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雄风铸我长城扬我军威(关于三代军卡,涉密敬请删除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7:07:41


铁甲雄风铸我长城扬我军威
  
——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是中国一汽为开发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而组建的专项设计开发团队。这支攻坚破难、敢打硬仗的开发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他们创新的智慧和拼搏的汗水,出色地完成了我军新一代军用战术车辆的开发。这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标志着中国一汽开始重新搭建解放越野车产品平台、重振军车与越野车研制事业,而且将全面提高我军中型战术军车的机动作战和作战保障能力,缩短我军轮式车辆装备与发达国家当代战术车辆的技术差距,实现我军车辆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军未来发展战略及作战使用需求。

  用领先的自主技术装备新一代军车

  解放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以下简称MV3),是在美、德、俄等发达国家,以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为支撑,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发展、提升综合技术性能,车辆装备智能化趋势日益突现;国内现役军用越野车呈现技术老化,电子化、信息化几乎空白,产品保障性较差;国外对军用越野车关键技术实行壁垒,根本找不到也买不到开发所需的对标资料和参考样车,加之中国一汽已近20年没有研发生产军用越野车等困难条件下开始的。这就意味着MV3关键技术的研发几乎从零开始,可谓是中国一汽卡车开发以及我国军队车辆研制史上最难的开发项目。

  面对这个全新的挑战,军车设计室的成员们在室主任、项目经理何缨的带领下,勇敢面对困难,挑起重担。依照“对标外军,合理吸收;符合军标,技术领先;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开发理念,从查阅国外技术资料到需求论证、技术路径选择、多方案论证、性能开发、试验验证,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为确保MV3的高起点、高标准,在开发初期,何缨带领着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往返于国内各地,走访知名的军车专家,虚心求教,与专家一起探讨产品需求,深入领会作战使用性能指标,学习国外先进的军车技术,获得了大量难得的技术资料,在没有任何参考样车的情况下,这些技术资料为MV3的研发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经过项目团队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达到国际当代军车先进技术水平的MV3终于预研制成功,并得到军方的高度认可,使中国一汽在总装组织的“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研制订购一体化”招标中脱颖而出,战胜二汽、陕汽两家现役军用越野车生产厂,获得独家中标,承担起了新一代中型系列战术军车研制的历史使命

  这款满足了军队在机动性、生存性、环境适应性、保障性、测试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等“八大领域”苛刻需求的MV3车,实现了关键技术与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解决了电控共轨喷油系统设计、AMT自动变速器设计、大行程独立悬架设计、全时分动器设计、高位轮边减速器设计、动力与传动综合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综合优化的整车设计等七大设计难点;攻克了驱动系统扭矩分配控制、AMT复杂路面策略控制、高通过性预先控制、高越野速度的平顺性控制、高低温及高原适应性控制、可靠性控制、故障隔离与行驶能力保持等七大性能控制难点;突破了变刚度螺旋弹簧研制、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研制、综合电子控制系统研制、EMC、电控系统的标定、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研制、关键总成的试验技术等七大研制难点;不但使产品在总成技术水平和作战使用性能方面相比我军现役越野车具有跨越式的提升,而且在越野机动性、环境适应性、电子信息化以及战场防护能力等方面接近美、德等发达国家当代军车水平。

  创新攻坚直面挑战不畏难

  MV3的开发,困难重重,一个个技术难点,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给开发团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压力。

  由于MV3是军队的换代装备,军方也在不断地论证使用需求,不断地提高标准和要求,致使研制方案始终不能锁定,竞标技术方案一直在不断地变更,甚至是重大改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何缨,一方面是科学、合理、细致地调整项目计划,把握项目的各个关键节点;另一方面凭借着她多年从事商用车整车开发的技术功底,积极组织中心各部门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创新性地采用先进的设计、分析等手段,针对军车的关键技术变化和需求,调整设计方案。如:针对液力传动系统匹配、越野通过性控制、整车动态性能分析、三高环境适应性等技术,进行多种路径的深入研究、分析、试制与试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她带领项目团队,先后完成全新的两轮预研样车和竞标样车的研制,将多种技术方案分别体现在各轮样车中,通过模拟仿真分析、部件台架试验及整车的道路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与性能的评价,择优确定了最终的竞标方案。

