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龙门山断裂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3:18:04
绵延500公里 5年内发生两次强震
探源龙门山断裂带


http://www.stdaily.com 2013年04月25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婷婷


CFP供图

    4月20日,早晨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救援、捐款、重建……在反应迅速的地震报道中,还有一个关键词引发了强烈关注——龙门山断裂带。

    2008年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知名度已经很高——那次8.0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这条断裂带的中北段。5年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再次发威,这一断裂带西南段上发生7.0级芦山地震。强震为什么又发生在龙门山,一时间成了公众和媒体议论的焦点。

    最新进展

    地震属逆冲性,断裂为东北走向与龙门山断裂走向一致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首批专家已经第一时间到达震区,“目前我们根据前方发回来的一些信息、余震分布以及之前对这一地区研究资料的积累,试图找出地震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哪个构造之上。”

    刘静表示,震中地区断裂较多,呈叠瓦状,而此次地震产生破裂的位置较深,并且断面带有一定的倾角,现在还没有发现地表破裂,所以对于地震到底发生于哪一构造目前有一些推测性的看法,但到底是龙门山前山断裂还是更靠盆地一侧的大邑断裂还没有定论。

    刘静同时指出,可以确定的是,芦山地震的发震断裂为东北走向,和龙门山断裂带总体的走向是一致的,地震属于逆冲型。她解释说,逆冲型地震就是地震断裂是倾向一侧的,两侧的块体相互挤压,位于断面之上的一侧(上盘)就会逆冲到下盘上面,叫做逆冲型地震。专家表示,逆冲型地震通常比其他类型地震的破坏力大,所以很危险。

    数字龙门山

    长500公里宽70公里,100公里外人口密集

    “毋庸置疑芦山地震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上,这条断裂带有500多公里长。”刘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

    这条被形容为“特别要命”的裂缝,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到70千米,以东则在50千米以下。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3条大断裂构成,结构庞大复杂

    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前山断裂。这3条平行分布的断层,加上一些横向的断层,相互紧密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了巨大复杂的龙门山断裂带。

    后山断裂的活动性质目前没有定论,但可能以侧向走滑为主,汶川、茂汶即分布在其上,同时它还是1657年大震发生的区域。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西南起于泸定附近,向东北经宝兴、汶川、北川、青川入陕西境内,呈西南向东北展布。龙门山前山断裂以及盆地内的断裂以逆冲为主。成都平原下有些隐伏断裂,是否活动以及活动强度如何没有定论,这样的隐患让人担忧。

    形成故事

    起源于五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芦山地震虽然发生在我国四川,但“始作俑者”却是印度与欧亚板块的大陆碰撞。

    刘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历史久远,是源于五千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运动——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刘静解释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过程中,向东“生长”,遇到了“坚硬”的四川盆地,在四川盆地的西缘不断积累应力。而龙门山就代表着青藏高原和东部地块的相互作用。数据显示,每年龙门山相对于四川盆地都有1到3毫米的相对运动。龙门山的运动表明了青藏高原正在向东扩展。一旦遇到了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拦,它们之间就会发生较为强烈的碰撞,结果直接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龙门山断裂带只是其一,都存在发生地震可能性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与龙门山断裂带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其他地质断裂带。刘静指出,在这样大的构造背景下,龙门山只是其一,断裂带还有很多,并且都有可能发生地震。

    刘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龙门山南偏西方向,就是发生玉树地震的鲜水河断裂带;西北方向还有昆仑断裂,这条断裂带在2001年发生过震级高于汶川地震的强震;只是因为地处偏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不被公众了解;此外再向西还有阿尔金断裂带。专家指出,这些大的地质断裂带都蕴含着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但具体什么时候会发生,我们仍然缺乏作出准确推论的必要数据。

    活动记录

    沉寂百余年,龙门山复活?

    根据记载,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这一地区历史地震强度并不高,震中附近100公里范围内,1900年以来曾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12次,其中6至6.9级地震3(曾于1327年在天全附近发生6级地震,1941年6月12日在宝兴与康定间发生6级地震,1970年2月24日在大邑发生6.2级地震),最大的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但是根据地质调查结果,该段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对此,有媒体称龙门山断裂带在沉寂百年之后“复活了”。刘静表示,有仪器记录以来,除了汶川和芦山两次,龙门山断裂带并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而仪器出现之前,关于地震的记载,都是对于震感的文字性描述,后人也只是基于这种描述对当时的震级做出推测。她认为,这种推测的震级并不准确,要对其存有疑问。所以“龙门山复活”只能说是一种通俗的说法。

    而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后,必然吸引更多的研究集中于龙门山断裂带。刘静指出,目前我们的相关研究都是在为最终实现地震预报作出努力,我们现有的认识水平还达不到公众所期望的预报准确度,但相信终有那么一天,虽然可能是比较遥远的未来。

    《科技日报》 2013-03-25 (五版)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3-04/25/content_597214.htm

绵延500公里 5年内发生两次强震
探源龙门山断裂带


http://www.stdaily.com 2013年04月25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婷婷

CFP供图

    4月20日,早晨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

    救援、捐款、重建……在反应迅速的地震报道中,还有一个关键词引发了强烈关注——龙门山断裂带。

    2008年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知名度已经很高——那次8.0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这条断裂带的中北段。5年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再次发威,这一断裂带西南段上发生7.0级芦山地震。强震为什么又发生在龙门山,一时间成了公众和媒体议论的焦点。

