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前世今生完整版】香港创律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增平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0:56:47
http://bbs.m4.cn/thread-3474322-1-1.html

  提起航母“瓦良格”号,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说起当年是谁把它从乌克兰买回来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说来你也许不信,当年买回“瓦良格”的那位香港商人,其实是咱们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他――― 出生在烟台,在潍坊长大,参军来到济南,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广州军区体工队转业后移居香港。而这次购买航母,他还是从咱们济南踏上的征程――― 他的名字叫徐增平。
  
  9月初,在上海的一次朋友聚会上,记者见到了徐增平先生。这位部队篮球运动员出身,年近六旬的全国政协委员,高高大大、热情豪爽,言谈举止间明显打着山东人的印记。提起购回航母的事情,眼前的徐增平却变得非常低调,只是惜字如金地说了句:“这是个百年不遇的机会,真的是千载难逢啊。”短短的话语,让人体会出了当年他毅然挺身而出的那份侠肝义胆。徐增平的几位 朋友谈起了当年他购买“瓦良格”号的惊险、曲折、艰辛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上篇
  
  曲折艰辛“航母梦”
  
  说起“瓦良格”号航母,人们知道是香港创律集团1997年着手投标买回的。其实早在1991年,乌克兰就曾想高价出售过“瓦良格”,而且还向中国抛出过“橄榄枝”。
  
  原名曾叫“里加”号
  
  1991 年底,曾经辉煌的苏联轰然倒塌,庞大的家业由参与独联体的15个加盟共和国来瓜分。前苏联的第二艘航空母舰“里加”号(以苏联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的首都 “里加”命名,也就是后来的“瓦良格”号)在解体前只完成了70%的工程。解体后该舰归乌克兰所有,而乌克兰无力完成它,俄罗斯又不需要它,也无力提供资金造完。在费了一番争执和相互推诿后,乌克兰终于打出高价出售的招牌。
  
  曾喊出20亿美元高价
  
  一开始乌克兰叫价4亿美元,可不久又提价到20亿美元,并承诺造完它。转眼6年过去了,“里加”号改名“瓦良格”号(苏联为纪念在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乌克兰既没有造完它,也无人再去关心它,“瓦良格”号就一直停放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的船台上,任凭风吹日晒,直至整个船体锈迹斑斑。世人的目光再也难以聚焦在它的身上,它好像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原先动辄数亿美元的要价,似乎再也难以提起。
  
  首次谈判秘密进行
  
  1997年10月下旬,身为香港创律集团董事会主席的徐增平看到一则路透社的消息:《乌克兰拟出售一艘未竣工的航母》,报道称“因为乌克兰同俄罗斯就履行苏联时期合同的谈判宣告失败,前苏联领导曾向这个项目投入了5亿美元的资金,但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这个项目就搁浅了。由于俄罗斯缺钱,乌克兰只好被迫寻找外国买主。”
  
  得知消息的徐增平马上赶赴乌克兰,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 包括舞厅、旅馆和博彩设施等,日后将其停泊在澳门附近海域。
  
  购航母需满足四个条件
  
  徐增平初步搜集到乌克兰对购买“瓦良格”号提出四个条件:首先要提供由一流银行开出的资信证明,证明公司在银行有5000万美金以上的存款,而创律集团当时的银行存款只有大约3000万港币;其次必须证明购买这艘航母不做军事用途;同时这个商业项目要获得国家级批准,并且还要获得目的港所在国家签发的进口许可证。
  
  兵分四路做购舰准备
  
  了解清楚这些,徐增平迅速作出决策,公司人员兵分四路马上开展工作:第一路马上派手下赴乌克兰进行初步接触;第二路寻求多种可能,满足乌克兰方面提出的有进口许可证等方面的条件;第三路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资信证明符合要求;第四路在北京设立临时办事机构,沟通多种关系,搜集各个方面的信息。
  
  回忆起那段时间的情况,徐增平曾向朋友感慨:筹集资金的工作虽然艰难,总算能一笔一笔地不断落实,而满足招标条件的工作却比想象的更加艰难,也更有戏剧性,几乎像一场赌博。
  
  澳门“豪赌”买手续
  
  根据当时澳门的特定情况,徐增平制定了一个颇为有效的战略:找一个在澳门各方面都“走得通”的人,花钱把各种手续办下来。
  
  他很快找到了这样一个人。坐下来一谈,那人开价就要1000万港币。徐增平还价到500万,先后谈了10多次,最后以600万成交,商定手续两个月完成,徐增平先付一半定金,双方只有承诺,没有合同。最终,这场“豪赌”成功了。1997年12月底,那位商人把有澳门政府确认的项目批准证书、进口许可证正本交到了徐增平手中。
  
  买航母从济南踏上征程
  
  1998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创律集团筹集的资金全部到位,香港汇丰银行开出了 5000万美元的存款证明。这时离2月1日乌克兰要求的最后日期只有一周时间了。这一天,徐增平带着200万美金现钞,先飞回山东老家陪父母过年。大年初一又从济南飞到北京,年初三登上飞往莫斯科的班机再转机飞基辅。
  
  中篇
  
  竞拍航母一波三折
  
  1、初登“瓦良格”坚定购舰决心
  
  1998 年1月27日,徐增平从基辅登上了开往尼古拉黑海造船厂的火车。来到船厂后,在厂长陪同下徐增平和助手登上“瓦良格”号,考察了全船。“瓦良格”号簇新完整的舰体,精密的结构布局,每一样都让徐增平购舰的决心更加坚定。尤其是那四个巨型发动机,每个造价就要2000万美元。接下来四天时间,徐增平的时间都被两样东西占据着:一是说话,二是喝酒。朋友说,后来徐增平曾经告诉他们,那四天他是泡在伏特加中的,一顿饭十来个人,一喝就是几十瓶伏特加,感觉每个毛孔排出的汗水都是伏特加。零下20多度严寒中,开着门窗,还满身大汗。就是在这种气氛中,徐增平赢得乌克兰所有官员的信任和好感。其中一位负责人私下对徐增平交了底:“我们一定给你最优惠的价格。”
  