  2009年春节前,MV3竞标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计师们无暇顾及中国人最重视的农历新年的到来,为验证车辆的超低温(-41℃)起动性能,腊月三十还在整车环境仓内进行竞标样车的低温冷起动试验。样车试验条件成熟,试验按计划开始,可遗憾的是车辆虽然起动了,但起动时间却超过了预计的指标,项目组马上召集整车、发动机、电控和电气等相关人员分析原因。为使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发动机和电气人员负责对冷起动的关键部件——水暖加热器进行专门试验,按照已确定的多个试验方案分别进行原因排查,从加热器的供油系统到水循环系统,从控制器到供电线路等,最终找到了加热器风扇故障的原因;同时电控系统设计师根据试验中采集的技术数据,对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控制软件进行优化,改进柴油机以及供油系统的低温控制策略,完善冷起动程序,终于在春节期间攻克难题,保证了竞标样车如期出发。他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实现复杂电控系统的改进,完全依赖于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在电控共轨柴油机以及电控电子领域自主创新的雄厚积累,目前,国内只有中国一汽已经具备了自主电控共轨柴油机的研发与批产能力,也只有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能够自主开发电控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其中关键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而这些核心技术恰恰正是军车的安全保障

  2009年底,项目团队来不及庆祝独家中标的成功,即开始了更为艰苦的正式研制任务。MV3的作战使用性能是军方提出的,考虑到国内总成的技术水平,有些技战术指标如离地间隙、越野通过速度等与国外军车还有差距,但中国一汽军车设计室的研发人员主动挑战,对标美、德军车的先进指标,为MV3的开发确立了更高的性能目标。为提高军车的操纵性能,对标德国UNIMOG新型越野车,将AMT自动变速器的执行机构进行重大改型,首次在卡车上采用AMT离合器自动起步功能,并针对战术车辆的战场环境,增加了越野控制模式、抗电磁干扰及防水等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越野通过能力,通过整车性能的CAE模拟与对比分析,总设计师李骏主任决定将4X4车分动器的分扭比优化为1:2.1。分扭比的变化给设计师王林国带来很大的挑战,设计中既要实现与6X6车型分扭比的不同,又要进一步提高4X4分动器关键齿轮轴的强度,还要保证与6X6车的高通用性,军队专家认为很难同时达到上述三项要求。但王林国就是要凭借对业务执着的追求与研究人员独有的倔强,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虚心请教多位老专家,费尽周折地找到多年前越野车的图纸和样件,拆检国外样品,方案反复地修改、不断地完善,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经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一个满足各项要求的最优技术方案终于完成,并得到军方的充分肯定。此次专为军车开发的、与主减速器集成的一体式分动器,既简化结构、降低重量230kg,又将常规的两个档位变为单档,大大简化了驾驶操作,该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申报发明专利2项。

  近三年来,军车团队共解决50多项难题,采用20多项中国一汽自主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技术9项,获得专利27项,申报中专利29项。

  用心血和汗水融铸的MV3

  MV3从开发到中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为MV3项目,团队成员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洒了多少泪,我们无从算起。

  项目经理何缨,从2008年8月拿到标书到2009年11月竞标结束,再从2009年底接到正式研制任务至今,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休息日。从工作图设计、部件总成试制与台架试验、样车装配到定远的竞标试验,每项工作都是亲历亲为。竞标试验的关键阶段,也正是她女儿中考冲刺阶段。在军车与女儿之间,何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车,不能给女儿做上可口的饭菜,没有操持家务,更不能像其他家长那样为女儿辅导功课。一次女儿去同学家学习,人家简单的一顿午餐就让女儿大饱口福,当女儿向何缨夸奖同学妈妈的时候,她心里只有愧疚!

  2008年12月31日,对MV3项目团队的成员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为了确保样车试制进度,军车室所有设计人员都坚守在装车现场,和试制工人一起一直工作到深夜,样车装配完成点火起动,他们才意识到已经迎来了新的一年。

  在冷起动试验时,为随时监控系统的各项技术数据,如:蓄电池电压、起动电流、发动机进气系统温度变化等,需要使用专用仪器测量,为使仪器不受低温影响,确保测量精度,年轻的电气工程师韩彬,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将仪器包上,自己则穿着衬衫从室外的20多度冲进了零下41度的试验间,将近20分钟,当他甩着冻僵的双手出来时竟然开玩笑地说:军车做冷起动试验,我做速冻试验。

