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与未来——中日海军力量对比(转自中华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5:54:17
现状与未来——中日海军力量对比

  ● 木津 澈 张坤 译

  通过比较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实际,本文将对中国海军的实力和今后的动向加以说明。这次的专题虽然是“中国和日本”,但我将根据客观数据比较两国的海上实力,当然我要谈的并不是“日中必有一战”之类的赶潮流的内容。由于日美安保条约的存在,一旦发生战事,作为日本军事同盟的美国的海上力量必将发挥作用,所以单纯比较中日两国的海军的强弱是没有意义的。

  接下来我将集中就中国舰艇的种类,与海上自卫队相比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展开论述。
  与日本相比,中国海军的整体特点就是单位舰艇吨位小、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从数字来看,日本拥有舰艇117艘、中国567艘;总吨位日本405,040吨,中国566,710吨。日本单位平均排水量3,460吨、中国是999吨。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多数为侦察舰、登陆艇等中小型舰艇,而且中国舰船的平均寿命都比日本高的多。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包括辅助舰在内的各个舰种的情况。
      潜 艇

  根据中国的舰艇建造计划,建造潜艇的技术要求最高并且复杂。战略核潜艇依然是1987年服役的091型(夏级)一艘。该舰1987年投入现役,搭载其上的JL-1导弹(射程2,150公里)于1988年9月15日水下发射“巨浪-1号”战略导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随后“巨浪-1号”导弹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夏级进行了多次改装。最近一次大规模改装是2002年2月。这次改装使夏级的外观焕然一新,看上去与俄罗斯的DIV级战略核潜艇十分相似,背部的隆起部份显得更加圆鼓,螺旋桨也换成了新型号,另外还采取新的减震措施,艇体敷设了消音瓦,噪音水平显著降低。据说去年又重新开始战斗值班,中国军事杂志刊登了它的近期照片。这艘潜艇参加阅兵的场合很多,但它能否形成实际的战略威慑力却很值得怀疑。

  即使它能够形成战略威慑力,可是只是靠这么一艘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核抑制力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战略环境变化和保卫海洋权益需要,中国加快了海军装备的发展步伐,设计建造了新的094型潜艇,据说要建造4艘。2001年在渤海湾的葫芦岛造船厂开始动工,并且建造工程与研发JL-2战略导弹(射程8,000公里)相匹配。根据简氏军事年鉴,该艇大致应该2005年下水,2008年投入现役,由于中国对该艇的建造情况十分保密,现在还不能妄下评论。

  据说,新型攻击核潜艇093型也正在葫芦岛造船厂建造。第一艘于1994年动工,2002年12月下水,2005年服役。有情报说这艘潜艇从设计到生产都得到了俄国专家的协助,参考了苏联的VictorⅢ型。中国军队计划将来装备5艘这种型号的潜艇,一旦完成,对日本海上自卫队来说这将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是,不光是夏级,通常中国核潜艇的建造都会大大延迟于计划。最初的核动力潜艇091型(汉级)于1974年完工,由于反应堆等问题大幅推迟形成战斗力的时间,直到80年代才投入现役,这艘潜艇已经于2003年退役,现在同型号的有4艘仍在现役。如果093型完成的话剩下的4艘也将逐步脱离一线。

  对于常规动力潜艇,中国采取在推进国产039型(宋级)的同时从俄罗斯引进基洛级(Kilo)的方针。而且有情报说最近被称为元级的新型潜艇已经下水。

  宋级是老旧的R级的代替品,于1991年生产了第一艘,这艘也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推迟就役,装备到部队已是1999年了。我想这就是中国进口Kilo级的原因。可以看出本国生产的同时并行从俄罗斯进口同种舰艇是最近中国海军对水上舰艇建设采取的政策。

  宋级的建造步伐从第2艘完成后开始平稳,截止去年,已经有5艘开始服役,今年据说又有3艘完成,而且还有2艘正在建造中。指挥塔围壳的形状当初是采用阶梯状造型,现在再看后续各舰,都改为较为普遍的造型。这种改变我认为是受到了基洛级的影响。