  2、连带造船图纸一块买进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初步定价在1800万美元,乌方不负责“瓦良格”号出港后的任何事情。可当徐增平又提出需要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用于改造成旅游设施时,乌方代表坚决不同意了,说这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密,需要报请国防部批准。徐增平说,我们回去要改装成娱乐城,没有图纸怎么行?我宁肯多出点钱,也要把图纸带走。
  
  乌方几个代表低声商量了一会儿,坚决地说那就2000万美元。徐增平装作与助手商量后很不情愿地说:“2000万我们认了,但图纸不能少一张,而且从现在开始,请你们派兵保证航空母舰安全,不允许任何人未经许可登上该舰。”
  
  朋友介绍说,徐增平当时与乌方谈判承诺以现金交易,先交200万定金,余款由中国银行以电汇形式分期还清。这对当时的乌克兰很有吸引力,因为他们迫切需要大量现金,卖航母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3、被跟踪遭遇节外生枝
  
  之后几天,徐增平满以为事情差不多了,就跟公司几个随行人员打算一起去欣赏一下基辅的美丽风光,放松一下心情。临行时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一再叮嘱他们不能走得太远。还郑重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当时的乌克兰是各国特工的乐园。
  
  果然不出所料,后来徐增平他们在去基辅大教堂游览时,就发现了问题,两个经常在黑海造船厂门口转悠、明显不是东欧人的游客,老是在他们身边不远处跟着。徐增平分析,看来他和乌克兰的这桩秘密交易已经引起某些国家的注意。
  
  4、乌方突然提出公开拍卖
  
  事情随后果然变得不太顺利。随后几天,乌克兰方面一直没有任何消息。直到第10天,乌方才打来电话通知见面会谈。他们通知徐增平,由于某些原因,“瓦良格”号将在三天后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正式拍卖,请中国朋友做好准备。
  
  听到这个消息,徐增平火了,质问对方定好的协议为什么轻易就变卦?乌方有关人员当时只是微笑没做任何回答。
  
  在乌克兰方面随后举办的答谢会上,乌方一位负责人悄悄透露了实情:有几个国家和地区给乌克兰发了外交照会,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韩国、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都对这次购买航母提出质疑。
  
  另外,这些国家和地区还反对私下交易,要求将“瓦良格”号公开拍卖。
  
  乌方解释说,他们既要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又要照顾到与徐总的谈判实际,所以才决定三天后公开拍卖。因为在这么短时间内,别人绝对来不及准备,只有中方能满足他们提出的条件,自然也只有中国人也就是徐总的公司能中标了。
  
  5、拍卖会上的较量
  
  三天后,在基辅市最著名的佳士得拍卖行,“瓦良格”号航母拍卖会正式开场。
  
  根据乌克兰方面的要求,参拍人需要提供资质证明、国际信用证明、用途规划、专家论证报告等一大堆材料。现场果然只有创律公司准备的材料齐全充足,符合乌方所有要求。
  
  展示完各种材料,就是公开竞标了。美国和澳大利亚叫到1400万美元就没有了声音。韩国又叫了1500万美元,日本叫了1700万美元,韩国又叫了1800 万美元,这时徐增平举牌叫了2000万美元。主拍人连叫三声无人再叫,拍垂落下,拍卖成功。徐增平当场办理了拍卖成交的有关协议。
  
  6、当晚有直升机降落舰上
  
  就在徐增平成功拍得“瓦良格”号的当晚,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船厂厂长接到报告,“瓦良格”号上有架直升机降落。徐增平听说后马上找到厂长,请他立即安排夜间警卫人员,而且还要求增加警卫人数,费用完全由中方负责。后来徐增平得到消息,当晚的直升机是乌克兰最重要邦交国的武官随员租用的乌克兰民用飞机公司的直升机,时间是六小时。
  
  7、航母资料有20吨重
  
  直升机降落事件发生后,徐增平担心有啥闪失,觉得事不宜迟,第二天一早,他就和助手以及造船厂厂长一同乘飞机由基辅赶往黑海造船厂。徐增平和厂长两人在飞机上就航母设计图纸移交一事进行了探讨。
  
  厂长告诉徐增平,那些资料起码有近20吨重,他们用了两个大资料库来放它。如果中方运回去再翻译的话,仅专业翻译就要一百人干两年,还要数十名其他技术人员再去核对校准,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
  
  8、走进神秘航母资料库
  
  来到船厂,经过一番仔细验证审核后,在警卫军官跟随下,徐增平和船厂总工程师来到六楼的航空母舰专用资料库。徐增平注意到,资料库内每层楼都有有线电视监控系统和红外线报警装置,还有两人组成的巡逻队定时逐层巡逻检查。
  
  来到六楼后,只见保管员和警卫军官各取出一把钥匙,两人各自插入上下的锁眼,然后各自旋转密码盘核对密码,同时分别用右手放在两个电脑触摸屏上,不一会儿电脑发出声音:“密码正确,掌纹无误,欢迎进入第x资料库。”
  
  一进资料库,徐增平就感受到这个资料库的宽大和标准:每个资料柜都是铁制的,整齐地分行排列着,柜上用俄文标注着物品名单,窗户都用厚厚的窗帘遮挡着,室内温度适宜,柔和的日光灯管发出轻轻的嗡嗡声,房间内几乎一尘不染。保管员随手打开一个柜子,只见柜内整整齐齐排放着纸质封皮的资料档案。
  
  徐增平问“不知资料都还齐全吗?”总工程师自豪而有把握地说:“凡是我们乌克兰掌握的资料都在内,我保证,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保护它。”
  
  9、图纸资料装满八辆卡车
  
  让徐增平难忘的是,当天等到所有的资料柜都装上车,由海关的人封固好车厢后,只见刚才还面无表情的警卫军官们,突然一声号令,立刻所有警卫人员都从楼里跑了出来,列队在卡车前。随着又一声口令,所有的人都严肃地向卡车敬礼,船厂厂长和海关商检人员也都不由自主地举起右手行礼。徐增平当时看到身旁的船厂厂长和总工程师等人的眼眶慢慢红了,流出了大颗大颗泪珠。
  
