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问题八问(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2:47:13
此次中日钓鱼岛争端已超两周。两国缘何走到如此境地?经济威慑对日本 是否真的有效?美国是否是背后的推手?……微天下特约7位专家解读8个热议问题,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钓鱼岛问题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走向提供参考。
第1问:中日缘何走到此境地?
答:日本一直有以反华为主要行动内容的右翼势力,这种右翼势力的重要人物,现在已经走上东京都知事、大阪市长、民主、自民两党主要首脑等重要地位。他们的行动更有影响,更容易掀起重大的、有影响的反华运动。《读卖新闻》等日本最大的报纸一直在推波助澜,让厌华情绪在日本变得非常严重。而从中国方面来看,我们对日本有理解的政治家在减少,和周恩来时代的对日外交比较,我们今天的语言缺少了对日本的影响。--陈言(中日媒体记者、撰稿人)
第2问:经济威慑对于日本是否真的有效?
答:经济威慑要看采取何种形式。把所有日本企业赶出中国,日本经济自然会倒退许多年,但在中国则会出现数百万人(短时间,贴主按)的失业。在日本市场上,中国产品非常的多,不对日本出口,会提升日本民众的生活成本,提升企业制造的成本,但日本企业可以去其他地方采购,用一两年时间,取代从中国的进口。在国际市场上,要限制日本经济,由于我们的国际化程度要大大低于日本,这个目的很难达到。--陈言(中日媒体记者、撰稿人)
第3问:钓鱼岛争端是否会因为日本政府更迭而趋缓?
答:当前,日本政治舞台上又面临着新一轮动荡,即将到来的大选可能导致政权组合形式出现某种变化。日本政治变化对中日关系,尤其是钓鱼岛争端产生何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变化的结果。当然,我们从小泉政权到安倍政权更迭过程中处理对华关系的例子中,也确曾看到过日本方面利用政权轮替调整对华战略、策略的情况。不过,事物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多种复杂的因素,历史是螺旋式发展了,未必会简单重复。---高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第4问:美国是否是背后的推手?
答:“美国是此次钓鱼岛事件背后的推手”这种说法是不合适的,只能说美国是使此次钓鱼岛问题升级的因素。真正的推手还是日本国内的右翼政治势力。而美国相当于是使这些政治势力产生幻觉的因素或者说是提供了其在钓鱼岛问题上兴风作浪的信心。
这个问题可以分三点来讲。首先,《日美安保条约》的存在给予日本有关势力一定的信心。日方对于该条约有自己的解读,甚至是过度解读,认为该条约可以无限适用。但是美国一定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制定这样的条约。条约具体怎么适用最终解释权还是在美方,所以在中日问题上,美国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不一定会趟浑水。
其次,美国重返亚太的计划一定程度上也给日本相关势力提供了一种错觉。日本将美国重返亚太的计划解读为针对中国,因此会认为其在钓鱼岛问题上挑战中国是在帮助美国,会得到其默许。
最后,钓鱼岛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1972年,美国将钓鱼岛的施政权转交于日本,这也使得今天日本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了叫嚣的资本。另外,当时美国在占领日本后,并没有很好地清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残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今天相关势力为什么这么猖獗。所以美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养虎为患”了。如果日本能采取德国对于历史的态度,反思历史,那么日本根本不会出这么多事。----张国庆(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者、国际问题专家)
第5问:钓鱼岛争端是否预示着中日将从历史问题未来走向现实利益矛盾?
