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九号任务跟踪贴——卫星投入使用 获中国航天技术多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9:05:29


  
好文转载:创新的实践九号:不仅仅是侦察卫星

10月14日实践九号双星发射成功



原帖地址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48/54/57/9_1.html

     2012年10月14日,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丙/SMA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实践九号A/B双星,火箭点火后经过约3300秒其中包括SMA上面级高达2700秒的长时间飞行后,两颗卫星先后与上面级分离,最终进入623X650千米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实践九号A/B双星将保持编队飞行并进行了一系列新技术验证,这些试验将为我国卫星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尤其是这次验证的电推进系统,将大大提高我国卫星的有效载荷比,并显著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



实践九号是我国民用领域新技术试验卫星的首次尝试, 图为卫星正在进行地面测试

      实践九号卫星由中国航天东方红公司研制,作为我国第一颗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它是我国航天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是我国航天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航天工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卫星各个分系统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卫星整体上也存在技术落后、寿命短和可靠性差等问题。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导致长期以来航天领域需要的高性能元器件基本依赖进口,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面对相对落后的现状,我国航天需要大力使用新技术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并力图做到关键元器件的国产化,争取早日完成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转变。

      我国航天固然在快速发展,欧美等航天列强也在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航天新技术不断涌现。新技术在显著提高航天器性能的同时,也给航天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研制风险。众所周知一个新项目不能使用新技术的比例不能太高,否则会带来巨大的研制风险,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败。苛刻的太空环境,更是对新技术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降低航天新技术的使用风险,技术人员会在地面做大量的模拟试验,但与航空领域的空气动力学类似,地面试验设施也很难完全模拟太空环境,在实际任务中直接使用新技术,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我国航天对此更是有着切肤之痛。以我国目前主流的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平台为例,我国第一颗使用东方红四号平台的通信卫星鑫诺二号使用了先进的太阳能帆板二次展开技术,但发射后太阳能帆板未能展开任务宣告失败。鑫诺二号的失败不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以当头一棒,还迫使我国不得不采购法国泰利斯公司的通信卫星,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此前没有新技术试验卫星,每次使用新技术都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风险,早期的风云系列和东方红系列卫星首星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这样连续的失败不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削弱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信心,严重影响了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了解决技术的发展与技术风险的矛盾,研制试验卫星成了必然的选择。实践九号及其后续新技术试验卫星的出现,将对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作为技术创新平台带来深远的影响。

      据介绍实践九号卫星A/B卫星将进行25项技术试验,包括电推进发动机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技术、高效电源技术、先进热控技术、编队飞行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并将进行国产化关键元器件的考核试验,还将兼顾进行对地观测任务。这些技术验证对提高我国卫星能源、推进等关键子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以及提高我国卫星高端元器件和原材料的自主化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航天爱好者来说,作为航天领域的热门技术,电推发动机堪称实践九号任务的热点。


电推发动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为使用PPS1350G的Smart-1月球探测器

     电推发动机与传统化学能发动机不同,虽然很多介绍中也把使用的氙当作推进剂,但它的能源和工质分别来自不同的部分。电推发动机使用电能加速工质,形成高速射流产生推力,一般地说发动机工作需要的电能来自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美俄等国家还在计划使用核反应堆提供电力。电推发动机主要分为电热发动机、静电发动机和电磁发动机三种,其中电热发动机原理简单但比冲较低,而电磁火箭发动机虽然比冲很高但尚未实用化,目前研制和使用的电推发动机基本属于静电发动机,其中又以静电离子发动机为主流。电推发动机的推力大多小于1牛,但工作时间长启动次数多,累计后仍可获得更大的总冲。

      以法国Snecma公司的PPS1350电推发动机为例,它的工作功率约1350瓦但推力仅有90毫牛,这样的推力肯定无法用于地面起飞级,甚至基本无法用于航天器的轨道转移。虽然电推发动机的推力很小,但它具有极高的比冲量,同样以PPS1350发动机为例,它的比冲约1500~1600秒在电推中只能算中等水平,但已经比目前实际使用的比冲最高的RL10B-2氢氧发动机462.5秒的比冲高出数倍。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更高的比冲可以提高航天器有效载荷比,携带更多的有效载荷用于军事、商业或科研任务。如果保持载荷质量比不变,相近的推进剂质量配合低数个数量级的推力,意味电推发动机的工作时间长的多,一般可达数千甚至上万小时,通过长时间的工作可以积累得到很高的总冲,使航天器最终达到更高的速度。欧洲航天局的月球探测器SMART-1的质量约为370千克,发射时携带82千克作为工质的氙(Xenon),任务结束时氙剩余质量为0.28千克,仅仅81.72千克氙就为探测器提供了超过3700米/秒的速度增量,电推发动机平均比冲高达1540秒。相比之下,我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使用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质量约2330千克包括约1330千克的推进剂质量,但只能提供约2500米/秒的速度增量,电推发动机性能上的优势极为明显。