  这些图纸资料加上铁箱子总重量约有四五十吨,当天运走时整整转满了8辆大卡车。8辆卡车当晚直奔基辅机场,资料连夜运回国内。
  
  10、再去乌克兰交涉图纸
  
  这些图纸运回来后,经过仔细查对,发现30多万张设计图纸中,有部分关键部位的图纸缺失。
  
  后来徐增平经过多重渠道了解得知,原来在徐增平他们到船厂之前,乌克兰国防部和俄罗斯的情报人员已取走了那部分关键图纸。
  
  后来,徐增平再赴乌克兰,通过私人关系,终于说服了黑海造船厂厂长和总工程师,将船厂工艺室保存的另一套完整的图纸拿了回来。
  
  下篇
  
  回家路走了整整四年
  
  1、海上起程受阻一年半
  
  1999 年7月,创律公司雇佣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不料,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土耳其方面以“瓦良格”号船体过大,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撞上伊斯坦布尔大桥,阻塞海峡为由拦住了它。8 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耳其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飘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谈判。“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拖船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支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朋友们回忆,那时的徐增平可称得上是内外交困,因为当时正是金融风暴之后,筹款非常艰难,他们公司迫于无奈曾先后两次向乌克兰申请延期付款,付出的代价就是罚息。
  
  2、不明国籍直升机再降甲板
  
  黑海受阻期间,在2001年3月还发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国籍的直升机降落在“瓦良格”号的飞行甲板上。从直升机上跳下几个人进行了一番测绘后,在拖船船员来驱赶时又驾机飞走了,临走前还用粉笔在甲板上用法文写下“法国人到此一游”,不知是何目的。
  
  3、提出20项放行安全条件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方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的20项安全条件:
  
  1、 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2、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3、必须由国际认可的保险公司担保;4、护航“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拖船数量必须增加一倍(即由中国最先提升出的8艘增加为16艘,并且必须有高马力拖船);5、通行海峡时,全舰四周必须灯火通明;6、舰上必须配置锚链及拖揽收放机械组及人力组以备必要;7、舰上必须安置发电机启动机械照明;8、舰上必须建立无线电通讯以保持安全联系;9、在通行海峡前,土方派技术监督小组至舰上检查安全条件是否齐备……
  
  4、冲出博斯普鲁斯海峡
  
  “瓦良格”号原定10月25日起航通过土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拖带“瓦良格”号的拖船缆绳也因风浪太大而断裂。“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海峡的第一关――― 博斯普鲁斯海峡,自24日起也阵雨不断,视野狭窄的坎德里弯角,弯度80度,暗流汹涌,不适应庞大且无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
  
  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气好时再说。为了确保“瓦良格”号在“最低危险程度”下通过海峡,中方多次组织拖船在黑海口演习拖带“瓦良格”号的作业。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耳其有关部门从凌晨起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
  
  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托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以4 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30,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弯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中航行,11月 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5、途中遭遇强风暴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扣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飘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
  
  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了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航母。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7名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瓦良格”号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2月 20日进入中国领海。
  
  6、平安抵达大连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大连。早晨5时许,它在六艘拖轮拖行及一艘引水船的带领下,离开了大连港外锚区,徐徐向内港进发,这六艘拖船前三后三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间,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只都不能进出。
  
  上午9时许,“瓦良格”抵达内港。中午12时,“瓦良格”号安全靠泊在大连港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四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
  
  向“红色资本家”徐增平致敬
  
  记者在网上看到,有人称徐增平是“红色资本家”,还有人称他是“‘瓦良格’的再生父母”。更有成百上千的军迷在此表达对徐增平的敬意。那么现实中的徐增平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创律公司的简介上,有这样一段他的简历:徐增平出生于1952年4月。1971年参军到济南空军,1973年到广州军区体工大队。现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创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徐增平的朋友告诉记者,徐增平1983年从广州军区退伍,从商经营电器、地毯及农副产品贸易。1988年,他已经身家千万。这一年他携妻子――― 前中国女篮主力刘克先一起移居香港。他们在香港创办了创律集团,主要经营房地产、建筑设计、酒店投资管理、石材工业、国际贸易、金融投资、文化演艺等。
  
  相信许多人还记得:1997年6月1日,柯受良驾驶着那辆喷涂着“创律集团”字样的轿车从壶口瀑布上空飞越黄河,就是由徐增平的创律集团赞助的。
  
  1998 年11月11日,新华社香港分社曾以《徐增平表示购买前苏联航母服务国家》为题刊发消息,文中说:创律集团主席徐增平向记者表示,一旦国家需要,我和创律将毫不犹豫向国家献出这艘航空母舰,为国家服务。这才是我的最终目的。购买这艘航母的目的是‘以商业行为之名,行服务国家之实,希望对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所贡献。’”
  
  在宏大的历史潮流中,每个人的作用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就是由于这微不足道的作用,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人正是凭着一腔热情和无畏的勇气,成为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从这一点上看,徐增平的义举,大大推动了中国航母的建设进程。
  
  让记者感到机缘巧合的是,曾发出“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最早呼吁中国要建航母的中共中央常委、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刘华清的女儿刘超英,1994年到 2000年期间曾担任香港航天科技的副总裁。香港航天科技曾与徐增平在地产业务上有过多次合作,1997年还扩大了和徐增平公司的合作规模。记者去年在刘华清副主席去世后曾经采访过刘超英。29日记者电话联系上刘超英,刘超英介绍,她跟徐增平是在他购买“瓦良格”后认识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国企干部、军人的后代,刘超英对徐增平替国人把握历史机遇,不顾个人安危,不惜损失个人商业利益,倾其家产,大胆拼搏的义举十分佩服。“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学习徐增平这种国家利益至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中国的国防建设将会更加持久强大。”刘超英说。
  
  如今,“瓦良格”号已经成功下水试航,并已改建为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倾其家产为国家买下“瓦良格”号航母的创律集团董事长徐增平和“瓦良格”的第一买家――― 已经不存在了的澳门创律公司的名字将留在中国航母的发展史上,因为他们曾为祖国国防事业立了大功。
  