  比宋级更好地吸收了基洛级优点的是不久前刚下水的元级。对于这种型号,主要问题是今后会造多少艘,现在还完全不明确,从相片上看,他的船体酷似基洛级,至于指挥塔围壳的设计我觉得更接近改造过的宋级。

  从俄罗斯进口的基洛级现在有4艘在服役,并且2002年中期又追加定购了8艘。这8艘潜艇中与正在服役的第3艘、第4艘相同的636型已经停产了,据说替换成了比636更为先进的改进版636M型,2007年以前计划全部交付。
      因此,海上自卫队今后自然关注的是上述潜艇群的发展动向,如果按照计划建设完成,也就是三年后的2007年将形成夏级战略核潜艇1艘、093型攻击核潜艇2艘、汉级攻击核潜艇若干、宋级潜艇10艘、元级潜水艇若干、Kilo型12艘的规模。另外中国海军现在保留了实验用的Golf级常规弹道导弹潜艇1艘、明级20艘、R级 22艘(含改装型。另外预备役10艘)。虽然在数量上有40多艘的庞大实力,但很难说已形成了现代的战斗力量。我认为除了明级以外今后其他都会很快脱离一线。现状与未来——中日海军力量对比

  ● 木津 澈 张坤 译

  通过比较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实际,本文将对中国海军的实力和今后的动向加以说明。这次的专题虽然是“中国和日本”,但我将根据客观数据比较两国的海上实力,当然我要谈的并不是“日中必有一战”之类的赶潮流的内容。由于日美安保条约的存在,一旦发生战事,作为日本军事同盟的美国的海上力量必将发挥作用,所以单纯比较中日两国的海军的强弱是没有意义的。

  接下来我将集中就中国舰艇的种类,与海上自卫队相比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展开论述。
  与日本相比,中国海军的整体特点就是单位舰艇吨位小、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从数字来看,日本拥有舰艇117艘、中国567艘;总吨位日本405,040吨,中国566,710吨。日本单位平均排水量3,460吨、中国是999吨。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多数为侦察舰、登陆艇等中小型舰艇,而且中国舰船的平均寿命都比日本高的多。下面我们分别看一下包括辅助舰在内的各个舰种的情况。
      潜 艇

  根据中国的舰艇建造计划,建造潜艇的技术要求最高并且复杂。战略核潜艇依然是1987年服役的091型(夏级)一艘。该舰1987年投入现役,搭载其上的JL-1导弹(射程2,150公里)于1988年9月15日水下发射“巨浪-1号”战略导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随后“巨浪-1号”导弹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夏级进行了多次改装。最近一次大规模改装是2002年2月。这次改装使夏级的外观焕然一新,看上去与俄罗斯的DIV级战略核潜艇十分相似,背部的隆起部份显得更加圆鼓,螺旋桨也换成了新型号,另外还采取新的减震措施,艇体敷设了消音瓦,噪音水平显著降低。据说去年又重新开始战斗值班,中国军事杂志刊登了它的近期照片。这艘潜艇参加阅兵的场合很多,但它能否形成实际的战略威慑力却很值得怀疑。

  即使它能够形成战略威慑力,可是只是靠这么一艘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核抑制力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战略环境变化和保卫海洋权益需要,中国加快了海军装备的发展步伐,设计建造了新的094型潜艇,据说要建造4艘。2001年在渤海湾的葫芦岛造船厂开始动工,并且建造工程与研发JL-2战略导弹(射程8,000公里)相匹配。根据简氏军事年鉴,该艇大致应该2005年下水,2008年投入现役,由于中国对该艇的建造情况十分保密,现在还不能妄下评论。

