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一日内“双开”徐国健、任命新官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6:15:33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929511053721600/20050201/497960.shtml
document.title="江苏省委一日内“双开”徐国健、任命新官员";
document.url="/phoenixtv/72929511053721600/20050201/497960.shtml";



<P>文/记者 宋元</P>
<P>“双开”、任命选在同一天</P>
<P>据《新华日报》消息,2004年11月29日上午,中共江苏省委在南京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执行中纪委《关于给予徐国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决定》。经查,徐国健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460万元,8000美元,接受礼金10万元。此前,徐国健已于2004年6月被免去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委员职务。</P>
<P>据当地一位媒体工作人员向《凤凰周刊》透露,主持该会议的是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而参加会议的则是现任所有的省级官员和曾任江苏正省级的退休官员。会议上,李源潮警告手下官员:“徐案的发生说明,任何党政干部不论职务多高,不论出身多好,不论过去有什么功劳,只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偏差,做了名利、地位、金钱、美色的俘虏,就会经不起长期掌权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就会经不起各种腐朽思想和事物的腐蚀,就难免掉入腐化、腐败的泥潭。” </P>
<P>就在当天下午,江苏省委正式任命21名公推公选省管官员。对此,当地组织部门一位官员评议,几个月来,徐国健一案使得此间官员选拔工作的标准受到外界质疑,省委选在公布徐被“双开”的当天公布最新任命,可见江苏地方当局的用心良苦。
同时,近期江苏推出了对高官进行集体票选等举措,被媒体评论为江苏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对此,也有人认为:“实际上,江苏当局因徐国健案受到政治诚信的冲击,应是这一系列官员选拔制度革新的动力和原因所在。”</P>
<P>对徐案目前还存在的一些疑问</P>
<P>《凤凰周刊》就徐案进行回访时,一些江苏省人大、纪委、组织部门的官员和当地一些媒体记者谈了自己对此案的看法,较普遍的疑问如下:</P>
<P>其一,作为建国以来江苏省最大一起买官卖官案件,徐案性质严重,涉案金额巨大,对此,是否该由相关方面的具体领导负选拔失察和监督不力之责?此中存在的体制漏洞该如何弥补?当地一位纪委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坦言:“类似案件是无法追究具体领导责任的,因为对徐国健的任命是党委集体决策的,也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任命的。”</P>
<P>其二,徐在省委组织部长的位置上整整10年,按其权限,江苏县处级至正厅局级干部均属其考察管理对象;而江苏有60多个发达县市,1000多名厅局级官员。在徐案发期间,因其是中央管干部,由中纪委办案,而中纪委办案人员也曾不断找人谈话,单线与多位厅局级干部联系,一时间颇有些“人人自危”的气氛。最终,真正牵涉徐案的官员有多少,是否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处理呢?</P>
<P>其三,组织部长出问题,这不仅是徐个人的问题,更是体制上缺乏监督的问题。徐的案发不是有关部门主动侦查出来,而是因其他腐败官员的问题牵扯出来的。与之类似的是曾被誉为“百官共廉”的苏州市,其副市长姜人杰涉嫌腐败被“双规”也不是监督机制的作用,而是一名地产开发商的举报信将其捅破,到“双规”之日姜的贪污数额高达亿元,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监督体制的薄弱。对此,当地纪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苦笑说,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根本就很难去“监督”高官。对于徐、姜这样的高官,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该如何建立?整肃风暴是否可以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P>
<P>应该说,江苏省11月29日的会议及其一系列举措,表明了省委领导对官员腐败的立场和态度,当地民意对此是满意的。但有人评论,如果在其后的公诉期间,有关方面淡化或回避徐案实质性的腐败行为,拖泥带水,不能痛下决心,将令公众失望,且后患无穷。</P>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929511053721600/20050201/497960.shtml