  ---转自济南时报

http://bbs.m4.cn/thread-3474322-1-1.html

  提起航母“瓦良格”号,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说起当年是谁把它从乌克兰买回来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说来你也许不信,当年买回“瓦良格”的那位香港商人,其实是咱们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他――― 出生在烟台,在潍坊长大,参军来到济南,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广州军区体工队转业后移居香港。而这次购买航母,他还是从咱们济南踏上的征程――― 他的名字叫徐增平。
  
  9月初,在上海的一次朋友聚会上,记者见到了徐增平先生。这位部队篮球运动员出身,年近六旬的全国政协委员,高高大大、热情豪爽,言谈举止间明显打着山东人的印记。提起购回航母的事情,眼前的徐增平却变得非常低调,只是惜字如金地说了句:“这是个百年不遇的机会,真的是千载难逢啊。”短短的话语,让人体会出了当年他毅然挺身而出的那份侠肝义胆。徐增平的几位 朋友谈起了当年他购买“瓦良格”号的惊险、曲折、艰辛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上篇
  
  曲折艰辛“航母梦”
  
  说起“瓦良格”号航母,人们知道是香港创律集团1997年着手投标买回的。其实早在1991年,乌克兰就曾想高价出售过“瓦良格”,而且还向中国抛出过“橄榄枝”。
  
  原名曾叫“里加”号
  
  1991 年底,曾经辉煌的苏联轰然倒塌,庞大的家业由参与独联体的15个加盟共和国来瓜分。前苏联的第二艘航空母舰“里加”号(以苏联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的首都 “里加”命名,也就是后来的“瓦良格”号)在解体前只完成了70%的工程。解体后该舰归乌克兰所有,而乌克兰无力完成它,俄罗斯又不需要它,也无力提供资金造完。在费了一番争执和相互推诿后,乌克兰终于打出高价出售的招牌。
  
  曾喊出20亿美元高价
  
  一开始乌克兰叫价4亿美元,可不久又提价到20亿美元,并承诺造完它。转眼6年过去了,“里加”号改名“瓦良格”号(苏联为纪念在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乌克兰既没有造完它,也无人再去关心它,“瓦良格”号就一直停放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的船台上,任凭风吹日晒,直至整个船体锈迹斑斑。世人的目光再也难以聚焦在它的身上,它好像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原先动辄数亿美元的要价,似乎再也难以提起。
  
  首次谈判秘密进行
  
  1997年10月下旬,身为香港创律集团董事会主席的徐增平看到一则路透社的消息:《乌克兰拟出售一艘未竣工的航母》,报道称“因为乌克兰同俄罗斯就履行苏联时期合同的谈判宣告失败,前苏联领导曾向这个项目投入了5亿美元的资金,但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这个项目就搁浅了。由于俄罗斯缺钱,乌克兰只好被迫寻找外国买主。”
  
  得知消息的徐增平马上赶赴乌克兰,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 包括舞厅、旅馆和博彩设施等,日后将其停泊在澳门附近海域。
  
  购航母需满足四个条件
  
  徐增平初步搜集到乌克兰对购买“瓦良格”号提出四个条件:首先要提供由一流银行开出的资信证明,证明公司在银行有5000万美金以上的存款,而创律集团当时的银行存款只有大约3000万港币;其次必须证明购买这艘航母不做军事用途;同时这个商业项目要获得国家级批准,并且还要获得目的港所在国家签发的进口许可证。
  
  兵分四路做购舰准备
  
  了解清楚这些,徐增平迅速作出决策,公司人员兵分四路马上开展工作:第一路马上派手下赴乌克兰进行初步接触;第二路寻求多种可能,满足乌克兰方面提出的有进口许可证等方面的条件;第三路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资信证明符合要求;第四路在北京设立临时办事机构,沟通多种关系,搜集各个方面的信息。
  
  回忆起那段时间的情况,徐增平曾向朋友感慨:筹集资金的工作虽然艰难,总算能一笔一笔地不断落实,而满足招标条件的工作却比想象的更加艰难,也更有戏剧性,几乎像一场赌博。
  
  澳门“豪赌”买手续
  
  根据当时澳门的特定情况,徐增平制定了一个颇为有效的战略:找一个在澳门各方面都“走得通”的人,花钱把各种手续办下来。
  
  他很快找到了这样一个人。坐下来一谈,那人开价就要1000万港币。徐增平还价到500万,先后谈了10多次,最后以600万成交,商定手续两个月完成,徐增平先付一半定金,双方只有承诺,没有合同。最终,这场“豪赌”成功了。1997年12月底,那位商人把有澳门政府确认的项目批准证书、进口许可证正本交到了徐增平手中。
  
  买航母从济南踏上征程
  
  1998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创律集团筹集的资金全部到位,香港汇丰银行开出了 5000万美元的存款证明。这时离2月1日乌克兰要求的最后日期只有一周时间了。这一天,徐增平带着200万美金现钞,先飞回山东老家陪父母过年。大年初一又从济南飞到北京,年初三登上飞往莫斯科的班机再转机飞基辅。
  
  中篇
  
  竞拍航母一波三折
  
  1、初登“瓦良格”坚定购舰决心
  
  1998 年1月27日,徐增平从基辅登上了开往尼古拉黑海造船厂的火车。来到船厂后,在厂长陪同下徐增平和助手登上“瓦良格”号,考察了全船。“瓦良格”号簇新完整的舰体,精密的结构布局,每一样都让徐增平购舰的决心更加坚定。尤其是那四个巨型发动机,每个造价就要2000万美元。接下来四天时间,徐增平的时间都被两样东西占据着:一是说话,二是喝酒。朋友说,后来徐增平曾经告诉他们,那四天他是泡在伏特加中的,一顿饭十来个人,一喝就是几十瓶伏特加,感觉每个毛孔排出的汗水都是伏特加。零下20多度严寒中,开着门窗,还满身大汗。就是在这种气氛中,徐增平赢得乌克兰所有官员的信任和好感。其中一位负责人私下对徐增平交了底:“我们一定给你最优惠的价格。”
  
