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3——新一代军车研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6:42:5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是中国一汽为开发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而组建的专项设计开发团队。这支攻坚破难、敢打硬仗的开发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他们创新的智慧和拼搏的汗水,出色地完成了我军新一代军用战术车辆的开发。这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标志着中国一汽开始重新搭建解放越野车产品平台、重振军车与越野车研制事业,而且将全面提高我军中型战术军车的机动作战和作战保障能力,缩短我军轮式车辆装备与发达国家当代战术车辆的技术差距,实现我军车辆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军未来发展战略及作战使用需求。
  用领先的自主技术装备新一代军车

  解放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以下简称MV3),是在美、德、俄等发达国家,以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为支撑,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发展、提升综合技术性能,车辆装备智能化趋势日益突现;国内现役军用越野车呈现技术老化,电子化、信息化几乎空白,产品保障性较差;国外对军用越野车关键技术实行壁垒,根本找不到也买不到开发所需的对标资料和参考样车,加之中国一汽已近20年没有研发生产军用越野车等困难条件下开始的。这就意味着MV3关键技术的研发几乎从零开始,可谓是中国一汽卡车开发以及我国军队车辆研制史上最难的开发项目。

  面对这个全新的挑战,军车设计室的成员们在室主任、项目经理何缨的带领下,勇敢面对困难,挑起重担。依照“对标外军,合理吸收;符合军标,技术领先;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开发理念,从查阅国外技术资料到需求论证、技术路径选择、多方案论证、性能开发、试验验证,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为确保MV3的高起点、高标准,在开发初期,何缨带领着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往返于国内各地,走访知名的军车专家,虚心求教,与专家一起探讨产品需求,深入领会作战使用性能指标,学习国外先进的军车技术,获得了大量难得的技术资料,在没有任何参考样车的情况下,这些技术资料为MV3的研发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经过项目团队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达到国际当代军车先进技术水平的MV3终于预研制成功,并得到军方的高度认可,使中国一汽在总装组织的“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研制订购一体化”招标中脱颖而出,战胜二汽、陕汽两家现役军用越野车生产厂,获得独家中标,承担起了新一代中型系列战术军车研制的历史使命。

  这款满足了军队在机动性、生存性、环境适应性、保障性、测试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等“八大领域”苛刻需求的MV3车,实现了关键技术与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解决了电控共轨喷油系统设计、AMT自动变速器设计、大行程独立悬架设计、全时分动器设计、高位轮边减速器设计、动力与传动综合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综合优化的整车设计等七大设计难点;攻克了驱动系统扭矩分配控制、AMT复杂路面策略控制、高通过性预先控制、高越野速度的平顺性控制、高低温及高原适应性控制、可靠性控制、故障隔离与行驶能力保持等七大性能控制难点;突破了变刚度螺旋弹簧研制、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研制、综合电子控制系统研制、EMC、电控系统的标定、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研制、关键总成的试验技术等七大研制难点;不但使产品在总成技术水平和作战使用性能方面相比我军现役越野车具有跨越式的提升,而且在越野机动性、环境适应性、电子信息化以及战场防护能力等方面接近美、德等发达国家当代军车水平。

  创新攻坚直面挑战不畏难

  MV3的开发,困难重重,一个个技术难点,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给开发团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压力。

  由于MV3是军队的换代装备,军方也在不断地论证使用需求,不断地提高标准和要求,致使研制方案始终不能锁定,竞标技术方案一直在不断地变更,甚至是重大改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何缨,一方面是科学、合理、细致地调整项目计划,把握项目的各个关键节点;另一方面凭借着她多年从事商用车整车开发的技术功底,积极组织中心各部门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创新性地采用先进的设计、分析等手段,针对军车的关键技术变化和需求,调整设计方案。如:针对液力传动系统匹配、越野通过性控制、整车动态性能分析、三高环境适应性等技术,进行多种路径的深入研究、分析、试制与试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她带领项目团队,先后完成全新的两轮预研样车和竞标样车的研制,将多种技术方案分别体现在各轮样车中,通过模拟仿真分析、部件台架试验及整车的道路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与性能的评价,择优确定了最终的竞标方案。

