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养一个普通的边防兵要花多少钱?(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3:46:22


  历朝历代,养兵之费都是国家财政支出的核心部分,我国古代王朝养一个普通士兵每年大概需要花多少钱?这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如果把多个王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又会得出些什么呢? 思平试图简单分析几个主要朝代的日常养兵之费,热烈欢迎大家拍砖讨论(笔者本身时间、学力都有限,只能是分析包括普通士兵衣食住行、日常津贴等部分的狭义上的“养兵之费”,不包括武器装备、战时赏赐、日常训练、战时保障、战时抚恤等广义上的“养兵之费”,当然,由于各种原因,下面的分析难免还存在一些疏漏、猜测的成分)
     
  第一篇讲讲西汉,西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领域的一个高峰,名将辈出、军威赫赫,战时的大集群骑兵部队千里奔袭就不说了,即使在较为太平的年月,也维持着一支高效的边防力量。西汉时期的千秋武功,自然也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全力支持。尽管西汉时期以征兵制为主,普通戍边士卒多为义务兵,国家只负担其衣粮兵装,并无额外的俸禄,但是其日常所需要的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从士卒的口粮来看,居延汉简中有大量口粮发放的簿册,其中最常见的发放标准是每人每月“三石三斗三升少”,据陈直、陈梦家等学者考证,这里的“石”为“小石”,折合为西汉时期的大石二石,则普通士卒每年消耗粮食大约24石。
      西汉时期粮价大约多少呢?太平御览卷35引恒谭《新论》:“汉文帝躬俭约,修道德,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汉书•食货志》记载:“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十一郡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饥死”,《汉书•冯奉世传》记载:“永光二年,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可见在灾荒时期,谷价可能上涨至数百石,而在文帝时,天下太平,谷价跌至每石数十钱,居延汉简中关于粮食价格的简文亦较多,如:“粟两石,直三百九十”,“出钱二百二,籴粱粟二石,石百一十。出钱二百一十,籴黍粟二石,石百五。出钱百一十,籴大麦一石,石百一十”……综合来看,则正常年月每石谷价百文是较为可信的,则每位士卒在粮食支出上起码需2400钱。值得注意的是,一线的戍卒、骑兵主要职责为“通烽火、谨侯望”,不可能主要从事屯田,故这部分的边防军的粮食支出不可能自给自足,还是要记在国家的账上。另外再考虑到运输的损耗、消耗,每年的花费比2400钱只多不少。
      
  从士卒的衣装来看,黄今言、陈晓鸣所论汉代士卒一年的衣物所费不少于2300钱,具体可以参见其《汉朝边防军的规模及其养兵费用之探讨》,这里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黄文中认为这是较为保守的估计,因为考虑到官私各给其半,而汉代戍边士卒衣物官给的程度很难厘清,思平认为,私给的程度不会太高。居延汉简中有大量低级军官如燧长、士吏等赊账购买戍卒衣物的简文,可见普通戍卒自身的官给衣物可以满足最基本的需要,才可以将部分私给或官给衣物卖于他人,故思平认为官给衣物当在3000钱左右。
      
  除了必备的衣物和粮食,还要再加上一些如肉、菜、盐等其他副食品消耗。先看看蔬菜类的消耗,如下列居延汉简:“第四燧长口之菜钱二百一十六,又肉钱七十,凡二百八十六”,以及“第一燧长万年菜钱二百一十六”,这里所提到的菜钱,当是以月为单位(如口粮发放),考虑到每燧之戍卒不过3、4人,则每位戍卒月消耗菜钱在50钱左右,每年大约600钱。
      
