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和解之路——有感于瓦杰帕伊访华[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1:42:14
走向和解之路
——有感于瓦杰帕伊访华

瓦杰帕伊终于来了,中印两个巨人在兵戎相见四十年之后,终于再度握手,这本身就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说起中印关系就不能不说1962年那场战争。对中国来讲,那是一场非常奇怪的战争印度人为什么打仗呢?为了藏南那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吗?说老实话,中国从来就没打算要回过。那块土地虽然名义上属于中国,但无论是北京政府还是南京政府都从来也没有对其有效的治理过,巨大的喜马拉雅山完全阻断了交通,就算是打下来了实际上也根本守不住的,这一点中国人清楚,印度人也清楚,这也是62年中国令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撤军根本原因所在。一块不能驻守,也无法治理的地方,就算名义上属于你又有什么用呢?更何况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祖祖辈辈的生活着印度的移民。所以,这块地盘,中国打一开始就是打算放弃的,战前的周恩来多次飞赴新德里,每一次都带着真诚的愿望,可惜愿望代替不了现实,仗终究要打。

但是,对新德里来说,这一仗是非打不可的,藏南土地不过是借口罢了。西藏问题的存在,才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在这一年之前,中印之间虽比邻而居,却从未发生过冲突,原因就是有西藏这个缓冲地带。但这一切都在1958年改变了,解放军入藏,让印度深深的感到了自己不在安全。西藏的位置太重要了,穿过喜马拉雅山立刻就可以进入恒河平原,新德里几乎是无险可守的。很明显,解放军这一次进藏与以前满清和国民党政府统治西藏有着根本的不同,在以前,中国政府只是西藏的宗主国,活佛地位至高无上,西藏本身也拥有着近乎半独立的地位,除了没有外交权以外,甚至连治安与国防都有藏人自行管理,这样的西藏对印度自然不会有什么威胁。但这一次不同,来的是不信神的共产党人,连活佛都被赶出了过门之外。印度人惊呆了,他们终于明白过来,如果共产党能在西藏站稳了脚跟,他们的半条小命基本上就算被中国握在手里了。所以印度人收留了达赖,也有了62年在边界挑衅,而且还对周总理真诚的提议视而不见,这一切的一切只有一个目标——怎么才能在西藏制造混乱,让解放军根本站不稳脚跟。

战争的结局大家都很清楚了,印度人显然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中国突然撤军更是令其措手不及。中国无力固守,也根本就不想守,所以说撤也就撤了;而印度人虽然得到了藏南的大片的土地,心中却并不快乐,因为1962年的失败,意味着印度搅乱西藏从中渔利的美梦已经永久的破灭了。

此后的中印关系一直是视同陌路。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在国内,就好象对方根本不存在一样。比较而言,中国更加积极一点,但几次暗示都换来了对方的不理不睬,也只好作罢。为了防止印度再次闹事,小巴就成了我们的铁杆盟友。

印度对中国的恐惧不是没有道理的,全印度的最精锐部队在解放军面前完全不堪一击。但给予印度伤害最深的却并不是战役的失败,而是解放军的突然撤军。印度人有着自己民族的骄傲,尤其是经过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之后,更有着出奇敏感的自尊心。62年那次战争对于印度来讲是生死存亡的关头,甚至连议会都发了枪,可是对于中国来讲不过是一次大规模的边境冲突罢了,其重要性甚至还不如只有营连级规模的珍宝岛事件。这才是中印关系的死结所在,因为中国从来就没把印度看作是堂堂正正的对手,这对印度人自尊心的打击是致命的。

