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井底望天:钓鱼岛和产能过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9:09:0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9ds.html

大家知道,其实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在规模上是可以和1929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相比较,但在深度上,其实比那次更严重。

而在那次的金融危机之中,出现了以凯恩斯理论为主要工具的政府干预扩大需求的方法。当时主要靠政府刺激的,一个是德国的希特勒新政,一个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所谓新政,就是赤字财政,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依靠行政力量而非市场,来创造出需求,从而用这些需求来带动供给。

其实人类社会的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来实现的。

在古代,人类的需求也相对简单。当然象中国这样的高度文明社会,在很早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玩高端的消费游戏。比如宋代的精品茶叶和陶瓷之类。那个时候,人家英格兰人还主要居住在山洞里面,大概主要的消费,就是一块羊腿啥的,就解决了。

那么在前工业化社会,人类经济活动的限制,主要在于供给方面。一个干旱、洪水或者蝗灾,庄稼的收成就不行了,凤阳人民就要打着花鼓,卖儿卖女了。

在工业化社会,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之后,除了少数的农产品之类,大部分的消费产品,都没啥供给方面的瓶颈。而且即使是农产品,也是全球这里气候不好,其他地方却是风调雨顺。

当年法国闹大革命,如果放到今天的情况,那么德国的大丰收,早就把粮食运过去,救济灾民了。今天就比较难发生这样的革命。

因为只要你有需求,我不管是让现在的工厂三班倒,还是扩建,都不存在供应瓶颈。

现在的瓶颈,主要是需求瓶颈。

而所谓需求瓶颈,也不是因为真的没了需求。而是没了有效需求。

所谓有效需求,就是在你目前的价格水平上,有需求能力的人,没有购买能力。

就是说以前我们看到过的情况,需要喝牛奶的人很多,但是这些需要的人买不起牛奶。

于是牛奶只好给倒掉了。

那么要解决这个有效需求欠缺,就需要政府出手。

而政府怎么出手,就是一个很讲究艺术的事情。

今天的美国,就是发钱。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工作,政府就发给你失业救济。本来救济是有期限的,但是说现在困难嘛,所以这个期限就不断延长,一直延长了几次。

但是你要一直领救济,就必须一直有找工作的举动。所以一些美国缺人干的苦力活,来应征的人特多,但是就是找不到人,因为是用来做样子的。

而以前,在1929年那会儿,美国采取的方法,其实和中国唐朝的时候,搞的方法一样,叫做以工代赈。那个时候的美国人,政府一号召,大家就扛起锤子和钢钎,浩浩荡荡地去建设祖国了。

当时技术难度极其高的金门大桥,就是这样几年就建成了。

今天海湾大桥的一半,要搞一条新桥,10年了,每天路过,还是那个鸟样。

当年旧金山经历一场毁灭的大地震,也可以说是美国版本的汶川吧。但是人家呼啦呼啦就很快重建了。换到今天,估计一个城市就玩了。

当政府的支出,无法达到带动经济的整体上行,那么其实你是如何用,并不重要。比如说日本失去的20年,一直在政府刺激投资基础设施,虽然基础设施已经过剩,已经对经济的良性发展没有助益。

那么有效需要还是不足。在全球的需求大饼不断萎缩的情况下,现在分大饼的斗争,就变得异常的残酷。

这个时候,出现的情况,就是全球的去产能化,就是说某些产能,就必须人为地消灭。

那么谁的产能应该保留,谁的应该消灭?在大萧条的时候,就靠第二次世界大战来做决定了。

当然今天的消灭产能的决定,自然是无法通过战争解决。但仍然不会离开全球国家的实力对抗。

最近看美国的一系列举动,比如说打击英国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以及瑞士的瑞银和德国的德银,都是在美国的一些大银行JP摩根、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有些困难的时候出台的。

当然大家不会忘记在三大汽车困难的时候,对日本丰田的修理。

也不会忘记,苹果公司面临韩国三星的强力竞争,在技术上已经落后,所以需要国家力量来收拾三星。

更看到美国国会,现在在对付中国的华为和中兴,来保证思科可以守住。

其实我以前就说过,中国和美国的产业,直接竞争的大概是15%,主要是两大块。一块就是新能源太阳能和风能那一块。也是奥巴马政府不断搞贸易壁垒对付的一块。

另一块就是华为为主,和思科竞争这一块。可以看到美国在对付华为上,差不多连厨房的水槽都要扔过来了。

这个就是你死我活的争夺产能的斗争。

那么在钓鱼岛事件升级的大背景是什么?