  2、连带造船图纸一块买进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初步定价在1800万美元,乌方不负责“瓦良格”号出港后的任何事情。可当徐增平又提出需要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用于改造成旅游设施时,乌方代表坚决不同意了,说这是国家最高军事机密,需要报请国防部批准。徐增平说,我们回去要改装成娱乐城,没有图纸怎么行?我宁肯多出点钱,也要把图纸带走。
  
  乌方几个代表低声商量了一会儿,坚决地说那就2000万美元。徐增平装作与助手商量后很不情愿地说:“2000万我们认了,但图纸不能少一张,而且从现在开始,请你们派兵保证航空母舰安全,不允许任何人未经许可登上该舰。”
  
  朋友介绍说,徐增平当时与乌方谈判承诺以现金交易,先交200万定金,余款由中国银行以电汇形式分期还清。这对当时的乌克兰很有吸引力,因为他们迫切需要大量现金,卖航母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3、被跟踪遭遇节外生枝
  
  之后几天,徐增平满以为事情差不多了,就跟公司几个随行人员打算一起去欣赏一下基辅的美丽风光,放松一下心情。临行时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一再叮嘱他们不能走得太远。还郑重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当时的乌克兰是各国特工的乐园。
  
  果然不出所料,后来徐增平他们在去基辅大教堂游览时,就发现了问题,两个经常在黑海造船厂门口转悠、明显不是东欧人的游客,老是在他们身边不远处跟着。徐增平分析,看来他和乌克兰的这桩秘密交易已经引起某些国家的注意。
  
  4、乌方突然提出公开拍卖
  
  事情随后果然变得不太顺利。随后几天,乌克兰方面一直没有任何消息。直到第10天,乌方才打来电话通知见面会谈。他们通知徐增平,由于某些原因,“瓦良格”号将在三天后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正式拍卖,请中国朋友做好准备。
  
  听到这个消息,徐增平火了,质问对方定好的协议为什么轻易就变卦?乌方有关人员当时只是微笑没做任何回答。
  
  在乌克兰方面随后举办的答谢会上,乌方一位负责人悄悄透露了实情:有几个国家和地区给乌克兰发了外交照会,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韩国、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都对这次购买航母提出质疑。
  
  另外,这些国家和地区还反对私下交易,要求将“瓦良格”号公开拍卖。
  
  乌方解释说,他们既要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要求,又要照顾到与徐总的谈判实际,所以才决定三天后公开拍卖。因为在这么短时间内,别人绝对来不及准备,只有中方能满足他们提出的条件,自然也只有中国人也就是徐总的公司能中标了。
  
  5、拍卖会上的较量
  
  三天后,在基辅市最著名的佳士得拍卖行,“瓦良格”号航母拍卖会正式开场。
  
  根据乌克兰方面的要求,参拍人需要提供资质证明、国际信用证明、用途规划、专家论证报告等一大堆材料。现场果然只有创律公司准备的材料齐全充足,符合乌方所有要求。
  
  展示完各种材料,就是公开竞标了。美国和澳大利亚叫到1400万美元就没有了声音。韩国又叫了1500万美元,日本叫了1700万美元,韩国又叫了1800 万美元,这时徐增平举牌叫了2000万美元。主拍人连叫三声无人再叫,拍垂落下,拍卖成功。徐增平当场办理了拍卖成交的有关协议。
  
  6、当晚有直升机降落舰上
  
  就在徐增平成功拍得“瓦良格”号的当晚,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船厂厂长接到报告,“瓦良格”号上有架直升机降落。徐增平听说后马上找到厂长,请他立即安排夜间警卫人员,而且还要求增加警卫人数,费用完全由中方负责。后来徐增平得到消息,当晚的直升机是乌克兰最重要邦交国的武官随员租用的乌克兰民用飞机公司的直升机,时间是六小时。
  
  7、航母资料有20吨重
  
  直升机降落事件发生后,徐增平担心有啥闪失,觉得事不宜迟,第二天一早,他就和助手以及造船厂厂长一同乘飞机由基辅赶往黑海造船厂。徐增平和厂长两人在飞机上就航母设计图纸移交一事进行了探讨。
  
  厂长告诉徐增平,那些资料起码有近20吨重,他们用了两个大资料库来放它。如果中方运回去再翻译的话,仅专业翻译就要一百人干两年,还要数十名其他技术人员再去核对校准,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
  
  8、走进神秘航母资料库
  
  来到船厂,经过一番仔细验证审核后,在警卫军官跟随下,徐增平和船厂总工程师来到六楼的航空母舰专用资料库。徐增平注意到,资料库内每层楼都有有线电视监控系统和红外线报警装置,还有两人组成的巡逻队定时逐层巡逻检查。
  
  来到六楼后,只见保管员和警卫军官各取出一把钥匙,两人各自插入上下的锁眼,然后各自旋转密码盘核对密码,同时分别用右手放在两个电脑触摸屏上,不一会儿电脑发出声音:“密码正确,掌纹无误,欢迎进入第x资料库。”
  
  一进资料库,徐增平就感受到这个资料库的宽大和标准:每个资料柜都是铁制的,整齐地分行排列着,柜上用俄文标注着物品名单,窗户都用厚厚的窗帘遮挡着,室内温度适宜,柔和的日光灯管发出轻轻的嗡嗡声,房间内几乎一尘不染。保管员随手打开一个柜子,只见柜内整整齐齐排放着纸质封皮的资料档案。
  
  徐增平问“不知资料都还齐全吗?”总工程师自豪而有把握地说:“凡是我们乌克兰掌握的资料都在内,我保证,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保护它。”
  
  9、图纸资料装满八辆卡车
  
  让徐增平难忘的是,当天等到所有的资料柜都装上车,由海关的人封固好车厢后,只见刚才还面无表情的警卫军官们,突然一声号令,立刻所有警卫人员都从楼里跑了出来,列队在卡车前。随着又一声口令,所有的人都严肃地向卡车敬礼,船厂厂长和海关商检人员也都不由自主地举起右手行礼。徐增平当时看到身旁的船厂厂长和总工程师等人的眼眶慢慢红了,流出了大颗大颗泪珠。
  
