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武器杂志刊载的国产新型轻武器系列文,资料保存帖 (2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1:11:00


注意:本帖内文章及图片均转载于《轻兵器》杂志月刊,相关版权归该杂志社所有!

95-1式5.8mm 班用枪族大揭示


     95式5.8mm班用枪族是中国第一代军用小口径班用枪族,它的装备标志着我军主力轻武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该枪族于1995年设计定型,1997年首次装备驻港部队亮相,随后陆续装备军队。但该枪族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2004年6月,研制部门正式启动对95式枪族的改进研制工作。2010年7月1日,该改进系统正式通过设计定型,被命名为“95-1式5.8mm枪族系统”。随着95-1式枪族系统逐步装备部队,其也逐渐走出神秘,本刊得以邀约系统研制专家,为我们全面揭示枪族的改进面貌及其配套附件的崭新容姿——
  
  95-1枪族研制始末
  95式5.8mm班用枪族(以下简称95式枪族)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和短自动步枪,其于1995年设计定型,1997年首先装备驻港部队,并陆续大规模装备部队。该枪族装备部队后,总体上反映较好,但在人机工效、配套性、防腐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2004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要求对95式枪族使用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系统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我军班用枪族的综合性能。
  2004年6月~2010年6月,研制部门对95式枪族进行了改进研制工作。研制过程中,技术人员认真贯彻立项批复中关于落实“继承、完善、挖潜、提高”的指示精神,仔细梳理了95式枪族使用中暴露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阶段,对班用枪族中的3种枪进行统筹设计、系统优化,3种枪的外形风格一致,零部件通用率达80%以上(95式枪族零部件通用率为70%以上),勤务操作和使用方法相同可维修性好,同时枪族可靠性得到提高(自动步枪综合故障率指标要求由不大于3‰减小为不大于2‰)。
  在研制阶段,共试制样枪200余支,试验消耗改进型DBP10式5.8mm普通弹100余万发,原95式5.8mm普通弹20余万发,系列枪榴弹1000余发。
  2010年7月1日,95式5.8mm枪族改进系统正式通过设计定型,并命名为“95-1式5.8mm枪族系统”,其中自动步枪命名为“QBZ95-1式5.8mm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命名为“QJB95-1式5.8mm班用机枪”,短自动步枪命名为“QBZ95B-1式5.8mm短自动步枪”。
  
   班用枪族作战使命
  95-1式枪族拟取代现装备的95式枪族和81式7.62mm班用枪族,是未来我军步兵班的主要武器。95-1枪族主要发射配套改进的DBP10式5.8mm普通弹,在设计改进中,考虑到库存的原95式枪族配用的枪弹,95-1式枪族也可发射95式5.8mm普通弹,必要时还可发射95式5.8mm机枪弹。95-1式枪族主要作战使命如下:
  自动步枪用于杀伤400m内有防护的敌有生目标,挂装枪挂榴弹发射器用于毁伤100m内敌轻型装甲目标和杀伤400m内敌集群有生目标;
  班用机枪用于杀伤600m内有防护的有生目标,压制敌火力点和轻型火器;
  短自动步枪用于杀伤300m内有防护的有生目标,挂装枪挂榴弹发射器用于毁伤100m内敌轻型装甲目标和杀伤400m内敌集群有生目标。

    95-1式枪族结构内涵与配套附件
  95-1式枪族3种枪均由枪身、枪机、击发机、发射机、下护手、枪托、上护盖及供弹具等8大部件组成,其中枪机、击发机(击锤、击锤簧等)、发射机(阻铁、扳机拉杆等)、枪托和供弹具等主要部件在班用枪族内可以互换使用。
  3种枪的主要区别是枪管长度和供弹具不同。根据作战使命的不同,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和短自动步枪枪管长分别为463mm、557mm和334mm,因此,3种枪的枪身、上护盖、下护手以及活塞、调节塞等部件在长度上有所区别,但结构形式基本相同;自动步枪、短自动步枪主要使用30发弹匣供弹,班用机枪主要使用75发弹鼓供弹,3种枪的供弹具可互换使用。
  在配套附件方面,3种枪均可挂装或使用随系统一同研制的YMA95-1-600式白光瞄准镜、MGL95-1-300式微光瞄准镜以及激光指示器、战术灯、弹匣并联器、弹壳收集袋、枪口帽等配套附件,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还可加装QNL95式刺刀;自动步枪可发射DQJ03式、DQPI式和DQDI式40mm枪榴弹;自动步枪和短自动步枪可挂装随系统一同研制的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
  
  主要改进解读
  95-1式5.8mm枪族是在95式枪族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在总体结构、自动原理和动力特性等方面与95式枪族基本相同,在改型研制中,针对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暴露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主要包括以下21项内容。
  两弹合一,优化枪管参数,提高射击精度与寿命
  原5.8mm系列枪械中,95式班用枪族发射5.8mm普通弹,88式通用机枪和88式狙击步枪则发射5.8mm机枪弹,而普通弹和机枪弹在部队使用中很容易混淆。为此,在95-1式枪族启动研制中,确立了将原普通弹和机枪弹合二为一,而研制了通用弹。研制中,将95-1式枪族3种枪的枪管与通用弹进行了优化匹配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和大量试验验证,3种枪的枪管内膛参数统一设计为6条膛线、导程210mm,枪管长度、外径尺寸和阴、阳线尺寸也相对95式枪族进行了调整。
  经过对枪管的优化设计,95-1式枪族与95式枪族相比,精度水平有明显提高,枪管寿命也有所增加。
  改进快慢机位置和结构,实现保险到连发位置的快速转换
  95式枪族快慢机位于枪托尾部,转换快慢机的操作不方便,并且行军过程中快慢机容易与衣服摩擦造成误变换。为此,95-1式枪族改进了快慢机位置和结构,将快慢机位置前移至握把上方实现单手快速操作快慢机的转换。同时设计了新型发射机和扳机拉杆等部件,使发射动作更顺畅。
  改进设计托弹板,增加空仓挂机机构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部队提出了增加空仓挂机功能的使用需求。为此,95-1式枪族改进了供弹具托弹板结构,并在机匣中增加了挂机卡笋和解脱按钮,当弹匣内的枪弹发射完后,通过弹匣托弹板推动挂机卡笋实现了空仓挂机功能。
  降低机械瞄具高度,优化表尺分划设置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部队反映其瞄准基线过高,瞄准不舒适;用于调节准星左右位置的准星滑座容易松动,校枪后射击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射击偏差;夜间射击时,机械瞄具上的荧光点亮度不高,甚至使用一段时间后荧光点彻底失去亮度,无法完成夜间瞄准射击。
  针对以上问题,95-1式枪族进行了改进设计,将机械瞄具的瞄准基线高度降低了5mm,经部队试用表明,瞄准舒适性得到改善;取消准星滑座结构,将准星座设计为整体式,并将机械瞄具的校正机构设置在表尺位置,设计了可左右定量移动、定位可靠的表尺结构,彻底解决了部队反映的射击偏差问题;以氚光管代替荧光点作为发光源,大大提高了发光点的亮度和使用寿命(氚光源半衰期可达13年),提高了夜间瞄准的方便性。
  根据部队的作战需求,95-1式枪族还优化了表尺分划设置,其中自动步枪表尺分划设置为3(觇孔直径3mm)、3(觇孔直径1mm)、4、5码,分别对应300m、300m、400m和500m射程(因自动步枪300m以内的弹道接近直线弹道,因此,最小射程设置为300m)。其中两个分划3的区别在于觇孔直径不同,觇孔直径为3mm的3码分划用于突发情况下快速瞄准目标或瞄准移动目标,而另一个3码分划以及4、5码位的觇孔直径均为1mm,用于精确瞄准射击。班用机枪表尺分划设置为3、4、5、6、7码,分别对应300m、400m、500m、600m、700m射程。短自动步枪表尺分划设置为1、3(觇孔直径1mm)、3(觇孔直径3mm)、X1、X3码,其中前两个分划觇孔直径均为1mm,分别对应100m、300m的射程;第3个分划对应于300m射程,因觇孔直径较大,故用于快速瞄准;X1、X3分划对应挂装枪挂榴弹发射器状态下的100m、300m射程。
改进下护手,改善连续发射烫手现象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部队反映枪族在连续射击较多发弹时下护手烫手,经研制部门分析,班用枪族连续射弹超过150发以后,枪管平均温度可达到150℃以上,高温区的温度可达到200℃以上,由于枪管外壁距离下护手内壁较近,热辐射传到下护手的热量较多,从而导致烫手现象的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95-1式枪族改进了下护手结构,增大枪管至下护手内腔的距离,并增加下护手外壁散热槽数量。经试验验证,改进后枪族下护手温度比95式枪族降低20℃左右,烫手现象有明显改善。
  设置提环式气体调节器,方便调节操作
  95式枪族气体调节器的调节部位棱角较多,操作不方便,同时,射击后调节器的调节部位温度接近100℃,无法直接用手操作。为此,95-1式枪族改进气体调节器结构,设计了提环式调节器,用手或借助弹壳口部向上提起拉环即可转动调节器。且外露表面圆滑,操作时更舒适。
  改进背带环和枪背带
  95式枪族安装枪背带时,枪背带上的前背带扣与下护手摩擦,造成下护手磨损;后背带扣安装后则伸出枪托后方,影响抵肩射击。
  为此,95-1式枪族改进了背带环位置,增加了前背带环与下护手以及后背带环与托底板之间的距离。另外,随系统一同研制的枪背带采用三点式结构,士兵在不脱卸枪背带的情况下,单手操作分离插扣,使背带上的3道梁快速滑动,即可由背负状态迅速转入作战射击状态,解决了传统两点式枪背带战术状态转化慢、易掉枪的缺点。三点式枪背带还具有多种背负形式,可单肩背负、双肩背负以及斜挎等。
  改进缓冲器结构,优化枪族动力特性
  95-1式枪族改进了缓冲器结构,将压缩弹簧式杠杆缓冲器改为扭转弹簧式杠杆缓冲器,缓冲杠杆受力条件好,使枪机后坐到位和复进运动更加平稳。
  改进膛口装置
  部队训练中经常发射空包弹,而空包弹助退器将承受的火药燃气压力转移到膛口装置上,易造成膛口装置松动或脱落。
  95-1式枪族改进膛口装置,提高了其与枪管的连接强度,实现了安全、可靠地发射空包弹。同时,在膛口装置上增加闭气环,有效提高自动步枪发射枪榴弹的射程。
  研制新型塑料材料,提高零部件性能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塑料零部件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磨毛发白、腐蚀或断裂等现象。
  95-1式枪族改进了枪用工程塑料材料,研制出WS SL-1045改性尼龙66、WS SL-1046改性尼龙610和TPAC HPN 3502A等新材料,通过调整注塑成型工艺和制品后处理工艺,全面提高了塑料件的强度、韧性和表面硬度,并将塑料件表面由原来的光滑型改为细麻点型,改善了易磨毛发白和易留划痕的情况。经室内加速老化检测,以及拉萨、海南等自然环境条件下两年多的实地考核,新研制的工程塑料材料对提高枪族塑料件耐腐蚀、抗老化有良好的效果。
  针对上护盖上方薄壁处在使用中易断裂的问题,95-1式枪族加以改进,除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和增加壁厚外,还沿上护盖的薄弱部位增加了3mm高的加强筋,增强了上护盖的整体刚度。
  95-1式枪族还改进了枪托、上护盖和下护手等塑料件的搭接形式,提高了分解结合时塑料件入位的准确性及全枪外观的美观性。
  调整抛壳方向和路线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暴露出抛壳方向不稳定,特别是存在横向抛壳现象,对友邻构成了一定威胁,并影响射手的心理稳定。
  95-1式枪族改进了抛壳机构,将抛壳窗后沿向前缩进5mm,抛壳窗后端增加反射面,保证了抛壳方向稳定在枪身右前方45°方向,提高了抛壳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左撇子射手也能正常射击。
  改进铝合金、钢件处理工艺,提高部件性能
  针对部队使用中暴露的问题,95-1式枪族改进了铝合金部件的表面处理工艺,采用陶瓷化新工艺,提高了铝合金部件表面抗老化性能和耐磨性。
  钢件表面采用改进黑色磷化和QPQ处理等新工艺,使钢件表面防腐能力较95式枪族有明显提高。
  配备简单实用的随枪附件工具,方便武器日常保养
  95-1式枪族重新设计了附件筒、铰刀、准星扳手、冲子、油毛刷、槽刷、觇孔针、通条头和整体式通条杆,实现了导气孔清理、准星及表尺调校、辅助拆卸、枪械外表面(含沟槽)清理、觇孔清理、内膛擦拭清理和涂油等多种功能,满足枪族日常擦拭保养的需求。
  附件工具的改进设计注重一件多能、减少附件数目,改进后附件工具结构简单、使用功能完善。
  改善瞄准镜与枪族导轨的定位方式和受力条件,使瞄准镜与瞄准镜座定位准确可靠
  95式枪族配光学瞄准镜射击后,有时会出现枪镜连接松动现象,再射击前需重新校枪。
  为此,95-1式枪族研制出正顶式枪镜锁紧机构,经大量实弹射击试验证明,该机构锁紧可靠,彻底解决了部队使用中暴露的问题。该锁紧机构解决锁紧可靠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高低方向的结构尺寸,使改进后的白光和微光瞄准镜的瞄准基线高度分别降低15mm和36mm,进一步提高了配镜瞄准射击的舒适性。
  改善短自动步枪的动力特性
  95-1式枪族设计过程中适当加长了短自动步枪枪管并优化了其导气系统结构,增大了气室初始容积,减轻了短自动步枪发射痕迹(枪口烟、焰和噪声)明显、可感后坐力大等问题,改善了短自动步枪的动力特性和射击舒适性。
  增设强光灯、激光指示器等配套产品的接口
  95-1式枪族配套研制了激光指示器、强光灯等光学产品,为此,枪族在导气箍两侧增加了小型燕尾连接座,用来安装配套光学产品。
  增设下挂榴弹发射器接口
  为提高步兵班反轻型装甲和面杀伤能力,95-1式枪族自动步枪和短自动步枪增设了下挂榴弹发射器接口。接口为前后两点固定形式,后方由发射器尾端与步枪、短自动步枪的后支座连接,前端由发射器挂枪卡笋与步枪刺刀座尾端或短自动步枪膛口扣合。前后两点式接口方式使下挂榴弹发射器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并且定位可靠。
  提高复进簧寿命
  改进后的班用机枪使用寿命提高到15000发,主要是对复进簧进行了改进设计,由原来单股簧改为3股簧,并优化了设计参数,满足全寿命使用要求。
  增加拉机柄高度
  在95式枪族拉机柄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形状,并加高3mm,使之便于装填时用力。
  改进弹鼓进弹口设计,减小突出枪身右侧的尺寸
  95式班用机枪弹鼓进弹口位于弹鼓中心偏右的位置,加装弹鼓后,弹鼓突出于枪身右侧,射击时存在硌手臂的现象。95-1式枪族改进了弹鼓设计,进弹口位于弹鼓右侧边沿位置,减小了弹鼓突出枪身右侧的尺寸,改善了硌手臂现象。
  配备塑料包装箱,便于储运
  95-1式枪族专门配备了结实耐用、密封性好的塑料包装箱,以便于武器的运输和储存。
  
  枪族试验情况
  2007年下半年~2008年年底,95-1式班用枪族先后在国家轻武器靶场、寒区部队、风沙区部队、热海区部队和高原区部队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95-1式枪族顺利通过各项严格考核,参试官兵一致认为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暴露出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改进工作得到了试验部队的认可。
  
  结语
  95-1式班用枪族总体上继承了95式5.8mm班用枪族无托结构、导气式自动原理和优异的动力特性。枪族之间的主要零部件可通用互换,通用率达80%以上,较好地解决了95式班用枪族装备部队后暴露出的问题。改进后班用枪族系统性强、配套齐全、人机工效好,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qibq20112304-1-l.jpg
qibq20112304-3-l.jpg



DBP10式5.8mm普通弹


研制启动
  DBP95式5.8mm普通弹和DVP88式5.8mm机枪弹是我军装备的95式小口径枪族的主要弹种。其中,DBP95式5.8mm普通弹配用于95式5.8mm班用枪族,用于杀伤近距离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力量;DVP88式5.8mm机枪弹配用于88式通用机枪及88式狙击步枪,用于杀伤800~1000m内敌有生力量或重要目标。这两种枪弹作战效能不同,但外形基本相同,从外观上难以区分,部队使用后反映容易出现混用的情况,给保管、训练和作战供给均带来诸多不便。在95式枪族进行改进设计的同时,将上述两种枪弹“合二为一”的设计思想也被提了出来。
  2004年6月,95式枪族系统改进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5.8mm新型弹药——DBP10式5.8mm普通弹型号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方案形成
  DBP10式5.8mm枪弹方案的形成是在95式5.8mm普通弹和88式5.8mm机枪弹设计基础上开展的,其研制经历了方案设计、初样机研制、正样机鉴定和设计定型四个阶段。总体设计思想是“内弹道像普通弹,外弹道像机枪弹”,即通过调整内弹道参数使之满足95式以及95-1式5.8mm班用枪族、88式通用机枪、88式狙击步枪不同长度、不同导程枪管的内弹道性能要求和作战使用要求。
  DBP10式5.8mm普通弹由弹头、弹壳、底火和发射药四部分组成。弹壳有涂漆钢弹壳和覆铜钢弹壳两种类型,前者配用博克赛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只有一个传火孔;后者配用伯尔丹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有两个传火孔,传火孔之间设有火台。两种类型弹壳枪弹的技术性能完全一样。
  设计中,通过外弹道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弹形的优化,如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弹头头部曲线设计成一种特殊的形状(即样条曲线头部),使5.8mm口径枪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减小钢心直径、增加铅套厚度等技术措施,提高了DBP10式5.8mm枪弹弹头的飞行稳定性,满足了在不同长度枪管(长度分别为334mm、463mm、520mm、557mm、620mm)、不同导程枪管(导程分别为178mm、210mm、240mm)中枪弹的飞行稳定性和射击密集度要求,圆满实现了一弹配多枪的使用要求。
  通过采用H90弹头壳,有效降低了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在弹膛内运动时对枪管的磨损,使枪管综合寿命提高15%以上。
  研制成功的DBP10式5.8mm普通弹配用于短突击步枪,可杀伤3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敌有生目标;配用于自动步枪,可杀伤4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配用于班用机枪,能有效杀伤6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压制火力点和轻型火器;配用于88式通用机枪,可杀伤1000m内暴露的敌步兵和压制敌火力点;配用于88式狙击步枪,可准确杀伤800m内单个重要目标。
  
  研制经历:攻坚克难
  在研制DBP10式5.8mm枪弹历程中,研制人员面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经过分析探索,逐一解决攻克,最终满足配用于多种武器的使用性能。
  远距离弹道性能问题
  在前期的外弹道试验中,出现了800m弹道一致性难以满足战技术指标要求和1000m侵彻威力余量不足的问题。
  原因分析初期弹头头部采用双弧形(R100/R40)设计,弹头弧形部较“胖”,弹形系数约为0.98,飞行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较大,导致落点动能偏低,1000m处落点动能仅为200焦耳。外弹道试验结果显示,1000m处侵彻威力余量很小,800m弹道一致性也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措施针对这个问题,对弹头形状重新设计。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弹头头部曲线设计为一种特殊的形状,该方案弹头弧形部较锐长,弹形系数约为0.95,较原方案减小了3%,能有效减小空气阻力,提高落点动能。
  实施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该方案弹头在头部高度、尾锥长度和弹头质量、初速等参数保持与原方案相同的条件下,1000m处落点动能较原方案提高了20焦耳左右,保证了1000m侵彻效果,改善了800m的弹道一致性。
  枪/弹系统匹配问题
  在正样机鉴定试验过程中,发现枪/弹系统不匹配。不匹配的具体表现是采用95式5.8mm枪族射击时,射击密集度合格率低;班用机枪枪管寿命仅为12000发,达不到15000发的指标要求。
  原因分析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经多方面探讨和试验后认为:枪弹在枪管中飞行稳定性不足是导致射击密集度差的主要原因;枪弹对枪管磨损严重,造成枪管寿命降低。
  技术措施经过讨论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枪弹自身的飞行稳定性,以满足95式5.8mm班用枪族的使用要求;对于95-1式5.8mm班用枪族通过线膛的重新设计来适应DBP10式5.8mm普通弹。
  为此,DBP10式5.8mm普通弹在改进设计时实施了以下技术措施。
  钢心直径由4.1mm减小为3.8mm,以增加铅套厚度,减短弹头长度,适当调整弹头质心位置,缩小质心和阻心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弹头转动惯量比以提高飞行稳定性;弹头被甲由F11覆铜钢改为H90,减小对枪管的磨损,以提高枪管使用寿命;改善弹头工艺性并保证弹头各零件组装的密实性,进一步稳定、提高枪弹射击密集度。
  实施效果改进方案后,对DBP10式5.8mm普通弹进行了枪/弹匹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95式和95-1式5.8mm班用枪族上射击密集度均达到指标要求;班用机枪枪管寿命可达20000发。
  热枪管散布大问题
  弹头被甲由F11覆铜钢改为H90铜后,在进行平均弹着点一致性试验过程中,出现了热枪管发射时,弹着点散布大、平均弹着点一致性差的射击缺陷。
  原因分析经分析认为,铜被甲弹头造成热枪管散布大的主要原因是弹头被甲与枪管线膛尺寸不匹配引起的。在热枪管状态下,枪管和弹头同时发生变形,枪/弹原有的配合尺寸关系受影响发生了改变,导致枪管对弹头的导转侧压力变小,对弹头旋转运动的束缚变小,弹头在膛内及出枪口的旋转速度下降,从而出枪口时章动(自转的物体自转角速度不够大时,其对称轴会在某一个平面内摆动,这个摆动即是章动)变大。另外,与覆铜被甲弹头相比,铜被甲弹头受热后硬度降低幅度较大,热枪管状态射击更易出现散布增大的射击缺陷。
  技术措施枪管膛线数由4条增加为6条,分散枪管对弹头旋转运动时的导转侧力;枪管阳线直径由5.8~5.84mm调整为5.82~5.86mm,阴线直径由6.01~6.07mm调整为5.98~6.02mm,减小弹头膛内运动时的嵌入量。另外,将95-1式5.8mm短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枪管导程由240mm调整为210mm,与班用机枪一致,提高了弹头膛内旋转速度。
  实施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措施,DBP10式5.8mm普通弹能够满足对步枪、短步枪、班用机枪规定的冷、热枪管状态下100m平均弹着点偏差的指标要求,且在热枪管状态下散布有明显改善。
  
  可贵的突破创新
  DBP10式5.8mm普通弹历经艰辛探索终获成功,其突破创新亮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实现了“一弹九枪”的通用化设计
  枪弹系列化、通用化设计,实现“一弹多枪”,一直以来是弹药设计者力求达到的目标。DBP10式5.8mm普通弹的研制成功,使原DBP95式5.8mm普通弹和DVP88式5.8mm机枪弹“合二为一”变成现实,该弹能通用于95-1式5.8mm班用枪族(共3支枪)、95式5.8mm班用枪族(共3支枪)、88式5.8mm通用机枪、88式5.8mm狙击步枪和03式5.8mm自动步枪,为武器弹药生产管理、生产线的简化,平时的储存、训练,战时的后勤供给、使用均带来极大的方便。与世界上同类小口径武器弹药系统相比,DBP10式5.8mm普通弹的总体技术性能处于领先地位。
  提高了对铜被甲弹头的认识
  在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设计方案形成以前,国内小口径枪弹弹头壳都采用F11覆铜钢材料,为满足班用机枪15000发的枪管寿命要求,DBP10式5.8mm枪弹弹头壳一改常规,大胆采用了H90铜材料。由此带来了热枪管状态下射击密集度明显增大的射击缺陷,经反复试验表明热枪管状态下散布大小除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升高有关外,还与枪管阴阳线直径、膛线条数、弹头截面积与阴线截面积之比等因素有关,这一认识突破了我国轻武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为今后我国轻武器弹药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理论依据。
  弹头首次采用样条曲线头部
  以往弹头外形的常规设计多为单弧形或双弧形,而DBP10式5.8mm枪弹弹头首次采用样条曲线头部,即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计算出不连续的多个点拟合成一段弧作为弹头弧形部外形。经试验证明,DBP10式枪弹样条曲线弹头的弹形系数比原DVP88式5.8mm机枪弹(弹头为R100/R40双弧外形)减小约3%,较大幅度提高了弹头终点动能,从而确保了终点侵彻威力和弹道一致性。
  研制小口径通用枪弹,在国内外属首次尝试。DBP10式5.8mm枪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轻武器弹药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该弹在战术效能上较好地解决了枪口冲量、终点侵彻威力、射击密集度、作用可靠性彼此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上较好地处理了内外弹道之间、弹药与武器之间、结构与选材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战术与技术的统一,使小口轻武器弹药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qibq20112305-1-l.jpg
qibq20112305-3-l.jpg




YMA 95-1-600式5.8mm枪族白光瞄准镜


95-1式5.8mm枪族配用的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也可以装配于95式枪族。该瞄准镜主要用于执行战场情况观察,以及对生动目标进行精确瞄准等任务。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继承了95式白光瞄准镜优良的光学性能及零位稳定性等优点,在改进时以方便操作、外形小巧等为出发点,着重提高操作性、勤务性,使其优于95式白光瞄准镜。
  
  结构组成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由物镜组、目镜组、镜体组、照明机构、枪镜连接机构、校枪机构、遮光罩、眼罩组成。
  物镜组用于将远处目标成像于分划板上。目镜组则将瞄准分划及目标的像成像于人眼便于瞄准的位置,使人看到经过放大并带有分划指示的正像。
  镜体组外壳由拉伸型材硬铝合金制成,坚固耐用。
  照明机构由光源、电源和开关组成,供夜间或低照度环境下照明瞄准分划使用。其采用与镜体一体化的结构形式,充分利用了镜体空间,结构紧凑。照明采用黄绿色蝶型发光二极管,亮度适中,人眼感觉舒适;电源采用体积较小的CR1/3N锂电池,低温性能可靠,在市场上很容易购买,方便部队后勤保障;水滴形分划照明开关美观可靠,便于单指操作,使用方便。
  枪镜连接机构由95式白光瞄准镜使用的侧面连接方式改为正顶式连接方式,并且取消了锁紧预调整机构,改为直接装卡、无级调整锁紧机构,提高了装卡的可靠性和使用的方便性。
  校枪机构由方向调整手轮和高低调整手轮组成,通过旋转手轮,调节光学杠杆光轴,达到修正射击瞄准点的目的。方向/高低调整手轮每转动一档对应分划修正量为0.25密位,在100m射距上的瞄准点移动量为2.5cm。校枪机构内设有机械定位装置,可防止射击时光轴走动。
  遮光罩外加于物镜组前端,可减小杂光对瞄准的影响,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
  眼罩为射手提供正确的眼点位置,遮挡杂光并保护眼睛不受射击时产生的冲击力影响。
  
  性能出众亮点突出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全长仅210mm,高度只有60mm,质量250g,便于保存和携行,使用非常方便。与95式白光瞄准镜相比,其具有六大性能亮点。
  亮点一
  基线降低,外形小巧美观
  与95式白光瞄准镜相比,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降低了瞄准基线,人机工效得到明显改善。其整体外观为流线形设计,形态小巧,金属材质表面采用静电喷涂等处理工艺,表面呈亚光色,与枪配装协调美观。另外,瞄准镜手轮盖、电池盖等外露零件设计风格一致,装饰纹路相同,线条圆润,操作时手感舒适。
  亮点二
  装卡机构方便快捷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采用正顶式装卡方式,不仅与枪连接可靠,且操作方便。
  与95式白光瞄准镜相比,该白光瞄准镜取消了装卡预调整机构,采用无极间隙调整机构,只需操作锁紧扳手,便可由扳手上的凸笋直接带动间隙调整齿圈,实现装卡间隙的调整。
  使用时,与枪装卡以及调整装卡间隙可同时进行,一步到位,操作极为方便快捷,并提高了装卡的可靠性。
  亮点三
  设有快速瞄准分划指示
  YMA 95-1-600白光瞄准镜采用内置分划装定方式,分划板上设置有各射距瞄准点,利用相邻两个“”之间的空档套住人物肩宽即可进行概略测定目标距离。这个内置分划最大的优点在于设置有快速瞄准分划,该分划为一个半圆圈,内有十字分划线。对套入半圆内的有生目标可直接使用半圆中心的十字分划进行快速瞄准。
  另外,针对95式白光瞄准镜分划刻线较粗,瞄准远距离目标时分划刻线遮挡目标的缺陷,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对分划刻线进行了精细化设计,使其线条纤细,方便瞄准。
  亮点四
  具有分划照明功能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具有分划照明功能。使用该功能时,被照亮的分划刻线亮度柔和适中,清晰明朗,可在黄昏或亮度较低的环境中使用。
  其分划照明开关设计成水滴形,外观圆滑,棱角经过滚光处理,不仅使瞄准镜外观协调,更便于单手操作。此外,分划照明开关还设有弹子定位装置,也就是在调节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分档感觉,可防止机构因外力(如振动冲击)而发生状态的改变。
  亮点五
  增设遮光罩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增设有遮光罩,可有效减少杂散光对瞄准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强光或直射光条件下使用时可阻止光线进入瞄准镜视场,避免背景亮度过高,从而影响观察效果。
  遮光罩的外形为半船形,除可遮挡直射光线外,其余光线的传播未被阻挡,这样就不必担心在暗光条件下使用时由于通光量的减小而影响观察效果。遮光罩的采用大大提高了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的环境适应能力。
  亮点六
  大接触面眼罩设计
  白光瞄准镜上设计眼罩是为了让射手快速找准眼点位置,观察到全视场图像,并防止在后坐力作用下瞄准镜的金属外壳伤及人眼。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的眼罩则采用大接触面软性缓冲结构,加大了眼罩贴眼面直径,增加了眼罩贴眼部位面积,使眼部受力部位向外扩展,提高了贴眼面的舒适程度;其在眼罩外围扩张处采用平滑大圆弧过渡,防止使用时碰触眼球。
  
