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歼31与歼20高低搭配是不准确,不专业、不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3:27:28
中评社北京3月29日电/从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部分新装备“整齐亮相”开始,几乎每年我们都会有两三件新型武器装备“闪亮登场”,如直-10、歼-15、歼-20、运-20等。
  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称,毫无疑问,去年初露峥嵘的歼-31(非军队定名,权且如此称呼)也是这些明星装备中的一员。它一露面,就引起各方关注和热议。
  然而,仅仅根据歼-31的形体、重量就“断定”它是与歼-20“高低搭配”,或仅仅因为它采用双前轮起落架就“判定”它可能成为“航母舰载机”,都显得不够专业。
  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了“构想一代”、“预研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技术实力。
  2011年之前,歼-31鲜有人提及。当年,就在歼-20备受关注之时,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还有一款“类似F-35A”的第四代战机正在沈阳飞机公司建造。该刊预测,这款先进程度直逼F-35A的飞机,将在2012年9月试飞。至此,这型新战机才开始引起广泛注意。
  2012年端午节,有网友在高速公路上拍到一架放在汽车上运输的“飞机”,照片中,它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有人大胆猜测它可能就是《简氏防务周刊》提到的新型飞机。至于这款飞机叫什么名字,大家莫衷一是,因为此前无论是国防工业部门还是军队科研管理部门,均未提起。
  中外媒体和众多网友对这款神秘的飞机开展了一场命名大赛,有网友根据拍照时间,把它戏称为“粽子机”。
  2012年10月31日,有人拍到一架编号为31001的新型战机正在试飞,一些军事爱好者根据其外型,立即判断这就是中国正在发展的第二款四代隐身战机。由于它的编号是31001,再加上它的垂尾上有一只目光炯炯、翼展舒张的鹘鹰,旋即被网友们命名为“歼-31”、“J-31”或者“鹘鹰”。
  实际上,截至目前,无论是沈阳飞机公司还是军队负责科研的部门,都没有给这款飞机如此定名。不过,为了指代方便,暂且如此称呼也没有什么不妥。
  至于有消息称,它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公司组织、由沈阳飞机公司自筹资金开发研制,目的是作为第二款四代机,与歼-20进行竞争或形成高低搭配,或者为某型航母准备竞争性机型,我们无可评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款第四代隐身飞机的出现,已经足以证明,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了“构想一代”、“预研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技术实力,也基本形成了多家公司各有优长的竞争局面。
  歼-31的采购,必定是以通用平台为基础,以不同任务需求为导向
  据现有的报道,歼-31是一款单座、双发、双垂尾的常规气动布局飞机。从修长机身、大边条、梯形上单翼、前后襟翼、大角度双外倾垂尾、全动尾翼等气动外形和结构布局来看,其设计注重了超音速巡航、中低空机动和短距离起降等性能。从全机采用复合材料、无鸭翼、弹仓内置及若干综合航空电子信息系统的外置天线配置和工作口盖设置等技术细节来看,其目标锁定了第四代飞机普遍追求的隐身攻防、体系作战等基本特性。
  作为空中作战武器平台,其体量相对较小,据此似可判断机载武器有可能是以中距主动拦截和反辐射攻击武器为主。若配备以空中格斗弹药和对地(对海)精确打击弹药,执行空中格斗、空中截击、空中侦察、空中掩护和对地(对海)打击等综合性任务,应该符合逻辑。
  但需注意的是,今后的武器装备,不可能再作为孤立的平台或仅适用于某一个特定平台的武器来开发。因为,军队为了在信息化条件下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不但要求武器装备的个体技术战术性能优良,更要求它能够通用化、系列化,而且要能融入整个作战体系中,以求得研制生产和作战使用的均衡效益。歼-31当然也不能避开这条基本路子。