  据说,新型攻击核潜艇093型也正在葫芦岛造船厂建造。第一艘于1994年动工,2002年12月下水,2005年服役。有情报说这艘潜艇从设计到生产都得到了俄国专家的协助,参考了苏联的VictorⅢ型。中国军队计划将来装备5艘这种型号的潜艇,一旦完成,对日本海上自卫队来说这将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是,不光是夏级,通常中国核潜艇的建造都会大大延迟于计划。最初的核动力潜艇091型(汉级)于1974年完工,由于反应堆等问题大幅推迟形成战斗力的时间,直到80年代才投入现役,这艘潜艇已经于2003年退役,现在同型号的有4艘仍在现役。如果093型完成的话剩下的4艘也将逐步脱离一线。

  对于常规动力潜艇,中国采取在推进国产039型(宋级)的同时从俄罗斯引进基洛级(Kilo)的方针。而且有情报说最近被称为元级的新型潜艇已经下水。

  宋级是老旧的R级的代替品,于1991年生产了第一艘,这艘也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推迟就役,装备到部队已是1999年了。我想这就是中国进口Kilo级的原因。可以看出本国生产的同时并行从俄罗斯进口同种舰艇是最近中国海军对水上舰艇建设采取的政策。

  宋级的建造步伐从第2艘完成后开始平稳,截止去年,已经有5艘开始服役,今年据说又有3艘完成,而且还有2艘正在建造中。指挥塔围壳的形状当初是采用阶梯状造型,现在再看后续各舰,都改为较为普遍的造型。这种改变我认为是受到了基洛级的影响。

  比宋级更好地吸收了基洛级优点的是不久前刚下水的元级。对于这种型号,主要问题是今后会造多少艘,现在还完全不明确,从相片上看,他的船体酷似基洛级,至于指挥塔围壳的设计我觉得更接近改造过的宋级。

  从俄罗斯进口的基洛级现在有4艘在服役,并且2002年中期又追加定购了8艘。这8艘潜艇中与正在服役的第3艘、第4艘相同的636型已经停产了,据说替换成了比636更为先进的改进版636M型,2007年以前计划全部交付。
      因此,海上自卫队今后自然关注的是上述潜艇群的发展动向,如果按照计划建设完成,也就是三年后的2007年将形成夏级战略核潜艇1艘、093型攻击核潜艇2艘、汉级攻击核潜艇若干、宋级潜艇10艘、元级潜水艇若干、Kilo型12艘的规模。另外中国海军现在保留了实验用的Golf级常规弹道导弹潜艇1艘、明级20艘、R级 22艘(含改装型。另外预备役10艘)。虽然在数量上有40多艘的庞大实力,但很难说已形成了现代的战斗力量。我认为除了明级以外今后其他都会很快脱离一线。
与上述的中国潜水艇阵容相比,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建造具有计划性,步伐稳健,舰艇的质量、船员的素质都较高。虽然不允许拥有核潜艇,但是常规动力的夕潮级有3艘(1987年—1989年服役)、春潮级有6艘(1990年—1995年服役)、亲潮级有7艘(1998年—2004年服役,而且还有4艘正在建造中)共计16艘,大大超过了中国现有的常规动力潜艇部队的战斗力。2004年,日本开始逐步更换为AIP推进的2,900吨型(水中排水量4,200吨)成为夕潮级的取代品。

  驱逐舰/护卫舰

  关于中国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称之为中华宙斯盾的052C型导弹驱逐舰的亮相。据情报现在这种型号的驱逐舰有2艘正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舾装,来年将投入现役。第1艘被命名为兰州号,船型和推进方式(CODOG)虽然沿袭了在同一造船厂建造的052B型的设计,但防空导弹系统完全不同。

  在052C型露面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052C型的样本船052B型的情况。第1艘052B型于去年7月服役,第2艘计划今年年内完工并装备到部队。搭载的防空导弹是俄罗斯引进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SA-N-7(射程25公里)改良后SA-N-12(射程35公里)。但是火控系统和顶板(Top Plate)三坐标雷达完全相同,在2004年购买80年代的产品或者建造国产的改良型,这些都能表明中国海军现在所面临的技术落后问题。