  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具有小倍率、大视场、高透过率等优良性能,可同时满足观察和瞄准的要求,使用时视场内目标清晰,且外观小巧圆润,与枪配装协调、美观。
  目前,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在我国现有的同类白光瞄准镜类产品中处于先进水平。
qibq20112306-1-l.jpg
qibq20112306-2-l.jpg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是在95式微光瞄准镜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其夜视距离提高至300m,平均无故障率工作时间提高至2000小时,综合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
  
  结构组成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主要配装于95-1式枪族的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及短自动步枪,也可配装于95式枪族。其用于夜间对300m内生动目标进行瞄准,并能对400m内的地形、地物等目标进行有效观察。其主要由物镜组、目镜组、镜体组、调焦/调整机构、枪镜连接机构、校枪机构、电源及开关、遮光罩和眼罩等组成。
  物镜组
  物镜组将远处目标成像于像增强器的阴极面上。物镜选用由正光焦度单正透镜与双胶合透镜组成的前组透镜和由单正透镜与单负透镜组成的负光焦度的后组透镜的组成型式。
  目镜组
  目镜组将像增强器的荧光屏图像放大,成像于人眼便于瞄准的位置。目镜的第一件透镜为向前弯曲的负弯月透镜,它使整个目镜系统的主面前移,使目镜具有较长的前工作距离,使呈像质量更清晰。
  镜体组
  与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镜体一样,其镜体亦采用拉伸型材硬铝合金材料,坚固可靠。
  调焦/调整机构
  物镜上设有调焦机构,可满足对不同距离目标的清晰观瞄。旋转调焦手轮带动物镜组轴向移动的方式实现10m至无穷远调焦。
  目镜上设有视度调整机构,可适应不同人眼的视力。通过旋转视度调节手轮带动目镜组轴向移动的方式实现视度调节。
  枪镜连接机构
  与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一样,其枪镜连接机构亦改为正顶式连接方式,并且取消了锁紧预调整机构,改为直接装卡、无级调整锁紧。
  校枪机构
  校枪调整机构采用内调节方式,高低、方向调整量不小于±15密位,分档调整,每档为0.25密位。通过旋转高低或方向调整手轮,以修正射击瞄准点。
  电源及开关
  电源采用高能CR2N锂电池,低温性能可靠,市场易购,方便部队后勤保障。开关可调,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分划线从无到有,亮度连续增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亮度要求。
  遮光罩
  遮光罩外加于物镜组前端,可防止在白天误把电源开关打开,导致强光对像增强器造成损伤。
  眼罩
  眼罩采用六叶片自如开闭式设计,瞄准时贴于眼部,轻压即可打开,松开即可关闭,开关灵活。
  
  使用过程
  安装步骤
  将枪镜连接座上的燕尾槽按照枪镜连接步骤的示意图中所示方向卡入枪体燕尾导轨中,然后按照所示方向向前平推至定位面;再按照所示方向将锁紧扳手下端的凸块推入棘轮槽内,并锁紧扳手。若枪镜连接座与枪体燕尾导轨组装时,出现干涉而平推不动或平推到位而锁紧扳手锁不紧的情况,应将锁紧扳手下端的凸块换入另一棘轮槽内,然后进行反复调整,直至枪镜牢固锁紧。
  调节
  枪镜安装好后需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先打开电源开关增强分划线亮度;接着调节视度手轮,使镜内分划线达到最清晰;然后转动调焦手轮,使瞄准镜目标图像达到最清晰。
  镜内分划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具有快速捕捉目标和概略测距功能,利用镜内的分划圆套住人的肩宽(0.5m)即可实现快速瞄准与概略测距。
  若射击100m处目标,用分划圆中心“∧”顶点瞄准目标;瞄准300m目标,用分划圆中心下方“∧”顶点瞄准目标;在100~300m距离处射击时,用两个“∧”中间的相应位置瞄准目标。
  其采用后置式投影亮分划设置,视差小,有利于提高瞄准精度。
  校枪
  若用校枪镜校枪,需先将校枪镜插杆插入枪管中,然后转动调节手轮,使分划板中心“∧”顶点与校枪镜的分划中心重合。
  用实弹校镜时,若弹着点向上偏2.5cm,需将高低调整手轮沿“下”字箭头指示方向(顺时针)旋转一档即可校好。反之,则向相反方向调节一档。弹着点偏左或偏右的修正与此相同,只需按此方法旋转方向调整手轮。
  
  创新技术一流水平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在设计上有许多突破。其采用国产高性能超二代像增强器,体积小、质量轻,提高了视距。后置式投影亮分划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瞄准精度。与95式微光瞄准镜相比,其瞄准基线降低了36mm,增强了隐蔽性和操作性,人机工效好。采用开合眼罩专利技术,避免光线反射,增强了隐蔽性。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在多项指标上具有先进性,是国内一款处于领先地位的枪用微光瞄准镜。
qibq20112307-1-l.jpg
qibq20112307-2-l.jpg




QM/QMJ激光指示器


95-1式5.8mm枪族相比我国曾经研制的其他武器系統,更加注重系統配套的齐全性,除传統的枪、弹、镜外,增加了10余种配套附件的研发,使整个武器系統功能更为强大和齐全,作战能力和战场环境适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QM/QMJ激光指示器便是其诸多附件之一。该激光指示器配装于95-1式5.8mm枪族,其主要战术任务是:在夜间或低照度环境下,快速准确瞄准近距离的目标,或者指示目标方位,对目标形成威慑。
  95-1式枪族在设计时,統筹考虑了系統的整体性,为激光指示器专门设计了接口,避免了为使用指示器而额外设计转接口。同时,QM/QMJ激光指示器与枪族瞄具統一采用“正顶式”连接方式,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实用性能受青睐
  2004年9月,QM/QMJ激光指示器启动研制工作,历经方案论证、原理样机、初样机、正样机、设计定型各个阶段,通过不断优化方案,产品的可靠性稳步提高。
  该激光指示器于2007年11月~2008年3月随枪族全系統在轻武器国家靶场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经过技术性能检测、振动、射击精度、环境模拟、强度射击、勤务操作、可靠性及跌落等重重严格的试验考核后,顺利通过国家靶场定型试验。
  随后,激光指示器随枪族系統经历了寒区、风沙区、热海区部队试验考核,分别进行了夜间精度射击、战术使用射击、强度射击、机构动作可靠性、勤务使用性能和携行性能等试验项目。在部队试验中,进行夜间精度试验项目时,安装激光指示器后,枪械数次准确命中闪光靶光源,其实用性受到官兵们的一致好评。
  
  结构展示
  QM/QMJ激光指示器主要由激光器、电源、枪镜连接机构、校枪调整机构、电子开关电路和引线开关等组成。
  激光器
  激光器选用波长为650nm半导体激光器部件,功率控制在4.58~5mW,束散角为1mrad。其在目标处形成的红色光斑能量集中,光斑小,瞄准精度高;在背景照度为1勒克斯环境下,作用距离为150m。
  电源
  电源采用与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一致的3V CR2锂电池,简化了勤务供应,并且该电池在市场上容易购得,电池装备使用非常方便。该电池可适应-40℃的工作环境,连续工作时间常温下大于10h。
  校枪调整机构
  为了保证射击精度,QM/QMJ激光指示器设计有校枪调整机构,其包括高低调整机构与方向调整机构,通过调整手轮,分别实现高低与方向的校枪调整。该机构采用现瞄准镜常用的光学杠杆式调整机构,同时为防止射击时武器冲击带来的零位走动,高低/方向调整手轮上还设有零位锁定手轮。
  校枪调整机构无需使用专用工具,即可进行手工调校、锁定等操作,使用便捷。
  电子开关电路
  电子开关电路以两个晶体管为主要器件,通过外围电路和触点开关控制实现晶体管打开、关闭两种状态的转换。该电路小巧可靠,且具有电源极性反接保护功能,避免电池正负极装反时损坏电路。
  引线开关
  QM/QMJ激光指示器开关采用线控方式,射手可根据使用习惯,利用配备的尼龙搭扣将引线绑于便于操作的位置,以方便操作。这一设计巧妙新颖,有效提高了人机工效。
  枪镜连接机构
  枪镜连接机构采用与枪族瞄具統一的“正顶式”连接方式,包括连接基座、锁紧手柄及锁紧螺杆。
  连接基座为基础连接件,起到激光照准器与武器导轨之间的连接作用;锁紧手柄为操作件,实现人力传递给锁紧组件的功能,并可自动复位;锁紧螺杆提供锁紧力,通过锁紧手柄,锁紧螺杆与导轨平面做正顶运动,消除了激光指示器与武器导轨燕尾面之间的间隙并顶紧武器导轨,实现了确实锁紧功能。
  QM/QMJ激光指示器瞄准方便、快捷、直观,体积小,质量轻。其安装于95-1式枪族后,极大方便了射手近距离实施快速瞄准射击。
qibq20112308-1-l.jpg
qibq20112308-2-l.jpg




QLG10/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


在95-1式枪族系统的研制中,配套研制了枪挂榴弹发射器。由于95式枪族亦没有下挂榴弹发射器,且该枪族已在部队大规模装备,因此此次一同启动了95-1与95式两个枪族枪挂榴弹发射器的研制工作。两款榴弹发射器除挂装接口、扳机位置设置不同外,其他结构基本相同。其中QLG10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挂装于QBZ95式5.8mm自动步枪,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挂装于QBZ95-1式5.8mm自动步枪及QBZ95B-1式5.8mm短自动步枪上。两种榴弹发射器均可安装专用的白光瞄准镜。其发射碰炸杀伤弹和跳炸杀伤弹时用于杀伤和压制400m内敌集群有生目标和火力点;发射破甲杀伤弹时用于毁伤100m内轻型装甲目标及杀伤400m内有生目标;发射弹道指示弹时用于400m内的弹道指示。发射的4种弹具有良好的弹道一致性。
  
  性能出众
  QLG10/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操作使用方便,战斗射速快,使用安全、机构动作可靠,具有良好的作战和使用性能。总体而言,这两种榴弹发射器具有如下三大闪光点。
  与步枪同处待击状态,火力反应快速
  榴弹发射器挂装后,可与步枪同时处于待击状态,但各自独立发射,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各种战场目标时,具有很强的快速反应能力。
  携行使用方便,机动性好
  榴弹发射器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挂装后与武器外形协调美观。加挂于步枪后,不影响步枪的携行和战术机动,即使是在城市作战、空降作战、乘车作战、舰船作战、丛林作战以及山地作战等各种有限空间的战场作战,也具有灵活的战场机动能力。
  发射多种弹药,具有广泛战术用途
  该榴弹发射器可发射碰炸杀伤弹、跳炸杀伤弹、破甲杀伤弹、弹道指示弹等多种弹药,可毁伤轻型装甲目标、集群有生目标,还可用作弹道指示,在战场上能满足多种战术需要,且有广泛的战术用途。
  
  结构特点呈现
  不同的挂装接口
  因95-1式枪族对95式枪族在设计方面作了大量改进,二者外观设计区别较大,因此QLG10与QLG10A式枪挂榴弹发射器与步枪的挂装接口也不相同。QLG10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由发射管上部的连接座前端挂于步枪膛口装置上,并由连接座后端的挂枪卡笋与步枪刺刀座尾端扣合,使其与95式自动步枪紧固挂装。而对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而言,要求不加任何改进就能同时挂装于QBZ95-1式自动步枪及QBZ95B-1式短自动步枪上。为了保证能与两种枪挂装外形匹配,其连接座设在发射管上方比较靠前的位置,且连接座比较短。与QBZ95-1式自动步枪联接时,其连接座前端挂于步枪刺刀座上;而与QBZ95B-1式短自动步枪联接时,连接座前端恰好挂于短自动步枪膛口装置上。不管与自动步枪或是短自动步枪相联接,均靠发射器尾端突出的圆柱体插入步枪活塞座相对应的孔而将榴弹发射器固定于枪管下方。
  不同的扳机设置
  QLG10式枪挂榴弹发射器挂装于步枪下方后,其握把处于步枪小握把的前方,扣动榴弹发射器的扳机时,需握住榴弹发射器的握把。而QLG10A式榴弹发射器的扳机直接位于步枪扳机护圈下方,握住步枪握把即可扣动发射器扳机,在分别扣步枪及榴弹发射器的扳机时,手无需变换位置,操作十分便利。
  发射管与发射机
  QLG10/QLG10A式榴弹发射器的核心机构均由发射管和发射机两大组件组成。发射管内有12条右旋膛线,发射管后部设有固弹销,以固定榴弹。榴弹发射器采用前装填方式,榴弹弹带预制有导转槽,将榴弹从发射管口部装填,榴弹顺着膛线进入膛内。装填到位后,固弹销卡入榴弹的固弹槽将榴弹固定到位。榴弹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扣动扳机,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弹底部高压药室中的发射药,当火药燃气达到破孔压力后,火药燃气冲破药室泄气孔堵片,进入发射管后端形成低压室并推动弹丸向前,弹丸脱离固弹销的限制向前运动,直至飞离发射管。
  发射管组件上设置有机械瞄具,机械瞄具座左侧设置有光学瞄准镜接口,可安装光学瞄准镜。
  发射机采用双动击发机构,设置有待击保险、挂枪保险和榴弹装填到位保险3重保险机构,确保使用安全。
  固弹机构
  前装填发射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满足携行或乘车时顺利装填榴弹,确保榴弹在发射管内可靠定位,还要保证射击时榴弹能顺利出膛,因此QLG10/QLG10A式榴弹发射器的发射管内均设计有可靠的固弹机构。这个固弹机构由固弹销压板、固弹销簧等组成。固弹销压板设在发射管外部,便于操作;固弹销簧位于发射管内部。在不发射或训练时,按压固弹销压板即可快速解脱固弹销,榴弹在簧力作用下自行向前滑出发射管,便于快速方便取出榴弹。固弹机构的设置既保证榴弹在发射管内可靠定位,又保证榴弹在一定压力下顺利解脱固弹销而飞出。
  击发机构
  QLG10/QLG10A式枪挂榴弹发射器采用击针式击发机构,双动击发方式,击针内设计有击针簧和击针簧导杆,击针簧除了确保可靠击发外,还具有击针强制回位功能,即击发后击针尖被强制缩入弹底窝内,确保下一发榴弹装填的安全性。
  其双动击发过程为:榴弹装填到位后,扣动扳机,阻铁推击针向后,压缩击针簧储存击发能量,继续扣动扳机时,阻铁将与击针解脱,击针在簧力作用下前冲,打击榴弹底火,击发榴弹。榴弹击发后,击针簧强制击针回位,松开扳机后,阻铁则与击针扣合,便于扣动扳机时击发下一发榴弹。
  3重保险互控机构
  为确保使用安全和机构动作可靠,QLG10/QLG10A式榴弹发射器设置了3重保险机构,即挂枪保险、榴弹装填到位保险和手动保险。挂枪保险位于发射机座顶部,榴弹发射器未挂于枪上时,保险杆突出于顶部,并锁住击针使之无法前移;只有当发射器挂于枪上时,保险杆才被压下,从而解除对击针的锁定。榴弹装填到位保险位于发射机座左侧上部,膛内无弹时,保险杆缩入发射机座,锁住击针;只有当榴弹装填到位后,保险杆才被顶起,解除对击针的锁定。手动保险杆位于发射机左侧面,有两挡设置,“0”代表保险位置,“1”代表击发位置。3重保险全部作用在击针上,只有在榴弹发射器加挂在步枪上到位、榴弹装填到位、手动保险转换到击发位置,才能扣动扳机击发榴弹。若任一个保险未解除,扣动扳机时均不能解脱击针,从而确保使用安全。
  机械、光学瞄具一体化设计
  榴弹发射器属曲射武器,其机械瞄具高低射角调整的幅度较大。QLG10/QLG10A枪挂榴弹发射器机械瞄具的调整机构包括分度盘、游标杆,而准星、照门则分别设置在游标杆的前、后端,上、下旋转游标杆即可调整照门、准星设定射程,非常方便。QLG10与QLG10A的分度盘设计位置略有不同,前者设在连接座的左侧面,后者则设在发射管的左侧面,二者游标杆的旋转轴均固定在分度盘的后方。
  两种榴弹发射器的分度盘上均设有7个齿形槽,从上到下分别代表100m、150m、200m、250m、300m、350m、400m的射程,其中,100m、200m、300m、400m对应的齿形槽旁边分别标有数字“1”、“2”、“3”、“4”,将游标杆分别对应不同的齿形槽,则代表设定不同的射程。其照门缺口为“”形,大缺口在上,小缺口在下。射击100m以内的目标时用小缺口照门,并将游标杆置于标有“1”的齿形槽上;射击100m以外的目标时,均用大缺口照门,将游标杆置于相对应的齿形槽处。
  机械瞄具座上设计有白光瞄准镜挂装接口,光学瞄准镜的射角分划和弹道偏差修正由机械瞄具来完成,调整好机械瞄具后,即相当于调整了光学瞄具,做到机械、光学瞄具一体化设计,简化了光学瞄具的设计要求,对缩小光学瞄具外形尺寸和减轻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
  
  居世界先进水平
  与美国、俄罗斯的同类枪挂榴弹发射器相比,QLG10/QLG10A质量更轻、长度更短、威力更大,可以说,该枪挂榴弹发射器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QLG10/QLG10A枪挂榴弹发射器的装备将大大提高我军单兵的火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杀伤威力,将使我军战斗力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qibq20112402-2-l.jpg



单兵手中的小炮弹


结构性能
  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的主要作战使命是用于杀伤150m内敌单个有生目标和杀伤400m内敌集团有生目标。
  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主要由引信(装于弹体头部)、预制破片、炸药柱、底螺、药盂、发射药、底火等部件组成。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底螺内装有发射药,底螺底部设有9个排气孔。当底火在膛内被发射器击针击发发火后,点燃发射药,发射药燃烧所产生的高压火药燃气冲破药盂,经排气孔进入弹底窝,形成低压室, 其压力迅速降低至20MPa左右,并推动弹丸解脱固弹销向前运动,出膛口时获得78m/s左右的初速。出膛口后引信解除保险,弹丸碰击目标时,引信发火,引爆弹丸。弹体内装有预制破片和高能炸药,炸药爆炸时能形成350余枚规则的杀伤破片,杀伤半径达12m。
  
  彰显设计特点
  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在设计方面彰显出以下特点——
  采用前装填无药筒结构
  对于士兵而言,在战斗中实现便捷操作、提高战斗射速有着重要意义,其在实战中关系到士兵的生死存亡。对于枪挂榴弹发射器配用的榴弹来说,采用前装填和无药筒结构可以省去射击中打开弹膛、退壳、再装填等操作,装弹、射击连续完成,有助于提高战斗射速,保证必要的火力持续能力,增强单兵火力对抗和压制能力。
  如果榴弹设有弹药筒,因弹药筒直径大于发射管内径,故只能进行后装填。DFS10式碰炸杀伤弹未设弹药筒,因而可实现前装填。其弹丸尾部连接发射装药组件(底火、药盂、发射药、底螺),击发后发射药组件随弹丸飞行,达成弹药的无药筒发射。
  该弹弹体上设有弹带,弹带上制有凹槽,当弹药装入发射管时,弹带凹槽与发射管膛线贴合,使弹药发射时旋转稳定。另外,该弹弹体下端设置固弹槽,配合榴弹发射器发射管后部的固弹销能够可靠地固定弹丸,使其在膛内不产生窜动。
  QLG10/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所配的DFS10A式跳炸杀伤弹、DFJ10式破甲杀伤弹、DFX10式弹道指示弹与DFS10式碰炸杀伤弹外观相同,同样采用无药筒结构,弹带设置也相同。
  全弹质量轻,杀伤威力可控
  该碰炸杀伤弹的主要零部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在弹药结构方面充分采用减重设计,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在弹体上设置有减重槽,减轻了冗余质量,有助于提高单兵携弹量,保证火力持续能力。
  该弹采用预制破片和高能炸药合理匹配的杀伤技术,破片成型规则,数量多、杀伤半径一致,从而实现威力可控。
  发射装药结构新颖
  该碰炸杀伤弹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低压室由发射器弹底窝形成,高压室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弹药的内弹道性能。在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进行了大量优化和试验工作,完成了发射药选型、底火结构确定、结构参数调整等工作,研究出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作用可靠、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装药结构——旋入式发射装药部件和弹丸连为一体,并通过调整高压室容积、药盂厚度、泄压孔孔径等参数,使内弹道性能满足指标要求。由于泄压孔外露,在携行使用过程中直接与环境接触,特别是在泅渡、潜水等条件下,弹药的密封性显得尤为重要,该弹的药盂与弹底采用铆接型设计,保证了弹药的密封性。
  引信作用可靠
  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配用的1-95-DRK42型引信也是此次研制的新型引信,其还配用于枪挂榴弹发射器发射的跳炸杀伤弹和破甲杀伤弹,具有质量轻、结构新颖、功能齐全、作用可靠的特点。该引信采用一体化设计,通过离心力驱动的钟表机构实现延期解除保险功能;采用离心储能式自毁机构实现弹丸落地后及时自毁。
  发射药性能稳定,可与武器系统匹配良好
  95-1式枪族枪挂榴弹发射器身管长度较短,容易造成装药燃烧不完全,当火药燃气直接作用于膛底,会导致膛底烧蚀严重;同时枪挂榴弹发射器需要单兵抵肩发射,射手脸部离发射管较近,如果膛口烟/焰较大,会对射手造成影响。鉴于这些情况,通过大量选型和试验,确定了叠氮硝胺发射药为弹药的发射动力源。该发射药具有能量高、燃烧速度快、烧蚀低、枪口烟/焰小等特点,能够满足弹药的使用要求。叠氮硝胺发射药也同样用于QLG10/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所配用的另外三种弹。
  底火采用新型前装入式结构
  由于弹药采用无药筒发射装药技术,底火击发后随弹丸飞行,因此对底火的设计和装配具有较高的要求。研制人员通过大量摸索和匹配试验,设计了国内独创的前装式底火。其与常规的后装式底火(即底火由弹体后部装入弹底,并靠铆接固定)不同,该底火的前部设有突台,底火由弹体前部装入弹底,靠突台将底火卡在弹底中,因此底火在弹底中固定的可靠性更高。该底火具有结构紧凑、抗底火脱落及退出效果好、发火感适中、发火可靠等优点,满足使用要求。QLG10/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所配用的另外三种弹也采用这种底火结构。
  对比国内外同类杀伤榴弹,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具有威力大、膛压低、射程远、精度高等优点。在研制过程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经过反复摸索和试验,成功实现了小质量破片在远距离的可靠杀伤技术,对小口径榴弹武器的杀伤效能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qibq20112403-1-l.jpg
qibq20112403-2-l.jpg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与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的发射原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均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但为了使弹丸落地后能起跳并达到较好的杀伤效果,其采用由几百颗钨合金球注塑而成的预制破片套——这是该弹与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最大的不同。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全弹由引信、炸药、预制破片套、铅合金弹体、高压室(内装发射药)、底火等组成。其引信同样是弹头隔爆型引信,且引信内设有自毁机构,即使引信碰击地面后不能正常触发,经一定时间后,自毁机构作用,可将弹丸引爆而自毁。为了达到跳起爆炸时产生较好的杀伤效果,弹体内装有预制破片套,破片套由384颗钨合金球经注塑而成,弹丸爆炸时,这么多钨合金球被高速抛出,从而产生较大的杀伤作用。
  
  杀伤作用原理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底火被榴弹发射器的击针击发后,瞬时引燃发射药,发射药在高压室内迅速燃烧,形成的高压火药燃气冲开堵隔片,经高压室底部9个泄气孔进入发射器尾部形成的低压室,由此形成推力推动全弹运动,从而使全弹能以较低的膛压获得所需的初始速度,其在发射器口部的初速为76m/s。
  弹丸飞离膛口20m时引信解除第一道保险,飞离膛口40m时解除第二道保险,引信处于待发状态。引信保险的这种设计方法,可确保弹丸在近距离内撞击障碍物时不会爆炸,以确保使用安全。
  当弹丸飞至目标区域着地时,引信触发,点燃抛射药盒中的药剂,同时引燃延期雷管中的延期药。抛射药盒中的药剂燃烧产生的高压火焰燃气冲击地面,形成反推力将弹丸抛起。当弹丸被抛至一定高度时,延期药燃烧完毕,引爆传爆管,传爆管引爆主装药,进而使弹丸爆炸,使384颗钨合金球和弹体的其他金属破片向四周高速飞散,从而实现跳炸杀伤和毁损功能。
  当引信的头部着发机构意外失效时,引信的自毁装置会在15~20s内起爆延期雷管,并依次起爆传爆管及全弹主装药,实现该弹的自行销毁。该弹自毁时仍然具有很大的杀伤和毁损功能。
  
  攻坚克难见真章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研制中面临的第一问题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弹的跳炸合格率只能维持在30~42%之间。为解决这一问题,围绕众多相关因素,在不能改变全弹着地姿态及速度的前提下,反复设计和修改抛射药盒盒体和针刺延期雷管管壳结构、压药工艺等,经过70余个方案的摸索,200多个轮次的试验,共消耗弹药15000余发,最终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目前,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的跳炸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达到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引信发火率低是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另一大难题。经分析,是内部机构设计不尽合理及引信在装配拧紧时的拧紧力矩过大,使内部零件卡滞而引起的。由此改进了内部结构,并设定了装配时拧紧力矩的允许值范围,避免内部零件卡滞,从而解决了这些问题。
  改进后的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引信发火率能保持在95%以上,达到了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
  与国外枪挂榴弹相比,美制40mm枪挂榴弹中没有跳炸杀伤弹,而俄制40mm枪挂榴弹中虽有跳炸杀伤弹,但其引信只能形成很少的破片,且飞散位置很低,因而其杀伤效果有限。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口径比美、俄40mm枪挂榴弹小,综合作战效能超过两者,其杀伤半径达12m以上。
  DFS10A式35毫米跳炸杀伤弹的研制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更重要的是,它的装备使用可显著提高我军单兵作战能力,在对抗中发挥杀伤和毁损威力。
qibq20112404-1-l.jpg
qibq20112404-2-l.jpg




单兵全能榴弹


技术攻关
  研制DFJ10式35mm破甲杀伤弹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高杀伤力与射击精度。研制中,通过减少弹丸无效质量,增加預制破片有效质量,使单个預制破片质量由0.1g增加到0.12g,提高了杀伤效果,实际杀伤半径达到8m以上。在射击精度方面,通过改变药形罩、药柱的固定方式,改善了弹体与引信的同轴度,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结构性能
  DFJ10式35mm破甲杀伤弹的发射原理、结构与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达到破甲效果,其药柱前方增加了药形罩,药柱爆炸时,药形罩可形成对装甲造成较大破坏作用的金属射流。
  DFJ10式35mm破甲杀伤弹主要由药形罩、药柱、預制破片、药盂、发射药、底火和引信(隔爆型弹头引信)等部件组成。
  DFJ10式35mm破甲杀伤弹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药盂底部设有7个排气孔。当底火被击发后,点燃药盂内的发射药,发射药燃烧所产生的高压火药燃气经排气孔进入发射管尾部,形成低压室,其压力迅速降低至20MPa左右,并推动弹丸解脱固弹销向前运动,出膛口时获得81m/s左右的初速。出膛口一定距离后,引信解除保险,弹丸碰击目标时,引信发火,引爆药柱,药型罩形成的金属射流可破坏厚度70mm以上的均质装甲钢板,榴弹爆炸的同时,弹体内的預制破片被高速抛出,可杀伤有生目标。其采用多边形預制破片,破片成形规则、杀伤半径大。
  对比国外同类枪挂式破甲杀伤榴弹,DFJ10式35mm破甲杀伤弹具有破甲威力大、杀伤威力大、精度高、膛压低、质量轻等优点,在有限装药空间内杀伤效能、破甲效能同时最大化,发射时膛压和后坐力最小化,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qibq20112405-1-l.jpg
qibq20112405-2-l.jpg




DFX10式 35mm弹道指示弹


工作原理
  DFX10式35mm弹道指示弹由引信、药盂、延期曳光管、发烟药柱、发射装药等组成。其中引信同时设有碰击触发发火装置和惯性触发发火装置。
  DFX10式35mm弹道指示弹与枪挂榴弹发射器配用的其他弹种一样,亦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当发射器击针击发榴弹底火后,弹体内的发射药被迅速引燃,燃烧产生的火药燃气使高压室内的压力急剧升高,从而冲破泄气孔薄膜,喷入低压室(由发射管尾端形成),同时点燃弹尾部的延期曳光管。弹丸在火药燃气作用下飞出膛口,在距膛口20~50m的延期过程中,曳光管只发出微光或轻烟,之后曳光管开始曳光,指示弹道。而当弹丸飞离膛口60m后,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发状态。当弹丸碰击目标时,碰击触发发火装置作用,点燃发烟药柱,迅速形成红色烟雾,指示目标位置。
  若碰击触发发火装置未能正常触发,则在弹丸转速衰减到一定程度时,惯性触发发火装置发挥作用,仍能点燃发烟药柱,迅速形成红色烟雾。若碰击/惯性触发发火装置未正常作用,则引信内的保险装置将碰击/惯性触发发火装置锁死,使引信处于安全状态,确保指示弹回收、后期处理安全。
  DFX10式35mm弹道指示弹在发射时有声音,飞行时能曳光,碰击时能散布红色烟雾,因此具有声、光、烟综合效能。
  
