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墨脱(摘要自西藏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6:23:33
看到很多人在讨论62年的那场战争为什么撤退,刚好又在看这篇文章,就随手摘录下来。

虽然墨脱并不是62年战争的主战场,但是大家可以对比思考当年其他道路的后勤挑战。

进出墨脱的古道,有4条,一条是多雄拉线,一条是金珠拉线,一条是索瓦拉线,一条是沿江线。前三条古道都要翻越4000多米的高山隘口,冰冻封雪,每年只能通过二三个月。(大家可以对比考虑62年发生战争的时间和我们撤退的时间)沿江一线没有雪山,但是要过大峡谷,全程骡马都无法通行。

1961年,西藏军区就有意打通墨脱之路。(对比考虑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的时间点)。最初选择多雄拉线,但是等到工兵翻越多雄拉,走到易功伯山顶时,发现下山无路,只好用望远镜远眺墨脱,无功而返。

那么,多雄拉山是什么样子的?岩壁破碎(去过四川西藏地区的都知道那种山体),裂缝纵横,南面绝壁千仞,下面是咆哮河水,极易发生泥石流。战士们利用夏季翻山修路,但是据统计,当年8月4日到10月24日(传统墨脱与外界交通的最佳季节)只有6天没下雨,而11月就要大雪封山,战士们不得已在10月31日冒死翻山回来,第一次修路彻底失败。

1965年,第二次修路,在帕龙藏布江上修了一座80米的简易吊桥,最终因为工程太艰难再度停工,沿江线初次尝试失败。

1973年到1974年,再度从扎木向墨脱,翻越噶隆拉山,设计公路,75年开始施工,到1978年夏季,已经修到了噶隆拉山口。这时,年轻的泽仁扎西将见证第一次扎墨公路修建中最艰险的一段:翻越噶隆拉山。

1978年,施工路线没有沿着古道翻越雪山,而是东移绕道多热拉山垭口,泽仁扎西到来时,墨脱公路指挥部包括一个工兵营,公路工程一队,以及知青一、二大队,合计2000多人。翻山道路的粮食、建材全靠人力背运,这条路是上千青年硬背上噶隆拉山的路。男的每周完成500斤运输任务,女的也要300斤,路程往返30公里,不管你怎么着,都必须完成任务。为了躲避雪崩和泥石流,泽仁扎西和同伴凌晨三四点出发,回到工地已经过了半夜。如果一旦翻不过雪山,就会被冻死,女孩子到山上体力不支,痛苦不已,全靠男青年连推带拉才能过山。他们背负的粮食和建材,浸透了汗水泪水和雨水,加上山南潮湿气候的霉味和苦味,五味俱全。(这段话记者写得特别好)

泽仁扎西说:当时和他一辆大卡车进去的工人和之前,为了修通24k到114k,死了20多个人。

这就是翻越噶隆拉雪山的道路


噶隆拉雪山
看到很多人在讨论62年的那场战争为什么撤退,刚好又在看这篇文章,就随手摘录下来。

虽然墨脱并不是62年战争的主战场,但是大家可以对比思考当年其他道路的后勤挑战。

进出墨脱的古道,有4条,一条是多雄拉线,一条是金珠拉线,一条是索瓦拉线,一条是沿江线。前三条古道都要翻越4000多米的高山隘口,冰冻封雪,每年只能通过二三个月。(大家可以对比考虑62年发生战争的时间和我们撤退的时间)沿江一线没有雪山,但是要过大峡谷,全程骡马都无法通行。

1961年,西藏军区就有意打通墨脱之路。(对比考虑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的时间点)。最初选择多雄拉线,但是等到工兵翻越多雄拉,走到易功伯山顶时,发现下山无路,只好用望远镜远眺墨脱,无功而返。

那么,多雄拉山是什么样子的?岩壁破碎(去过四川西藏地区的都知道那种山体),裂缝纵横,南面绝壁千仞,下面是咆哮河水,极易发生泥石流。战士们利用夏季翻山修路,但是据统计,当年8月4日到10月24日(传统墨脱与外界交通的最佳季节)只有6天没下雨,而11月就要大雪封山,战士们不得已在10月31日冒死翻山回来,第一次修路彻底失败。