  现在,军队还没有明确表示是否采购歼-31。但相信,歼-31的采购,必定是以通用平台为基础,以不同任务需求为导向,在保证能够融入军队作战体系的同时,按照“一个基本平台+多种变形改型+多种挂载方式”的模式,滚动演进。如果歼-31能够沿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相信它在整个军事装备体系中,将会占据独特而有力的位置。
  因此,根据一些表面信息就断定它未来的“地位”、“作用”,恐怕为时尚早。尤其是仅仅根据其形体和重量就预置其与歼-20“高低搭配”,甚至猜测它作为歼-20的“精简版”而向外出口,恐怕都只是想象。
  中国已经基本摆脱了“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被动局面,一个“打什么仗就造什么武器”的主动性局面正在形成
  工业部门研制武器装备是供军队作战使用的,军队采购武器是用来在战场上打击敌人的。不管与什么样的敌人打,目标都是打赢。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跟谁打、在什么地方打、在何种情况下打、用什么武器打,都大有讲究。这里面,既有战略战术问题,也有建设效益和作战效益综合平衡问题。
  单从目标企图与效费比定位的平衡来看,“杀鸡用牛刀”和“杀牛用鸡刀”,都是不讲战术、不讲效益的表现。F-22装备部队并形成作战能力之后,美军还在收拾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残局,所到之处,美国大兵遭到了各种各样的伏击、袭击,苦头吃了不少,可F-22一次也没被派到这样的战场上去。
  反观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初期,那时美军的各种常规武器几乎都被用到了战场上,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如此以强凌弱、不惜血本,看似杀鸡用了牛刀,实际算算账,美军是在以绝对的优势来“夺其志”、“破其势”,达成先发制人、先发屈人的主动局面,与此同时,一些新型武器装备的性能在战场上也得到了检验。这就是学问所在。
  现在,对于世界大国来说,面临的威胁各不相同,威胁程度有大有小,相应的应对准备不可能单打一。即便是双方开展体系对抗,也要区分其体系的维度、要素和规模等,实施有针对性地对抗。当用的不用,就会形成以弱势体系对强势体系的局面,不当用的用了,如果是战略武器,则破了“秘而不宣”的应有之势,如果是战术武器,则变成了“杀鸡也用宰牛刀”。其总原则,当然是以强对强、以强击弱、强弱相济、适质适量。
  另外,如果按照“高低搭配”的方式来组织作战,尤其是对强敌、劲敌作战,“强有力”的武器必须首先为“低而弱”的武器开辟特定的战场和使用条件。否则,在几乎“透明”的战场上,强者反而容易被弱者拖入被动。
  美国现役的飞机,包括“千呼万唤”难出来的F-35,到现在还没有与F-22形成“高低搭配”。截至目前,F-22依然是“孤独的幽灵”,美军赋予F-22的任务,仍是独立完成“挖眼”(清除敌方防空网中的远程雷达或预警机)、“震脑”(打击敌方高价值战略目标或指挥机构)等。
  所以,笼统地谈论“高低搭配”,是不科学、不专业、不准确的。反映在歼-31的未来定位和发展上,也是如此。假如未来歼-31被列入采购计划,其将如何部署、如何编配、如何使用,恐怕只能“敬请期待”啦。
  另外,从歼-31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来看,至少可以这样说:我国航空工业已经从高新技术的“摸索期”发展到了高新技术的“集成期”,而且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无论向哪个方向、哪个产品集成,其周期都将大大缩短,其水平都将大为提高。
  中国研制歼-10飞机,从型号立项到生产定型,用时达20多年。而从歼-10到歼-15、歼-20、歼-31等,用时均不足10年。这里面,包括概念型预研、虚拟化设计、全景式推演,以及集成、设计、加工、生产和试验试飞等方面的技术突破,立的是头功。当然,在空气动力、推进动力、原料材料等基础科学和雷达、数据链等成套电子信息装备方面的理论积累,也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由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基本摆脱了“有什么技术造什么武器”、“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被动局面,一个“打什么仗就造什么武器”的主动性局面正在形成。