  西汉居延地区肉类价格并不贵,如居延汉简中记载“肉十斤,直三十”,“肉百斤,直七百”,“买脂五十斤斤八十”,相对粮价来说,肉价不算甚贵(汉简中未提及是猪肉、牛肉、还是羊肉,这里未能详加考证,但是无论何种种类,价格都不过数钱一斤,丘光明等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中提到西汉时期一斤的标准值250克,相当于今天的半斤,换算为今日之计量,每斤肉亦不过6-14钱左右,按照下文的实际购买力水平计算,相当于今天的2.4-5.6元每斤,较当前物价为低),以每位士卒每年消耗各类肉60-70斤(汉制)计算(关于肉类的供应标准没有更加详细的记载,但是从一些简文中可以加以推测:“第四燧长口之菜钱二百一十六,又肉钱七十,凡二百八十六”,如上文按每燧之戍卒3、4人为计,每人每月用肉钱大约20钱,相当于3斤左右,考虑到汉简中还有不少食用家禽、内脏、鱼类等其它肉类的记载,在此大致估计每月士卒消耗各类肉食产品总计在5-6斤,每年在60-70斤),大约500钱左右。
      
  此外,盐的消耗也是必不可少的,《赵充国传》载:“……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据此可知,其每人每月平均食盐在三合左右,每年在40合左右,相当于4升,即0.04斛(石)。而西汉食盐的价格,在盐铁官营后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 “官盐价比私盐贵(私盐与粟米同价),许多贫民买不起盐,只好淡食”。林甘泉等先生在《中国经济通史》中认为 “盐的正常价大约是每石四百钱左右,涨至八千钱为高价。”考虑到西北边境地区并非主要的食盐产地,运输困难,盐价以每石1000钱计算,则需40钱。
   
  综合上面的分析,在非战争情况下,西汉时期边军士卒一年的养兵费用如下:2400+3000+600+500+40=6540钱左右。再考虑到其他一些诸如医药费等必备的开销,可以认为:每年7000钱左右是西汉时期西北戍边士卒的基本生活保障开支。
      
  这7000钱大概能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呢?
     
  关于西汉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黄今言先生在《秦汉赋役制度研究》中认为:“(以西汉平帝元始二年的情况为例)综合租(税)、赋两项,一年中,国家在这方面的财政收入是12772359020钱,这个数字,和上引恒谭《新论》说的都内钱与少府钱的总数一百二十三万万的数据,大致吻合”。除上述农业税和人头税之外,西汉政府所征收的其他一些工商业税收亦为数不少,如关税、市税、算缗钱、盐铁酒税、赀代税、工税、六畜税、渔业税等,这其中如算缗钱、盐铁酒税或非常制,或时有反复,而其他则多为常税。
      
  在诸多常设末业税中,盐业专营无疑占有重要地位,盐业官营之后,国家一年大约可以额外收入数亿钱。据上文可知,成年男子每人每月平均食盐在三合左右。若按全国人口五千万计,则每月耗盐十五万斛,即150000石,以每石400钱计算,每月食盐销售可以达到6000万钱,每年消费72000万钱。六畜税、渔业税这些畜牧水产业的税收,当不抵盐业专营的收入。而关税、市税等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密切联系的税种,西汉时期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左右。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武帝之前曾达到较高的程度。《史记》中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在武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诸多措施后,元气大伤,难以恢复到之前那种状态。林文勋、黄纯艳两位在《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商品经济》中所论:“汉武帝时期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控制了商品的流通和生产两个环节而又影响了商品的消费,使大中小商人和小农均退出了商品经济领域,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商品经济发展高峰因此而结束”。综合来看,西汉时期诸多常设末业税,笔者推测一年能够有十数亿钱左右。
      
  黄今言先生所作推论,建立在西汉时期户口高峰时期,在西汉中前期,国家未必能够掌握如此数目的丁口和田地,在农业税和人头税的基础上,在适当考虑诸末业税,则西汉时期财政收入的总额,大致在130亿钱。
      再结合上文关于养兵之费的分析,则可以统计出,西汉时期养一个普通的边防士兵,占国家财政收入的0.000000538,大约为190万分之一。
      
  另外,西汉时期的7000钱,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呢?目前关于不同时期货币实际购买力比较,大多采用四种折算方式,分别以黄金、白银、粮食、土地为衡量标准,而在这三者之中,西汉发行的白银货币极少,无法用白银来作为衡量标准。与之相反,史书上关于黄金的记载却极多,但是由于所记载的黄金使用量与之后的王朝相比过于夸大,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史书中将黄铜与黄金混淆,因此这里无法采用以黄金作为衡量标准。而土地价格更加是没有可比性,因此以这里以粮价为主要参照物。
      
