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酱油醋塑化剂超白酒数倍 称两套标准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2:06:41
网曝酱油醋塑化剂超白酒数倍 称两套标准冲突2012年12月23日  来源:长江日报 



  酱油醋塑化剂超白酒400倍?
  报料人称此说法有点“夸张” 国内存在两套标准
  塑化剂危机持续发酵,白酒上市公司遭遇重创的同时,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在微博中语出惊人。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一时间,消费者人心惶惶。
  所谓的“塑化剂调味品”果真如传言的一样毒过白酒吗?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却坚称自己产品不含塑化剂。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判断,与龚也长基本一致。
  两套标准前后冲突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事件的始作俑者龚也长。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龚也长对“调味品塑化剂含量400倍白酒”的说法也有些“含糊”。
  “在微博中说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确实有点夸张。”龚也长改口称,食品用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标准比白酒行业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确实高出很多倍。
  按龚也长的说法,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调味品塑化剂含量上限,卫生部于2011年先后下发的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文件和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文件,对于食品、调味品的检测标准界定,存在明显冲突。
  2011年6月,卫生部下发的[2011]551号文件中表示,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而2011年8月,卫生部却又下发了[2011]773号文件,规定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
  从卫生部对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规定来看,要比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高出数十倍。
  实际上,塑化剂标准的前后不一,幕后推手源自众多国内食品巨头的集体抗议。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产品不含塑化剂
  朱丹蓬对记者表示,香精香料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原料的重要成分之一,但由于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都是成品,如果用香精香料的塑化剂总含量标准来作为调味品和饮料塑化剂总含量的标准不太恰当,如果以551号文件执行,对调味品和饮料来说又显得过于严厉。
  同时,由于卫生部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中所含塑化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让消费者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里面所含塑化剂标准模糊不清,也让相关企业在控制和检测塑化剂方面无明确的依据。
  朱丹蓬表示,在饮料和调味品的原料中,香精香料是主要成分之一,而卫生部专门就香精香料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做出了“高数字”标准,显然是国内的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较高,相关饮料和调味品含有塑化剂的概率较高。
  除了原料以外,调味品和饮料企业在生产线和包装上如果有塑料装置,则会加大产品存在塑化剂的风险,朱丹蓬透露,“特别是醋对塑料具有一定腐蚀性,在生产、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有塑化剂转移到产品中的可能性,因此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 据中国经营报
  ?
  塑化剂
  超标
  ?
  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微博报料称,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
  塑化剂
  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有机化学里的国际化学命名叫:邻苯二甲酸酯同系物。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国家检测
  在酱油等调味品塑化剂含量检测方面,国家现没有独立标准文件,而卫生部的两份文件标准不一致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12-23/4430345.shtml


网曝酱油醋塑化剂超白酒数倍 称两套标准冲突2012年12月23日  来源:长江日报 



  酱油醋塑化剂超白酒400倍?  报料人称此说法有点“夸张” 国内存在两套标准  塑化剂危机持续发酵,白酒上市公司遭遇重创的同时,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在微博中语出惊人。短短一天,这条微博就被转发15000余条。一时间,消费者人心惶惶。  所谓的“塑化剂调味品”果真如传言的一样毒过白酒吗?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却坚称自己产品不含塑化剂。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判断,与龚也长基本一致。  两套标准前后冲突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事件的始作俑者龚也长。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龚也长对“调味品塑化剂含量400倍白酒”的说法也有些“含糊”。  “在微博中说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确实有点夸张。”龚也长改口称,食品用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标准比白酒行业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确实高出很多倍。  按龚也长的说法,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调味品塑化剂含量上限,卫生部于2011年先后下发的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文件和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文件,对于食品、调味品的检测标准界定,存在明显冲突。  2011年6月,卫生部下发的[2011]551号文件中表示,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而2011年8月,卫生部却又下发了[2011]773号文件,规定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  从卫生部对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规定来看,要比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高出数十倍。  实际上,塑化剂标准的前后不一,幕后推手源自众多国内食品巨头的集体抗议。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产品不含塑化剂  朱丹蓬对记者表示,香精香料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原料的重要成分之一,但由于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都是成品,如果用香精香料的塑化剂总含量标准来作为调味品和饮料塑化剂总含量的标准不太恰当,如果以551号文件执行,对调味品和饮料来说又显得过于严厉。  同时,由于卫生部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中所含塑化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让消费者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里面所含塑化剂标准模糊不清,也让相关企业在控制和检测塑化剂方面无明确的依据。  朱丹蓬表示,在饮料和调味品的原料中,香精香料是主要成分之一,而卫生部专门就香精香料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做出了“高数字”标准,显然是国内的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较高,相关饮料和调味品含有塑化剂的概率较高。  除了原料以外,调味品和饮料企业在生产线和包装上如果有塑料装置,则会加大产品存在塑化剂的风险,朱丹蓬透露,“特别是醋对塑料具有一定腐蚀性,在生产、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有塑化剂转移到产品中的可能性,因此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 据中国经营报  ?  塑化剂  超标  ?  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微博报料称,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  塑化剂  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有机化学里的国际化学命名叫:邻苯二甲酸酯同系物。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国家检测  在酱油等调味品塑化剂含量检测方面,国家现没有独立标准文件,而卫生部的两份文件标准不一致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12-23/4430345.shtml


