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8:55:11
<P>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biz/200301/pr_biz200301130109.html

【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No.1(1)

2003/01/13
  【日经BP社报道】 当大谷内哲也研究员(在日本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公司--泰尔茂生活医疗公司从事糖尿病医疗器材研究)敲开位于东京都墨田区的一家小企业的大门说明来意时,迎接他的是劈头盖脸的一阵呵斥:

  “早干嘛去了?!这种东西其它公司能做得了吗?一开始就应该来找我们?!”。

  呵斥者就是号称冲压加工世界第一人的冈野工业负责人冈野雅行(冈野工业是日本引以为荣的世界第一街道企业。包括冈野的妻子和女婿在内,共5名职员。冈野雅行被誉为冲压金属模具的魔术师,其口头禅是“别人不能的我一定能!”)。

  当时泰尔茂的大谷内研究员正满世界寻找能够加工他研发的新型注射针的企业,用这种注射针注射时,患者不会有强烈的痛感,只是如同被蚊子叮一下一样。虽然大谷内走访了多家加工技术颇受好评的企业,但均碰壁而归,原因是这些企业均认为这种注射针几乎无法加工。最后大谷内敲开了冈野工业的大门。

  其实,大谷内找的几家企业大多背地里悄悄地向冈野工业咨询过加工这种注射针的可能性。因此,冈野在大谷内敲门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无痛注射针”。但冈野的脾气是:你不直接来找我、我就不接。不过,这次到是个例外,因为冈野对这项有望大大改变医疗状况的技术非常感兴趣。而且其它公司干不了这一事实也愈发激励了他的自尊心。这样一来,能否让他接下这个工作就看你怎么说话了。

  “最初我还在担心对方生气不接该怎么办,没想到冈野竟然爽快地答应下来了”,大谷内研究回忆道。

  目前这种无痛注射针已经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批准,不久就会投放市场。针的粗细只有原来的2/3,但针内的液体流量却与以前一样。“如果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时使用这种注射针,就会明显感觉到不同于以往。很多人一天要打3~4次,基本上感觉不到痛,而且注射部位也不会发青或出现肿块”,大谷内研究员说。注射针的全球需求大概有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左右,这种新型注射针除了更细之外,还因为采用冲压制造而具有低成本的优势。泰尔茂计划凭借这种新产品将现在仅百分之几的市场份额一气提高到50%以上。

街道工厂使用超级计算机

  当然,无痛注射针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加工出来。有关加工的研究从一开始到现在已历时两年半之久。被媒体誉为“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冈野为完成这项加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可以想象加工的难度之大。虽说注射针不过是通过冲压将金属薄片卷成管状,但其加工精度要求之高几乎难以想像,除了刺入皮肤的针头部分要加工得很细以外,其它部分则要做得粗一些,以便注射液能顺畅流过,这个时候要确保金属薄片在弯曲后各部分能紧密连接,不导致注射液渗漏,就是神仙也不见得能做得到。

  困难的地方还不仅如此。“不借助于超级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是无法完成加工的”,冈野说。

  加工这种注射针必须预先将金属薄片切成合适的形状,以便薄片在冲压弯曲后各部分都能天衣无缝地吻合在一起。而确定形状的过程是相当麻烦。当然如果是纸的话,自然可以很轻松地卷成圆筒状,但现在的加工对象是具有伸缩特性的金属。而且,较粗与较细部分的伸缩量有各不相同。并且不同的金属材料的伸缩特性也各不相同。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为了确定材料切割的形状,刚开始的时候冈野在自己家里的个人电脑上试着进行了运算。但由于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个人电脑计算结果的位数不够。最后冈野是使用大学里的超级计算机进行计算才解决了问题。

  超级计算机的计算需要约30分钟的时间。虽然这比携带运算能力远低于现在的个人电脑的计算机实现月球登陆的阿波罗11号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不过这意味着确定注射针加工尺寸确实需要相当庞大的计算量。总之,确立加工材料与加工条件之间的关系难度相当之大。