  林甘泉先生在《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中论述到:“汉代一石等于2市斗,一市斗等于13.5斤(当前标准斤),则每石等于27斤”。这个标准和居延汉简中的记载相符,居延汉简中记载最多的标准是士卒每月用谷 3石3斗3升少,折合成大石为2石,约54斤,以七折作商品粮,可以得大约38斤。以今天的市斤为计量单位,西汉时期一斤粮食大约3.7钱,这里西汉的粮价为尚未脱粒的粗粮,以七折算细粮,一斤细粮大约5.29钱。
      
  以笔者居住的城市为例,一斤大米(普通的类型)的价格在2.2元左右,则西汉时期一钱的实际购买力大约相当于今天的0.42元。按照今天的物价,西汉时期养一个最普通的边防义务兵,一年需要花费大约2940元。


  历朝历代,养兵之费都是国家财政支出的核心部分,我国古代王朝养一个普通士兵每年大概需要花多少钱?这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如果把多个王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又会得出些什么呢? 思平试图简单分析几个主要朝代的日常养兵之费,热烈欢迎大家拍砖讨论(笔者本身时间、学力都有限,只能是分析包括普通士兵衣食住行、日常津贴等部分的狭义上的“养兵之费”,不包括武器装备、战时赏赐、日常训练、战时保障、战时抚恤等广义上的“养兵之费”,当然,由于各种原因,下面的分析难免还存在一些疏漏、猜测的成分)
     
  第一篇讲讲西汉,西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领域的一个高峰,名将辈出、军威赫赫,战时的大集群骑兵部队千里奔袭就不说了,即使在较为太平的年月,也维持着一支高效的边防力量。西汉时期的千秋武功,自然也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全力支持。尽管西汉时期以征兵制为主,普通戍边士卒多为义务兵,国家只负担其衣粮兵装,并无额外的俸禄,但是其日常所需要的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从士卒的口粮来看,居延汉简中有大量口粮发放的簿册,其中最常见的发放标准是每人每月“三石三斗三升少”,据陈直、陈梦家等学者考证,这里的“石”为“小石”,折合为西汉时期的大石二石,则普通士卒每年消耗粮食大约24石。
      西汉时期粮价大约多少呢?太平御览卷35引恒谭《新论》:“汉文帝躬俭约,修道德,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汉书•食货志》记载:“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十一郡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饥死”,《汉书•冯奉世传》记载:“永光二年,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余,边郡四百,关东五百”可见在灾荒时期,谷价可能上涨至数百石,而在文帝时,天下太平,谷价跌至每石数十钱,居延汉简中关于粮食价格的简文亦较多,如:“粟两石,直三百九十”,“出钱二百二,籴粱粟二石,石百一十。出钱二百一十,籴黍粟二石,石百五。出钱百一十,籴大麦一石,石百一十”……综合来看,则正常年月每石谷价百文是较为可信的,则每位士卒在粮食支出上起码需2400钱。值得注意的是,一线的戍卒、骑兵主要职责为“通烽火、谨侯望”,不可能主要从事屯田,故这部分的边防军的粮食支出不可能自给自足,还是要记在国家的账上。另外再考虑到运输的损耗、消耗,每年的花费比2400钱只多不少。
      
  从士卒的衣装来看,黄今言、陈晓鸣所论汉代士卒一年的衣物所费不少于2300钱,具体可以参见其《汉朝边防军的规模及其养兵费用之探讨》,这里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黄文中认为这是较为保守的估计,因为考虑到官私各给其半,而汉代戍边士卒衣物官给的程度很难厘清,思平认为,私给的程度不会太高。居延汉简中有大量低级军官如燧长、士吏等赊账购买戍卒衣物的简文,可见普通戍卒自身的官给衣物可以满足最基本的需要,才可以将部分私给或官给衣物卖于他人,故思平认为官给衣物当在3000钱左右。
      
