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指挥军官从这里走向深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2:23:17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指挥军官从这里走向深蓝

2012年11月2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中国军网海军频道报道,应届高中生(含小部分士兵考生)考入军校后,前4年在一所军校完成学历教育,第5年到另一所军校完成初级任职教育,即所谓的“4+1”。施行“4+1”培养模式是军委、总部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目标是:培养通专融合、指技合一、文武兼备的新型指挥员。目前,全军近一半院校担负这一任务,每年向一线作战部队输送数千名初级指挥军官。为落实好军委、总部的战略决策,中国军校开始了一次全新的转型。2004年,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成为全军22所、海军3所学历教育院校之一。从过去培养航空、导弹领域工程技术军官为主,向以海军生长指挥军官学历教育合训为主转型。如今,8年过去了,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跨越转型“五道砍”,成功走出一条指挥军官的培养新路。
  第一道坎:课程体系必须“重新洗牌”
  从“理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圈子里跳出来,实现与指挥类人才培养的“基因重组”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在过去的工程技术类人才培养中,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理工类课程,在海军和总部历次抽测中位居前列。
  2004年,随着院校的转型,该院成为全军22所、海军3所学历教育院校之一。从过去培养航空、导弹领域工程技术军官为主,向以海军生长指挥军官学历教育合训为主转型。当年,他们就迎来了首批258名“合训学员”。
  从培养技术军官,到培养指挥军官,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意味着航院要“重新洗牌”。一时间,学院上上下下争论不休。尤其是一些资深教员更是难以接受。
  这也难怪,在一所大学,一门学科的创立发展、课程体系的形成完善,要经过几代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沉淀,要推倒重来,大家一时接受不了,也合乎常理。
  院领导没有批评指责谁,而是引导大家细心领会军委、总部的决策意图,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让航院这样的工程技术类院校承担海军指挥军官的学历教育?大家在思考辨析中渐渐明了:航院积累了50多年理工学科专业教学经验,工学、理学、军事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具有坚实的教学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正是打牢新型指挥军官科学文化基础所必需、所看重的。特别是信息化战争,对指挥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也更全面。倚重理工科院校的优势,全面提升指挥军官的文化素养、科技素养、思维层次和创新能力,乃当务之急。这正是我军院校实施全面转型的根本所在。
  识大体,忍痛割爱;抓转型,重拳出击
  学院调动一切力量,整合教学资源,强化数理科学、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的结合,优化“合训”专业课程设置,调整面达95%以上,在传统战术理论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战术学、博弈论、军事运筹学等多种理论最新成果,通过整合、磨合,探索形成指挥与数理分析相结合、与武器装备使用相结合、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等一系列新课程。逐步实现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类人才培养的“基因重组”和“有效融合”。
  转型是“脱胎换骨”,而不是修修补补。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他们在教法、训法等培养手段上也逐步向指挥类人才培养靠拢。如《高等数学》教学中,过去是传授知识和解题方法,现在更注重培养学员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物理教研室运用“目标导向式”、“问题情景式”等教学方法,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点突出“合训学员”思维能力训练和科学精神培养。
  课程,要重新设计;教材,要重新编写;教法,要重新改变,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可想而知。政委、院长用坚定的口吻对记者说,转型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工程,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作为一级党委,态度要坚决,行动要迅速,措施要得力。我们只是在探索实践中迈出了一小步,要真正实现与指挥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将转型进行到底”,成为航院叫得最响的一句话。他们多方并举,让军委、总部的决策部署,深入人心,变为行动。同时用好行政手段,对确实转不过来的、转的效果不明显的,学院都做了相应调整。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2/11-21/4346550.shtml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指挥军官从这里走向深蓝