  2009年春节前,MV3竞标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计师们无暇顾及中国人最重视的农历新年的到来,为验证车辆的超低温(-41℃)起动性能,腊月三十还在整车环境仓内进行竞标样车的低温冷起动试验。样车试验条件成熟,试验按计划开始,可遗憾的是车辆虽然起动了,但起动时间却超过了预计的指标,项目组马上召集整车、发动机、电控和电气等相关人员分析原因。为使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发动机和电气人员负责对冷起动的关键部件——水暖加热器进行专门试验,按照已确定的多个试验方案分别进行原因排查,从加热器的供油系统到水循环系统,从控制器到供电线路等,最终找到了加热器风扇故障的原因;同时电控系统设计师根据试验中采集的技术数据,对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控制软件进行优化,改进柴油机以及供油系统的低温控制策略,完善冷起动程序,终于在春节期间攻克难题,保证了竞标样车如期出发。他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实现复杂电控系统的改进,完全依赖于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在电控共轨柴油机以及电控电子领域自主创新的雄厚积累,目前,国内只有中国一汽已经具备了自主电控共轨柴油机的研发与批产能力,也只有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能够自主开发电控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其中关键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而这些核心技术恰恰正是军车的安全保障。

  2009年底,项目团队来不及庆祝独家中标的成功,即开始了更为艰苦的正式研制任务。MV3的作战使用性能是军方提出的,考虑到国内总成的技术水平,有些技战术指标如离地间隙、越野通过速度等与国外军车还有差距,但中国一汽军车设计室的研发人员主动挑战,对标美、德军车的先进指标,为MV3的开发确立了更高的性能目标。为提高军车的操纵性能,对标德国UNIMOG新型越野车,将AMT自动变速器的执行机构进行重大改型,首次在卡车上采用AMT离合器自动起步功能,并针对战术车辆的战场环境,增加了越野控制模式、抗电磁干扰及防水等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越野通过能力,通过整车性能的CAE模拟与对比分析,总设计师李骏主任决定将4X4车分动器的分扭比优化为1:2.1。分扭比的变化给设计师王林国带来很大的挑战,设计中既要实现与6X6车型分扭比的不同,又要进一步提高4X4分动器关键齿轮轴的强度,还要保证与6X6车的高通用性,军队专家认为很难同时达到上述三项要求。但王林国就是要凭借对业务执着的追求与研究人员独有的倔强,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虚心请教多位老专家,费尽周折地找到多年前越野车的图纸和样件,拆检国外样品,方案反复地修改、不断地完善,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经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一个满足各项要求的最优技术方案终于完成,并得到军方的充分肯定。此次专为军车开发的、与主减速器集成的一体式分动器,既简化结构、降低重量230kg,又将常规的两个档位变为单档,大大简化了驾驶操作,该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申报发明专利2项。

  近三年来,军车团队共解决50多项难题,采用20多项中国一汽自主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技术9项,获得专利27项,申报中专利29项。

  用心血和汗水融铸的MV3

  MV3从开发到中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为MV3项目,团队成员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洒了多少泪,我们无从算起。

  项目经理何缨,从2008年8月拿到标书到2009年11月竞标结束,再从2009年底接到正式研制任务至今,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休息日。从工作图设计、部件总成试制与台架试验、样车装配到定远的竞标试验,每项工作都是亲历亲为。竞标试验的关键阶段,也正是她女儿中考冲刺阶段。在军车与女儿之间,何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车,不能给女儿做上可口的饭菜,没有操持家务,更不能像其他家长那样为女儿辅导功课。一次女儿去同学家学习,人家简单的一顿午餐就让女儿大饱口福,当女儿向何缨夸奖同学妈妈的时候,她心里只有愧疚!