答:表面上看,钓鱼岛争端与此前中日关系问题焦点的历史问题性质不同。因此有人认为,中日对立的重心将从历史问题转向现实利益矛盾。最近中国的舆论还是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中国舆论认为,钓鱼岛问题,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遗留下问题,是一种“现在时”的问题。事实上,钓岛问题的确是历史问题的延续。
另一方面,钓鱼岛集中反映了中日双方重大战略对立。本来,美国早在十余年前即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提防中国崛起。但因反恐,美国对华围堵战略暂时停止。反恐十年,美国国力衰退,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战略重点东移。学界一派观点认为,遏制中国崛起是美国重返东亚的主要目的。尽管中国实行韬光养晦战略,但美国对华新“围堵”已然开始。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周边某些国家认为时机已到,匆忙选边、以图搭上美国围堵班车。在这一大背景下,两年前才发生了日本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逮捕中国船长并以日本国内法审判的重大事态。
在中方看来,这种行为显然是单方面改变两国高层“搁置争议”的默契,事态重大,所以当时中方采取了断然反制措施。以日本国内法审判中国船长事件究竟是偶发还是预谋,按照日方解释,此乃“偶发事件”,但是此后日本发生的一系列动向表明,中方判定,构筑中国包围网是日本既定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说,钓岛之争绝非仅是领土之争,而更为根本的是,日本可能把钓岛建成一座围堵中国的前哨堡垒。
应该说,这两年来,中国政府及人民受到周边国家严重挤压,发展环境受到破坏。因此说,那种认为中国此次对日本政府“购岛”采取的抗议乃至“反制”主要是考虑钓鱼岛的经济利益的看法是不对的。表面上看,中日争的是钓鱼岛群岛,但我认为,中国政府的真正意图,并非考虑钓岛的经济价值,而是为了打破对华围堵这个阳谋。中国舆论认定,在这个阳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中国政府是要以钓岛为突破口,实行战略反攻。
在中国看来,钓鱼岛决非一个关系群岛的领土问题,而是关系到东亚秩序是否能够维持,亚洲是否可以长治久安的大战略问题。中国政府重拳出击日本,是为了维护中国乃至东亚和平发展的良好环境。从目前看,中美仍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合作态势,美国也不愿意跟中国撕破脸皮,中东的事态尤其证明如此,更让美国懂得不能失去中国的支持。但是,中国对于美国拼凑的“中国包围网”的某些国家,将可能以“杀一儆百”的方式重点惩治。中国的反击是有理有利有节。中国将会做到,把周边冲突控制在小规模范围,并将冲突区域与美国在亚洲利益切割;即使美国真会为盟国拼命,中国也不畏惧。更何况美国不会为日本错误的行为埋单。----刘迪(旅日学者)
]此次中日钓鱼岛争端已超两周。两国缘何走到如此境地?经济威慑对日本 是否真的有效?美国是否是背后的推手?……微天下特约7位专家解读8个热议问题,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钓鱼岛问题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走向提供参考。
第1问:中日缘何走到此境地?
答:日本一直有以反华为主要行动内容的右翼势力,这种右翼势力的重要人物,现在已经走上东京都知事、大阪市长、民主、自民两党主要首脑等重要地位。他们的行动更有影响,更容易掀起重大的、有影响的反华运动。《读卖新闻》等日本最大的报纸一直在推波助澜,让厌华情绪在日本变得非常严重。而从中国方面来看,我们对日本有理解的政治家在减少,和周恩来时代的对日外交比较,我们今天的语言缺少了对日本的影响。--陈言(中日媒体记者、撰稿人)
第2问:经济威慑对于日本是否真的有效?
答:经济威慑要看采取何种形式。把所有日本企业赶出中国,日本经济自然会倒退许多年,但在中国则会出现数百万人(短时间,贴主按)的失业。在日本市场上,中国产品非常的多,不对日本出口,会提升日本民众的生活成本,提升企业制造的成本,但日本企业可以去其他地方采购,用一两年时间,取代从中国的进口。在国际市场上,要限制日本经济,由于我们的国际化程度要大大低于日本,这个目的很难达到。--陈言(中日媒体记者、撰稿人)
第3问:钓鱼岛争端是否会因为日本政府更迭而趋缓?
答:当前,日本政治舞台上又面临着新一轮动荡,即将到来的大选可能导致政权组合形式出现某种变化。日本政治变化对中日关系,尤其是钓鱼岛争端产生何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变化的结果。当然,我们从小泉政权到安倍政权更迭过程中处理对华关系的例子中,也确曾看到过日本方面利用政权轮替调整对华战略、策略的情况。不过,事物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多种复杂的因素,历史是螺旋式发展了,未必会简单重复。---高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第4问:美国是否是背后的推手?
