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的悲哀 走不了家电的三段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0:59:09
家电业:“三段论”
  


     中国居民富起来后,第一个消费的就是: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最火的民用品。家电业,是中国第一个兴起的消费市场,也是至今唯一由中国企业占领的行业,海尔,美的,格力这些中国家电企业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专业家电制造商,其产品行销世界,同产品中几乎已经无对手。中国家电业成长的历程,可描述为“三段论”:
   
第一阶段:洋品牌横扫中国市场:
      80年代,中国才刚刚学会做黑白电视,SONY,东芝,松下,进口彩电横扫了中国。中国是日本彩电巨鳄的天下。日本当时已经是世界电子产业强国,进入中国市场是无任何竞争对手,将国外生产销售的机型卖到中国,制造成本低廉,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推广成本也非常低,当时一台20英寸的彩电价格比30年后的今天都还高,可见当时日本家电企业盈利之巨。
  
第二阶段:国有企业迅速兴起,又快速倒下:
     90年代,在地方保护下,各省开始了“彩电大跃进”:一批国有企业背景彩电厂,冰箱厂,用国外引进生产线,进口部件,打出自有品牌,风光一时:北京“牡丹电视”,江西“宇航电视机”,福建“福日”彩电……这些依赖地方保护,依赖组装,不重视质量和创新的“国有品牌”迅速崛起,因质量,技术进步不济,迅速被抛弃。

  


第三阶段:民营家电终成霸主:
     民营家电业通过“转制”和“代工”接过了国企地位,并越做越强。以最大民营家电企业“美的”为例,原为镇集体所有制,以为国有厂做部件,模仿国有企业产品起家,后通过转制,成为民企巨头。
这些出身低微的民企,顺利取代了原先国有品牌,并做成了世界家电工厂。
      
汽车业:“看似相同却不同!”
        中国汽车业也经历了:进口车横扫,国企车占据主导,再到由民营兴起的“三个阶段”。会不会重走中国家电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世界第一的过程?答案是遗憾的:“不会!”
  
(1) 汽车的难度大于家电:
      汽车不可能靠简单模仿,抄袭就能超越;汽车门槛和管理要求不是做家电那样几个乡镇企业敲敲打打就可以起步。就是国内一流的家电企业,如美的,春兰均尝试过汽车制造,又无一不失败告终。
  
(2) 合资,为他人做嫁妆:
       在国家资本主义思路下,中国造车的“名额”全部给了国企,补贴给了国企,但是合资后,国企业成了外资品牌的买办,自有品牌无从狭缝中强大。唯一的效果就是外资汽车在中国品牌知名越来越大。这造成,自主品牌边缘化;另外合资品牌的强大也让民企汽车只能停留在边缘市场,发展不起来。

            

(3) 汽车市场是“政策市”:
      家电业逐步走强,与家电产品老百姓可以自由选择,厂家可以自由开发有关,政府不屑于插手。这是中国最早,也是至今最市场化的一个行业。
  
     汽车业不同:排量的限制,上牌的限制,公共设施配套,燃油的非市场化价格,汽车消费受到政策影响非常大。汽车市场兴与衰,是政府经济调控的工具。
  


       至此,笔者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也难有产生像家电一样响当当的自有品牌。如果说,中国家电业的走强,是政府“无心插柳”“无为而治”的结果,那么今天的汽车业大而不强,就是政府“自以为是”“过度干预”的结果。交给市场的,无论怎样都会强,交给市长的,无论怎样都会败。这是中国经济的宿命。
       悲哀~
http://blog.autohome.com.cn/article/8381.html家电业:“三段论”
  


     中国居民富起来后,第一个消费的就是: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最火的民用品。家电业,是中国第一个兴起的消费市场,也是至今唯一由中国企业占领的行业,海尔,美的,格力这些中国家电企业已经成为世界一流专业家电制造商,其产品行销世界,同产品中几乎已经无对手。中国家电业成长的历程,可描述为“三段论”:
   
第一阶段:洋品牌横扫中国市场:
      80年代,中国才刚刚学会做黑白电视,SONY,东芝,松下,进口彩电横扫了中国。中国是日本彩电巨鳄的天下。日本当时已经是世界电子产业强国,进入中国市场是无任何竞争对手,将国外生产销售的机型卖到中国,制造成本低廉,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推广成本也非常低,当时一台20英寸的彩电价格比30年后的今天都还高,可见当时日本家电企业盈利之巨。
  
第二阶段:国有企业迅速兴起,又快速倒下:
     90年代,在地方保护下,各省开始了“彩电大跃进”:一批国有企业背景彩电厂,冰箱厂,用国外引进生产线,进口部件,打出自有品牌,风光一时:北京“牡丹电视”,江西“宇航电视机”,福建“福日”彩电……这些依赖地方保护,依赖组装,不重视质量和创新的“国有品牌”迅速崛起,因质量,技术进步不济,迅速被抛弃。

  


第三阶段:民营家电终成霸主:
     民营家电业通过“转制”和“代工”接过了国企地位,并越做越强。以最大民营家电企业“美的”为例,原为镇集体所有制,以为国有厂做部件,模仿国有企业产品起家,后通过转制,成为民企巨头。
这些出身低微的民企,顺利取代了原先国有品牌,并做成了世界家电工厂。
      
汽车业:“看似相同却不同!”
        中国汽车业也经历了:进口车横扫,国企车占据主导,再到由民营兴起的“三个阶段”。会不会重走中国家电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世界第一的过程?答案是遗憾的:“不会!”
  
(1) 汽车的难度大于家电:
      汽车不可能靠简单模仿,抄袭就能超越;汽车门槛和管理要求不是做家电那样几个乡镇企业敲敲打打就可以起步。就是国内一流的家电企业,如美的,春兰均尝试过汽车制造,又无一不失败告终。
  
(2) 合资,为他人做嫁妆:
       在国家资本主义思路下,中国造车的“名额”全部给了国企,补贴给了国企,但是合资后,国企业成了外资品牌的买办,自有品牌无从狭缝中强大。唯一的效果就是外资汽车在中国品牌知名越来越大。这造成,自主品牌边缘化;另外合资品牌的强大也让民企汽车只能停留在边缘市场,发展不起来。

            

(3) 汽车市场是“政策市”:
      家电业逐步走强,与家电产品老百姓可以自由选择,厂家可以自由开发有关,政府不屑于插手。这是中国最早,也是至今最市场化的一个行业。
  
     汽车业不同:排量的限制,上牌的限制,公共设施配套,燃油的非市场化价格,汽车消费受到政策影响非常大。汽车市场兴与衰,是政府经济调控的工具。
  


       至此,笔者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也难有产生像家电一样响当当的自有品牌。如果说,中国家电业的走强,是政府“无心插柳”“无为而治”的结果,那么今天的汽车业大而不强,就是政府“自以为是”“过度干预”的结果。交给市场的,无论怎样都会强,交给市长的,无论怎样都会败。这是中国经济的宿命。
       悲哀~
http://blog.autohome.com.cn/article/8381.html
交给市场的,无论怎样都会强,交给市长的,无论怎样都会败。

这种风格的文章比较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