1965年,第二次修路,在帕龙藏布江上修了一座80米的简易吊桥,最终因为工程太艰难再度停工,沿江线初次尝试失败。

1973年到1974年,再度从扎木向墨脱,翻越噶隆拉山,设计公路,75年开始施工,到1978年夏季,已经修到了噶隆拉山口。这时,年轻的泽仁扎西将见证第一次扎墨公路修建中最艰险的一段:翻越噶隆拉山。

1978年,施工路线没有沿着古道翻越雪山,而是东移绕道多热拉山垭口,泽仁扎西到来时,墨脱公路指挥部包括一个工兵营,公路工程一队,以及知青一、二大队,合计2000多人。翻山道路的粮食、建材全靠人力背运,这条路是上千青年硬背上噶隆拉山的路。男的每周完成500斤运输任务,女的也要300斤,路程往返30公里,不管你怎么着,都必须完成任务。为了躲避雪崩和泥石流,泽仁扎西和同伴凌晨三四点出发,回到工地已经过了半夜。如果一旦翻不过雪山,就会被冻死,女孩子到山上体力不支,痛苦不已,全靠男青年连推带拉才能过山。他们背负的粮食和建材,浸透了汗水泪水和雨水,加上山南潮湿气候的霉味和苦味,五味俱全。(这段话记者写得特别好)

泽仁扎西说:当时和他一辆大卡车进去的工人和之前,为了修通24k到114k,死了20多个人。

这就是翻越噶隆拉雪山的道路

噶隆拉雪山.JPG (62.7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7 13:28 上传



噶隆拉雪山

2.JPG (60.6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7 13:28 上传

炸山填路。。。。。。。
沿江有路,不过要打长隧
基本上通了没有?隧道已经贯通啦,其它的呢
通了
军人的精神, 深感敬佩。
好多年前就说在修路
现在还没有通么?
刚竣工不久的隧道,算是解决了最难走的一段,但不是全部
期待早日畅通!
估计已经通了
墨脱通公路,但是季节性的
期待更多高清大图


楼上很多朋友说对了,路现在是通了,不过仍然是季节性的通。

该文记者在2012年去探访墨脱时,在10K处,遇到了西藏交通实业有限公司的一个道班,13人,有男有女。
这些四川人并不年轻,也绝不高大,他们的工作,就是将滚落下的巨石用炸药、风镐、铁锤等工具弄碎,填满公路两端的护栏,铸成水泥墙,以防止山体滑坡,每天早上8点下班,8点收工,就是走回拐角帐篷。
他们500米的路,要修筑一个月,而扎墨公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修到噶隆拉山顶。
基站路过一辆挖掘机时,看到驾驶室里塞满了被子、干粮和柴油,修到哪里就住到哪里。





从10k到噶隆拉山,两侧都是平缓山坡,但是雪崩就在这里涌向道路,记者的车辆在三米高的雪墙里前进,突然听到远方轰隆隆的闷雷声,又雪崩了……。



这条泽仁扎西他们修过的同一条道路,并不是道路总设计师何天牛的首选,他更希望另一条路线,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墨脱交通,但是成本要30多亿元,超过这条道路的3倍,而前面有人提过的炸山填路的沿江线,会极大破坏自然环境,也不可接受,所以最终是重新铺设1975年的扎墨公路。区别是在2010年12月15日,开通了噶隆拉隧道,当年翻越垭口的24公里血泪之路即被废弃。





很多人说TG属兔,善于打洞修路,但这个隧道,何天牛和他的同事研究了6年之久,因为这个隧道是国内穿越断层最多(想想藏南刚好是亚欧大陆和南亚次大陆碰撞的地方),地应力最强,逆坡度最高的高原隧道,誉为:隧道地址病害百科全书。

噶隆拉山上有两条十字型大断裂带,而隧道正在中间,一开挖,就发现岩石比想象还要恶劣,表面缝隙多,破碎程度大,含水量高。这个隧道修建时,一天的渗水超过一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但是毕竟兔子擅长打洞,如今,噶隆拉隧道通车后,墨脱已经能保证8-9个月与外界交通,冬季隧道关闭。



