”以及哪些“其他工作”应由专职副书记来负责,并无具体规定,而是取决于党委书记是否授权,以及授权的大小与多少。

由于重要的权力和领域(如经济、组织、纪检、宣传)都有其他常委分工负责,因此,专职副书记实际分管和负责的领域就少之又少。这样,就出现了专职副书记“名义上地位更高,实际职权却小于其他常委”的尴尬局面。

为了更好地发挥省委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近年来,各地也在专职副书记分工上进行了多种尝试。最明显的表现是,最近几年,省委专职副书记在分工上出现了更为多元、更丰富的“兼职化”、“实权化”倾向。比如,兼任政法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甚至政协主席等重要职务。

随着时间推移,省委专职副书记“兼职化”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今年4月下旬,已当选北京市政协主席的吉林卸任市委副书记职务、其“空缺”由吕锡文接任,这也使得持续了3年多的北京市委专职副书记兼市政协主席的格局结束。

“虚衔”与“实权”的辩证法

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恐与中央对高级领导干部丰富履职经历、完善领导治理经验的要求相关。《南风窗》对近几年新晋省级专职副书记的履历分析发现,以下三种职务是专职副书记的主要来源:重要城市(省会、经济中心)的市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省政府常务副职。

可见,在升任省委专职副书记之前,这些干部或者缺乏党务部门的锻炼,或者局限于某些地域事务或条块领域、缺乏在更广阔的区域(如某一省份)领导的经验。而经过省委专职副书记岗位历练,则可有针对性地弥补上述短板。因此,作为省长“储备人才”和后备梯队干部,专职副书记的这段经历,也可看作是他们今后迈向更高岗位的“见习期”。这也是中国政治精英选拔录用不同于西方的一大特点:在升任更高岗位前,须经历实际工作锻炼、积累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


但是,在职权上,省委专职副书记看起来并不与其地位相称。由于不直接分管重要党务和政府事务,多数省委专职副书记最常见的角色就是担任所在省份的多个议事协调机构(如省某领导小组组长)或者临时机构(负责处理某棘手突发事件)的负责人。因此,外界通常将该职位看作是“位高权不重”的“虚衔”。甚至有人将这段经历视为“坐冷板凳”。

从表面上看,省委专职副书记通往正省部级,仅“半步之遥”。但要顺利迈过这“半个台阶”,往往要历经各种考验。最近几年,中央对省长、省委书记的提名人选中,大多是按照干部的政绩和资历,“顺位接替”或“交流任职”。因此,对于专职副书记而言,经历多岗位、多地区的磨砺,积累多重执政经验和履职体验,也是执政党“培养干部”的路径之一。(据《南风窗》)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5/13/25221270_0.shtml
不知道这堆人里有没有没包过二奶 没收过红包 没官商勾结 没提携不成器的直系旁系亲属 没伪造过学历......没XXXX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