  而这一切竟然在一个仅5人的街道企业中变成了现实,日本技术力量之强大由此可见一斑。技术人员使用计算机绘制图纸、一线工人按图纸制造产品,这种技术人员高高在上、一线工人按图纸加工的机制或许非常适合通用产品的批量生产,但却不可能创造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反之,以具体经手材料与加工的生产一线为中心,借助最新技术,使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或其它手段来创造产品。这正是近来坏消息不断的日本体制的长处。而这种体制在技术人员很高傲、不愿贴近生产一线的欧美和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目前,一场材料、尤其是高性能的智能材料(IM)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纳米(10亿分之1米)级别的碳原子结晶被应用于新型半导体及平板显示器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性能。另外,燃料电池车走进现实世界,也离不开新型功能材料。

  就是这家冈野工业,现在每天都可以看到日本著名汽车制造商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出出进进。因为双方正在联合进行燃料汽车所需的高难度零部件的加工。冈野格守合作机密、不愿透露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但非常肯定地说:“我们要搞的加工,在欧美和中国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在燃料电池车的实用化竞争中,日本必将一路领先!”。据说,在双方的合作中,大量使用了新型功能材料。但不管是多么优秀的材料,如果不能按设计加工出来,就不可能造出合格的产品。

  另外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材料革命的规模和深度也越来越大,日本技术也尤其显得大有作为。明天本站将介绍有关实例,敬请关注!(记者:花见 宏昭、寺山 正一、水野 博泰、富冈 修、熊野 信一郎)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biz/200301/biz200301140109.html

【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No.1(2)
2003/01/14


  【日经BP社报道】 上接本站报道: 【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No.1(1)。

大楼外墙可自动去除NOx

  2002年9月6日改建后重新开业的丸之内大厦巍然矗立在人们面前,这幢大厦地上有37层、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米,足与日本皇宫和东京站并驾齐驱,成为世界大都市东京的最新景观。开业仅三个月就有710万人慕名而来,人气之旺可见一斑。尚无机会前去观瞻的读者朋友也一定通过电视或报纸等途径看到过有关丸之内的报道。

  这幢大厦有一个非常神奇之处,“矗立在那里,就能够将大气中有害物质NOx(氮氧化物)无害化并去除”。NOx的去除量相当于200棵杨树。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大楼的外墙上栽了200棵杨树。其秘密就在于外墙所使用的瓷砖上。这种瓷砖看起来与普通瓷砖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使用了日本所拥有的领先于世界的光触媒技术。

  众所周知,当受到阳光照射时,氧化钛拥有防污、抗菌和除臭等作用。这种瓷砖之所以具有去除NOx的作用就是因为使用了氧化钛。其优点就是瓷砖本身不易附着污物,即使粘上污物也可以轻松地用水冲洗掉。由于去污时使用的是太阳光(紫外线),所以去除NOx时不需要额外的能耗,不必担心保洁成本。同时,只要瓷砖不破损,其效果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目前外墙贴有使用光触媒技术的瓷砖的大厦在日本共有约2000幢。如果将光触媒应用于玻璃的话,就可以制造出易于保洁的住宅玻璃,也可用于汽车的后视镜,以便在阴雨天时保持良好的后视效果。据生产丸之内大厦用瓷砖的东陶(TOTO)介绍,光触媒产品在日本国内市场的规模“大约为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近1~2年正以年20~30%的势头增长”。

  技术革新使普通的瓷砖摇身一变成了具有“常青树”功能、可净化环境的宝贝。如果离开这样的技术革命,已失去单纯生产基地这一地位的日本,其经济重新回到稳定增长轨道、奔向21世纪之类的话就无从谈起。

  “技术”这一要素对于经济成长是何等重要恐怕已经没有必要再讨论了。但下面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技术的重要性,而不是单单从纯粹的精神论及抽象论出发。这么说可能有些不好理解,接着就来介绍几个相当重要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数字。

  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追根溯源可分为三大类:资本投入、劳动力增减以及其它。第三项的所谓其它用宏观经济用语说就是“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总要素生产率)”,其中包括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景气变动等所有要素,但最重要的当属技术革命。