  在实施悬架新方案时,设计师李跃伟接到河南老家的电话,他的父亲因突发脑出血住院。听到这个消息,他心急如焚。一边是病榻上的亲人需要他,一边是紧张的产品开发需要完成,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李跃伟决定留下来。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时这件事他没有和任何人提及,自己将巨大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国家的利益、军队的需求高于一切,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就是这样,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怀着为国争光、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出力的强烈愿望,肩负起了为我军开发新一代军用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的艰巨重担,在中国汽车产品研发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http://www.qikan.cm/14/214/2011/0327/7459.html

铁甲雄风铸我长城扬我军威
  
——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是中国一汽为开发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而组建的专项设计开发团队。这支攻坚破难、敢打硬仗的开发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他们创新的智慧和拼搏的汗水,出色地完成了我军新一代军用战术车辆的开发。这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标志着中国一汽开始重新搭建解放越野车产品平台、重振军车与越野车研制事业,而且将全面提高我军中型战术军车的机动作战和作战保障能力,缩短我军轮式车辆装备与发达国家当代战术车辆的技术差距,实现我军车辆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军未来发展战略及作战使用需求。

  用领先的自主技术装备新一代军车

  解放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以下简称MV3),是在美、德、俄等发达国家,以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为支撑,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发展、提升综合技术性能,车辆装备智能化趋势日益突现;国内现役军用越野车呈现技术老化,电子化、信息化几乎空白,产品保障性较差;国外对军用越野车关键技术实行壁垒,根本找不到也买不到开发所需的对标资料和参考样车,加之中国一汽已近20年没有研发生产军用越野车等困难条件下开始的。这就意味着MV3关键技术的研发几乎从零开始,可谓是中国一汽卡车开发以及我国军队车辆研制史上最难的开发项目。

  面对这个全新的挑战,军车设计室的成员们在室主任、项目经理何缨的带领下,勇敢面对困难,挑起重担。依照“对标外军,合理吸收;符合军标,技术领先;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开发理念,从查阅国外技术资料到需求论证、技术路径选择、多方案论证、性能开发、试验验证,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为确保MV3的高起点、高标准,在开发初期,何缨带领着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往返于国内各地,走访知名的军车专家,虚心求教,与专家一起探讨产品需求,深入领会作战使用性能指标,学习国外先进的军车技术,获得了大量难得的技术资料,在没有任何参考样车的情况下,这些技术资料为MV3的研发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经过项目团队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达到国际当代军车先进技术水平的MV3终于预研制成功,并得到军方的高度认可,使中国一汽在总装组织的“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研制订购一体化”招标中脱颖而出,战胜二汽、陕汽两家现役军用越野车生产厂,获得独家中标,承担起了新一代中型系列战术军车研制的历史使命

  这款满足了军队在机动性、生存性、环境适应性、保障性、测试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等“八大领域”苛刻需求的MV3车,实现了关键技术与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解决了电控共轨喷油系统设计、AMT自动变速器设计、大行程独立悬架设计、全时分动器设计、高位轮边减速器设计、动力与传动综合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综合优化的整车设计等七大设计难点;攻克了驱动系统扭矩分配控制、AMT复杂路面策略控制、高通过性预先控制、高越野速度的平顺性控制、高低温及高原适应性控制、可靠性控制、故障隔离与行驶能力保持等七大性能控制难点;突破了变刚度螺旋弹簧研制、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研制、综合电子控制系统研制、EMC、电控系统的标定、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研制、关键总成的试验技术等七大研制难点;不但使产品在总成技术水平和作战使用性能方面相比我军现役越野车具有跨越式的提升,而且在越野机动性、环境适应性、电子信息化以及战场防护能力等方面接近美、德等发达国家当代军车水平。

  创新攻坚直面挑战不畏难

  MV3的开发,困难重重,一个个技术难点,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给开发团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压力。

  由于MV3是军队的换代装备,军方也在不断地论证使用需求,不断地提高标准和要求,致使研制方案始终不能锁定,竞标技术方案一直在不断地变更,甚至是重大改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何缨,一方面是科学、合理、细致地调整项目计划,把握项目的各个关键节点;另一方面凭借着她多年从事商用车整车开发的技术功底,积极组织中心各部门的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创新性地采用先进的设计、分析等手段,针对军车的关键技术变化和需求,调整设计方案。如:针对液力传动系统匹配、越野通过性控制、整车动态性能分析、三高环境适应性等技术,进行多种路径的深入研究、分析、试制与试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她带领项目团队,先后完成全新的两轮预研样车和竞标样车的研制,将多种技术方案分别体现在各轮样车中,通过模拟仿真分析、部件台架试验及整车的道路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与性能的评价,择优确定了最终的竞标方案。