楼上很多朋友说对了,路现在是通了,不过仍然是季节性的通。

该文记者在2012年去探访墨脱时,在10K处,遇到了西藏交通实业有限公司的一个道班,13人,有男有女。
这些四川人并不年轻,也绝不高大,他们的工作,就是将滚落下的巨石用炸药、风镐、铁锤等工具弄碎,填满公路两端的护栏,铸成水泥墙,以防止山体滑坡,每天早上8点下班,8点收工,就是走回拐角帐篷。
他们500米的路,要修筑一个月,而扎墨公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修到噶隆拉山顶。
基站路过一辆挖掘机时,看到驾驶室里塞满了被子、干粮和柴油,修到哪里就住到哪里。

3.JPG (82.9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2:14 上传



4.JPG (83.2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2:14 上传



从10k到噶隆拉山,两侧都是平缓山坡,但是雪崩就在这里涌向道路,记者的车辆在三米高的雪墙里前进,突然听到远方轰隆隆的闷雷声,又雪崩了……。

9.JPG (33.1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2:33 上传



这条泽仁扎西他们修过的同一条道路,并不是道路总设计师何天牛的首选,他更希望另一条路线,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墨脱交通,但是成本要30多亿元,超过这条道路的3倍,而前面有人提过的炸山填路的沿江线,会极大破坏自然环境,也不可接受,所以最终是重新铺设1975年的扎墨公路。区别是在2010年12月15日,开通了噶隆拉隧道,当年翻越垭口的24公里血泪之路即被废弃。

5.JPG (48.9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2:14 上传



6.JPG (26.1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2:14 上传



很多人说TG属兔,善于打洞修路,但这个隧道,何天牛和他的同事研究了6年之久,因为这个隧道是国内穿越断层最多(想想藏南刚好是亚欧大陆和南亚次大陆碰撞的地方),地应力最强,逆坡度最高的高原隧道,誉为:隧道地址病害百科全书。

噶隆拉山上有两条十字型大断裂带,而隧道正在中间,一开挖,就发现岩石比想象还要恶劣,表面缝隙多,破碎程度大,含水量高。这个隧道修建时,一天的渗水超过一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但是毕竟兔子擅长打洞,如今,噶隆拉隧道通车后,墨脱已经能保证8-9个月与外界交通,冬季隧道关闭。


qy_panzer 发表于 2013-1-21 12:21
楼上很多朋友说对了,路现在是通了,不过仍然是季节性的通。

该文记者在2012年去探访墨脱时,在10K处,遇 ...


通过隧道后,就翻越了噶隆拉山,完全是急而陡的下坡,当年泽仁扎西记忆中的道路,很快也就告别了雪山,进入了潮湿闷热的雨林。

以下为记者倒叙,大家注意……

基站在62K遇到了另外一组南阳来的修路工人,他们的工作最便宜的200一天,贵的480一天,但是一个月能施工的天数顶多20天,如此高的工资,因为这里挥之不去的生命危险。

当年和泽仁扎西一起奋战在这里的知情们,因为塌方、泥石流,缺医少药,缺衣少食,泽仁扎西目睹了很多重感冒发烧的知情没有办法得到治疗,死在路上。被塌方掩埋、被泥石流冲走、被飞石击中,在不断的事故中,1980年5月,已经修到了114k,但这是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后方道路被泥石流和暴雨冲击,时断时续,物资炸药中断。1980年9月11日,指挥部被泥石流席卷而去,1981年2月,上级同意停止修建,同年6月,放弃对扎墨公路的养护,泽仁扎西和朋友们立刻丢掉所有物品,带上干粮,3天三夜,沿着他们用双肩和生命铺就的道路跑回了波密。当年历经6年的公路,就此宣告失败,耗资2538玩元,牺牲34人,重伤100多人。。。

而1993年,墨脱再次通了土路,几辆汽车开入了墨脱,然而,泥石流很快吞没了土路,这些汽车再也没有开出去过。

直到2012年,全新的扎墨公路修好后,汽车才再次进入墨脱,而就在这道路通车前,总设计师何天牛已经在离开墨脱一天后心肌梗塞逝世。




qy_panzer 发表于 2013-1-21 12:21
楼上很多朋友说对了,路现在是通了,不过仍然是季节性的通。

该文记者在2012年去探访墨脱时,在10K处,遇 ...


