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沐风雨 壮心不已志常在——访原海军装备部副部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9:21:34


碧海蓝天沐风雨 壮心不已志常在
——访原海军装备部副部长赵登平


发布时间: 2012-08-01  |   作者:杨兰 曹璇


http://www.stdaily.com 2012年08月0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杨兰 曹璇




在海上执行任务 (资料照片)
与中科院领导交谈
与记者交流
    编者按中国近代海军的成立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中叶,从那时算起,迄今已有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新中国人民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到今天也已经走过了63年的发展历程。今天的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已经成为一支拥有五大兵种,装备精良,举世瞩目的强大海上力量。中国海军的建设成就是一代一代海军人在党的领导下沥尽心血、艰辛努力共同缔造的。这其中也包括许许多多海军装备战线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奉献。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海军装备部原副部长赵登平少将就是其中的一员。在我国的第八个“航海日”(7月11日),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     ■人物小传
    赵登平 197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现电子工程系),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海军少将。历任海军装备部电子部处长、军事代表局副局长、专项办公室副主任、电子部部长、海军装备部总工程师、海军装备部副部长。长期从事海军装备技术工作,多年来,先后参加并组织领导完成了多项武器装备和系统的科研和试验工作,相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为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科学中国人”2008年度人物。现为全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国防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先进技术学院指导委员。
    增强海洋意识
    捍卫海洋权益
    对赵登平少将我们早有所闻,初次相见,他的热情、爽朗和快人快语,让我们印象深刻。他说:“你们想让我谈谈工作经历和业绩,我看就算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本人微不足道,也不想总去数走过的脚印。我们还是谈谈海洋权益吧。”他在接受采访时,首先提及的就是关于海洋权益方面的问题,言谈间充满了一名海军军人对海洋的热爱和激情。
    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在海洋方面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对于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稳定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赵登平将军介绍说:“所谓国家海洋权益就是国家在海上所拥有的权力和利益的统称。通常包括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安全权益等方面。以经济权益为例,我们不仅要知道,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我们还要知道,我们的‘海洋国土’即国家管辖海域面积约为400多万平方公里。这其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鱼类、海产品)和非生物资源(能源、矿产品)。海洋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蛋白质和能源矿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如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经济的未来在海上。”
    海洋中蕴藏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即深海海底下形成的甲烷水合物,也称为固态天然气。其能量密度不仅远高于石油,而且是一种洁净能源,是后石油时代主要的替代能源之一。目前仅在我国南海北部已探明的可燃冰蕴藏量就相当于350亿吨石油。据专家估计,南海海域的可燃冰资源总共约相当于650亿吨石油,如能有效开发利用,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需求量计算,可用约130年。
    赵登平还援引了另外一个例子。他列举说,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如今我国可耕地面积为18亿亩,居世界前列。但若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可耕地面积仅有1.3亩。由于种种原因可耕地面还在逐年减少,人口却在逐年增加,政府为此明确规定18亿亩是红线,不能再减少。可见保持可耕地面积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而在海上,我国5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海域就有约30亿亩,如果能充分开发利用,其产生的价值可相当于增加10亿亩可耕地。这是多么可观的效益!
    当我们问赵将军:“你长期从事海军装备技术工作,怎么对海洋权益方面如此了解和关心?”
