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成本大比拼:中国制造业为何逆流美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5:09:52
原载《第一财经日报》

http://www.newhua.com/2013/0306/201600.shtml

编者按

中国制造业正在外流,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制造业流向了何方,这一点可能仍有待观察。直观上,人们认为伴随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缩小,厂商们会将其制造车间搬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越南、印尼,尤其是同样有巨大人口数量的印度。

这些看法大部分是正确的,东南亚等不发达经济体承接了部分中国转移出的制造产业,但这并非故事的全部。

即便是在发达经济体,在国家意志的推动下,低廉的土地、更多的税收补助、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都对原本植根于中国的制造业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比如在美国,地方州政府正在为创造就业机会而拉拢中国制造厂商。

低廉的生产要素为企业所看重,这一组系列报道关注中国制造业向发达经济体的转移,试图回答:这些国家为制造业提供了哪些低廉的要素,制造业的转移是否会持续?

在德国这样的国家,高端制造业并非走向没落,而是更加炉火纯青,这是否指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出路?

专访三叶集团总裁郑礼明:

中国制造业为何落子美国

以轩

[ 尽管美国的平均人工成本比中国要高3~5倍,但对于制造业来说,很多行业的人工成本只占据总成本的7%~8%,而且在美国的生产效率会更高 ]

最近几年,帮助金龙铜管集团达成美国建厂交易的三叶集团(SoZo Group)总裁郑礼明(Raymond Cheng),开始接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咨询,希望寻找到美国建厂的机会。

而由于收入下降、就业机会减少、资金紧张,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州政府,开始想尽办法吸引能够让他们增加收入和就业的外国公司进驻。

中国的企业如何更有效地投资美国?郑礼明认为,这其中不仅蕴藏着巨大机会,也同样蕴含着潜在的风险。

日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赴美投资建厂?

郑礼明:未来三年将是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最佳时机。因为美国大选已经结束,接下来将是一段政治上的稳定期,中国企业到美投资的政治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金融危机的影响尚在,所有资源价格也比较便宜,此时到美投资成本较低。目前,就业仍然是美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地方政府就会更多地从就业和税收角度考虑,支持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

与此同时,现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也不再是世界最低的,如果我们生产的质量也不行的话,我们就没法获得竞争优势,面对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就像许多其他西方国家一样,我们必须外部化我们的成本。

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已经认识到制造业正在从中国向美国和其他低成本国家转移,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变化,以及对新技术的运用和消费者心理的转变,将使制造业重新考虑来美国建厂。

我们必须要理解我们的消费者,欧洲的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者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可能需要去建立一个基地,让产品服务更靠近消费者。

不过,很多企业到美国建工厂,一些想法都是错的,比如只想建在现有客户的附近,但未来的客户在哪并没有考虑。所以要先想清楚企业到美国来建厂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考虑未来的5年、10年、15年、20年之后的情况。

日报:对中国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在美国的投资地?

郑礼明:目前中国企业与美国的接触大多停留在东西海岸的几个大城市,其实美国南部商机更多更大。这里大部分州不受工会干扰,有的州还对优质外资提供创新减税政策,在传统投资优惠之上提供反倾销关税减除。

当然,这也与具体的行业和项目有关,美国的有些州,比如阿拉巴马州,就非常欢迎重工业,当地也已经吸引了不少汽车制造企业进驻,积累了不少重工业的运作经验,而有些州如北卡罗来纳州就不喜欢重工业,也就没有相关人才。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尽管美国的平均人工成本比中国要高3~5倍,但对于制造业来说,很多行业的人工成本只占据总成本的7%~8%,而且在美国的生产效率会更高,产品贴上made in USA的标签,也可以卖出更高的售价。

日报:除了选址,还有哪些因素需要重视?