      电推发动机在深空探测等科学任务上具备很大的优势,但它更大的用武之地是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目前大部分通信卫星都由运载火箭发射到同步转移轨道再由通信卫星使用远地点发动机自行变轨进入静止轨道,入轨后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还要进行南北位置保持等一系列轨道维持机动,一般的说从近地点数百千米的同步转移轨道转移到静止轨道需要约1800米/秒的速度增量,而静止轨道的轨道维持每年需要数十米/秒的速度增量。对于使用传统化学能火箭发动机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来说,用于实现轨道转移和轨道维持的推进剂大约占卫星总质量的的一半,这严重限制了卫星的有效载荷比,而且卫星从发射到入轨缺乏冗余量,任何差错都将大大影响通信卫星的使用。如果卫星使用电推发动机,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比和任务冗余量,这不仅是理论的计算,更有实例可循。我国2009年发射印尼的Palapa-D卫星,由于火箭第三级发动机问题卫星远地点大大低于预定高度,虽然卫星制造商法国泰利斯公司控制卫星自行变轨最终仍进入轨道,但寿命受到了很大影响。2011年美国发射AEHF-1卫星时,卫星传统的远地点发动机故障,但最终仍通过原定用于轨道维持的电推发动机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显示了电推发动机极大的优越性。


实践九号使用的很可能是XIPS-200发动机或是衍生型号

      目前欧美的大型商业通信卫星基本都选配或是标配电推发动机,但它并非近些年来才横空出世的新技术,冷战期间苏联和苏联就研制了电推发动机,尤其是苏联进行了大量的轨道试验并投入实际应用。冷战结束后电推技术开始扩散,西方也开始普及电推发动机,如法国就从俄罗斯引进了霍尔发动机技术,印度的电推发动机技术也与苏联的电推技术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我国电推发动机的发展并不晚,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一系列电推发动机的预研工作,但实际的工程型号仍然进展缓慢,冷战结束后我国从俄罗斯引进了电推发动机的大量相关技术,结合本国早期的预研开展进一步的研制工作,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我国在珠海航展上展出了XIPS-200电推发动机,同时还公开了验证电推发动机的实践九号技术验证卫星,不过当时我国的电推发动机仍处于地面测试阶段,实践九号卫星的立项都遥遥无期。2008年3月实践九号卫星正式立项,电推发动机也不断取得进展,经过多年的期盼之后,2012年10月携带电推发动机的实践九号卫星终于发射升空。目前我国计划中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DFH-4E)和更远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都计划使用电推发动机系统,其中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将于2年内推向市场,对电推发动机的需求十分迫切,实践九号卫星电推发动机的在轨技术验证结果,堪称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保质保量完成研制计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实践九号新技术试验卫星将验证一系列新技术如先进电源技术和先进热控技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小卫星平台的技术水平,同样对大型卫星以致载人航天的发展大有裨益。目前我国卫星仍使用较为落后的镍氢电池,其能量密度较低而且电池质量偏大,对比使用更先进的锂电池的主流卫星平台,存在有效载荷偏低等问题。随着我国航天的快速发展,火箭发射规模和在轨卫星数量迅速扩大,在很长时间内我国应用卫星的研制都呈现时间紧任务重的状态,新型卫星上使用锂电池存在不小的技术风险。作为第一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九号将进行锂电池等新技术的验证,为我国卫星平台技术的发展添砖加瓦。