  基于此,更多类似歼-31这样既饱含现代高科技成果,又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武器装备,也必定是可以不断期待的!(作者:王长勤、刘争元、马岩俊——军事科学院)http://3g.zhgpl.com/crn-webapp/wap/wapDetail.jsp?coluid=4&kindid=0&pf=1&docid=102485817中评社北京3月29日电/从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部分新装备“整齐亮相”开始,几乎每年我们都会有两三件新型武器装备“闪亮登场”,如直-10、歼-15、歼-20、运-20等。
  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称,毫无疑问,去年初露峥嵘的歼-31(非军队定名,权且如此称呼)也是这些明星装备中的一员。它一露面,就引起各方关注和热议。
  然而,仅仅根据歼-31的形体、重量就“断定”它是与歼-20“高低搭配”,或仅仅因为它采用双前轮起落架就“判定”它可能成为“航母舰载机”,都显得不够专业。
  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了“构想一代”、“预研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技术实力。
  2011年之前,歼-31鲜有人提及。当年,就在歼-20备受关注之时,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还有一款“类似F-35A”的第四代战机正在沈阳飞机公司建造。该刊预测,这款先进程度直逼F-35A的飞机,将在2012年9月试飞。至此,这型新战机才开始引起广泛注意。
  2012年端午节,有网友在高速公路上拍到一架放在汽车上运输的“飞机”,照片中,它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有人大胆猜测它可能就是《简氏防务周刊》提到的新型飞机。至于这款飞机叫什么名字,大家莫衷一是,因为此前无论是国防工业部门还是军队科研管理部门,均未提起。
  中外媒体和众多网友对这款神秘的飞机开展了一场命名大赛,有网友根据拍照时间,把它戏称为“粽子机”。
  2012年10月31日,有人拍到一架编号为31001的新型战机正在试飞,一些军事爱好者根据其外型,立即判断这就是中国正在发展的第二款四代隐身战机。由于它的编号是31001,再加上它的垂尾上有一只目光炯炯、翼展舒张的鹘鹰,旋即被网友们命名为“歼-31”、“J-31”或者“鹘鹰”。
  实际上,截至目前,无论是沈阳飞机公司还是军队负责科研的部门,都没有给这款飞机如此定名。不过,为了指代方便,暂且如此称呼也没有什么不妥。
  至于有消息称,它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公司组织、由沈阳飞机公司自筹资金开发研制,目的是作为第二款四代机,与歼-20进行竞争或形成高低搭配,或者为某型航母准备竞争性机型,我们无可评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款第四代隐身飞机的出现,已经足以证明,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具备了“构想一代”、“预研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技术实力,也基本形成了多家公司各有优长的竞争局面。
  歼-31的采购,必定是以通用平台为基础,以不同任务需求为导向
  据现有的报道,歼-31是一款单座、双发、双垂尾的常规气动布局飞机。从修长机身、大边条、梯形上单翼、前后襟翼、大角度双外倾垂尾、全动尾翼等气动外形和结构布局来看,其设计注重了超音速巡航、中低空机动和短距离起降等性能。从全机采用复合材料、无鸭翼、弹仓内置及若干综合航空电子信息系统的外置天线配置和工作口盖设置等技术细节来看,其目标锁定了第四代飞机普遍追求的隐身攻防、体系作战等基本特性。
  作为空中作战武器平台,其体量相对较小,据此似可判断机载武器有可能是以中距主动拦截和反辐射攻击武器为主。若配备以空中格斗弹药和对地(对海)精确打击弹药,执行空中格斗、空中截击、空中侦察、空中掩护和对地(对海)打击等综合性任务,应该符合逻辑。
  但需注意的是,今后的武器装备,不可能再作为孤立的平台或仅适用于某一个特定平台的武器来开发。因为,军队为了在信息化条件下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不但要求武器装备的个体技术战术性能优良,更要求它能够通用化、系列化,而且要能融入整个作战体系中,以求得研制生产和作战使用的均衡效益。歼-31当然也不能避开这条基本路子。
  现在,军队还没有明确表示是否采购歼-31。但相信,歼-31的采购,必定是以通用平台为基础,以不同任务需求为导向,在保证能够融入军队作战体系的同时,按照“一个基本平台+多种变形改型+多种挂载方式”的模式,滚动演进。如果歼-31能够沿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相信它在整个军事装备体系中,将会占据独特而有力的位置。