郑礼明:在投资美国的决策过程中,我们总结过十多个视角。首先看哪些区域更支持制造业的发展,有没有这样的氛围。比如底特律有很多汽车企业,这里也有很多重要的制造企业,制造业的实力在这个地区非常的强大,而现在,我们还发现汽车企业正在逐渐往美国的东南部转 移。

同时,还应该了解工会这一因素,在美国的东南部地区,很多地方都没有工会,这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就比较好,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有工会可能会碰到很多的问题。

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数据,就是物流,包括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费,比如美国中部的印第安纳州,在地理位置上看,在整个美国不管什么样的货物进行运输,印第安纳都是中心,因此美国的很多集散中心都在印第安纳的南部。此外,还要注意一些基础设施的配备情况,比如高速公路、港口等。

此外,税收问题也很重要,需要充分地了解有些州和州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同的税收要求。

日报:企业在美国投资还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郑礼明:就算前期调研、数据建模和谈判都完成了,也不能保证投资成功。工厂建设地的社区、环保审批、劳工水平和接受外国文化的意愿,以及地方和州政府对项目的关心程度都会影响投资最终是否取得胜利。因此,找到正确的州政府支持你的投资,也是中国公司进入美国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有时候联邦政府的关系有可能比州政府更重要,因为如果企业要投资汽车、飞机、能源等战略性的产业,都需要经过联邦政府的审批同意。

中国公司的管理层还必须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改善公司治理和采纳西方先进的公司文化,并建议企业要找对顾问,尤其在法律、政府关系、选址和融资四个方面。

中美制造业竞跑

陈姗姗

在过去的20年,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依靠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中国产品的大批量出口,令上亿人摆脱了贫困,并带来了现在繁荣的中国。

彼时,很多企业不需要担心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只需要生产的产品比其他国家的便宜,就可以打开很多国家的大门。

然而,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随着劳动力等各项成本的不断攀升,在中国生产产品再出口的成本优势,在逐渐被弱化,而来自世界各地愈演愈烈的反倾销反补贴大棒,更是让出口企业的成本不断被推高。

感受颇深的,绝不仅仅金龙铜管一家。在采访中,从事海外投资咨询的三叶集团总裁郑礼明对笔者指出,在一次与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马秀红会谈时,她就透露,中国目前有上千企业渴望去美国投资建厂,但苦于不了解美国的法律和缺乏全球性人才而裹足不前,不知应该从哪儿做起。

中国企业赴美国投资的目的,首先就是由于美国双反征税催化剂的推动, 此外,一些企业也发现,将在中国进行生产的各种要素成本与正在推动“制造业回归”的美国相比,很多美国地区的成本可能还更低(比如很多美国偏远地区的土地其实非常便宜,而由于货车、卡车运输网络发达,物流运输成本也会降低)。

因此,在未来,中国的制造商尤其是出口商,需要竞争的将不再是价格,而是价值。企业需要知道自己目前和潜在的消费者是谁,需要知道当地的市场是怎样的,同时还需要提高管理技能,依靠提高生产效率(现在效率方面,美国仍然是中国的十倍)来参与竞争,而这些,也需要我们离消费者更近。

当然,去距离消费者更近的市场进行投资,虽然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但也需要企业改变理念,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和运作模式。

一家想到美国投资的企业管理层告诉笔者,其在考虑到美国选址建厂时,原本决定哪个州给的现金补贴多就到哪里投资,但接触和了解后才发现,各个州在税收、基础设施、环保政策,甚至可提供的就业人员数量和素质上,千差万别。

正因为此,三叶集团和其在美国当地合作的咨询公司,为企业选址时会考虑上百个指标,然后通过做模型选择出合适的地方。指标中甚至还包括当地的失业率、高校毕业率、生产力和创新性等很多企业完全不会想到的数据。

郑礼明认为,尽管美国的人力成本要比国内高,但生产效率也比国内高几倍,而每个州的人员生产效率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去寻找那些人员非常少、效益又非常好的企业在合适地方投资,比如在美国的西北角,包括加利福尼亚等地区,企业人员的效率就非常高、创新能力也非常好。
原载《第一财经日报》

http://www.newhua.com/2013/0306/201600.shtml

编者按

中国制造业正在外流,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制造业流向了何方,这一点可能仍有待观察。直观上,人们认为伴随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缩小,厂商们会将其制造车间搬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越南、印尼,尤其是同样有巨大人口数量的印度。