鱼干一直认为,我们在62年战争中不应该这么快撤退,即使撤退是势在必行的,也应该至少坚持一段时间,在战场上形成某种僵持或者在战场外达成某种协议,当然这样是非常艰难的,但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和平共处制造一些机会与可能。象实际发生的那样突然撤军,虽然表面上狠狠的教训了印度人一顿,高姿态的撤军也在国际影响上赢回不少分,但落在印度人眼中就完全是两个样子了。这就象两个拳王来争夺金腰带,其中一个刚摆好架势就被对方上来一拳打了个七荤八素,刚刚定过神来却发现对方已经扬长而去,甚至连那条金腰带都随手扔在地下弃之不顾。这不是拳王间的决战,对方从没有把自己当作对手,而仅仅是一次羞辱,而对方甚至对金腰带都不屑一顾,也完全剥夺了自己再次挑战雪耻的机会。士可杀不可辱,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男人对此都是难以忍受的。所以,在高傲的毛泽东决定撤军那一刻,中印和平的大门就紧闭了。

时间到了1998年,随着南亚次大陆上核爆炸声的响起,转机终于到来了。瓦杰帕伊是个有世界眼光的大政治家,他清楚的意识到,原子弹可以作为印度步入大国行列的敲门砖。就象当年毛泽东急需原子弹来对抗苏联的威胁一样,原子弹对印度的意义也决不仅仅只是为了吓唬巴基斯坦。费尔南得斯并不是在说谎,中国虽然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去威胁印度,但对于印度来说,来自北方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印度在这种威胁下恐慌了三十多年(即使在印巴关系最最紧张的时刻,印度的几只最精锐的部队也一直是部署在喜马拉雅山一线的)。但原子弹改变了这一切,印度军方惊喜的发现,他们第一次拥有了对中国的反击能力,北方的噩梦一去不复返了,印度终于拥有了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实力。印度人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心障。

事实上也是如此,1998年以前的印度在国际上基本没有什么声音,但自从爆炸了原子弹之后,印度的信心一下子足了,这几年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瓦杰帕伊看的很准,拥有原子弹确实是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先决条件,印度的崛起就象当年中国崛起一样,将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大趋势。至于美国人的制裁,那不过是说说而已,制裁伊拉克是非常有效的,但要想制裁象印度这样大国,不过是天方夜谈罢了。

很多人总觉得印度喜欢“穷兵黩武”,这也是事实,但大部分人对次都有着相当的误解。印度是个大国,而印度面临的各种危机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社会问题与和巴基斯坦的战争交织在一起,内忧外患之深重,堪称世界之最,整个国家随时都有着分裂和崩溃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军队理所应当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基石,也是国家凝聚力的最突出的体现。社会情况越是复杂,危机越是深重,就越是需要强力的政府,即使这需要牺牲的很多,但却是印度无奈的选择。

真正令印度走出心障的却是2002年,在印巴对峙一触即发之即,中国作出了一种出人意料的姿态,与以往坚决支持小巴不同,中国这次以劝和为主,做了很多巴基斯坦的工作。其实,早在1988年拉吉夫•甘地总理访华时,中国就调整了南亚政策,在印巴最敏感的克什米尔问题上,中方采取了相对中立和超脱的态度。但直到2002年的危机时,印度才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诚意。虽然在那次危机中印度人很多时候表现的象一个任性的孩子,但始终都能得到来自北京的宽容、尊重和耐心,而同时美国人的傲慢却深深刺痛了印度人敏感的心。恐怕就是在那时起,瓦杰帕伊终于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亚洲的两个巨人终于开始走向和解了。

很显然,这次瓦杰帕伊的访华标志着印度政策走向的最终转变,中印开始走向和解。但前途仍然坎坷,布满了荆棘。

第一个问题就是领土问题怎么办?本来这并不难解决,中国在1962年就满怀了诚意,但现在不同了,四十多年的隔阂与猜忌令相互间完全缺乏应有的信任,这种情况下达成的任何协议都可能令双方疑虑重重,稍有不慎就会再酿危机。还是搁置争议吧,难做的事情先留给后人,当前的任务是走到一起,先建立起两国间相互信任关系再说吧。