    他笑着说,“我最早是在2003年第一次受邀到国防大学讲课时开始涉及和关注国家海洋权益问题。这些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解掌握有关海洋权益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先后到科研单位、部队、工厂和军内外院校作了几十场报告,宣传介绍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有关情况,很受欢迎,效果很好。我这样做,只是想以一个海军老兵的微薄之力,为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做些贡献。今年对蛟龙号的报道要好,海洋意识在社会和国民中还是很淡薄的。因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除了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外,增强全体国民的海洋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我曾对有关方面提出建议,要把增强海洋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从小学、中学开始;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时机、各种形式。”
    科学体系建设
    创新海军发展
    谈到海军发展建设,赵登平将军说,当前,海军建设迎来了非常好的历史契机:首先,国家利益和安全空间已经由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拓展到海洋、太空和电磁网络空间。海洋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空间拓展的重要方面。中国的和平崛起,呼唤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海军将发挥更加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再者,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建设强大海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国家建设发展和安全利益有强烈需求,国家经济和工业科技实力有强有力的保障,这就是海军建设的历史性契机。作为海军人,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海军建设发展的各项精神指示,为建设强大的中国海军继续努力拼搏,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赵登平将军长期从事海军装备技术的研发和管理工作。说到海军装备建设,他一直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海军装备战线的老兵,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他言语中流露更多的,是对海军装备事业的挚爱,引以自豪的是几十年来,不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始终没有离开专业,没有脱离技术。
    赵登平介绍说,海军拥有五大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因此海军装备的种类之多、技术之复杂、尤其是先进武器装备技术含量之高居于全军之首。由此可见,海军装备建设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新中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缴获接收阶段”,主要是缴获国民党海军的装备和接收前苏联的部分海军装备;第二阶段是“引进仿制阶段”,主要是引进前苏联提供的海军武器装备并进行仿制;第三阶段是“自主研制建设阶段”,主要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工业和科技基础,全面开展各种海军装备的研究和制造,当前我国海军的装备建设发展属于第三阶段的延续。他说,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海军装备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海军的装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海军履行使命,完成各项战备、训练任务以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总结几十年的海军装备技术工作,赵将军深有体会地说,海军装备建设的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作战能力需求为牵引,以先进技术为推动,以信息系统为主导,抓好综合集成体系建设。
    以海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为例,这是海军装备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海军党委和首长的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综合集成、体系建设、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建设规律,紧紧抓住系统顶层设计和各种作战要素综合集成,按工程化方法,集中力量、统一组织、系统管理、阶段目标、不断推进,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海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和部队作战能力的全面跃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赵登平将军通过多年从事海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实践,深深地体会到:搞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明白人”。尤其作为引领者和组织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自身首先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有关知识,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能一味地喊口号空谈。第二是必须要认识和把握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按规律办事,不能站在小单位或小专业的角度搞行业自我扩张,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地打乱仗,不能只搞“锦上添花”,不解决实际问题,做表面文章。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重复建设,资源耗散,造成一堆“信息孤岛”甚至“信息垃圾”,表面上看轰轰烈烈,其实毫无用处。
    我们了解到,赵登平将军在多年的装备技术工作中是一位颇具开拓进取精神的领导者。我们接下来问道:“前不久,国家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胡主席和温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请您谈谈关于国防科技创新的情况。”
