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toga对f-2的看法{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3:57:34
<P>toga:</P>
<P>
變調的自主戰機惡夢悲歌~日本F-2A/B密接支援戰機
<P>1973:
日本防衛廳開始進行未來自製戰機研發計劃相關技術發展之推動

1984:
防衛廳參謀會議檢討自行研發F-1支援戰機後繼機種(FS-X)的可行性

1985:
三月, 三菱重工提出自主戰機研發案JF-210計劃, 其外型構想活似JAS-39的雙發雙垂直尾翼放大改良型, 以兩具F404引擎為動力源, 基本空重11.5噸, 最高時速一點九馬赫, 攜帶四枚反艦飛彈執行反艦作戰任務的作戰半徑可達930公里.

十月, 有鑒於自行研發費時兼所費不資, FS-X的發展方向又出現"現役戰機轉用"與"導入國外戰機" (選擇方案: F-15改, F-16改, F-18改, 龍捲風改)兩型額外選擇.

十二月, 在老美強大的政治壓力下, 第四種選擇方案出爐, "與老美共同研發"

1987:
四月至十月, 美日就FS-X發展案展開一系列相關談判, 日本想共同研發跟的上時代潮流的全新戰機, 老美卻只想徹底發揮現役戰機的剩餘剝削次殖民地經濟價值, 最後, 日本次殖民地屈服, 決定選擇F-15J或是F-16C作為改造工程選擇.

1988:
基於成本與經濟考量, 性能與發展潛力最差的F-16C BLOCK40/42最後卻被選為FS-X改造機, FS-X研發計劃正式展開, 當時預定1993年初號機首飛, 1997年開始成軍服役.

1988~1994:
貪得無饜的老美擔心日本會藉由FS-X案與美合作的機會學得老美領先全球的軍事航空科技, 又想盡可能的承包FS-X的各項工程以增加本國的就業機會並平衡對日貿易逆差, 因此軟硬兼施, 步步進逼, 日本次殖民地節節敗退, 不斷屈服, 最後老美不但保有多項科技核心機密未出交給日本, 還搶得約四成的FS-X組件生產工程合約, 甚至還因此從日本那邊學得低成本主動陣列雷達元件生產方式 (美國當時生產主動陣列天線單元的單位生產成本高達八千美元, F-22上的AN/APG-77主動陣列雷達上需要兩千多個這樣的單元, 因此若以當時老美的方式生產, F-22單是雷達天線部分的索價便超過半架F-16C. 而利用日本的獨家生產技術, 生產主動陣列天線單元的單位生產成本不過一千美元, 由此不難理解老美何以如此覬覦日本此項生產科技......) 和一體成型式複合材料機翼的製造方法, 可謂人財兩得; 至於日本方面, 不但FS-X開發工程因此延宕至少兩年以上, 成本更是節節高升, 從最初估計的總發展成本1,650億日圓, 到了1994年卻已經耗資3,270億日圓; 最後搞出一架單價九千多萬美金以上, 原始技術過時且大小毛病不斷的支援戰機, 可謂是日本近二十多年來最為喪權辱國的軍事合作計劃, 日本媒體因此稱本計劃為 "因強姦而誕生的新零戰".

1995:
試作一號機正式出廠.

1996:
試作一號單座機於年初進行試飛, 二號單座機與三號四號雙座試驗機陸續出廠, 隨後被正式定名為F-2A(單座)/B(雙座)支援打擊戰機; 當時預定在完成三年的飛行驗證工作之後, F-2A/B便進入正式量產成軍階段, 從1999年起至2011年為止共計生產130架F-2戰機, 其中單座A型83架, 雙座B型47架, 而老美將可在未來十五年中, 從中獲取五十億美金以上的商業利益.

1997~1998:
F-2戰機在試飛過程中傳出其一體成型複合材料機翼因耐不住高壓高震動飛行環境而發生結構龜裂的嚴重弊病, 其服役時程因而再度遭到延宕.

2002:
截至上旬, 共有十九架F-2A/B出廠測試, 但是其自製主動陣列雷達卻又傳出嚴重缺陷弊病: 在對遠方目標進行多目標追蹤時, 雷達螢光幕上的目標常會忽隱忽現, 神秘失蹤. 日本空中自衛隊原先要求其能有效掌握百公里外空中目標的行蹤, 但是實際測試時卻發現其能有效掌握目標行蹤動向的範圍不過四十公里左右, 幾乎和F-5E/F屬同一水平. 防衛部發言人坦承, F-2戰機上的雷達所遭遇的問題非同小可, 沒有三五年的光陰恐將難以全數解決.

2004:
防衛廳於八月七日以性能戰力與成本不成比例為由,決議準備停止F-2A/B的後續採購計畫,F-2A/B可能在產量不到一百的狀況下提早結束生產.</P>
<P>F-2A/B為何得掛:

- The F-2 fighter has the same engine as F-16 C/D Block50/52, but its empty weight (21,000Ib/9,525 kg) is about one ton heavier than F-16C/D.

