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换“脑”——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适应加快转变要求深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4:00:22
视点提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人才是兴军之本,人才是成事之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要求,通过搭建一体化指挥平台、开展军事理论创新工程、推进联教联训试点等具体步骤积极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员组织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和指挥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能力,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引子

       初冬时节,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年度指挥所演练在太行山麓激烈展开。

       短短一周时间,演练高潮迭起、成果喜人——

       400余名参演学员和教员捉对厮杀,首次在指挥所演练中全要素、全过程、全对象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进行“红蓝”对抗;

       全程演教结合、演研结合、演训结合,实践检验了学院理论创新、集成训练实践和信息手段运用等8个方面的成果;

       学院与兄弟院校、部队、基地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深入探讨了联教联训的常态化运行路子……

       这场演练凸显该院在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适应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的探索走上“快车道”。

       对于参演的众多年轻的中级指挥学员来说,这场演练以及此前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不仅帮助他们提高了组织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和指挥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转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

       一次特殊求援引发一场如火如荼的大讨论——

       深化改革 聚焦主线

       有人说,改革常常是偶然和必然交织作用的结果。某机械化步兵师领导可能不会想到,他们的求援行动竟成了引燃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这场教学改革的导火索。

       上级赋予该师建设新型陆军信息化部队的任务,摆在他们面前最急迫的课题,就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人才的培养。师领导找到学院请求“火力支援”,院领导欣然答应,当即签订联合育人协议,并派人到部队调研。

       一周后,学院领导拿着调研报告翻了又翻,看完再看,不禁忧从心生: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已成为部队当前最紧迫的课题,但学院还是基于合同作战传授理论、编写教材、培养人才。这如何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支担负信息化建设探路任务部队面临的问题,不正是我军部队正在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吗?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的紧迫形势,学院党委“一班人”深感:必须紧紧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一主线,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能力素质的核心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改革,路向何方?为此,院长石忠武、政委姜援朝亲自带队奔赴各战区展开调研,了解需求,征求意见,很快草拟了深化教学改革的征求意见稿下发全院。与此同时,一场思想大讨论如火如荼地开展。全院上下全员参与,大家结合各自岗位特点撰写理论文章、组织体会交流、共谋改革对策。

       伴随讨论的持续深入,共识逐渐浮出水面——聚焦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条主线,培养平时具备组织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能力,战时具备指挥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指挥员。

       “两个能力”目标一经提出,学院的改革方向顿时明朗。他们按集成训练和体系作战的新要求,对学院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等重大问题认真进行规划,逐步梳理出改革的方法和路子。

       去年10月,随着学院《“十二五”时期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一场深化教学改革的大幕在太行之麓全面拉开。

       在自我否定的阵痛中寻求新的转变契机——

       搭建新台 信息主导

       11月初,代号为“红星-2012”的演习在太行山下拉开帷幕。

       年年岁岁演“红星”,岁岁“红星”各不同。石院长告诉记者,这次演练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首次全程运用一体化指挥系统。

       要知道,这个首次不容易——

       老教授杨宝有讲起一段辉煌“家史”:多年前,该院研发的我军首个指挥信息系统“红星1号”投入使用,并先后发展出4代系统在部队广泛应用。“它凝结了全院上下多少心血啊,就像大家的‘孩子’。”老教授动情地说。

       当改革需要用一体化指挥系统取代“红星”时,虽说大家从情感到使用习惯一时难以适应,但没人质疑、犹豫和徘徊。

       要知道,这个首次不简单——

       搭台唱戏,困难很多。军事运筹中心主任冯战立告诉记者,没有一体化指挥系统,学院就向总部打报告申请配发;系统安装、调试、保障任务重,学院技术人员就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有系统没数据,各教研室就分头下部队采集,先后录入各军兵种部队数十类、上百万条相关的作战训练数据。