  2008年12月31日,对MV3项目团队的成员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为了确保样车试制进度,军车室所有设计人员都坚守在装车现场,和试制工人一起一直工作到深夜,样车装配完成点火起动,他们才意识到已经迎来了新的一年。

  在冷起动试验时,为随时监控系统的各项技术数据,如:蓄电池电压、起动电流、发动机进气系统温度变化等,需要使用专用仪器测量,为使仪器不受低温影响,确保测量精度,年轻的电气工程师韩彬,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将仪器包上,自己则穿着衬衫从室外的20多度冲进了零下41度的试验间,将近20分钟,当他甩着冻僵的双手出来时竟然开玩笑地说:军车做冷起动试验,我做速冻试验。

  在实施悬架新方案时,设计师李跃伟接到河南老家的电话,他的父亲因突发脑出血住院。听到这个消息,他心急如焚。一边是病榻上的亲人需要他,一边是紧张的产品开发需要完成,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李跃伟决定留下来。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时这件事他没有和任何人提及,自己将巨大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ZThttp://www.qikan.cm/14/214/2011/0327/7459.html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是中国一汽为开发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而组建的专项设计开发团队。这支攻坚破难、敢打硬仗的开发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他们创新的智慧和拼搏的汗水,出色地完成了我军新一代军用战术车辆的开发。这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标志着中国一汽开始重新搭建解放越野车产品平台、重振军车与越野车研制事业,而且将全面提高我军中型战术军车的机动作战和作战保障能力,缩短我军轮式车辆装备与发达国家当代战术车辆的技术差距,实现我军车辆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军未来发展战略及作战使用需求。
  用领先的自主技术装备新一代军车

  解放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以下简称MV3),是在美、德、俄等发达国家,以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为支撑,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发展、提升综合技术性能,车辆装备智能化趋势日益突现;国内现役军用越野车呈现技术老化,电子化、信息化几乎空白,产品保障性较差;国外对军用越野车关键技术实行壁垒,根本找不到也买不到开发所需的对标资料和参考样车,加之中国一汽已近20年没有研发生产军用越野车等困难条件下开始的。这就意味着MV3关键技术的研发几乎从零开始,可谓是中国一汽卡车开发以及我国军队车辆研制史上最难的开发项目。

  面对这个全新的挑战,军车设计室的成员们在室主任、项目经理何缨的带领下,勇敢面对困难,挑起重担。依照“对标外军,合理吸收;符合军标,技术领先;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开发理念,从查阅国外技术资料到需求论证、技术路径选择、多方案论证、性能开发、试验验证,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为确保MV3的高起点、高标准,在开发初期,何缨带领着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往返于国内各地,走访知名的军车专家,虚心求教,与专家一起探讨产品需求,深入领会作战使用性能指标,学习国外先进的军车技术,获得了大量难得的技术资料,在没有任何参考样车的情况下,这些技术资料为MV3的研发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经过项目团队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达到国际当代军车先进技术水平的MV3终于预研制成功,并得到军方的高度认可,使中国一汽在总装组织的“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研制订购一体化”招标中脱颖而出,战胜二汽、陕汽两家现役军用越野车生产厂,获得独家中标,承担起了新一代中型系列战术军车研制的历史使命。

  这款满足了军队在机动性、生存性、环境适应性、保障性、测试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等“八大领域”苛刻需求的MV3车,实现了关键技术与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解决了电控共轨喷油系统设计、AMT自动变速器设计、大行程独立悬架设计、全时分动器设计、高位轮边减速器设计、动力与传动综合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综合优化的整车设计等七大设计难点;攻克了驱动系统扭矩分配控制、AMT复杂路面策略控制、高通过性预先控制、高越野速度的平顺性控制、高低温及高原适应性控制、可靠性控制、故障隔离与行驶能力保持等七大性能控制难点;突破了变刚度螺旋弹簧研制、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研制、综合电子控制系统研制、EMC、电控系统的标定、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研制、关键总成的试验技术等七大研制难点;不但使产品在总成技术水平和作战使用性能方面相比我军现役越野车具有跨越式的提升,而且在越野机动性、环境适应性、电子信息化以及战场防护能力等方面接近美、德等发达国家当代军车水平。