  但是即将登场的052C型则完全不同。首先让人关注的是驾驶台四周安装的型号不明的相控阵雷达。虽说欧美俄国都装备了这种雷达,而我认为它应该是中国国内开发研制的。
  俄罗斯早在1987年就完成了空中哨兵(Sky Watch)并将它装备到了巴库号航空母舰上,所以也不能否认中国可能得到了俄罗斯的技术援助。
     与这种先进雷达相配套的还有被称做国产HHQ-9的新型防空导弹。这种防空导弹据说具有与俄罗斯的S-300相当的性能,射程100公里、惯导加指令加末寻的主动雷达复合制导方式、速度5马赫、弹头重量90公斤,除此之外情况不明,我想恐怕是尚未形成战斗力。
   关于这种导弹的VLS有很多谜,综合了许多西方的文章我发现它与俄罗斯的SA-N-9短程舰空导弹采用的VLS很相似,我认为是采用了六联装环形圆筒垂直发射布局。这种VLS在前甲板装有6座,直升机机库上装了2座,共计8座48枚导弹。

  单从相控阵雷达的外形来看,052C型可以称为中国的宙斯盾,但是如果认为它的防空能力可以和美国的宙斯盾系统相匹敌,我看还是很勉强的。中国的舰队防空技术水平如果要独自开发与宙斯盾相当的系统,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至少需要10年。

  虽说如此,但对于防空能力向来欠缺的中国海军来说有了装备射程100公里对空导弹的导弹驱逐舰意义已经很大了,今后052C型退役后的改良型会以什么姿态出现呢,我们拭目以待。
  还有一种新型号——054型护卫舰,有4艘正在上海的泸东造船厂生产(也有情报说在广东的黄埔造船厂生产),计划第1艘在来年2月、第2艘在来年6月就役。主要装备与后面要提到的江卫Ⅱ级相同,以强调舰艇的隐形性为特征。这一点与上述的052B型、052C型驱逐舰也一样,中国海军就是通过这三种型号坚定地开始了探索隐形舰的建造之路。海上自卫队的舰艇中除了宙斯盾驱逐舰以外至少在外观上还没有舰艇强调隐形性。

  所以,暂且不论尚未形成战斗力的052B型、052C型,现在中国海军唯一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舰艇只有1999年、2001年从俄罗斯引进的2艘现代(956)型。但是这种级别的驱逐舰搭载的SA-N-7如前所述射程仅有25公里,与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驱逐舰搭载的射程167公里的SM-2相比射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虽然如此中国还是向俄罗斯追加订购了2艘现代级驱逐舰,于2005年、2006年交货。这两艘被称为956EM型的改良型舰艇将后部的130毫米口径的舰炮换成了CADS-N-1 CIWS,并对飞行甲板进行了扩大,反舰导弹也换成了3M80型“蚊子”的改进型号。

  除此之外,中国的水面舰艇中能称得上现代化的驱逐舰有旅海级1艘(1999年服役)、旅沪级1艘(1994~1996年服役)、江卫Ⅱ级8艘(1998年~2002年服役),即使加上前述的现代级052B/C型驱逐舰和尚未就役的054型护卫舰总共最多20艘左右。而且这些船中最大的现代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仅为7,940吨,最新的052C型满载排水量为6,500吨,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的多数舰艇例如9,500吨的金刚DDG级、6,300—6,500吨的村雨级、高波级相比吨位还是相对较小。

  通观其他的驱逐舰、护卫舰,驱逐舰有16艘旅大级(1971—1991年服役),护卫舰有4艘江卫Ⅰ级(1991年—1994年服役)、27艘江湖Ⅰ/Ⅱ级(1970年中期—1996年服役)、3艘江湖Ⅲ/Ⅳ级(1986年—1989年服役)。这些战舰中一部分已经通过现代化改装更换了反舰导弹、增设了防空导弹、增加了直升机起降设施,但是火控系统、电子战系统等还是如旧,并不具备应对现代战争的能力。