答:“美国是此次钓鱼岛事件背后的推手”这种说法是不合适的,只能说美国是使此次钓鱼岛问题升级的因素。真正的推手还是日本国内的右翼政治势力。而美国相当于是使这些政治势力产生幻觉的因素或者说是提供了其在钓鱼岛问题上兴风作浪的信心。
这个问题可以分三点来讲。首先,《日美安保条约》的存在给予日本有关势力一定的信心。日方对于该条约有自己的解读,甚至是过度解读,认为该条约可以无限适用。但是美国一定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制定这样的条约。条约具体怎么适用最终解释权还是在美方,所以在中日问题上,美国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不一定会趟浑水。
其次,美国重返亚太的计划一定程度上也给日本相关势力提供了一种错觉。日本将美国重返亚太的计划解读为针对中国,因此会认为其在钓鱼岛问题上挑战中国是在帮助美国,会得到其默许。
最后,钓鱼岛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1972年,美国将钓鱼岛的施政权转交于日本,这也使得今天日本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了叫嚣的资本。另外,当时美国在占领日本后,并没有很好地清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残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今天相关势力为什么这么猖獗。所以美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养虎为患”了。如果日本能采取德国对于历史的态度,反思历史,那么日本根本不会出这么多事。----张国庆(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者、国际问题专家)
第5问:钓鱼岛争端是否预示着中日将从历史问题未来走向现实利益矛盾?
答:表面上看,钓鱼岛争端与此前中日关系问题焦点的历史问题性质不同。因此有人认为,中日对立的重心将从历史问题转向现实利益矛盾。最近中国的舆论还是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中国舆论认为,钓鱼岛问题,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遗留下问题,是一种“现在时”的问题。事实上,钓岛问题的确是历史问题的延续。
另一方面,钓鱼岛集中反映了中日双方重大战略对立。本来,美国早在十余年前即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提防中国崛起。但因反恐,美国对华围堵战略暂时停止。反恐十年,美国国力衰退,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战略重点东移。学界一派观点认为,遏制中国崛起是美国重返东亚的主要目的。尽管中国实行韬光养晦战略,但美国对华新“围堵”已然开始。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周边某些国家认为时机已到,匆忙选边、以图搭上美国围堵班车。在这一大背景下,两年前才发生了日本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逮捕中国船长并以日本国内法审判的重大事态。
在中方看来,这种行为显然是单方面改变两国高层“搁置争议”的默契,事态重大,所以当时中方采取了断然反制措施。以日本国内法审判中国船长事件究竟是偶发还是预谋,按照日方解释,此乃“偶发事件”,但是此后日本发生的一系列动向表明,中方判定,构筑中国包围网是日本既定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说,钓岛之争绝非仅是领土之争,而更为根本的是,日本可能把钓岛建成一座围堵中国的前哨堡垒。
应该说,这两年来,中国政府及人民受到周边国家严重挤压,发展环境受到破坏。因此说,那种认为中国此次对日本政府“购岛”采取的抗议乃至“反制”主要是考虑钓鱼岛的经济利益的看法是不对的。表面上看,中日争的是钓鱼岛群岛,但我认为,中国政府的真正意图,并非考虑钓岛的经济价值,而是为了打破对华围堵这个阳谋。中国舆论认定,在这个阳谋中,日本充当了急先锋。中国政府是要以钓岛为突破口,实行战略反攻。
在中国看来,钓鱼岛决非一个关系群岛的领土问题,而是关系到东亚秩序是否能够维持,亚洲是否可以长治久安的大战略问题。中国政府重拳出击日本,是为了维护中国乃至东亚和平发展的良好环境。从目前看,中美仍然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合作态势,美国也不愿意跟中国撕破脸皮,中东的事态尤其证明如此,更让美国懂得不能失去中国的支持。但是,中国对于美国拼凑的“中国包围网”的某些国家,将可能以“杀一儆百”的方式重点惩治。中国的反击是有理有利有节。中国将会做到,把周边冲突控制在小规模范围,并将冲突区域与美国在亚洲利益切割;即使美国真会为盟国拼命,中国也不畏惧。更何况美国不会为日本错误的行为埋单。----刘迪(旅日学者)
]
第6问: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军事力量才能对钓鱼岛有控制权?