2012年11月21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中国军网海军频道报道,应届高中生(含小部分士兵考生)考入军校后,前4年在一所军校完成学历教育,第5年到另一所军校完成初级任职教育,即所谓的“4+1”。施行“4+1”培养模式是军委、总部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目标是:培养通专融合、指技合一、文武兼备的新型指挥员。目前,全军近一半院校担负这一任务,每年向一线作战部队输送数千名初级指挥军官。为落实好军委、总部的战略决策,中国军校开始了一次全新的转型。2004年,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成为全军22所、海军3所学历教育院校之一。从过去培养航空、导弹领域工程技术军官为主,向以海军生长指挥军官学历教育合训为主转型。如今,8年过去了,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跨越转型“五道砍”,成功走出一条指挥军官的培养新路。
  第一道坎:课程体系必须“重新洗牌”
  从“理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圈子里跳出来,实现与指挥类人才培养的“基因重组”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在过去的工程技术类人才培养中,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大学物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理工类课程,在海军和总部历次抽测中位居前列。
  2004年,随着院校的转型,该院成为全军22所、海军3所学历教育院校之一。从过去培养航空、导弹领域工程技术军官为主,向以海军生长指挥军官学历教育合训为主转型。当年,他们就迎来了首批258名“合训学员”。
  从培养技术军官,到培养指挥军官,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意味着航院要“重新洗牌”。一时间,学院上上下下争论不休。尤其是一些资深教员更是难以接受。
  这也难怪,在一所大学,一门学科的创立发展、课程体系的形成完善,要经过几代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沉淀,要推倒重来,大家一时接受不了,也合乎常理。
  院领导没有批评指责谁,而是引导大家细心领会军委、总部的决策意图,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让航院这样的工程技术类院校承担海军指挥军官的学历教育?大家在思考辨析中渐渐明了:航院积累了50多年理工学科专业教学经验,工学、理学、军事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具有坚实的教学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正是打牢新型指挥军官科学文化基础所必需、所看重的。特别是信息化战争,对指挥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也更全面。倚重理工科院校的优势,全面提升指挥军官的文化素养、科技素养、思维层次和创新能力,乃当务之急。这正是我军院校实施全面转型的根本所在。
  识大体,忍痛割爱;抓转型,重拳出击
  学院调动一切力量,整合教学资源,强化数理科学、工程技术与作战指挥的结合,优化“合训”专业课程设置,调整面达95%以上,在传统战术理论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战术学、博弈论、军事运筹学等多种理论最新成果,通过整合、磨合,探索形成指挥与数理分析相结合、与武器装备使用相结合、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等一系列新课程。逐步实现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类人才培养的“基因重组”和“有效融合”。
  转型是“脱胎换骨”,而不是修修补补。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他们在教法、训法等培养手段上也逐步向指挥类人才培养靠拢。如《高等数学》教学中,过去是传授知识和解题方法,现在更注重培养学员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物理教研室运用“目标导向式”、“问题情景式”等教学方法,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点突出“合训学员”思维能力训练和科学精神培养。
  课程,要重新设计;教材,要重新编写;教法,要重新改变,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可想而知。政委、院长用坚定的口吻对记者说,转型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工程,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作为一级党委,态度要坚决,行动要迅速,措施要得力。我们只是在探索实践中迈出了一小步,要真正实现与指挥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融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将转型进行到底”,成为航院叫得最响的一句话。他们多方并举,让军委、总部的决策部署,深入人心,变为行动。同时用好行政手段,对确实转不过来的、转的效果不明显的,学院都做了相应调整。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2/11-21/4346550.shtml