       而完成所有这些工作,搭建起一个基于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教、学、考、研、演平台,学院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要知道,这个首次不一般——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过去摆在显眼位置的沙盘和纸质地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演练双方在三维战场态势图上研判敌情、运筹作战。演练指挥员、学院合同战术教研室教员曾筱晓高兴地说,学院自行研发的“陆军作战三维地形视景应用系统”生动逼真、便于携带,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该院在此次演练中通过桥接、加挂和嵌入等手段,让一体化指挥平台运行多款自行研发的软件,使其具备了多方对抗、系统导调、模拟仿真等功能。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全新的“红星”系统即将浴火重生。采访中记者得知,该院准备于明年推出全新改版的“红星5号”信息系统,将成为部队首长机关平时学习掌握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教学训练平台。

       数据化作战指挥理论研究引发“连锁裂变”——

       架桥开路 甘当先导

       点击此次演练的作战文书,记者顿感耳目一新。

       谈及该院改革作战文书的做法,新疆军区边防某团参谋长、学员金雷表示刚开始很不适应,长期工作在作战训练一线,文本式作战文书的拟制方法已刻在了他心里。

       如今,金雷却切身体会到这一改变带来的好处。过去,拟制一份3000字的文书要花费几个小时。现在,只需将相关的作战、保障等数据按要求进行填写,作业时间缩短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作战文书的改革,简单说就是从写作文到填数字的变化,实质上是顺应了战争形态的改变。”谈及这一变化,导调组组长、该院战役战术系演习中心主任吕孟庄备感自豪。今年初,这一成果被总部推广并编印全军部队。

       作战文书改革,正是该院着眼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开展数据化作战指挥理论研究的结果。记者粗略地数了数,在数据化作战指挥理论的“枝头”上,像作战文书改革这样的“藤蔓”着实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研发的数据化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在今年9月沈阳军区演兵场上成功应用,得到军区首长和部队高度肯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性创新成果。”

       数据化作战指挥理论所催生的“裂变效应”,正是该院充分发挥学院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开展军事理论创新工程的生动注脚——

       去年10月,学院计划申报20项以上的理论课题进入国家和全军规划,重点推出8到10项影响陆军建设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去年11月,学院与军事科学学会军事训练分会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针对影响和制约军事训练转变的矛盾推出一批研究成果;

       今年6月,学院牵头组织三军19所院校和济南军区部队开展联合演练,实践检验和深化了部队创新的军事训练理论。

       架桥开路,甘当先导。如今,该院已先后完成《2020年前陆军发展战略》《信息化条件下陆军转型研究》《基于信息系统陆上联合战斗》等重大理论成果,并以此为依托编写出《联合作战学》《信息化条件下陆军作战理论体系建设》等教材,研发了“联合作战实验评估系统”“陆军综合火力打击方案实验评估系统”等一批科研成果。

       帮学员跨越横亘在体系作战面前的军兵种“鸿沟”——

       联教联训 推进融合

       今年以来,学院训练部部长郭新元基本处于“连轴转”状态,异常辛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郭部长的辛苦源自于该院联合育人的创新实践。年初以来,该院牵头三军的院校、部队、基地和科研所共24个单位的3000余名官兵开展联教联训试点。不仅是他,全院同志的工作量都大幅增加。

       他们为何要自讨苦吃?郭部长坦言苦有所值。因为通过这次活动,学院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得了重大突破,帮助学员们跨越横亘在面前的体系作战“盲区”和军兵种“鸿沟”。

       是什么样的“盲区”和“鸿沟”,让他们的步履如此匆忙?翻阅新学员入学测试报告,答案就在其中:一些学员对其他军兵种知识了解不多,组织联合行动常常手足无措;一些学员不会发挥和利用系统优势,灵活制造和形成战场的不对称优势……

       “不消除‘盲区’、填平‘鸿沟’,培养具备‘两个能力’的学员就是句空话。”直面问题,学院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必须瞄准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更高目标,推进学员能力素质的深度融合。