  日本科技白皮书显示,从1971年到1975年,日本的资本投入拉动了4.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1.4%。据技术教科书记载,在70年代前半期日本为了扩充生产力而集中进行了资本投入,并籍此实现了令世界震惊的高速发展。通过构筑以日本兴业银行为龙头的产业金融和主管银行制度以及通过邮政储蓄吸纳个人存款将其用于基础建设,日本模式所取得的成果远远大于技术革新。

未来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技术革新

  然而,上述数字在七国首脑会议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议”(Plaza Agreement)之后陡然转变。86年至90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3%、TFP为2.5%,主次关系为之一变。即使在日本整体经济增长缓慢的90年代后半期,资本投入的效果仅0.4%,而TFP则依然保持了0.6%,也就说是技术革新在苦苦支撑着正在沉沦的日本经济。

  今后,韩国和台湾将通过资本投入追求高增长,而中国则将凭借劳动力的投入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所没有的优势。如果这样的话,今后日本将凭借什么来增强国力呢?其实不用解释,日本的唯一选择就是技术革新。

  至于如何利用技术革新增强国力,不用说大家也明白。如果有空闲探讨这一问题的话,还不如自己动手研究一、二条能够支撑技术革新的智能材料来得更好。在夏普担任技术副总裁并在退任后成立了一家技术事务所、年近90仍在生产一线任职的佐佐木正先生以一种充满危机感的语气说:“在美国,有4800万退休人员自发组成各种协会,为技术型的风险企业出钱出力,形成了一种政府和民间联合培育新技术的氛围。为了能使日本的新型功能材料走向世界,我们将竭尽全力”。

  现在佐佐木正在日本大分县全身心地投入一项名为“当代爱迪生计划”的研究项目。大分县“自然生长有24种竹子”(佐佐木),日本又素以以竹制品闻名。在2002年12月5日举行的例会上,大分县产业科学技术中心的负责人、该县的技术官员以及佐佐木、京都大学木质科学研究所的竹子专家齐聚一堂,正式通过了一项联手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就是使用竹子进行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未完待续,记者:花见 宏昭、寺山 正一、水野 博泰、富冈 修、熊野 信一郎)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biz/200301/biz200301150111.html

【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No.1(3)
2003/01/15


  【日经BP社报道】 上接本站报道: 【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No.1(1)、(2)。

日本竹子掀起材料新革命

  佐佐木特别强调说:“爱迪生使用日本竹子制作灯泡的灯丝是众所周知的。纳米领域常用碳(碳原子),但制备具有较长结晶的碳却相当困难。单根纤维长度很长的日本竹子非常适合制备这种长结晶碳”。

  佐佐木和前面提到的冈野都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这就是“并不禁锢在研究所的实验验室中,而是亲临一线开发最尖端的产品”。不管使用性能多么优异的超级计算机,也不可能像人一样善于总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经验。笔者确信,这就是源自日本的IM革命的立足点。

  佐佐木目前正在与岛根县方面磋商:能否将早在6世纪就传到日本的制铁法“Tatara”(一种采用风箱与木炭的制铁技术)灵活应用于现代加工,生产出一种加入纳米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突出的金属。与现代的制铁所的加工方法不同,Tatara通过使用木炭,在温度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将碳的含量减少到1.5%左右,制作出类似于打造日本刀的玉钢般的一流钢。现在,每年只有在冬季被称作“村下”的技术传道师的指导下才会实际炼几次钢。佐佐木认为,在长达1500年的时间里,日本流传下来的制铁方法中存在着“还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未知部分”,其中也许蕴含着尚未找到最佳制造工艺的纳米智能材料的关键。

  大分县及岛根县的上述尝试,或许看起来象是一种单纯的怀旧或是一种哗众取宠。但正如很早以前爱迪生发现的京都竹子和最近获得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一样,日本一直有一种连自己都没注意到的深厚的技术潜力。日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从这种优势中培育出新技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令视听设备制造商趋之若骛的“平板显示屏”。显像管电视自不用说,一般的液晶电视方面,台湾和韩国也是紧追不舍,日本视听制造商陷入了难以从持续低迷中摆脱出来的困境。尽管如此,在目前平板显示屏的竞争力方面,日本依然领先于其它国家,如夏普开发出的引领世界潮流的高性能液晶和日立制作所放弃显像管、集中经营资源开发出的位居全球市场份额首位的PDP(等离子显示屏)电视等等。