  研制攻关
  研制期间,曾出现膛压高、残药多、初速跳动大、曳光延期距离近、发烟效果差等技术问题,研制人员通过采取调整高压室结构,调整曳光管密封片厚度和引燃药与曳光剂的成份配比,调整发烟药柱引燃药、过渡药、发烟剂的配比等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顺利完成了发火件隔爆安全性、弹丸曳光时间、曳光光强、初速、膛压、射击安全性、曳光开始距离、直射距离、100m立靶密集度及弹道一致性等试验项目,通过设计定型。
  
  四大设计亮点
  DFX10式35mm弹道指示弹具有如下四个设计亮点——
  良好的弹道一致性
  科研人员经过艰苦攻关,解决了曳光对外弹道的影响,使该弹与其他弹种有着良好的弹道一致性。
  质量轻,指示效果明显
  由于弹药的主要零部件均使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因此该弹质量较轻,提高了单兵携弹量,保证了火力持续能力。
  引信功能齐全,安全可靠
  引信按照现代引信原理与要求设计,采用机械隔爆和冗余保险设计,具有冗余发火(碰击触发和惯性触发)以及绝火功能,安全性好,灵敏度高,作用可靠。
  发射装药结构新颖
  在研制过程中,为保证内弹道性能、曳光的明显可见性及弹道一致性,研制人员先后进行了大量设计和试验工作,完成了发射药结构参数调整等工作,研究出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性能稳定、作用可靠、多方面兼顾的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装药结构。
qibq20112406-1-l.jpg



YMAL10-35式白光瞄准镜


总体组成
  YMAL10-35式瞄准镜主要由分划机构、弹着点调节机构、镜架连接机构、前镜片组等组成。
  分划机构
  分划机构由反射镜、发光二极管、光阑片、内镜管、供电电源、开关等组成。其采用自准直成像原理,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光,通过光阑片后形成红色点光源,经反射镜反射,平行光轴进入射手眼睛,构成瞄准分划。瞄准时,无论眼睛位于什么位置,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光,总能经过反射镜反射,且平行于瞄准镜光轴射入人眼,实现精确瞄准,故称为自准直成像。而外部目标光线则畅通无阻进入射手眼睛。为了提高红点与目标的亮度差,反射镜外表面镀宽带增透膜,内表面镀高反红膜,使红点昼夜清晰可见,减轻人眼长时间观察的疲劳感。电源采用性能优良的CR-1/4N小型锂电池。开关采用贴片式按键开关,体积小、操作可靠,开关寿命可达30万次。
  弹着点调节机构
  弹着点调节机构由左右和高低调节手轮组成,通过旋转左右或高低手轮,带动分划机构光轴作水平或高低方向摆动,达到修正瞄准点的目的。调节手轮每转动一个“咔嚓”,所对应的弹着点修正量为0.23密位。为了防止调节手轮在射击过程中松动,造成分划光轴走动,充分利用调节手轮的结构特点,专门设计了由弹簧及锥头销组成的机械防松装置,可有效防止调节手轮在射击过程中松动。
  镜架连接机构
  为了保证结构抗冲击的强度要求,瞄准镜与发射器连接的支架设计成一体,并采用物理机械性能优越的铝合金拉制型材。其整体结构紧凑,质量轻,造型小巧美观。
  前镜片组
  前镜片组采用灰色玻璃。灰色玻璃光学性能好,当外界光线强时,对入射光衰减强;当外界光线变弱时,对入射光衰减弱。其可有效减弱太阳等强光对射手造成眩目等影响,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
  
  四大设计亮点
  该白光瞄准镜在设计性能上具有四大突出亮点。
  无出瞳距离限制
  普通白光瞄准镜要求射手的眼睛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即出瞳处,平行于瞄准镜才能瞄准射击。而该瞄准镜不存在此问题,只要射手眼睛位于瞄准镜后面,无论红点位于视场内的什么位置,看见红点位于目标上,就可开枪射击。因此,该瞄准镜搜索视野开阔,捕捉和瞄准速度快,红点指哪打哪,精确度高。
  镜架连接机构采取双重防松结构设计
  YMAL10-35式瞄准镜的装卸通过锁紧手柄上的凸齿与紧定螺杆的齿盘的啮合来实现,转动锁紧手柄实现瞄准镜的锁紧与拆卸。而一旦松开锁紧手柄后,锁紧手柄在其内部的复位弹簧和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其上的凸齿自动从紧定螺杆的齿盘中退出,并回到起始位置,防止使用过程中因碰撞锁紧手柄导致瞄准镜松动。同时为了防止在射击过程中,紧定螺杆在射击振动的影响下产生松动,采用弹簧加锥头销组成的防松设计,一旦紧定螺杆锁紧后,锥头销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使锥头插入紧定螺杆上的齿槽中,防止紧定螺杆因振动而松动。
  采用电源管理模式开关
  传统的开关一旦忘记关掉电源,电池能量就会白白耗尽。而该瞄准镜采用电源管理芯片控制点光源LED,按一下开关,电源管理芯片可实现LED灯交替点亮和熄灭,并且电源管理芯片内部设有定时器,可在LED点亮到按要求设定的时间后自动熄灭,防止因忘记关闭电源而造成电能浪费,延长电池的有效使用时间。
  与机械瞄具采用一体设计
  为了减小瞄准镜在射击时对榴弹发射器机械瞄具的影响,其采用与机械瞄具一体化设计,既保证了瞄准镜的结构强度,又最大限度减轻了瞄准镜质量。优化后的瞄准镜外形尺寸为70mm×44mm×63mm,质量仅100g。采用一体式设计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当机械瞄具归零校正后,瞄准镜也同时实现校正。
qibq20112407-2-l.jpg
qibq20112407-1-l.jpg



95-1式5.8mm枪族强光灯


模块化设计功能全
  为了充分满足部队需求,在对95-1式枪族强光灯的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强光灯、信号灯和弱光照明等三种功能集合在一起。
  之所以采用模块化设计,是因为由于强光灯内部空间狭小,零件较多,特别是电子元件较多,且三种功能对应的三路开关分别控制,线路较复杂,对密封性要求很高,灯头和灯尾部分又要满足经常拆卸的要求。在此设计构想下,采用相对独立的模块化设计最能达到这种要求。
  该强光灯整体分为4个模块,其中主模块为强光照射模块,另外还有信号灯和弱光照明模块、控制开关模块、接口模块。由于其采用模块化设计,当灯泡达到使用寿命后,只需更换灯泡组便可,降低了维护成本,更经济实用。
  强光照射模块
  强光照射模块由灯体、灯头组、电池和光学系统组成。在设计过程中,参照美国休·费尔(Surefire)公司强光灯灯头组的设计,在反光杯内表面镀有金属涂覆层,形成数百个附着在反光杯上的小镜子,其功能犹如昆虫的复眼一样,在光柱射出时可抵消所有阴影,形成的中心光环无暗斑、亮度高、散度小。灯头组的亮度、光色和光环的完美度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信号灯和弱光照明模块
  信号灯和弱光照明模块采用红、绿、白三种光色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三个二极管沿强光灯灯头圆弧排列,红光和绿光作信号灯使用,白光用于在夜间的弱光照明。该模块与强光模块采用同一电源供电,通过不同的开关控制。
  控制开关模块
  95-1式枪族强光灯设三路开关,其中,信号灯和弱光照明用开关为按钮开关,将开关的管脚焊接在电路板上,再将橡胶按钮用压板固定在灯体上,这一设计手感好,不易浸渍进水,可靠性强。
  强光光源则采用自锁开关、拉线连接的弹性按压开关(线控式开关)分别控制。线控式开关可依据个人使用习惯固定在枪托某一位置上,便于在射击过程中使用强光瞬时照明,人机工效性好。按压自锁开关可使强光灯持续照明,自锁开关用于手持强光灯时使用。
  接口模块
  由于强光灯在配枪使用时不需要像瞄准镜那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应以方便拆装为主,因此在设计接口模块时只需考虑紧定、可靠即可。接口模块采用手轮锁紧方式,锁紧方便、快捷。其由基座、手轮、顶紧螺杆等部件组成,通过顶紧螺杆与手轮间的螺纹作用消除强光灯与武器导轨之间的间隙并顶紧武器导轨,实现锁紧。
  
  技术突破显实力
  在强光灯的设计中,主要取得以下技术突破——
  发光源技术
  在强光灯设计中,选用了新型高光效、高色温卤素灯泡,发光效率比传统的手电筒提高了十几倍。使用2节普通锂电池或可充电锂电池供电,25m处照度初始值达到约11勒克斯。通过节能控制技术,使强光灯的工作时间大大提高,在电池连续工作40分钟后仍可达到5.5勒克斯。
  电路保护技术
  锂电池过度放电,当电压降到一定值后,将不能再次充电使用,因此使用可充电锂电池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都会将电路保护作为重要内容。95-1式枪族强光灯设计有专用的保护电路,当电压低于2.5V时,电路会自动切断电源,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接口技术
  根据95-1式枪族系统的设计要求,强光灯的接口被设置在准星座上,这一位置空间有限,采用皮卡汀尼导轨接口有不便之处。该强光灯独辟蹊径,设计了手轮锁紧式接口,不需要加装皮卡汀尼导轨而直接加装在准星座右侧,占用空间小,使用更方便。
  95-1式5.8mm枪族强光灯可配用于95-1式枪族中的各种枪械,其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军用强光灯的空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qibq20112408-2-l.jpg
qibq20112408-1-l.jpg



95-1式5.8mm枪族班用维护保养


95-1式5.8mm枪族班用维护保养工具箱用于对95-1式5.8mm枪族、95式5.8mm枪族及其配用的光学瞄准镜进行检验、零位调校和辅助训练等。
  班用维护保养工具箱中收纳的工具包括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瞄准检查镜、教练弹、快速装弹器和桥夹。其中,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用于对机械瞄具、白光及微光瞄准镜进行零位检查、校正;瞄准检查镜用于教官在训练中对射手的瞄准状态进行检查;教练弹用于空枪击发时保护击针;快速装弹器用于快速向弹匣内装弹,有利于提高装弹速度。
  
  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
  瞄准装置零位检校仪由物镜、支架、平面反射镜、插轴和外接照明器等组成。物镜与支架连成一体,用于检校白光及微光瞄准镜零位;平面反射镜位于支架前端,用于校正机械瞄具;插轴固定在支架下端,其直径略小于枪管直径,约为5.8mm,使用时将插轴插入到枪管中即可。物镜后端带有螺纹,可以螺接外接照明器,在夜间或光线较暗时使用。
  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对白光及微光瞄准镜零位校正采用平行光管原理,物镜中心与枪管轴线平行,将白光及微光瞄准镜的分划中心与校正仪的分划中心对正,即完成瞄准镜零位校正。
  对机械瞄具的校正采用自准直原理,利用高精度平面反射镜,使准星、照门经反射镜各形成一虚像,若准星、照门及其所成虚像四点连成一线,即达到校正的目的。
  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在设计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设计时,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采用分体式结构,即插轴与支架并不固定在一起,通过改变插轴的位置来适应白光、微光瞄准镜和机械瞄具不同的瞄准基线高。采用这种设计,由于插轴位置不固定,使插轴与支架之间的垂直度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调校精度。经论证,后改为一体式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调校精度,外形看上去也更加简洁。
  该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可在各种条件下(室内、野外环境及昼夜和各种气象条件下)使用,不必进行实弹射击即可对95-1式5.8mm枪族、95式5.8mm枪族所配备的白光及微光瞄准镜、机械瞄具进行零位检查与校正,方便了部队使用。
  
  瞄准检查镜
  使用机械瞄具瞄准射击是射手的基本功。瞄准检查镜即用于教官在训练时检查射手使用机械瞄具的瞄准状况,以便教官及时对射手进行技术纠正。其采用光学反射原理,由半反射镜和全反射镜组成。通过半反射镜将射手的瞄准影像反射到全反射镜上,教官可通过瞄准检查镜右侧的观察窗直接看到全反射镜所呈现的射手的瞄准影像。
  瞄准检查镜结构简单,外形小巧,实用性强。其采用卡片式连接座,可以卡在95-1式枪族枪械护手尾端的空槽中,安装、拆卸均方便快速,无需专用工具。
  
  教练弹
  教练弹的外廓尺寸与实弹一致,供士兵在非实弹射击训练时保护击针,防止空枪击发时击针受损。其采用制式弹壳、橡胶底火,弹壳表面压槽,士兵在夜间条件下通过触摸能快速、容易地将其与实弹区分出来。
  教练弹采用成箱配发,每箱内装60发,其中每10发装在一个桥夹上。
  
  快速装弹器与桥夹
  快速装弹器用于快速向弹匣内装弹,以提高装弹速度。其由两部分组成,上方为一个“”形金属丝,称为弹匣卡箍套,用于将其套在弹匣口部。弹匣卡箍套卡入下方钥匙形的金属片中,钥匙形金属片下方开有一个槽,称为弹匣卡箍槽。使用时,将快速装弹器与桥夹配合,将装有枪弹的桥夹从下方插入弹匣卡箍槽内,再将装弹器的弹匣卡箍套套在弹匣口部,用拇指向下按压桥夹上的枪弹,即可使枪弹顺利装入弹匣。为方便使用,工具箱中每箱配备5个快速装弹器、15个桥夹。
qibq20112409-1-l.jpg



95-1式 5.8mm枪族 随枪附件


多功能枪背带
  95-1式枪族适用的多功能枪背带是在借鉴外军“三点式枪背带”结构的基础上,结合95-1式枪族枪械的特点研制而成。该多功能枪背带专门针对快速出枪和方便携行而设计,大大提高了操枪灵活性。使用时战术动作快、稳定性好,解决了传统枪背带功能单一、操作不便等问题。
  该多功能枪背带由一根丙纶织带附以丁字钩、尼龙插扣、“曰”形金属片和“曰”形金属环构成。丙纶织带整体为一根,但通过附加的尼龙插扣、“曰”形金属片、“曰”形金属环的配合,呈“两短一长”三根式状态。两根短带通过“曰”形金属环与长带相连,长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枪背带环上;两根短带之间通过“曰”形金属片连接。单肩背附枪背带时,两根短带背负在左侧肩膀上,长带连接枪自然背负到了胸前。通过调节两根短带的尺寸,可使长带的尺寸相应伸长或缩短,以将枪挂负到胸前或背后合适的位置。前背带环与连接长、短带的“曰”形金属环之间有一个尼龙插扣,松开这个尼龙插扣,可使长带伸长,枪口朝下吊挂在右侧的胳膊下,可像携带手枪一样携带95-1式枪族中的枪,这样携枪,在紧急情况下,可单手快速出枪操作。该枪背带还可将枪口朝下双肩背负在背后。使用时仅需将左侧肩膀上的两根短带绕过头背在右侧肩膀上,左手在背后穿过长带并将其背负在左肩上即可,非常方便快捷。
  该多功能枪背带较传统枪背带的改进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将传统枪背带挂枪弹簧方钩改为丁字钩;采用“曰”形金属片,使其既可方便快速调整长度,又能在所调整的位置确实定位,紧急情况下单手拉伸背带即可转换操枪动作;“曰”形金属环的使用,确保了背带相应部分的滑动性,随意拉长、缩回枪背带,非常适合各种操枪动作;为提高可靠性和耐用性,将传统的塑料插扣改为尼龙插扣,即使插扣钩大幅度向外掰,也不容易折断;对枪背带的宽度和厚度进行了适当调整,使携行更加舒适。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多功能枪背带配装通用性好、适用性强,除适用于95-1式枪族枪械外,还适用于95式枪族枪械、09式18.4mm军用霰弹枪、81式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79式轻型冲锋枪、85式轻型冲锋枪等枪械及各类需背负肩挂的轻武器。使用该多功能枪背带操枪灵活,可明显提高出枪速度和背枪、挎枪、端枪、握枪的稳定性,便于单兵各种姿势射击、战术动作转换和机动转移,大大增强了操作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特别是通过枪背带实现单手持枪概略射击、肘部自依托射击以及双肩背枪行进、泅渡、攀爬等动作,提高了遂行各类常规作战任务和特种作战任务的能力,深受部队官兵欢迎。
  
  弹壳收集袋
  枪械射击时弹壳无序飞溅一直是部队训练、作战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射击,安全隐患更大。因为在装甲车、船舱、飞机内等狭小空间射击时,弹壳抛出后撞击舱壁会回弹或横飞,加之弹壳温度过高可能伤及射手自身或同伴,而弹壳散落舱板上,乘员迅速出舱时可能会因踩踏弹壳而滑倒;在直升机及动力伞上射击时,弹壳飞溅也可能伤及同伴或卡在设备、机械机构中影响飞行安全;在特种或侦察部队执行敌后狙击、偷袭或捕俘任务时,可能因现场遗留弹壳暴露己方行迹……
  针对以上情况,有必要为95-1式枪族设计弹壳收集袋。在方案设计期间,为了符合未来作战需求,特别注重选用材料的轻便、坚固与耐热性能。根据95-1式5.8mm枪族的自身结构特点,结合执行勤务具体情况,借鉴了日本89式突击步枪、奥地利AUG突击步枪、比利时P90冲锋枪、美国M16自动步枪等枪械弹壳收集装置的结构、功能、材料和勤务性能等各方面的优长,同时对国内一些军警单位自制的弹壳收集袋、防弹壳飞溅装置进行分析比较,设计出弹壳收集袋初步方案。此后不断修改完善,研制出了最终型式。
  最终定型的弹壳收集袋由定位连接带和弹壳收集袋两部分构成。定位连接带包裹粘合于抛壳窗与弹匣口外表面,并在抛壳口处预留开口,而弹壳收集袋粘接并扣合于定位连接带上预留出的抛壳窗部位。弹壳收集袋顶部留有网眼观察窗,便于观察可能出现在抛壳窗部位的卡滞弹壳,如发现情况,撕开弹壳收集袋粘扣,可方便地排除故障。弹壳收集袋底部采用活口斗式结构,用粘扣扣合,打开袋底活口可将袋内弹壳一次排出;射击时,也可以敞开活口使弹壳下落而不飞溅。
  弹壳收集袋及定位连接带采用全棉帆布加内衬包边缝制而成,成本低,耐高温,轻便柔软,使用携带方便,不影响射击姿势和射击精度,一次可容纳80枚以上的弹壳。
  弹壳收集袋操作使用简便,拆装灵活,便于维修、更换、补充,通用于95-1式枪族及95式枪族中的各型枪械,填补了我军班用枪族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弹壳收集袋方面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该弹壳收集袋曾提供给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我海军特战分队使用,很好地解决了步兵武器在直升机上射击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了机组成员和特战队员的好评。
  
  弹匣并联器
  弹匣并联器是在自动步枪弹匣上加装的自锁连接机构,以便通过弹匣并联器在主弹匣侧面加装备用弹匣,主要用于主弹匣弹尽后快速更换备用弹匣,从而在实战中节省更换弹匣的宝贵时间。
  在95-1式5.8mm枪族研制项目中,根据95-1式枪族弹匣后置的特殊结构,设计出相互咬合的旋转勾挂自锁结构弹匣并联器,并可左右位置互换使用。该弹匣并联器采用开口式钢套结构,正面上方设有一个限位平衡块,限位平衡块的下方左侧设有一个卡笋座、右侧为一个卡笋。使用时,两个并联器正面对正面放置,此时一个并联器的卡笋和卡笋座分别对应另一个并联器的卡笋座、卡笋。将两个并联器以一定角度旋转,即可贴合在一起。加之上方的限位平衡块,可使两个并联器稳定锁紧,不会松动。拆卸时只需将其中一个并联器旋转即可,操作方便。
  该弹匣并联器具有装配简单,连接快捷牢固,稳定性好,拆卸携带方便等特点,可在2~3秒钟内完成更换弹匣的动作。
  该弹匣并联器试制成功后,进行了勤务操作使用性、勤务使用强度和实弹射击等试验。参试官兵在几分钟之内即学会并掌握弹匣并联器的基本装配、并联结合及更换弹匣等动作,且安装后对射击姿势、射击精度、战术动作,均无影响。
  
  枪口帽
  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武器,对枪口的有效防护尤为重要。在系统研制后期,应参试部队要求,专门研制了能有效防护95-1式5.8mm枪族枪口的枪口帽,以解决浸水、沙尘、盐雾和潮气等影响枪支正常使用的问题。
  95-1式枪族枪口帽在设计中,充分借鉴各种同类枪口帽的特性并加以突破,将以往的塑料材料内塞式结构改为耐低温橡胶材料外罩式结构,杜绝了内塞式枪口帽的弊端。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使枪口帽的内壁结构与95-1式5.8mm枪族膛口装置外部结构达到完全共形,融为一体。另外,在紧急情况下,如射手忘记或来不及取下枪口帽,可直接射击,对安全性及射击精度没有影响。该枪口帽也适用于95式枪族。
  
  方便实用获认可
  95-1式枪族配用的多功能枪背带、弹壳收集袋、弹匣并联器和枪口帽等器材,设计理念新颖,应用效能突出,实战操作性强,与主武器配套结合使用快捷便利,极大地保障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发挥,试用中,得到了广大参试官兵的认可。
qibq20112410-1-l.jpg
qibq20112410-2-l.jpg
qibq20112410-3-l.jpg



95-1式5.8mm枪族通用背装具


突破传统创新设计
  95-1式5.8mm枪族通用背装具可用于95-1式自动步枪、班用机枪、短自动步枪的枪支、弹药、瞄具等武器装备的携行。设计时,打破了传统装具“一对一”的结构形式,应用人体工效学等科学原理,以携行模块化、接口标准化为设计思路,以操作便捷为目的,经过科学、精巧的设计,克服了现有装具存在的单一件损坏不易更换、携弹量不便增加等问题。该通用背装具可快速装配或拆卸,灵活机动,可依战时需要随意组合所需携行的武器装备;各携行袋如有破损,可及时便捷地进行更换,提高了置换便捷性;能够适应不同身材的士兵穿着,实现了背装具的通用化。
  全套背装具由柔性背负模块和战斗携行模块组成,其中柔性背负模块包括枪背带和战术背心;战斗携行模块有弹匣袋、手榴弹袋、弹鼓袋、弹鼓携行包、40mm枪榴弹袋、35mm枪挂榴弹袋(2枚装和3枚装)、枪挂瞄准镜袋、枪挂榴弹发射器袋、白光瞄准镜袋、微光指示镜袋、激光照准器袋以及强光灯袋。整套背装具收纳在收储袋中。
  
  各模块结构与用途
  柔性背负模块中的枪背带广泛适用于我国制式装备的多款枪型,战术背心适用于战士在遂行各种任务时穿着。本刊在2011年第5(下)期《09式18.4mm霰弹枪背装具》一文对这两款产品作了介绍,其中枪背带在本期《95-1式5.8mm枪族随枪附件》一文中再作补充介绍。本文在此对战术背心作一补充。
  战术背心由左前片、右前片、肩背垫、腰带和H形吊带组成,用于挂载战斗携行模块中的各种装具。
  战术背心采用分片可调式结构,由左前片、右前片、肩背垫、后背片、腰带及H形吊带组成,各组件之间由扣带和绳带连接,可根据需求任意拆卸。在需要挂载多个附件时,由左前片、右前片、后背片、肩背垫及腰带通过扣带连接穿着;而当需要减少携行附件时,则可由H形吊带、后背片、肩背垫及腰带通过扣带连接穿着,形成一个简易的战术背心。
  战术背心设有多处可调节装置。肩部调节带可调节战术背心长短的尺寸;胸部调节带可调节战术背心胸围的大小;腰部调节带可调节战术背心腰围的尺寸。通过这些调节装置,使战术背心更贴合携行者的体形,有利于多种战术动作的操作,并提高了携行的舒适度。
  战术背心作为携行载体,使用时需将战斗携行模块组合配套,其将战斗携行模块中的各种装具根据季节、遂行作战任务和训练任务的不同分别选择并装载。如步枪手需要携行弹匣、手榴弹等装备时,只需将弹匣袋、手榴弹袋固定在战术背心上,再把弹匣、手榴弹对应装入弹匣袋和手榴弹袋中即可;机枪手需要携行弹鼓,就将弹鼓袋固定在战术背心上,再对应装入需要携行的弹鼓即可。这种依据不同作战任务和作战方案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适应作战任务多变性和不同人员使用要求的特点,使单兵的携行范围及品种极富灵活性。
  战术背心的表面和战斗携行模块各装具的背面均设计有通用接口——战术背心上设计了多组带插口的固定带,战斗携行模块各装具的背面设计了与固定带插口相适配的插袢。两者配套使用时,只需将插袢与固定带交错编插,即可将各装具连接在战术背心上。通用接口的设计,使战斗携行模块中的各装具可灵活置放在战术背心的任一空间,尽可能使士兵处在最舒适状态,便于行动,也方便解下。
  这种接口设计参考了美军的MOLLE系统设计,可保证在完成战术动作中,战斗携行模块不松、不窜,携行时合体贴身,携行装备安全、牢固、可靠。各装具都能快速与战术背心装配或拆卸,有效提高了装具使用的便捷性,也克服了传统背装具功能单一、整体不可拆卸的缺陷。而且各装具如有破损,可及时、便捷地更换,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置换便捷性。
  
  结语
  95-1式5.8mm枪族通用背装具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军背装具在模块化、通用化方面获得实质性提升。伴随着95-1式枪族装备部队,该通用背装具必将得到广泛使用。
qibq20112411-1-l.jpg
qibq20112411-2-l.jpg



95-1式5.8mm枪族包装箱


目前,欧美等国枪械、弹药包装广泛采用塑料包装箱,不仅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这种包装箱坚固耐用、开启方便、有较好的密封性能,且可重复使用。而国内仍采用传统的木质包装箱,其在坚固性、密封性、开启便捷性、重复使用性等方面与塑料包装箱相差较大,且消耗了大量优质木材。
  鉴于此,伴随95式5.8mm枪族的改进,有关部门提出了95-1式5.8mm枪族包装箱的研制需求,要求箱体材料立足于阻燃、耐老化、抗静电、经济性良好的塑料材料;有利于搬运、储存,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风沙、海水、盐雾等特殊条件下可对武器起到必要的防护作用;在设计上达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即95-1式5.8mm自动步枪、短自动步枪、班用机枪通用一个外包装箱,通过内衬的变化,盛装不同的枪支。
  
  包装箱内外设计观览
  设计时考虑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要求,以及95-1式5.8mm枪族3种枪的结构特点,包装箱外形尺寸采用1060mm×540mm×320mm,并通过内衬的变化,盛装不同枪支。包装箱分外箱和内衬两部分。外箱由上、下箱体组成,上、下箱体采用改性塑料制成,中间用金属搭扣连接,其接触部位用“V”形橡胶密封条密封,箱盖及箱底设计有相互配合的防滑凹凸定位块,堆码稳定,箱底设置叉车槽,便于机械化作业。箱体侧面设有提把,搬运方便。箱体中的内衬采用耐油、相容性好、强度适宜、成型性好的发泡塑料加毛毡的形式,枪械及附件都置于内衬上,枪管、枪托放置位置设有卡板,以便在放置时加以固定,避免武装在包装箱中晃动,抗振动、抗冲击性能好,运输安全可靠。
  根据枪械种类及备附件的不同,设计了三种内衬结构,以固装各个部件。自动步枪和短自动步枪每个包装箱装5支,班用机枪每个包装箱装3挺。装箱设置分别为:自动步枪包装箱中,5支枪并排放置在箱中偏左侧,弹匣放置在右侧,呈2排4列放置,每排每列放上、中、下3个弹匣,另外,两排中间右侧还横放1个弹匣,共可放置25个弹匣;短自动步枪包装箱中的装箱设置与自动步枪相同;班用机枪包装箱中间放有3挺机枪,其中中间1挺倒放,其余2挺顺放;包装箱前后两侧各放置6个弹鼓,共可放12个弹鼓。
  
  设计过程几经完善
  95-1式枪族包装箱设计经历了材料选择、开模试制、装配实装、试验验证、问题整改等过程,几经完善,设计成功。
  在设计过程中,包装箱体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根据新型包装箱的使用要求,材料不但要有良好的力学特性,还要具有阻燃、耐老化、抗静电、耐盐雾、耐霉菌等性能,同时要经济实惠。综合以上性能及使用要求,首先确定了聚乙烯和聚丙烯两种材料为基料,分别进行阻燃、耐老化、抗静电、耐高低温等改性处理。
  经过检测对比、成型加工,表明聚乙烯虽然韧性较好但综合性能较差,而聚丙烯比聚乙烯具有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加工性,价格也相对低廉。故最终选择了以聚丙烯树脂为基料,并添加高效相容剂、抗热老化氧化助剂和其他加工助剂改性而成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树脂为箱体材料。
  根据所选材料及设计方案,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开模试制。经实物试装,主要暴露出箱体四角有熔接痕和破损现象,锁扣强度不够,且运输中锁扣易撞击箱体而发出声响;外箱、内衬的焊接可靠性较差,箱盖密封线过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增加加强筋,增加锁扣厚度、宽度,改变搭扣受力部位,调整内衬,增加焊接点、限位筋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包装箱结构,使其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另外,对模具也进行了改进完善。通过调整原材料成份、模具结构与成型工艺参数,将氯系阻燃剂改为溴阻系阻燃剂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成型困难、低温脆裂、阻燃不达标等问题。
  95-1式5.8mm枪族包装箱基于枪械包装、装卸、运输、储存、使用“五位一体”的设计思想,对提高我军枪械包装品质、适应现代战争快速补给、方便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qibq20112412-1-l.jpg
qibq20112412-2-l.jpg

注意:本帖内文章及图片均转载于《轻兵器》杂志月刊,相关版权归该杂志社所有!