实践九号A星发射后18日就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德萨市上空拍摄了第一轨照片

     实践九号新技术试验卫星还将验证对地观测卫星的诸多技术,如高精度的姿态控制技术和在轨编队飞行技术。实践九号A星还携带了全色分辨率2.5米的光学相机幅宽30千米,实践九号B星携带了一台长波红外焦平面相机,分辨率73米幅宽18千米,它们将进行光学相机国产化关键元器件的在轨技术验证,有助于降低我国航天相机的对外依赖程度。不过不过话说回来,或许是国内公开的遥感卫星卫片太少,很多军事爱好者看到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公开的美国奥德萨市的2.5米全色分辨率照片,不乏以为实践9号主要用途是照相侦察的判断,但2.5米全色分辨率远非国内最好水平,根据公开报道我国2009年遥感卫星就达到了1米的全色分辨率,近年来水平还有进一步的提高。至于国外的商业遥感卫星,其最高分辨率甚至一直领先于我国军用遥感卫星,更不要说仅仅是试验用途的实践九号卫星了,以google地球为例它使用的GeoEye-1卫星照片全色分辨率最高可达到0.41米,即使不高于我国军用遥感卫星的水平,至少也仍在一个档次上。欧美军用遥感卫星的性能,仅仅是分辨率就扔领先于我国,更不要说图像质量等其他诸多参数。虽然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和欧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这既有光学相机性能的落后,也有卫星平台的性能的不足。由于我国卫星平台的姿态控制精度技术较为落后,小型化卫星如CAST2000平台的姿控精度较低,用于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等普查星尚可,但高分辨率的光学详查星就不得不使用较大的凤眼卫星平台。中国航天东方红公司正在研制新一代的CAST3000小卫星平台,其姿控精度大有提高,可满足新一代的遥感卫星的需求,预计实践九号验证的高精度控制技术,将为CAST3000高精度小卫星平台的研制成功铺平道路



实践九号 AB双星将验证编队飞行技术

      实践九号新技术试验卫星分为A/B双星,还将进行高精度的在轨编队飞行技术验证。轨道编队飞行时卫星要向编队飞行的其他卫星发送自己的坐标位置信息,相互之间保持高精度的位置关系,主要用于立体观测等对编队星座要求很高的领域,国外已经不乏使用编队小卫星星座进行高精度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立体观测的例子。通过两颗或是多颗卫星的联合观测,不仅可以提高观测精度,也可以同步测量高程等信息,获得比单颗卫星更好的立体观测效果。我国在编队飞行上并非空白,如虽然更早的遥感九号卫星就实现了三星编队飞行,但它主要使用被动射频探测手段进行目标定位,对编队飞行的精度要求较低,实践九号卫星的轨道编队飞行试验,将为我国为来的高精度对地立体观测星座奠定技术基础。

     实践九号卫星还将进行国产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在轨技术验证,提高我国宇航级核心元器件的技术水平,推动国产宇航级高端元器件的国产化,缓解卫星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甚至走私,卫星研制和生产严重受制于人的瓶颈问题。由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而卫星研制却要尽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卫星从平台到载荷的很多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如卫星平台使用的宇航级的高性能处理器、高性能的锂电池、高精度的太阳敏感器、卫星高性能碳纤维,以及通信卫星的高功率行波管和遥感卫星的高性能CCD等。据《中国航天报》报道实践九号九号卫星将在轨验证我国首颗片上系统芯片SoC2008,标志着我国掌握了SoC系统设计、芯片的抗辐射加固设计和容错设计能力,其验证结果将有助于我国逐步摆脱对国外计算机芯片的依赖。SoC芯片立足于国内设计、生产水平,可以更合理的的根据我国航天实际需求确定性能指标、系统架构和解决方案,提高高端元器件的国产化比例,有助于我国拜托核心高端元器件受制于人的境况。实践九号使用的SoC2008芯片由航天502所研制,其整体性能达到欧洲同类产品2010年时的水平,在经过实践九号的实际在轨试验后,它将用于卫星长寿命星敏感器、空间站机械臂控制器、货运飞船制导、导航和通信的制导等诸多领域,是我国卫星实现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的关键之一。

     作为一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九号卫星将进行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元器件试验,按照计划25项实验大部分将在半年到一年时间内完成,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实践九号卫星的寿命短,任务到期也不意味着卫星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应用卫星不同,技术试验卫星的收益,不在于工作时间和设计寿命,而在于成功完成试验任务,通过实际在轨空间试验对新技术做充分的验证,证明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实际应用卫星使用这些新技术积累经验。即使一年后实践九号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在卫星剩余的寿命期内,仍将对部分实验项目做极限测试或是长期考察,或是针对性的开展新的试验。实践九号卫星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的首星,虽然它发射不久一系列试验也才刚刚开始,但它身上被寄予了太多的期待。不管实践九号卫星的结果如何,通过新技术试验卫星验证新技术仍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我们期待实践九号卫星圆满完成试验任务,为我国航天新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这对我国航天工业的长远发展,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

10月14日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实践九号”A/B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9次航天发射。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http://china.huanqiu.com/photo/2012-10/2668773.html