    最新进展

    地震属逆冲性,断裂为东北走向与龙门山断裂走向一致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首批专家已经第一时间到达震区,“目前我们根据前方发回来的一些信息、余震分布以及之前对这一地区研究资料的积累,试图找出地震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哪个构造之上。”

    刘静表示,震中地区断裂较多,呈叠瓦状,而此次地震产生破裂的位置较深,并且断面带有一定的倾角,现在还没有发现地表破裂,所以对于地震到底发生于哪一构造目前有一些推测性的看法,但到底是龙门山前山断裂还是更靠盆地一侧的大邑断裂还没有定论。

    刘静同时指出,可以确定的是,芦山地震的发震断裂为东北走向,和龙门山断裂带总体的走向是一致的,地震属于逆冲型。她解释说,逆冲型地震就是地震断裂是倾向一侧的,两侧的块体相互挤压,位于断面之上的一侧(上盘)就会逆冲到下盘上面,叫做逆冲型地震。专家表示,逆冲型地震通常比其他类型地震的破坏力大,所以很危险。

    数字龙门山

    长500公里宽70公里,100公里外人口密集

    “毋庸置疑芦山地震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上,这条断裂带有500多公里长。”刘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

    这条被形容为“特别要命”的裂缝,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到70千米,以东则在50千米以下。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3条大断裂构成,结构庞大复杂

    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前山断裂。这3条平行分布的断层,加上一些横向的断层,相互紧密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了巨大复杂的龙门山断裂带。

    后山断裂的活动性质目前没有定论,但可能以侧向走滑为主,汶川、茂汶即分布在其上,同时它还是1657年大震发生的区域。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西南起于泸定附近,向东北经宝兴、汶川、北川、青川入陕西境内,呈西南向东北展布。龙门山前山断裂以及盆地内的断裂以逆冲为主。成都平原下有些隐伏断裂,是否活动以及活动强度如何没有定论,这样的隐患让人担忧。

    形成故事

    起源于五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芦山地震虽然发生在我国四川,但“始作俑者”却是印度与欧亚板块的大陆碰撞。

    刘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历史久远,是源于五千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运动——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刘静解释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过程中,向东“生长”,遇到了“坚硬”的四川盆地,在四川盆地的西缘不断积累应力。而龙门山就代表着青藏高原和东部地块的相互作用。数据显示,每年龙门山相对于四川盆地都有1到3毫米的相对运动。龙门山的运动表明了青藏高原正在向东扩展。一旦遇到了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拦,它们之间就会发生较为强烈的碰撞,结果直接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龙门山断裂带只是其一,都存在发生地震可能性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与龙门山断裂带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其他地质断裂带。刘静指出,在这样大的构造背景下,龙门山只是其一,断裂带还有很多,并且都有可能发生地震。

    刘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龙门山南偏西方向,就是发生玉树地震的鲜水河断裂带;西北方向还有昆仑断裂,这条断裂带在2001年发生过震级高于汶川地震的强震;只是因为地处偏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不被公众了解;此外再向西还有阿尔金断裂带。专家指出,这些大的地质断裂带都蕴含着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但具体什么时候会发生,我们仍然缺乏作出准确推论的必要数据。

    活动记录

    沉寂百余年,龙门山复活?

    根据记载,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这一地区历史地震强度并不高,震中附近100公里范围内,1900年以来曾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12次,其中6至6.9级地震3(曾于1327年在天全附近发生6级地震,1941年6月12日在宝兴与康定间发生6级地震,1970年2月24日在大邑发生6.2级地震),最大的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但是根据地质调查结果,该段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对此,有媒体称龙门山断裂带在沉寂百年之后“复活了”。刘静表示,有仪器记录以来,除了汶川和芦山两次,龙门山断裂带并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而仪器出现之前,关于地震的记载,都是对于震感的文字性描述,后人也只是基于这种描述对当时的震级做出推测。她认为,这种推测的震级并不准确,要对其存有疑问。所以“龙门山复活”只能说是一种通俗的说法。

    而此次芦山地震发生后,必然吸引更多的研究集中于龙门山断裂带。刘静指出,目前我们的相关研究都是在为最终实现地震预报作出努力,我们现有的认识水平还达不到公众所期望的预报准确度,但相信终有那么一天,虽然可能是比较遥远的未来。

    《科技日报》 2013-03-25 (五版)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3-04/25/content_597214.htm

尽量外迁人口
成都危险吗?


不知道能不能用超算模拟重现这次地震……其结果有可能有三种结果,无法模拟,能模拟重现但精度不够,再就是能模拟重现,前两种失败要是找到原因的话也不是失败,将为修正算法找到解决办法。就是用已知结果倒推出各种可能的算法和应该需要什么精度的监测数据。不断修正算法和修正所需的数据精度可能要一段时间。

不知道能不能用超算模拟重现这次地震……其结果有可能有三种结果,无法模拟,能模拟重现但精度不够,再就是能模拟重现,前两种失败要是找到原因的话也不是失败,将为修正算法找到解决办法。就是用已知结果倒推出各种可能的算法和应该需要什么精度的监测数据。不断修正算法和修正所需的数据精度可能要一段时间。
这样的研究员还算客观。至于成都是否安全,几千年都过了,还怕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