  2009年春节前,MV3竞标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计师们无暇顾及中国人最重视的农历新年的到来,为验证车辆的超低温(-41℃)起动性能,腊月三十还在整车环境仓内进行竞标样车的低温冷起动试验。样车试验条件成熟,试验按计划开始,可遗憾的是车辆虽然起动了,但起动时间却超过了预计的指标,项目组马上召集整车、发动机、电控和电气等相关人员分析原因。为使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工作从多方面入手,发动机和电气人员负责对冷起动的关键部件——水暖加热器进行专门试验,按照已确定的多个试验方案分别进行原因排查,从加热器的供油系统到水循环系统,从控制器到供电线路等,最终找到了加热器风扇故障的原因;同时电控系统设计师根据试验中采集的技术数据,对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控制软件进行优化,改进柴油机以及供油系统的低温控制策略,完善冷起动程序,终于在春节期间攻克难题,保证了竞标样车如期出发。他们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实现复杂电控系统的改进,完全依赖于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在电控共轨柴油机以及电控电子领域自主创新的雄厚积累,目前,国内只有中国一汽已经具备了自主电控共轨柴油机的研发与批产能力,也只有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能够自主开发电控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其中关键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而这些核心技术恰恰正是军车的安全保障

  2009年底,项目团队来不及庆祝独家中标的成功,即开始了更为艰苦的正式研制任务。MV3的作战使用性能是军方提出的,考虑到国内总成的技术水平,有些技战术指标如离地间隙、越野通过速度等与国外军车还有差距,但中国一汽军车设计室的研发人员主动挑战,对标美、德军车的先进指标,为MV3的开发确立了更高的性能目标。为提高军车的操纵性能,对标德国UNIMOG新型越野车,将AMT自动变速器的执行机构进行重大改型,首次在卡车上采用AMT离合器自动起步功能,并针对战术车辆的战场环境,增加了越野控制模式、抗电磁干扰及防水等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车辆的越野通过能力,通过整车性能的CAE模拟与对比分析,总设计师李骏主任决定将4X4车分动器的分扭比优化为1:2.1。分扭比的变化给设计师王林国带来很大的挑战,设计中既要实现与6X6车型分扭比的不同,又要进一步提高4X4分动器关键齿轮轴的强度,还要保证与6X6车的高通用性,军队专家认为很难同时达到上述三项要求。但王林国就是要凭借对业务执着的追求与研究人员独有的倔强,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虚心请教多位老专家,费尽周折地找到多年前越野车的图纸和样件,拆检国外样品,方案反复地修改、不断地完善,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经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一个满足各项要求的最优技术方案终于完成,并得到军方的充分肯定。此次专为军车开发的、与主减速器集成的一体式分动器,既简化结构、降低重量230kg,又将常规的两个档位变为单档,大大简化了驾驶操作,该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申报发明专利2项。

  近三年来,军车团队共解决50多项难题,采用20多项中国一汽自主创新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技术9项,获得专利27项,申报中专利29项。

  用心血和汗水融铸的MV3

  MV3从开发到中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为MV3项目,团队成员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洒了多少泪,我们无从算起。

  项目经理何缨,从2008年8月拿到标书到2009年11月竞标结束,再从2009年底接到正式研制任务至今,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休息日。从工作图设计、部件总成试制与台架试验、样车装配到定远的竞标试验,每项工作都是亲历亲为。竞标试验的关键阶段,也正是她女儿中考冲刺阶段。在军车与女儿之间,何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车,不能给女儿做上可口的饭菜,没有操持家务,更不能像其他家长那样为女儿辅导功课。一次女儿去同学家学习,人家简单的一顿午餐就让女儿大饱口福,当女儿向何缨夸奖同学妈妈的时候,她心里只有愧疚!