“实践九号”新技术试验卫星

发射以后我国的灾害监测预警、灾害应急响应、灾情评估和减灾救灾指挥决策能力将大为提高。

  
好文转载:创新的实践九号:不仅仅是侦察卫星

10月14日实践九号双星发射成功

1351520912527_1390.jpg (56.71 KB, 下载次数: 8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1-7 22:56 上传



原帖地址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48/54/57/9_1.html

     2012年10月14日,我国使用长征二号丙/SMA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实践九号A/B双星,火箭点火后经过约3300秒其中包括SMA上面级高达2700秒的长时间飞行后,两颗卫星先后与上面级分离,最终进入623X650千米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实践九号A/B双星将保持编队飞行并进行了一系列新技术验证,这些试验将为我国卫星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尤其是这次验证的电推进系统,将大大提高我国卫星的有效载荷比,并显著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

1351520913854_1391.jpg (51.88 KB, 下载次数: 8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1-7 22:56 上传



实践九号是我国民用领域新技术试验卫星的首次尝试, 图为卫星正在进行地面测试

      实践九号卫星由中国航天东方红公司研制,作为我国第一颗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它是我国航天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是我国航天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航天工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卫星各个分系统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卫星整体上也存在技术落后、寿命短和可靠性差等问题。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导致长期以来航天领域需要的高性能元器件基本依赖进口,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面对相对落后的现状,我国航天需要大力使用新技术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并力图做到关键元器件的国产化,争取早日完成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转变。

      我国航天固然在快速发展,欧美等航天列强也在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航天新技术不断涌现。新技术在显著提高航天器性能的同时,也给航天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研制风险。众所周知一个新项目不能使用新技术的比例不能太高,否则会带来巨大的研制风险,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败。苛刻的太空环境,更是对新技术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降低航天新技术的使用风险,技术人员会在地面做大量的模拟试验,但与航空领域的空气动力学类似,地面试验设施也很难完全模拟太空环境,在实际任务中直接使用新技术,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我国航天对此更是有着切肤之痛。以我国目前主流的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平台为例,我国第一颗使用东方红四号平台的通信卫星鑫诺二号使用了先进的太阳能帆板二次展开技术,但发射后太阳能帆板未能展开任务宣告失败。鑫诺二号的失败不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以当头一棒,还迫使我国不得不采购法国泰利斯公司的通信卫星,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此前没有新技术试验卫星,每次使用新技术都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风险,早期的风云系列和东方红系列卫星首星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这样连续的失败不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削弱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信心,严重影响了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了解决技术的发展与技术风险的矛盾,研制试验卫星成了必然的选择。实践九号及其后续新技术试验卫星的出现,将对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作为技术创新平台带来深远的影响。

      据介绍实践九号卫星A/B卫星将进行25项技术试验,包括电推进发动机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技术、高效电源技术、先进热控技术、编队飞行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并将进行国产化关键元器件的考核试验,还将兼顾进行对地观测任务。这些技术验证对提高我国卫星能源、推进等关键子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以及提高我国卫星高端元器件和原材料的自主化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航天爱好者来说,作为航天领域的热门技术,电推发动机堪称实践九号任务的热点。

1351520915363_1392.jpg (66.43 KB, 下载次数: 8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1-7 22:56 上传


电推发动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为使用PPS1350G的Smart-1月球探测器

     电推发动机与传统化学能发动机不同,虽然很多介绍中也把使用的氙当作推进剂,但它的能源和工质分别来自不同的部分。电推发动机使用电能加速工质,形成高速射流产生推力,一般地说发动机工作需要的电能来自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美俄等国家还在计划使用核反应堆提供电力。电推发动机主要分为电热发动机、静电发动机和电磁发动机三种,其中电热发动机原理简单但比冲较低,而电磁火箭发动机虽然比冲很高但尚未实用化,目前研制和使用的电推发动机基本属于静电发动机,其中又以静电离子发动机为主流。电推发动机的推力大多小于1牛,但工作时间长启动次数多,累计后仍可获得更大的总冲。