       推进融合,机制是基础。在总部的支持帮助下,该院率先启动了探索联教联训的步伐,初步构建任职教育实战化、开放性、融合式教学新机制,走开了院校与部队优势互补、联合育人的新路子。

       推进融合,教学是保障。在该院信息化作业室内,战役战术系主任王运平向记者介绍说,过去一个班上百号人,课堂上很难开展交流互动。如今,针对各兵种和军政后装同班合训的新要求,他们探索和实践了考官责任制小班教学,每个班仅编组20名来自各兵种专业的学员,大家组成一个精干的旅(团)指挥班子,共同进行专题研讨和案例研究,并随时根据需要组织对抗想定作业和模拟演练。

       此次演兵,融合成效凸显:红方联合战术兵团司令突遭“意外”,副司令王丛接替指挥。面对突发状况,王丛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分析研判敌情、组织定下决心、筹划火力协同,迅速完成角色转换。若非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他入学前竟然是一名军代室工程师,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更为可观的是,这次演练中53%的平台席位由来自非作战部队的学员担任,他们全都能熟练操作一体化指挥平台调度三军兵马,决战决胜。

       让更多教员到体系作战的全新实践中“加钢淬火”——

       欲育良才 先铸良师

       置身于演练现场记者看到,对抗双方在一体化指挥平台上你来我往,激战犹酣。据介绍,此次演练的亮点之一,就是该院首次组织年轻教员充当蓝方,与学员展开直接对抗。

       对抗越激烈,演练副总指挥、学院副院长刘英就越开心。他高兴地说:“只有真刀真枪的体系对抗,才能逼着教员走出书斋,走向‘战场’。”

       此番走上“战场”亮剑,训练教研室教员张国军感触颇深。与学员们同台对抗,进一步增加了对体系作战的感性认识,让传道授业的底气更足了。想当初,课堂上的他虽然讲得头头是道,可课后调查时不少学员却表示“书卷味浓,硝烟味淡,不解渴。”

       无独有偶,一名年轻教员初次授课就遭遇尴尬。当时,一名学员发问:“请教员结合参加过的演练,谈谈如何组织和开设基于一体化平台的指挥所?”一时间,这名教员愣在了当场。

       课堂风波让学院党委“一班人”强烈感受到:教员队伍素质存在的“短板”,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

       素质“短板”,到底缺哪块?为此,学院党委通过剖析典型事例、组织学员代表座谈、深入部队调研等办法,一举摸清了问题和矛盾的根源:不少年轻教员缺乏一线工作经历,特别是面对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这个全新课题,许多人的认知与实践存在较大落差。

       欲育良才,先铸良师。院领导果断决定,让年轻教员到火热的体系作战实践中加钢淬火,实现教员队伍能力素质的转型再造。

       基于此,学院年初就开始筹划这场年终“大戏”:组织教员运用一体化平台展开指挥训练,通过集中培训和分组讨论结合、理论研究与方案制订结合、集体熟悉情况与分角色准备结合、成果交流和演练观摩结合的方式,不断深化教员对体系作战知识的掌握,提升组织指挥体系作战的能力。

       与此同时,他们还出台了《中青年教员发展规划》,加强与总部规划和部队需求的深层次对接,广泛组织开展比武竞赛活动,选送优秀的年轻教员到部队任职、代职、参加演习。近年来,他们先后安排300多人次到部队代职任职、蹲点调研、参加军兵种交叉培训,与数十个院校、部队建立协作育人机制,近千人次参加部队演习和改制换装工作。

       几经淘洗,一个集教员、指挥员于一身的“双员型”教员队伍脱颖而出。据统计,该院100%的年轻教员会熟练运用一体化平台指挥打仗、组织教学,一批40岁左右的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竞争上岗,担纲领衔教学科研工作。
http://chn.chinamil.com.cn/jx/2012-12/02/content_5121423.htm视点提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人才是兴军之本,人才是成事之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要求,通过搭建一体化指挥平台、开展军事理论创新工程、推进联教联训试点等具体步骤积极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员组织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和指挥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能力,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引子

