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朱元璋手下的功臣都是怎么死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2:42:33
有人评论,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明之一相,张居正也。颇多人评论明太祖嗜杀,竟然有人引用“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这样的“典故”来,令我哑然失笑。<p></p></P>
  现在凭我的记忆,把朱元璋手下一些比较知名的功臣的死因盘点一下。<p></p></P>
  首先提几点:<p></p></P>
  1、我觉得朱元璋不管杀了多少功臣,有一点,他是较少杀百姓的(造反的另说),即使在战争时期,朱的军队纪律极严,绝不许扰民,绝不亚于解放前的解放军。现在的人一提起君主杀功臣咬牙切齿,却对令百姓布衣惨死的电视剧明星君主推崇有加。可能是这些网友无知吧,抑或是他们太没有人性了。<p></p></P>
  2、所谓功臣,是建国年代有功的人,却未必是好人、善人。古往今来,开国功臣,腐败变质、鱼肉百姓的人不在少数。我想不但该杀,也必须杀。朱元璋杀了一些功臣,有保护皇权的原因,是主要原因之一,但绝不要忽视了贪污腐败啊!<p></p></P>
  3、本文主要内容来自《明史》。尽管俺听过评书,但没太当真。<p></p></P>
  徐达:明代开国第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谋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颇多,贯穿有明一代。对他的死有两种传言,一为达背部脓肿,朱元璋送去烧鹅,达明朱元璋赐其死之心,自杀而亡;一为达西征王保保,大败而归,损失数万,朱自此疏远达,并寻机杀死。前者颇感荒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机会再谈吧。<p></p></P>
  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春。邵荣资格老,功劳多,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本欲革职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中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泪斩了邵荣。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极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袭国公位。<p></p></P>
  徐达、常遇春有领袖众将的能力和功劳,是朱元璋在军事的左膀右臂,徐达在政治上也是牵制李善长、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从而放任了胡惟庸党的发展。<p></p></P>
  朱元璋建国之初仅封6名国公,徐达、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声名上也算善始善终。可惜另外四个国公就不这么顺利了。<p></p></P>
<p></p></P>有人评论,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明之一相,张居正也。颇多人评论明太祖嗜杀,竟然有人引用“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这样的“典故”来,令我哑然失笑。<p></p></P>
  现在凭我的记忆,把朱元璋手下一些比较知名的功臣的死因盘点一下。<p></p></P>
  首先提几点:<p></p></P>
  1、我觉得朱元璋不管杀了多少功臣,有一点,他是较少杀百姓的(造反的另说),即使在战争时期,朱的军队纪律极严,绝不许扰民,绝不亚于解放前的解放军。现在的人一提起君主杀功臣咬牙切齿,却对令百姓布衣惨死的电视剧明星君主推崇有加。可能是这些网友无知吧,抑或是他们太没有人性了。<p></p></P>
  2、所谓功臣,是建国年代有功的人,却未必是好人、善人。古往今来,开国功臣,腐败变质、鱼肉百姓的人不在少数。我想不但该杀,也必须杀。朱元璋杀了一些功臣,有保护皇权的原因,是主要原因之一,但绝不要忽视了贪污腐败啊!<p></p></P>
  3、本文主要内容来自《明史》。尽管俺听过评书,但没太当真。<p></p></P>
  徐达:明代开国第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谋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颇多,贯穿有明一代。对他的死有两种传言,一为达背部脓肿,朱元璋送去烧鹅,达明朱元璋赐其死之心,自杀而亡;一为达西征王保保,大败而归,损失数万,朱自此疏远达,并寻机杀死。前者颇感荒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机会再谈吧。<p></p></P>
  常遇春:明代开国第二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异常,战无不胜,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对朱元璋极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员大将闻名天下:邵荣、徐达、常遇春。邵荣资格老,功劳多,可数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发现后,本欲革职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称臣子当中心不二,邵荣这样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则自己与邵荣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听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泪斩了邵荣。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极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袭国公位。<p></p></P>
  徐达、常遇春有领袖众将的能力和功劳,是朱元璋在军事的左膀右臂,徐达在政治上也是牵制李善长、胡惟庸的重要人物,可惜一人早死,一人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从而放任了胡惟庸党的发展。<p></p></P>
  朱元璋建国之初仅封6名国公,徐达、常遇春是当之无愧的,声名上也算善始善终。可惜另外四个国公就不这么顺利了。<p></p></P>
<p></p></P>
上面说到了朱元璋最初封的6个王中的徐达、常遇春。另外四个是:李文忠、冯胜、李善长、邓愈。而咱老百姓通过评书所熟知的刘基(伯温)、汤和、胡大海等,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入这个行列。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随太祖东征西讨。朱元璋因为早年邵荣的反叛,对大臣的疑心渐重,派了颇多外甥、侄子、义子进入各路大军的领导层,李文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其“气量深宏,人莫能测其际”。常遇春死后,李文忠成了军队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后,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渐接替徐达与李善长共同主政中书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给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记得死时只有40岁出头。这对朱元璋的打击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经没有对自己忠心的人能够牵制李善长、胡维庸等人了。朱元璋怀疑李文忠的死是由于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将医治李文忠的医生全杀了。李文忠卫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邓愈在我的印象中不深,从其卫列六公看,他的地位应该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曾作为征南、征西将军评定云南、打到昆仑山,出甘肃西北数千里。但他比李文忠死得还早,享年也仅40岁出头。