  第二道坎:军事素养指标必须硬起来


  补“短板”治“瘸腿”,提高指挥员军事素养需要新“模具”
  几年前的一幕,深深刺痛了“航院人”。
  在一次海军院校工作会上,几所任职院校的同志说,培养海军指挥官,大连舰艇学院有多年航海实习经验,没得说;海军工程大学有造船、动力等老牌专业,也与大海有缘;惟独航空工程学院与大海“不沾边”。于是他们放出话来:“航院的‘合训学员’,我们肯定不会接!”
  当时在场的航院教授木勤朴,身为军事共同科目教研室主任,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说不出口。工程院校学员军事职业素养差,这是事实,人家瞅准了你的“软肋”!
  这个“软肋”,闹得木勤朴天天睡不好觉。
  由他牵头的课题组,历经努力,设计出台《航院生长指挥军官学员军事职业素养培养工程》。他们将学员军事职业素养培养模型设置为“5大模块”、“30项训练科目”、“100个考核指标”,因而被称为“531工程”。
  “531工程”直指当时全军院校“合训学员”考核中暴露出的“瘸腿病”,成为锻造新型初级指挥军官综合军事素养的“新模具”——
  在素质能力“5大模块”中,海军特色科目约占54%。基础训练科目包括海上游泳、海上求生与救生、武装泅渡、轻潜水与跳水;海军职业技能包括舢板、艇船操纵、海上航行、船艺及损害管制等。
  培训时间覆盖“合训”4年全期。学员从入伍入学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学期训练、暑期训练一直到毕业训练,设有9个考核控制节点、100个考核评价要点,量化率达到92%。学员清楚每一年、每一阶段、每一个科目所要达到的训练目标和要求。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从2006级“合训学员”开始,组织长时间、远距离、全负荷、多科目的野外综合拉练,单兵负重达30公斤,行军超过300公里。连续3个昼夜的野外生存训练中,每个学员只配给250克压缩干粮和2瓶矿泉水,在210平方公里训练区域内,分成30个战斗小组,进行使用地图、夜间露营、山地行军、荒岛求生等训练。
  航院进行的“冬季军事体能竞赛”,与往年大不相同。以前都是各学员队比“尖子”,甚至给参赛学员“开小灶”。此次竞赛,思路有变,组委会强调:“我们不是搞竞技体育、也不是为了培养‘冠军’、‘尖子’,而是整体提升军事体能!”何友院长亲自坐镇运动场,从各学员队中随机圈点10人为一组,比拼团体成绩。结果很能说明问题:在全校29个学员队中,“合训学员”包揽前9名。
  2011年,第二届海军军事三项竞赛:航院“合训学员”夺得舢板和游泳全部两个单项的第一名和总分第一名。海军一位首长评价:航院军事素养训练有了“根本改观”。
  “531工程”今天已成为航院的“品牌”。已经毕业的两届“合训学员”,军事体能、技能素养练得很棒,文化专业课成绩一点也没有拉下:与同级非指挥类技术军官学员相比,英语4级通过率高出1到2个百分点,其它各科成绩也毫不逊色。


  第三道坎:环境与氛围的滋养不可少
  带兵打仗史一门特殊的学问,必须跳出书斋善于模拟实验
  “院长同志,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阅兵总指挥王梓宇!”2009年9月29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举行迎国庆盛大阅兵式。担任阅兵总指挥的王梓宇,是2005级“合训学员”。
  王梓宇还是学员“模拟旅”的兼职“旅长”。他介绍说,这是航院建院以来一次最大规模阅兵。包括军旗护卫队、干部方队、学员方队、女军人方队、水兵方队等在内共28个受阅方队,分别展示海军07式各式军装。阅兵式和分列式军容严整、秩序井然。而这一大型阅兵活动,从总策划到方案、程序、规则制定,从场地器材准备到安全勤务保障,从分练、合练到预演,组织协调工作千头万绪,都由大三年级的“合训学员”承办。王梓宇感慨地说:“有这样大的舞台经受锻炼,我们真是太幸运了!”
  放手让学员自办大型活动,让他们在带兵管理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学院的“春季运动会”、“冬季军事体能竞赛”、“英语风采大赛”、“毕业晚会”、“艺术节”等,都由学员队负责具体承办。“组委会”成员、裁判员和各项负责人,都由学员承担。让“合训学员”更多地自己管理自己,同时体验领导与被领导、指挥与服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不同角色定位,理解其内在关系,锻炼和提高组织指挥与领导管理能力。
  课里课外皆课堂。航院于2006年5月,将16个“合训”学员队组成学员二旅。在旅领导和学员队干部履行职责的同时,又自下而上建立“学员兼职系统”,成立“模拟旅”。学员从兼职班长、排长、连长开始,一直到兼职“旅长”、“政委”。“模拟旅”领导班子经由学员推荐、个人竞选、民主测评等程序产生,任期一年,目前已是第4届。
  航院还按照“基本素质+特长项目”的模式,培养“合训”学员组织、协调、领导、表达等综合能力。目前,“合训学员”中现已成立“写作”、“篮球”、“足球”、“街舞”、“双截棍”等18个俱乐部,有章程、有规则,五脏俱全。5名“合训女学员”中的郭潇雪告诉记者,今年她刚上大二,已参加了20多项活动,感觉生活很充实,方方面面受锻炼。