       初冬时节,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年度指挥所演练在太行山麓激烈展开。

       短短一周时间,演练高潮迭起、成果喜人——

       400余名参演学员和教员捉对厮杀,首次在指挥所演练中全要素、全过程、全对象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进行“红蓝”对抗;

       全程演教结合、演研结合、演训结合,实践检验了学院理论创新、集成训练实践和信息手段运用等8个方面的成果;

       学院与兄弟院校、部队、基地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深入探讨了联教联训的常态化运行路子……

       这场演练凸显该院在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适应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的探索走上“快车道”。

       对于参演的众多年轻的中级指挥学员来说,这场演练以及此前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不仅帮助他们提高了组织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和指挥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转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

       一次特殊求援引发一场如火如荼的大讨论——

       深化改革 聚焦主线

       有人说,改革常常是偶然和必然交织作用的结果。某机械化步兵师领导可能不会想到,他们的求援行动竟成了引燃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这场教学改革的导火索。

       上级赋予该师建设新型陆军信息化部队的任务,摆在他们面前最急迫的课题,就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人才的培养。师领导找到学院请求“火力支援”,院领导欣然答应,当即签订联合育人协议,并派人到部队调研。

       一周后,学院领导拿着调研报告翻了又翻,看完再看,不禁忧从心生: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已成为部队当前最紧迫的课题,但学院还是基于合同作战传授理论、编写教材、培养人才。这如何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支担负信息化建设探路任务部队面临的问题,不正是我军部队正在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吗?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的紧迫形势,学院党委“一班人”深感:必须紧紧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一主线,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能力素质的核心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改革,路向何方?为此,院长石忠武、政委姜援朝亲自带队奔赴各战区展开调研,了解需求,征求意见,很快草拟了深化教学改革的征求意见稿下发全院。与此同时,一场思想大讨论如火如荼地开展。全院上下全员参与,大家结合各自岗位特点撰写理论文章、组织体会交流、共谋改革对策。

       伴随讨论的持续深入,共识逐渐浮出水面——聚焦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条主线,培养平时具备组织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能力,战时具备指挥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指挥员。

       “两个能力”目标一经提出,学院的改革方向顿时明朗。他们按集成训练和体系作战的新要求,对学院建设、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等重大问题认真进行规划,逐步梳理出改革的方法和路子。

       去年10月,随着学院《“十二五”时期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一场深化教学改革的大幕在太行之麓全面拉开。

       在自我否定的阵痛中寻求新的转变契机——

       搭建新台 信息主导

       11月初,代号为“红星-2012”的演习在太行山下拉开帷幕。

       年年岁岁演“红星”,岁岁“红星”各不同。石院长告诉记者,这次演练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首次全程运用一体化指挥系统。

       要知道,这个首次不容易——

       老教授杨宝有讲起一段辉煌“家史”:多年前,该院研发的我军首个指挥信息系统“红星1号”投入使用,并先后发展出4代系统在部队广泛应用。“它凝结了全院上下多少心血啊,就像大家的‘孩子’。”老教授动情地说。

       当改革需要用一体化指挥系统取代“红星”时,虽说大家从情感到使用习惯一时难以适应,但没人质疑、犹豫和徘徊。

       要知道,这个首次不简单——

       搭台唱戏,困难很多。军事运筹中心主任冯战立告诉记者,没有一体化指挥系统,学院就向总部打报告申请配发;系统安装、调试、保障任务重,学院技术人员就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有系统没数据,各教研室就分头下部队采集,先后录入各军兵种部队数十类、上百万条相关的作战训练数据。