另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小巴怎么办?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的朋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盟约,实际上却比盟友关系还要亲密。中印关系的靠近必然意味着中巴关系的相对疏远,其实这早就发生了,拉吉夫•甘地总理访华时,中国就调整了南亚政策。中国早已意识到,牵制或者一遏制印度,是根本行不通的,南亚的和平才最符合中国的利益。2002年危机的成功化解,与中国政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那么中国会放弃小巴吗?当然不,抛弃朋友的做法不是中国的行事原则,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帮助一如既往。但中国的立场仍然是有着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未来与小巴的关系将退后到“底线盟友”(鱼干自己发明的词)的位置上,这与中国对朝鲜的态度非常相似,即小巴的存在才是中国最大的利益所在,当任何时候出现了危及小巴生存的危机时,中国将是其责无旁贷的盟友,盟友的存亡是对我们无比重要的。但是,如果小巴安全无忧,中国将从亲密关系上退缩,对待印巴一视同仁,在南亚问题上尽量保持超脱与中立,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最大限度上确保中国的利益。

最后一个问题是印度的态度,印度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和解才是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对抗与战争只能招致灭亡。针对中国是如此,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针对巴基斯坦也是如此,但愿瓦杰帕伊与其继任者们也能清楚的了解到这一点。中印和解的基础是印巴间的和平,若印巴战端再起,中印之间迟早也要再次走向对抗的。

说到中印关系的未来,另外有一个人物是不能不提的,这就是俄罗斯的总统普京。“俄、中、印三角战略联盟”的大胆构想刚刚提出时,被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谈,中印的和解就象美丽的梦幻般不现实。但风水轮流转,仅仅一、两年的工夫,这个大胆的构想就变成了可供努力的方向。三角联盟以对抗美国影响的构想是令人兴奋的,我们完全可以对这种诱人的前景充满了预期。

瓦杰帕伊来了,这将是走向和解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四十年沉重的一页终于翻过去了,让我们由衷的祝愿中印两个亚洲巨人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走向和解之路
——有感于瓦杰帕伊访华

瓦杰帕伊终于来了,中印两个巨人在兵戎相见四十年之后,终于再度握手,这本身就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说起中印关系就不能不说1962年那场战争。对中国来讲,那是一场非常奇怪的战争印度人为什么打仗呢?为了藏南那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吗?说老实话,中国从来就没打算要回过。那块土地虽然名义上属于中国,但无论是北京政府还是南京政府都从来也没有对其有效的治理过,巨大的喜马拉雅山完全阻断了交通,就算是打下来了实际上也根本守不住的,这一点中国人清楚,印度人也清楚,这也是62年中国令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撤军根本原因所在。一块不能驻守,也无法治理的地方,就算名义上属于你又有什么用呢?更何况在这块土地上已经祖祖辈辈的生活着印度的移民。所以,这块地盘,中国打一开始就是打算放弃的,战前的周恩来多次飞赴新德里,每一次都带着真诚的愿望,可惜愿望代替不了现实,仗终究要打。

但是,对新德里来说,这一仗是非打不可的,藏南土地不过是借口罢了。西藏问题的存在,才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在这一年之前,中印之间虽比邻而居,却从未发生过冲突,原因就是有西藏这个缓冲地带。但这一切都在1958年改变了,解放军入藏,让印度深深的感到了自己不在安全。西藏的位置太重要了,穿过喜马拉雅山立刻就可以进入恒河平原,新德里几乎是无险可守的。很明显,解放军这一次进藏与以前满清和国民党政府统治西藏有着根本的不同,在以前,中国政府只是西藏的宗主国,活佛地位至高无上,西藏本身也拥有着近乎半独立的地位,除了没有外交权以外,甚至连治安与国防都有藏人自行管理,这样的西藏对印度自然不会有什么威胁。但这一次不同,来的是不信神的共产党人,连活佛都被赶出了过门之外。印度人惊呆了,他们终于明白过来,如果共产党能在西藏站稳了脚跟,他们的半条小命基本上就算被中国握在手里了。所以印度人收留了达赖,也有了62年在边界挑衅,而且还对周总理真诚的提议视而不见,这一切的一切只有一个目标——怎么才能在西藏制造混乱,让解放军根本站不稳脚跟。

战争的结局大家都很清楚了,印度人显然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中国突然撤军更是令其措手不及。中国无力固守,也根本就不想守,所以说撤也就撤了;而印度人虽然得到了藏南的大片的土地,心中却并不快乐,因为1962年的失败,意味着印度搅乱西藏从中渔利的美梦已经永久的破灭了。

