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批民政部:15通电话得到一句“领导不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8:00:42
本报北京1月8日电(记者袁振喜)就河南兰考7名孤儿火灾遇难事件,本报记者归纳了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希望民政部给予回应,一直没有消息。1月8日上午,记者打了15通电话,想要了解民政部对采访要求的安排进度,结果只得到一句“领导不在”。

今天9时,记者打通民政部新闻办电话,被告知采访函已被转交新闻办主任,但这位主任不在单位,这几天身体不适去了医院,手机也已关机,根本无法联系上。而其他人对本报采访事宜的相关情况均不知情,不知道何时能够回应、还需要多少时间。记者进而联系相关业务司局处室,除社会事务司综合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将回应交给新闻办以外,其他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情。

整整一个上午,记者打了15通电话,也未能了解到对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民政部是否要回应、何时回应。

民间孤残儿童难以得到保障,民间收养责任主体、监管主体混乱不清,在收养孤残儿童上政府、收养人之间权责关系不明,政府收养能力有限、正规福利院严重欠账,民间收养机构热情有余身份尴尬,个人合法认领手续繁琐,政府明知有些个人没有收养登记却也不督促、不帮助……兰考火灾烧出的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孤残儿童收养机制需要调整、整个儿童救助体系的漏洞需要修补等深层次问题。

在火灾五天后,民政部依然未回应舆论热点。中央转变工作作风的要求,在这里还看不到落实的迹象。

领导不在,作风难改?(大家谈)

艾原

“领导生病了”、“领导关机了”、“领导负责,我不知道”……河南兰考7名孤儿火灾遇难事件发生已经5天,本报记者向民政部提出采访申请,却碰上了各种“踢皮球”,十几通电话找不到负责领导。

“上面决心大,下面不落实,改不了顽疾。”中央力倡改进作风,各地也都出了实招,但从昂贵的务虚会到千篇一律的官网回复,群众也有担心:改进会不会变成“一阵风”,吹一吹就走了,掉入“改过来又改回去”的周期律。

的确,一些人不是照章办事,而是照“长”办事,难免形成阻碍政令下达的“肠梗阻”。没有明确指示的事先看一看,上头可能为难的事先挡一挡,成为很多人办事的潜规则。这种常年积累的惯性和文化本身,正是最应该转的作风。

从记者“找不到领导”的遭遇也可以看出,公众对作风建设周期律的疑惑,来自于“人治”判断:再好的政策,也得要人来好好执行。转作风不是简单的顶层制度,也不是空洞地喊喊口号,在具体执行中,会遇到官场习惯、社会风气、传统积习等种种阻碍。仅仅停留在管住“吃点喝点拿点花点”的层次上,肯定不够,而是需要写一篇思想改进的大文章。

“领导不在”,也提出了更多改作风的难题:上下级关系总是存在,如何在考察、汇报、接待中避免被互相“绑架”?潜规则积习难改,如何避免掉入“法不责众”的困局?传统礼仪文化濡染,如何划清奢侈浪费和正常消费的标准和界限?推动作风转变不仅是思想问题,也是技术问题,需要思考制度化的设计。

rdn_50ebe44dd16f9.jpg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 ... 09/20978912_0.shtml本报北京1月8日电(记者袁振喜)就河南兰考7名孤儿火灾遇难事件,本报记者归纳了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希望民政部给予回应,一直没有消息。1月8日上午,记者打了15通电话,想要了解民政部对采访要求的安排进度,结果只得到一句“领导不在”。

今天9时,记者打通民政部新闻办电话,被告知采访函已被转交新闻办主任,但这位主任不在单位,这几天身体不适去了医院,手机也已关机,根本无法联系上。而其他人对本报采访事宜的相关情况均不知情,不知道何时能够回应、还需要多少时间。记者进而联系相关业务司局处室,除社会事务司综合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将回应交给新闻办以外,其他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情。

整整一个上午,记者打了15通电话,也未能了解到对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民政部是否要回应、何时回应。

民间孤残儿童难以得到保障,民间收养责任主体、监管主体混乱不清,在收养孤残儿童上政府、收养人之间权责关系不明,政府收养能力有限、正规福利院严重欠账,民间收养机构热情有余身份尴尬,个人合法认领手续繁琐,政府明知有些个人没有收养登记却也不督促、不帮助……兰考火灾烧出的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孤残儿童收养机制需要调整、整个儿童救助体系的漏洞需要修补等深层次问题。