呵呵,打酱油也是有塑化剂滴
酱油醋饮料卷入塑化剂风波 专家称添加可能性小

2012年12月23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媒体在11月19日曝出的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之后,国内酱油,醋,饮料等产品的质量问题也被卷入进来。近日,微博认证身份为“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龚也长爆料,“食用酱油,醋,饮料里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一语道出,舆论哗然。但是相关专家表示,在酱油,醋中添加塑化剂没有任何作用,添加的可能性很小。

  塑化剂,也称为增塑剂。这是一种在工业上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工业中添加塑化剂,可以使塑料变得柔软和容易加工。在白酒,酱油,醋等食品工业中,这种软化的塑料广泛被用于输送管道和容器之间的连接等。
  那么作为塑料管道组成成分之一的塑化剂是如何进入到食品中的呢? 多年从事发酵食品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教授韩北忠认为,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作为有机物的塑化剂溶入到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去是有可能的。但是对于酱油醋中是否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是否超标,还需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来进行佐证。
  韩北忠:我没有做过这种实验,这种东西最好还是做一做实验再报道更好点。总说这个东西有毒有害,他就是一个化学物质。毒害是在一定剂量反应下才有会的,多了还是毒。缺VC吧,你天天吃,拿它当粮食吃,那就是毒了。
  “食用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塑化剂含量是酒的400倍”。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发出的微博在短短一天内被转发了1万5千余条。被白酒塑化剂风波折腾了一阵子的消费者听到这个消息,而且还是一个食品行业内部人士曝出的消息之后,更是被弄得云里雾里。但微博的发布者龚也长随后在记者的追问之下也承认,这个消息有点“含糊”。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国家对于酱油等调味品塑化剂含量的检测方面没有标准文件。
  对于某些个人,某些所谓研究机构曝出的食品中存在的问题,韩北忠教授表示,民众没有必要恐慌。
  韩北忠:觉得现在更多的人是炒作一下,吸引一下眼球,让老百姓这不敢吃,那不敢喝的。这就麻烦了。我个人建议,不要让老百姓再恐慌,一定要客观地分析它,不要一听说,就说它有毒。
  一直以来研究粮食加工产品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再贵表示,塑化剂是否真的那么可怕还是值得怀疑和商榷的,不能一曝光就一概否定。
  李再贵:如果说这个东西是故意添加的,我们要狠狠地整治他,如果说不是故意添加的,我们还不能够轻而易举地一棍子打死。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各大超市,市场上的酱油,醋等调味品的销售并没有因为网络上的风传而受到影响。酱油、醋等调料中是否含有塑化剂,是否塑化剂超标,我们还期待监管机构的检测来还原真相,给迷雾中的消费者一个权威的说法。对于食品塑化剂风波,中国之声和中国广播网将继续关注。(记者乃日斯克)




http://www.chinanews.com/jk/2012/12-23/4430901.shtml
权威部门:酱油、醋等食品不存在塑化剂问题


2012年12月24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原标题:权威部门检测表明:酱油、醋等食品质量安全,不存在塑化剂问题

中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记者沈静文)针对互联网上关于“酱油醋等调味品塑化剂问题”的传言,中国之声记者今天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获悉,该中心随机采购了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酱油、醋等食品,进行了应急检测,检测结果未发现异常,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将继续跟踪监测,同时提醒,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直接向监管部门举报。

在此前的12月17日,网友“龚也长”发布微博称,“我们天天需要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的含量是酒的400倍”。三天后(20日),他在解释此说法依据时表示“前俩天(应为“两天”)听业内人说了点塑化剂的事就随手发了出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 ... 24/20448335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