  水面战舰的战斗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差距尚大,今后旅大级等旧式舰艇将全部退役,而建造新式军舰则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如果中国无法应对,那么这种差距将很难赶上。虽说现在中国的军费有了较大的增加,但用在海军的部分却十分有限,而且如果购买宙斯盾系统等西方高性能的武器花费是非常大的。
可惜那里的图片搞不下来啊!
护卫艇/鱼雷艇

  在侦察艇方面,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只有“隼型”导弹艇6艘(满载排水量240吨,2002年~2004年服役)、1号型导弹艇3艘(满载排水量60吨,1993年到1995年服役),显然中国的实力要在日本之上。原苏联海军为了应对可能入侵的美军舰队,开创了以众多的潜艇和高速艇迎击的战术。中国由于其战术思想的继承性及漫长海岸线的现实,现在也采用这种兵力部署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应该看到最近中国建造的护卫艇有向大型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的特点。

  总体上,现在中国拥有3种导弹艇41艘、6种护卫艇174艘。3种导弹艇中最有威力的是现在配备在香港的红箭型导弹艇。它在1991年开始服役的,现在已经装备了7艘。它的排水量是520吨,速度32节,主要武器装备是YJ-1 舰舰导弹 3连装发射架2座。
      而且红星型最近也出现在日本的近海。第1艘红星是1991年问世,据说曾经中止过建造。到1999年中期有20艘红星在服役。满载排水量478吨、速度28节。主要武器装备是YJ-1舰舰导弹 2连装发射架2座。

  护卫艇的主力是98艘海南型护卫艇。它是红星型的原形,是前苏的SO-1型的许可生产船。满载排水量392吨,速度30节,主要武器装备是57毫米双联舰炮2座。虽然没有称得上现代化的海战武器,但是如此多的数量对于专署经济区的警备已经足够了。

  还有新型的护卫艇海青型,它是海南型的代替品,1993年第1艘完成,现在服役的有20艘,从取代海南型的必要性上看这种型号还要继续生产。满载排水量478吨,速度28节,主要武器装备是37毫米双联舰炮2座。

  扫雷舰的情况与护卫艇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本有扫雷舰31艘31,820吨而中国只有18艘12,320吨,规模很小。与饱尝二战辛酸的日本相比,中国没有切身感受,尚未真正明白用水雷封锁港口的危险性。

  详细装备是布雷艇1艘、2种扫雷艇17艘(另外预备役26艘,扫雷飞机4架)。扫雷艇旧式的多,能扫雷但不具备扫荡的能力。唯一的一艘981型布雷舰舷号814,1988年在大连完成建造,满载排水量3,100吨,柴油发动机,速度18节,据说配备了300枚水雷。
  这与海上自卫队的扫雷母舰2艘、5种扫雷艇(包括扫雷管制艇)29艘的实力相比,不论是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登陆舰

  与扫雷舰相反,登陆舰在90年代以后迅速地充实起来。

  满载排水量4,000吨以上的LST型(大型坦克登陆舰)舰艇在编的有玉康型7艘(满载排水量4,170吨,1980年~1995年服役)、继玉康后的玉庭Ⅰ型10艘(满载排水量4,800吨,1992年~2002年服役)以及最新的玉庭Ⅱ型6艘(满载排水量4,800吨,2003年-2004年服役,还有两艘正在建造中),共3种23艘。其中最老的玉康型装载量是人员200名、坦克10辆,玉庭Ⅰ型以及玉庭Ⅱ型的装载量是人员250名、坦克10辆,但是因为在船尾装备了水陆坦克和气垫登陆艇专用尾门,所以可以迅速实现登陆。

