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811所攻关北斗二代电源分系统获圆满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8:40:55
航天811所攻关北斗二代电源分系统获圆满成功

2013-02-28

一直以来,在卫星导航方面,都是美国的GPS大出风头、独霸天下。然而,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让人们记住了“北斗”,它突破了灾区的信号盲点,架起了灾区与外界的“生命桥”。到2020年,它将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012年,我国完成了北斗二号一期的全部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11所承担了其中5颗北斗卫星电源系统的研制任务。面对来之不易的任务,回想起奋斗的历程,该所研制人员感慨万千。
有机会 一定要抢抓
北斗一号共有3颗卫星,电源系统的研制都是由航天系统外的单位承担。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唯一一家电源专业研究所,没能参与如此重大的型号任务,811所的研制人员心中很不是滋味。2004年年初,集团公司准备举行北斗二号电源分系统竞标会,这对于该所来说是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这个任务,一定要抢到!
北斗二号共有12颗星,分为三种类型。该所分析认为,如果对三种类型的卫星电源分系统全部攻关,一没有时间,二会耗费太多的研制精力。为此,该所研制人员提出主攻高轨卫星电源分系统的方案。该所从未参与过高轨道卫星的研制,如果研制成功了,就能进入高轨卫星领域,但失败了,就会失去机会。因此,挑战的难度不言而喻。
准备时间只有20多天。该所立刻召集了一批精英人才,分为技术方案组、研制文件组、竞标沟通组和专家沟通组,就这样,担着风险、顶着压力、抱着无论如何都要拼一拼的干劲,大家开始了紧张、高效的攻关工作。
2004年1月10号,北斗二号一期招标开始。凭借在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风云一号卫星等多年的研制成果积累,以及翔实的攻关材料,最终,该所拿到了12颗卫星中5颗卫星电源分系统的研制权,正式进入高轨卫星研制的行列。
工程化 迈好每一步
北斗二号的电源分系统由太阳电池翼、氢镍蓄电池组、电源控制器和分流器组成。其中,氢镍电池更是首次应用,其工程化成为摆在811所研制人员面前的第一道坎。
2004年前,该所已开展了15年的氢镍电池预研。虽然单体电池做出来了,充放电寿命也不错,但加工工艺并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电池外壳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模样星的外壳材料是高温镍基合金钢,每个单体仅加工费用就要1万多元。该所攻关组成员跑了很多厂家进行协商,向专家学习加工工艺,最终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了技术要求,每个壳子造价只要1000元,大大节省了成本。
氢镍电池的密封又是一个难题。由于预研时一直采用的是塑压密封技术,但技术和工艺还没有完全过关,合格率不高,质量隐患犹存。这对氢镍蓄电池型号研制几乎是致命的,一旦密封失效将直接导致电池失效。经过慎重分析权衡,研制人员决定继续采用塑压密封技术。主管设计师多次查阅国内外资料,向有关材料和密封技术方面的专家学习,与主管结构设计师和工艺师共商对策,开展试验,终于攻克了难关。
分流器起着分流太阳电池电流的作用。以往分流器承受的温度是零下5度到零下45度,而北斗二号分流器的温度要求更为苛刻,为零下30度到零下60度。如何让分流器既不会“中暑”又不会“冻伤”。该所研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攻关工作,通过线路布局、控制分流电路、外层散热涂层等控制温度;在地影阶段,设计主动加热装置来克服大幅温差的问题。
北斗二号卫星的设计寿命为8年,抗辐射是基础保障。在没有指标、无处查找的情况下,该所研制人员专门奔赴新疆做辐照实验。辐照实验产生的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当时,有位女同志,一做实验就是一天,坚持了一个多星期,让大家深为感动。
从最初的抢任务,形成高、中、低轨道的电源分系统全方位服务,到最后成为北斗二号二期电源系统的抓总单位,这一“蜕变”见证了该所飞速发展的历程。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该所培养出了一批全方位的技术人才,为后续空间站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人力支撑。而不断坚持,从危机中寻找转机,则是该所北斗二号电源分系统成功的重要原因。(潘佳音)  来源:中国航天网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61084航天811所攻关北斗二代电源分系统获圆满成功