答:看钓鱼岛事件要有全局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和清晰的目的。看清全局,才能知道日本为何这么闹,美国又为何支持日本。美国眼下的重点是要打击中东,包围叙利亚、伊朗,准备在十年之内把最后两个对手彻底消灭掉。而在此之前,当它集中全部力量对付中东的时候,就让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对中国进行战略牵制。日本、菲律宾、越南闹得越凶,越证明新的中东战争即将爆发。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想借美国的战略东移,实现它在太平洋地区的实质性扩张,为下一步日本的全面崛起奠定基础。钓鱼岛事件其实是在对中国进行战略试探,试探中国的意志,进而试探中国的实力。我们目前在钓鱼岛上展现的是我们的意志,实力还没有展现出来。
既然我们判定美国在东海和南海都是虚晃一枪,我们就要借这个机会——借目前美国利用这些国家向中国挑衅,但又不真想和中国发生直接对抗的想法——就来点儿实的,包括对越南、菲律宾、日本,这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三条走狗,我们只需要宰上一条,其他两条马上就老实。我个人的建议是:东海我们要树国威、南海要保国土,不能放弃这个机会。等五年以后美国打掉了叙利亚和伊朗,那个时候全都变实了,就来不及了。
战争就是抢机会,我们1962年打印度,仅仅利用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的一个月时间,结果换来40年的和平。现在我们有五到十年的时间。还击日本关键是要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对日本的军事挑衅做好打击准备,一分钟都不要犹豫。只要它出军队,我们马上出动。他来老百姓,我们也来老百姓,他们来执法船,我们也去执法船,对等还击。
只有把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萌芽,彻底埋葬在太平洋,压住日本南下配合美国的念头,中国未来五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和平才有保障,中华民族未来的灾难才可以避免。--戴旭(国防大学教授、大校)
第7问:目前是否只有军事手段解决钓鱼岛问题?
答:钓鱼岛事件从酝酿到升级,持续多月,从表面看是两国对岛屿和海域主权的争夺,但联系整个国际局势看,背后仍然是美国重返亚太大背景下的三方势力角逐。争端的原因很多,如美国从第一岛链撤离,需要日本接防,日本政坛党派内部竞争激烈,一些政客造势迎选以及中国产业升级引发中日经济碰撞等等。从历史上看,也有民族情绪和历史习惯的原因在起作用。
本月17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先抵达日本,与日本防务高层商定了在日本部署第二部X波段雷达FBX-T,加上2006年曾在青森县自卫队空军基地部署的一部,以及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的侦查雷达,美国就完成了在第一岛链的撤离准备,这表明美国已经准备撤往第二岛链。
对于日本来说,这既是一项挑战,但同时也是从战后框架中解脱出来的机会,日本一些新兴的政治家争相在这种时刻抢夺政治声望。因为历史上美国在亚太的每一次撤退,都意味着日本政坛的大更迭,新兴政治力量伺机而动,挑动了“钓鱼岛”这个最敏感的地方,甚至叫嚣着要将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其实无不是在向美国表示自己能够承接下美国撤离后的防务。
但日本这些新兴政客没有正确估量中国的态度,没有正确衡量中国的实力,以为还会像以前历次那样软弱,中国的强硬反击让日本这些“年轻人”始料不及,只好重新请求美国调停。
日本这么做,当然还有更利益化的考虑。最令日本担忧的不仅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军力,更是08年后中国政府提出来的产业升级战略。日本是一个既没资源也没市场的国家,只能靠技术,靠新产业和转口贸易立国。事实上,多年来日本一直是依靠着二等技术在中美之间扮演着“转换者”的角色,用中国的资源和美国的市场维持着经济优势。
中国产业升级的后果,不仅会使日本失去这个能源和劳力产地,更加会失去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市场,如果任由中国这么发展下去,日本的失业和衰退几乎就是定局。为了避免和拖延这个结局的到来,日本只好借机闹事,甚至拖美国下水,意图阻碍中国的产业升级。
然而中美都明白日本的用心,不会任由日本在两国之间挑唆,只要中国能抓住时间继续发展,日本的这些行径也就起不了任何效果。所谓“时间站在我们这边”,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总是有惊人相似的地方。1962年古巴危机的时候,正是美国实力上升期(宋A又在韩乔生化),苏联无奈想出了一招“以进为退”,试图通过战略冒险来保住地位,结果是苏联选择放弃,古巴受到美国一系列制裁。如今形势逆位,美国在亚太的收缩已成必然,日本如果能认识到这种战略伸缩,就该好好考虑自己的选择。--宋晓军(军事专家)
第8问:如日本长期实际控制钓鱼岛,是否会使我们从国际角度处于劣势?