      以法国Snecma公司的PPS1350电推发动机为例,它的工作功率约1350瓦但推力仅有90毫牛,这样的推力肯定无法用于地面起飞级,甚至基本无法用于航天器的轨道转移。虽然电推发动机的推力很小,但它具有极高的比冲量,同样以PPS1350发动机为例,它的比冲约1500~1600秒在电推中只能算中等水平,但已经比目前实际使用的比冲最高的RL10B-2氢氧发动机462.5秒的比冲高出数倍。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更高的比冲可以提高航天器有效载荷比,携带更多的有效载荷用于军事、商业或科研任务。如果保持载荷质量比不变,相近的推进剂质量配合低数个数量级的推力,意味电推发动机的工作时间长的多,一般可达数千甚至上万小时,通过长时间的工作可以积累得到很高的总冲,使航天器最终达到更高的速度。欧洲航天局的月球探测器SMART-1的质量约为370千克,发射时携带82千克作为工质的氙(Xenon),任务结束时氙剩余质量为0.28千克,仅仅81.72千克氙就为探测器提供了超过3700米/秒的速度增量,电推发动机平均比冲高达1540秒。相比之下,我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使用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质量约2330千克包括约1330千克的推进剂质量,但只能提供约2500米/秒的速度增量,电推发动机性能上的优势极为明显。

      电推发动机在深空探测等科学任务上具备很大的优势,但它更大的用武之地是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目前大部分通信卫星都由运载火箭发射到同步转移轨道再由通信卫星使用远地点发动机自行变轨进入静止轨道,入轨后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还要进行南北位置保持等一系列轨道维持机动,一般的说从近地点数百千米的同步转移轨道转移到静止轨道需要约1800米/秒的速度增量,而静止轨道的轨道维持每年需要数十米/秒的速度增量。对于使用传统化学能火箭发动机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来说,用于实现轨道转移和轨道维持的推进剂大约占卫星总质量的的一半,这严重限制了卫星的有效载荷比,而且卫星从发射到入轨缺乏冗余量,任何差错都将大大影响通信卫星的使用。如果卫星使用电推发动机,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比和任务冗余量,这不仅是理论的计算,更有实例可循。我国2009年发射印尼的Palapa-D卫星,由于火箭第三级发动机问题卫星远地点大大低于预定高度,虽然卫星制造商法国泰利斯公司控制卫星自行变轨最终仍进入轨道,但寿命受到了很大影响。2011年美国发射AEHF-1卫星时,卫星传统的远地点发动机故障,但最终仍通过原定用于轨道维持的电推发动机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显示了电推发动机极大的优越性。

1351520916923_1393.jpg (54.02 KB, 下载次数: 8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1-7 22:56 上传


实践九号使用的很可能是XIPS-200发动机或是衍生型号

      目前欧美的大型商业通信卫星基本都选配或是标配电推发动机,但它并非近些年来才横空出世的新技术,冷战期间苏联和苏联就研制了电推发动机,尤其是苏联进行了大量的轨道试验并投入实际应用。冷战结束后电推技术开始扩散,西方也开始普及电推发动机,如法国就从俄罗斯引进了霍尔发动机技术,印度的电推发动机技术也与苏联的电推技术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我国电推发动机的发展并不晚,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一系列电推发动机的预研工作,但实际的工程型号仍然进展缓慢,冷战结束后我国从俄罗斯引进了电推发动机的大量相关技术,结合本国早期的预研开展进一步的研制工作,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我国在珠海航展上展出了XIPS-200电推发动机,同时还公开了验证电推发动机的实践九号技术验证卫星,不过当时我国的电推发动机仍处于地面测试阶段,实践九号卫星的立项都遥遥无期。2008年3月实践九号卫星正式立项,电推发动机也不断取得进展,经过多年的期盼之后,2012年10月携带电推发动机的实践九号卫星终于发射升空。目前我国计划中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DFH-4E)和更远的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都计划使用电推发动机系统,其中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将于2年内推向市场,对电推发动机的需求十分迫切,实践九号卫星电推发动机的在轨技术验证结果,堪称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保质保量完成研制计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实践九号新技术试验卫星将验证一系列新技术如先进电源技术和先进热控技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小卫星平台的技术水平,同样对大型卫星以致载人航天的发展大有裨益。目前我国卫星仍使用较为落后的镍氢电池,其能量密度较低而且电池质量偏大,对比使用更先进的锂电池的主流卫星平台,存在有效载荷偏低等问题。随着我国航天的快速发展,火箭发射规模和在轨卫星数量迅速扩大,在很长时间内我国应用卫星的研制都呈现时间紧任务重的状态,新型卫星上使用锂电池存在不小的技术风险。作为第一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九号将进行锂电池等新技术的验证,为我国卫星平台技术的发展添砖加瓦。

1351520931759_1394.jpg (168.03 KB, 下载次数: 8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1-7 22:56 上传