通过隧道后,就翻越了噶隆拉山,完全是急而陡的下坡,当年泽仁扎西记忆中的道路,很快也就告别了雪山,进入了潮湿闷热的雨林。

以下为记者倒叙,大家注意……

基站在62K遇到了另外一组南阳来的修路工人,他们的工作最便宜的200一天,贵的480一天,但是一个月能施工的天数顶多20天,如此高的工资,因为这里挥之不去的生命危险。

当年和泽仁扎西一起奋战在这里的知情们,因为塌方、泥石流,缺医少药,缺衣少食,泽仁扎西目睹了很多重感冒发烧的知情没有办法得到治疗,死在路上。被塌方掩埋、被泥石流冲走、被飞石击中,在不断的事故中,1980年5月,已经修到了114k,但这是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后方道路被泥石流和暴雨冲击,时断时续,物资炸药中断。1980年9月11日,指挥部被泥石流席卷而去,1981年2月,上级同意停止修建,同年6月,放弃对扎墨公路的养护,泽仁扎西和朋友们立刻丢掉所有物品,带上干粮,3天三夜,沿着他们用双肩和生命铺就的道路跑回了波密。当年历经6年的公路,就此宣告失败,耗资2538玩元,牺牲34人,重伤100多人。。。

而1993年,墨脱再次通了土路,几辆汽车开入了墨脱,然而,泥石流很快吞没了土路,这些汽车再也没有开出去过。

直到2012年,全新的扎墨公路修好后,汽车才再次进入墨脱,而就在这道路通车前,总设计师何天牛已经在离开墨脱一天后心肌梗塞逝世。

7.JPG (37.7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2:30 上传



8.JPG (80.8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2:30 上传

那边风景独好,走向印度洋。
qy_panzer 发表于 2013-1-21 12:21
楼上很多朋友说对了,路现在是通了,不过仍然是季节性的通。

该文记者在2012年去探访墨脱时,在10K处,遇 ...
30亿也是个事?工部侍郎何在,到户部即刻领个百十亿给朕搞通喽

galaxymacro 发表于 2013-1-21 12:34
30亿也是个事?工部侍郎何在,到户部即刻领个百十亿给朕搞通喽


30亿估计是2000年左右的30亿,和现在的30亿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关键是这么大成本搞通了路,经济效益可能极其低下。这一期杂志里还报道了很多当地的生活,要靠当地那点物产,估计几百年也攒不齐30亿。
galaxymacro 发表于 2013-1-21 12:34
30亿也是个事?工部侍郎何在,到户部即刻领个百十亿给朕搞通喽


30亿估计是2000年左右的30亿,和现在的30亿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关键是这么大成本搞通了路,经济效益可能极其低下。这一期杂志里还报道了很多当地的生活,要靠当地那点物产,估计几百年也攒不齐30亿。
墨脱看上去好漂亮
150395812 发表于 2013-1-21 12:37
墨脱看上去好漂亮
嗯,是很漂亮,而且有很多漂亮的传说:

比如:

一个女驴友一度去过墨脱,在当地需要边防登记,无意中就记下了一名边防战士的手机号,

一年后故地重游,想起来给这个战士打了个电话,想请他帮忙安排一些食宿事宜,不想到当地倍受各种欢迎礼遇,开店的群众皆云:XXX的女朋友来了,我们怎么能要钱,其实该战士并没有说过她是女朋友,只是当地实在太过隔绝,一个妙龄女子不远万里,腿儿着(真的是要走路拼命翻山,那时候没车)来看他(这个是群众的理解),不是女朋友又怎么解释。。。

mm心里荡漾了……回家后一个月,大雪封山之前,顶着战士的怒斥,再度来到了墨脱,后来,两个人就结婚了。很浪漫的故事。

这是真事,杂志上有照片的。

另外一个故事就是当地不肯收这mm住宿钱的旅店曾眼镜曾老板了。他自己是驴友,走到这里不舍得走,就住下了。他自己说绝不找驴友做老婆,因为在这里看了太多人:踏上墨脱之路前还是陌生人,走到墨脱就住在一张床上了,离开墨脱又各奔他方,再不相见。
我感觉到~~一种伟大!
想想62年的国力。。。真的扛不住啊。
同志们,该县就在喜玛拉雅山脉主山脊南坡哦
可惜没有沿途的照片,我是说太少、不全。
不是快通了吗?
2013-1-21 12:54 上传