这些看法大部分是正确的,东南亚等不发达经济体承接了部分中国转移出的制造产业,但这并非故事的全部。

即便是在发达经济体,在国家意志的推动下,低廉的土地、更多的税收补助、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都对原本植根于中国的制造业产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比如在美国,地方州政府正在为创造就业机会而拉拢中国制造厂商。

低廉的生产要素为企业所看重,这一组系列报道关注中国制造业向发达经济体的转移,试图回答:这些国家为制造业提供了哪些低廉的要素,制造业的转移是否会持续?

在德国这样的国家,高端制造业并非走向没落,而是更加炉火纯青,这是否指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出路?

专访三叶集团总裁郑礼明:

中国制造业为何落子美国

以轩

[ 尽管美国的平均人工成本比中国要高3~5倍,但对于制造业来说,很多行业的人工成本只占据总成本的7%~8%,而且在美国的生产效率会更高 ]

最近几年,帮助金龙铜管集团达成美国建厂交易的三叶集团(SoZo Group)总裁郑礼明(Raymond Cheng),开始接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咨询,希望寻找到美国建厂的机会。

而由于收入下降、就业机会减少、资金紧张,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州政府,开始想尽办法吸引能够让他们增加收入和就业的外国公司进驻。

中国的企业如何更有效地投资美国?郑礼明认为,这其中不仅蕴藏着巨大机会,也同样蕴含着潜在的风险。

日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赴美投资建厂?

郑礼明:未来三年将是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最佳时机。因为美国大选已经结束,接下来将是一段政治上的稳定期,中国企业到美投资的政治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金融危机的影响尚在,所有资源价格也比较便宜,此时到美投资成本较低。目前,就业仍然是美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地方政府就会更多地从就业和税收角度考虑,支持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

与此同时,现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也不再是世界最低的,如果我们生产的质量也不行的话,我们就没法获得竞争优势,面对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就像许多其他西方国家一样,我们必须外部化我们的成本。

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已经认识到制造业正在从中国向美国和其他低成本国家转移,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变化,以及对新技术的运用和消费者心理的转变,将使制造业重新考虑来美国建厂。

我们必须要理解我们的消费者,欧洲的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者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可能需要去建立一个基地,让产品服务更靠近消费者。

不过,很多企业到美国建工厂,一些想法都是错的,比如只想建在现有客户的附近,但未来的客户在哪并没有考虑。所以要先想清楚企业到美国来建厂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考虑未来的5年、10年、15年、20年之后的情况。

日报:对中国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在美国的投资地?

郑礼明:目前中国企业与美国的接触大多停留在东西海岸的几个大城市,其实美国南部商机更多更大。这里大部分州不受工会干扰,有的州还对优质外资提供创新减税政策,在传统投资优惠之上提供反倾销关税减除。

当然,这也与具体的行业和项目有关,美国的有些州,比如阿拉巴马州,就非常欢迎重工业,当地也已经吸引了不少汽车制造企业进驻,积累了不少重工业的运作经验,而有些州如北卡罗来纳州就不喜欢重工业,也就没有相关人才。

还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尽管美国的平均人工成本比中国要高3~5倍,但对于制造业来说,很多行业的人工成本只占据总成本的7%~8%,而且在美国的生产效率会更高,产品贴上made in USA的标签,也可以卖出更高的售价。

日报:除了选址,还有哪些因素需要重视?