  创新攻坚直面挑战不畏难

  MV3的开发,困难重重,一个个技术难点,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给开发团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压力。

  由于MV3是军队的换代装备,军方也在不断地论证使用需求,不断地提高标准和要求,致使研制方案始终不能锁定,竞标技术方案一直在不断地变更,甚至是重大改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何缨,一方面是科学、合理、细致地调整项目计划,把握项目的各个关键节点;另一方面凭借着她多年从事商用车整车开发的技术功底,积极组织中心各部门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创新性地采用先进的设计、分析等手段,针对军车的关键技术变化和需求,调整设计方案。如:针对液力传动系统匹配、越野通过性控制、整车动态性能分析、三高环境适应性等技术,进行多种路径的深入研究、分析、试制与试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她带领项目团队,先后完成全新的两轮预研样车和竞标样车的研制,将多种技术方案分别体现在各轮样车中,通过模拟仿真分析、部件台架试验及整车的道路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与性能的评价,择优确定了最终的竞标方案。

  2009年春节前,MV3竞标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计师们无暇顾及中国人最重视的农历新年的到来,为验证车辆的超低温(-41℃)起动性能,腊月三十还在整车环境仓内进行竞标样车的低温冷起动试验。样车试验条件成熟,试验按计划开始,可遗憾的是车辆虽然起动了,但起动时间却超过了预计的指标,项目组马上召集整车、发动机、电控和电气等相关人员分析原因。为使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发动机和电气人员负责对冷起动的关键部件——水暖加热器进行专门试验,按照已确定的多个试验方案分别进行原因排查,从加热器的供油系统到水循环系统,从控制器到供电线路等,最终找到了加热器风扇故障的原因;同时电控系统设计师根据试验中采集的技术数据,对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控制软件进行优化,改进柴油机以及供油系统的低温控制策略,完善冷起动程序,终于在春节期间攻克难题,保证了竞标样车如期出发。他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实现复杂电控系统的改进,完全依赖于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在电控共轨柴油机以及电控电子领域自主创新的雄厚积累,目前,国内只有中国一汽已经具备了自主电控共轨柴油机的研发与批产能力,也只有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能够自主开发电控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其中关键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而这些核心技术恰恰正是军车的安全保障。

  2009年底,项目团队来不及庆祝独家中标的成功,即开始了更为艰苦的正式研制任务。MV3的作战使用性能是军方提出的,考虑到国内总成的技术水平,有些技战术指标如离地间隙、越野通过速度等与国外军车还有差距,但中国一汽军车设计室的研发人员主动挑战,对标美、德军车的先进指标,为MV3的开发确立了更高的性能目标。为提高军车的操纵性能,对标德国UNIMOG新型越野车,将AMT自动变速器的执行机构进行重大改型,首次在卡车上采用AMT离合器自动起步功能,并针对战术车辆的战场环境,增加了越野控制模式、抗电磁干扰及防水等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越野通过能力,通过整车性能的CAE模拟与对比分析,总设计师李骏主任决定将4X4车分动器的分扭比优化为1:2.1。分扭比的变化给设计师王林国带来很大的挑战,设计中既要实现与6X6车型分扭比的不同,又要进一步提高4X4分动器关键齿轮轴的强度,还要保证与6X6车的高通用性,军队专家认为很难同时达到上述三项要求。但王林国就是要凭借对业务执着的追求与研究人员独有的倔强,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虚心请教多位老专家,费尽周折地找到多年前越野车的图纸和样件,拆检国外样品,方案反复地修改、不断地完善,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经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一个满足各项要求的最优技术方案终于完成,并得到军方的充分肯定。此次专为军车开发的、与主减速器集成的一体式分动器,既简化结构、降低重量230kg,又将常规的两个档位变为单档,大大简化了驾驶操作,该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申报发明专利2项。

  近三年来,军车团队共解决50多项难题,采用20多项中国一汽自主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技术9项,获得专利27项,申报中专利29项。

  用心血和汗水融铸的MV3

  MV3从开发到中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为MV3项目,团队成员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洒了多少泪,我们无从算起。