       而完成所有这些工作,搭建起一个基于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教、学、考、研、演平台,学院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要知道,这个首次不一般——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过去摆在显眼位置的沙盘和纸质地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演练双方在三维战场态势图上研判敌情、运筹作战。演练指挥员、学院合同战术教研室教员曾筱晓高兴地说,学院自行研发的“陆军作战三维地形视景应用系统”生动逼真、便于携带,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该院在此次演练中通过桥接、加挂和嵌入等手段,让一体化指挥平台运行多款自行研发的软件,使其具备了多方对抗、系统导调、模拟仿真等功能。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全新的“红星”系统即将浴火重生。采访中记者得知,该院准备于明年推出全新改版的“红星5号”信息系统,将成为部队首长机关平时学习掌握一体化指挥系统的教学训练平台。

       数据化作战指挥理论研究引发“连锁裂变”——

       架桥开路 甘当先导

       点击此次演练的作战文书,记者顿感耳目一新。

       谈及该院改革作战文书的做法,新疆军区边防某团参谋长、学员金雷表示刚开始很不适应,长期工作在作战训练一线,文本式作战文书的拟制方法已刻在了他心里。

       如今,金雷却切身体会到这一改变带来的好处。过去,拟制一份3000字的文书要花费几个小时。现在,只需将相关的作战、保障等数据按要求进行填写,作业时间缩短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

       “作战文书的改革,简单说就是从写作文到填数字的变化,实质上是顺应了战争形态的改变。”谈及这一变化,导调组组长、该院战役战术系演习中心主任吕孟庄备感自豪。今年初,这一成果被总部推广并编印全军部队。

       作战文书改革,正是该院着眼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开展数据化作战指挥理论研究的结果。记者粗略地数了数,在数据化作战指挥理论的“枝头”上,像作战文书改革这样的“藤蔓”着实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研发的数据化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在今年9月沈阳军区演兵场上成功应用,得到军区首长和部队高度肯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性创新成果。”

       数据化作战指挥理论所催生的“裂变效应”,正是该院充分发挥学院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开展军事理论创新工程的生动注脚——

       去年10月,学院计划申报20项以上的理论课题进入国家和全军规划,重点推出8到10项影响陆军建设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去年11月,学院与军事科学学会军事训练分会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针对影响和制约军事训练转变的矛盾推出一批研究成果;

       今年6月,学院牵头组织三军19所院校和济南军区部队开展联合演练,实践检验和深化了部队创新的军事训练理论。

       架桥开路,甘当先导。如今,该院已先后完成《2020年前陆军发展战略》《信息化条件下陆军转型研究》《基于信息系统陆上联合战斗》等重大理论成果,并以此为依托编写出《联合作战学》《信息化条件下陆军作战理论体系建设》等教材,研发了“联合作战实验评估系统”“陆军综合火力打击方案实验评估系统”等一批科研成果。

       帮学员跨越横亘在体系作战面前的军兵种“鸿沟”——

       联教联训 推进融合

       今年以来,学院训练部部长郭新元基本处于“连轴转”状态,异常辛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郭部长的辛苦源自于该院联合育人的创新实践。年初以来,该院牵头三军的院校、部队、基地和科研所共24个单位的3000余名官兵开展联教联训试点。不仅是他,全院同志的工作量都大幅增加。

       他们为何要自讨苦吃?郭部长坦言苦有所值。因为通过这次活动,学院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得了重大突破,帮助学员们跨越横亘在面前的体系作战“盲区”和军兵种“鸿沟”。

       是什么样的“盲区”和“鸿沟”,让他们的步履如此匆忙?翻阅新学员入学测试报告,答案就在其中:一些学员对其他军兵种知识了解不多,组织联合行动常常手足无措;一些学员不会发挥和利用系统优势,灵活制造和形成战场的不对称优势……

       “不消除‘盲区’、填平‘鸿沟’,培养具备‘两个能力’的学员就是句空话。”直面问题,学院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必须瞄准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更高目标,推进学员能力素质的深度融合。

       推进融合,机制是基础。在总部的支持帮助下,该院率先启动了探索联教联训的步伐,初步构建任职教育实战化、开放性、融合式教学新机制,走开了院校与部队优势互补、联合育人的新路子。