  2008年12月31日,对MV3项目团队的成员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为了确保样车试制进度,军车室所有设计人员都坚守在装车现场,和试制工人一起一直工作到深夜,样车装配完成点火起动,他们才意识到已经迎来了新的一年。

  在冷起动试验时,为随时监控系统的各项技术数据,如:蓄电池电压、起动电流、发动机进气系统温度变化等,需要使用专用仪器测量,为使仪器不受低温影响,确保测量精度,年轻的电气工程师韩彬,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将仪器包上,自己则穿着衬衫从室外的20多度冲进了零下41度的试验间,将近20分钟,当他甩着冻僵的双手出来时竟然开玩笑地说:军车做冷起动试验,我做速冻试验。

  在实施悬架新方案时,设计师李跃伟接到河南老家的电话,他的父亲因突发脑出血住院。听到这个消息,他心急如焚。一边是病榻上的亲人需要他,一边是紧张的产品开发需要完成,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李跃伟决定留下来。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时这件事他没有和任何人提及,自己将巨大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国家的利益、军队的需求高于一切,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就是这样,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怀着为国争光、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出力的强烈愿望,肩负起了为我军开发新一代军用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的艰巨重担,在中国汽车产品研发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http://www.qikan.cm/14/214/2011/0327/7459.html
每次看卡车运人都看的蛋疼,不能买点大巴?
gnome2130 发表于 2013-2-3 07:31
每次看卡车运人都看的蛋疼,不能买点大巴?
等到大巴越野能力能接近军卡再说。
长子在卡车领域实力还可以。
等到大巴越野能力能接近军卡再说。
市区内运兵,不能不用卡车。野战的话靠那个卡车运兵跟在步战主战后边也是不爽吧。
我记得潍柴也搞定了共轨电喷系统了,就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买别人的专利。
wenxf 发表于 2013-2-3 09:47
我记得潍柴也搞定了共轨电喷系统了,就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买别人的专利。
搞定共轨电喷是2011年之前的事了,ECU用的是博世的,据说开发出了自主的ECU了,性能不知道怎么样,比博世最好的应该必然比不了~~~~~~~~
来张图啊。楼主。。。。。
cuteg 发表于 2013-2-3 10:19
来张图啊。楼主。。。。。
图都在这个帖子里了——

http://lt.cjdby.net/thread-1542668-1-2.html
三代军卡,三家竞标,最丑的就是一汽的,兔子的美学,就是这样摆坏掉的
没图你说个蔡国庆啊!
项目也搞了很久了,啥时候出货?
公开的资料肯定不涉密吧。。。
rayghost 发表于 2013-2-3 14:37
项目也搞了很久了,啥时候出货?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
一汽做这个车真赚不到多少钱,估计还亏钱。长子也不容易啊。
漁陽突騎 发表于 2013-2-3 09:06
长子在卡车领域实力还可以。
说实话,一汽在卡车领域在国内是最牛及最全面的
gnome2130 发表于 2013-2-3 09:29
市区内运兵,不能不用卡车。野战的话靠那个卡车运兵跟在步战主战后边也是不爽吧。
卡车其实是用来运货的,提高后勤能力必须有好卡车
zxj123 发表于 2013-2-3 14:10
三代军卡,三家竞标,最丑的就是一汽的,兔子的美学,就是这样摆坏掉的
另两家更丑,而且是平头车,远不如长头好维护
leonardo 发表于 2013-2-3 23:15
另两家更丑,而且是平头车,远不如长头好维护
这东西载重多少?能在基础上搞个防雷车卖钱吗?可以附加装甲和枪塔吧。
秋天的猪 发表于 2013-2-3 23:20
这东西载重多少?能在基础上搞个防雷车卖钱吗?可以附加装甲和枪塔吧。
一个轴10到12吨,越野的话要半载。本来这个车就是中型卡车,载重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关键还在于通过性如何
秋天的猪 发表于 2013-2-3 23:20
这东西载重多少?能在基础上搞个防雷车卖钱吗?可以附加装甲和枪塔吧。
tg有专门的防地雷车,长安中的标,好像就是南非的那款
leonardo 发表于 2013-2-3 23:30
一个轴10到12吨,越野的话要半载。本来这个车就是中型卡车,载重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关键还在于通过性如何
一轴12吨,三轴36吨,你确定没搞错么;funk