95-1式5.8mm 班用枪族大揭示


     95式5.8mm班用枪族是中国第一代军用小口径班用枪族,它的装备标志着我军主力轻武器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该枪族于1995年设计定型,1997年首次装备驻港部队亮相,随后陆续装备军队。但该枪族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2004年6月,研制部门正式启动对95式枪族的改进研制工作。2010年7月1日,该改进系统正式通过设计定型,被命名为“95-1式5.8mm枪族系统”。随着95-1式枪族系统逐步装备部队,其也逐渐走出神秘,本刊得以邀约系统研制专家,为我们全面揭示枪族的改进面貌及其配套附件的崭新容姿——
  
  95-1枪族研制始末
  95式5.8mm班用枪族(以下简称95式枪族)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和短自动步枪,其于1995年设计定型,1997年首先装备驻港部队,并陆续大规模装备部队。该枪族装备部队后,总体上反映较好,但在人机工效、配套性、防腐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2004年6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要求对95式枪族使用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系统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我军班用枪族的综合性能。
  2004年6月~2010年6月,研制部门对95式枪族进行了改进研制工作。研制过程中,技术人员认真贯彻立项批复中关于落实“继承、完善、挖潜、提高”的指示精神,仔细梳理了95式枪族使用中暴露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阶段,对班用枪族中的3种枪进行统筹设计、系统优化,3种枪的外形风格一致,零部件通用率达80%以上(95式枪族零部件通用率为70%以上),勤务操作和使用方法相同可维修性好,同时枪族可靠性得到提高(自动步枪综合故障率指标要求由不大于3‰减小为不大于2‰)。
  在研制阶段,共试制样枪200余支,试验消耗改进型DBP10式5.8mm普通弹100余万发,原95式5.8mm普通弹20余万发,系列枪榴弹1000余发。
  2010年7月1日,95式5.8mm枪族改进系统正式通过设计定型,并命名为“95-1式5.8mm枪族系统”,其中自动步枪命名为“QBZ95-1式5.8mm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命名为“QJB95-1式5.8mm班用机枪”,短自动步枪命名为“QBZ95B-1式5.8mm短自动步枪”。
  
   班用枪族作战使命
  95-1式枪族拟取代现装备的95式枪族和81式7.62mm班用枪族,是未来我军步兵班的主要武器。95-1枪族主要发射配套改进的DBP10式5.8mm普通弹,在设计改进中,考虑到库存的原95式枪族配用的枪弹,95-1式枪族也可发射95式5.8mm普通弹,必要时还可发射95式5.8mm机枪弹。95-1式枪族主要作战使命如下:
  自动步枪用于杀伤400m内有防护的敌有生目标,挂装枪挂榴弹发射器用于毁伤100m内敌轻型装甲目标和杀伤400m内敌集群有生目标;
  班用机枪用于杀伤600m内有防护的有生目标,压制敌火力点和轻型火器;
  短自动步枪用于杀伤300m内有防护的有生目标,挂装枪挂榴弹发射器用于毁伤100m内敌轻型装甲目标和杀伤400m内敌集群有生目标。

    95-1式枪族结构内涵与配套附件
  95-1式枪族3种枪均由枪身、枪机、击发机、发射机、下护手、枪托、上护盖及供弹具等8大部件组成,其中枪机、击发机(击锤、击锤簧等)、发射机(阻铁、扳机拉杆等)、枪托和供弹具等主要部件在班用枪族内可以互换使用。
  3种枪的主要区别是枪管长度和供弹具不同。根据作战使命的不同,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和短自动步枪枪管长分别为463mm、557mm和334mm,因此,3种枪的枪身、上护盖、下护手以及活塞、调节塞等部件在长度上有所区别,但结构形式基本相同;自动步枪、短自动步枪主要使用30发弹匣供弹,班用机枪主要使用75发弹鼓供弹,3种枪的供弹具可互换使用。
  在配套附件方面,3种枪均可挂装或使用随系统一同研制的YMA95-1-600式白光瞄准镜、MGL95-1-300式微光瞄准镜以及激光指示器、战术灯、弹匣并联器、弹壳收集袋、枪口帽等配套附件,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还可加装QNL95式刺刀;自动步枪可发射DQJ03式、DQPI式和DQDI式40mm枪榴弹;自动步枪和短自动步枪可挂装随系统一同研制的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
  
  主要改进解读
  95-1式5.8mm枪族是在95式枪族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在总体结构、自动原理和动力特性等方面与95式枪族基本相同,在改型研制中,针对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暴露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主要包括以下21项内容。
  两弹合一,优化枪管参数,提高射击精度与寿命
  原5.8mm系列枪械中,95式班用枪族发射5.8mm普通弹,88式通用机枪和88式狙击步枪则发射5.8mm机枪弹,而普通弹和机枪弹在部队使用中很容易混淆。为此,在95-1式枪族启动研制中,确立了将原普通弹和机枪弹合二为一,而研制了通用弹。研制中,将95-1式枪族3种枪的枪管与通用弹进行了优化匹配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和大量试验验证,3种枪的枪管内膛参数统一设计为6条膛线、导程210mm,枪管长度、外径尺寸和阴、阳线尺寸也相对95式枪族进行了调整。
  经过对枪管的优化设计,95-1式枪族与95式枪族相比,精度水平有明显提高,枪管寿命也有所增加。
  改进快慢机位置和结构,实现保险到连发位置的快速转换
  95式枪族快慢机位于枪托尾部,转换快慢机的操作不方便,并且行军过程中快慢机容易与衣服摩擦造成误变换。为此,95-1式枪族改进了快慢机位置和结构,将快慢机位置前移至握把上方实现单手快速操作快慢机的转换。同时设计了新型发射机和扳机拉杆等部件,使发射动作更顺畅。
  改进设计托弹板,增加空仓挂机机构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部队提出了增加空仓挂机功能的使用需求。为此,95-1式枪族改进了供弹具托弹板结构,并在机匣中增加了挂机卡笋和解脱按钮,当弹匣内的枪弹发射完后,通过弹匣托弹板推动挂机卡笋实现了空仓挂机功能。
  降低机械瞄具高度,优化表尺分划设置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部队反映其瞄准基线过高,瞄准不舒适;用于调节准星左右位置的准星滑座容易松动,校枪后射击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射击偏差;夜间射击时,机械瞄具上的荧光点亮度不高,甚至使用一段时间后荧光点彻底失去亮度,无法完成夜间瞄准射击。
  针对以上问题,95-1式枪族进行了改进设计,将机械瞄具的瞄准基线高度降低了5mm,经部队试用表明,瞄准舒适性得到改善;取消准星滑座结构,将准星座设计为整体式,并将机械瞄具的校正机构设置在表尺位置,设计了可左右定量移动、定位可靠的表尺结构,彻底解决了部队反映的射击偏差问题;以氚光管代替荧光点作为发光源,大大提高了发光点的亮度和使用寿命(氚光源半衰期可达13年),提高了夜间瞄准的方便性。
  根据部队的作战需求,95-1式枪族还优化了表尺分划设置,其中自动步枪表尺分划设置为3(觇孔直径3mm)、3(觇孔直径1mm)、4、5码,分别对应300m、300m、400m和500m射程(因自动步枪300m以内的弹道接近直线弹道,因此,最小射程设置为300m)。其中两个分划3的区别在于觇孔直径不同,觇孔直径为3mm的3码分划用于突发情况下快速瞄准目标或瞄准移动目标,而另一个3码分划以及4、5码位的觇孔直径均为1mm,用于精确瞄准射击。班用机枪表尺分划设置为3、4、5、6、7码,分别对应300m、400m、500m、600m、700m射程。短自动步枪表尺分划设置为1、3(觇孔直径1mm)、3(觇孔直径3mm)、X1、X3码,其中前两个分划觇孔直径均为1mm,分别对应100m、300m的射程;第3个分划对应于300m射程,因觇孔直径较大,故用于快速瞄准;X1、X3分划对应挂装枪挂榴弹发射器状态下的100m、300m射程。
改进下护手,改善连续发射烫手现象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部队反映枪族在连续射击较多发弹时下护手烫手,经研制部门分析,班用枪族连续射弹超过150发以后,枪管平均温度可达到150℃以上,高温区的温度可达到200℃以上,由于枪管外壁距离下护手内壁较近,热辐射传到下护手的热量较多,从而导致烫手现象的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95-1式枪族改进了下护手结构,增大枪管至下护手内腔的距离,并增加下护手外壁散热槽数量。经试验验证,改进后枪族下护手温度比95式枪族降低20℃左右,烫手现象有明显改善。
  设置提环式气体调节器,方便调节操作
  95式枪族气体调节器的调节部位棱角较多,操作不方便,同时,射击后调节器的调节部位温度接近100℃,无法直接用手操作。为此,95-1式枪族改进气体调节器结构,设计了提环式调节器,用手或借助弹壳口部向上提起拉环即可转动调节器。且外露表面圆滑,操作时更舒适。
  改进背带环和枪背带
  95式枪族安装枪背带时,枪背带上的前背带扣与下护手摩擦,造成下护手磨损;后背带扣安装后则伸出枪托后方,影响抵肩射击。
  为此,95-1式枪族改进了背带环位置,增加了前背带环与下护手以及后背带环与托底板之间的距离。另外,随系统一同研制的枪背带采用三点式结构,士兵在不脱卸枪背带的情况下,单手操作分离插扣,使背带上的3道梁快速滑动,即可由背负状态迅速转入作战射击状态,解决了传统两点式枪背带战术状态转化慢、易掉枪的缺点。三点式枪背带还具有多种背负形式,可单肩背负、双肩背负以及斜挎等。
  改进缓冲器结构,优化枪族动力特性
  95-1式枪族改进了缓冲器结构,将压缩弹簧式杠杆缓冲器改为扭转弹簧式杠杆缓冲器,缓冲杠杆受力条件好,使枪机后坐到位和复进运动更加平稳。
  改进膛口装置
  部队训练中经常发射空包弹,而空包弹助退器将承受的火药燃气压力转移到膛口装置上,易造成膛口装置松动或脱落。
  95-1式枪族改进膛口装置,提高了其与枪管的连接强度,实现了安全、可靠地发射空包弹。同时,在膛口装置上增加闭气环,有效提高自动步枪发射枪榴弹的射程。
  研制新型塑料材料,提高零部件性能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塑料零部件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磨毛发白、腐蚀或断裂等现象。
  95-1式枪族改进了枪用工程塑料材料,研制出WS SL-1045改性尼龙66、WS SL-1046改性尼龙610和TPAC HPN 3502A等新材料,通过调整注塑成型工艺和制品后处理工艺,全面提高了塑料件的强度、韧性和表面硬度,并将塑料件表面由原来的光滑型改为细麻点型,改善了易磨毛发白和易留划痕的情况。经室内加速老化检测,以及拉萨、海南等自然环境条件下两年多的实地考核,新研制的工程塑料材料对提高枪族塑料件耐腐蚀、抗老化有良好的效果。
  针对上护盖上方薄壁处在使用中易断裂的问题,95-1式枪族加以改进,除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和增加壁厚外,还沿上护盖的薄弱部位增加了3mm高的加强筋,增强了上护盖的整体刚度。
  95-1式枪族还改进了枪托、上护盖和下护手等塑料件的搭接形式,提高了分解结合时塑料件入位的准确性及全枪外观的美观性。
  调整抛壳方向和路线
  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暴露出抛壳方向不稳定,特别是存在横向抛壳现象,对友邻构成了一定威胁,并影响射手的心理稳定。
  95-1式枪族改进了抛壳机构,将抛壳窗后沿向前缩进5mm,抛壳窗后端增加反射面,保证了抛壳方向稳定在枪身右前方45°方向,提高了抛壳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左撇子射手也能正常射击。
  改进铝合金、钢件处理工艺,提高部件性能
  针对部队使用中暴露的问题,95-1式枪族改进了铝合金部件的表面处理工艺,采用陶瓷化新工艺,提高了铝合金部件表面抗老化性能和耐磨性。
  钢件表面采用改进黑色磷化和QPQ处理等新工艺,使钢件表面防腐能力较95式枪族有明显提高。
  配备简单实用的随枪附件工具,方便武器日常保养
  95-1式枪族重新设计了附件筒、铰刀、准星扳手、冲子、油毛刷、槽刷、觇孔针、通条头和整体式通条杆,实现了导气孔清理、准星及表尺调校、辅助拆卸、枪械外表面(含沟槽)清理、觇孔清理、内膛擦拭清理和涂油等多种功能,满足枪族日常擦拭保养的需求。
  附件工具的改进设计注重一件多能、减少附件数目,改进后附件工具结构简单、使用功能完善。
  改善瞄准镜与枪族导轨的定位方式和受力条件,使瞄准镜与瞄准镜座定位准确可靠
  95式枪族配光学瞄准镜射击后,有时会出现枪镜连接松动现象,再射击前需重新校枪。
  为此,95-1式枪族研制出正顶式枪镜锁紧机构,经大量实弹射击试验证明,该机构锁紧可靠,彻底解决了部队使用中暴露的问题。该锁紧机构解决锁紧可靠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高低方向的结构尺寸,使改进后的白光和微光瞄准镜的瞄准基线高度分别降低15mm和36mm,进一步提高了配镜瞄准射击的舒适性。
  改善短自动步枪的动力特性
  95-1式枪族设计过程中适当加长了短自动步枪枪管并优化了其导气系统结构,增大了气室初始容积,减轻了短自动步枪发射痕迹(枪口烟、焰和噪声)明显、可感后坐力大等问题,改善了短自动步枪的动力特性和射击舒适性。
  增设强光灯、激光指示器等配套产品的接口
  95-1式枪族配套研制了激光指示器、强光灯等光学产品,为此,枪族在导气箍两侧增加了小型燕尾连接座,用来安装配套光学产品。
  增设下挂榴弹发射器接口
  为提高步兵班反轻型装甲和面杀伤能力,95-1式枪族自动步枪和短自动步枪增设了下挂榴弹发射器接口。接口为前后两点固定形式,后方由发射器尾端与步枪、短自动步枪的后支座连接,前端由发射器挂枪卡笋与步枪刺刀座尾端或短自动步枪膛口扣合。前后两点式接口方式使下挂榴弹发射器的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并且定位可靠。
  提高复进簧寿命
  改进后的班用机枪使用寿命提高到15000发,主要是对复进簧进行了改进设计,由原来单股簧改为3股簧,并优化了设计参数,满足全寿命使用要求。
  增加拉机柄高度
  在95式枪族拉机柄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形状,并加高3mm,使之便于装填时用力。
  改进弹鼓进弹口设计,减小突出枪身右侧的尺寸
  95式班用机枪弹鼓进弹口位于弹鼓中心偏右的位置,加装弹鼓后,弹鼓突出于枪身右侧,射击时存在硌手臂的现象。95-1式枪族改进了弹鼓设计,进弹口位于弹鼓右侧边沿位置,减小了弹鼓突出枪身右侧的尺寸,改善了硌手臂现象。
  配备塑料包装箱,便于储运
  95-1式枪族专门配备了结实耐用、密封性好的塑料包装箱,以便于武器的运输和储存。
  
  枪族试验情况
  2007年下半年~2008年年底,95-1式班用枪族先后在国家轻武器靶场、寒区部队、风沙区部队、热海区部队和高原区部队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95-1式枪族顺利通过各项严格考核,参试官兵一致认为95式枪族装备部队后暴露出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改进工作得到了试验部队的认可。
  
  结语
  95-1式班用枪族总体上继承了95式5.8mm班用枪族无托结构、导气式自动原理和优异的动力特性。枪族之间的主要零部件可通用互换,通用率达80%以上,较好地解决了95式班用枪族装备部队后暴露出的问题。改进后班用枪族系统性强、配套齐全、人机工效好,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qibq20112304-1-l.jpg
qibq20112304-3-l.jpg



DBP10式5.8mm普通弹


研制启动
  DBP95式5.8mm普通弹和DVP88式5.8mm机枪弹是我军装备的95式小口径枪族的主要弹种。其中,DBP95式5.8mm普通弹配用于95式5.8mm班用枪族,用于杀伤近距离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力量;DVP88式5.8mm机枪弹配用于88式通用机枪及88式狙击步枪,用于杀伤800~1000m内敌有生力量或重要目标。这两种枪弹作战效能不同,但外形基本相同,从外观上难以区分,部队使用后反映容易出现混用的情况,给保管、训练和作战供给均带来诸多不便。在95式枪族进行改进设计的同时,将上述两种枪弹“合二为一”的设计思想也被提了出来。
  2004年6月,95式枪族系统改进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5.8mm新型弹药——DBP10式5.8mm普通弹型号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方案形成
  DBP10式5.8mm枪弹方案的形成是在95式5.8mm普通弹和88式5.8mm机枪弹设计基础上开展的,其研制经历了方案设计、初样机研制、正样机鉴定和设计定型四个阶段。总体设计思想是“内弹道像普通弹,外弹道像机枪弹”,即通过调整内弹道参数使之满足95式以及95-1式5.8mm班用枪族、88式通用机枪、88式狙击步枪不同长度、不同导程枪管的内弹道性能要求和作战使用要求。
  DBP10式5.8mm普通弹由弹头、弹壳、底火和发射药四部分组成。弹壳有涂漆钢弹壳和覆铜钢弹壳两种类型,前者配用博克赛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只有一个传火孔;后者配用伯尔丹式无锈蚀击发药底火,有两个传火孔,传火孔之间设有火台。两种类型弹壳枪弹的技术性能完全一样。
  设计中,通过外弹道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弹形的优化,如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弹头头部曲线设计成一种特殊的形状(即样条曲线头部),使5.8mm口径枪弹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减小钢心直径、增加铅套厚度等技术措施,提高了DBP10式5.8mm枪弹弹头的飞行稳定性,满足了在不同长度枪管(长度分别为334mm、463mm、520mm、557mm、620mm)、不同导程枪管(导程分别为178mm、210mm、240mm)中枪弹的飞行稳定性和射击密集度要求,圆满实现了一弹配多枪的使用要求。
  通过采用H90弹头壳,有效降低了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在弹膛内运动时对枪管的磨损,使枪管综合寿命提高15%以上。
  研制成功的DBP10式5.8mm普通弹配用于短突击步枪,可杀伤3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敌有生目标;配用于自动步枪,可杀伤4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配用于班用机枪,能有效杀伤600m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压制火力点和轻型火器;配用于88式通用机枪,可杀伤1000m内暴露的敌步兵和压制敌火力点;配用于88式狙击步枪,可准确杀伤800m内单个重要目标。
  
  研制经历:攻坚克难
  在研制DBP10式5.8mm枪弹历程中,研制人员面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经过分析探索,逐一解决攻克,最终满足配用于多种武器的使用性能。
  远距离弹道性能问题
  在前期的外弹道试验中,出现了800m弹道一致性难以满足战技术指标要求和1000m侵彻威力余量不足的问题。
  原因分析初期弹头头部采用双弧形(R100/R40)设计,弹头弧形部较“胖”,弹形系数约为0.98,飞行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较大,导致落点动能偏低,1000m处落点动能仅为200焦耳。外弹道试验结果显示,1000m处侵彻威力余量很小,800m弹道一致性也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措施针对这个问题,对弹头形状重新设计。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弹头头部曲线设计为一种特殊的形状,该方案弹头弧形部较锐长,弹形系数约为0.95,较原方案减小了3%,能有效减小空气阻力,提高落点动能。
  实施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该方案弹头在头部高度、尾锥长度和弹头质量、初速等参数保持与原方案相同的条件下,1000m处落点动能较原方案提高了20焦耳左右,保证了1000m侵彻效果,改善了800m的弹道一致性。
  枪/弹系统匹配问题
  在正样机鉴定试验过程中,发现枪/弹系统不匹配。不匹配的具体表现是采用95式5.8mm枪族射击时,射击密集度合格率低;班用机枪枪管寿命仅为12000发,达不到15000发的指标要求。
  原因分析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经多方面探讨和试验后认为:枪弹在枪管中飞行稳定性不足是导致射击密集度差的主要原因;枪弹对枪管磨损严重,造成枪管寿命降低。
  技术措施经过讨论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枪弹自身的飞行稳定性,以满足95式5.8mm班用枪族的使用要求;对于95-1式5.8mm班用枪族通过线膛的重新设计来适应DBP10式5.8mm普通弹。
  为此,DBP10式5.8mm普通弹在改进设计时实施了以下技术措施。
  钢心直径由4.1mm减小为3.8mm,以增加铅套厚度,减短弹头长度,适当调整弹头质心位置,缩小质心和阻心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弹头转动惯量比以提高飞行稳定性;弹头被甲由F11覆铜钢改为H90,减小对枪管的磨损,以提高枪管使用寿命;改善弹头工艺性并保证弹头各零件组装的密实性,进一步稳定、提高枪弹射击密集度。
  实施效果改进方案后,对DBP10式5.8mm普通弹进行了枪/弹匹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95式和95-1式5.8mm班用枪族上射击密集度均达到指标要求;班用机枪枪管寿命可达20000发。
  热枪管散布大问题
  弹头被甲由F11覆铜钢改为H90铜后,在进行平均弹着点一致性试验过程中,出现了热枪管发射时,弹着点散布大、平均弹着点一致性差的射击缺陷。
  原因分析经分析认为,铜被甲弹头造成热枪管散布大的主要原因是弹头被甲与枪管线膛尺寸不匹配引起的。在热枪管状态下,枪管和弹头同时发生变形,枪/弹原有的配合尺寸关系受影响发生了改变,导致枪管对弹头的导转侧压力变小,对弹头旋转运动的束缚变小,弹头在膛内及出枪口的旋转速度下降,从而出枪口时章动(自转的物体自转角速度不够大时,其对称轴会在某一个平面内摆动,这个摆动即是章动)变大。另外,与覆铜被甲弹头相比,铜被甲弹头受热后硬度降低幅度较大,热枪管状态射击更易出现散布增大的射击缺陷。
  技术措施枪管膛线数由4条增加为6条,分散枪管对弹头旋转运动时的导转侧力;枪管阳线直径由5.8~5.84mm调整为5.82~5.86mm,阴线直径由6.01~6.07mm调整为5.98~6.02mm,减小弹头膛内运动时的嵌入量。另外,将95-1式5.8mm短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枪管导程由240mm调整为210mm,与班用机枪一致,提高了弹头膛内旋转速度。
  实施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措施,DBP10式5.8mm普通弹能够满足对步枪、短步枪、班用机枪规定的冷、热枪管状态下100m平均弹着点偏差的指标要求,且在热枪管状态下散布有明显改善。
  
  可贵的突破创新
  DBP10式5.8mm普通弹历经艰辛探索终获成功,其突破创新亮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实现了“一弹九枪”的通用化设计
  枪弹系列化、通用化设计,实现“一弹多枪”,一直以来是弹药设计者力求达到的目标。DBP10式5.8mm普通弹的研制成功,使原DBP95式5.8mm普通弹和DVP88式5.8mm机枪弹“合二为一”变成现实,该弹能通用于95-1式5.8mm班用枪族(共3支枪)、95式5.8mm班用枪族(共3支枪)、88式5.8mm通用机枪、88式5.8mm狙击步枪和03式5.8mm自动步枪,为武器弹药生产管理、生产线的简化,平时的储存、训练,战时的后勤供给、使用均带来极大的方便。与世界上同类小口径武器弹药系统相比,DBP10式5.8mm普通弹的总体技术性能处于领先地位。
  提高了对铜被甲弹头的认识
  在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设计方案形成以前,国内小口径枪弹弹头壳都采用F11覆铜钢材料,为满足班用机枪15000发的枪管寿命要求,DBP10式5.8mm枪弹弹头壳一改常规,大胆采用了H90铜材料。由此带来了热枪管状态下射击密集度明显增大的射击缺陷,经反复试验表明热枪管状态下散布大小除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升高有关外,还与枪管阴阳线直径、膛线条数、弹头截面积与阴线截面积之比等因素有关,这一认识突破了我国轻武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为今后我国轻武器弹药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理论依据。
  弹头首次采用样条曲线头部
  以往弹头外形的常规设计多为单弧形或双弧形,而DBP10式5.8mm枪弹弹头首次采用样条曲线头部,即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计算出不连续的多个点拟合成一段弧作为弹头弧形部外形。经试验证明,DBP10式枪弹样条曲线弹头的弹形系数比原DVP88式5.8mm机枪弹(弹头为R100/R40双弧外形)减小约3%,较大幅度提高了弹头终点动能,从而确保了终点侵彻威力和弹道一致性。
  研制小口径通用枪弹,在国内外属首次尝试。DBP10式5.8mm枪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轻武器弹药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该弹在战术效能上较好地解决了枪口冲量、终点侵彻威力、射击密集度、作用可靠性彼此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上较好地处理了内外弹道之间、弹药与武器之间、结构与选材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战术与技术的统一,使小口轻武器弹药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qibq20112305-1-l.jpg
qibq20112305-3-l.jpg




YMA 95-1-600式5.8mm枪族白光瞄准镜


95-1式5.8mm枪族配用的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也可以装配于95式枪族。该瞄准镜主要用于执行战场情况观察,以及对生动目标进行精确瞄准等任务。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继承了95式白光瞄准镜优良的光学性能及零位稳定性等优点,在改进时以方便操作、外形小巧等为出发点,着重提高操作性、勤务性,使其优于95式白光瞄准镜。
  
  结构组成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由物镜组、目镜组、镜体组、照明机构、枪镜连接机构、校枪机构、遮光罩、眼罩组成。
  物镜组用于将远处目标成像于分划板上。目镜组则将瞄准分划及目标的像成像于人眼便于瞄准的位置,使人看到经过放大并带有分划指示的正像。
  镜体组外壳由拉伸型材硬铝合金制成,坚固耐用。
  照明机构由光源、电源和开关组成,供夜间或低照度环境下照明瞄准分划使用。其采用与镜体一体化的结构形式,充分利用了镜体空间,结构紧凑。照明采用黄绿色蝶型发光二极管,亮度适中,人眼感觉舒适;电源采用体积较小的CR1/3N锂电池,低温性能可靠,在市场上很容易购买,方便部队后勤保障;水滴形分划照明开关美观可靠,便于单指操作,使用方便。
  枪镜连接机构由95式白光瞄准镜使用的侧面连接方式改为正顶式连接方式,并且取消了锁紧预调整机构,改为直接装卡、无级调整锁紧机构,提高了装卡的可靠性和使用的方便性。
  校枪机构由方向调整手轮和高低调整手轮组成,通过旋转手轮,调节光学杠杆光轴,达到修正射击瞄准点的目的。方向/高低调整手轮每转动一档对应分划修正量为0.25密位,在100m射距上的瞄准点移动量为2.5cm。校枪机构内设有机械定位装置,可防止射击时光轴走动。
  遮光罩外加于物镜组前端,可减小杂光对瞄准的影响,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
  眼罩为射手提供正确的眼点位置,遮挡杂光并保护眼睛不受射击时产生的冲击力影响。
  
  性能出众亮点突出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全长仅210mm,高度只有60mm,质量250g,便于保存和携行,使用非常方便。与95式白光瞄准镜相比,其具有六大性能亮点。
  亮点一
  基线降低,外形小巧美观
  与95式白光瞄准镜相比,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降低了瞄准基线,人机工效得到明显改善。其整体外观为流线形设计,形态小巧,金属材质表面采用静电喷涂等处理工艺,表面呈亚光色,与枪配装协调美观。另外,瞄准镜手轮盖、电池盖等外露零件设计风格一致,装饰纹路相同,线条圆润,操作时手感舒适。
  亮点二
  装卡机构方便快捷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采用正顶式装卡方式,不仅与枪连接可靠,且操作方便。
  与95式白光瞄准镜相比,该白光瞄准镜取消了装卡预调整机构,采用无极间隙调整机构,只需操作锁紧扳手,便可由扳手上的凸笋直接带动间隙调整齿圈,实现装卡间隙的调整。
  使用时,与枪装卡以及调整装卡间隙可同时进行,一步到位,操作极为方便快捷,并提高了装卡的可靠性。
  亮点三
  设有快速瞄准分划指示
  YMA 95-1-600白光瞄准镜采用内置分划装定方式,分划板上设置有各射距瞄准点,利用相邻两个“”之间的空档套住人物肩宽即可进行概略测定目标距离。这个内置分划最大的优点在于设置有快速瞄准分划,该分划为一个半圆圈,内有十字分划线。对套入半圆内的有生目标可直接使用半圆中心的十字分划进行快速瞄准。
  另外,针对95式白光瞄准镜分划刻线较粗,瞄准远距离目标时分划刻线遮挡目标的缺陷,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对分划刻线进行了精细化设计,使其线条纤细,方便瞄准。
  亮点四
  具有分划照明功能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具有分划照明功能。使用该功能时,被照亮的分划刻线亮度柔和适中,清晰明朗,可在黄昏或亮度较低的环境中使用。
  其分划照明开关设计成水滴形,外观圆滑,棱角经过滚光处理,不仅使瞄准镜外观协调,更便于单手操作。此外,分划照明开关还设有弹子定位装置,也就是在调节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分档感觉,可防止机构因外力(如振动冲击)而发生状态的改变。
  亮点五
  增设遮光罩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增设有遮光罩,可有效减少杂散光对瞄准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强光或直射光条件下使用时可阻止光线进入瞄准镜视场,避免背景亮度过高,从而影响观察效果。
  遮光罩的外形为半船形,除可遮挡直射光线外,其余光线的传播未被阻挡,这样就不必担心在暗光条件下使用时由于通光量的减小而影响观察效果。遮光罩的采用大大提高了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的环境适应能力。
  亮点六
  大接触面眼罩设计
  白光瞄准镜上设计眼罩是为了让射手快速找准眼点位置,观察到全视场图像,并防止在后坐力作用下瞄准镜的金属外壳伤及人眼。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的眼罩则采用大接触面软性缓冲结构,加大了眼罩贴眼面直径,增加了眼罩贴眼部位面积,使眼部受力部位向外扩展,提高了贴眼面的舒适程度;其在眼罩外围扩张处采用平滑大圆弧过渡,防止使用时碰触眼球。
  