在火灾五天后,民政部依然未回应舆论热点。中央转变工作作风的要求,在这里还看不到落实的迹象。

领导不在,作风难改?(大家谈)

艾原

“领导生病了”、“领导关机了”、“领导负责,我不知道”……河南兰考7名孤儿火灾遇难事件发生已经5天,本报记者向民政部提出采访申请,却碰上了各种“踢皮球”,十几通电话找不到负责领导。

“上面决心大,下面不落实,改不了顽疾。”中央力倡改进作风,各地也都出了实招,但从昂贵的务虚会到千篇一律的官网回复,群众也有担心:改进会不会变成“一阵风”,吹一吹就走了,掉入“改过来又改回去”的周期律。

的确,一些人不是照章办事,而是照“长”办事,难免形成阻碍政令下达的“肠梗阻”。没有明确指示的事先看一看,上头可能为难的事先挡一挡,成为很多人办事的潜规则。这种常年积累的惯性和文化本身,正是最应该转的作风。

从记者“找不到领导”的遭遇也可以看出,公众对作风建设周期律的疑惑,来自于“人治”判断:再好的政策,也得要人来好好执行。转作风不是简单的顶层制度,也不是空洞地喊喊口号,在具体执行中,会遇到官场习惯、社会风气、传统积习等种种阻碍。仅仅停留在管住“吃点喝点拿点花点”的层次上,肯定不够,而是需要写一篇思想改进的大文章。

“领导不在”,也提出了更多改作风的难题:上下级关系总是存在,如何在考察、汇报、接待中避免被互相“绑架”?潜规则积习难改,如何避免掉入“法不责众”的困局?传统礼仪文化濡染,如何划清奢侈浪费和正常消费的标准和界限?推动作风转变不仅是思想问题,也是技术问题,需要思考制度化的设计。

rdn_50ebe44dd16f9.jpg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 ... 09/20978912_0.shtml
你要是说,有人想通过民政部捐美刀,指不定领导们正好都在!
人民日报也能接地气啊?不错.
这种报道挺好
去国考得 绝大多数心中都有成为这样官员的愿望!
难道不怕所属网站被注销备案证?
几个问题,请记者回答。
1、答错了怎么办?
2、下属该十分了解上级行踪吗?如果说病了请假,结果是另有私人以病假申请假期,怎么办?
3、请问,打电话到报社,找领导,领导不在,是回答不知道,还是回答所谓的理想答复?
最后,记者提的这个问题,大家也都遇见过,1开始是想不通,但后来,多想想,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且不存在AB角的情况下,一般当然是这么做了。换任何人都是这么做。
这么为人民服务。由来已久了吧。
人民日报被南都收买了?调调变了吗!
几个问题,请记者回答。
1、答错了怎么办?
2、下属该十分了解上级行踪吗?如果说病了请假,结果是另有私 ...
人民日报是党和国家的喉舌,作为一个权威媒体所代表的是政府的权威。一家这样的媒体电话联系采访作为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起码应该要核实,上报,一次两次可以理解为办事员疏忽,但十几次的电话都是官僚式的推诿这怎么都说不过去!超大是爱国主义的大本营,我非常支持,到并不是所有的都要支持,政府部门也会犯错,犯错就要批评,改正!
这种事情,领导没摆平事情不内部通知如何答复前,下面干活的只能回答不知道,要不说啥都是错……
likexin 发表于 2013-1-9 14:33
人民日报是党和国家的喉舌,作为一个权威媒体所代表的是政府的权威。一家这样的媒体电话联系采访作为政府 ...
电话联系,如何确认身份?这很关键。

很多东西,都是因为自我认为的确认,最终受骗。

不过,总的在我看来,应该要对这种回答“不知道”的事进行整改,但应贴近实际,而非理想化。

如今好像有叫手机这么一样东西,有叫汽车这么一样东西,有叫嘴巴和耳朵的东西。
你去女生宿舍找你心仪的女孩,人家真的去晚自习了,或者和她男朋友出门了,或
“不在”,是三种不同的态度。对了,现在不需要去女生宿舍门口让老太太用喇叭叫了,
如今找领导,可以用手机短信伊妹儿。
连续打15通 显然是别有用心的媒体
哦  原来是人民日报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3-1-9 14:01
人民日报被南都收买了?调调变了吗!
前几天人民日报少说假话的新闻你没看吗?
一天到晚只知道反思,反思你妹啊
mmmmmmm 发表于 2013-1-9 12:22
难道不怕所属网站被注销备案证?
人民日报的行政级别不比民政部低。。。{: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