  项目经理何缨,从2008年8月拿到标书到2009年11月竞标结束,再从2009年底接到正式研制任务至今,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休息日。从工作图设计、部件总成试制与台架试验、样车装配到定远的竞标试验,每项工作都是亲历亲为。竞标试验的关键阶段,也正是她女儿中考冲刺阶段。在军车与女儿之间,何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车,不能给女儿做上可口的饭菜,没有操持家务,更不能像其他家长那样为女儿辅导功课。一次女儿去同学家学习,人家简单的一顿午餐就让女儿大饱口福,当女儿向何缨夸奖同学妈妈的时候,她心里只有愧疚!

  2008年12月31日,对MV3项目团队的成员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为了确保样车试制进度,军车室所有设计人员都坚守在装车现场,和试制工人一起一直工作到深夜,样车装配完成点火起动,他们才意识到已经迎来了新的一年。

  在冷起动试验时,为随时监控系统的各项技术数据,如:蓄电池电压、起动电流、发动机进气系统温度变化等,需要使用专用仪器测量,为使仪器不受低温影响,确保测量精度,年轻的电气工程师韩彬,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将仪器包上,自己则穿着衬衫从室外的20多度冲进了零下41度的试验间,将近20分钟,当他甩着冻僵的双手出来时竟然开玩笑地说:军车做冷起动试验,我做速冻试验。

  在实施悬架新方案时,设计师李跃伟接到河南老家的电话,他的父亲因突发脑出血住院。听到这个消息,他心急如焚。一边是病榻上的亲人需要他,一边是紧张的产品开发需要完成,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李跃伟决定留下来。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时这件事他没有和任何人提及,自己将巨大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ZThttp://www.qikan.cm/14/214/2011/0327/7459.html

1321844120_70994.jpg (63.38 KB, 下载次数: 2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4 16:41 上传



1321844124_55609.jpg (53.23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4 16:41 上传



d5646bd0-bc07-4f7d-9888-2e5e83d7e7ab.jpg (72.09 KB, 下载次数: 2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4 16:41 上传



1321844100_47429.jpg (62.86 KB, 下载次数: 2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4 16:42 上传







1321844097_61262.jpg (65.12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2-4 16:46 上传

2013-2-4 18:52 上传

2013-2-4 18:54 上传



不太懂,这个是什么水平?看着倒是中规中矩。
外表中规中矩,方便成产,好
看样子不错啊
防弹能力有待加强!
这个可以有
dasemao 发表于 2013-2-4 22:11
防弹能力有待加强!
越野运输车辆,主要考虑的是标准在仲夏的通过能力和可靠性,毕竟是运输卡车而不是装甲输送车,所以说不用太考虑防弹能力,否则的话防护增重都会给整车研制带来很大负担。
就是那个AMt的变速器真的很无奈,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轻卡和重卡的AT
怎么看怎么不像是自己研发的。。。。
在实施悬架新方案时,设计师李跃伟接到河南老家的电话,他的父亲因突发脑出血住院。听到这个消息,他心急如焚。一边是病榻上的亲人需要他,一边是紧张的产品开发需要完成,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李跃伟决定留下来。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时这件事他没有和任何人提及,自己将巨大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每个介绍里都会有这么一段。。。。。
在实施悬架新方案时,设计师李跃伟接到河南老家的电话,他的父亲因突发脑出血住院。听到这个消息,他心急如焚。一边是病榻上的亲人需要他,一边是紧张的产品开发需要完成,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李跃伟决定留下来。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时这件事他没有和任何人提及,自己将巨大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
矮油,还不错哦
严重不适宜 ~完全没有土鳖范 这是红果果的美粉
dasemao 发表于 2013-2-4 22:11
防弹能力有待加强!
看到车门那么多螺栓吗,就是用于固定附加装甲的。
2013-2-5 13:30 上传

方头方脑的
像美帝的。
果然是打娘胎出来就是为了打仗的
哥决定了,下一台车必然是它!

