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页岩气革命后!可燃冰的革命也开始了!可燃冰或将“燃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23:06:24

可燃冰或将“燃起”一片天
[加入收藏][字号:大 中 小] [时间:2012-10-17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可燃冰以高效清洁的特点逐渐成为各国能源开发新热点,多国介入海底可燃冰勘探开发领域,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和原油资源日渐减少,世界各国在寻找替代石油、天然气的新能源。可燃冰以其储量丰富及...   可燃冰以高效清洁的特点逐渐成为各国能源开发新热点,多国介入海底可燃冰勘探开发领域,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和原油资源日渐减少,世界各国在寻找替代石油、天然气的新能源。可燃冰以其储量丰富及高效清洁的特点受关注,成了新能源中的后起之秀。

  可燃冰被誉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许多国家涉足可燃冰勘探开发领域。目前,各国可燃冰研究大多处于勘探阶段。


  多国发掘海底可燃冰宝库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公认的替代能源,开发潜力巨大。这种天然气水合物埋藏在海洋深处300~3000米深的海底沉积物中,主要存在于陆坡、岛坡和盆地的沉积物或沉积岩中。

  陆地上的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永久冻土带下或大陆边缘的斜坡和隆起处。因此,查清深藏海底或陆域深处的可燃冰储量不容易,进行商业开采更难。

  近海海底也是可燃冰的宝库。但可燃冰存在于海底低温高压的环境中。采掘时,一旦甲烷气体喷出且未能有效控制,会出现事故。为避免这类事故,采掘前技术人员要调查海底地质条件情况,谨慎确定采掘地点及采集方案。

  虽然前景光明,但可燃冰的规模开发尚待时日。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着力研究可燃冰开发的问题。目前,可燃冰仍处于科学勘探和试开采阶段。专家预测,海底和陆地可燃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预计分别在30年和15年后才能开始。

  目前,许多国家介入可燃冰勘探领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始开发可燃冰,紧锣密鼓地研究海洋可燃冰开发技术,然而成熟的方案至今未出台。

  今年3月,来自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几家公司和科研机构在加拿大西北部海域进行联合试采并获成功,但技术水平仍不符合大规模开采的要求。

  与此同时,在日本爱知县近海海域,日本进行海底可燃冰钻探试验,为原定于2013年实施的生产试验做准备。预计此次可燃冰钻探和生产的试验费用达170亿日元,如果能实现稳定生产,日本有望2018年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采,成为全球率先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我国在陆地冻土区发现可燃冰
  我国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为开发利用打下资源基础。


  我国拥有大量的陆地可燃冰资源潜力。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冻土量排位第三的大国,冻土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开采前景。据估算,我国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可供我国使用90年,其中青海省的储量占总储量的1/4。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同时,我国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目前,全球总共有116个地区发现了可燃冰,预计全海域资源相当于690亿吨油当量,而我国南海占大部分。南海的可燃冰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等海域,资源量相当于650亿吨石油,足够我国使用130年。

  2007年5月1日,我国在南海北部首次成功采出可燃冰样品,不仅证实了我国南海北部蕴藏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而且标志着我国可燃冰调查、研究水平居世界先进水平。

  2011年,我国启动可燃冰专项研究,海洋6号船对相关海域进行精确测量。2013年,我国将再次开钻,钻取新的样品并确定探明储量。

  尽管我国目前开发可燃冰的水平基本与国际同步,但在装备方面有差距。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说,我国能采到的南海可燃冰的样品,是雇用外国的船来开采的。我国依靠自己的船,想采到埋深在1000米以下的可燃冰样品较困难,估计5~10年才能制造出相关装备。目前,我国缺乏大面积勘察的装备。

  今年4月18日,我国成立的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成为多个部门共同打造的、首个全国性海洋调查基础平台。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雷波介绍,国家海洋调查船队主要承担国家海洋基础性、综合性和专项调查的相关任务。