  这些图纸资料加上铁箱子总重量约有四五十吨,当天运走时整整转满了8辆大卡车。8辆卡车当晚直奔基辅机场,资料连夜运回国内。
  
  10、再去乌克兰交涉图纸
  
  这些图纸运回来后,经过仔细查对,发现30多万张设计图纸中,有部分关键部位的图纸缺失。
  
  后来徐增平经过多重渠道了解得知,原来在徐增平他们到船厂之前,乌克兰国防部和俄罗斯的情报人员已取走了那部分关键图纸。
  
  后来,徐增平再赴乌克兰,通过私人关系,终于说服了黑海造船厂厂长和总工程师,将船厂工艺室保存的另一套完整的图纸拿了回来。
  
  下篇
  
  回家路走了整整四年
  
  1、海上起程受阻一年半
  
  1999 年7月,创律公司雇佣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不料,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土耳其方面以“瓦良格”号船体过大,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撞上伊斯坦布尔大桥,阻塞海峡为由拦住了它。8 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耳其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飘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谈判。“瓦良格”受困黑海期间,创律公司每天向拖船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个月必须向乌克兰港口当局支付1.7万美元的停泊费。朋友们回忆,那时的徐增平可称得上是内外交困,因为当时正是金融风暴之后,筹款非常艰难,他们公司迫于无奈曾先后两次向乌克兰申请延期付款,付出的代价就是罚息。
  
  2、不明国籍直升机再降甲板
  
  黑海受阻期间,在2001年3月还发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国籍的直升机降落在“瓦良格”号的飞行甲板上。从直升机上跳下几个人进行了一番测绘后,在拖船船员来驱赶时又驾机飞走了,临走前还用粉笔在甲板上用法文写下“法国人到此一游”,不知是何目的。
  
  3、提出20项放行安全条件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另一方面,土耳其海洋署向中方提出“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时必须具备的20项安全条件:
  
  1、 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2、中国官方提供书面保证;3、必须由国际认可的保险公司担保;4、护航“瓦良格”号通行海峡拖船数量必须增加一倍(即由中国最先提升出的8艘增加为16艘,并且必须有高马力拖船);5、通行海峡时,全舰四周必须灯火通明;6、舰上必须配置锚链及拖揽收放机械组及人力组以备必要;7、舰上必须安置发电机启动机械照明;8、舰上必须建立无线电通讯以保持安全联系;9、在通行海峡前,土方派技术监督小组至舰上检查安全条件是否齐备……
  
  4、冲出博斯普鲁斯海峡
  
  “瓦良格”号原定10月25日起航通过土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拖带“瓦良格”号的拖船缆绳也因风浪太大而断裂。“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海峡的第一关――― 博斯普鲁斯海峡,自24日起也阵雨不断,视野狭窄的坎德里弯角,弯度80度,暗流汹涌,不适应庞大且无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
  
  土耳其海洋署下令停航,等待天气好时再说。为了确保“瓦良格”号在“最低危险程度”下通过海峡,中方多次组织拖船在黑海口演习拖带“瓦良格”号的作业。
  
  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耳其有关部门从凌晨起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
  
  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托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以4 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30,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弯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中航行,11月 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5、途中遭遇强风暴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扣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飘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
  
  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了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航母。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7名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瓦良格”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瓦良格”号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2001年12月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2月 20日进入中国领海。
  
  6、平安抵达大连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大连。早晨5时许,它在六艘拖轮拖行及一艘引水船的带领下,离开了大连港外锚区,徐徐向内港进发,这六艘拖船前三后三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间,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只都不能进出。
  
  上午9时许,“瓦良格”抵达内港。中午12时,“瓦良格”号安全靠泊在大连港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四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
  
  向“红色资本家”徐增平致敬
  
  记者在网上看到,有人称徐增平是“红色资本家”,还有人称他是“‘瓦良格’的再生父母”。更有成百上千的军迷在此表达对徐增平的敬意。那么现实中的徐增平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在创律公司的简介上,有这样一段他的简历:徐增平出生于1952年4月。1971年参军到济南空军,1973年到广州军区体工大队。现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创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徐增平的朋友告诉记者,徐增平1983年从广州军区退伍,从商经营电器、地毯及农副产品贸易。1988年,他已经身家千万。这一年他携妻子――― 前中国女篮主力刘克先一起移居香港。他们在香港创办了创律集团,主要经营房地产、建筑设计、酒店投资管理、石材工业、国际贸易、金融投资、文化演艺等。
  
  相信许多人还记得:1997年6月1日,柯受良驾驶着那辆喷涂着“创律集团”字样的轿车从壶口瀑布上空飞越黄河,就是由徐增平的创律集团赞助的。
  
  1998 年11月11日,新华社香港分社曾以《徐增平表示购买前苏联航母服务国家》为题刊发消息,文中说:创律集团主席徐增平向记者表示,一旦国家需要,我和创律将毫不犹豫向国家献出这艘航空母舰,为国家服务。这才是我的最终目的。购买这艘航母的目的是‘以商业行为之名,行服务国家之实,希望对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有所贡献。’”
  
  在宏大的历史潮流中,每个人的作用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就是由于这微不足道的作用,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这些人正是凭着一腔热情和无畏的勇气,成为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从这一点上看,徐增平的义举,大大推动了中国航母的建设进程。
  
  让记者感到机缘巧合的是,曾发出“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最早呼吁中国要建航母的中共中央常委、中央军委前副主席刘华清的女儿刘超英,1994年到 2000年期间曾担任香港航天科技的副总裁。香港航天科技曾与徐增平在地产业务上有过多次合作,1997年还扩大了和徐增平公司的合作规模。记者去年在刘华清副主席去世后曾经采访过刘超英。29日记者电话联系上刘超英,刘超英介绍,她跟徐增平是在他购买“瓦良格”后认识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国企干部、军人的后代,刘超英对徐增平替国人把握历史机遇,不顾个人安危,不惜损失个人商业利益,倾其家产,大胆拼搏的义举十分佩服。“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学习徐增平这种国家利益至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中国的国防建设将会更加持久强大。”刘超英说。
  