    “好。我谈一点关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会和看法,纯属个人意见。”赵将军接着说道。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自国家“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海军国家武器装备的差距,这是举世目睹的事实。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武器装备的发展模式大多数是追赶式,真正属于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不多。这里要特别说明,在国家科技创新大会上,胡主席讲话中明确创新分为三种类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客观地说,后两种创新模式我们还是有一些成果,也较容易实现。这里讲的创新不足,主要指的是原始创新不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历史性原因,我们的国防工业在涉及基础理论、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方面较为薄弱,我们的国防科技人员大多是学工出身,长于工程技术,而短于基础学科,对创新缺乏底层支持。
    二是我们的现行应试教育体制,培养的大都是趋同性思维,连考试结果都要有标准答案,所培养的学生很难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前些年,我从事国外装备技术引进工作时,发现国外有些先进装备,并没有多少我们通常认为的高新技术,其实就是源于创造性思维。有些物理现象,我们长期熟视无睹,而人家只要换一个视角,换一个思维,一切就都变了,这可不是变魔术,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当人家一介绍,我们的技术人员恍然大悟,啊哦,原来如此,这么简单!可我们就是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科研技术人员是很优秀的,差就差在创造性思维上。    三是我们的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项目统得过死,管得过细。
    四是我们科研工作的任务观太重,必须限期完成,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这样导致选择的技术方案,确定的技术途径趋于保守,不敢冒风险,不愿承受失败,一切以通过、过关、实现、完成为目的。
    五是对科技人员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导向不明确。前面已经讲过,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要有利于其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多出创新性科研成果。
    赵登平最后说:“以上一些观点和看法只是一孔之见,有感而发,并非全盘否定。只是希望为了科技创新,我们能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担当、多一些‘不拘一格降人才’。”
    栉沐风雨志不改
    屹立装备第一线
    作为多年从事海军装备技术工作的“老兵”,我们想请赵将军谈谈干装备工作有什么体会和感悟?他沉思了些许片刻,首先讲了这样一件事: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次在南海组织海上引进装备实验。当时正值12月中旬的隆冬季节,海上风浪非常大,开始处于安全考虑,暂时停止试验。同船参加试验的几名英国专家想尽快做完试验回去过圣诞节,对我们的决定很不以为然,说这点儿风浪算什么?在英国北海常年都是这样的风浪。英国专家的话给了赵登平很大刺激,为了如期完成试验,也为了让英国专家真正认识了解中国海军,经请示部队领导同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出海继续试验。他与战友们一道,顶着铺天盖地小山一样的巨浪开展试验,当时试验船上的参试人员大多数都晕船呕吐倒下了,只有负责组织指挥试验的他和另一位负责操船指挥的试验部队领导克服了晕船呕吐,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最终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在返航的途中,英国专家向中国海军翘起了大拇指。赵将军回忆:“此次试验结束后不久,某科研单位一位参加海上试验的不相识的高工同志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从这次试验,从我身上看到了中国海军装备发展的希望。”
    赵登平说道,讲这件事的目的只是想说明:装备人的职责注定了是要承受艰苦环境的磨练,迎接各种复杂情况的挑战。绝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写写文件,作作指示的机关“小官僚”,而是要在装备科研试验第一线冲锋陷阵的战士。长期以来,我的战友们或是在海上劈波斩浪,或是常年奔波在茫茫戈壁滩上;或是与潜艇官兵一同下潜到几百米深度的水下;或是与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废寝忘食攻克技术难关。我常对我的部下讲,战争年代军人建功立业在战场,和平时期海军装备人建功立业就在装备科研第一线,就在武器试验场。
    除此之外,装备人必须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装备人必须具备科学精神和应对处理复杂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装备工作绝不是简单地按上级命令指示表态应对,不是盲从。而是要在充分理解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以科学精神认真研究,制定出最合理的实施方案。因此装备人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基础,更需要高层次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具备大系统和复杂因素决策能力,
    装备人应该淡泊名利,敢当无名英雄。我们装备工作的最终用户就是部队,最终目的就是为作战部队提供性能优良、可靠、顶用的武器装备,这是一切装备技术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我海军航空兵部队地勤保障有几句很好的口号:为战斗的胜利负责,为国家财产负责,为战友的生命负责。这几句话同样可以用在装备工作上。部队在装备上出了任何问题,我们都要责无旁贷地全力解决,部队应用我们提供的武器装备完成好战备训练任务,取得战斗的胜利,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装备人应该具备很强的协调能力。装备工作面向方方面面,既有上级领导机关,又有本级司、政、后部门,既有各大军工企业集团,又有各专业研究院所,既有试验单位,又有最终使用部队,在处理解决问题时,往往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都需要发挥我们的协调能力加以妥善解决。