  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具有小倍率、大视场、高透过率等优良性能,可同时满足观察和瞄准的要求,使用时视场内目标清晰,且外观小巧圆润,与枪配装协调、美观。
  目前,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在我国现有的同类白光瞄准镜类产品中处于先进水平。
qibq20112306-1-l.jpg
qibq20112306-2-l.jpg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是在95式微光瞄准镜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其夜视距离提高至300m,平均无故障率工作时间提高至2000小时,综合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
  
  结构组成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主要配装于95-1式枪族的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及短自动步枪,也可配装于95式枪族。其用于夜间对300m内生动目标进行瞄准,并能对400m内的地形、地物等目标进行有效观察。其主要由物镜组、目镜组、镜体组、调焦/调整机构、枪镜连接机构、校枪机构、电源及开关、遮光罩和眼罩等组成。
  物镜组
  物镜组将远处目标成像于像增强器的阴极面上。物镜选用由正光焦度单正透镜与双胶合透镜组成的前组透镜和由单正透镜与单负透镜组成的负光焦度的后组透镜的组成型式。
  目镜组
  目镜组将像增强器的荧光屏图像放大,成像于人眼便于瞄准的位置。目镜的第一件透镜为向前弯曲的负弯月透镜,它使整个目镜系统的主面前移,使目镜具有较长的前工作距离,使呈像质量更清晰。
  镜体组
  与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镜体一样,其镜体亦采用拉伸型材硬铝合金材料,坚固可靠。
  调焦/调整机构
  物镜上设有调焦机构,可满足对不同距离目标的清晰观瞄。旋转调焦手轮带动物镜组轴向移动的方式实现10m至无穷远调焦。
  目镜上设有视度调整机构,可适应不同人眼的视力。通过旋转视度调节手轮带动目镜组轴向移动的方式实现视度调节。
  枪镜连接机构
  与YMA 95-1-600式白光瞄准镜一样,其枪镜连接机构亦改为正顶式连接方式,并且取消了锁紧预调整机构,改为直接装卡、无级调整锁紧。
  校枪机构
  校枪调整机构采用内调节方式,高低、方向调整量不小于±15密位,分档调整,每档为0.25密位。通过旋转高低或方向调整手轮,以修正射击瞄准点。
  电源及开关
  电源采用高能CR2N锂电池,低温性能可靠,市场易购,方便部队后勤保障。开关可调,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分划线从无到有,亮度连续增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亮度要求。
  遮光罩
  遮光罩外加于物镜组前端,可防止在白天误把电源开关打开,导致强光对像增强器造成损伤。
  眼罩
  眼罩采用六叶片自如开闭式设计,瞄准时贴于眼部,轻压即可打开,松开即可关闭,开关灵活。
  
  使用过程
  安装步骤
  将枪镜连接座上的燕尾槽按照枪镜连接步骤的示意图中所示方向卡入枪体燕尾导轨中,然后按照所示方向向前平推至定位面;再按照所示方向将锁紧扳手下端的凸块推入棘轮槽内,并锁紧扳手。若枪镜连接座与枪体燕尾导轨组装时,出现干涉而平推不动或平推到位而锁紧扳手锁不紧的情况,应将锁紧扳手下端的凸块换入另一棘轮槽内,然后进行反复调整,直至枪镜牢固锁紧。
  调节
  枪镜安装好后需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先打开电源开关增强分划线亮度;接着调节视度手轮,使镜内分划线达到最清晰;然后转动调焦手轮,使瞄准镜目标图像达到最清晰。
  镜内分划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具有快速捕捉目标和概略测距功能,利用镜内的分划圆套住人的肩宽(0.5m)即可实现快速瞄准与概略测距。
  若射击100m处目标,用分划圆中心“∧”顶点瞄准目标;瞄准300m目标,用分划圆中心下方“∧”顶点瞄准目标;在100~300m距离处射击时,用两个“∧”中间的相应位置瞄准目标。
  其采用后置式投影亮分划设置,视差小,有利于提高瞄准精度。
  校枪
  若用校枪镜校枪,需先将校枪镜插杆插入枪管中,然后转动调节手轮,使分划板中心“∧”顶点与校枪镜的分划中心重合。
  用实弹校镜时,若弹着点向上偏2.5cm,需将高低调整手轮沿“下”字箭头指示方向(顺时针)旋转一档即可校好。反之,则向相反方向调节一档。弹着点偏左或偏右的修正与此相同,只需按此方法旋转方向调整手轮。
  
  创新技术一流水平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在设计上有许多突破。其采用国产高性能超二代像增强器,体积小、质量轻,提高了视距。后置式投影亮分划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瞄准精度。与95式微光瞄准镜相比,其瞄准基线降低了36mm,增强了隐蔽性和操作性,人机工效好。采用开合眼罩专利技术,避免光线反射,增强了隐蔽性。
  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在多项指标上具有先进性,是国内一款处于领先地位的枪用微光瞄准镜。
qibq20112307-1-l.jpg
qibq20112307-2-l.jpg




QM/QMJ激光指示器


95-1式5.8mm枪族相比我国曾经研制的其他武器系統,更加注重系統配套的齐全性,除传統的枪、弹、镜外,增加了10余种配套附件的研发,使整个武器系統功能更为强大和齐全,作战能力和战场环境适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QM/QMJ激光指示器便是其诸多附件之一。该激光指示器配装于95-1式5.8mm枪族,其主要战术任务是:在夜间或低照度环境下,快速准确瞄准近距离的目标,或者指示目标方位,对目标形成威慑。
  95-1式枪族在设计时,統筹考虑了系統的整体性,为激光指示器专门设计了接口,避免了为使用指示器而额外设计转接口。同时,QM/QMJ激光指示器与枪族瞄具統一采用“正顶式”连接方式,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实用性能受青睐
  2004年9月,QM/QMJ激光指示器启动研制工作,历经方案论证、原理样机、初样机、正样机、设计定型各个阶段,通过不断优化方案,产品的可靠性稳步提高。
  该激光指示器于2007年11月~2008年3月随枪族全系統在轻武器国家靶场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经过技术性能检测、振动、射击精度、环境模拟、强度射击、勤务操作、可靠性及跌落等重重严格的试验考核后,顺利通过国家靶场定型试验。
  随后,激光指示器随枪族系統经历了寒区、风沙区、热海区部队试验考核,分别进行了夜间精度射击、战术使用射击、强度射击、机构动作可靠性、勤务使用性能和携行性能等试验项目。在部队试验中,进行夜间精度试验项目时,安装激光指示器后,枪械数次准确命中闪光靶光源,其实用性受到官兵们的一致好评。
  
  结构展示
  QM/QMJ激光指示器主要由激光器、电源、枪镜连接机构、校枪调整机构、电子开关电路和引线开关等组成。
  激光器
  激光器选用波长为650nm半导体激光器部件,功率控制在4.58~5mW,束散角为1mrad。其在目标处形成的红色光斑能量集中,光斑小,瞄准精度高;在背景照度为1勒克斯环境下,作用距离为150m。
  电源
  电源采用与MGL 95-1-300式微光瞄准镜一致的3V CR2锂电池,简化了勤务供应,并且该电池在市场上容易购得,电池装备使用非常方便。该电池可适应-40℃的工作环境,连续工作时间常温下大于10h。
  校枪调整机构
  为了保证射击精度,QM/QMJ激光指示器设计有校枪调整机构,其包括高低调整机构与方向调整机构,通过调整手轮,分别实现高低与方向的校枪调整。该机构采用现瞄准镜常用的光学杠杆式调整机构,同时为防止射击时武器冲击带来的零位走动,高低/方向调整手轮上还设有零位锁定手轮。
  校枪调整机构无需使用专用工具,即可进行手工调校、锁定等操作,使用便捷。
  电子开关电路
  电子开关电路以两个晶体管为主要器件,通过外围电路和触点开关控制实现晶体管打开、关闭两种状态的转换。该电路小巧可靠,且具有电源极性反接保护功能,避免电池正负极装反时损坏电路。
  引线开关
  QM/QMJ激光指示器开关采用线控方式,射手可根据使用习惯,利用配备的尼龙搭扣将引线绑于便于操作的位置,以方便操作。这一设计巧妙新颖,有效提高了人机工效。
  枪镜连接机构
  枪镜连接机构采用与枪族瞄具統一的“正顶式”连接方式,包括连接基座、锁紧手柄及锁紧螺杆。
  连接基座为基础连接件,起到激光照准器与武器导轨之间的连接作用;锁紧手柄为操作件,实现人力传递给锁紧组件的功能,并可自动复位;锁紧螺杆提供锁紧力,通过锁紧手柄,锁紧螺杆与导轨平面做正顶运动,消除了激光指示器与武器导轨燕尾面之间的间隙并顶紧武器导轨,实现了确实锁紧功能。
  QM/QMJ激光指示器瞄准方便、快捷、直观,体积小,质量轻。其安装于95-1式枪族后,极大方便了射手近距离实施快速瞄准射击。
qibq20112308-1-l.jpg
qibq20112308-2-l.jpg




QLG10/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

在95-1式枪族系统的研制中,配套研制了枪挂榴弹发射器。由于95式枪族亦没有下挂榴弹发射器,且该枪族已在部队大规模装备,因此此次一同启动了95-1与95式两个枪族枪挂榴弹发射器的研制工作。两款榴弹发射器除挂装接口、扳机位置设置不同外,其他结构基本相同。其中QLG10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挂装于QBZ95式5.8mm自动步枪,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挂装于QBZ95-1式5.8mm自动步枪及QBZ95B-1式5.8mm短自动步枪上。两种榴弹发射器均可安装专用的白光瞄准镜。其发射碰炸杀伤弹和跳炸杀伤弹时用于杀伤和压制400m内敌集群有生目标和火力点;发射破甲杀伤弹时用于毁伤100m内轻型装甲目标及杀伤400m内有生目标;发射弹道指示弹时用于400m内的弹道指示。发射的4种弹具有良好的弹道一致性。
  
  性能出众
  QLG10/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操作使用方便,战斗射速快,使用安全、机构动作可靠,具有良好的作战和使用性能。总体而言,这两种榴弹发射器具有如下三大闪光点。
  与步枪同处待击状态,火力反应快速
  榴弹发射器挂装后,可与步枪同时处于待击状态,但各自独立发射,在应对复杂多变的各种战场目标时,具有很强的快速反应能力。
  携行使用方便,机动性好
  榴弹发射器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挂装后与武器外形协调美观。加挂于步枪后,不影响步枪的携行和战术机动,即使是在城市作战、空降作战、乘车作战、舰船作战、丛林作战以及山地作战等各种有限空间的战场作战,也具有灵活的战场机动能力。
  发射多种弹药,具有广泛战术用途
  该榴弹发射器可发射碰炸杀伤弹、跳炸杀伤弹、破甲杀伤弹、弹道指示弹等多种弹药,可毁伤轻型装甲目标、集群有生目标,还可用作弹道指示,在战场上能满足多种战术需要,且有广泛的战术用途。
  
  结构特点呈现
  不同的挂装接口
  因95-1式枪族对95式枪族在设计方面作了大量改进,二者外观设计区别较大,因此QLG10与QLG10A式枪挂榴弹发射器与步枪的挂装接口也不相同。QLG10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由发射管上部的连接座前端挂于步枪膛口装置上,并由连接座后端的挂枪卡笋与步枪刺刀座尾端扣合,使其与95式自动步枪紧固挂装。而对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而言,要求不加任何改进就能同时挂装于QBZ95-1式自动步枪及QBZ95B-1式短自动步枪上。为了保证能与两种枪挂装外形匹配,其连接座设在发射管上方比较靠前的位置,且连接座比较短。与QBZ95-1式自动步枪联接时,其连接座前端挂于步枪刺刀座上;而与QBZ95B-1式短自动步枪联接时,连接座前端恰好挂于短自动步枪膛口装置上。不管与自动步枪或是短自动步枪相联接,均靠发射器尾端突出的圆柱体插入步枪活塞座相对应的孔而将榴弹发射器固定于枪管下方。
  不同的扳机设置
  QLG10式枪挂榴弹发射器挂装于步枪下方后,其握把处于步枪小握把的前方,扣动榴弹发射器的扳机时,需握住榴弹发射器的握把。而QLG10A式榴弹发射器的扳机直接位于步枪扳机护圈下方,握住步枪握把即可扣动发射器扳机,在分别扣步枪及榴弹发射器的扳机时,手无需变换位置,操作十分便利。
  发射管与发射机
  QLG10/QLG10A式榴弹发射器的核心机构均由发射管和发射机两大组件组成。发射管内有12条右旋膛线,发射管后部设有固弹销,以固定榴弹。榴弹发射器采用前装填方式,榴弹弹带预制有导转槽,将榴弹从发射管口部装填,榴弹顺着膛线进入膛内。装填到位后,固弹销卡入榴弹的固弹槽将榴弹固定到位。榴弹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扣动扳机,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弹底部高压药室中的发射药,当火药燃气达到破孔压力后,火药燃气冲破药室泄气孔堵片,进入发射管后端形成低压室并推动弹丸向前,弹丸脱离固弹销的限制向前运动,直至飞离发射管。
  发射管组件上设置有机械瞄具,机械瞄具座左侧设置有光学瞄准镜接口,可安装光学瞄准镜。
  发射机采用双动击发机构,设置有待击保险、挂枪保险和榴弹装填到位保险3重保险机构,确保使用安全。
  固弹机构
  前装填发射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满足携行或乘车时顺利装填榴弹,确保榴弹在发射管内可靠定位,还要保证射击时榴弹能顺利出膛,因此QLG10/QLG10A式榴弹发射器的发射管内均设计有可靠的固弹机构。这个固弹机构由固弹销压板、固弹销簧等组成。固弹销压板设在发射管外部,便于操作;固弹销簧位于发射管内部。在不发射或训练时,按压固弹销压板即可快速解脱固弹销,榴弹在簧力作用下自行向前滑出发射管,便于快速方便取出榴弹。固弹机构的设置既保证榴弹在发射管内可靠定位,又保证榴弹在一定压力下顺利解脱固弹销而飞出。
  击发机构
  QLG10/QLG10A式枪挂榴弹发射器采用击针式击发机构,双动击发方式,击针内设计有击针簧和击针簧导杆,击针簧除了确保可靠击发外,还具有击针强制回位功能,即击发后击针尖被强制缩入弹底窝内,确保下一发榴弹装填的安全性。
  其双动击发过程为:榴弹装填到位后,扣动扳机,阻铁推击针向后,压缩击针簧储存击发能量,继续扣动扳机时,阻铁将与击针解脱,击针在簧力作用下前冲,打击榴弹底火,击发榴弹。榴弹击发后,击针簧强制击针回位,松开扳机后,阻铁则与击针扣合,便于扣动扳机时击发下一发榴弹。
  3重保险互控机构
  为确保使用安全和机构动作可靠,QLG10/QLG10A式榴弹发射器设置了3重保险机构,即挂枪保险、榴弹装填到位保险和手动保险。挂枪保险位于发射机座顶部,榴弹发射器未挂于枪上时,保险杆突出于顶部,并锁住击针使之无法前移;只有当发射器挂于枪上时,保险杆才被压下,从而解除对击针的锁定。榴弹装填到位保险位于发射机座左侧上部,膛内无弹时,保险杆缩入发射机座,锁住击针;只有当榴弹装填到位后,保险杆才被顶起,解除对击针的锁定。手动保险杆位于发射机左侧面,有两挡设置,“0”代表保险位置,“1”代表击发位置。3重保险全部作用在击针上,只有在榴弹发射器加挂在步枪上到位、榴弹装填到位、手动保险转换到击发位置,才能扣动扳机击发榴弹。若任一个保险未解除,扣动扳机时均不能解脱击针,从而确保使用安全。
  机械、光学瞄具一体化设计
  榴弹发射器属曲射武器,其机械瞄具高低射角调整的幅度较大。QLG10/QLG10A枪挂榴弹发射器机械瞄具的调整机构包括分度盘、游标杆,而准星、照门则分别设置在游标杆的前、后端,上、下旋转游标杆即可调整照门、准星设定射程,非常方便。QLG10与QLG10A的分度盘设计位置略有不同,前者设在连接座的左侧面,后者则设在发射管的左侧面,二者游标杆的旋转轴均固定在分度盘的后方。
  两种榴弹发射器的分度盘上均设有7个齿形槽,从上到下分别代表100m、150m、200m、250m、300m、350m、400m的射程,其中,100m、200m、300m、400m对应的齿形槽旁边分别标有数字“1”、“2”、“3”、“4”,将游标杆分别对应不同的齿形槽,则代表设定不同的射程。其照门缺口为“”形,大缺口在上,小缺口在下。射击100m以内的目标时用小缺口照门,并将游标杆置于标有“1”的齿形槽上;射击100m以外的目标时,均用大缺口照门,将游标杆置于相对应的齿形槽处。
  机械瞄具座上设计有白光瞄准镜挂装接口,光学瞄准镜的射角分划和弹道偏差修正由机械瞄具来完成,调整好机械瞄具后,即相当于调整了光学瞄具,做到机械、光学瞄具一体化设计,简化了光学瞄具的设计要求,对缩小光学瞄具外形尺寸和减轻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
  
  居世界先进水平
  与美国、俄罗斯的同类枪挂榴弹发射器相比,QLG10/QLG10A质量更轻、长度更短、威力更大,可以说,该枪挂榴弹发射器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QLG10/QLG10A枪挂榴弹发射器的装备将大大提高我军单兵的火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杀伤威力,将使我军战斗力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qibq20112402-2-l.jpg



单兵手中的小炮弹

结构性能
  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的主要作战使命是用于杀伤150m内敌单个有生目标和杀伤400m内敌集团有生目标。
  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主要由引信(装于弹体头部)、预制破片、炸药柱、底螺、药盂、发射药、底火等部件组成。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底螺内装有发射药,底螺底部设有9个排气孔。当底火在膛内被发射器击针击发发火后,点燃发射药,发射药燃烧所产生的高压火药燃气冲破药盂,经排气孔进入弹底窝,形成低压室, 其压力迅速降低至20MPa左右,并推动弹丸解脱固弹销向前运动,出膛口时获得78m/s左右的初速。出膛口后引信解除保险,弹丸碰击目标时,引信发火,引爆弹丸。弹体内装有预制破片和高能炸药,炸药爆炸时能形成350余枚规则的杀伤破片,杀伤半径达12m。
  
  彰显设计特点
  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在设计方面彰显出以下特点——
  采用前装填无药筒结构
  对于士兵而言,在战斗中实现便捷操作、提高战斗射速有着重要意义,其在实战中关系到士兵的生死存亡。对于枪挂榴弹发射器配用的榴弹来说,采用前装填和无药筒结构可以省去射击中打开弹膛、退壳、再装填等操作,装弹、射击连续完成,有助于提高战斗射速,保证必要的火力持续能力,增强单兵火力对抗和压制能力。
  如果榴弹设有弹药筒,因弹药筒直径大于发射管内径,故只能进行后装填。DFS10式碰炸杀伤弹未设弹药筒,因而可实现前装填。其弹丸尾部连接发射装药组件(底火、药盂、发射药、底螺),击发后发射药组件随弹丸飞行,达成弹药的无药筒发射。
  该弹弹体上设有弹带,弹带上制有凹槽,当弹药装入发射管时,弹带凹槽与发射管膛线贴合,使弹药发射时旋转稳定。另外,该弹弹体下端设置固弹槽,配合榴弹发射器发射管后部的固弹销能够可靠地固定弹丸,使其在膛内不产生窜动。
  QLG10/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所配的DFS10A式跳炸杀伤弹、DFJ10式破甲杀伤弹、DFX10式弹道指示弹与DFS10式碰炸杀伤弹外观相同,同样采用无药筒结构,弹带设置也相同。
  全弹质量轻,杀伤威力可控
  该碰炸杀伤弹的主要零部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在弹药结构方面充分采用减重设计,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在弹体上设置有减重槽,减轻了冗余质量,有助于提高单兵携弹量,保证火力持续能力。
  该弹采用预制破片和高能炸药合理匹配的杀伤技术,破片成型规则,数量多、杀伤半径一致,从而实现威力可控。
  发射装药结构新颖
  该碰炸杀伤弹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低压室由发射器弹底窝形成,高压室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决定弹药的内弹道性能。在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进行了大量优化和试验工作,完成了发射药选型、底火结构确定、结构参数调整等工作,研究出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作用可靠、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装药结构——旋入式发射装药部件和弹丸连为一体,并通过调整高压室容积、药盂厚度、泄压孔孔径等参数,使内弹道性能满足指标要求。由于泄压孔外露,在携行使用过程中直接与环境接触,特别是在泅渡、潜水等条件下,弹药的密封性显得尤为重要,该弹的药盂与弹底采用铆接型设计,保证了弹药的密封性。
  引信作用可靠
  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配用的1-95-DRK42型引信也是此次研制的新型引信,其还配用于枪挂榴弹发射器发射的跳炸杀伤弹和破甲杀伤弹,具有质量轻、结构新颖、功能齐全、作用可靠的特点。该引信采用一体化设计,通过离心力驱动的钟表机构实现延期解除保险功能;采用离心储能式自毁机构实现弹丸落地后及时自毁。
  发射药性能稳定,可与武器系统匹配良好
  95-1式枪族枪挂榴弹发射器身管长度较短,容易造成装药燃烧不完全,当火药燃气直接作用于膛底,会导致膛底烧蚀严重;同时枪挂榴弹发射器需要单兵抵肩发射,射手脸部离发射管较近,如果膛口烟/焰较大,会对射手造成影响。鉴于这些情况,通过大量选型和试验,确定了叠氮硝胺发射药为弹药的发射动力源。该发射药具有能量高、燃烧速度快、烧蚀低、枪口烟/焰小等特点,能够满足弹药的使用要求。叠氮硝胺发射药也同样用于QLG10/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所配用的另外三种弹。
  底火采用新型前装入式结构
  由于弹药采用无药筒发射装药技术,底火击发后随弹丸飞行,因此对底火的设计和装配具有较高的要求。研制人员通过大量摸索和匹配试验,设计了国内独创的前装式底火。其与常规的后装式底火(即底火由弹体后部装入弹底,并靠铆接固定)不同,该底火的前部设有突台,底火由弹体前部装入弹底,靠突台将底火卡在弹底中,因此底火在弹底中固定的可靠性更高。该底火具有结构紧凑、抗底火脱落及退出效果好、发火感适中、发火可靠等优点,满足使用要求。QLG10/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所配用的另外三种弹也采用这种底火结构。
  对比国内外同类杀伤榴弹,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具有威力大、膛压低、射程远、精度高等优点。在研制过程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经过反复摸索和试验,成功实现了小质量破片在远距离的可靠杀伤技术,对小口径榴弹武器的杀伤效能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qibq20112403-1-l.jpg
qibq20112403-2-l.jpg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与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的发射原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均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但为了使弹丸落地后能起跳并达到较好的杀伤效果,其采用由几百颗钨合金球注塑而成的预制破片套——这是该弹与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最大的不同。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全弹由引信、炸药、预制破片套、铅合金弹体、高压室(内装发射药)、底火等组成。其引信同样是弹头隔爆型引信,且引信内设有自毁机构,即使引信碰击地面后不能正常触发,经一定时间后,自毁机构作用,可将弹丸引爆而自毁。为了达到跳起爆炸时产生较好的杀伤效果,弹体内装有预制破片套,破片套由384颗钨合金球经注塑而成,弹丸爆炸时,这么多钨合金球被高速抛出,从而产生较大的杀伤作用。
  
  杀伤作用原理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底火被榴弹发射器的击针击发后,瞬时引燃发射药,发射药在高压室内迅速燃烧,形成的高压火药燃气冲开堵隔片,经高压室底部9个泄气孔进入发射器尾部形成的低压室,由此形成推力推动全弹运动,从而使全弹能以较低的膛压获得所需的初始速度,其在发射器口部的初速为76m/s。
  弹丸飞离膛口20m时引信解除第一道保险,飞离膛口40m时解除第二道保险,引信处于待发状态。引信保险的这种设计方法,可确保弹丸在近距离内撞击障碍物时不会爆炸,以确保使用安全。
  当弹丸飞至目标区域着地时,引信触发,点燃抛射药盒中的药剂,同时引燃延期雷管中的延期药。抛射药盒中的药剂燃烧产生的高压火焰燃气冲击地面,形成反推力将弹丸抛起。当弹丸被抛至一定高度时,延期药燃烧完毕,引爆传爆管,传爆管引爆主装药,进而使弹丸爆炸,使384颗钨合金球和弹体的其他金属破片向四周高速飞散,从而实现跳炸杀伤和毁损功能。
  当引信的头部着发机构意外失效时,引信的自毁装置会在15~20s内起爆延期雷管,并依次起爆传爆管及全弹主装药,实现该弹的自行销毁。该弹自毁时仍然具有很大的杀伤和毁损功能。
  
  攻坚克难见真章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研制中面临的第一问题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弹的跳炸合格率只能维持在30~42%之间。为解决这一问题,围绕众多相关因素,在不能改变全弹着地姿态及速度的前提下,反复设计和修改抛射药盒盒体和针刺延期雷管管壳结构、压药工艺等,经过70余个方案的摸索,200多个轮次的试验,共消耗弹药15000余发,最终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目前,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的跳炸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达到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
  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引信发火率低是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另一大难题。经分析,是内部机构设计不尽合理及引信在装配拧紧时的拧紧力矩过大,使内部零件卡滞而引起的。由此改进了内部结构,并设定了装配时拧紧力矩的允许值范围,避免内部零件卡滞,从而解决了这些问题。
  改进后的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引信发火率能保持在95%以上,达到了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
  与国外枪挂榴弹相比,美制40mm枪挂榴弹中没有跳炸杀伤弹,而俄制40mm枪挂榴弹中虽有跳炸杀伤弹,但其引信只能形成很少的破片,且飞散位置很低,因而其杀伤效果有限。DFS10A式35mm跳炸杀伤弹口径比美、俄40mm枪挂榴弹小,综合作战效能超过两者,其杀伤半径达12m以上。
  DFS10A式35毫米跳炸杀伤弹的研制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更重要的是,它的装备使用可显著提高我军单兵作战能力,在对抗中发挥杀伤和毁损威力。
qibq20112404-1-l.jpg
qibq20112404-2-l.jpg




单兵全能榴弹


技术攻关
  研制DFJ10式35mm破甲杀伤弹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提高杀伤力与射击精度。研制中,通过减少弹丸无效质量,增加預制破片有效质量,使单个預制破片质量由0.1g增加到0.12g,提高了杀伤效果,实际杀伤半径达到8m以上。在射击精度方面,通过改变药形罩、药柱的固定方式,改善了弹体与引信的同轴度,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结构性能
  DFJ10式35mm破甲杀伤弹的发射原理、结构与DFS10式35mm碰炸杀伤弹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为了达到破甲效果,其药柱前方增加了药形罩,药柱爆炸时,药形罩可形成对装甲造成较大破坏作用的金属射流。
  DFJ10式35mm破甲杀伤弹主要由药形罩、药柱、預制破片、药盂、发射药、底火和引信(隔爆型弹头引信)等部件组成。
  DFJ10式35mm破甲杀伤弹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药盂底部设有7个排气孔。当底火被击发后,点燃药盂内的发射药,发射药燃烧所产生的高压火药燃气经排气孔进入发射管尾部,形成低压室,其压力迅速降低至20MPa左右,并推动弹丸解脱固弹销向前运动,出膛口时获得81m/s左右的初速。出膛口一定距离后,引信解除保险,弹丸碰击目标时,引信发火,引爆药柱,药型罩形成的金属射流可破坏厚度70mm以上的均质装甲钢板,榴弹爆炸的同时,弹体内的預制破片被高速抛出,可杀伤有生目标。其采用多边形預制破片,破片成形规则、杀伤半径大。
  对比国外同类枪挂式破甲杀伤榴弹,DFJ10式35mm破甲杀伤弹具有破甲威力大、杀伤威力大、精度高、膛压低、质量轻等优点,在有限装药空间内杀伤效能、破甲效能同时最大化,发射时膛压和后坐力最小化,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qibq20112405-1-l.jpg
qibq20112405-2-l.jpg