  这些船只对于陆军兵力的日常运送自不必说,我想也是考虑到了进攻台湾的需要。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三种登陆舰的运输量对于确保制海权、制空权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此外LSM9(中型登陆舰)型有4种47艘,LCM(机械化登陆艇)型2种140艘,气垫登陆艇1种10艘。这种气垫登陆艇于1979年设计下水,在此基础上着手进行了改进并批量生产。据说它的排水量为70吨,速度55节,运输量15吨。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两栖战舰有“大隅”型3艘(满载排水量14,000吨,1998年—2003年服役)、“渥美”型1艘(满载排水量2,970吨,1997年服役)、运输艇1号2艘(满载排水量540吨,1988年~1992年服役)、气垫船登陆艇1号6艘(满载排水量180吨,1998年—2003年服役)。

  我想日中两国的现有实力反映了两国的作战和调动特点。海上自卫队可以机动地使用他的三艘“大隅”型两用战舰,而中国则必须优先考虑分散在各地的陆军兵力的日常运送,所以大量的登陆舰就不可缺少。
      执行特别任务的舰艇

  首先是舰队进行远洋活动所必须的的补给舰,中国装备有南仓型1艘(满载排水量37,000吨,1996年就役)、福清型2艘(满载排水量21,750吨,1979年-1982年就役)共计3艘,还有在上海的泸东造船厂即将完工的新型福池型。

  与水面战舰相比,这3型补给舰的补给能力基本符合现代化要求,但是南仓型的速度仅为16节,福清型为18节,正在建造中的福池型19节,全部都是低速船只。

  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在有五艘补给舰,“相模”型1艘(满载排水量9,000吨,1979年服役)、“十和田”型3艘(满载排水量12,100-12,150吨,1987年-1990年服役)、“摩周”型1艘(满载排水量25,000吨,2004年服役,还有一艘正在建造中)。明年3月两艘“摩周”型就役后“近江”型就可退役,仍然维持5艘的编制。数量上对于33艘的护卫舰队来说足够了(最近有人认为以现在的数量在印度洋地区进行轮流巡逻很吃力,由此可见日本在安全保障领域方面不仅仅关心远东地区,而且还扩展到中东周边海域)、速度全部都在22-24节之间,可以进行快速的反映。
<P>       另外,中国还拥有许多不跟随舰队活动的小型低速运油船。

  装备了深潜救生器的真正潜艇救援舰是3艘1976年入役的大江级(满载排水量11,975吨)。从装备时间来看比海上自卫队的405 “千代田”号(满载排水量5,400吨,1985年服役)、403 “千早”号(满载排水量6,900吨,2000年服役)救难体系要落后,但是船体大,带有直升机设备,供潜艇工作人员休息的设施也很齐全。现在在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分别配备了1艘。

  海上自卫队仅仅装备了普通的训练支援舰,而中国则有国防动员舰世昌号(满载排水量10,000吨,1997年就役)。它采用了英国的飞行练习舰Argus(满载排水量26,421吨)的小型化设计,除了进行航海训练、直升机训练以外,根据情况的变化也可具备医疗救护、运输和国防动员等多种功能。

  还有一种独特的辅助舰就是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级4艘(满载排水量18,400吨,1979年-1996年服役)。中国有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工程和洲际弹道导弹,这种远洋航天测量船就是为了进行运载火箭发射及实验建造的。最后,中国海军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与前苏联海军一样拥有大量的情报收集船、海洋观测船和测量船。这些船只属于海军以外的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日本对这些船只在东海的活动过于敏感,十分关注并将其政治化。 </P><P>      以上通过中国海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比较,对中国舰艇的情况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对于中国潜艇和水面舰艇的现代化程度,根据从俄罗斯引进基洛级(Kilo)和现代级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到中国与西方顶尖水平的舰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冷战时期,苏联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发,虽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武器输出也有各种各样的制约,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外部环境,与前苏联相比已经非常宽松了,而且将来还可能与西方深入接触并合作。现在虽然很落后,一旦财政允许,第二天中国就可能引进最新式的装备,所以日本有必要对中国海军的动向引起更大的关注。


</P>
看着有点别扭,能不能编辑下在一个帖子里发哦
[em06][em06]只有现状而无未来,有点文不对题。原作者是日本人?
<P>把我们说的弱一点也好啊,省得有人说什么中国威胁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