就是日本在311大地震、大海啸和大核扩散之后,日元升值和电力成本高齐(核电厂停了,天然气进口价格高昂,因为和原油价格挂钩),已经造成日本出现了贸易逆差。

在这种生存艰难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向外走,而导致产业空心化,是不可避免的。

而向外走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中国,尤其是中国的东北。一个是美国。

日本产业要走到中国,就必须有稳定的经商环境。

如果你每天有人举做“打死小日本”和“制抵日货”的招牌,不光是打砸日本商店和工厂,还要打在中国经商的日本人,那么这个经商环境就不好玩了。

所以日本企业要搬到中国来的,就要等一等了。

另外在中国的日本企业,估计因为被人制抵日货,估计生产也要缓下来的。

甚至有的考虑,如果局势不能平稳下来,考虑到回搬出中国。

这样一来,有可能不少日企会考虑去美国。

所以这个角度看,你才明白为啥美国人在挑动钓鱼岛上面,是很用心的。生怕日本人退缩,还派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啥的,来打气呢。

当然如果在中国的日本企业,降低生产,或者关门走人,对中国的就业短期会有一定影响,但是随着德国和美国等其他在中国的企业,或者中国自己的企业,填补了这个空间的话,这些工人就会被吸纳。

不过最起码日本右翼的爱国愤青们达到了第一个目的,就是阻止了日本企业向中国转移的本土制造业空心化,但是不一定达到第二个目的,就是阻止不了日本企业向美国转移的本土制造业空心化。

因此我早就说过,制抵日本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是属于杀敌1千,自伤8百。

但是我是坚决支持,中国人不要去日本旅游,这个是实打实地对日本经济的重大打击。

而中国人去其他地方旅游,又没有损失啥。

不过放在这种全球消除过剩产能的背景下,如果日本的产业被清除掉,有美国和中国大家对半分,也不是一件坏事。

所以说钓鱼岛引发的国际博弈会比较有看头,如何让这个博弈,有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那就要看中国自己,包括政府和民间的各派力量,如何操作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9ds.html

大家知道,其实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在规模上是可以和1929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相比较,但在深度上,其实比那次更严重。

而在那次的金融危机之中,出现了以凯恩斯理论为主要工具的政府干预扩大需求的方法。当时主要靠政府刺激的,一个是德国的希特勒新政,一个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所谓新政,就是赤字财政,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依靠行政力量而非市场,来创造出需求,从而用这些需求来带动供给。

其实人类社会的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来实现的。

在古代,人类的需求也相对简单。当然象中国这样的高度文明社会,在很早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玩高端的消费游戏。比如宋代的精品茶叶和陶瓷之类。那个时候,人家英格兰人还主要居住在山洞里面,大概主要的消费,就是一块羊腿啥的,就解决了。

那么在前工业化社会,人类经济活动的限制,主要在于供给方面。一个干旱、洪水或者蝗灾,庄稼的收成就不行了,凤阳人民就要打着花鼓,卖儿卖女了。

在工业化社会,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之后,除了少数的农产品之类,大部分的消费产品,都没啥供给方面的瓶颈。而且即使是农产品,也是全球这里气候不好,其他地方却是风调雨顺。

当年法国闹大革命,如果放到今天的情况,那么德国的大丰收,早就把粮食运过去,救济灾民了。今天就比较难发生这样的革命。

因为只要你有需求,我不管是让现在的工厂三班倒,还是扩建,都不存在供应瓶颈。

现在的瓶颈,主要是需求瓶颈。

而所谓需求瓶颈,也不是因为真的没了需求。而是没了有效需求。

所谓有效需求,就是在你目前的价格水平上,有需求能力的人,没有购买能力。

就是说以前我们看到过的情况,需要喝牛奶的人很多,但是这些需要的人买不起牛奶。

于是牛奶只好给倒掉了。

那么要解决这个有效需求欠缺,就需要政府出手。

而政府怎么出手,就是一个很讲究艺术的事情。

今天的美国,就是发钱。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工作,政府就发给你失业救济。本来救济是有期限的,但是说现在困难嘛,所以这个期限就不断延长,一直延长了几次。

但是你要一直领救济,就必须一直有找工作的举动。所以一些美国缺人干的苦力活,来应征的人特多,但是就是找不到人,因为是用来做样子的。

而以前,在1929年那会儿,美国采取的方法,其实和中国唐朝的时候,搞的方法一样,叫做以工代赈。那个时候的美国人,政府一号召,大家就扛起锤子和钢钎,浩浩荡荡地去建设祖国了。

当时技术难度极其高的金门大桥,就是这样几年就建成了。

今天海湾大桥的一半,要搞一条新桥,10年了,每天路过,还是那个鸟样。

当年旧金山经历一场毁灭的大地震,也可以说是美国版本的汶川吧。但是人家呼啦呼啦就很快重建了。换到今天,估计一个城市就玩了。

当政府的支出,无法达到带动经济的整体上行,那么其实你是如何用,并不重要。比如说日本失去的20年,一直在政府刺激投资基础设施,虽然基础设施已经过剩,已经对经济的良性发展没有助益。