(使用和F-16C/D同樣的發動機,機身卻重了一噸以上)


- Due to the error of design, the effective detective range of F-2's AESA radar is about 40 km only (The same class as F-5E........), significantly inferior to the original requirement (100 km at least). It is said that the problem needs a lot of money and several years to cure.

(AESA雷達界的恥辱~自製”大近視眼級”主動缺陷陣列雷達,雷達探測距離直可與F-5E爭輝...................)

- Due to the another error of design, the wings of F-2 have cracking risk during the maneuver with high speed.

(在高速機動下可能化整為零的一體成型複合材料缺陷主翼)



- Finally, this kind of "new" fighter's price is about 108.6 million USD per unit...

(而如此新機,一架的總體成本造價卻要一億零八百六十多萬美金,真是自主國防的好典範.............)</P>
<P>
</P></P><P>toga:</P>
<P>
變調的自主戰機惡夢悲歌~日本F-2A/B密接支援戰機
<P>1973:
日本防衛廳開始進行未來自製戰機研發計劃相關技術發展之推動

1984:
防衛廳參謀會議檢討自行研發F-1支援戰機後繼機種(FS-X)的可行性

1985:
三月, 三菱重工提出自主戰機研發案JF-210計劃, 其外型構想活似JAS-39的雙發雙垂直尾翼放大改良型, 以兩具F404引擎為動力源, 基本空重11.5噸, 最高時速一點九馬赫, 攜帶四枚反艦飛彈執行反艦作戰任務的作戰半徑可達930公里.

十月, 有鑒於自行研發費時兼所費不資, FS-X的發展方向又出現"現役戰機轉用"與"導入國外戰機" (選擇方案: F-15改, F-16改, F-18改, 龍捲風改)兩型額外選擇.

十二月, 在老美強大的政治壓力下, 第四種選擇方案出爐, "與老美共同研發"

1987:
四月至十月, 美日就FS-X發展案展開一系列相關談判, 日本想共同研發跟的上時代潮流的全新戰機, 老美卻只想徹底發揮現役戰機的剩餘剝削次殖民地經濟價值, 最後, 日本次殖民地屈服, 決定選擇F-15J或是F-16C作為改造工程選擇.

1988:
基於成本與經濟考量, 性能與發展潛力最差的F-16C BLOCK40/42最後卻被選為FS-X改造機, FS-X研發計劃正式展開, 當時預定1993年初號機首飛, 1997年開始成軍服役.

1988~1994:
貪得無饜的老美擔心日本會藉由FS-X案與美合作的機會學得老美領先全球的軍事航空科技, 又想盡可能的承包FS-X的各項工程以增加本國的就業機會並平衡對日貿易逆差, 因此軟硬兼施, 步步進逼, 日本次殖民地節節敗退, 不斷屈服, 最後老美不但保有多項科技核心機密未出交給日本, 還搶得約四成的FS-X組件生產工程合約, 甚至還因此從日本那邊學得低成本主動陣列雷達元件生產方式 (美國當時生產主動陣列天線單元的單位生產成本高達八千美元, F-22上的AN/APG-77主動陣列雷達上需要兩千多個這樣的單元, 因此若以當時老美的方式生產, F-22單是雷達天線部分的索價便超過半架F-16C. 而利用日本的獨家生產技術, 生產主動陣列天線單元的單位生產成本不過一千美元, 由此不難理解老美何以如此覬覦日本此項生產科技......) 和一體成型式複合材料機翼的製造方法, 可謂人財兩得; 至於日本方面, 不但FS-X開發工程因此延宕至少兩年以上, 成本更是節節高升, 從最初估計的總發展成本1,650億日圓, 到了1994年卻已經耗資3,270億日圓; 最後搞出一架單價九千多萬美金以上, 原始技術過時且大小毛病不斷的支援戰機, 可謂是日本近二十多年來最為喪權辱國的軍事合作計劃, 日本媒體因此稱本計劃為 "因強姦而誕生的新零戰".

1995:
試作一號機正式出廠.

1996:
試作一號單座機於年初進行試飛, 二號單座機與三號四號雙座試驗機陸續出廠, 隨後被正式定名為F-2A(單座)/B(雙座)支援打擊戰機; 當時預定在完成三年的飛行驗證工作之後, F-2A/B便進入正式量產成軍階段, 從1999年起至2011年為止共計生產130架F-2戰機, 其中單座A型83架, 雙座B型47架, 而老美將可在未來十五年中, 從中獲取五十億美金以上的商業利益.

1997~1998:
F-2戰機在試飛過程中傳出其一體成型複合材料機翼因耐不住高壓高震動飛行環境而發生結構龜裂的嚴重弊病, 其服役時程因而再度遭到延宕.