DFX10式 35mm弹道指示弹


工作原理
  DFX10式35mm弹道指示弹由引信、药盂、延期曳光管、发烟药柱、发射装药等组成。其中引信同时设有碰击触发发火装置和惯性触发发火装置。
  DFX10式35mm弹道指示弹与枪挂榴弹发射器配用的其他弹种一样,亦采用高低压发射原理,当发射器击针击发榴弹底火后,弹体内的发射药被迅速引燃,燃烧产生的火药燃气使高压室内的压力急剧升高,从而冲破泄气孔薄膜,喷入低压室(由发射管尾端形成),同时点燃弹尾部的延期曳光管。弹丸在火药燃气作用下飞出膛口,在距膛口20~50m的延期过程中,曳光管只发出微光或轻烟,之后曳光管开始曳光,指示弹道。而当弹丸飞离膛口60m后,引信解除保险,处于待发状态。当弹丸碰击目标时,碰击触发发火装置作用,点燃发烟药柱,迅速形成红色烟雾,指示目标位置。
  若碰击触发发火装置未能正常触发,则在弹丸转速衰减到一定程度时,惯性触发发火装置发挥作用,仍能点燃发烟药柱,迅速形成红色烟雾。若碰击/惯性触发发火装置未正常作用,则引信内的保险装置将碰击/惯性触发发火装置锁死,使引信处于安全状态,确保指示弹回收、后期处理安全。
  DFX10式35mm弹道指示弹在发射时有声音,飞行时能曳光,碰击时能散布红色烟雾,因此具有声、光、烟综合效能。
  
  研制攻关
  研制期间,曾出现膛压高、残药多、初速跳动大、曳光延期距离近、发烟效果差等技术问题,研制人员通过采取调整高压室结构,调整曳光管密封片厚度和引燃药与曳光剂的成份配比,调整发烟药柱引燃药、过渡药、发烟剂的配比等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顺利完成了发火件隔爆安全性、弹丸曳光时间、曳光光强、初速、膛压、射击安全性、曳光开始距离、直射距离、100m立靶密集度及弹道一致性等试验项目,通过设计定型。
  
  四大设计亮点
  DFX10式35mm弹道指示弹具有如下四个设计亮点——
  良好的弹道一致性
  科研人员经过艰苦攻关,解决了曳光对外弹道的影响,使该弹与其他弹种有着良好的弹道一致性。
  质量轻,指示效果明显
  由于弹药的主要零部件均使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因此该弹质量较轻,提高了单兵携弹量,保证了火力持续能力。
  引信功能齐全,安全可靠
  引信按照现代引信原理与要求设计,采用机械隔爆和冗余保险设计,具有冗余发火(碰击触发和惯性触发)以及绝火功能,安全性好,灵敏度高,作用可靠。
  发射装药结构新颖
  在研制过程中,为保证内弹道性能、曳光的明显可见性及弹道一致性,研制人员先后进行了大量设计和试验工作,完成了发射药结构参数调整等工作,研究出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性能稳定、作用可靠、多方面兼顾的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装药结构。
qibq20112406-1-l.jpg



YMAL10-35式白光瞄准镜

总体组成
  YMAL10-35式瞄准镜主要由分划机构、弹着点调节机构、镜架连接机构、前镜片组等组成。
  分划机构
  分划机构由反射镜、发光二极管、光阑片、内镜管、供电电源、开关等组成。其采用自准直成像原理,从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光,通过光阑片后形成红色点光源,经反射镜反射,平行光轴进入射手眼睛,构成瞄准分划。瞄准时,无论眼睛位于什么位置,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光,总能经过反射镜反射,且平行于瞄准镜光轴射入人眼,实现精确瞄准,故称为自准直成像。而外部目标光线则畅通无阻进入射手眼睛。为了提高红点与目标的亮度差,反射镜外表面镀宽带增透膜,内表面镀高反红膜,使红点昼夜清晰可见,减轻人眼长时间观察的疲劳感。电源采用性能优良的CR-1/4N小型锂电池。开关采用贴片式按键开关,体积小、操作可靠,开关寿命可达30万次。
  弹着点调节机构
  弹着点调节机构由左右和高低调节手轮组成,通过旋转左右或高低手轮,带动分划机构光轴作水平或高低方向摆动,达到修正瞄准点的目的。调节手轮每转动一个“咔嚓”,所对应的弹着点修正量为0.23密位。为了防止调节手轮在射击过程中松动,造成分划光轴走动,充分利用调节手轮的结构特点,专门设计了由弹簧及锥头销组成的机械防松装置,可有效防止调节手轮在射击过程中松动。
  镜架连接机构
  为了保证结构抗冲击的强度要求,瞄准镜与发射器连接的支架设计成一体,并采用物理机械性能优越的铝合金拉制型材。其整体结构紧凑,质量轻,造型小巧美观。
  前镜片组
  前镜片组采用灰色玻璃。灰色玻璃光学性能好,当外界光线强时,对入射光衰减强;当外界光线变弱时,对入射光衰减弱。其可有效减弱太阳等强光对射手造成眩目等影响,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
  
  四大设计亮点
  该白光瞄准镜在设计性能上具有四大突出亮点。
  无出瞳距离限制
  普通白光瞄准镜要求射手的眼睛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即出瞳处,平行于瞄准镜才能瞄准射击。而该瞄准镜不存在此问题,只要射手眼睛位于瞄准镜后面,无论红点位于视场内的什么位置,看见红点位于目标上,就可开枪射击。因此,该瞄准镜搜索视野开阔,捕捉和瞄准速度快,红点指哪打哪,精确度高。
  镜架连接机构采取双重防松结构设计
  YMAL10-35式瞄准镜的装卸通过锁紧手柄上的凸齿与紧定螺杆的齿盘的啮合来实现,转动锁紧手柄实现瞄准镜的锁紧与拆卸。而一旦松开锁紧手柄后,锁紧手柄在其内部的复位弹簧和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其上的凸齿自动从紧定螺杆的齿盘中退出,并回到起始位置,防止使用过程中因碰撞锁紧手柄导致瞄准镜松动。同时为了防止在射击过程中,紧定螺杆在射击振动的影响下产生松动,采用弹簧加锥头销组成的防松设计,一旦紧定螺杆锁紧后,锥头销会在弹簧的作用下,使锥头插入紧定螺杆上的齿槽中,防止紧定螺杆因振动而松动。
  采用电源管理模式开关
  传统的开关一旦忘记关掉电源,电池能量就会白白耗尽。而该瞄准镜采用电源管理芯片控制点光源LED,按一下开关,电源管理芯片可实现LED灯交替点亮和熄灭,并且电源管理芯片内部设有定时器,可在LED点亮到按要求设定的时间后自动熄灭,防止因忘记关闭电源而造成电能浪费,延长电池的有效使用时间。
  与机械瞄具采用一体设计
  为了减小瞄准镜在射击时对榴弹发射器机械瞄具的影响,其采用与机械瞄具一体化设计,既保证了瞄准镜的结构强度,又最大限度减轻了瞄准镜质量。优化后的瞄准镜外形尺寸为70mm×44mm×63mm,质量仅100g。采用一体式设计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当机械瞄具归零校正后,瞄准镜也同时实现校正。
qibq20112407-2-l.jpg
qibq20112407-1-l.jpg



95-1式5.8mm枪族强光灯

模块化设计功能全
  为了充分满足部队需求,在对95-1式枪族强光灯的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强光灯、信号灯和弱光照明等三种功能集合在一起。
  之所以采用模块化设计,是因为由于强光灯内部空间狭小,零件较多,特别是电子元件较多,且三种功能对应的三路开关分别控制,线路较复杂,对密封性要求很高,灯头和灯尾部分又要满足经常拆卸的要求。在此设计构想下,采用相对独立的模块化设计最能达到这种要求。
  该强光灯整体分为4个模块,其中主模块为强光照射模块,另外还有信号灯和弱光照明模块、控制开关模块、接口模块。由于其采用模块化设计,当灯泡达到使用寿命后,只需更换灯泡组便可,降低了维护成本,更经济实用。
  强光照射模块
  强光照射模块由灯体、灯头组、电池和光学系统组成。在设计过程中,参照美国休·费尔(Surefire)公司强光灯灯头组的设计,在反光杯内表面镀有金属涂覆层,形成数百个附着在反光杯上的小镜子,其功能犹如昆虫的复眼一样,在光柱射出时可抵消所有阴影,形成的中心光环无暗斑、亮度高、散度小。灯头组的亮度、光色和光环的完美度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信号灯和弱光照明模块
  信号灯和弱光照明模块采用红、绿、白三种光色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三个二极管沿强光灯灯头圆弧排列,红光和绿光作信号灯使用,白光用于在夜间的弱光照明。该模块与强光模块采用同一电源供电,通过不同的开关控制。
  控制开关模块
  95-1式枪族强光灯设三路开关,其中,信号灯和弱光照明用开关为按钮开关,将开关的管脚焊接在电路板上,再将橡胶按钮用压板固定在灯体上,这一设计手感好,不易浸渍进水,可靠性强。
  强光光源则采用自锁开关、拉线连接的弹性按压开关(线控式开关)分别控制。线控式开关可依据个人使用习惯固定在枪托某一位置上,便于在射击过程中使用强光瞬时照明,人机工效性好。按压自锁开关可使强光灯持续照明,自锁开关用于手持强光灯时使用。
  接口模块
  由于强光灯在配枪使用时不需要像瞄准镜那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应以方便拆装为主,因此在设计接口模块时只需考虑紧定、可靠即可。接口模块采用手轮锁紧方式,锁紧方便、快捷。其由基座、手轮、顶紧螺杆等部件组成,通过顶紧螺杆与手轮间的螺纹作用消除强光灯与武器导轨之间的间隙并顶紧武器导轨,实现锁紧。
  
  技术突破显实力
  在强光灯的设计中,主要取得以下技术突破——
  发光源技术
  在强光灯设计中,选用了新型高光效、高色温卤素灯泡,发光效率比传统的手电筒提高了十几倍。使用2节普通锂电池或可充电锂电池供电,25m处照度初始值达到约11勒克斯。通过节能控制技术,使强光灯的工作时间大大提高,在电池连续工作40分钟后仍可达到5.5勒克斯。
  电路保护技术
  锂电池过度放电,当电压降到一定值后,将不能再次充电使用,因此使用可充电锂电池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都会将电路保护作为重要内容。95-1式枪族强光灯设计有专用的保护电路,当电压低于2.5V时,电路会自动切断电源,延长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接口技术
  根据95-1式枪族系统的设计要求,强光灯的接口被设置在准星座上,这一位置空间有限,采用皮卡汀尼导轨接口有不便之处。该强光灯独辟蹊径,设计了手轮锁紧式接口,不需要加装皮卡汀尼导轨而直接加装在准星座右侧,占用空间小,使用更方便。
  95-1式5.8mm枪族强光灯可配用于95-1式枪族中的各种枪械,其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军用强光灯的空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qibq20112408-2-l.jpg
qibq20112408-1-l.jpg



95-1式5.8mm枪族班用维护保养

95-1式5.8mm枪族班用维护保养工具箱用于对95-1式5.8mm枪族、95式5.8mm枪族及其配用的光学瞄准镜进行检验、零位调校和辅助训练等。
  班用维护保养工具箱中收纳的工具包括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瞄准检查镜、教练弹、快速装弹器和桥夹。其中,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用于对机械瞄具、白光及微光瞄准镜进行零位检查、校正;瞄准检查镜用于教官在训练中对射手的瞄准状态进行检查;教练弹用于空枪击发时保护击针;快速装弹器用于快速向弹匣内装弹,有利于提高装弹速度。
  
  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
  瞄准装置零位检校仪由物镜、支架、平面反射镜、插轴和外接照明器等组成。物镜与支架连成一体,用于检校白光及微光瞄准镜零位;平面反射镜位于支架前端,用于校正机械瞄具;插轴固定在支架下端,其直径略小于枪管直径,约为5.8mm,使用时将插轴插入到枪管中即可。物镜后端带有螺纹,可以螺接外接照明器,在夜间或光线较暗时使用。
  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对白光及微光瞄准镜零位校正采用平行光管原理,物镜中心与枪管轴线平行,将白光及微光瞄准镜的分划中心与校正仪的分划中心对正,即完成瞄准镜零位校正。
  对机械瞄具的校正采用自准直原理,利用高精度平面反射镜,使准星、照门经反射镜各形成一虚像,若准星、照门及其所成虚像四点连成一线,即达到校正的目的。
  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在设计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设计时,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采用分体式结构,即插轴与支架并不固定在一起,通过改变插轴的位置来适应白光、微光瞄准镜和机械瞄具不同的瞄准基线高。采用这种设计,由于插轴位置不固定,使插轴与支架之间的垂直度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调校精度。经论证,后改为一体式设计,不但有利于提高调校精度,外形看上去也更加简洁。
  该瞄准装置零位校正仪可在各种条件下(室内、野外环境及昼夜和各种气象条件下)使用,不必进行实弹射击即可对95-1式5.8mm枪族、95式5.8mm枪族所配备的白光及微光瞄准镜、机械瞄具进行零位检查与校正,方便了部队使用。
  
  瞄准检查镜
  使用机械瞄具瞄准射击是射手的基本功。瞄准检查镜即用于教官在训练时检查射手使用机械瞄具的瞄准状况,以便教官及时对射手进行技术纠正。其采用光学反射原理,由半反射镜和全反射镜组成。通过半反射镜将射手的瞄准影像反射到全反射镜上,教官可通过瞄准检查镜右侧的观察窗直接看到全反射镜所呈现的射手的瞄准影像。
  瞄准检查镜结构简单,外形小巧,实用性强。其采用卡片式连接座,可以卡在95-1式枪族枪械护手尾端的空槽中,安装、拆卸均方便快速,无需专用工具。
  
  教练弹
  教练弹的外廓尺寸与实弹一致,供士兵在非实弹射击训练时保护击针,防止空枪击发时击针受损。其采用制式弹壳、橡胶底火,弹壳表面压槽,士兵在夜间条件下通过触摸能快速、容易地将其与实弹区分出来。
  教练弹采用成箱配发,每箱内装60发,其中每10发装在一个桥夹上。
  
  快速装弹器与桥夹
  快速装弹器用于快速向弹匣内装弹,以提高装弹速度。其由两部分组成,上方为一个“”形金属丝,称为弹匣卡箍套,用于将其套在弹匣口部。弹匣卡箍套卡入下方钥匙形的金属片中,钥匙形金属片下方开有一个槽,称为弹匣卡箍槽。使用时,将快速装弹器与桥夹配合,将装有枪弹的桥夹从下方插入弹匣卡箍槽内,再将装弹器的弹匣卡箍套套在弹匣口部,用拇指向下按压桥夹上的枪弹,即可使枪弹顺利装入弹匣。为方便使用,工具箱中每箱配备5个快速装弹器、15个桥夹。
qibq20112409-1-l.jpg



95-1式 5.8mm枪族 随枪附件


多功能枪背带
  95-1式枪族适用的多功能枪背带是在借鉴外军“三点式枪背带”结构的基础上,结合95-1式枪族枪械的特点研制而成。该多功能枪背带专门针对快速出枪和方便携行而设计,大大提高了操枪灵活性。使用时战术动作快、稳定性好,解决了传统枪背带功能单一、操作不便等问题。
  该多功能枪背带由一根丙纶织带附以丁字钩、尼龙插扣、“曰”形金属片和“曰”形金属环构成。丙纶织带整体为一根,但通过附加的尼龙插扣、“曰”形金属片、“曰”形金属环的配合,呈“两短一长”三根式状态。两根短带通过“曰”形金属环与长带相连,长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枪背带环上;两根短带之间通过“曰”形金属片连接。单肩背附枪背带时,两根短带背负在左侧肩膀上,长带连接枪自然背负到了胸前。通过调节两根短带的尺寸,可使长带的尺寸相应伸长或缩短,以将枪挂负到胸前或背后合适的位置。前背带环与连接长、短带的“曰”形金属环之间有一个尼龙插扣,松开这个尼龙插扣,可使长带伸长,枪口朝下吊挂在右侧的胳膊下,可像携带手枪一样携带95-1式枪族中的枪,这样携枪,在紧急情况下,可单手快速出枪操作。该枪背带还可将枪口朝下双肩背负在背后。使用时仅需将左侧肩膀上的两根短带绕过头背在右侧肩膀上,左手在背后穿过长带并将其背负在左肩上即可,非常方便快捷。
  该多功能枪背带较传统枪背带的改进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将传统枪背带挂枪弹簧方钩改为丁字钩;采用“曰”形金属片,使其既可方便快速调整长度,又能在所调整的位置确实定位,紧急情况下单手拉伸背带即可转换操枪动作;“曰”形金属环的使用,确保了背带相应部分的滑动性,随意拉长、缩回枪背带,非常适合各种操枪动作;为提高可靠性和耐用性,将传统的塑料插扣改为尼龙插扣,即使插扣钩大幅度向外掰,也不容易折断;对枪背带的宽度和厚度进行了适当调整,使携行更加舒适。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多功能枪背带配装通用性好、适用性强,除适用于95-1式枪族枪械外,还适用于95式枪族枪械、09式18.4mm军用霰弹枪、81式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79式轻型冲锋枪、85式轻型冲锋枪等枪械及各类需背负肩挂的轻武器。使用该多功能枪背带操枪灵活,可明显提高出枪速度和背枪、挎枪、端枪、握枪的稳定性,便于单兵各种姿势射击、战术动作转换和机动转移,大大增强了操作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特别是通过枪背带实现单手持枪概略射击、肘部自依托射击以及双肩背枪行进、泅渡、攀爬等动作,提高了遂行各类常规作战任务和特种作战任务的能力,深受部队官兵欢迎。
  
  弹壳收集袋
  枪械射击时弹壳无序飞溅一直是部队训练、作战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射击,安全隐患更大。因为在装甲车、船舱、飞机内等狭小空间射击时,弹壳抛出后撞击舱壁会回弹或横飞,加之弹壳温度过高可能伤及射手自身或同伴,而弹壳散落舱板上,乘员迅速出舱时可能会因踩踏弹壳而滑倒;在直升机及动力伞上射击时,弹壳飞溅也可能伤及同伴或卡在设备、机械机构中影响飞行安全;在特种或侦察部队执行敌后狙击、偷袭或捕俘任务时,可能因现场遗留弹壳暴露己方行迹……
  针对以上情况,有必要为95-1式枪族设计弹壳收集袋。在方案设计期间,为了符合未来作战需求,特别注重选用材料的轻便、坚固与耐热性能。根据95-1式5.8mm枪族的自身结构特点,结合执行勤务具体情况,借鉴了日本89式突击步枪、奥地利AUG突击步枪、比利时P90冲锋枪、美国M16自动步枪等枪械弹壳收集装置的结构、功能、材料和勤务性能等各方面的优长,同时对国内一些军警单位自制的弹壳收集袋、防弹壳飞溅装置进行分析比较,设计出弹壳收集袋初步方案。此后不断修改完善,研制出了最终型式。
  最终定型的弹壳收集袋由定位连接带和弹壳收集袋两部分构成。定位连接带包裹粘合于抛壳窗与弹匣口外表面,并在抛壳口处预留开口,而弹壳收集袋粘接并扣合于定位连接带上预留出的抛壳窗部位。弹壳收集袋顶部留有网眼观察窗,便于观察可能出现在抛壳窗部位的卡滞弹壳,如发现情况,撕开弹壳收集袋粘扣,可方便地排除故障。弹壳收集袋底部采用活口斗式结构,用粘扣扣合,打开袋底活口可将袋内弹壳一次排出;射击时,也可以敞开活口使弹壳下落而不飞溅。
  弹壳收集袋及定位连接带采用全棉帆布加内衬包边缝制而成,成本低,耐高温,轻便柔软,使用携带方便,不影响射击姿势和射击精度,一次可容纳80枚以上的弹壳。
  弹壳收集袋操作使用简便,拆装灵活,便于维修、更换、补充,通用于95-1式枪族及95式枪族中的各型枪械,填补了我军班用枪族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弹壳收集袋方面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该弹壳收集袋曾提供给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我海军特战分队使用,很好地解决了步兵武器在直升机上射击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了机组成员和特战队员的好评。
  
  弹匣并联器
  弹匣并联器是在自动步枪弹匣上加装的自锁连接机构,以便通过弹匣并联器在主弹匣侧面加装备用弹匣,主要用于主弹匣弹尽后快速更换备用弹匣,从而在实战中节省更换弹匣的宝贵时间。
  在95-1式5.8mm枪族研制项目中,根据95-1式枪族弹匣后置的特殊结构,设计出相互咬合的旋转勾挂自锁结构弹匣并联器,并可左右位置互换使用。该弹匣并联器采用开口式钢套结构,正面上方设有一个限位平衡块,限位平衡块的下方左侧设有一个卡笋座、右侧为一个卡笋。使用时,两个并联器正面对正面放置,此时一个并联器的卡笋和卡笋座分别对应另一个并联器的卡笋座、卡笋。将两个并联器以一定角度旋转,即可贴合在一起。加之上方的限位平衡块,可使两个并联器稳定锁紧,不会松动。拆卸时只需将其中一个并联器旋转即可,操作方便。
  该弹匣并联器具有装配简单,连接快捷牢固,稳定性好,拆卸携带方便等特点,可在2~3秒钟内完成更换弹匣的动作。
  该弹匣并联器试制成功后,进行了勤务操作使用性、勤务使用强度和实弹射击等试验。参试官兵在几分钟之内即学会并掌握弹匣并联器的基本装配、并联结合及更换弹匣等动作,且安装后对射击姿势、射击精度、战术动作,均无影响。
  
  枪口帽
  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武器,对枪口的有效防护尤为重要。在系统研制后期,应参试部队要求,专门研制了能有效防护95-1式5.8mm枪族枪口的枪口帽,以解决浸水、沙尘、盐雾和潮气等影响枪支正常使用的问题。
  95-1式枪族枪口帽在设计中,充分借鉴各种同类枪口帽的特性并加以突破,将以往的塑料材料内塞式结构改为耐低温橡胶材料外罩式结构,杜绝了内塞式枪口帽的弊端。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使枪口帽的内壁结构与95-1式5.8mm枪族膛口装置外部结构达到完全共形,融为一体。另外,在紧急情况下,如射手忘记或来不及取下枪口帽,可直接射击,对安全性及射击精度没有影响。该枪口帽也适用于95式枪族。
  
  方便实用获认可
  95-1式枪族配用的多功能枪背带、弹壳收集袋、弹匣并联器和枪口帽等器材,设计理念新颖,应用效能突出,实战操作性强,与主武器配套结合使用快捷便利,极大地保障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发挥,试用中,得到了广大参试官兵的认可。
qibq20112410-1-l.jpg
qibq20112410-2-l.jpg
qibq20112410-3-l.jpg



95-1式5.8mm枪族通用背装具


突破传统创新设计
  95-1式5.8mm枪族通用背装具可用于95-1式自动步枪、班用机枪、短自动步枪的枪支、弹药、瞄具等武器装备的携行。设计时,打破了传统装具“一对一”的结构形式,应用人体工效学等科学原理,以携行模块化、接口标准化为设计思路,以操作便捷为目的,经过科学、精巧的设计,克服了现有装具存在的单一件损坏不易更换、携弹量不便增加等问题。该通用背装具可快速装配或拆卸,灵活机动,可依战时需要随意组合所需携行的武器装备;各携行袋如有破损,可及时便捷地进行更换,提高了置换便捷性;能够适应不同身材的士兵穿着,实现了背装具的通用化。
  全套背装具由柔性背负模块和战斗携行模块组成,其中柔性背负模块包括枪背带和战术背心;战斗携行模块有弹匣袋、手榴弹袋、弹鼓袋、弹鼓携行包、40mm枪榴弹袋、35mm枪挂榴弹袋(2枚装和3枚装)、枪挂瞄准镜袋、枪挂榴弹发射器袋、白光瞄准镜袋、微光指示镜袋、激光照准器袋以及强光灯袋。整套背装具收纳在收储袋中。
  
  各模块结构与用途
  柔性背负模块中的枪背带广泛适用于我国制式装备的多款枪型,战术背心适用于战士在遂行各种任务时穿着。本刊在2011年第5(下)期《09式18.4mm霰弹枪背装具》一文对这两款产品作了介绍,其中枪背带在本期《95-1式5.8mm枪族随枪附件》一文中再作补充介绍。本文在此对战术背心作一补充。
  战术背心由左前片、右前片、肩背垫、腰带和H形吊带组成,用于挂载战斗携行模块中的各种装具。
  战术背心采用分片可调式结构,由左前片、右前片、肩背垫、后背片、腰带及H形吊带组成,各组件之间由扣带和绳带连接,可根据需求任意拆卸。在需要挂载多个附件时,由左前片、右前片、后背片、肩背垫及腰带通过扣带连接穿着;而当需要减少携行附件时,则可由H形吊带、后背片、肩背垫及腰带通过扣带连接穿着,形成一个简易的战术背心。
  战术背心设有多处可调节装置。肩部调节带可调节战术背心长短的尺寸;胸部调节带可调节战术背心胸围的大小;腰部调节带可调节战术背心腰围的尺寸。通过这些调节装置,使战术背心更贴合携行者的体形,有利于多种战术动作的操作,并提高了携行的舒适度。
  战术背心作为携行载体,使用时需将战斗携行模块组合配套,其将战斗携行模块中的各种装具根据季节、遂行作战任务和训练任务的不同分别选择并装载。如步枪手需要携行弹匣、手榴弹等装备时,只需将弹匣袋、手榴弹袋固定在战术背心上,再把弹匣、手榴弹对应装入弹匣袋和手榴弹袋中即可;机枪手需要携行弹鼓,就将弹鼓袋固定在战术背心上,再对应装入需要携行的弹鼓即可。这种依据不同作战任务和作战方案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适应作战任务多变性和不同人员使用要求的特点,使单兵的携行范围及品种极富灵活性。
  战术背心的表面和战斗携行模块各装具的背面均设计有通用接口——战术背心上设计了多组带插口的固定带,战斗携行模块各装具的背面设计了与固定带插口相适配的插袢。两者配套使用时,只需将插袢与固定带交错编插,即可将各装具连接在战术背心上。通用接口的设计,使战斗携行模块中的各装具可灵活置放在战术背心的任一空间,尽可能使士兵处在最舒适状态,便于行动,也方便解下。
  这种接口设计参考了美军的MOLLE系统设计,可保证在完成战术动作中,战斗携行模块不松、不窜,携行时合体贴身,携行装备安全、牢固、可靠。各装具都能快速与战术背心装配或拆卸,有效提高了装具使用的便捷性,也克服了传统背装具功能单一、整体不可拆卸的缺陷。而且各装具如有破损,可及时、便捷地更换,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置换便捷性。
  
  结语
  95-1式5.8mm枪族通用背装具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军背装具在模块化、通用化方面获得实质性提升。伴随着95-1式枪族装备部队,该通用背装具必将得到广泛使用。
qibq20112411-1-l.jpg
qibq20112411-2-l.jpg



95-1式5.8mm枪族包装箱

目前,欧美等国枪械、弹药包装广泛采用塑料包装箱,不仅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这种包装箱坚固耐用、开启方便、有较好的密封性能,且可重复使用。而国内仍采用传统的木质包装箱,其在坚固性、密封性、开启便捷性、重复使用性等方面与塑料包装箱相差较大,且消耗了大量优质木材。
  鉴于此,伴随95式5.8mm枪族的改进,有关部门提出了95-1式5.8mm枪族包装箱的研制需求,要求箱体材料立足于阻燃、耐老化、抗静电、经济性良好的塑料材料;有利于搬运、储存,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风沙、海水、盐雾等特殊条件下可对武器起到必要的防护作用;在设计上达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即95-1式5.8mm自动步枪、短自动步枪、班用机枪通用一个外包装箱,通过内衬的变化,盛装不同的枪支。
  
  包装箱内外设计观览
  设计时考虑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要求,以及95-1式5.8mm枪族3种枪的结构特点,包装箱外形尺寸采用1060mm×540mm×320mm,并通过内衬的变化,盛装不同枪支。包装箱分外箱和内衬两部分。外箱由上、下箱体组成,上、下箱体采用改性塑料制成,中间用金属搭扣连接,其接触部位用“V”形橡胶密封条密封,箱盖及箱底设计有相互配合的防滑凹凸定位块,堆码稳定,箱底设置叉车槽,便于机械化作业。箱体侧面设有提把,搬运方便。箱体中的内衬采用耐油、相容性好、强度适宜、成型性好的发泡塑料加毛毡的形式,枪械及附件都置于内衬上,枪管、枪托放置位置设有卡板,以便在放置时加以固定,避免武装在包装箱中晃动,抗振动、抗冲击性能好,运输安全可靠。
  根据枪械种类及备附件的不同,设计了三种内衬结构,以固装各个部件。自动步枪和短自动步枪每个包装箱装5支,班用机枪每个包装箱装3挺。装箱设置分别为:自动步枪包装箱中,5支枪并排放置在箱中偏左侧,弹匣放置在右侧,呈2排4列放置,每排每列放上、中、下3个弹匣,另外,两排中间右侧还横放1个弹匣,共可放置25个弹匣;短自动步枪包装箱中的装箱设置与自动步枪相同;班用机枪包装箱中间放有3挺机枪,其中中间1挺倒放,其余2挺顺放;包装箱前后两侧各放置6个弹鼓,共可放12个弹鼓。
  