  在2003年之后的“梦幻显示屏”方面,IM革命的萌芽也在茁壮成长。与其它公司使用塑料不同,东芝采用玻璃成功地制作出了可以弯曲的液晶显示屏。这在全球目前是独一无二的。

  东芝松下显示屏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茨木伸树充满信心地表示:“由于此前的生产设备可以原封不动地转用于生产这种显示屏,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更加实用”。工学博士茨木在5~6年前因其它业务前往玻璃工厂时,偶然发现了将粒子极小的玻璃卷到轴辊上的现象。受此启发,开发出了可以弯曲的显示屏。茨木高兴地说:“因为日本的玻璃制造商都很优秀,所以只要提出需要这种玻璃,就一定能够给你生产出来”。

  双叶电子工业商品开发中心元件负责人田中满手里拿着厚2.8mm的梦幻显示屏――FED(场发射式显示器)。田中断言说,能够使用大小仅为1微米(微米为100万分之1米)的微小电子枪,将其排列起来以spinto方式将FED带入实用阶段的,“全球只有双叶电子一家”。

  成功的关键在于使用了在日本也仅剩两家的VFD(荧光显示管)制造商积累的真空技术。在无数电子于2.8mm间交错飞舞的FED中,要想在长达数千小时至5000小时以上的时间内保持真空状态,没有融合材料和加工技术的IM是不可能实现的。双叶电子商品开发中心部门经理片山实笑着说:“双叶电子虽然没有半导体细微加工技术的经验,但是在购买设备,熟悉设备的过程中掌握了这一技术。不过,如果没有积累真空技术,那么即使是IT(信息技术)相关的著名企业也难以开发出来”……(未完待续,记者:花见 宏昭、寺山 正一、水野 博泰、富冈 修、熊野 信一郎)</P><P>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biz/200301/pr_biz200301130109.html

【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No.1(1)

2003/01/13
  【日经BP社报道】 当大谷内哲也研究员(在日本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公司--泰尔茂生活医疗公司从事糖尿病医疗器材研究)敲开位于东京都墨田区的一家小企业的大门说明来意时,迎接他的是劈头盖脸的一阵呵斥:

  “早干嘛去了?!这种东西其它公司能做得了吗?一开始就应该来找我们?!”。

  呵斥者就是号称冲压加工世界第一人的冈野工业负责人冈野雅行(冈野工业是日本引以为荣的世界第一街道企业。包括冈野的妻子和女婿在内,共5名职员。冈野雅行被誉为冲压金属模具的魔术师,其口头禅是“别人不能的我一定能!”)。

  当时泰尔茂的大谷内研究员正满世界寻找能够加工他研发的新型注射针的企业,用这种注射针注射时,患者不会有强烈的痛感,只是如同被蚊子叮一下一样。虽然大谷内走访了多家加工技术颇受好评的企业,但均碰壁而归,原因是这些企业均认为这种注射针几乎无法加工。最后大谷内敲开了冈野工业的大门。

  其实,大谷内找的几家企业大多背地里悄悄地向冈野工业咨询过加工这种注射针的可能性。因此,冈野在大谷内敲门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无痛注射针”。但冈野的脾气是:你不直接来找我、我就不接。不过,这次到是个例外,因为冈野对这项有望大大改变医疗状况的技术非常感兴趣。而且其它公司干不了这一事实也愈发激励了他的自尊心。这样一来,能否让他接下这个工作就看你怎么说话了。

  “最初我还在担心对方生气不接该怎么办,没想到冈野竟然爽快地答应下来了”,大谷内研究回忆道。

  目前这种无痛注射针已经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批准,不久就会投放市场。针的粗细只有原来的2/3,但针内的液体流量却与以前一样。“如果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时使用这种注射针,就会明显感觉到不同于以往。很多人一天要打3~4次,基本上感觉不到痛,而且注射部位也不会发青或出现肿块”,大谷内研究员说。注射针的全球需求大概有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左右,这种新型注射针除了更细之外,还因为采用冲压制造而具有低成本的优势。泰尔茂计划凭借这种新产品将现在仅百分之几的市场份额一气提高到50%以上。