  除了必备的衣物和粮食,还要再加上一些如肉、菜、盐等其他副食品消耗。先看看蔬菜类的消耗,如下列居延汉简:“第四燧长口之菜钱二百一十六,又肉钱七十,凡二百八十六”,以及“第一燧长万年菜钱二百一十六”,这里所提到的菜钱,当是以月为单位(如口粮发放),考虑到每燧之戍卒不过3、4人,则每位戍卒月消耗菜钱在50钱左右,每年大约600钱。
      
  西汉居延地区肉类价格并不贵,如居延汉简中记载“肉十斤,直三十”,“肉百斤,直七百”,“买脂五十斤斤八十”,相对粮价来说,肉价不算甚贵(汉简中未提及是猪肉、牛肉、还是羊肉,这里未能详加考证,但是无论何种种类,价格都不过数钱一斤,丘光明等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中提到西汉时期一斤的标准值250克,相当于今天的半斤,换算为今日之计量,每斤肉亦不过6-14钱左右,按照下文的实际购买力水平计算,相当于今天的2.4-5.6元每斤,较当前物价为低),以每位士卒每年消耗各类肉60-70斤(汉制)计算(关于肉类的供应标准没有更加详细的记载,但是从一些简文中可以加以推测:“第四燧长口之菜钱二百一十六,又肉钱七十,凡二百八十六”,如上文按每燧之戍卒3、4人为计,每人每月用肉钱大约20钱,相当于3斤左右,考虑到汉简中还有不少食用家禽、内脏、鱼类等其它肉类的记载,在此大致估计每月士卒消耗各类肉食产品总计在5-6斤,每年在60-70斤),大约500钱左右。
      
  此外,盐的消耗也是必不可少的,《赵充国传》载:“……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据此可知,其每人每月平均食盐在三合左右,每年在40合左右,相当于4升,即0.04斛(石)。而西汉食盐的价格,在盐铁官营后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 “官盐价比私盐贵(私盐与粟米同价),许多贫民买不起盐,只好淡食”。林甘泉等先生在《中国经济通史》中认为 “盐的正常价大约是每石四百钱左右,涨至八千钱为高价。”考虑到西北边境地区并非主要的食盐产地,运输困难,盐价以每石1000钱计算,则需40钱。
   
  综合上面的分析,在非战争情况下,西汉时期边军士卒一年的养兵费用如下:2400+3000+600+500+40=6540钱左右。再考虑到其他一些诸如医药费等必备的开销,可以认为:每年7000钱左右是西汉时期西北戍边士卒的基本生活保障开支。
      
  这7000钱大概能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呢?
     
  关于西汉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黄今言先生在《秦汉赋役制度研究》中认为:“(以西汉平帝元始二年的情况为例)综合租(税)、赋两项,一年中,国家在这方面的财政收入是12772359020钱,这个数字,和上引恒谭《新论》说的都内钱与少府钱的总数一百二十三万万的数据,大致吻合”。除上述农业税和人头税之外,西汉政府所征收的其他一些工商业税收亦为数不少,如关税、市税、算缗钱、盐铁酒税、赀代税、工税、六畜税、渔业税等,这其中如算缗钱、盐铁酒税或非常制,或时有反复,而其他则多为常税。
      
  在诸多常设末业税中,盐业专营无疑占有重要地位,盐业官营之后,国家一年大约可以额外收入数亿钱。据上文可知,成年男子每人每月平均食盐在三合左右。若按全国人口五千万计,则每月耗盐十五万斛,即150000石,以每石400钱计算,每月食盐销售可以达到6000万钱,每年消费72000万钱。六畜税、渔业税这些畜牧水产业的税收,当不抵盐业专营的收入。而关税、市税等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密切联系的税种,西汉时期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左右。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武帝之前曾达到较高的程度。《史记》中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在武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诸多措施后,元气大伤,难以恢复到之前那种状态。林文勋、黄纯艳两位在《中国古代专卖制度与商品经济》中所论:“汉武帝时期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控制了商品的流通和生产两个环节而又影响了商品的消费,使大中小商人和小农均退出了商品经济领域,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商品经济发展高峰因此而结束”。综合来看,西汉时期诸多常设末业税,笔者推测一年能够有十数亿钱左右。
      