  设计过程几经完善
  95-1式枪族包装箱设计经历了材料选择、开模试制、装配实装、试验验证、问题整改等过程,几经完善,设计成功。
  在设计过程中,包装箱体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根据新型包装箱的使用要求,材料不但要有良好的力学特性,还要具有阻燃、耐老化、抗静电、耐盐雾、耐霉菌等性能,同时要经济实惠。综合以上性能及使用要求,首先确定了聚乙烯和聚丙烯两种材料为基料,分别进行阻燃、耐老化、抗静电、耐高低温等改性处理。
  经过检测对比、成型加工,表明聚乙烯虽然韧性较好但综合性能较差,而聚丙烯比聚乙烯具有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加工性,价格也相对低廉。故最终选择了以聚丙烯树脂为基料,并添加高效相容剂、抗热老化氧化助剂和其他加工助剂改性而成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树脂为箱体材料。
  根据所选材料及设计方案,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开模试制。经实物试装,主要暴露出箱体四角有熔接痕和破损现象,锁扣强度不够,且运输中锁扣易撞击箱体而发出声响;外箱、内衬的焊接可靠性较差,箱盖密封线过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增加加强筋,增加锁扣厚度、宽度,改变搭扣受力部位,调整内衬,增加焊接点、限位筋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包装箱结构,使其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另外,对模具也进行了改进完善。通过调整原材料成份、模具结构与成型工艺参数,将氯系阻燃剂改为溴阻系阻燃剂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成型困难、低温脆裂、阻燃不达标等问题。
  95-1式5.8mm枪族包装箱基于枪械包装、装卸、运输、储存、使用“五位一体”的设计思想,对提高我军枪械包装品质、适应现代战争快速补给、方便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qibq20112412-1-l.jpg
qibq20112412-2-l.jpg
对于我们军盲来说感觉95-1好NB啊,虽然知道马上会有人过来喷95式而且自己完全不懂还只能看着人家喷但是还是希望兔子的钢牙越来越锋利
能否介绍下新九五蛋的性能?穿透力和杀伤性?还有准确度提高了多少?
我看到字里行间透着  稿费   两个字
这新枪有多强啊?
这两本轻兵器我都买了!!!哈哈哈哈
ymal10 35 到底是给枪榴蛋用的,还是通用的。
看介绍感觉是红点瞄准器啊
为什么没有内红点和全息瞄准具
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的蛋用在不同的枪有不同的最大射击距离?
95-1步枪的枪管壁是否也加厚了?
感觉好棒呀!加油,中国军工!!!
楼主辛苦了,打这么多字,我看都看老半天了
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的蛋用在不同的枪有不同的最大射击距离?
枪管长度不同初速就不同。
俄式的榴弹发射器,采用前装无壳弹,精度应该比后装的要低一些,35的口径杀伤力也不如40的吧,为什么要用这个口径呢,比40的轻多少呀。
95在军迷心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在游戏中表现“糟糕”,看看某位玩家的评价:” 可以说是最弱的一把机枪,弹容最少,准度、伤害、命中都不行。升级版的QBB95·暴龙,仅仅是多了5发弹容,其卖点是400发的高备弹量,在生化模式中配合生存基因药剂可以达到600发备弹,但是高备弹在游戏实践中毫无意义。“
这款游戏就是CSOL,还好我没玩这款游戏,不然恶心死我
dada2001225 发表于 2012-8-21 00:59
这两本轻兵器我都买了!!!哈哈哈哈
哪两期?我也去买。
取消提把,我觉得就洋气了很多。
有没有打过两种枪的大大来介绍下?
感谢狼大啊,哈哈
花了一个小时拜读了一下,很有收获。有个疑问:“自动步枪可发射DQJ03式、DQPI式和DQDI式40mm枪榴弹;自动步枪和短自动步枪可挂装随系统一同研制的QLG10A式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  这个枪榴弹是用于这个发射器的吗? 是不是指的插在枪口的那种榴弹? 和挂式榴弹相比各有何优缺点。另外,貌似有两个DQPI,写重复了吧?
95在军迷心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在游戏中表现“糟糕”,看看某位玩家的评价:” 可以说是最弱的一把机枪,弹 ...
那是在CSOL里,对于MW3玩家来说,95就是一稳准狠的神器
绿光游骑兵 发表于 2012-8-21 18:09
那是在CSOL里,对于MW3玩家来说,95就是一稳准狠的神器
其实只有CSOL那款95奇葩,听别人说95在其它游戏还可以比如在CF里95和AK47都是爆头利器,95还是VIP才能购买呢  不过这些游戏我都不玩……还是1.6好
有配图就更好了
楼主,图呢????????????????????
95年定型,10年改进版定型,是不是拖沓了点?
15年里生产了数量很大的95装备部队了吧,在全换成951,是不是很浪费啊?
似乎改进了很多缺点,逐渐变成一种成熟的枪系。


中国“第一”军用大 口径狙击步枪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


中国“第一”军用大 口径狙击步枪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
大口径狙击步枪研制起因
  随着战争形式的转变,以前大规模的集团对峙战争已经很少发生,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小规模的特种作战。另一方面,当前武器装备水平日益提高,战场上各种高价值的器材目标逐渐增多,如装甲运兵车、直升机、雷达站、防空导弹、通信设备、油库和弹药库等,且交战距离不断拉大,而传统的中、小口径狙击步枪无法满足远距离上的战术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用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在远距离上对其实施精确打击,是世界各国努力寻求的方向。
  美军于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了M82 12.7mm系列半自动狙击步枪,并在历次作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近年来随着反恐战争的升温,加上恐怖分子、犯罪分子的装备越来越先进,国际上对大口径狙击步枪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大。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边境防御及反恐作战需要大口径狙击步枪,如在登陆与反登陆及守岛等作战中,大口径狙击步枪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我国急需研制自己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填补我国在这一武器装备领域的空白,并满足实际作战需求。
  回望研制历程
  早在1999年,项目组就已开始了大口径狙击步枪的方案论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储备进行了多个总体技术方案的论证,先后设计了多个不同结构原理的方案,试制出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必要的验证试验,2006年4月,确定了最终研制方案。
  2006年5月大口径狙击步枪开始正式立项研制,研制工作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走军、地结合与厂、所结合的道路。 整个研制过程历经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分为初样机和正样机两个阶段)、设计定型阶段。2006年12月通过方案评审,2007年11月通过初样机评审,2009年4月通过正样机鉴定,2009年12月通过设计定型试验和部队试验,2010年5月通过设计定型审查,2010年8月批准设计定型。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主要发射狙击弹、多功能弹,也可使用现役各型12.7mm制式枪弹,配装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或红外瞄准镜,具备昼夜作战能力,环境适应性好。其可实现对1000m距离内重要的有生目标的精确打击和对1500m距离内的轻型装甲车辆、飞机、油库、通信设备等器材目标的高效毁伤,作战用途广泛。
  结构特点揭示
  结构组成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采用导气与枪管短后坐混合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半自动发射方式。全枪由枪管部件、机匣部件、枪机部件、发射机部件、枪尾部件、弹匣部件以及附件组成。
  枪管部件由枪管、枪管簧组成。枪管采用精锻工艺制造,通过改进枪管镀铬工艺,提高弹膛、线膛尺寸公差要求,确保了射击精度及寿命要求。枪管簧位于枪管后部上方,枪管后坐时可有效吸收后坐能量,进一步保障射击精度。
  机匣部件采用前钢后铝结构,机匣体上部嵌有钢制瞄准镜座。两脚架可伸缩,长度可调,且可前后折叠。机械瞄具由准星、表尺组成,分别设于机匣前后方。准星可进行高低调整,表尺可实现方向调整。表尺和准星在使用时竖起,不使用时可折叠。
  为便于精确瞄准及在夜间瞄准射击,该枪配套使用白光瞄准镜和红外瞄准镜进行精确瞄准射击。机匣上设有光学瞄准镜接口,白光瞄准镜和红外瞄准镜通过瞄准镜座连接在机匣瞄准镜导轨上。
  枪机部件由枪机框、枪机等组成。枪机的开闭锁凸笋与枪机框的开闭锁曲线槽配合完成开闭锁动作。枪机头部设有3个闭锁突笋;枪机框上安装有复进簧筒、复进簧、枪机缓冲装置及导气装置,枪机缓冲装置由枪机缓冲簧和橡胶缓冲垫共同组成,起缓冲作用,以保障射击精度。导气装置包括活塞、活塞簧及气体调节器。
  发射机部件由握把、发射机、保险等组成。该枪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设有二道火功能。该枪具有枪机不到位保险、手动保险及击针惯性击发保险。
  枪机不到位保险确保枪机未闭锁或闭锁后复进不到位时不能解脱击锤,从而起到保险作用。手动保险机构由保险手柄、保险杠杆、保险杠杆簧等组成。当保险手柄扳至“0”位置时,保险杠杆限制住阻铁,使其不能转动,无法实现击发,起到保险作用。只有当保险手柄扳至“1”位置时,杠杆让开阻铁,阻铁才能回转,实现击发动作。击针惯性击发保险确保枪机未回转闭锁时,击针被枪机阻挡而无法前移,起到保险作用。只有枪机回转闭锁后,击针才可以前移,实现击发动作。
  枪尾部件由肩托、贴腮板、枪托、支撑杆、背带环等组成。其中贴腮板、枪托底部的支撑杆高度均可调。
  该枪采用双排双进弹匣供弹,弹匣容弹量5发。弹匣侧面设有余弹观察孔,底部设有漏沙孔。每支枪配2个弹匣。
  随枪附件包括通条、气室清除器、耳塞、油壶、内六角扳手、毛刷及其他备用工具。
  自动原理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采用导气与枪管短后坐混合式自动原理。击发后,在膛底压力作用下,枪管、枪机首先压缩枪管簧和复进簧一起后坐;当弹头通过枪管导气孔时,部分火药燃气进入气室,冲击活塞并推动枪机框向后运动。枪管、枪机一同后坐一段距离后,枪管受枪管固定栓限制而停止后坐,并在枪管簧作用下先行复进到位,枪机则单独后坐;与此同时,枪机框相对枪机走完开锁前自由行程后,迫使枪机回转开锁,并带动枪机一起后坐。枪机框带动枪机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同时压倒击锤待击,压缩复进簧。当枪机框后坐到位后,依靠枪机缓冲簧、复进簧储备的能量推机框并带动枪机复进,完成推弹入膛和迫使枪机回转闭锁等动作。枪机闭锁后,枪机框继续复进走完闭锁后自由行程,压下不到位保险,复进到位。
  代表轻武器研制新水平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精度高、质量轻、体积小,枪管、弹匣等可分解携行,分解结合不需专用工具,勤务性及机动性好。其大量采用铝合金及工程塑料,造型美观,质量轻便,并具有较高的防腐性能。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经部队试验后获得极高评价,现已装备部队。该枪代表了我国轻武器研制的新水平。
qibq20121503-1-l.jpg
qibq20121503-2-l.jpg
qibq20121503-3-l.jpg



DBT10式12.7mm狙击弹


全弹设计简单且彰显新颖
  DBT10式12.7mm狙击弹全弹仅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及底火4部分组成,全弹长147mm,全弹质量130g,弹头质量46g,初速820m/s。该狙击弹虽然零部件数量少,但结构设计方面却有诸多新颖之处。为保证射击精度要求,狙击弹设计加工、装配质量高。
  该弹独特之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弹头 该狙击弹的弹头由弹头壳、钢心、铅垫组成。其结构与12.7mm大口径机枪弹相比,零部件数量少,因而累计公差小,容易控制弹头的装配质量。
  弹头壳采用纯铜材料制成,便于加工和减小对枪管内膛的磨损。钢心采用平顶形式,其与弹头壳的前尖部形成空腔,有利于装配和调整质心位置。而普通12.7mm大口径机枪弹的钢心多数采用尖头结构,其与弹头壳的前尖部无空腔。
  铅垫位于弹头壳后部,主要作用是密封弹头壳尾部,并降低弹头在飞行过程中底部形成的空气涡流,以减小弹头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使弹头的速度不会衰减过快。
  弹壳 该狙击弹的弹壳长度、底部厚度、弹壳内部容积等均进行了优化设计,特别是优化设计了弹壳斜肩与枪械弹膛定位斜面,使两者锥度相同,以保证每发枪弹与弹膛贴合紧密、牢固、一致。
  发射药 狙击弹采用新型发射药,其燃烧的均匀性及一致性好,初速变化小。发射药的尺寸及其钝感剂的组配工艺优化合理,枪口火焰小,隐蔽性好。
  四大措施严格保障射击密集度及杀伤效果
  该狙击弹从结构设计、外形优化、材料选用及加工工艺控制等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故射击密集度及杀伤效果比其他12.7mm大口径机枪弹有极大提高。
  结构设计简单新颖
  根据战术技术指标要求,该弹应在1 000m处杀伤重要有生目标,而不需要具有燃烧、曳光等其他功能,设计人员尽量简化全弹零部件并优化结构设计,特别是将弹头中的钢心设计成平顶结构,并使其与弹头壳前端形成空腔。采用空腔结构设计的优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便于弹头质心和阻心的调整,提高弹头飞行稳定性;二是钢心与弹头壳的配合牢固可靠,提高弹头装配一致性;三是弹头碰击有防护装具(如头盔等)的有生目标时,具有防跳作用,且弹头壳更容易破裂,减小了钢心破壳时的能量消耗,使其更容易穿透防护装具,提高弹头对有生目标的杀伤效应。
  外形优化科学合理
  针对狙击弹应具有高精度的特性,研制人员优化了弹头的外部形状。一是弹头尾部设计成长尾锥形状,有利于降低飞行过程中弹头底部形成的涡流,减小气动干扰;二是弹头弧形部经过优化设计,使弹头头部更尖锐,弹体形状较好,弹道更为低伸,直射距离增加,进而使狙击步枪的瞄准更加直观方便。
  材料选用有利于保证精度
  高精度狙击步枪的生产成本较高,特别是其枪管内膛的加工比较精密。如果采用覆铜钢弹头壳的弹头,对枪管内膛磨损严重,影响射击精度,故狙击弹的弹头壳采用比钢材硬度小的纯铜材质制成,铜材虽然比钢材的成本高,但对保证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有利。
  加工工艺严格控制
  我国军工生产中的标准弹主要用于检验枪械(如弹道枪、新生产出的枪支等)的初速是否合格。标准弹的加工工艺要求较其他弹种严格,每发标准弹的初速值比较接近。由于狙击弹是高精度弹种,为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射击密集度和准确度,故其机械加工工艺按照同口径标准弹的标准严格执行,包括各零部件尺寸,特别是关键尺寸的公差范围更是严格控制。弹壳收口部、内部容积的大小也严格控制,并保证装药量严格相同,使每发枪弹的质量、膛压、初速值最大程度保持一致。
  此外,还采取了其他許多措施,如发射药与底火的匹配也进行了优化,使枪弹的内弹道性能更加稳定等。
  上述设计及加工工艺的精密要求,保证了该狙击弹具有良好的射击密集度和准确度,其在1000m处,3发弹的散布圆直径为62cm。其射击精度指标接近当前同类武器国际领先水平,且该弹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大口径狙击弹的空白。
qibq20121504-1-l.jpg
qibq20121504-2-l.jpg



DBJ10式12.7mm多功能弹


DBJ10式12.7mm多功能弹是一种高精度反器材弹药,该弹同时具备穿甲、燃烧、破片杀伤多种终点效能,远距离精度高,不含炸药,是我国枪弹领域的一次技术创新。
  该弹全弹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和底火等组成。弹头主要由弹心、尼龙风帽、燃烧剂和底托组成。其中,弹心采用现代穿甲弹常用的钨合金材料,能保证弹头的穿甲能力;头部为尼龙风帽,内含燃烧剂;弹壳为制式12.7×108mm涂漆钢弹壳;底火采用伯尔丹式无锈蚀底火;发射药采用内弹道燃烧稳定的单基发射药。
  技术特点
  围绕着实现远距离高精度、高后效毁伤的目标,研制过程中,研究团队对该弹的设计非常精细,从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设计上可谓独具匠心。
  首先,该弹应用横向效应增强原理来实现穿甲、燃烧和破片效应。横向效应增强原理是最近几年在弹药领域崭露头角并获得成功的一种去掉炸药并实现爆炸功能的理论。其原理是在一个筒形弹心内部装填惰性物质,在弹头撞击到靶标时,惰性物质受到高速挤压,筒形弹心内部就会产生高达上Gpa的压力,从而使得弹心获得爆炸的原动力,并且在穿过靶板后,弹心内部压力释放,使得弹心炸裂,达到炸药爆炸形成破片的效果。12.7mm多功能弹是我国首次应用该原理的枪弹,并在该原理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获得较大成功,其破片效果完全能达到甚至超过以前的穿爆燃弹破片效果,对于不同厚度的靶标均有较好的适应性,不管是厚度10mm的钢板,还是厚度仅1mm的薄钢板,都能在穿过目标后形成足够数量的破片,实现了高后效的毁伤效果。
  其次,为了配合横向效应结构,弹头外形进行了优化,弹头整体修长,头部尖锐,能获得很好的气动外形,速度衰减小,保证了该弹在1500m远距离处仍能具有足够的动能;弹头圆柱部长度也进行了精心设计,既能保证弹头在枪管内运动的平稳,又能保证弹头在半约束期内稳定地飞出枪口;弹头底部特意设计了尾孔,能够利用尾孔的深度来调整弹头质心位置,从而控制弹头阻心距,获得良好的飞行稳定性。
  再次,该弹的发射药也极富特色。在轻武器行业常说“枪要走,弹先行”,就是说在枪、弹共同研制过程中,弹药的研制是基础,应提前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研制进程顺利进行。而在弹药研究领域,发射药又是先决条件。12.7mm多功能弹的发射药采用了经过精心优化设计的单基发射药,其制造工艺要求较普通发射药严格,使得其内弹道性能非常稳定,速度跳差小,为保证弹药精度创造了条件;而且应用该发射药后,经过合理的内弹道设计,将燃烧结束点提前,使得多功能弹枪口膛压低,枪口噪声、枪口焰也相应减小,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枪口特征,减小狙击手暴露的可能。
  另外,该弹制造工艺精细,全弹的加工、装配基本上按照检验武器的标准弹工艺制造,也为保证该弹的远距离精度提供了条件。
  性能突出
  DBJ10式12.7mm多功能弹作为配用于12.7mm狙击步枪系统中的一个弹种,肩负着完成远距离高精度、高效毁伤的使命,经过研究团队数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较好地满足了系统要求。实弹射击中,该弹配用狙击步枪在1 500m距离上3发弹散布圆直径在1.5m以内,加上该弹具有的穿甲、燃烧和破片杀伤功能,从而保证了该弹能够实现远距离毁伤雷达、车辆、导弹等目标。

qibq20121505-1-l.jpg
qibq20121505-2-l.jpg
qibq20121505-3-l.jpg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是一种微型昼用火控系统,配装在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上,用于精确打击1000m内的重要有生目标,毁伤1500m内的轻型装甲车辆、飞机、油库、通信设备等高价值目标。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白光瞄准镜采用6~9倍连续放大倍率,能自动测距、测温、测俯仰角,并自动解算射击诸元(含人工输入横风修正量)、自动设定瞄准距离。使用该瞄准镜可提高武器的反应速度和首发命中率,充分发挥武器的效能。
  解析结构及工作原理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测距合一白光瞄准镜质量1.6kg,由激光测距模块、弹道解算模块、射距装定模块及瞄准模块等组成。瞄准镜下方装有连接机构,用于将白光瞄准镜安装在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上。白光瞄准镜的开关设在镜身后上方,打开开关,然后操作镜身顶部的相应按键(其按键设置及功能与红外瞄准镜顶部的按键相同,详见《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一文),即可完成测环境温度、测俯仰角等功能。而激光测距模块的开关单独设置,其通过外接电缆可固定在狙击步枪的握把处,射手无需移动手的位置即可控制测距模块完成测距功能。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的工作方式如下:打开电源,瞄准镜系统开始自检,自检结束后处于准备状态。当射手发现目标并选好弹种后,打开激光测距仪,测出目标距离。弹道计算机根据测出的目标距离、当时的气温和武器系统的俯仰角,调出事前存入的相应弹种射表,解算出射击诸元并装定距离表尺,在分划板上显示出瞄准点,射手用瞄准点瞄准目标即可射击。瞄准镜不需要供电即可对目标进行放大,以便于观察。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分划板上刻有左右两列黑色分划刻线,分别对应狙击弹与多功能弹两个弹种。选择不同的弹种并解算出弹道后,明显的红色“T”字形瞄准点会自动显示在左列或右列分划刻线的适当位置。也就是说,当白光瞄准镜正常工作时,不必看分划刻线,而用自动生成的“T”字形瞄准目标即可。而黑色瞄准分划线主要供白光瞄准镜电池能量不足时使用,这种设计极大地方便了白光瞄准镜的使用。
  性能出众 亮点突出
  该瞄准镜首次将变倍瞄准技术、高亮的LED面阵显示技术、弹道解算及自动装定表尺技术集成于一体;镜枪连接采用与皮卡汀尼导轨相似的结构,抗冲击能力强,零位走动量小(±0.3密位);测距精度高(±2m)。
  亮点一:变倍枪瞄,缓冲可靠
  该瞄准镜采用6~9倍连续光学变倍方式,以满足射手不同任务的需求,提高了瞄准精度;镜枪连接采用与皮卡汀尼导轨相似的结构设计,并采用平行四边形杠杆减震技术,抗冲击能力强;首次将钛合金材料应用于镜枪连接座,减小了零位走动量。
  亮点二:高亮LED分划,自动装表
  测距完成后,弹道计算机根据目标距离、温度、倾角、大气压(海拔高度)等参数解算出装表量,并将装表量传送给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将装表量换算为射击瞄准分划移动量,并在分划板适当位置以高亮LED显示出红色“T”字瞄准分划,非常清晰。
  亮点三:光学分划,保障使用
  瞄准镜从实战需要出发,除电子分划外,还设计有可调整零位的光学分划(分划板上的黑色刻度),解决了电能不足或者光电器件出故障时瞄准镜不能使用的问题。
  亮点四:快速全参量的解算
  弹道解算时实时采集各种信息,综合距离、倾角、横风、气温、大气压等多项修正量,使瞄准点修正准确,极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创新技术 一流水平
  该瞄准镜将传统的白光瞄准镜和现代火控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供白天使用的微型火控系统,满足了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对瞄准镜的特殊要求。其集成度高,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便,抗冲击能力强、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人机效能。

qibq20121506-1-l.jpg
qibq20121506-2-l.jpg



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


与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配套的YMH10式红外瞄准镜是国内首款应用先进非致冷红外技术的轻武器瞄具。与其他微光等夜视装备相比,该红外瞄准镜在识别距离、瞄准精度方面有了大幅提高,极大提升了我军的夜战水平,填补了我国枪用红外瞄准镜的空白。
  军用红外热像技术的发展
  国外先进国家的军用红外技术起步较早。1960年代,第一代红外探测器出现,其采用制冷型单元或线列的红外探测器,如HgCdTe、InSb、PbS等红外探测器,这些产品成本高,需要制冷和光机扫描,分辨率和速度均受到限制,其应用范围局限在军事领域。
  1980年代,进入第二代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发展时期,探测器由单元或线列走向面阵列,发展成为红外焦平面阵列。其无需光机扫描,改善了分辨率和速度,大大提高了红外成像技术的水平并扩大了应用领域。但其需要制冷,质量体积较大,且价格昂贵,因而应用受到了限制。
  1990年代中期,美国采用室温工作的第三代固体红外焦平面阵列,即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完全克服了前两种红外技术的缺点,其优势体现在:第一,其在室温条件下即可工作,无需制冷,减小了体积、降低了功耗,而且可靠性也大大地提高;第二,降低了成本,可与集成电路兼容。
  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更为先进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技术,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现已批量装备部队,包括中波红外及长波红外热像仪,用于军队红外预警、导弹制导、单兵手持观察及瞄准。
  我国的红外技术起步于198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至今仍大量使用第一、二代红外夜视器材,并且多数用于单兵手持、装甲车辆等的观察系统,性能较低,且价格较高,已不适应于现代战争发展的需要。
  为追上国外先进光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我国在研制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系统时,决定配套采用非致冷红外技术的夜视瞄准镜——201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研发成功。
  功能多样 魅力无穷
  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主要由物镜、目镜、显示器、激光测距机、操作按键、调焦手轮、电池及镜枪连接座等组成。
  当被观察目标经物镜成像于焦平面上时,经驱动、图像处理电路生成视频信号,输入到显示器上显示,然后通过目镜即可看到目标红外图像。
  该红外瞄准镜集成有非致冷红外技术、人眼安全激光技术、微显示技术、自动解算及装表技术,具有亮度调整、适时信息显示、测距、测温、测角、弹道自动解算,自动装表等多重功能。使用时,首先选定弹种(狙击弹或多功能弹),完成测距后,计算机将弹种对应的初速、膛压等参数及自动测得的温度、倾角信息与已输入计算机的射表进行对照解算,可自动生成瞄准分划,供狙击手瞄准使用。
  该瞄准镜质量为2.5kg,对运动单兵的识别距离为600m,对运动车辆的识别距离为1500m,视场范围为10°×7.5°,具有狙击弹、多功能弹2个弹种的弹道装定功能,装表范围为100m~1500m。
  该红外瞄准镜的操作按键共有5个,位于镜身顶部,分别为“触发”键、“弹种”键、“功能”键、“+”键及“-”键。“触发”键用于测距,“弹种”键用于弹种选择,“功能”键用于校枪、温度显示、角度显示、零位检测、横风修正,“+”键用于观察天空和地面目标的天地模式/普通模式转换,“-”键用于手工补偿。
  该红外瞄准镜的显示屏上有固定显示和适时显示的各种信息。固定显示信息包括电量标志、被测目标的方位角、高低角及瞄准分划;适时显示信息包括测距分划、当前温度、当前角度、校枪、横风修正、目标距离等。
  五大技术集成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是我国第一种集成非致冷红外技术、人眼安全激光技术、微显示技术、自动解算及装表技术等的轻武器瞄具,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物镜设计采用非球面设计,设有镀制增透膜,观察距离远,瞄准精度高。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结构紧凑,体积和质量小,抗冲击能力强;操作界面人性化设计,方便快捷,人机工程好。

qibq20121507-1-l.jpg
qibq20121507-2-l.jpg
qibq20121507-3-l.jpg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系统瞄具电池充电器