实践九号A星发射后18日就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德萨市上空拍摄了第一轨照片

     实践九号新技术试验卫星还将验证对地观测卫星的诸多技术,如高精度的姿态控制技术和在轨编队飞行技术。实践九号A星还携带了全色分辨率2.5米的光学相机幅宽30千米,实践九号B星携带了一台长波红外焦平面相机,分辨率73米幅宽18千米,它们将进行光学相机国产化关键元器件的在轨技术验证,有助于降低我国航天相机的对外依赖程度。不过不过话说回来,或许是国内公开的遥感卫星卫片太少,很多军事爱好者看到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公开的美国奥德萨市的2.5米全色分辨率照片,不乏以为实践9号主要用途是照相侦察的判断,但2.5米全色分辨率远非国内最好水平,根据公开报道我国2009年遥感卫星就达到了1米的全色分辨率,近年来水平还有进一步的提高。至于国外的商业遥感卫星,其最高分辨率甚至一直领先于我国军用遥感卫星,更不要说仅仅是试验用途的实践九号卫星了,以google地球为例它使用的GeoEye-1卫星照片全色分辨率最高可达到0.41米,即使不高于我国军用遥感卫星的水平,至少也仍在一个档次上。欧美军用遥感卫星的性能,仅仅是分辨率就扔领先于我国,更不要说图像质量等其他诸多参数。虽然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和欧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这既有光学相机性能的落后,也有卫星平台的性能的不足。由于我国卫星平台的姿态控制精度技术较为落后,小型化卫星如CAST2000平台的姿控精度较低,用于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等普查星尚可,但高分辨率的光学详查星就不得不使用较大的凤眼卫星平台。中国航天东方红公司正在研制新一代的CAST3000小卫星平台,其姿控精度大有提高,可满足新一代的遥感卫星的需求,预计实践九号验证的高精度控制技术,将为CAST3000高精度小卫星平台的研制成功铺平道路

1351520932637_1395.jpg (26.87 KB, 下载次数: 7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1-7 22:56 上传



实践九号 AB双星将验证编队飞行技术

      实践九号新技术试验卫星分为A/B双星,还将进行高精度的在轨编队飞行技术验证。轨道编队飞行时卫星要向编队飞行的其他卫星发送自己的坐标位置信息,相互之间保持高精度的位置关系,主要用于立体观测等对编队星座要求很高的领域,国外已经不乏使用编队小卫星星座进行高精度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立体观测的例子。通过两颗或是多颗卫星的联合观测,不仅可以提高观测精度,也可以同步测量高程等信息,获得比单颗卫星更好的立体观测效果。我国在编队飞行上并非空白,如虽然更早的遥感九号卫星就实现了三星编队飞行,但它主要使用被动射频探测手段进行目标定位,对编队飞行的精度要求较低,实践九号卫星的轨道编队飞行试验,将为我国为来的高精度对地立体观测星座奠定技术基础。

     实践九号卫星还将进行国产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在轨技术验证,提高我国宇航级核心元器件的技术水平,推动国产宇航级高端元器件的国产化,缓解卫星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甚至走私,卫星研制和生产严重受制于人的瓶颈问题。由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而卫星研制却要尽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卫星从平台到载荷的很多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如卫星平台使用的宇航级的高性能处理器、高性能的锂电池、高精度的太阳敏感器、卫星高性能碳纤维,以及通信卫星的高功率行波管和遥感卫星的高性能CCD等。据《中国航天报》报道实践九号九号卫星将在轨验证我国首颗片上系统芯片SoC2008,标志着我国掌握了SoC系统设计、芯片的抗辐射加固设计和容错设计能力,其验证结果将有助于我国逐步摆脱对国外计算机芯片的依赖。SoC芯片立足于国内设计、生产水平,可以更合理的的根据我国航天实际需求确定性能指标、系统架构和解决方案,提高高端元器件的国产化比例,有助于我国拜托核心高端元器件受制于人的境况。实践九号使用的SoC2008芯片由航天502所研制,其整体性能达到欧洲同类产品2010年时的水平,在经过实践九号的实际在轨试验后,它将用于卫星长寿命星敏感器、空间站机械臂控制器、货运飞船制导、导航和通信的制导等诸多领域,是我国卫星实现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的关键之一。