2002:
截至上旬, 共有十九架F-2A/B出廠測試, 但是其自製主動陣列雷達卻又傳出嚴重缺陷弊病: 在對遠方目標進行多目標追蹤時, 雷達螢光幕上的目標常會忽隱忽現, 神秘失蹤. 日本空中自衛隊原先要求其能有效掌握百公里外空中目標的行蹤, 但是實際測試時卻發現其能有效掌握目標行蹤動向的範圍不過四十公里左右, 幾乎和F-5E/F屬同一水平. 防衛部發言人坦承, F-2戰機上的雷達所遭遇的問題非同小可, 沒有三五年的光陰恐將難以全數解決.

2004:
防衛廳於八月七日以性能戰力與成本不成比例為由,決議準備停止F-2A/B的後續採購計畫,F-2A/B可能在產量不到一百的狀況下提早結束生產.</P>
<P>F-2A/B為何得掛:

- The F-2 fighter has the same engine as F-16 C/D Block50/52, but its empty weight (21,000Ib/9,525 kg) is about one ton heavier than F-16C/D.

(使用和F-16C/D同樣的發動機,機身卻重了一噸以上)


- Due to the error of design, the effective detective range of F-2's AESA radar is about 40 km only (The same class as F-5E........), significantly inferior to the original requirement (100 km at least). It is said that the problem needs a lot of money and several years to cure.

(AESA雷達界的恥辱~自製”大近視眼級”主動缺陷陣列雷達,雷達探測距離直可與F-5E爭輝...................)

- Due to the another error of design, the wings of F-2 have cracking risk during the maneuver with high speed.

(在高速機動下可能化整為零的一體成型複合材料缺陷主翼)



- Finally, this kind of "new" fighter's price is about 108.6 million USD per unit...

(而如此新機,一架的總體成本造價卻要一億零八百六十多萬美金,真是自主國防的好典範.............)</P>
<P>
</P></P>
日本不过是美国的一个殖民地
(而如此新機,一架的總體成本造價卻要一億零八百六十多萬美金,真是自主國防的好典範.............)感谢美国人吧,他在为我们争取时间。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而美国能保持对日本的压制的话,15年后我们将在航空航天领域全面领先日本。
顶!![em02]
<B>以下是引用<I>pupu</I>在2005-1-21 15:11:58的发言:</B>
(而如此新機,一架的總體成本造價卻要一億零八百六十多萬美金,真是自主國防的好典範.............)感谢美国人吧,他在为我们争取时间。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而美国能保持对日本的压制的话,15年后我们将在航空航天领域全面领先日本。


航天方面咱的脚步更快一点。
<P>
航天方面咱的脚步更快一点。
</P><P>不一定,要看从哪个方面讲。</P><P>从技术上来说,尽管有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但是过去十来年里,中国在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却进展不大。神州飞船的运载工具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很大程度上采用的是可靠的现有技术。反观日本的H-2A火箭,虽然技术先进,但是可靠性严重拖了整个航天计划的后腿。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其技术上的领先性,受限于技术发展程度,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很可能会遭遇一个技术上的瓶颈。</P>
<P>航天方面我们的卫星技术某些方面还不如印度!</P>
[em01][em01]
<B>以下是引用<i>wang2bin10</i>在2005-1-21 22:48:03的发言:</B>
<P>航天方面我们的卫星技术某些方面还不如印度!</P>
<p>
<P>证据呢</P>
<B>以下是引用<I>月色狼人</I>在2005-1-22 13:54:50的发言:</B>
&gt;
<P>
<P>呵呵,没看过1院,5院的八股内部传阅吧? 中国过去十年恰恰就是运载火箭进步最大。</P>
<P>H2火箭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它运载能力和什么技术先进性,最可怕的是其是少有的运用固体燃料的大型运载火箭,中国的长征系列大多是用液体燃料,而运载火箭用液体燃料一般是最理想的,为何日本人坚持H2用固体燃料?类似于为何它的核电站非要用昂贵的武器级核原料,而且还大量储备。 </P>
<P>H2火箭某种程度上说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没有可比性,而是冲着和东风系列导弹比的,只是日本人给了个伪装</P>

<P>H2是固体的?主发动机不是的,就两助推器是!</P>
<B>以下是引用<I>wang2bin10</I>在2005-1-21 22:48:03的发言:</B>

<P>航天方面我们的卫星技术某些方面还不如印度!</P>


我们发射卫星的失败率铁定没阿三高,而且是没得比的那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3 8:25:42编辑过]
<P>支持罐头!!!</P><P>不光是卫星,中国的所有航天发射成功率是可以说是相当高的;</P><P>没法和那两超级国比,只是因为每额进入航天领域的发射总量太多,所以比不上;]</P><P>要不我们就是……</P><P>嘿嘿</P>[em01][em01][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