  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的19艘船中,有公众熟知的雪龙号、大洋1号等科学考察船,还包括向阳红6号、科学1号等目前在我国调查水平先进的船舶。

  技术瓶颈是最大绊脚石


  我国的可燃冰勘探开发与科研工作起步早。早在2004年,我国启动了水合物开采基础研究工作,建立了小型物性测试装置,室内合成水合物,初步进行了开采技术的模拟试验研究。

  2011年,我国启动新的国家水合物计划。该计划预计历时20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其中,2011年~2020年为第一阶段,2021年~2030年为第二阶段。

  然而,我国的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的试开采技术相比差距较大。同时,由于海洋水合物大多储存条件复杂、埋深浅,开发过程中易引发地质灾害或出现温室效应,我国要研发安全、可靠、经济的开采技术,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

  2009年6月,我国“海洋四号”科考船采用新研制的“气密性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4000米深水水域海底获取孔隙水样品,标志着我国的可燃冰深海探测技术取得新突破。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国内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理论、勘查技术及钻采技术、环境效应等领域,形成多方参与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实现多学科、跨部门联合攻关。

  今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共安排了“海洋六号”等4艘调查船,在南海北部西沙海槽等3个海区展开7个航次的综合调查,对我国南海北部的“可燃冰”资源开展了地质取样、海底摄像、浅层剖面、多波束调查,采用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准三维地震等调查手段并使用海底地震仪、水下机器人、海底可控源电磁等。截至目前,计划的任务量完成大半。

  未来,我国进行海洋可燃冰勘探与开发的脚步会加快。张洪涛表示,我国大型科考船“海洋六号”今年将对南海可燃冰进行专项调查,明年有望在南海再次钻探可燃冰。目前,我国开采可燃冰的有利区域是南海大陆坡,具体地点有待确定。
本文来自: 全球石油化工网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cippe.net/news/html/201210/82176.html
可燃冰或将“燃起”一片天
[加入收藏][字号:大 中 小] [时间:2012-10-17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注度:0]

摘要:   可燃冰以高效清洁的特点逐渐成为各国能源开发新热点,多国介入海底可燃冰勘探开发领域,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和原油资源日渐减少,世界各国在寻找替代石油、天然气的新能源。可燃冰以其储量丰富及...   可燃冰以高效清洁的特点逐渐成为各国能源开发新热点,多国介入海底可燃冰勘探开发领域,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和原油资源日渐减少,世界各国在寻找替代石油、天然气的新能源。可燃冰以其储量丰富及高效清洁的特点受关注,成了新能源中的后起之秀。

  可燃冰被誉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许多国家涉足可燃冰勘探开发领域。目前,各国可燃冰研究大多处于勘探阶段。


  多国发掘海底可燃冰宝库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公认的替代能源,开发潜力巨大。这种天然气水合物埋藏在海洋深处300~3000米深的海底沉积物中,主要存在于陆坡、岛坡和盆地的沉积物或沉积岩中。

  陆地上的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永久冻土带下或大陆边缘的斜坡和隆起处。因此,查清深藏海底或陆域深处的可燃冰储量不容易,进行商业开采更难。

  近海海底也是可燃冰的宝库。但可燃冰存在于海底低温高压的环境中。采掘时,一旦甲烷气体喷出且未能有效控制,会出现事故。为避免这类事故,采掘前技术人员要调查海底地质条件情况,谨慎确定采掘地点及采集方案。

  虽然前景光明,但可燃冰的规模开发尚待时日。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着力研究可燃冰开发的问题。目前,可燃冰仍处于科学勘探和试开采阶段。专家预测,海底和陆地可燃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预计分别在30年和15年后才能开始。

  目前,许多国家介入可燃冰勘探领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始开发可燃冰,紧锣密鼓地研究海洋可燃冰开发技术,然而成熟的方案至今未出台。