故弄玄虚,文章来自《中央企业红旗班组(科室)标杆事迹汇编》两年前的公开资料何谈泄密。



故弄玄虚,文章来自《中央企业红旗班组(科室)标杆事迹汇编》两年前的公开资料何谈泄密。

leonardo 发表于 2013-2-3 23:30
一个轴10到12吨,越野的话要半载。本来这个车就是中型卡车,载重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关键还在于通过性如何
我觉得三轴的那个越野载重也就7-8吨的样子
6X6估計总质量不超15吨,这车是单胎的。一轴就12吨!疯掉了,不是山西内蒙拉煤的小火车,那些6轴大卡上百吨轻松
飞扬的懒大说东风样牛因为轮减占地方,搞的万向节很弱被否,不知一汽如何解決的?
貌似有点营养啊,看看能不能养肥
gnome2130 发表于 2013-2-3 07:31
每次看卡车运人都看的蛋疼,不能买点大巴?
开赴战场时用大巴运人?
太有才了吧?
解放军之怒 发表于 2013-2-4 13:25
开赴战场时用大巴运人?
太有才了吧?
市区呢?战场用大卡车运兵也很有才是不是?完全没有任何防护
zxj123 发表于 2013-2-4 01:04
一轴12吨,三轴36吨,你确定没搞错么
记成重卡标准了,这个车是10左右的车
gnome2130 发表于 2013-2-4 13:28
市区呢?战场用大卡车运兵也很有才是不是?完全没有任何防护

没事往市区里运兵干嘛?大巴只能拉人,不能拉货,平时完全是种闲置浪费
驻港部队倒是有用大巴拉人
大卡是后勤所属的,并不会开到一线上的
说用大巴运人的哥们儿应该没想到展开的时候咋办,一个一个下车?那不耽误事儿吗。部队从卡车上下来都是从两边护栏上直接往下翻(完全是特技动作),这样一个卡车加上后面是三面下人。
另外,卡车的难点是三个部件:发动机,车桥和变速箱。
一汽的卡车发动机是国际水平(同样排量马力比奔驰的还大点,青藏高原上唯一一个能够保证可靠性不下降的商用卡车厂家),李骏就是发动机的总师,国际汽车技术联合会轮值主席的位置也是靠解放的发动机挣下来;一汽的卡车发动机是三家竞争,一般的商用型号都是可以选配两种以上发动机,第一供应商是一汽锡柴(电控共轨就是锡柴的成名专利),产量最大,型号最全,第二供应商是一汽大柴(大连道依茨),型号以中低排量为主,高排量的没有,第三供应商是长春汽研所下面的柴油机厂。三个独立的子利润中心互相竞争,导致了一汽柴油机的进步非常快,至少在相同的排量之下,绝不比道依茨的发动机差一点,这些都可以在解放的官网上查到,不是我瞎说的。
车桥也是强项,但是变速箱还差点。不少商用型号是德国的变速箱或者引进日本技术的自产版。这个报道里面说了变速箱的设计上遇到了不小困难,也印证了咱们的弱项就在这个上。
至于国内其他的厂家,东风是康明斯发动机配日本车桥自产版,高速上卡车轮毂刹车片乱飞的基本都是东风(不是可以抹黑,大家可以查查);重汽就是MAN的代工工厂,关键时候不能靠外国技术,陕汽靠的是奥地利斯太尔起家,不过引进之后国产做的不错。
为一汽自豪,变速器快点进步
2013-2-7 21:26 上传



所以,还是通过能力较强的军卡用处大,除了拉军用物资必要时也可以拉人,毕竟打仗不是旅游。
有图片?可以看看么
居然有人想到用大巴
马拉大炮 发表于 2013-2-7 22:55
居然有人想到用大巴

想到用大巴运兵的那位兄弟倒也是出于人性化的考虑,相比之下当然是坐大巴要舒服得多。我当年曾在大冷天坐过大卡车,虽说四面围着篷布,但那滋味还是够让人受的,心里一直在说“能不能停一会儿”?

当然了,那位兄弟显然没考虑军卡的使用环境大巴是否都吃得消。
木牛流马 发表于 2013-2-8 20:15
想到用大巴运兵的那位兄弟倒也是出于人性化的考虑,相比之下当然是坐大巴要舒服得多。我当年曾在大冷天 ...
想当年坐篷布车厢的东风去考车牌的味道(跑长途),单排坐车,多出来的人,坐后厢,那几天刚好降温,冷个半死。另一台同样的车虽然差不多,但是备了干粮,爽多了。
秋天的猪 发表于 2013-2-3 23:20
这东西载重多少?能在基础上搞个防雷车卖钱吗?可以附加装甲和枪塔吧。
  这个是后勤保障车,主要是拉弹药的~~不是战斗车辆,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但是防雷就不太现实了~
指间沙砾 发表于 2013-2-9 18:43
这个是后勤保障车,主要是拉弹药的~~不是战斗车辆,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但是防雷就不太现实了~
我没指望它防雷,我的意思利用某些部件应该也能发展出来一个。但是我们现在好像四川在产一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