document.title="江苏省委一日内“双开”徐国健、任命新官员";
document.url="/phoenixtv/72929511053721600/20050201/497960.shtml";



<P>文/记者 宋元</P>
<P>“双开”、任命选在同一天</P>
<P>据《新华日报》消息,2004年11月29日上午,中共江苏省委在南京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执行中纪委《关于给予徐国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的决定》。经查,徐国健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460万元,8000美元,接受礼金10万元。此前,徐国健已于2004年6月被免去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委员职务。</P>
<P>据当地一位媒体工作人员向《凤凰周刊》透露,主持该会议的是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而参加会议的则是现任所有的省级官员和曾任江苏正省级的退休官员。会议上,李源潮警告手下官员:“徐案的发生说明,任何党政干部不论职务多高,不论出身多好,不论过去有什么功劳,只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偏差,做了名利、地位、金钱、美色的俘虏,就会经不起长期掌权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就会经不起各种腐朽思想和事物的腐蚀,就难免掉入腐化、腐败的泥潭。” </P>
<P>就在当天下午,江苏省委正式任命21名公推公选省管官员。对此,当地组织部门一位官员评议,几个月来,徐国健一案使得此间官员选拔工作的标准受到外界质疑,省委选在公布徐被“双开”的当天公布最新任命,可见江苏地方当局的用心良苦。
同时,近期江苏推出了对高官进行集体票选等举措,被媒体评论为江苏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对此,也有人认为:“实际上,江苏当局因徐国健案受到政治诚信的冲击,应是这一系列官员选拔制度革新的动力和原因所在。”</P>
<P>对徐案目前还存在的一些疑问</P>
<P>《凤凰周刊》就徐案进行回访时,一些江苏省人大、纪委、组织部门的官员和当地一些媒体记者谈了自己对此案的看法,较普遍的疑问如下:</P>
<P>其一,作为建国以来江苏省最大一起买官卖官案件,徐案性质严重,涉案金额巨大,对此,是否该由相关方面的具体领导负选拔失察和监督不力之责?此中存在的体制漏洞该如何弥补?当地一位纪委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坦言:“类似案件是无法追究具体领导责任的,因为对徐国健的任命是党委集体决策的,也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任命的。”</P>
<P>其二,徐在省委组织部长的位置上整整10年,按其权限,江苏县处级至正厅局级干部均属其考察管理对象;而江苏有60多个发达县市,1000多名厅局级官员。在徐案发期间,因其是中央管干部,由中纪委办案,而中纪委办案人员也曾不断找人谈话,单线与多位厅局级干部联系,一时间颇有些“人人自危”的气氛。最终,真正牵涉徐案的官员有多少,是否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处理呢?</P>
<P>其三,组织部长出问题,这不仅是徐个人的问题,更是体制上缺乏监督的问题。徐的案发不是有关部门主动侦查出来,而是因其他腐败官员的问题牵扯出来的。与之类似的是曾被誉为“百官共廉”的苏州市,其副市长姜人杰涉嫌腐败被“双规”也不是监督机制的作用,而是一名地产开发商的举报信将其捅破,到“双规”之日姜的贪污数额高达亿元,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监督体制的薄弱。对此,当地纪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苦笑说,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根本就很难去“监督”高官。对于徐、姜这样的高官,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该如何建立?整肃风暴是否可以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P>
<P>应该说,江苏省11月29日的会议及其一系列举措,表明了省委领导对官员腐败的立场和态度,当地民意对此是满意的。但有人评论,如果在其后的公诉期间,有关方面淡化或回避徐案实质性的腐败行为,拖泥带水,不能痛下决心,将令公众失望,且后患无穷。</P>
<P>就是开会的那帮人又有多少是干净的啊,没有查出来一个个都很廉洁似的</P><P>相信徐在没有下台以前也参加过不少这样的会议吧,所谓的集体决定就不要承担责任了?</P><P>绝妙的讽刺嘛</P>[em03][em03][em03]
中国就这样,再大的事都没人会负责,集体决定的....就都没有责任了吗?为什么不追究这个集体的责任,为什么不可能是集体的腐败?
能抓到一个就不错拉,大家满意吧.至于说全部落网,恐怕只有夜里做梦才能实现。
<P>看今天报纸了吗</P><P>经贸委一个中心几乎给连锅端了</P>[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