  因此,根据一些表面信息就断定它未来的“地位”、“作用”,恐怕为时尚早。尤其是仅仅根据其形体和重量就预置其与歼-20“高低搭配”,甚至猜测它作为歼-20的“精简版”而向外出口,恐怕都只是想象。
  中国已经基本摆脱了“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被动局面,一个“打什么仗就造什么武器”的主动性局面正在形成
  工业部门研制武器装备是供军队作战使用的,军队采购武器是用来在战场上打击敌人的。不管与什么样的敌人打,目标都是打赢。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跟谁打、在什么地方打、在何种情况下打、用什么武器打,都大有讲究。这里面,既有战略战术问题,也有建设效益和作战效益综合平衡问题。
  单从目标企图与效费比定位的平衡来看,“杀鸡用牛刀”和“杀牛用鸡刀”,都是不讲战术、不讲效益的表现。F-22装备部队并形成作战能力之后,美军还在收拾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残局,所到之处,美国大兵遭到了各种各样的伏击、袭击,苦头吃了不少,可F-22一次也没被派到这样的战场上去。
  反观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初期,那时美军的各种常规武器几乎都被用到了战场上,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如此以强凌弱、不惜血本,看似杀鸡用了牛刀,实际算算账,美军是在以绝对的优势来“夺其志”、“破其势”,达成先发制人、先发屈人的主动局面,与此同时,一些新型武器装备的性能在战场上也得到了检验。这就是学问所在。
  现在,对于世界大国来说,面临的威胁各不相同,威胁程度有大有小,相应的应对准备不可能单打一。即便是双方开展体系对抗,也要区分其体系的维度、要素和规模等,实施有针对性地对抗。当用的不用,就会形成以弱势体系对强势体系的局面,不当用的用了,如果是战略武器,则破了“秘而不宣”的应有之势,如果是战术武器,则变成了“杀鸡也用宰牛刀”。其总原则,当然是以强对强、以强击弱、强弱相济、适质适量。
  另外,如果按照“高低搭配”的方式来组织作战,尤其是对强敌、劲敌作战,“强有力”的武器必须首先为“低而弱”的武器开辟特定的战场和使用条件。否则,在几乎“透明”的战场上,强者反而容易被弱者拖入被动。
  美国现役的飞机,包括“千呼万唤”难出来的F-35,到现在还没有与F-22形成“高低搭配”。截至目前,F-22依然是“孤独的幽灵”,美军赋予F-22的任务,仍是独立完成“挖眼”(清除敌方防空网中的远程雷达或预警机)、“震脑”(打击敌方高价值战略目标或指挥机构)等。
  所以,笼统地谈论“高低搭配”,是不科学、不专业、不准确的。反映在歼-31的未来定位和发展上,也是如此。假如未来歼-31被列入采购计划,其将如何部署、如何编配、如何使用,恐怕只能“敬请期待”啦。
  另外,从歼-31所取得的技术进步来看,至少可以这样说:我国航空工业已经从高新技术的“摸索期”发展到了高新技术的“集成期”,而且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无论向哪个方向、哪个产品集成,其周期都将大大缩短,其水平都将大为提高。
  中国研制歼-10飞机,从型号立项到生产定型,用时达20多年。而从歼-10到歼-15、歼-20、歼-31等,用时均不足10年。这里面,包括概念型预研、虚拟化设计、全景式推演,以及集成、设计、加工、生产和试验试飞等方面的技术突破,立的是头功。当然,在空气动力、推进动力、原料材料等基础科学和雷达、数据链等成套电子信息装备方面的理论积累,也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由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基本摆脱了“有什么技术造什么武器”、“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被动局面,一个“打什么仗就造什么武器”的主动性局面正在形成。
  基于此,更多类似歼-31这样既饱含现代高科技成果,又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武器装备,也必定是可以不断期待的!(作者:王长勤、刘争元、马岩俊——军事科学院)http://3g.zhgpl.com/crn-webapp/wap/wapDetail.jsp?coluid=4&kindid=0&pf=1&docid=102485817
我打赌,歼20是太空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