  黄今言先生所作推论,建立在西汉时期户口高峰时期,在西汉中前期,国家未必能够掌握如此数目的丁口和田地,在农业税和人头税的基础上,在适当考虑诸末业税,则西汉时期财政收入的总额,大致在130亿钱。
      再结合上文关于养兵之费的分析,则可以统计出,西汉时期养一个普通的边防士兵,占国家财政收入的0.000000538,大约为190万分之一。
      
  另外,西汉时期的7000钱,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呢?目前关于不同时期货币实际购买力比较,大多采用四种折算方式,分别以黄金、白银、粮食、土地为衡量标准,而在这三者之中,西汉发行的白银货币极少,无法用白银来作为衡量标准。与之相反,史书上关于黄金的记载却极多,但是由于所记载的黄金使用量与之后的王朝相比过于夸大,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史书中将黄铜与黄金混淆,因此这里无法采用以黄金作为衡量标准。而土地价格更加是没有可比性,因此以这里以粮价为主要参照物。
      
  林甘泉先生在《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中论述到:“汉代一石等于2市斗,一市斗等于13.5斤(当前标准斤),则每石等于27斤”。这个标准和居延汉简中的记载相符,居延汉简中记载最多的标准是士卒每月用谷 3石3斗3升少,折合成大石为2石,约54斤,以七折作商品粮,可以得大约38斤。以今天的市斤为计量单位,西汉时期一斤粮食大约3.7钱,这里西汉的粮价为尚未脱粒的粗粮,以七折算细粮,一斤细粮大约5.29钱。
      
  以笔者居住的城市为例,一斤大米(普通的类型)的价格在2.2元左右,则西汉时期一钱的实际购买力大约相当于今天的0.42元。按照今天的物价,西汉时期养一个最普通的边防义务兵,一年需要花费大约2940元。
好文,希望还能看到你对其他朝代的计算以及关于它们的比较研究。
谢谢楼主了。
衡量一个时期国力,还是折算成粮食好比较,还得比较当时财税政策,是收实物还是结算成钱。
西汉跨度有些大了,但楼主旁征博引资料丰富,不失为一篇精华文章。
长见识了,一名边卒按现在标准一年需要3000元,整个西汉政府财政收入一年可养兵190万,当然这样算不对,除开内府开支,官员奉禄,赈济灾民,能养兵60万就逆天了,一旦发动战争开销还要大,所以古时一场战事,要准备好几年,仗打完了还要修养好多年。
损人不利己 发表于 2013-1-15 17:30
衡量一个时期国力,还是折算成粮食好比较,还得比较当时财税政策,是收实物还是结算成钱。
是啊,具体情况确实复杂的多,黄今言算出的西汉时期税收收入是把粮食也算在一起的,统一折成钱,由于粮价波动等原因,也只能是推测呵呵
张载 发表于 2013-1-15 18:13
西汉跨度有些大了,但楼主旁征博引资料丰富,不失为一篇精华文章。
呵呵谢谢版主啊,西汉武帝前和武帝时期在制度上确实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本人实在时间有限,也只能是点到为止了另外惭愧的是这篇文章其实也感觉蛮粗糙的呵呵,有时间再改改
喜欢考据贴,赞楼主!
按照当时的物价,不算少了。
这种文章不错`!
昊昊 发表于 2013-1-16 08:38
长见识了,一名边卒按现在标准一年需要3000元,整个西汉政府财政收入一年可养兵190万,当然这样算不对,除开 ...