郑礼明:在投资美国的决策过程中,我们总结过十多个视角。首先看哪些区域更支持制造业的发展,有没有这样的氛围。比如底特律有很多汽车企业,这里也有很多重要的制造企业,制造业的实力在这个地区非常的强大,而现在,我们还发现汽车企业正在逐渐往美国的东南部转 移。

同时,还应该了解工会这一因素,在美国的东南部地区,很多地方都没有工会,这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就比较好,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有工会可能会碰到很多的问题。

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数据,就是物流,包括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费,比如美国中部的印第安纳州,在地理位置上看,在整个美国不管什么样的货物进行运输,印第安纳都是中心,因此美国的很多集散中心都在印第安纳的南部。此外,还要注意一些基础设施的配备情况,比如高速公路、港口等。

此外,税收问题也很重要,需要充分地了解有些州和州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同的税收要求。

日报:企业在美国投资还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郑礼明:就算前期调研、数据建模和谈判都完成了,也不能保证投资成功。工厂建设地的社区、环保审批、劳工水平和接受外国文化的意愿,以及地方和州政府对项目的关心程度都会影响投资最终是否取得胜利。因此,找到正确的州政府支持你的投资,也是中国公司进入美国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有时候联邦政府的关系有可能比州政府更重要,因为如果企业要投资汽车、飞机、能源等战略性的产业,都需要经过联邦政府的审批同意。

中国公司的管理层还必须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改善公司治理和采纳西方先进的公司文化,并建议企业要找对顾问,尤其在法律、政府关系、选址和融资四个方面。

中美制造业竞跑

陈姗姗

在过去的20年,中国的制造业主要依靠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中国产品的大批量出口,令上亿人摆脱了贫困,并带来了现在繁荣的中国。

彼时,很多企业不需要担心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只需要生产的产品比其他国家的便宜,就可以打开很多国家的大门。

然而,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随着劳动力等各项成本的不断攀升,在中国生产产品再出口的成本优势,在逐渐被弱化,而来自世界各地愈演愈烈的反倾销反补贴大棒,更是让出口企业的成本不断被推高。

感受颇深的,绝不仅仅金龙铜管一家。在采访中,从事海外投资咨询的三叶集团总裁郑礼明对笔者指出,在一次与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马秀红会谈时,她就透露,中国目前有上千企业渴望去美国投资建厂,但苦于不了解美国的法律和缺乏全球性人才而裹足不前,不知应该从哪儿做起。

中国企业赴美国投资的目的,首先就是由于美国双反征税催化剂的推动, 此外,一些企业也发现,将在中国进行生产的各种要素成本与正在推动“制造业回归”的美国相比,很多美国地区的成本可能还更低(比如很多美国偏远地区的土地其实非常便宜,而由于货车、卡车运输网络发达,物流运输成本也会降低)。

因此,在未来,中国的制造商尤其是出口商,需要竞争的将不再是价格,而是价值。企业需要知道自己目前和潜在的消费者是谁,需要知道当地的市场是怎样的,同时还需要提高管理技能,依靠提高生产效率(现在效率方面,美国仍然是中国的十倍)来参与竞争,而这些,也需要我们离消费者更近。

当然,去距离消费者更近的市场进行投资,虽然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但也需要企业改变理念,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和运作模式。

一家想到美国投资的企业管理层告诉笔者,其在考虑到美国选址建厂时,原本决定哪个州给的现金补贴多就到哪里投资,但接触和了解后才发现,各个州在税收、基础设施、环保政策,甚至可提供的就业人员数量和素质上,千差万别。

正因为此,三叶集团和其在美国当地合作的咨询公司,为企业选址时会考虑上百个指标,然后通过做模型选择出合适的地方。指标中甚至还包括当地的失业率、高校毕业率、生产力和创新性等很多企业完全不会想到的数据。