    装备人必须具备敢于承担风险,勇于负责的精神。就此,赵将军又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某型武器科研试验。对于这种武器来说,属于成败型试验,成功与失败往往悬于一线之间。当时发生了连续失败的状况,现场压力极大。有领导认为连续失败说明存在质量问题,要求撤场彻查整顿。而赵登平在逐一了解情况后认为实情并非如此,因为虽然连续失败,但通过故障归零,不存在低级质量问题、不存在人为管理疏漏、不存在重复性问题,因此得出结论:这是外场试验中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换句话说,这本来就是进行外场科研试验的目的。为此,他不同意撤场,坚持要求继续试验。在后续的试验中全部成功。
    第二件事:某型装备定型试验。该型装备在设计定型试验中主要性能指标都满足要求,只有一个涉及可靠性的指标差一些未达到指标要求。定型试验通不通过?大家都知道,可靠性是关乎装备质量的重要指标,按“质量问题一票否决”的要求,确定定型试验不通过的结论是无可非议,毫无问题的。如不同意定型,后续生产无法开展,不仅生产计划完不成,而且将进一步影响部队如期投入使用。这么办?赵登平和他的战友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最后他决定先通过定型,在后续生产中解决可靠性问题。我们问他当时是根据什么做出这样如此冒风险的决定?赵将军回答:“一是基于专业知识的科学态度,二是基于真正为部队着想的负责任态度。首先,可靠性指标是一个概率统计值,是按照试验大纲规定的方法通过一定样本数的试验结果计算得出的。而实际试验结果虽然未达标,但差距不是很大,说明基本质量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如果当时的试验结果与指标要求差距较大,我是绝不会同意定型的)。其次,按照可靠性工程,可靠性是可以通过后续改进工作实施增长的。这就是我做决定的底数。先定型。然后结合后续批量生产进行可靠性增长,实现”双赢“。我的军代表战友据此提出了很好的处理方法,即‘固化不僵化,更改不乱改’,妥善地解决了技术状态固化与可靠性改进之间的矛盾。最后,我们不仅通过可靠性增长达到了装备可靠性指标要求,而且按计划完成了装备批生产任务,使部队及时拿到了性能优良质量合格的新型装备。”说完后,赵将军特意强调,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案特殊处理,不能援引为成例。
    在谈话中,赵将军还多次提到,我们从事装备工作的军方人员一定要处理好与地方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关系。因为海军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主要是依靠国家各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完成的。军方人员既要充分发挥好牵引、把关的作用,又不能越俎代庖;遇到问题时既要能够及时协助排忧解难,又要勇于承担责任;在装备研制试验生产全过程中做到严格考核、验收。而在具体技术方案制定、技术状态确定和技术问题处理中,要充分尊重科研生产单位的意见。赵登平说:“我与地方军工企业科研单位打了几十年交道,我归纳了三句话:第一层关系是装备采购方和承研承制方之间的合同甲乙方关系;第二层关系是共同为国家、军队建设作贡献的一条战壕的战友关系;第三层是在长期的工作与合作中,很多人成为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他说,在过去几十年的装备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国家广大科技战线、工业战线,特别是军工战线的所有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向广大工业界、科技界、军工界的同志们学习了很多,也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借此机会,要特别地感谢他们多年来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感谢多年来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
    回顾多年的装备工作经历,赵登平低调地表示最欣慰的是年华没有虚度,人生是充实的。他认为自己基本做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统一。他将做人放在第一位,人品是立身之本;其次是做事,要在岗位上脚踏实地成就事业;最后是“做官”,长期身处领导岗位,就要勇于承担、负起责任,除此之外无所它求。因而,他常以在海军装备系统中“年资最高、‘工龄’最长的老兵”自诩。
    栉沐风雨心不改,碧海蓝天壮志在。时至今日,赵登平将军尽管已年届六旬,仍然具有年轻人般的活力,旺盛的精力和激情。他目前主要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仍然保持了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将学习视为人生一大追求和乐趣,而且意志坚定,不惧困难,坚持独立思考,从点滴小事做起,亲力亲为,以执着的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完美,在不断进取和开拓中迎接新的挑战。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一名海军装备科技工作者、中国军人最动人的夺目风采。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 ... /content_501865.htm

碧海蓝天沐风雨 壮心不已志常在
——访原海军装备部副部长赵登平


发布时间: 2012-08-01  |   作者:杨兰 曹璇

http://www.stdaily.com 2012年08月0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杨兰 曹璇




在海上执行任务 (资料照片)与中科院领导交谈与记者交流    编者按中国近代海军的成立和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中叶,从那时算起,迄今已有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新中国人民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到今天也已经走过了63年的发展历程。今天的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已经成为一支拥有五大兵种,装备精良,举世瞩目的强大海上力量。中国海军的建设成就是一代一代海军人在党的领导下沥尽心血、艰辛努力共同缔造的。这其中也包括许许多多海军装备战线的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奉献。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海军装备部原副部长赵登平少将就是其中的一员。在我国的第八个“航海日”(7月11日),我们对他进行了专访。     ■人物小传
    赵登平 197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现电子工程系),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海军少将。历任海军装备部电子部处长、军事代表局副局长、专项办公室副主任、电子部部长、海军装备部总工程师、海军装备部副部长。长期从事海军装备技术工作,多年来,先后参加并组织领导完成了多项武器装备和系统的科研和试验工作,相继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为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科学中国人”2008年度人物。现为全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国防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先进技术学院指导委员。