古代进入墨脱,有两座雪山可以翻越,一座是多雄拉山,一座是金珠拉山。

多雄拉山海拔4221米,每年除了6-11月,都是大雪封山,鸟兽难行。(对比62年11月撤兵)即使春夏交替,也是雪崩高发,因为坡度超过40度。

每天要翻山,必须在上午过山,中午12点后,山口就会狂风大作,浓雾大气,行人要么被风卷走,要么冻死山口,或者迷路。

本期杂志另外一位作者陈江,就在这条生死线上走了一程。

他还没上路,背夫就已经跑路了三个,因为近期下雨太多,背夫妈妈不让上山,可见即使当地人,翻越这座雪山也是凶险万千。每个背夫每天工资是400元。

天没亮,他们就坐上了东风车,可以先坐10公里,再徒步,而车厢连尾部挡板都没有,上山时人说掉就掉出去。没想到这段路程,反而是最舒服的一段。

上山的第一台阶,有65度,一个队友走着居然检到一只鞋,一看,前面一个人鞋子掉了,因为天气太冷,脚都没有知觉居然不知道,这是六月啊。

大家拼命在12点之前赶到垭口,狂风大作,没人敢停留,加速下山。据记者说,雪线下瀑布随处可见,远处群峰绵绵,雪原辽阔,人如蝼蚁,可惜他居然把两台哈苏一台莱卡都给了背夫……而背夫在最后照顾其他队友……又不敢停留等背夫,最终啥也没拍着。{:soso__17542159558408545634_2:} 而这下山比上山还危险,最终还是平安在天黑前下了山。


ymx654321 发表于 2013-1-21 12:54
可惜没有沿途的照片,我是说太少、不全。


原文里公路照片不多,我挑些墨脱其他照片逐渐贴过来。
































ymx654321 发表于 2013-1-21 12:54
可惜没有沿途的照片,我是说太少、不全。


原文里公路照片不多,我挑些墨脱其他照片逐渐贴过来。

13.JPG (304.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07 上传



14.JPG (56.9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08 上传



15.JPG (106.6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09 上传



16.JPG (49.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17.JPG (8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18.JPG (86.7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19.JPG (68.2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20.JPG (56.0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21.JPG (118.6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22.JPG (82.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23.JPG (90.8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24.JPG (81.2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25.JPG (85.0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26.JPG (98.0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27.JPG (74.1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 13:13 上传



2013-1-21 13:19 上传



太迷人了!从空中看真美!
需要好多直升机啊
希望中国早日把印度占据的藏南地区收回来。
资料贴啊,谢谢楼主!右键之!
其实用现在的技术只要舍得花钱,修通是没任何问题的
尽快修通,让更多的藏族同胞来内地看看,加强民族间的沟通合作,让他们明白只有跟着兔子才能过上好日子。
迷你小子 发表于 2013-1-21 13:40
其实用现在的技术只要舍得花钱,修通是没任何问题的
维护是大问题,上面贴的很多图,都是修通后维护的。
这个地方和别处还不一样,正好是喜马拉雅山往起拱的地方。
今年修了路,过几年地形一变,地质灾害一来,就麻烦了。
qy_panzer 发表于 2013-1-21 13:20
壮哉兔子筑路工,致敬兔子筑路工!
原始森林
     我个人是认定不管62年撤退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后勤,当年的后勤肯定是支持不起长期战争甚至高烈度对峙的。而且后勤不仅是西藏对藏南的后勤支持,从更大的视野来看,从现代战争的需求角度,甚至西藏本身都是没有造血功能的需要后勤支持的对象。
     当然,对面的印度也面临着各种后勤难题,但是总体条件还是比中国好得多,光说在战区的空运支持这一条,是当时的中国无法企及的。
向英勇的筑路护路队伍致敬
感动,感叹!
虽然经常在自驾的帖子里看见这些,还是要说:真NM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