郑礼明认为,尽管美国的人力成本要比国内高,但生产效率也比国内高几倍,而每个州的人员生产效率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去寻找那些人员非常少、效益又非常好的企业在合适地方投资,比如在美国的西北角,包括加利福尼亚等地区,企业人员的效率就非常高、创新能力也非常好。
越到生产高级工业品,工人的工资占得比例在成本里越低,可笑的是CD很多网友真的认为白菜价是真的低价,很多都是从环境福利里扣出来的,但是质量并不一定比人家高,越到攀登工业高峰越是如此,比如工业之花各种发动机,工人工资才能占几个钱,比那些材料,机床,还有原理设计,5000块的工资VS几千万上百亿亿的投资。
除了高端人才国内比美国稀缺,我实在看不出来中国工人和绝大多数工程师的效率能比美国低好几倍,扯犊子
实在看不出来中国工人和绝大多数工程师的效率能比美国低好几倍
kkdidi 发表于 2013-3-8 07:48
实在看不出来中国工人和绝大多数工程师的效率能比美国低好几倍
中国汽车公司总装线大部分人工工作的工人效率,是美国有UAW工厂的一半,比无UAW的工厂
如南部那些新工厂更低。我们自主汽车企业的工厂的效率更低。
而工程师们还刚刚开始在做人家100年前在做的工业工程作业(时间研究
等泰勒制的东西)。这里,效率是指人均的产出。

去现场看看吧,有比较才有鉴别,对美国工人和工程师不了解没关系,但至少了解一下中国的工人和
工程师吧。
中国汽车公司总装线大部分人工工作的工人效率,是美国有UAW工厂的一半,比无UAW的工厂
如南部那些新工厂 ...
工业工程国内还是打酱油的阶段,汽车这种高端行业不了解,对于大多数一般制造业基本上是这样
天佑美国啊!大家一起来大美利坚前途无量,万岁,万万岁吧!嘿嘿!
人与人的差距只存在于宣传中,人性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人与人的差距只存在于宣传中,人性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个别案例罢了。。。

整体上,制造业迁回美国困难太大。。。

当初就是因为成本问题迁出去的。。。

自动化可以降低人工费用。。。

但自动化本身的投资并不便宜。。。

三叶网上看应该是个做摩托车的。。。

迁入美国,个人是看不出来有啥好处。。。
美帝那边环境成本更高吧,没法偷偷排放了。
从2011年开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再分配就逐步开始了,但CD上这方面的消息比较少。转过来无非是稍稍替补一下空白。

背后经济学等方面的原理小白们未必懂,但在信息方面与时俱进还是可能的。
制造业不是念咒变戏法,说一句去就走了,再说一句来就回来了?
即使美帝已经开始真干,我怀疑已闵煮的执行力10年够不够~
亲,美帝蓝领工会有多厉害,不用我多说了吧~
造汽 发表于 2013-3-8 07:55
中国汽车公司总装线大部分人工工作的工人效率,是美国有UAW工厂的一半,比无UAW的工厂
如南部那些新工厂 ...
但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工业制成品不是汽车,而是纺织品,消费电子品这些
这些东西的生产效率,美国工人还真不比中国工人高
sparta6 发表于 2013-3-8 08:36
个别案例罢了。。。

整体上,制造业迁回美国困难太大。。。
就是搞个洋品牌而已,根本不指望赚老外钱
除了铁路不算制造业, 人工成本占了总成本的三分这一, 制造业确实比较低,主要是原材料, 设备和税收的成本, 大型制造业人工成本只占十分之一左右,电力 钢铁等一些企业只算正式的话, 有的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员工人均产量赶上美国或过一半了了,不过待遇折算同等货币差得要多一些。
高技术制造业,人力成本真不占什么
高技术制造业,人力成本真不占什么
你应该去看看美帝汽车工业的衰落史中,工会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现实派 发表于 2013-3-8 08:45
制造业不是念咒变戏法,说一句去就走了,再说一句来就回来了?
即使美帝已经开始真干,我怀疑已闵煮的执行 ...
主楼里对工会这个因素是反复提及了。
资本是没有国界的,它惟利是图。主楼所说的东西大多言之有物,和奥黑的口号相比更有可操作性。
但主楼也提到,在美国投资制造业,政策和工会因素还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此带出的游说业成本,又是额外的了。
还是要拭目以待。
该用户只能删除 发表于 2013-3-8 09:09
就是搞个洋品牌而已,根本不指望赚老外钱
要是商人不为了赚钱。。。