当然,4X4够用了,6X6养不起。。。。。。
天使与天使 发表于 2013-2-4 22:42
就是那个AMt的变速器真的很无奈,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轻卡和重卡的AT
便宜够用,简单可靠。  可以了。。。。。。

AMT,比AT便宜一大半呢。。。。。。
父亲脑出血仍坚守岗位.......
批量生产吧
楼上的抢了,我也想吐槽呢,怎么每个设计师家里都得出点事。是军八股啊,还是说这些工作者真太苦了,家里出事总顾不上。按照出现的频率来说,我觉得军八股可能性高一点……
我个人觉得军卡就不用再弄4轮的了,直接6*6起跳,4轮有啥有点么 大侠们解读一下
话说这车09年就出来了,后来就没有音讯了,再后来传出关键技术没有掌握……现在怎么猛地说中标了……我记得当时吹风说万山的那个方脑袋方案希望更大来着……
GeneraLIN 发表于 2013-2-5 21:46
楼上的抢了,我也想吐槽呢,怎么每个设计师家里都得出点事。是军八股啊,还是说这些工作者真太苦了,家里出 ...
军记手法
一个项目组里那么多人,多少会有点这样的事
看美国臭鼬团队的回忆,也有类似的事
如果只是运输车辆,没必要独立研制,采用民用的改型就可以。军车分三个类型,除了第一类型是独立研制,第二类型以民车部件为主研制,第三类型完全采用民车。
QS-阿帕斯基 发表于 2013-2-5 00:50
矮油,还不错哦
哥们,为啥你要“矮油”?
天使与天使 发表于 2013-2-4 22:42
就是那个AMt的变速器真的很无奈,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轻卡和重卡的AT
重卡AT没有前途
超级倒拐子 发表于 2013-2-6 00:15
话说这车09年就出来了,后来就没有音讯了,再后来传出关键技术没有掌握……现在怎么猛地说中标了……我记得 ...
09年就中标了
万山那个就是山寨了个皮
dada2000 发表于 2013-2-6 09:39
如果只是运输车辆,没必要独立研制,采用民用的改型就可以。军车分三个类型,除了第一类型是独立研制,第二 ...
民用改型无法达到军方要求
但基础的东西都是通用的
研制军车也能提高民车的水平
leonardo 发表于 2013-2-6 10:11
民用改型无法达到军方要求
但基础的东西都是通用的
研制军车也能提高民车的水平
标准部件。

连轮胎都是专用的,到了战时只能是一次性的垃圾产品。
dada2000 发表于 2013-2-6 10:13
标准部件。

连轮胎都是专用的,到了战时只能是一次性的垃圾产品。
这么说各国的军卡都是垃圾了
尤其是MD军卡都是专门研制的
f22 发表于 2013-2-6 08:56
军记手法
一个项目组里那么多人,多少会有点这样的事
看美国臭鼬团队的回忆,也有类似的事
同样手法用多了,反倒会有负面影响啊
leonardo 发表于 2013-2-6 10:18
这么说各国的军卡都是垃圾了
尤其是MD军卡都是专门研制的
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平时的军车都是为了维系厂家的研发生产能力。

战时这种专用军车不会被大量生产的,战时美国的军车连驾驶室都是帆布顶棚的,能简化尽量简化,能用民用部件的就用民用部件。

按军车分类,第一类军车比例不到10%,第二类20-30%,第三类60%-70%。这是60年代以来各国的共识,所以我军在二代军车和三代军车选型上也采用类似思路。

1985年后,一汽基本失去了总后的订单,除了几个批次少量的订购之外。二汽的军车好处就是跟民用卡车通用性很高,维护保养比一汽产品便利。
dada2000 发表于 2013-2-6 10:28
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平时的军车都是为了维系厂家的研发生产能力。

战时这种专用军车不会被大量生产 ...
二汽的军卡因为图省事用了民用卡车
其实就是一款非常失败的军卡
部队提意见已经很久了
别忘了二汽的原型是日本的卡车
用来军用基本上就是悲剧
dasemao 发表于 2013-2-4 22:11
防弹能力有待加强!
MD卡车就很防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