街道工厂使用超级计算机

  当然,无痛注射针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加工出来。有关加工的研究从一开始到现在已历时两年半之久。被媒体誉为“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冈野为完成这项加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可以想象加工的难度之大。虽说注射针不过是通过冲压将金属薄片卷成管状,但其加工精度要求之高几乎难以想像,除了刺入皮肤的针头部分要加工得很细以外,其它部分则要做得粗一些,以便注射液能顺畅流过,这个时候要确保金属薄片在弯曲后各部分能紧密连接,不导致注射液渗漏,就是神仙也不见得能做得到。

  困难的地方还不仅如此。“不借助于超级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是无法完成加工的”,冈野说。

  加工这种注射针必须预先将金属薄片切成合适的形状,以便薄片在冲压弯曲后各部分都能天衣无缝地吻合在一起。而确定形状的过程是相当麻烦。当然如果是纸的话,自然可以很轻松地卷成圆筒状,但现在的加工对象是具有伸缩特性的金属。而且,较粗与较细部分的伸缩量有各不相同。并且不同的金属材料的伸缩特性也各不相同。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为了确定材料切割的形状,刚开始的时候冈野在自己家里的个人电脑上试着进行了运算。但由于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个人电脑计算结果的位数不够。最后冈野是使用大学里的超级计算机进行计算才解决了问题。

  超级计算机的计算需要约30分钟的时间。虽然这比携带运算能力远低于现在的个人电脑的计算机实现月球登陆的阿波罗11号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不过这意味着确定注射针加工尺寸确实需要相当庞大的计算量。总之,确立加工材料与加工条件之间的关系难度相当之大。

  而这一切竟然在一个仅5人的街道企业中变成了现实,日本技术力量之强大由此可见一斑。技术人员使用计算机绘制图纸、一线工人按图纸制造产品,这种技术人员高高在上、一线工人按图纸加工的机制或许非常适合通用产品的批量生产,但却不可能创造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反之,以具体经手材料与加工的生产一线为中心,借助最新技术,使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或其它手段来创造产品。这正是近来坏消息不断的日本体制的长处。而这种体制在技术人员很高傲、不愿贴近生产一线的欧美和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目前,一场材料、尤其是高性能的智能材料(IM)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纳米(10亿分之1米)级别的碳原子结晶被应用于新型半导体及平板显示器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性能。另外,燃料电池车走进现实世界,也离不开新型功能材料。

  就是这家冈野工业,现在每天都可以看到日本著名汽车制造商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出出进进。因为双方正在联合进行燃料汽车所需的高难度零部件的加工。冈野格守合作机密、不愿透露双方合作的具体内容,但非常肯定地说:“我们要搞的加工,在欧美和中国是绝对做不出来的。在燃料电池车的实用化竞争中,日本必将一路领先!”。据说,在双方的合作中,大量使用了新型功能材料。但不管是多么优秀的材料,如果不能按设计加工出来,就不可能造出合格的产品。

  另外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材料革命的规模和深度也越来越大,日本技术也尤其显得大有作为。明天本站将介绍有关实例,敬请关注!(记者:花见 宏昭、寺山 正一、水野 博泰、富冈 修、熊野 信一郎)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biz/200301/biz200301140109.html

【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No.1(2)
2003/01/14


  【日经BP社报道】 上接本站报道: 【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No.1(1)。

大楼外墙可自动去除NOx

  2002年9月6日改建后重新开业的丸之内大厦巍然矗立在人们面前,这幢大厦地上有37层、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米,足与日本皇宫和东京站并驾齐驱,成为世界大都市东京的最新景观。开业仅三个月就有710万人慕名而来,人气之旺可见一斑。尚无机会前去观瞻的读者朋友也一定通过电视或报纸等途径看到过有关丸之内的报道。