2013-02-28

一直以来,在卫星导航方面,都是美国的GPS大出风头、独霸天下。然而,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让人们记住了“北斗”,它突破了灾区的信号盲点,架起了灾区与外界的“生命桥”。到2020年,它将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2012年,我国完成了北斗二号一期的全部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11所承担了其中5颗北斗卫星电源系统的研制任务。面对来之不易的任务,回想起奋斗的历程,该所研制人员感慨万千。
有机会 一定要抢抓
北斗一号共有3颗卫星,电源系统的研制都是由航天系统外的单位承担。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唯一一家电源专业研究所,没能参与如此重大的型号任务,811所的研制人员心中很不是滋味。2004年年初,集团公司准备举行北斗二号电源分系统竞标会,这对于该所来说是既是机会也是挑战。这个任务,一定要抢到!
北斗二号共有12颗星,分为三种类型。该所分析认为,如果对三种类型的卫星电源分系统全部攻关,一没有时间,二会耗费太多的研制精力。为此,该所研制人员提出主攻高轨卫星电源分系统的方案。该所从未参与过高轨道卫星的研制,如果研制成功了,就能进入高轨卫星领域,但失败了,就会失去机会。因此,挑战的难度不言而喻。
准备时间只有20多天。该所立刻召集了一批精英人才,分为技术方案组、研制文件组、竞标沟通组和专家沟通组,就这样,担着风险、顶着压力、抱着无论如何都要拼一拼的干劲,大家开始了紧张、高效的攻关工作。
2004年1月10号,北斗二号一期招标开始。凭借在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风云一号卫星等多年的研制成果积累,以及翔实的攻关材料,最终,该所拿到了12颗卫星中5颗卫星电源分系统的研制权,正式进入高轨卫星研制的行列。
工程化 迈好每一步
北斗二号的电源分系统由太阳电池翼、氢镍蓄电池组、电源控制器和分流器组成。其中,氢镍电池更是首次应用,其工程化成为摆在811所研制人员面前的第一道坎。
2004年前,该所已开展了15年的氢镍电池预研。虽然单体电池做出来了,充放电寿命也不错,但加工工艺并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电池外壳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模样星的外壳材料是高温镍基合金钢,每个单体仅加工费用就要1万多元。该所攻关组成员跑了很多厂家进行协商,向专家学习加工工艺,最终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了技术要求,每个壳子造价只要1000元,大大节省了成本。
氢镍电池的密封又是一个难题。由于预研时一直采用的是塑压密封技术,但技术和工艺还没有完全过关,合格率不高,质量隐患犹存。这对氢镍蓄电池型号研制几乎是致命的,一旦密封失效将直接导致电池失效。经过慎重分析权衡,研制人员决定继续采用塑压密封技术。主管设计师多次查阅国内外资料,向有关材料和密封技术方面的专家学习,与主管结构设计师和工艺师共商对策,开展试验,终于攻克了难关。
分流器起着分流太阳电池电流的作用。以往分流器承受的温度是零下5度到零下45度,而北斗二号分流器的温度要求更为苛刻,为零下30度到零下60度。如何让分流器既不会“中暑”又不会“冻伤”。该所研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攻关工作,通过线路布局、控制分流电路、外层散热涂层等控制温度;在地影阶段,设计主动加热装置来克服大幅温差的问题。
北斗二号卫星的设计寿命为8年,抗辐射是基础保障。在没有指标、无处查找的情况下,该所研制人员专门奔赴新疆做辐照实验。辐照实验产生的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当时,有位女同志,一做实验就是一天,坚持了一个多星期,让大家深为感动。
从最初的抢任务,形成高、中、低轨道的电源分系统全方位服务,到最后成为北斗二号二期电源系统的抓总单位,这一“蜕变”见证了该所飞速发展的历程。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该所培养出了一批全方位的技术人才,为后续空间站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人力支撑。而不断坚持,从危机中寻找转机,则是该所北斗二号电源分系统成功的重要原因。(潘佳音)  来源:中国航天网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61084
看来电池容量很大,长时间放电放热很多。
八股,把一些没有什么难度的东西吹上天。耐受低温无非也就是保温和加热,半导体元件又不见他们发明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