西汉政权平时中央军加边防军再加地方军也就差不多这个数,战时费用激增,只能广开财路,象汉武帝时“与民争利”,拼命创收。
鱼缸养龙 发表于 2013-1-16 22:35
喜欢考据贴,赞楼主!
谢谢支持,下次有机会写北宋呵呵
西汉一年的财政收入130亿钱,大致折合人民币50多亿元;
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5000-8000万两白银,按照1两白银=150元计算,大致折合人民币75亿元-120亿元。
看来在古代社会虽然经过了2000年的发展,生产力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社会组织形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家财力的增长速度是非常非常缓慢的。
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大致也就是现在一个中等地级市的收入而已。现在国家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度远非古代可比。
文章不错,不过,既然是"养兵",那就不能光算生活费,必须算上兵器盔甲等费用
昊昊 发表于 2013-1-16 08:38
长见识了,一名边卒按现在标准一年需要3000元,整个西汉政府财政收入一年可养兵190万,当然这样算不对,除开 ...
不能这样算的,那些义务兵开支算少的,如果是骑兵的话一个兵的开支(算上战马),顶10个义务兵都不止。
何况文中的义务兵还没有算武器方面的开支。
少算了军事设施建设的费用,就算有的时代兵器要求士兵自己配给,但是军事设施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楼主有空分析一下明朝的情况
支持一下吧
按照190万分之一的比例,加上兵甲,养10万边防军的财力至少要朝廷百分之十的财政收入,确实亚历山大。

不过古代边防军军费历来是大头
  补充一点:
  米价,不是直接换算的。当地当时生活水平低的时候,米对于生存意义更大。考虑到汉朝人民普遍处于饥寒交迫中,考虑到中国人到了1990年以后才基本温饱,汉朝米价这算成为先进米价,可以上浮一些。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20:06
  补充一点:
  米价,不是直接换算的。当地当时生活水平低的时候,米对于生存意义更大。考虑到汉朝人 ...
呵呵是的,以米价折算确实应当考虑到实际的温饱水平,这样对比起来更加有说服力一些
errison 发表于 2013-1-23 15:48
按照190万分之一的比例,加上兵甲,养10万边防军的财力至少要朝廷百分之十的财政收入,确实亚历山大。

不 ...
那确实是相当大头,不过比起北宋,西汉的压力还算小的,北宋更惨
西汉一年的财政收入130亿钱,大致折合人民币50多亿元;
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5000-8000万两白银,按照1两 ...
不能这样算的,不同时代生产力不一样,而且粮食的组成也不一样产量不一样,只有参考价值不能简单对比。
西汉一年的财政收入130亿钱,大致折合人民币50多亿元;
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5000-8000万两白银,按照1两 ...
不能这样算的,不同时代生产力不一样,而且粮食的组成也不一样产量不一样,只有参考价值不能简单对比。
好文,希望还能看到你对其他朝代的计算以及关于它们的比较研究。:D
长见识了 好文
分析得很好,有功底。看样子,那时的物价也低啊
楼主好文章。能继续写吗?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辽金宋、元、明、清。。。是不是太贪心了??
猎户座装备 发表于 2013-2-3 12:35
分析得很好,有功底。看样子,那时的物价也低啊
收入更低啊
     用粮食来推断购买力平价思路没问题,不过由于现代中国基本是个工业化的国家,因此粮食或者其他食品的价值远比不上农业社会。所以个人以为需要加权一下,但加权的比例可能就需要其他产品比如(手)工业品或者日用品作为参考了。个人无依据猜测当时一钱的购买力水平应当是一元人民币的3到5倍。
好文章 税收是政治之母 是军事之母
完了,我看见了不该看见的,怎么办。。。求救!!!!
啊!枪王! 发表于 2013-1-18 16:31
西汉一年的财政收入130亿钱,大致折合人民币50多亿元;
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5000-8000万两白银,按照1 ...
不是控制力度的问题吧?现代政府的控制力度是加大了很多,但是总体税负比古代低。我还是觉得这是工业化造成社会财富大爆炸的结果。
还有器仗用的钱,还有转输用的钱,兵要是屯田的话还可以折抵一部分……
好文章,不过成本再低,也 比不过北方游牧民族。
要考虑到现在粮食亩产量与当时亩产量的巨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