  这幢大厦有一个非常神奇之处,“矗立在那里,就能够将大气中有害物质NOx(氮氧化物)无害化并去除”。NOx的去除量相当于200棵杨树。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大楼的外墙上栽了200棵杨树。其秘密就在于外墙所使用的瓷砖上。这种瓷砖看起来与普通瓷砖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使用了日本所拥有的领先于世界的光触媒技术。

  众所周知,当受到阳光照射时,氧化钛拥有防污、抗菌和除臭等作用。这种瓷砖之所以具有去除NOx的作用就是因为使用了氧化钛。其优点就是瓷砖本身不易附着污物,即使粘上污物也可以轻松地用水冲洗掉。由于去污时使用的是太阳光(紫外线),所以去除NOx时不需要额外的能耗,不必担心保洁成本。同时,只要瓷砖不破损,其效果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目前外墙贴有使用光触媒技术的瓷砖的大厦在日本共有约2000幢。如果将光触媒应用于玻璃的话,就可以制造出易于保洁的住宅玻璃,也可用于汽车的后视镜,以便在阴雨天时保持良好的后视效果。据生产丸之内大厦用瓷砖的东陶(TOTO)介绍,光触媒产品在日本国内市场的规模“大约为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近1~2年正以年20~30%的势头增长”。

  技术革新使普通的瓷砖摇身一变成了具有“常青树”功能、可净化环境的宝贝。如果离开这样的技术革命,已失去单纯生产基地这一地位的日本,其经济重新回到稳定增长轨道、奔向21世纪之类的话就无从谈起。

  “技术”这一要素对于经济成长是何等重要恐怕已经没有必要再讨论了。但下面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技术的重要性,而不是单单从纯粹的精神论及抽象论出发。这么说可能有些不好理解,接着就来介绍几个相当重要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数字。

  经济成长的原动力追根溯源可分为三大类:资本投入、劳动力增减以及其它。第三项的所谓其它用宏观经济用语说就是“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总要素生产率)”,其中包括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景气变动等所有要素,但最重要的当属技术革命。

  日本科技白皮书显示,从1971年到1975年,日本的资本投入拉动了4.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1.4%。据技术教科书记载,在70年代前半期日本为了扩充生产力而集中进行了资本投入,并籍此实现了令世界震惊的高速发展。通过构筑以日本兴业银行为龙头的产业金融和主管银行制度以及通过邮政储蓄吸纳个人存款将其用于基础建设,日本模式所取得的成果远远大于技术革新。

未来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技术革新

  然而,上述数字在七国首脑会议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议”(Plaza Agreement)之后陡然转变。86年至90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3%、TFP为2.5%,主次关系为之一变。即使在日本整体经济增长缓慢的90年代后半期,资本投入的效果仅0.4%,而TFP则依然保持了0.6%,也就说是技术革新在苦苦支撑着正在沉沦的日本经济。

  今后,韩国和台湾将通过资本投入追求高增长,而中国则将凭借劳动力的投入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所没有的优势。如果这样的话,今后日本将凭借什么来增强国力呢?其实不用解释,日本的唯一选择就是技术革新。

  至于如何利用技术革新增强国力,不用说大家也明白。如果有空闲探讨这一问题的话,还不如自己动手研究一、二条能够支撑技术革新的智能材料来得更好。在夏普担任技术副总裁并在退任后成立了一家技术事务所、年近90仍在生产一线任职的佐佐木正先生以一种充满危机感的语气说:“在美国,有4800万退休人员自发组成各种协会,为技术型的风险企业出钱出力,形成了一种政府和民间联合培育新技术的氛围。为了能使日本的新型功能材料走向世界,我们将竭尽全力”。

  现在佐佐木正在日本大分县全身心地投入一项名为“当代爱迪生计划”的研究项目。大分县“自然生长有24种竹子”(佐佐木),日本又素以以竹制品闻名。在2002年12月5日举行的例会上,大分县产业科学技术中心的负责人、该县的技术官员以及佐佐木、京都大学木质科学研究所的竹子专家齐聚一堂,正式通过了一项联手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就是使用竹子进行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未完待续,记者:花见 宏昭、寺山 正一、水野 博泰、富冈 修、熊野 信一郎)


http://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biz/200301/biz200301150111.html