  第四道坎:明天骑什么马 今天备什么鞍


  炼“铁”的炉子炼不出“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训练设施要配套
  航院大门口外,千余米宽的水际滩头,过去只是一个“看点”:波浪翻滚,海鸥翔集。
  如今,每到夏季周末,3000多名学员同时下海,有的游泳、有的潜水、有的跳水、有的武装泅渡,场面壮观,成为这里的一道新风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航院训练部教保处长黄启来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培养专业技术军官,有没有训练场地不要紧,培训‘合训学员’就不一样了,他们要身居一线带兵,没有场地就练不好武艺,自身不硬就难服众。”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炼“铁”的炉子炼不出“钢”。然而,航院同全军其他转型的工程技术类院校一样,都面临着资金短缺、场地有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用教保处长黄启来的话说,院领导逼得他天天吃不好睡不安,搞不定就摘“乌纱帽”。院党委集中财力、人力办大事,采取“节约一点、筹措一点,再要一点”的办法,两年筹措资金8000多万元,全部用于新场馆建设。航院领导说,转型是大势所趋,等不得、拖不得、靠不得,少了一点主动精神和负责态度,就办不成事!
  如今,航院的“7场1馆”拔地而起:
  2万平方米“海上训练场”初具规模。由海后设计院指导、武汉造船厂参与建造的“海上浮动平台”,具有舢板训练、轻潜水、跳台跳水、武装泅渡、海上救生等功能;
  总面积为3.5万平方米的第一、第二田径场,分别建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和300米沥青跑道,以及铺设草坪的标准足球场和篮球场。学员们在这里奔跑、跳跃、投掷,完成军事体育课程各项科目训练;
  2.2万平方米的综合训练场内,有队列、器械、400米障碍、心理行为训练等场地。最具海军特色的是“渡海登岛400米障碍场”,设置有浪木、矮墙、软梯、天桥、堑壕、铁丝网、水塘、高空钢索牵引横渡等多项障碍,学员们在这里龙腾虎跃,锻炼意志和体魄;
  还有单兵战术训练场、室内射击场、灯光球场,游泳馆、体育馆等各种训练设施一应俱全。
  同时,航院的教学软件设施也加紧配套完善,新组建的“基础实验部”,包括理化、机械、计算机、电子等多个实验中心。记者了解到,全部181个实验分室,有111个实验分室属于近5年来新建。新落成的3.7万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航海楼”,可算是“转型”培养海军指挥军官的“标志性建筑”。在这里,“合训学员”,可以在最新电子海图前练习标图,学习使用各种航海仪器,模拟舰艇操纵,感知未来岗位。








  第五道坎:要进哪家坎 先熟哪家道


  学院明天要干哪一行,今天就先培养他们熟悉热爱哪一行,接口要前移
  “同类人才两校培养,一个目标分段实施。”“上线”与“下线”如何衔接好?
  航院在几所“分流院校”调研中发现:“合训学员”毕业后一般要“分流”到多所院校,而各初级任职院校的情况大不一样,潜艇学院与舰艇学院的培养方向不同,舰艇学院与飞行学院又是两码事。而“合训学员”临近毕业的前2个月才知道“分流”去向,思想上准备不足,适应上难免受挫。
  哪个环节上有问题就在哪里“动手术”。
  2009年12月12日,航院历史上第一个“蓝鲸俱乐部”诞生并开展活动。宗旨就是普及潜艇知识、培育潜艇兴趣。潜艇学院、某潜艇部队领导和专家应邀前来授课。与此同时,航院与潜院正式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书》,就“合训”与“分流”阶段有机衔接,采取7项措施,展开良性互动。
  何友院长说:“对一项事物的热爱,首先从了解它开始,只有在不断加深了解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情感和爱意。”于是,航院根据兵种特色紧锣密鼓相继筹建“旗舰”、“雄鹰”、“海豹”等5个俱乐部。根据学员身体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从大二开始初步确定其未来分流方向,参与具有浓厚兵种知识氛围的俱乐部活动,培养学员对于水面舰艇、飞行部队、海军陆战队的“岗位认知”和“兵种情节”。鼓励“合训”学员,结合未来岗位需求进行毕业设计。
  记者走进学员楼,“走廊文化”也突显岗位认知和情结培养的鲜明特色。学员宿舍按“海军5大兵种”划分“编制”,学员人人皆有“角色”。如学员28队1班为“2801旗舰”,分别编有“舰长”、“航海长”、“导弹长”等;2班则编制为“2802潜艇”;还有海军陆战队“海豹突击营”。
  接口前移,指向明确,使“合训”与“分流”院校的“上线”与“下线”衔接紧了。前不久,记者碰巧遇到潜艇学院的石洪波副院长,他说:航院培养的“合训学员”一年比一年好,接口前移的做法非常切合实际,从此我们不再做“夹生饭”了,可以集中精力把“1”加好。(丁小峰)
谁能解释一下四加一的作用和好处?最终的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