此后的中印关系一直是视同陌路。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在国内,就好象对方根本不存在一样。比较而言,中国更加积极一点,但几次暗示都换来了对方的不理不睬,也只好作罢。为了防止印度再次闹事,小巴就成了我们的铁杆盟友。

印度对中国的恐惧不是没有道理的,全印度的最精锐部队在解放军面前完全不堪一击。但给予印度伤害最深的却并不是战役的失败,而是解放军的突然撤军。印度人有着自己民族的骄傲,尤其是经过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之后,更有着出奇敏感的自尊心。62年那次战争对于印度来讲是生死存亡的关头,甚至连议会都发了枪,可是对于中国来讲不过是一次大规模的边境冲突罢了,其重要性甚至还不如只有营连级规模的珍宝岛事件。这才是中印关系的死结所在,因为中国从来就没把印度看作是堂堂正正的对手,这对印度人自尊心的打击是致命的。

鱼干一直认为,我们在62年战争中不应该这么快撤退,即使撤退是势在必行的,也应该至少坚持一段时间,在战场上形成某种僵持或者在战场外达成某种协议,当然这样是非常艰难的,但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和平共处制造一些机会与可能。象实际发生的那样突然撤军,虽然表面上狠狠的教训了印度人一顿,高姿态的撤军也在国际影响上赢回不少分,但落在印度人眼中就完全是两个样子了。这就象两个拳王来争夺金腰带,其中一个刚摆好架势就被对方上来一拳打了个七荤八素,刚刚定过神来却发现对方已经扬长而去,甚至连那条金腰带都随手扔在地下弃之不顾。这不是拳王间的决战,对方从没有把自己当作对手,而仅仅是一次羞辱,而对方甚至对金腰带都不屑一顾,也完全剥夺了自己再次挑战雪耻的机会。士可杀不可辱,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男人对此都是难以忍受的。所以,在高傲的毛泽东决定撤军那一刻,中印和平的大门就紧闭了。

时间到了1998年,随着南亚次大陆上核爆炸声的响起,转机终于到来了。瓦杰帕伊是个有世界眼光的大政治家,他清楚的意识到,原子弹可以作为印度步入大国行列的敲门砖。就象当年毛泽东急需原子弹来对抗苏联的威胁一样,原子弹对印度的意义也决不仅仅只是为了吓唬巴基斯坦。费尔南得斯并不是在说谎,中国虽然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去威胁印度,但对于印度来说,来自北方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的,印度在这种威胁下恐慌了三十多年(即使在印巴关系最最紧张的时刻,印度的几只最精锐的部队也一直是部署在喜马拉雅山一线的)。但原子弹改变了这一切,印度军方惊喜的发现,他们第一次拥有了对中国的反击能力,北方的噩梦一去不复返了,印度终于拥有了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实力。印度人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心障。

事实上也是如此,1998年以前的印度在国际上基本没有什么声音,但自从爆炸了原子弹之后,印度的信心一下子足了,这几年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瓦杰帕伊看的很准,拥有原子弹确实是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先决条件,印度的崛起就象当年中国崛起一样,将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大趋势。至于美国人的制裁,那不过是说说而已,制裁伊拉克是非常有效的,但要想制裁象印度这样大国,不过是天方夜谈罢了。

很多人总觉得印度喜欢“穷兵黩武”,这也是事实,但大部分人对次都有着相当的误解。印度是个大国,而印度面临的各种危机的复杂程度难以想象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社会问题与和巴基斯坦的战争交织在一起,内忧外患之深重,堪称世界之最,整个国家随时都有着分裂和崩溃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军队理所应当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基石,也是国家凝聚力的最突出的体现。社会情况越是复杂,危机越是深重,就越是需要强力的政府,即使这需要牺牲的很多,但却是印度无奈的选择。