那么有效需要还是不足。在全球的需求大饼不断萎缩的情况下,现在分大饼的斗争,就变得异常的残酷。

这个时候,出现的情况,就是全球的去产能化,就是说某些产能,就必须人为地消灭。

那么谁的产能应该保留,谁的应该消灭?在大萧条的时候,就靠第二次世界大战来做决定了。

当然今天的消灭产能的决定,自然是无法通过战争解决。但仍然不会离开全球国家的实力对抗。

最近看美国的一系列举动,比如说打击英国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以及瑞士的瑞银和德国的德银,都是在美国的一些大银行JP摩根、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有些困难的时候出台的。

当然大家不会忘记在三大汽车困难的时候,对日本丰田的修理。

也不会忘记,苹果公司面临韩国三星的强力竞争,在技术上已经落后,所以需要国家力量来收拾三星。

更看到美国国会,现在在对付中国的华为和中兴,来保证思科可以守住。

其实我以前就说过,中国和美国的产业,直接竞争的大概是15%,主要是两大块。一块就是新能源太阳能和风能那一块。也是奥巴马政府不断搞贸易壁垒对付的一块。

另一块就是华为为主,和思科竞争这一块。可以看到美国在对付华为上,差不多连厨房的水槽都要扔过来了。

这个就是你死我活的争夺产能的斗争。

那么在钓鱼岛事件升级的大背景是什么?

就是日本在311大地震、大海啸和大核扩散之后,日元升值和电力成本高齐(核电厂停了,天然气进口价格高昂,因为和原油价格挂钩),已经造成日本出现了贸易逆差。

在这种生存艰难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向外走,而导致产业空心化,是不可避免的。

而向外走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中国,尤其是中国的东北。一个是美国。

日本产业要走到中国,就必须有稳定的经商环境。

如果你每天有人举做“打死小日本”和“制抵日货”的招牌,不光是打砸日本商店和工厂,还要打在中国经商的日本人,那么这个经商环境就不好玩了。

所以日本企业要搬到中国来的,就要等一等了。

另外在中国的日本企业,估计因为被人制抵日货,估计生产也要缓下来的。

甚至有的考虑,如果局势不能平稳下来,考虑到回搬出中国。

这样一来,有可能不少日企会考虑去美国。

所以这个角度看,你才明白为啥美国人在挑动钓鱼岛上面,是很用心的。生怕日本人退缩,还派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啥的,来打气呢。

当然如果在中国的日本企业,降低生产,或者关门走人,对中国的就业短期会有一定影响,但是随着德国和美国等其他在中国的企业,或者中国自己的企业,填补了这个空间的话,这些工人就会被吸纳。

不过最起码日本右翼的爱国愤青们达到了第一个目的,就是阻止了日本企业向中国转移的本土制造业空心化,但是不一定达到第二个目的,就是阻止不了日本企业向美国转移的本土制造业空心化。

因此我早就说过,制抵日本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是属于杀敌1千,自伤8百。

但是我是坚决支持,中国人不要去日本旅游,这个是实打实地对日本经济的重大打击。

而中国人去其他地方旅游,又没有损失啥。

不过放在这种全球消除过剩产能的背景下,如果日本的产业被清除掉,有美国和中国大家对半分,也不是一件坏事。

所以说钓鱼岛引发的国际博弈会比较有看头,如何让这个博弈,有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那就要看中国自己,包括政府和民间的各派力量,如何操作了。
这中间有点问题,日本企业选择不在日本生产的三个原因,一个是电力问题,一个是日元升值问题,一个是成本问题,如果日企选择去美国的话当然可以解决前面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无法解决,因为美国的人工不比日本便宜,而且还会多出一个问题,就是美国的工会。如果日本企业选择去东南亚的话,比去美国还惨,首先第一个问题未必可以解决,还会多出很多问题,比如政局不稳、贪污(东南亚比天朝猛太多了)、技术工人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等等,所以日本唯一的选择还是中国,除非日企想死。

制抵日本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是属于杀敌1千,自伤8百。
》》》
不买中国生产的商品,却买日本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是属于自杀1000,没有他伤。
不提倡制抵日本企业的概念,只提倡支持国货的概念。井大这点没注意到?
思科走了,中国就失业,中兴就不扩张份额招人了?我就不信这个邪。
到MD去投资实业,
脑子可以更残一点吗?
市场!!!
日本最大的问题是精明但是短视,不注重长久相处之道。

不动脑子就造孽留下了历史债务,从来不思考偿还消解。搞到天下虽大无处容身。这都是自找的。做人失败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