那怎么玩都是他自己的事了。。。
kbfmmk 发表于 2013-3-8 09:28
高技术制造业,人力成本真不占什么
intel的ic厂还不是开遍全球。。。

商人嘛,能赚十块的买卖为啥要只赚五块呢。。。
导弹与捣蛋 发表于 2013-3-8 07:39
除了高端人才国内比美国稀缺,我实在看不出来中国工人和绝大多数工程师的效率能比美国低好几倍,扯犊子
如果这都能被你“看”出来,这也太神了
汉唐雄风21 发表于 2013-3-8 08:25
天佑美国啊!大家一起来大美利坚前途无量,万岁,万万岁吧!嘿嘿!
大美利坚前途无量,人类未来才有希望!
sparta6 发表于 2013-3-8 10:11
要是商人不为了赚钱。。。

那怎么玩都是他自己的事了。。。
错了,弄个样牌子是为了赚中国人钱
东门大官人 发表于 2013-3-8 01:22
越到生产高级工业品,工人的工资占得比例在成本里越低,可笑的是CD很多网友真的认为白菜价是真的低价,很多 ...
制造不一定必须高端,投资也不一定必须上亿,,高端要,低端也要!
rolltide 发表于 2013-3-8 08:39
从2011年开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再分配就逐步开始了,但CD上这方面的消息比较少。转过来无非是稍稍替补一下 ...
再工业化的结果就是美国去年用电量还在下降,我说有些美吹明明中美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为啥偏偏有些美吹就认为美式资本主义特别优越呐?
1-2月,中国货物贸易总体不错,贸易总额60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中国制造业正在空心化
sparta6 发表于 2013-3-8 10:13
intel的ic厂还不是开遍全球。。。

商人嘛,能赚十块的买卖为啥要只赚五块呢。。。
唯利是图是中国商人的本色,不要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全世界的商人。
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商人首先是讲政治的。
整天说别人小白,自己有几分钱的实践?
Pinochet 发表于 2013-3-8 12:17
1-2月,中国货物贸易总体不错,贸易总额60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中国制造业正在空心化

其实如果你刚刚注意到我发的这个主题,那你可能确实觉得惊讶。

但从2012年初开始,这个过程就已经开始了。比这个详尽的深入分析、数据、信息什么的,大把的可以找到。只是CD上很少有人转载。

其实这个主题涉及很多内容,多了我实在是懒得说了。所以我也很少直接发新帖,省得操心;跟帖的话就不一样了,想收就收。
dhfaaa 发表于 2013-3-8 12:23
整天说别人小白,自己有几分钱的实践?
多学、多走、多看、多做。呵呵,坛子上嘛,说说就行了。

againto 发表于 2013-3-8 12:22
唯利是图是中国商人的本色,不要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全世界的商人。
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商人首先是讲政治的 ...


看来乔布斯不是个优秀商人,奥黑问他能不能把iphone生产线移回美国,乔布斯回答,中国可以在三小时内动员8000工人上到生产线立刻开始生产,美国做不到。人工工资当然不是最重要的,体系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广州快递50元可以朝发夕至北京。10元可以隔日到。
againto 发表于 2013-3-8 12:22
唯利是图是中国商人的本色,不要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全世界的商人。
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商人首先是讲政治的 ...


看来乔布斯不是个优秀商人,奥黑问他能不能把iphone生产线移回美国,乔布斯回答,中国可以在三小时内动员8000工人上到生产线立刻开始生产,美国做不到。人工工资当然不是最重要的,体系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广州快递50元可以朝发夕至北京。10元可以隔日到。
  九十年代我们搞一个瓷砖厂项目,生产线是德国的。厂家派来的工程师带来一整套工具上班工装大头鞋指导之余也亲自动手。我们连个技术员都不想弄脏手。
dhfaaa 发表于 2013-3-8 12:23
整天说别人小白,自己有几分钱的实践?
就当笑话看就行了呗。
以往那么多帖子早已经暴露了其在经济方面的无知程度,还好意思张口闭口的“小白”,难道这么看着不觉得滑稽可笑?

zxphony 发表于 2013-3-8 12:44
就当笑话看就行了呗。
以往那么多帖子早已经暴露了其在经济方面的无知程度,还好意思张口闭口的“小白” ...