     作为一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九号卫星将进行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元器件试验,按照计划25项实验大部分将在半年到一年时间内完成,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实践九号卫星的寿命短,任务到期也不意味着卫星任务的顺利完成。和应用卫星不同,技术试验卫星的收益,不在于工作时间和设计寿命,而在于成功完成试验任务,通过实际在轨空间试验对新技术做充分的验证,证明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实际应用卫星使用这些新技术积累经验。即使一年后实践九号卫星圆满完成任务,在卫星剩余的寿命期内,仍将对部分实验项目做极限测试或是长期考察,或是针对性的开展新的试验。实践九号卫星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的首星,虽然它发射不久一系列试验也才刚刚开始,但它身上被寄予了太多的期待。不管实践九号卫星的结果如何,通过新技术试验卫星验证新技术仍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我们期待实践九号卫星圆满完成试验任务,为我国航天新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这对我国航天工业的长远发展,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

10月14日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实践九号”A/B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9次航天发射。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http://china.huanqiu.com/photo/2012-10/2668773.html





“实践九号”新技术试验卫星

发射以后我国的灾害监测预警、灾害应急响应、灾情评估和减灾救灾指挥决策能力将大为提高。
实践九号卫星(资料图)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08/21/28866510_0.shtml

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记者罗沙)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1日在京举行我国民用航天“十一五”重点项目实践九号卫星交付仪式,标志着实践九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实践九号卫星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发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负责研制。卫星主要用于长寿命高可靠、卫星高精度高性能、国产核心元器件和卫星编队及星间测量与链路等试验,以此提升我国航天产品国产化能力。

据国家国防科工局介绍,经在轨测试表明,卫星平台、星上试验载荷系统、地面应用评估系统工作正常,功能和性能满足研制总要求。

“发展技术试验卫星是缩小与国外差距的关键途径之一。作为卫星工程与空间技术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技术试验卫星在促进航天技术创新、实现推广应用、降低研制风险、提高型号成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践九号卫星工程总师郭宝柱说,实践九号卫星在轨开展了24类我国卫星发展急需的新产品验证及10类、20余种国产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的考核评价,取得了我国航天技术多项第一。

据悉,国家国防科工局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民用航天科研研发力度,充分利用技术试验卫星开展新技术集成验证,提高我国航天技术水平。同时大力推广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民用航天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服务水平。
近日,中科院电子所承担的实践九号卫星基于“慧芯二号”可编程芯片在轨测试任务总结评审大会在京召开。以中科院院士侯朝焕为首的专家组,认为“慧芯二号”成功完成了在轨数据处理任务,各项指标均达到并部分超过预定目标,是国内自主研制的首次作为有效载荷搭载上星的最高等级规模可编程芯片。据悉,实践九号卫星于去年10月在太原成功发射。

可编程芯片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支柱——大规模集成电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通信、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和现代军事装备等领域。然而,目前国内可编程芯片全部依靠进口,每年要花费几十亿美元,同时供货渠道无法保证。

面向国家重点工程需求,中科院电子所于2004年通过“百人计划”引进学科带头人、组建团队,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成功研制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慧芯”系列芯片和应用开发软件“Passkey”,并与多家用户合作推广应用。此次在轨试验的成功,是国产可编程芯片在航天应用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对航天装备核心元器件国产化和自主可控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宗华)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 ... shtml?_from_ralated
http://news.sina.com.cn/c/edu/2008-11-04/154514677887s.shtml

本报讯(记者胡晓晶实习生龚媛媛)能否像预报天气一样,对严重自然灾害也能长期预报呢?由中国宇航学会与国际宇航科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航天创新国际会议”近日在沪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实践九号科学探测与技术实践卫星现已进入研发阶段,近年内有望上天,它能大大提高我国对灾害的长期监测预报能力和减灾救灾水平。

  汶川地震突如其来,这时,长着“千里眼”的遥感卫星迅速出击——通过卫星图像,将灾区内房屋损毁、人员伤亡、地形变化等情况及时传送到震区外,争分夺秒缩短了救援时间。

  据悉,在这次抗灾减灾过程中,共有13个国家23颗卫星为灾区传回了1300多项数据及航空遥感数据。据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范一大博士介绍,此次地震的强度之高、影响范围之广、灾害损失之大前所未有,数据的不完全一度导致救灾工作遭遇瓶颈,幸亏有了遥感卫星发挥作用,才使震后灾区内的房屋倒塌、堰塞湖、灾民安置等情况能陆续传出。

  目前我国已经发射了环境与灾害检测预报“卫星组合”,包括两颗光学小卫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即环境一号A、B、C卫星),可以对灾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