真正令印度走出心障的却是2002年,在印巴对峙一触即发之即,中国作出了一种出人意料的姿态,与以往坚决支持小巴不同,中国这次以劝和为主,做了很多巴基斯坦的工作。其实,早在1988年拉吉夫•甘地总理访华时,中国就调整了南亚政策,在印巴最敏感的克什米尔问题上,中方采取了相对中立和超脱的态度。但直到2002年的危机时,印度才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诚意。虽然在那次危机中印度人很多时候表现的象一个任性的孩子,但始终都能得到来自北京的宽容、尊重和耐心,而同时美国人的傲慢却深深刺痛了印度人敏感的心。恐怕就是在那时起,瓦杰帕伊终于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亚洲的两个巨人终于开始走向和解了。

很显然,这次瓦杰帕伊的访华标志着印度政策走向的最终转变,中印开始走向和解。但前途仍然坎坷,布满了荆棘。

第一个问题就是领土问题怎么办?本来这并不难解决,中国在1962年就满怀了诚意,但现在不同了,四十多年的隔阂与猜忌令相互间完全缺乏应有的信任,这种情况下达成的任何协议都可能令双方疑虑重重,稍有不慎就会再酿危机。还是搁置争议吧,难做的事情先留给后人,当前的任务是走到一起,先建立起两国间相互信任关系再说吧。

另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小巴怎么办?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的朋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盟约,实际上却比盟友关系还要亲密。中印关系的靠近必然意味着中巴关系的相对疏远,其实这早就发生了,拉吉夫•甘地总理访华时,中国就调整了南亚政策。中国早已意识到,牵制或者一遏制印度,是根本行不通的,南亚的和平才最符合中国的利益。2002年危机的成功化解,与中国政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那么中国会放弃小巴吗?当然不,抛弃朋友的做法不是中国的行事原则,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帮助一如既往。但中国的立场仍然是有着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未来与小巴的关系将退后到“底线盟友”(鱼干自己发明的词)的位置上,这与中国对朝鲜的态度非常相似,即小巴的存在才是中国最大的利益所在,当任何时候出现了危及小巴生存的危机时,中国将是其责无旁贷的盟友,盟友的存亡是对我们无比重要的。但是,如果小巴安全无忧,中国将从亲密关系上退缩,对待印巴一视同仁,在南亚问题上尽量保持超脱与中立,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最大限度上确保中国的利益。

最后一个问题是印度的态度,印度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和解才是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对抗与战争只能招致灭亡。针对中国是如此,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针对巴基斯坦也是如此,但愿瓦杰帕伊与其继任者们也能清楚的了解到这一点。中印和解的基础是印巴间的和平,若印巴战端再起,中印之间迟早也要再次走向对抗的。

说到中印关系的未来,另外有一个人物是不能不提的,这就是俄罗斯的总统普京。“俄、中、印三角战略联盟”的大胆构想刚刚提出时,被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谈,中印的和解就象美丽的梦幻般不现实。但风水轮流转,仅仅一、两年的工夫,这个大胆的构想就变成了可供努力的方向。三角联盟以对抗美国影响的构想是令人兴奋的,我们完全可以对这种诱人的前景充满了预期。

瓦杰帕伊来了,这将是走向和解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四十年沉重的一页终于翻过去了,让我们由衷的祝愿中印两个亚洲巨人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有道理,但是土地不能就这么让给印度人~
比较现实的方法是用阿克塞钦那三万平方公里来交换,虽然我们吃不少亏,不过可能也只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现在谈如何解决领土问题还为时太早,当务之急是先把中印两国的相互信任建立起来吧。
写的好!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可以与新德里成为朋友  至少不是敌人
对印作战突然撤兵与越战撤兵原因不同,主要是后勤方面不行,否则现在也不会话那么多钱建青藏铁路了。

和解是对的,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包括阿富汗,这些国家的问题归根结蒂都是英国人造成的。这也是帝国主义的特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目前中国只有与印度和解了,才能进一步参与中东事务,才能解决后顾之忧。
请问作者供职于何方?西部大开发战略会受制于美国在阿富汗的存在吗?向你请教?
是不是
阿三玩不起了???
和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