       推进融合,教学是保障。在该院信息化作业室内,战役战术系主任王运平向记者介绍说,过去一个班上百号人,课堂上很难开展交流互动。如今,针对各兵种和军政后装同班合训的新要求,他们探索和实践了考官责任制小班教学,每个班仅编组20名来自各兵种专业的学员,大家组成一个精干的旅(团)指挥班子,共同进行专题研讨和案例研究,并随时根据需要组织对抗想定作业和模拟演练。

       此次演兵,融合成效凸显:红方联合战术兵团司令突遭“意外”,副司令王丛接替指挥。面对突发状况,王丛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分析研判敌情、组织定下决心、筹划火力协同,迅速完成角色转换。若非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他入学前竟然是一名军代室工程师,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更为可观的是,这次演练中53%的平台席位由来自非作战部队的学员担任,他们全都能熟练操作一体化指挥平台调度三军兵马,决战决胜。

       让更多教员到体系作战的全新实践中“加钢淬火”——

       欲育良才 先铸良师

       置身于演练现场记者看到,对抗双方在一体化指挥平台上你来我往,激战犹酣。据介绍,此次演练的亮点之一,就是该院首次组织年轻教员充当蓝方,与学员展开直接对抗。

       对抗越激烈,演练副总指挥、学院副院长刘英就越开心。他高兴地说:“只有真刀真枪的体系对抗,才能逼着教员走出书斋,走向‘战场’。”

       此番走上“战场”亮剑,训练教研室教员张国军感触颇深。与学员们同台对抗,进一步增加了对体系作战的感性认识,让传道授业的底气更足了。想当初,课堂上的他虽然讲得头头是道,可课后调查时不少学员却表示“书卷味浓,硝烟味淡,不解渴。”

       无独有偶,一名年轻教员初次授课就遭遇尴尬。当时,一名学员发问:“请教员结合参加过的演练,谈谈如何组织和开设基于一体化平台的指挥所?”一时间,这名教员愣在了当场。

       课堂风波让学院党委“一班人”强烈感受到:教员队伍素质存在的“短板”,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

       素质“短板”,到底缺哪块?为此,学院党委通过剖析典型事例、组织学员代表座谈、深入部队调研等办法,一举摸清了问题和矛盾的根源:不少年轻教员缺乏一线工作经历,特别是面对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这个全新课题,许多人的认知与实践存在较大落差。

       欲育良才,先铸良师。院领导果断决定,让年轻教员到火热的体系作战实践中加钢淬火,实现教员队伍能力素质的转型再造。

       基于此,学院年初就开始筹划这场年终“大戏”:组织教员运用一体化平台展开指挥训练,通过集中培训和分组讨论结合、理论研究与方案制订结合、集体熟悉情况与分角色准备结合、成果交流和演练观摩结合的方式,不断深化教员对体系作战知识的掌握,提升组织指挥体系作战的能力。

       与此同时,他们还出台了《中青年教员发展规划》,加强与总部规划和部队需求的深层次对接,广泛组织开展比武竞赛活动,选送优秀的年轻教员到部队任职、代职、参加演习。近年来,他们先后安排300多人次到部队代职任职、蹲点调研、参加军兵种交叉培训,与数十个院校、部队建立协作育人机制,近千人次参加部队演习和改制换装工作。

       几经淘洗,一个集教员、指挥员于一身的“双员型”教员队伍脱颖而出。据统计,该院100%的年轻教员会熟练运用一体化平台指挥打仗、组织教学,一批40岁左右的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竞争上岗,担纲领衔教学科研工作。
http://chn.chinamil.com.cn/jx/2012-12/02/content_5121423.htm
电磁环境超复杂,眼晕啊
本人小白,文化水平低,双眼视力差,在超大看见2类帖子最头疼:一是方言不带官方语言版的,二是八股没有加亮和解读的!楼主辛苦了,我还是没明白,见谅见谅!
跟太行有什么关系?
也许是太行山吧,貌似和发动机没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