呵呵,无知程度?

M2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现成的实例刚刚来了,童鞋。

制造业PMI指数,50.1上接着晃荡,童鞋。

童鞋,内在逻辑还没搞清楚吧。


其实,有时候,我是在坛子上看到那么多混淆、疑问、迷茫,发帖说多了又太累,才会不耐烦的来个“小白”的说法。呵呵,这样做确实是我的错无疑。不过至少符合版规吧~
zxphony 发表于 2013-3-8 12:44
就当笑话看就行了呗。
以往那么多帖子早已经暴露了其在经济方面的无知程度,还好意思张口闭口的“小白” ...


呵呵,无知程度?

M2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现成的实例刚刚来了,童鞋。

制造业PMI指数,50.1上接着晃荡,童鞋。

童鞋,内在逻辑还没搞清楚吧。


其实,有时候,我是在坛子上看到那么多混淆、疑问、迷茫,发帖说多了又太累,才会不耐烦的来个“小白”的说法。呵呵,这样做确实是我的错无疑。不过至少符合版规吧~
rolltide 发表于 2013-3-8 12:59
呵呵,无知程度?

M2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现成的实例刚刚来了,童鞋。
其实,在坛子上说多说少,确实是个人问题。

社会、经济以内在的规律在运行,不是靠人说的。所以我总是说,慢慢会懂

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仅凭观察各种现象的发生,也会有所理解。
做。呵呵,坛子上嘛,说说就行了。

我有点好奇,你整天喜欢谈论工业经济,那么你进过那家工厂?担任过何种职务?多长时间?

dhfaaa 发表于 2013-3-8 13:12
原来你也知道


我们跟很多工厂打过交道。跟政府打交道也很多。

说实在的,我一直说这坛子上很多人并不了解国情。这不是白说的。这些东西,你要去实际去看、去交流的。

当然,有些东西坛子上我也不多说,我说的都是符合版规的。为什么回贴多,新帖少,这也是一个原因。


dhfaaa 发表于 2013-3-8 13:12
原来你也知道


我们跟很多工厂打过交道。跟政府打交道也很多。

说实在的,我一直说这坛子上很多人并不了解国情。这不是白说的。这些东西,你要去实际去看、去交流的。

当然,有些东西坛子上我也不多说,我说的都是符合版规的。为什么回贴多,新帖少,这也是一个原因。

rolltide 发表于 2013-3-8 12:59
呵呵,无知程度?

M2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现成的实例刚刚来了,童鞋。
2013年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4%

http://news.xinhua08.com/a/20130201/1117961.shtml

不知道你又看到没

Pinochet 发表于 2013-3-8 13:17
2013年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4%

http://news.xinhua08.com/a/20130201/1117961.shtml


你看清后半句了吗: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50是容枯分界线,在加大投资的情况下,制造业PMI在容枯分界线上晃悠,这本身就说明了经济形势、相当多行业生产过剩的现状。

我以前和zxphony网友在某个帖子里讨论了很多,我还是懒得赘述了。当然,那个帖子是讨论M2的,不知道zxphony网友今天有没有新的看法。我总说慢慢会懂,呵呵{:soso_e113:}


Pinochet 发表于 2013-3-8 13:17
2013年1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4%

http://news.xinhua08.com/a/20130201/1117961.shtml


你看清后半句了吗: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50是容枯分界线,在加大投资的情况下,制造业PMI在容枯分界线上晃悠,这本身就说明了经济形势、相当多行业生产过剩的现状。

我以前和zxphony网友在某个帖子里讨论了很多,我还是懒得赘述了。当然,那个帖子是讨论M2的,不知道zxphony网友今天有没有新的看法。我总说慢慢会懂,呵呵{:soso_e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