  如今,“瓦良格”号已经成功下水试航,并已改建为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倾其家产为国家买下“瓦良格”号航母的创律集团董事长徐增平和“瓦良格”的第一买家――― 已经不存在了的澳门创律公司的名字将留在中国航母的发展史上,因为他们曾为祖国国防事业立了大功。
  
  ---转自济南时报

好老的文字。有年头了。
出口转内销好多遍了
但愿有志之士能拍成电影!
老段子了  不得出处和证实
老文了,不过这段和华夏老总最近采访录对起来看就完整了
要把这件事搬上屏幕,估计要等辽宁号接近退役那个阶段才有机会了!
这些事估计我六七十岁才能解密
 这些图纸资料加上铁箱子总重量约有四五十吨,当天运走时整整转满了8辆大卡车。8辆卡车当晚直奔基辅机场,资料连夜运回国内。
  
  10、再去乌克兰交涉图纸
  
  这些图纸运回来后,经过仔细查对,发现30多万张设计图纸中,有部分关键部位的图纸缺失。
  
  后来徐增平经过多重渠道了解得知,原来在徐增平他们到船厂之前,乌克兰国防部和俄罗斯的情报人员已取走了那部分关键图纸。
  
  后来,徐增平再赴乌克兰,通过私人关系,终于说服了黑海造船厂厂长和总工程师,将船厂工艺室保存的另一套完整的图纸拿了回来。
============================
我关心的是这个地方,希望是真的。如果图纸齐全,中国自建航母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的。
97年老徐带着二百万美金现钞从香港飞济南(97年香港有飞济南的航班吗?大概是没有。那就是罗湖入境深圳或广州飞济南),再济南飞北京,再飞莫斯科再飞基辅,这两百万美金好歹也得一24吋拉杆箱吧?老徐是怎么过安检呢?行李托运?
重阳登高处 发表于 2013-2-16 22:54
97年老徐带着二百万美金现钞从香港飞济南(97年香港有飞济南的航班吗?大概是没有。那就是罗湖入境深圳或广 ...
说这事背后没有国家意志你信么?
这段子编的不错。酒桌上可以讲讲。。。。
说这事背后没有国家意志你信么?
要么就是妓者胡编烂造了。
但是本坛Che那篇老瓦的前世今生里也有类似的桥段,或者就是济南时报的妓者直接抄CHe的了。
在别的网文看过老徐是二部的人,俺估计体工大队是身份掩护,之后转业广州经商亦是身份掩护而已,两口子估计都是特务的干活。
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韩国、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都对这次购买航母提出质疑。
不知道TG有没有把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给记在小本子上。
没有tg在背后撑着,这事能办成打屎我也不信!
先不讨论真假!从执意要图纸,第一套图只少了点关键部分而要通过"私人关系"把图纸搞全,你说只是为以后搞赌场海上娱乐改造,你信么?所以说兔子腹黑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ryyryy 发表于 2013-2-16 23:30
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韩国、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都对这次购买航母提出质疑。
不知道TG有没有把这几个 ...
记了。顺便画个圈圈诅咒一下
文中的那个“善意的第三国”亮了
重阳登高处 发表于 2013-2-16 22:54
97年老徐带着二百万美金现钞从香港飞济南(97年香港有飞济南的航班吗?大概是没有。那就是罗湖入境深圳或广 ...
呵呵,没有国家的支持,这种事情是做不成功的。
文中的那个“善意的第三国”亮了
以后一个通用的称呼就定它了——”善意的第三国"
国家才是大老板!
徐应是中国航母的马前卒!是较大的那种!敬佩!
laoxiu529 发表于 2013-2-16 20:23
但愿有志之士能拍成电影!
会让朱相国难堪的。
不容易呀
很曲折的大片素材啊
大国梦的完成就是无数这样个人殚精竭力的努力的结果
要么就是妓者胡编烂造了。
但是本坛Che那篇老瓦的前世今生里也有类似的桥段,或者就是济南时报的妓者直接 ...
刘老将军的女儿可是货真价实二部的高级军官。所以说徐先生必定是圈内人。
同领地 发表于 2013-2-16 22:56
说这事背后没有国家意志你信么?
华夏老总说了,有原海军副司令
有意思。
鸥盟 发表于 2013-2-17 11:39
会让朱相国难堪的。
虽然我对朱相国的看法主要是负面的,但在瓦良格问题上,我认为不能责怪他。前几天那个老总访谈的文章,讲了朱相严厉批示查处的内容,我认为是事出有因。从那篇文章可以看出,最开始启动买瓦良格的时候,似乎是军方自己干的,似乎没有经过中央政治局的讨论,军方自己找钱,自己找渠道买,朱相国似乎根本就不知情。而军主要融资的对象,却是朱相国自留地金融系统,所以朱大发雷霆也不难理解。如果事先通过了政治局,朱肯定不会那样批示的。朱相恼火的是这么大的事居然瞒着他。
淡水鱼.oO 发表于 2013-2-17 15:52
华夏老总说了,有原海军副司令
是海军副司令,贺龙儿子贺鹏飞出面和华夏的老总谈的,拍板的应该是刘 超英的老爸刘华清。
感时花溅泪 发表于 2013-2-17 16:32
虽然我对朱相国的看法主要是负面的,但在瓦良格问题上,我认为不能责怪他。前几天那个老总访谈的文章,讲 ...
我说的也是这个,手伸进金融领域却不告知,估计不是一般的愤怒,不过后面的做派,应该就是敲山震虎+杀鸡儆猴了,动机肯定不会很纯。
通过这么多相关人士的回忆,这个事比较明郎了。
乌克兰要卖,但不能作军事用途。中国海军想买,刘老爷子也点了头,但当时中央政治局理解的人不多,估计讨论过,分歧比较大,没有取得国家的正式批复。军方觉得机会难得,不管中央批没批,在自己的能力许可范围内先干起来(也可能江总点过头)。军队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让刘超英找军方在香港的外勤徐增平站前台,一系列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徐增平没有那么多钱,军方也不可能直接划拨军费,何况军费本来就不足,于是由海军出面担保,找华夏的老总借钱,于是就搞定了后面的事。于是就纸包不住火,朱相发火了,然后就是严厉的查处批示,事情闹大,后来又发生了炸馆事件,中央政治局的气氛发生变化,于是正式批准,开了准生证了……
感时花溅泪 发表于 2013-2-17 16:32
虽然我对朱相国的看法主要是负面的,但在瓦良格问题上,我认为不能责怪他。前几天那个老总访谈的文章,讲 ...
老朱只不过在瓦良格号上再次证明其鼠目寸光的本质而已。
作为一个公司经理,或许他能经营的不错,赚的小钱钱,但作为ZF 领导人,他差太远了。
我再举几个例子:
去绵阳,只进长虹电视机厂,坚决不去九院。九院那些年,真的是人才流失,项目下马。民谣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就是朱时期的真实写照。
上海光源,1998年前造价计划投资7亿,一直压住不批,朱反对造的理由是什么?
“这个大家伙,不过用来做点基础研究,只有少数科研人员用,又不能创造多少经济效益。实在要用,可以搞国际合作啊。”但事实是,无数的科研人员等待上海光源的开工建设,直到到温上台后的2004才开始建设,最后花费10亿出头。该光源2007年初步建成,在国际科学界都引起了关注。本人的德国导师,就拿着有上海光源图片的镜报对我说,下次我到上海找你做实验。该装置一建成,工作站供不应求,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排着队去做实验。而且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电子科学、纳米科学等领域都获得了重要成果,为新材料、新药物、新能源的创制提供了强大的研究工具。