  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李明博士介绍,能更早预报灾害的卫星、“实践”系列卫星的“第九子”——实践九号目前也已进入了研发阶段,近年内有望上天,届时我国的灾害监测预警、灾害应急响应、灾情评估和减灾救灾指挥决策能力也将由此迈上一个新台阶。
通过此次电推进系统在实践9号卫星的实验验证为后续高轨道卫星的应用奠定基础。
    此次氙离子电推进系统方案设计顺利通过院级评审也标志着五一〇所所氙电推进系统正式进入了初样研制阶段。

http://www.chinesevacuum.com/ShowArticle.aspx?id=31670
SJ-9地面系统建设、光学载荷的图像质量评价系统、国家空间数据获取与应用应急协同体系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等国家任务中。
系统演示示范与讲解完毕后,中心技术人员针对展示系统中的技术细节,结合日常运行工作中面临的技术问题纷纷进行了提问,双方对多星资源可视化显示、数据共享发布、地面系统业务运行管理、可见光图像质量分析评价方法等技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系统演示与技术交流获得了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领导及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也反映了对地观测部经过几年的发展,科研水平与工程能力均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成果出口不断落实,外部合作环境逐步改善。相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地观测部必能通过不懈的努力,真正成为一个有品牌效益的、口碑好的、在业内有影响力的团队。
(来源:对地观测)

演示现场
http://www.addchina.net/pro1.asp?id=89

CAST100卫星平台

    CAST100平台采用了多项创新设计,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设计过程体现了结构与热控一体化、电源一体化和星上信息一体化、平台集成度高等特点,提高了卫星的功能密度。

    CAST100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
平台重量         40~50kg
尺寸         400mmx500mmx800mm
设计寿命         >3年
承载能力         max50kg
轨道         类型         太阳同步近圆轨道
轨道高度         500~1000km
控制         姿态控制方式         重力梯度稳定+磁控
姿态指向精度         3°~5°
姿态稳定度         0.5°/s~0.1°/s
终于看到电推了……
92楼
发表于 2012-8-9 22:24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还看见这两颗星躺在东方红的总装大厅里,旁边是明年四月要打的另一颗小卫星

(电推)上啊。不过都到正样了,出的归零问题仍然无穷无尽,快把院领导气死了~

上面航空航天港上五院内部人士kengqiangmeigui 的发言,如果按他这样说的话八月底发射基本是没可能的,是否正确自己判断。
ericye 发表于 2012-8-23 17:01
92楼
发表于 2012-8-9 22:24 |只看该作者
前两天还看见这两颗星躺在东方红的总装大厅里,旁边是明年四 ...
SJ9的发射时间很难准确预测,请理解。
推迟了好几年了,推来推去总算今年有谱了
传说中的  电推终于出场了
貌似是一箭双星
预祝成功!
预祝胜利。
预祝成功!

zqyuan 发表于 2012-8-23 20:33
貌似是一箭双星


A/B双星,分别搭载长波红外摄像机和空间遥感相机。
zqyuan 发表于 2012-8-23 20:33
貌似是一箭双星


A/B双星,分别搭载长波红外摄像机和空间遥感相机。
预祝成功!
matrix2388 发表于 2012-8-23 22:50
A/B双星,分别搭载长波红外摄像机和空间遥感相机。
空间遥感相机使用的是国产TDI-CCD芯片
预祝发射成功。
预祝发射成功。
预祝发射成功。
预祝发射成功
难道又是农业部的卫星
农业科技!!!!!
EKW 发表于 2012-8-24 08:16
空间遥感相机使用的是国产TDI-CCD芯片
终于见到国货相机了。
sjzlhs 发表于 2012-8-25 02:22
终于见到国货相机了。
那次不是国产货,只不过这次国产CCD传感器换了自主芯片,CCD芯片在全部相机的总成本里占不到3%
预祝发射成功!
还没发射?
从微博上看,昨天晚上太原进行了一次发射,看来是DD试验。
今天最后一天了。。。。。。。
九月了啊
才三年寿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28楼能说详细点吗?航天港的大佬也证实了30日的DD试验。

28楼能说详细点吗?航天港的大佬也证实了30日的DD试验。
从微博上看,昨天晚上太原进行了一次发射,看来是DD试验。
又射了?!兔子真牛!
九月一号了,咋没见到射的消息啊
闲庭信步002 发表于 2012-9-1 14:43
九月一号了,咋没见到射的消息啊
30号已经发射DD了!
f-2020 发表于 2012-9-1 14:50
30号已经发射DD了!
我怎么没找到,给个链接啊
国产相机有立项吗?
现在是9月2号,发射没呀?
预祝发射成功


怎么还没射啊?也太久了吧。

怎么还没射啊?也太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