答:众所周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中国败局已定时,日本于1895年1月14日通过所谓的“内阁决议”将钓鱼岛纳入日本版图。所以说,钓鱼岛是日本从中国窃取的。
而随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则将台湾及其所有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自然属于被割让之列,这样钓鱼岛就从法律意义上被割让给了日本。
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将从中国掠夺的领土全部归还给中国。日本战败后,钓鱼岛作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理应回归中国。
但由于当时国共内战无暇他顾,1951年美国等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时,中国政府未能参加。美国依据《旧金山和约》获得了对琉球群岛的统治权,1953年美国“民政府”通过的“27号公告”擅自将琉球群岛的地理范围扩大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1971年6月17日的《冲绳返还协定》中,美国将冲绳返还给日本时顺带将钓鱼列岛的施政权一并返还。此后,日本单方面宣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但美国一直强调返还给日本的只是“施政权”而非“主权”,这一立场至今未变。
自此,很多人在描述钓鱼岛的状态时一直采取这一说法,即钓鱼岛自1972年后一直处于日本的“施政权”之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
规定日本对钓鱼岛享有“施政权”的法律文件是《冲绳返还协定》,这一“施政权”的授予方是美国,而规定美国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琉球享有“施政权”的法律文件是《旧金山和约》。对于这两个法律文件,中国政府从来都没有承认其有效。
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总理发表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属片面媾和条约,中方没有参加,也不会承认其效力。至于1971年的《冲绳返还协定》,中国不是当事方,而且美日不顾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反对而将中国领土私相授受给日本。对于中国来说,其本身就是无效的。因此,钓鱼岛的法律地位并不是由《旧金山和约》和《冲绳返还协定》决定的,而应该回到二战结束后的状态,即由《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所决定的状态,那就是随着台湾回归中国。尽管中国没有对其进行正式接收,也没有派军实际管控,但其法律地位并不因此发生改变,正如其在日本于1895年领有前长达几百年间的状态一样,即虽为“无人岛”却并非“无主地”。
1971年后,日本也没有派军驻守钓鱼岛,只是有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进行巡视,遇到大陆和台湾的渔民就喊话驱赶,制造“日本实际管控钓鱼岛”的假象。如果说日本只是实际管控了钓鱼岛周边海域,倒还接近事实。但这种管控也只是对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的描述,并不是对其法律权利的承认。因为所有关于海洋的权利都来自对陆地的主权,日本对钓鱼岛没有主权,何谈对周边海域的管控权?哪怕是对周边海域进行管控的这种状态也一直受到中国的抗议和反对,形式包括官方声明、民间保钓活动和渔民的捕鱼活动等。
因此,“日本长期控制钓鱼岛”是一个伪命题,中国从来都不应该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但由于以前不够严谨,这一说法被长期采用。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看,今后这种说法应被修正。---宋均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e11e0f0102dzw4.html?tj=1[/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