  今年3月,来自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几家公司和科研机构在加拿大西北部海域进行联合试采并获成功,但技术水平仍不符合大规模开采的要求。

  与此同时,在日本爱知县近海海域,日本进行海底可燃冰钻探试验,为原定于2013年实施的生产试验做准备。预计此次可燃冰钻探和生产的试验费用达170亿日元,如果能实现稳定生产,日本有望2018年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采,成为全球率先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我国在陆地冻土区发现可燃冰
  我国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为开发利用打下资源基础。


  我国拥有大量的陆地可燃冰资源潜力。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冻土量排位第三的大国,冻土区总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开采前景。据估算,我国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可供我国使用90年,其中青海省的储量占总储量的1/4。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同时,我国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目前,全球总共有116个地区发现了可燃冰,预计全海域资源相当于690亿吨油当量,而我国南海占大部分。南海的可燃冰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等海域,资源量相当于650亿吨石油,足够我国使用130年。

  2007年5月1日,我国在南海北部首次成功采出可燃冰样品,不仅证实了我国南海北部蕴藏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而且标志着我国可燃冰调查、研究水平居世界先进水平。

  2011年,我国启动可燃冰专项研究,海洋6号船对相关海域进行精确测量。2013年,我国将再次开钻,钻取新的样品并确定探明储量。

  尽管我国目前开发可燃冰的水平基本与国际同步,但在装备方面有差距。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说,我国能采到的南海可燃冰的样品,是雇用外国的船来开采的。我国依靠自己的船,想采到埋深在1000米以下的可燃冰样品较困难,估计5~10年才能制造出相关装备。目前,我国缺乏大面积勘察的装备。

  今年4月18日,我国成立的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成为多个部门共同打造的、首个全国性海洋调查基础平台。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雷波介绍,国家海洋调查船队主要承担国家海洋基础性、综合性和专项调查的相关任务。

  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的19艘船中,有公众熟知的雪龙号、大洋1号等科学考察船,还包括向阳红6号、科学1号等目前在我国调查水平先进的船舶。

  技术瓶颈是最大绊脚石


  我国的可燃冰勘探开发与科研工作起步早。早在2004年,我国启动了水合物开采基础研究工作,建立了小型物性测试装置,室内合成水合物,初步进行了开采技术的模拟试验研究。

  2011年,我国启动新的国家水合物计划。该计划预计历时20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其中,2011年~2020年为第一阶段,2021年~2030年为第二阶段。

  然而,我国的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的试开采技术相比差距较大。同时,由于海洋水合物大多储存条件复杂、埋深浅,开发过程中易引发地质灾害或出现温室效应,我国要研发安全、可靠、经济的开采技术,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

  2009年6月,我国“海洋四号”科考船采用新研制的“气密性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4000米深水水域海底获取孔隙水样品,标志着我国的可燃冰深海探测技术取得新突破。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国内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理论、勘查技术及钻采技术、环境效应等领域,形成多方参与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实现多学科、跨部门联合攻关。

  今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共安排了“海洋六号”等4艘调查船,在南海北部西沙海槽等3个海区展开7个航次的综合调查,对我国南海北部的“可燃冰”资源开展了地质取样、海底摄像、浅层剖面、多波束调查,采用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准三维地震等调查手段并使用海底地震仪、水下机器人、海底可控源电磁等。截至目前,计划的任务量完成大半。

  未来,我国进行海洋可燃冰勘探与开发的脚步会加快。张洪涛表示,我国大型科考船“海洋六号”今年将对南海可燃冰进行专项调查,明年有望在南海再次钻探可燃冰。目前,我国开采可燃冰的有利区域是南海大陆坡,具体地点有待确定。
本文来自: 全球石油化工网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cippe.net/news/html/201210/82176.html
聚变技术发展太慢啊。。。。。。
人类的未来在大海
可燃冰一旦发生泄露,那个暖化效果可是灾难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