研制过程
  瞄具电池充电器自2007年11月开始立项,经过方案论证、原理样机、初样机、正样机各阶段的研制、试验、改进,通过不断优化方案,产品的可靠性稳步提高,于2009年4月通过正样机鉴定,并于同年6~11月,随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系统在国家靶场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经过性能检查与测量、运输试验、电源适应性试验、过热保护性能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等重重试验考核后,顺利设计定型。
  产品展示
  该充电器采用恒流限压的方式工作,由市电或车载电源供电,可以实现为白光瞄准镜电池、红外瞄准镜电池同时或分别充电,利于实施战场保障。该充电器整体外观为箱式造型,主要由充电器外壳、面板部件、交直流充电电缆、背带组件等组成。
  充电器外壳选用质量较轻的塑料材质,有效减轻了质量,全质量仅2.5kg,携行方便。电路部分均固定于面板上,可以整体拆卸,便于维修。交直流充电电缆采用航空接头与充电器主体连接,可确保连接可靠。电池盖采用螺纹锁紧的方式固定电池,确保用于供电的车辆在各种极端路面上行驶时,充电安全、可靠。打开电池盖装入电池,将电缆接头插入市电或车载电源插座,即可进行充电。背带通过螺钉固定于充电器外壳上,连接牢固可靠。
  充电电路主要由AC(交流)/DC(直流)转换部分、DC/DC充电部分及反馈控制部分组成,采用高频开关技术和PWM脉宽调制技术实现电能转换和充电状态控制。其具有交、直流两种工作模式,可用交流220V和直流24V电源分别供电,使用交流220V电源供电时,经过AC/DC转换,得到直流24V,再分别经过DC/DC转换为两种瞄具电池同时或分别充电。使用直流24V电源供电时,直接经过DC/DC转换为两种瞄具电池同时或分别充电。
  为确保充电安全、可靠,充电器具有过热保护功能。在充电过程中,电池过热(达到65℃)时,充电器可以自动断电,停止充电,避免电池过热甚至发生爆炸现象。

qibq20121508-1-l.jpg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携行装具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携行装具采用背架与背囊相结合的方式,背架的一部分支撑在背囊背部的外侧,而背架上的机匣、枪管专用托架及快速锁定装置则位于背囊的内部。将狙击步枪分解成枪管及机匣组件两大部分,分别固定在背囊内部相应的托架上,由快速锁定装置进行固定。背囊最上方带有拉链,拉上拉链即可牢固、安全携行枪支。
  背囊采用模块化组合,除携带枪支外,其正面还可以挂载各种装具,包括弹匣袋、枪弹袋、附件袋、白光瞄准镜袋、红外瞄准镜袋、瞄具附件包和枪管节套护罩。这些装具接口与95-1式枪族的模块接口通用,因此也能挂载在95-1式枪族的携行装具上,满足了通用化的要求。背囊背面安装有肩垫和腰托,供士兵背负时使用。
  除此之外,携行装具中还包括枪背带、附品工具包、枪衣和收储袋,可以根据射手的需要选择使用。
  整套携行装具可收纳在收储袋中。
  背架设计
  该携行装具背架的设计具有优良特性,其接近人体背部的曲线,使携行装备时的重量得以均匀分布,克服了集中受力的弊端。背架的总体高度依据分解后的狙击步枪长度而设计;背架两端设有腰托,利用腰托的左右支撑结构使背架离开人体,携行时不与人体碰击,满足了携行舒适性要求。
  背架上设计的机匣、枪管专用托架及快速锁定装置可使狙击步枪分解后携行时能固定在背架上,防止机匣、枪管在携行时左右窜动。该托架及锁定装置采用薄钢板制作,经冲压延伸加工而成,强度高、操作简便。携行武器时摆放固定一次到位,使被携行的武器装备与背囊形成一体,安全、可靠。
  背架的肩垫、背垫和腰托内衬选用交联聚乙烯泡沫塑料与橡胶泡沫复合板材等新型材料制作,新型材料优于普通的发泡材料,能有效增加负重的缓冲,提高携行的舒适性。各固定带、连接带均采用高强度、耐腐蚀、性能稳定的织带制作而成。
  枪衣设计
  枪衣采用1100D高强涤纶阻燃防水数码迷彩牛津布制成,满足热枪也可携行的要求。该枪衣设计为全打开式结构,可实现带枪衣架枪,有较好的伪装功能。枪衣启闭方式采用拉链与尼龙搭扣共用结构。拉链的拉头上配装有新设计的专用锁定装置,使拉链不会轻易开启,提高了拉链闭合的可靠性。尼龙搭扣扣合于拉链之上,有效提高了全枪密封、防沙尘及浸水性能。使用两条枪背带与枪衣背带钩挂环结合,可双肩背负全枪,提高了背负的舒适性。

qibq20121509-1-l.jpg
qibq20121509-2-l.jpg
qibq20121509-3-l.jpg

中国“第一”军用大 口径狙击步枪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

中国“第一”军用大 口径狙击步枪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
大口径狙击步枪研制起因
  随着战争形式的转变,以前大规模的集团对峙战争已经很少发生,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小规模的特种作战。另一方面,当前武器装备水平日益提高,战场上各种高价值的器材目标逐渐增多,如装甲运兵车、直升机、雷达站、防空导弹、通信设备、油库和弹药库等,且交战距离不断拉大,而传统的中、小口径狙击步枪无法满足远距离上的战术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用最经济、最快捷的方式在远距离上对其实施精确打击,是世界各国努力寻求的方向。
  美军于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了M82 12.7mm系列半自动狙击步枪,并在历次作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近年来随着反恐战争的升温,加上恐怖分子、犯罪分子的装备越来越先进,国际上对大口径狙击步枪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大。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边境防御及反恐作战需要大口径狙击步枪,如在登陆与反登陆及守岛等作战中,大口径狙击步枪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我国急需研制自己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填补我国在这一武器装备领域的空白,并满足实际作战需求。
  回望研制历程
  早在1999年,项目组就已开始了大口径狙击步枪的方案论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储备进行了多个总体技术方案的论证,先后设计了多个不同结构原理的方案,试制出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必要的验证试验,2006年4月,确定了最终研制方案。
  2006年5月大口径狙击步枪开始正式立项研制,研制工作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走军、地结合与厂、所结合的道路。 整个研制过程历经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分为初样机和正样机两个阶段)、设计定型阶段。2006年12月通过方案评审,2007年11月通过初样机评审,2009年4月通过正样机鉴定,2009年12月通过设计定型试验和部队试验,2010年5月通过设计定型审查,2010年8月批准设计定型。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主要发射狙击弹、多功能弹,也可使用现役各型12.7mm制式枪弹,配装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或红外瞄准镜,具备昼夜作战能力,环境适应性好。其可实现对1000m距离内重要的有生目标的精确打击和对1500m距离内的轻型装甲车辆、飞机、油库、通信设备等器材目标的高效毁伤,作战用途广泛。
  结构特点揭示
  结构组成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采用导气与枪管短后坐混合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半自动发射方式。全枪由枪管部件、机匣部件、枪机部件、发射机部件、枪尾部件、弹匣部件以及附件组成。
  枪管部件由枪管、枪管簧组成。枪管采用精锻工艺制造,通过改进枪管镀铬工艺,提高弹膛、线膛尺寸公差要求,确保了射击精度及寿命要求。枪管簧位于枪管后部上方,枪管后坐时可有效吸收后坐能量,进一步保障射击精度。
  机匣部件采用前钢后铝结构,机匣体上部嵌有钢制瞄准镜座。两脚架可伸缩,长度可调,且可前后折叠。机械瞄具由准星、表尺组成,分别设于机匣前后方。准星可进行高低调整,表尺可实现方向调整。表尺和准星在使用时竖起,不使用时可折叠。
  为便于精确瞄准及在夜间瞄准射击,该枪配套使用白光瞄准镜和红外瞄准镜进行精确瞄准射击。机匣上设有光学瞄准镜接口,白光瞄准镜和红外瞄准镜通过瞄准镜座连接在机匣瞄准镜导轨上。
  枪机部件由枪机框、枪机等组成。枪机的开闭锁凸笋与枪机框的开闭锁曲线槽配合完成开闭锁动作。枪机头部设有3个闭锁突笋;枪机框上安装有复进簧筒、复进簧、枪机缓冲装置及导气装置,枪机缓冲装置由枪机缓冲簧和橡胶缓冲垫共同组成,起缓冲作用,以保障射击精度。导气装置包括活塞、活塞簧及气体调节器。
  发射机部件由握把、发射机、保险等组成。该枪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设有二道火功能。该枪具有枪机不到位保险、手动保险及击针惯性击发保险。
  枪机不到位保险确保枪机未闭锁或闭锁后复进不到位时不能解脱击锤,从而起到保险作用。手动保险机构由保险手柄、保险杠杆、保险杠杆簧等组成。当保险手柄扳至“0”位置时,保险杠杆限制住阻铁,使其不能转动,无法实现击发,起到保险作用。只有当保险手柄扳至“1”位置时,杠杆让开阻铁,阻铁才能回转,实现击发动作。击针惯性击发保险确保枪机未回转闭锁时,击针被枪机阻挡而无法前移,起到保险作用。只有枪机回转闭锁后,击针才可以前移,实现击发动作。
  枪尾部件由肩托、贴腮板、枪托、支撑杆、背带环等组成。其中贴腮板、枪托底部的支撑杆高度均可调。
  该枪采用双排双进弹匣供弹,弹匣容弹量5发。弹匣侧面设有余弹观察孔,底部设有漏沙孔。每支枪配2个弹匣。
  随枪附件包括通条、气室清除器、耳塞、油壶、内六角扳手、毛刷及其他备用工具。
  自动原理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采用导气与枪管短后坐混合式自动原理。击发后,在膛底压力作用下,枪管、枪机首先压缩枪管簧和复进簧一起后坐;当弹头通过枪管导气孔时,部分火药燃气进入气室,冲击活塞并推动枪机框向后运动。枪管、枪机一同后坐一段距离后,枪管受枪管固定栓限制而停止后坐,并在枪管簧作用下先行复进到位,枪机则单独后坐;与此同时,枪机框相对枪机走完开锁前自由行程后,迫使枪机回转开锁,并带动枪机一起后坐。枪机框带动枪机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同时压倒击锤待击,压缩复进簧。当枪机框后坐到位后,依靠枪机缓冲簧、复进簧储备的能量推机框并带动枪机复进,完成推弹入膛和迫使枪机回转闭锁等动作。枪机闭锁后,枪机框继续复进走完闭锁后自由行程,压下不到位保险,复进到位。
  代表轻武器研制新水平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精度高、质量轻、体积小,枪管、弹匣等可分解携行,分解结合不需专用工具,勤务性及机动性好。其大量采用铝合金及工程塑料,造型美观,质量轻便,并具有较高的防腐性能。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经部队试验后获得极高评价,现已装备部队。该枪代表了我国轻武器研制的新水平。
qibq20121503-1-l.jpg
qibq20121503-2-l.jpg
qibq20121503-3-l.jpg



DBT10式12.7mm狙击弹


全弹设计简单且彰显新颖
  DBT10式12.7mm狙击弹全弹仅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及底火4部分组成,全弹长147mm,全弹质量130g,弹头质量46g,初速820m/s。该狙击弹虽然零部件数量少,但结构设计方面却有诸多新颖之处。为保证射击精度要求,狙击弹设计加工、装配质量高。
  该弹独特之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弹头 该狙击弹的弹头由弹头壳、钢心、铅垫组成。其结构与12.7mm大口径机枪弹相比,零部件数量少,因而累计公差小,容易控制弹头的装配质量。
  弹头壳采用纯铜材料制成,便于加工和减小对枪管内膛的磨损。钢心采用平顶形式,其与弹头壳的前尖部形成空腔,有利于装配和调整质心位置。而普通12.7mm大口径机枪弹的钢心多数采用尖头结构,其与弹头壳的前尖部无空腔。
  铅垫位于弹头壳后部,主要作用是密封弹头壳尾部,并降低弹头在飞行过程中底部形成的空气涡流,以减小弹头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使弹头的速度不会衰减过快。
  弹壳 该狙击弹的弹壳长度、底部厚度、弹壳内部容积等均进行了优化设计,特别是优化设计了弹壳斜肩与枪械弹膛定位斜面,使两者锥度相同,以保证每发枪弹与弹膛贴合紧密、牢固、一致。
  发射药 狙击弹采用新型发射药,其燃烧的均匀性及一致性好,初速变化小。发射药的尺寸及其钝感剂的组配工艺优化合理,枪口火焰小,隐蔽性好。
  四大措施严格保障射击密集度及杀伤效果
  该狙击弹从结构设计、外形优化、材料选用及加工工艺控制等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故射击密集度及杀伤效果比其他12.7mm大口径机枪弹有极大提高。
  结构设计简单新颖
  根据战术技术指标要求,该弹应在1 000m处杀伤重要有生目标,而不需要具有燃烧、曳光等其他功能,设计人员尽量简化全弹零部件并优化结构设计,特别是将弹头中的钢心设计成平顶结构,并使其与弹头壳前端形成空腔。采用空腔结构设计的优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便于弹头质心和阻心的调整,提高弹头飞行稳定性;二是钢心与弹头壳的配合牢固可靠,提高弹头装配一致性;三是弹头碰击有防护装具(如头盔等)的有生目标时,具有防跳作用,且弹头壳更容易破裂,减小了钢心破壳时的能量消耗,使其更容易穿透防护装具,提高弹头对有生目标的杀伤效应。
  外形优化科学合理
  针对狙击弹应具有高精度的特性,研制人员优化了弹头的外部形状。一是弹头尾部设计成长尾锥形状,有利于降低飞行过程中弹头底部形成的涡流,减小气动干扰;二是弹头弧形部经过优化设计,使弹头头部更尖锐,弹体形状较好,弹道更为低伸,直射距离增加,进而使狙击步枪的瞄准更加直观方便。
  材料选用有利于保证精度
  高精度狙击步枪的生产成本较高,特别是其枪管内膛的加工比较精密。如果采用覆铜钢弹头壳的弹头,对枪管内膛磨损严重,影响射击精度,故狙击弹的弹头壳采用比钢材硬度小的纯铜材质制成,铜材虽然比钢材的成本高,但对保证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有利。
  加工工艺严格控制
  我国军工生产中的标准弹主要用于检验枪械(如弹道枪、新生产出的枪支等)的初速是否合格。标准弹的加工工艺要求较其他弹种严格,每发标准弹的初速值比较接近。由于狙击弹是高精度弹种,为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射击密集度和准确度,故其机械加工工艺按照同口径标准弹的标准严格执行,包括各零部件尺寸,特别是关键尺寸的公差范围更是严格控制。弹壳收口部、内部容积的大小也严格控制,并保证装药量严格相同,使每发枪弹的质量、膛压、初速值最大程度保持一致。
  此外,还采取了其他許多措施,如发射药与底火的匹配也进行了优化,使枪弹的内弹道性能更加稳定等。
  上述设计及加工工艺的精密要求,保证了该狙击弹具有良好的射击密集度和准确度,其在1000m处,3发弹的散布圆直径为62cm。其射击精度指标接近当前同类武器国际领先水平,且该弹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大口径狙击弹的空白。
qibq20121504-1-l.jpg
qibq20121504-2-l.jpg



DBJ10式12.7mm多功能弹

DBJ10式12.7mm多功能弹是一种高精度反器材弹药,该弹同时具备穿甲、燃烧、破片杀伤多种终点效能,远距离精度高,不含炸药,是我国枪弹领域的一次技术创新。
  该弹全弹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和底火等组成。弹头主要由弹心、尼龙风帽、燃烧剂和底托组成。其中,弹心采用现代穿甲弹常用的钨合金材料,能保证弹头的穿甲能力;头部为尼龙风帽,内含燃烧剂;弹壳为制式12.7×108mm涂漆钢弹壳;底火采用伯尔丹式无锈蚀底火;发射药采用内弹道燃烧稳定的单基发射药。
  技术特点
  围绕着实现远距离高精度、高后效毁伤的目标,研制过程中,研究团队对该弹的设计非常精细,从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设计上可谓独具匠心。
  首先,该弹应用横向效应增强原理来实现穿甲、燃烧和破片效应。横向效应增强原理是最近几年在弹药领域崭露头角并获得成功的一种去掉炸药并实现爆炸功能的理论。其原理是在一个筒形弹心内部装填惰性物质,在弹头撞击到靶标时,惰性物质受到高速挤压,筒形弹心内部就会产生高达上Gpa的压力,从而使得弹心获得爆炸的原动力,并且在穿过靶板后,弹心内部压力释放,使得弹心炸裂,达到炸药爆炸形成破片的效果。12.7mm多功能弹是我国首次应用该原理的枪弹,并在该原理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获得较大成功,其破片效果完全能达到甚至超过以前的穿爆燃弹破片效果,对于不同厚度的靶标均有较好的适应性,不管是厚度10mm的钢板,还是厚度仅1mm的薄钢板,都能在穿过目标后形成足够数量的破片,实现了高后效的毁伤效果。
  其次,为了配合横向效应结构,弹头外形进行了优化,弹头整体修长,头部尖锐,能获得很好的气动外形,速度衰减小,保证了该弹在1500m远距离处仍能具有足够的动能;弹头圆柱部长度也进行了精心设计,既能保证弹头在枪管内运动的平稳,又能保证弹头在半约束期内稳定地飞出枪口;弹头底部特意设计了尾孔,能够利用尾孔的深度来调整弹头质心位置,从而控制弹头阻心距,获得良好的飞行稳定性。
  再次,该弹的发射药也极富特色。在轻武器行业常说“枪要走,弹先行”,就是说在枪、弹共同研制过程中,弹药的研制是基础,应提前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研制进程顺利进行。而在弹药研究领域,发射药又是先决条件。12.7mm多功能弹的发射药采用了经过精心优化设计的单基发射药,其制造工艺要求较普通发射药严格,使得其内弹道性能非常稳定,速度跳差小,为保证弹药精度创造了条件;而且应用该发射药后,经过合理的内弹道设计,将燃烧结束点提前,使得多功能弹枪口膛压低,枪口噪声、枪口焰也相应减小,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枪口特征,减小狙击手暴露的可能。
  另外,该弹制造工艺精细,全弹的加工、装配基本上按照检验武器的标准弹工艺制造,也为保证该弹的远距离精度提供了条件。
  性能突出
  DBJ10式12.7mm多功能弹作为配用于12.7mm狙击步枪系统中的一个弹种,肩负着完成远距离高精度、高效毁伤的使命,经过研究团队数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较好地满足了系统要求。实弹射击中,该弹配用狙击步枪在1 500m距离上3发弹散布圆直径在1.5m以内,加上该弹具有的穿甲、燃烧和破片杀伤功能,从而保证了该弹能够实现远距离毁伤雷达、车辆、导弹等目标。

qibq20121505-1-l.jpg
qibq20121505-2-l.jpg
qibq20121505-3-l.jpg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是一种微型昼用火控系统,配装在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上,用于精确打击1000m内的重要有生目标,毁伤1500m内的轻型装甲车辆、飞机、油库、通信设备等高价值目标。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白光瞄准镜采用6~9倍连续放大倍率,能自动测距、测温、测俯仰角,并自动解算射击诸元(含人工输入横风修正量)、自动设定瞄准距离。使用该瞄准镜可提高武器的反应速度和首发命中率,充分发挥武器的效能。
  解析结构及工作原理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测距合一白光瞄准镜质量1.6kg,由激光测距模块、弹道解算模块、射距装定模块及瞄准模块等组成。瞄准镜下方装有连接机构,用于将白光瞄准镜安装在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上。白光瞄准镜的开关设在镜身后上方,打开开关,然后操作镜身顶部的相应按键(其按键设置及功能与红外瞄准镜顶部的按键相同,详见《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一文),即可完成测环境温度、测俯仰角等功能。而激光测距模块的开关单独设置,其通过外接电缆可固定在狙击步枪的握把处,射手无需移动手的位置即可控制测距模块完成测距功能。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的工作方式如下:打开电源,瞄准镜系统开始自检,自检结束后处于准备状态。当射手发现目标并选好弹种后,打开激光测距仪,测出目标距离。弹道计算机根据测出的目标距离、当时的气温和武器系统的俯仰角,调出事前存入的相应弹种射表,解算出射击诸元并装定距离表尺,在分划板上显示出瞄准点,射手用瞄准点瞄准目标即可射击。瞄准镜不需要供电即可对目标进行放大,以便于观察。
  YMA09式12.7mm狙击步枪测瞄合一白光瞄准镜分划板上刻有左右两列黑色分划刻线,分别对应狙击弹与多功能弹两个弹种。选择不同的弹种并解算出弹道后,明显的红色“T”字形瞄准点会自动显示在左列或右列分划刻线的适当位置。也就是说,当白光瞄准镜正常工作时,不必看分划刻线,而用自动生成的“T”字形瞄准目标即可。而黑色瞄准分划线主要供白光瞄准镜电池能量不足时使用,这种设计极大地方便了白光瞄准镜的使用。
  性能出众 亮点突出
  该瞄准镜首次将变倍瞄准技术、高亮的LED面阵显示技术、弹道解算及自动装定表尺技术集成于一体;镜枪连接采用与皮卡汀尼导轨相似的结构,抗冲击能力强,零位走动量小(±0.3密位);测距精度高(±2m)。
  亮点一:变倍枪瞄,缓冲可靠
  该瞄准镜采用6~9倍连续光学变倍方式,以满足射手不同任务的需求,提高了瞄准精度;镜枪连接采用与皮卡汀尼导轨相似的结构设计,并采用平行四边形杠杆减震技术,抗冲击能力强;首次将钛合金材料应用于镜枪连接座,减小了零位走动量。
  亮点二:高亮LED分划,自动装表
  测距完成后,弹道计算机根据目标距离、温度、倾角、大气压(海拔高度)等参数解算出装表量,并将装表量传送给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将装表量换算为射击瞄准分划移动量,并在分划板适当位置以高亮LED显示出红色“T”字瞄准分划,非常清晰。
  亮点三:光学分划,保障使用
  瞄准镜从实战需要出发,除电子分划外,还设计有可调整零位的光学分划(分划板上的黑色刻度),解决了电能不足或者光电器件出故障时瞄准镜不能使用的问题。
  亮点四:快速全参量的解算
  弹道解算时实时采集各种信息,综合距离、倾角、横风、气温、大气压等多项修正量,使瞄准点修正准确,极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创新技术 一流水平
  该瞄准镜将传统的白光瞄准镜和现代火控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供白天使用的微型火控系统,满足了精确打击武器系统对瞄准镜的特殊要求。其集成度高,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便,抗冲击能力强、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人机效能。

qibq20121506-1-l.jpg
qibq20121506-2-l.jpg



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

与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配套的YMH10式红外瞄准镜是国内首款应用先进非致冷红外技术的轻武器瞄具。与其他微光等夜视装备相比,该红外瞄准镜在识别距离、瞄准精度方面有了大幅提高,极大提升了我军的夜战水平,填补了我国枪用红外瞄准镜的空白。
  军用红外热像技术的发展
  国外先进国家的军用红外技术起步较早。1960年代,第一代红外探测器出现,其采用制冷型单元或线列的红外探测器,如HgCdTe、InSb、PbS等红外探测器,这些产品成本高,需要制冷和光机扫描,分辨率和速度均受到限制,其应用范围局限在军事领域。
  1980年代,进入第二代制冷型红外焦平面阵列发展时期,探测器由单元或线列走向面阵列,发展成为红外焦平面阵列。其无需光机扫描,改善了分辨率和速度,大大提高了红外成像技术的水平并扩大了应用领域。但其需要制冷,质量体积较大,且价格昂贵,因而应用受到了限制。
  1990年代中期,美国采用室温工作的第三代固体红外焦平面阵列,即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完全克服了前两种红外技术的缺点,其优势体现在:第一,其在室温条件下即可工作,无需制冷,减小了体积、降低了功耗,而且可靠性也大大地提高;第二,降低了成本,可与集成电路兼容。
  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更为先进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技术,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现已批量装备部队,包括中波红外及长波红外热像仪,用于军队红外预警、导弹制导、单兵手持观察及瞄准。
  我国的红外技术起步于198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至今仍大量使用第一、二代红外夜视器材,并且多数用于单兵手持、装甲车辆等的观察系统,性能较低,且价格较高,已不适应于现代战争发展的需要。
  为追上国外先进光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我国在研制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系统时,决定配套采用非致冷红外技术的夜视瞄准镜——201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研发成功。
  功能多样 魅力无穷
  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主要由物镜、目镜、显示器、激光测距机、操作按键、调焦手轮、电池及镜枪连接座等组成。
  当被观察目标经物镜成像于焦平面上时,经驱动、图像处理电路生成视频信号,输入到显示器上显示,然后通过目镜即可看到目标红外图像。
  该红外瞄准镜集成有非致冷红外技术、人眼安全激光技术、微显示技术、自动解算及装表技术,具有亮度调整、适时信息显示、测距、测温、测角、弹道自动解算,自动装表等多重功能。使用时,首先选定弹种(狙击弹或多功能弹),完成测距后,计算机将弹种对应的初速、膛压等参数及自动测得的温度、倾角信息与已输入计算机的射表进行对照解算,可自动生成瞄准分划,供狙击手瞄准使用。
  该瞄准镜质量为2.5kg,对运动单兵的识别距离为600m,对运动车辆的识别距离为1500m,视场范围为10°×7.5°,具有狙击弹、多功能弹2个弹种的弹道装定功能,装表范围为100m~1500m。
  该红外瞄准镜的操作按键共有5个,位于镜身顶部,分别为“触发”键、“弹种”键、“功能”键、“+”键及“-”键。“触发”键用于测距,“弹种”键用于弹种选择,“功能”键用于校枪、温度显示、角度显示、零位检测、横风修正,“+”键用于观察天空和地面目标的天地模式/普通模式转换,“-”键用于手工补偿。
  该红外瞄准镜的显示屏上有固定显示和适时显示的各种信息。固定显示信息包括电量标志、被测目标的方位角、高低角及瞄准分划;适时显示信息包括测距分划、当前温度、当前角度、校枪、横风修正、目标距离等。
  五大技术集成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红外瞄准镜是我国第一种集成非致冷红外技术、人眼安全激光技术、微显示技术、自动解算及装表技术等的轻武器瞄具,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物镜设计采用非球面设计,设有镀制增透膜,观察距离远,瞄准精度高。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结构紧凑,体积和质量小,抗冲击能力强;操作界面人性化设计,方便快捷,人机工程好。

qibq20121507-1-l.jpg
qibq20121507-2-l.jpg
qibq20121507-3-l.jpg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系统瞄具电池充电器

研制过程
  瞄具电池充电器自2007年11月开始立项,经过方案论证、原理样机、初样机、正样机各阶段的研制、试验、改进,通过不断优化方案,产品的可靠性稳步提高,于2009年4月通过正样机鉴定,并于同年6~11月,随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系统在国家靶场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经过性能检查与测量、运输试验、电源适应性试验、过热保护性能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等重重试验考核后,顺利设计定型。
  产品展示
  该充电器采用恒流限压的方式工作,由市电或车载电源供电,可以实现为白光瞄准镜电池、红外瞄准镜电池同时或分别充电,利于实施战场保障。该充电器整体外观为箱式造型,主要由充电器外壳、面板部件、交直流充电电缆、背带组件等组成。
  充电器外壳选用质量较轻的塑料材质,有效减轻了质量,全质量仅2.5kg,携行方便。电路部分均固定于面板上,可以整体拆卸,便于维修。交直流充电电缆采用航空接头与充电器主体连接,可确保连接可靠。电池盖采用螺纹锁紧的方式固定电池,确保用于供电的车辆在各种极端路面上行驶时,充电安全、可靠。打开电池盖装入电池,将电缆接头插入市电或车载电源插座,即可进行充电。背带通过螺钉固定于充电器外壳上,连接牢固可靠。
  充电电路主要由AC(交流)/DC(直流)转换部分、DC/DC充电部分及反馈控制部分组成,采用高频开关技术和PWM脉宽调制技术实现电能转换和充电状态控制。其具有交、直流两种工作模式,可用交流220V和直流24V电源分别供电,使用交流220V电源供电时,经过AC/DC转换,得到直流24V,再分别经过DC/DC转换为两种瞄具电池同时或分别充电。使用直流24V电源供电时,直接经过DC/DC转换为两种瞄具电池同时或分别充电。
  为确保充电安全、可靠,充电器具有过热保护功能。在充电过程中,电池过热(达到65℃)时,充电器可以自动断电,停止充电,避免电池过热甚至发生爆炸现象。

qibq20121508-1-l.jpg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携行装具

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携行装具采用背架与背囊相结合的方式,背架的一部分支撑在背囊背部的外侧,而背架上的机匣、枪管专用托架及快速锁定装置则位于背囊的内部。将狙击步枪分解成枪管及机匣组件两大部分,分别固定在背囊内部相应的托架上,由快速锁定装置进行固定。背囊最上方带有拉链,拉上拉链即可牢固、安全携行枪支。
  背囊采用模块化组合,除携带枪支外,其正面还可以挂载各种装具,包括弹匣袋、枪弹袋、附件袋、白光瞄准镜袋、红外瞄准镜袋、瞄具附件包和枪管节套护罩。这些装具接口与95-1式枪族的模块接口通用,因此也能挂载在95-1式枪族的携行装具上,满足了通用化的要求。背囊背面安装有肩垫和腰托,供士兵背负时使用。
  除此之外,携行装具中还包括枪背带、附品工具包、枪衣和收储袋,可以根据射手的需要选择使用。
  整套携行装具可收纳在收储袋中。
  背架设计
  该携行装具背架的设计具有优良特性,其接近人体背部的曲线,使携行装备时的重量得以均匀分布,克服了集中受力的弊端。背架的总体高度依据分解后的狙击步枪长度而设计;背架两端设有腰托,利用腰托的左右支撑结构使背架离开人体,携行时不与人体碰击,满足了携行舒适性要求。
  背架上设计的机匣、枪管专用托架及快速锁定装置可使狙击步枪分解后携行时能固定在背架上,防止机匣、枪管在携行时左右窜动。该托架及锁定装置采用薄钢板制作,经冲压延伸加工而成,强度高、操作简便。携行武器时摆放固定一次到位,使被携行的武器装备与背囊形成一体,安全、可靠。
  背架的肩垫、背垫和腰托内衬选用交联聚乙烯泡沫塑料与橡胶泡沫复合板材等新型材料制作,新型材料优于普通的发泡材料,能有效增加负重的缓冲,提高携行的舒适性。各固定带、连接带均采用高强度、耐腐蚀、性能稳定的织带制作而成。
  枪衣设计
  枪衣采用1100D高强涤纶阻燃防水数码迷彩牛津布制成,满足热枪也可携行的要求。该枪衣设计为全打开式结构,可实现带枪衣架枪,有较好的伪装功能。枪衣启闭方式采用拉链与尼龙搭扣共用结构。拉链的拉头上配装有新设计的专用锁定装置,使拉链不会轻易开启,提高了拉链闭合的可靠性。尼龙搭扣扣合于拉链之上,有效提高了全枪密封、防沙尘及浸水性能。使用两条枪背带与枪衣背带钩挂环结合,可双肩背负全枪,提高了背负的舒适性。

qibq20121509-1-l.jpg
qibq20121509-2-l.jpg
qibq20121509-3-l.jpg
不错哦哦哦哦
这字也太多了。。
喜之狼 发表于 2012-8-23 11:54
中国“第一”军用大 口径狙击步枪QBU10式12.7mm狙击步枪

中国“第一”军用大 口径狙击步枪QBU10式12.7mm ...
这全套得有多重啊??还有没看出文中说的美观在哪……
学习学习!
基础资料难得,谢谢!
好几张图没看到过,那个跳炸有点意思哈。
文章太长,人很困,回头慢慢看。
不过,我对35毫米枪挂榴弹就有疑问:该弹采用钨合金预制破片,这也太奢侈了吧?这种榴弹是需要大量装备的,成本可不低,有很多弹种都等着用钨合金,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为了12米的杀伤半径,不值!


文章不错,就是35榴弹的杀伤半径比40榴弹大一倍的数据太坑爹。40榴弹的破片呈球形散布,而35弹是扇形散布,35弹的实验数据是在弹体垂直于地面的理想状态下取得的,与实际使用状态严重不符,不知道这种自欺欺人的实验方法为什么几十年不改?在实弹射击中,40弹的杀伤面积应该是35弹的数倍。

文章不错,就是35榴弹的杀伤半径比40榴弹大一倍的数据太坑爹。40榴弹的破片呈球形散布,而35弹是扇形散布,35弹的实验数据是在弹体垂直于地面的理想状态下取得的,与实际使用状态严重不符,不知道这种自欺欺人的实验方法为什么几十年不改?在实弹射击中,40弹的杀伤面积应该是35弹的数倍。
新兵来学习~\(≧▽≦)/~啦啦啦
好文
相当不错的文章 但是不会有版权问题吗
采用自准直成像原理的YMAL10-35式白光瞄准镜是不是就是红点镜?
还有M99的大狙呢?这个不是说已经装备部队了吗?怎么又来个10式涅?
本来要贴YMH10式12.7mm狙击步枪的,还好看到楼主贴出来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