  这里插一句,《明史》上讲,明朝疆土远胜于汉唐,似乎和大家平常的印象不符。我本人对疆土不是很关心,希望哪位大侠能指点一二。

  六公之中的冯胜和李善长是被朱元璋杀了的。

  冯胜和其兄国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将,但国用死得早。国用是朱元璋最亲信的人之一。曾经俘虏数万士兵。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从数万人中选出500士卒夜间为自己护卫,其他亲信护卫全部撤离,只留国用一人做伴。冯胜也是个帅才,可惜也贪财。常遇春死后,逢大军出征,一般都是徐达居中,李文忠、冯胜居左右。徐达打败于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军亦败北,唯独冯胜所将大胜,可见其能力。冯胜每逢战胜,往往夺取财物妇女私匿。前文说到,朱元璋治军之严是不亚于中共的,因此对冯胜极为不满,切责之,不赏,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并多次罢兵权,又多次复兵权。徐达、李文忠死后,军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冯胜。从这个程度上讲,朱元璋手下大将尽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将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国家功勋最著的八名大臣中,冯胜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颇为朱元璋忌讳的。终于在蓝玉案爆发时,冯胜坐镇西南,当地公侯皆听其调遣。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从招回冯胜,不久赐死。

  李善长的死,比较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长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劳不亚于徐达,与徐达同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维庸案爆发后,尽管李善长暂时未被牵连,但胡是李推荐为相的。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许或知而不报胡的反情,这比较合情理。李善长眼看要善终了,结果70多的时候,终因为天上掉下几颗流星,需要杀大臣应天象,结果李被杀,株连家人几十口。

  六个国公中,徐达善终,常遇春、邓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长直接因胡维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时被杀,冯胜间接因蓝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时被杀。<p></p></P> <p></p></P>
路过
<P>《明史》上讲,明朝疆土远胜于汉唐?????</P><P>搞笑吧?</P>
<P>绝不亚于解放前的解放军</P><P>这句话很有意思.</P><P>所谓功臣,是建国年代有功的人,却未必是好人、善人。古往今来,开国功臣,腐败变质、鱼肉百姓的人不在少数。我想不但该杀,也必须杀。朱元璋杀了一些功臣,有保护皇权的原因,是主要原因之一,但绝不要忽视了贪污腐败啊!</P><P>这段很说明问题. 当代左派普遍反对文革,说其害了很多人,很多国家栋梁. 但批判文革的同时是否有想到,当年那些"国家栋梁"生活的如何? 有功之人,却未必是好人. 军中的大人们,许多出身很不好,经历很不好(拿贺龙来说,其砍死了地主参加革命,在当局看来这就是刑事犯罪,和今天的老百姓由于受压迫而报复地方官吏同出一辙). 这些人解放以后大权在握, 肆无忌惮,不能不对周边的人造成什么看法. 早年有话说:身上有个眼儿,比毛主席大不点儿. 就可以看出这些"有功之臣"们在地方上的势力.  尤其这些军事人员常年作战养成的生活习惯与生活作风是在平常生活中各个不入的. 好酒的,好枪的,好骂人的, 无非是因为其显赫的地位而在平常没有受到批判. 中国有句话叫冤有头债有主, 这些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挨整.</P>
进来学习学习
好贴
<P>4楼的兄弟可以参阅一下明史嘛,不要臆断</P><P>所谓的疆土是指直接由中央政府控制的土地,所以清朝完成对西藏与新疆的直接控制成就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如果以汉唐的标准来说,元代不是等于统治了整个亚州与部分欧州?</P><P>那些臣服于中国的国家是不能算数的</P>
好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