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相关资料=倡导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7:35:34
在最近有关中日两国关系的讨论中,出现了不少好文章,包括一些比较敏感的观点与十分重要的争鸣。虽然有些不够成熟,但因为真理来自畅所欲言和认真研读,战略新思路新思想可能就产生于不同学者的探讨、争论中。本着这种精神,我先提几个问题,抛砖引玉。

    (一)现在有这样一种看法,强调要研究“面向新时期的中日关系”。那么,什么是“新时期”,“新”在哪里,其具体内涵是什么?不同含义的“新”会对中日关系带来什么影响,中日关系能否出“新思路”?

    (二)在日本,最近几年关于“国际化”、“正常国家”的诉求不断增加,中国作为日本的主要近邻,理应关注这些动向。日本人的这种追求以及其政府的推动,有哪些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哪些地方可以宽恕或理解?有哪些应该质疑?理解和质疑的前提是什么?

    (三)关于未来日本的定位问题。日本在发展方向上是成为亚洲的“英国”,还是亚洲的“德国”?或者两者都不是?在亚洲的安全与政治的作用上,日本应该有哪些作用?邻国是否接受日本的这一定位?

    (四)最近韩国卢武铉政府在对日关系上迈出了新的步子,亦包含了新的思考。据我观察,韩国的智囊团与战略学界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比如总统访问日本、中国的时间都有精心选择,两国关系酝酿大的跃进。韩国处理对日关系时体现出的战略思考,对中国有何借鉴作用?

    (五)有美国学者(原政府官员)对我说,据她观察,中国近年来对日本态度没有很大的变化,而日本近年来的自身变化却很大,比如日本在政治上的追求,军事上的国际发展,都是前些年少有的。对于日本这些动向,怎样定位,中国对日本的认识比其他国家更有意义。

    (六)最近,有日本学者在与我方交流时,提出中日之间应互相帮助或形成某种默契。比如,他们认为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想加入西方八国集团(G8),日本作为八国集团惟一的亚洲国家,可以考虑在这些方面加以推动。另一方面,日本如果能够获得中国的理解,就可以取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子。如此,中日双方均将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东亚合作将迈开大步。

    (七)我个人以为,中日政治经济关系之间现在出现了日益加深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发展很快,2002年中日贸易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是世界上五大超千亿美元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而且势头不减。另一方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政治与安全关系上,双边关系即使不说是恶化,至少也是冷淡化,走进了“死胡同”。对于这种反差的形成与消弭,我们应该反思:问题出在哪些方面,日本方面有何责任?中国自身有何问题?

    (八)关于对日战略问题,时殷弘教授提出了所谓“战略集中的原则”,强调在对外战略上要有重点,即以防范美国为主,因而对日关系不应搞得太紧张。另一方面有人批评认为,中日关系的改善不应该由对第三方的关系来决定与主导。因此,如何塑造新型的中日美三角关系是一个难题。

    (九)如何发展中日关系,才能为亚洲新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新的动力?现在似乎中日之间防备(的成分)多于(认真)合作(的东西)。此外,日韩经贸合作迈出的步子较大,中国应该考虑怎样在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过程中改善两国关系。

    (十)总之,中日建交三十年来,两国关系已发展到很高的层次,但同时面临了新的麻烦与问题,中日关系必须牢记历史。我们必须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别的选择不能考虑。我特别强调一点:正在崛起的中国,不仅要有建设性的姿态和负责的形象,也应当有一种泱泱大国的风范,应当用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看待国家间有争议的问题,这里主要指中日关系,但我想这不止包含中日关系在最近有关中日两国关系的讨论中,出现了不少好文章,包括一些比较敏感的观点与十分重要的争鸣。虽然有些不够成熟,但因为真理来自畅所欲言和认真研读,战略新思路新思想可能就产生于不同学者的探讨、争论中。本着这种精神,我先提几个问题,抛砖引玉。

    (一)现在有这样一种看法,强调要研究“面向新时期的中日关系”。那么,什么是“新时期”,“新”在哪里,其具体内涵是什么?不同含义的“新”会对中日关系带来什么影响,中日关系能否出“新思路”?

    (二)在日本,最近几年关于“国际化”、“正常国家”的诉求不断增加,中国作为日本的主要近邻,理应关注这些动向。日本人的这种追求以及其政府的推动,有哪些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哪些地方可以宽恕或理解?有哪些应该质疑?理解和质疑的前提是什么?

    (三)关于未来日本的定位问题。日本在发展方向上是成为亚洲的“英国”,还是亚洲的“德国”?或者两者都不是?在亚洲的安全与政治的作用上,日本应该有哪些作用?邻国是否接受日本的这一定位?

    (四)最近韩国卢武铉政府在对日关系上迈出了新的步子,亦包含了新的思考。据我观察,韩国的智囊团与战略学界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比如总统访问日本、中国的时间都有精心选择,两国关系酝酿大的跃进。韩国处理对日关系时体现出的战略思考,对中国有何借鉴作用?

    (五)有美国学者(原政府官员)对我说,据她观察,中国近年来对日本态度没有很大的变化,而日本近年来的自身变化却很大,比如日本在政治上的追求,军事上的国际发展,都是前些年少有的。对于日本这些动向,怎样定位,中国对日本的认识比其他国家更有意义。

    (六)最近,有日本学者在与我方交流时,提出中日之间应互相帮助或形成某种默契。比如,他们认为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想加入西方八国集团(G8),日本作为八国集团惟一的亚洲国家,可以考虑在这些方面加以推动。另一方面,日本如果能够获得中国的理解,就可以取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子。如此,中日双方均将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东亚合作将迈开大步。

    (七)我个人以为,中日政治经济关系之间现在出现了日益加深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贸易发展很快,2002年中日贸易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是世界上五大超千亿美元的双边贸易关系之一,而且势头不减。另一方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政治与安全关系上,双边关系即使不说是恶化,至少也是冷淡化,走进了“死胡同”。对于这种反差的形成与消弭,我们应该反思:问题出在哪些方面,日本方面有何责任?中国自身有何问题?

    (八)关于对日战略问题,时殷弘教授提出了所谓“战略集中的原则”,强调在对外战略上要有重点,即以防范美国为主,因而对日关系不应搞得太紧张。另一方面有人批评认为,中日关系的改善不应该由对第三方的关系来决定与主导。因此,如何塑造新型的中日美三角关系是一个难题。

    (九)如何发展中日关系,才能为亚洲新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新的动力?现在似乎中日之间防备(的成分)多于(认真)合作(的东西)。此外,日韩经贸合作迈出的步子较大,中国应该考虑怎样在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的过程中改善两国关系。

    (十)总之,中日建交三十年来,两国关系已发展到很高的层次,但同时面临了新的麻烦与问题,中日关系必须牢记历史。我们必须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别的选择不能考虑。我特别强调一点:正在崛起的中国,不仅要有建设性的姿态和负责的形象,也应当有一种泱泱大国的风范,应当用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看待国家间有争议的问题,这里主要指中日关系,但我想这不止包含中日关系
关于对日新思维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