至于他的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国企私有化、金融家族化 等罪恶的所谓改革,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鸥盟 发表于 2013-2-17 16:41
我说的也是这个,手伸进金融领域却不告知,估计不是一般的愤怒,不过后面的做派,应该就是敲山震虎+杀鸡儆 ...
金融领域是他儿子女儿的专属领地,不生气就不是黑(心)包公了。
秋月春风 发表于 2013-2-17 17:11
老朱只不过在瓦良格号上再次证明其鼠目寸光的本质而已。
作为一个公司经理,或许他能经营的不错,赚的小 ...
什么时机做什么事情,不用那么悲情。
钱怎么花才是在花在刀刃上,不是我们这个级别的人能看清楚的。
北京光源,一样拖拖拉拉。
美帝还直接把超导对撞机给砍了呢。
当年建了北京对撞机,也不过尔尔嘛。
合肥光源建的早吧,当了十年的摆设。当初吵吵着要建这些东西人怎么后来都不出声了?
不用把基础研究看得这么神圣。大多数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
秋月春风 发表于 2013-2-17 17:11
老朱只不过在瓦良格号上再次证明其鼠目寸光的本质而已。
作为一个公司经理,或许他能经营的不错,赚的小 ...
上海光源现在有那么多人排队用,根本是因为国家给科技投钱投的多了。
放在20年前,就算建了上海光源,有几个人能用得起?
合肥光源当年一开机,半个科大就得停电,玩什么玩。
秋月春风 发表于 2013-2-17 17:11
老朱只不过在瓦良格号上再次证明其鼠目寸光的本质而已。
作为一个公司经理,或许他能经营的不错,赚的小 ...
上海光源事我不清楚,但到绵阳不进九院也可以理解,军工单位名义上归口国务院,实际上都是通天,军委的意见要居主导,朱不去九院,也是怕别人说他手太长。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13-2-17 17:36
什么时机做什么事情,不用那么悲情。
钱怎么花才是在花在刀刃上,不是我们这个级别的人能看清楚的。
北 ...


大科学装置,一方面出科研成果,一方面培养人才。
合肥的光源,建设的比较早,能量比较低。即便如此,也培养了一批人才。
上海光源的建设,合肥那边就有不少人过来支援建设。
大辽2012年才下水, 但筹划也在90年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可能到人均GDP过万美元,才想着基础科研。
没有基础科研,哪来科研成果?
小日本的基础科研,一样做的很好,至少可列世界前4名。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13-2-17 17:36
什么时机做什么事情,不用那么悲情。
钱怎么花才是在花在刀刃上,不是我们这个级别的人能看清楚的。
北 ...


大科学装置,一方面出科研成果,一方面培养人才。
合肥的光源,建设的比较早,能量比较低。即便如此,也培养了一批人才。
上海光源的建设,合肥那边就有不少人过来支援建设。
大辽2012年才下水, 但筹划也在90年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可能到人均GDP过万美元,才想着基础科研。
没有基础科研,哪来科研成果?
小日本的基础科研,一样做的很好,至少可列世界前4名。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13-2-17 17:38
上海光源现在有那么多人排队用,根本是因为国家给科技投钱投的多了。
放在20年前,就算建了上海光源,有 ...
上海光源从科学界讨论到现在满打满算才15年时间。



秋月春风 发表于 2013-2-17 21:55
大科学装置,一方面出科研成果,一方面培养人才。
合肥的光源,建设的比较早,能量比较低。即便如此,也 ...
这种帐,你我都算不清楚的。
批评朱,说实话,你我都没资格,因为你我看到的场面肯定没他大。
就像当年的运十一样,谁当家谁知道柴米贵。
比如合肥光源,当年为什么建?主张建的那些人论证的多好啊,然后呢?还有北京谱仪。都说的很好听啊,什么一个大国不能没有加速器对撞机啊,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啊。结果呢?
说实话,当年批这几个项目,说白了,就是先养着几个人,别彻底断了香火。那个时候指望他们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也不可能。但是,谁该为谁让路,当家的不见得真不如你我清楚。
比如,原子弹这种东西,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搞出来的;发动机这种东西,当年就可以不用下这种狠劲儿。
欧美在起劲儿的造加速器的时候,我们还没这个需求;欧美都觉得造不动这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开始起劲儿的造:上海、东莞、北京,一起搞。
没有江朱二人拼命攒钱,现在也搞不动。(其实现在就有点搞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