【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No.1(3)
2003/01/15


  【日经BP社报道】 上接本站报道: 【日本复兴之路】再创新技术No.1(1)、(2)。

日本竹子掀起材料新革命

  佐佐木特别强调说:“爱迪生使用日本竹子制作灯泡的灯丝是众所周知的。纳米领域常用碳(碳原子),但制备具有较长结晶的碳却相当困难。单根纤维长度很长的日本竹子非常适合制备这种长结晶碳”。

  佐佐木和前面提到的冈野都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这就是“并不禁锢在研究所的实验验室中,而是亲临一线开发最尖端的产品”。不管使用性能多么优异的超级计算机,也不可能像人一样善于总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经验。笔者确信,这就是源自日本的IM革命的立足点。

  佐佐木目前正在与岛根县方面磋商:能否将早在6世纪就传到日本的制铁法“Tatara”(一种采用风箱与木炭的制铁技术)灵活应用于现代加工,生产出一种加入纳米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突出的金属。与现代的制铁所的加工方法不同,Tatara通过使用木炭,在温度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将碳的含量减少到1.5%左右,制作出类似于打造日本刀的玉钢般的一流钢。现在,每年只有在冬季被称作“村下”的技术传道师的指导下才会实际炼几次钢。佐佐木认为,在长达1500年的时间里,日本流传下来的制铁方法中存在着“还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未知部分”,其中也许蕴含着尚未找到最佳制造工艺的纳米智能材料的关键。

  大分县及岛根县的上述尝试,或许看起来象是一种单纯的怀旧或是一种哗众取宠。但正如很早以前爱迪生发现的京都竹子和最近获得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一样,日本一直有一种连自己都没注意到的深厚的技术潜力。日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从这种优势中培育出新技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令视听设备制造商趋之若骛的“平板显示屏”。显像管电视自不用说,一般的液晶电视方面,台湾和韩国也是紧追不舍,日本视听制造商陷入了难以从持续低迷中摆脱出来的困境。尽管如此,在目前平板显示屏的竞争力方面,日本依然领先于其它国家,如夏普开发出的引领世界潮流的高性能液晶和日立制作所放弃显像管、集中经营资源开发出的位居全球市场份额首位的PDP(等离子显示屏)电视等等。

  在2003年之后的“梦幻显示屏”方面,IM革命的萌芽也在茁壮成长。与其它公司使用塑料不同,东芝采用玻璃成功地制作出了可以弯曲的液晶显示屏。这在全球目前是独一无二的。

  东芝松下显示屏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茨木伸树充满信心地表示:“由于此前的生产设备可以原封不动地转用于生产这种显示屏,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更加实用”。工学博士茨木在5~6年前因其它业务前往玻璃工厂时,偶然发现了将粒子极小的玻璃卷到轴辊上的现象。受此启发,开发出了可以弯曲的显示屏。茨木高兴地说:“因为日本的玻璃制造商都很优秀,所以只要提出需要这种玻璃,就一定能够给你生产出来”。

  双叶电子工业商品开发中心元件负责人田中满手里拿着厚2.8mm的梦幻显示屏――FED(场发射式显示器)。田中断言说,能够使用大小仅为1微米(微米为100万分之1米)的微小电子枪,将其排列起来以spinto方式将FED带入实用阶段的,“全球只有双叶电子一家”。

  成功的关键在于使用了在日本也仅剩两家的VFD(荧光显示管)制造商积累的真空技术。在无数电子于2.8mm间交错飞舞的FED中,要想在长达数千小时至5000小时以上的时间内保持真空状态,没有融合材料和加工技术的IM是不可能实现的。双叶电子商品开发中心部门经理片山实笑着说:“双叶电子虽然没有半导体细微加工技术的经验,但是在购买设备,熟悉设备的过程中掌握了这一技术。不过,如果没有积累真空技术,那么即使是IT(信息技术)相关的著名企业也难以开发出来”……(未完待续,记者:花见 宏昭、寺山 正一、水野 博泰、富冈 修、熊野 信一郎)</P>
牛B轰轰的,什么时候咱中国货也牛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