    增强海洋意识
    捍卫海洋权益
    对赵登平少将我们早有所闻,初次相见,他的热情、爽朗和快人快语,让我们印象深刻。他说:“你们想让我谈谈工作经历和业绩,我看就算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本人微不足道,也不想总去数走过的脚印。我们还是谈谈海洋权益吧。”他在接受采访时,首先提及的就是关于海洋权益方面的问题,言谈间充满了一名海军军人对海洋的热爱和激情。
    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在海洋方面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对于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稳定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赵登平将军介绍说:“所谓国家海洋权益就是国家在海上所拥有的权力和利益的统称。通常包括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安全权益等方面。以经济权益为例,我们不仅要知道,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我们还要知道,我们的‘海洋国土’即国家管辖海域面积约为400多万平方公里。这其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鱼类、海产品)和非生物资源(能源、矿产品)。海洋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蛋白质和能源矿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如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经济的未来在海上。”
    海洋中蕴藏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即深海海底下形成的甲烷水合物,也称为固态天然气。其能量密度不仅远高于石油,而且是一种洁净能源,是后石油时代主要的替代能源之一。目前仅在我国南海北部已探明的可燃冰蕴藏量就相当于350亿吨石油。据专家估计,南海海域的可燃冰资源总共约相当于650亿吨石油,如能有效开发利用,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需求量计算,可用约130年。
    赵登平还援引了另外一个例子。他列举说,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如今我国可耕地面积为18亿亩,居世界前列。但若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可耕地面积仅有1.3亩。由于种种原因可耕地面还在逐年减少,人口却在逐年增加,政府为此明确规定18亿亩是红线,不能再减少。可见保持可耕地面积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而在海上,我国5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海域就有约30亿亩,如果能充分开发利用,其产生的价值可相当于增加10亿亩可耕地。这是多么可观的效益!
    当我们问赵将军:“你长期从事海军装备技术工作,怎么对海洋权益方面如此了解和关心?”
    他笑着说,“我最早是在2003年第一次受邀到国防大学讲课时开始涉及和关注国家海洋权益问题。这些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解掌握有关海洋权益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先后到科研单位、部队、工厂和军内外院校作了几十场报告,宣传介绍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有关情况,很受欢迎,效果很好。我这样做,只是想以一个海军老兵的微薄之力,为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做些贡献。今年对蛟龙号的报道要好,海洋意识在社会和国民中还是很淡薄的。因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除了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外,增强全体国民的海洋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我曾对有关方面提出建议,要把增强海洋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从小学、中学开始;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时机、各种形式。”
    科学体系建设
    创新海军发展
    谈到海军发展建设,赵登平将军说,当前,海军建设迎来了非常好的历史契机:首先,国家利益和安全空间已经由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拓展到海洋、太空和电磁网络空间。海洋是国家利益和安全空间拓展的重要方面。中国的和平崛起,呼唤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海军将发挥更加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再者,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建设强大海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国家建设发展和安全利益有强烈需求,国家经济和工业科技实力有强有力的保障,这就是海军建设的历史性契机。作为海军人,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海军建设发展的各项精神指示,为建设强大的中国海军继续努力拼搏,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赵登平将军长期从事海军装备技术的研发和管理工作。说到海军装备建设,他一直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名海军装备战线的老兵,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他言语中流露更多的,是对海军装备事业的挚爱,引以自豪的是几十年来,不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始终没有离开专业,没有脱离技术。
    赵登平介绍说,海军拥有五大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部队。因此海军装备的种类之多、技术之复杂、尤其是先进武器装备技术含量之高居于全军之首。由此可见,海军装备建设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新中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缴获接收阶段”,主要是缴获国民党海军的装备和接收前苏联的部分海军装备;第二阶段是“引进仿制阶段”,主要是引进前苏联提供的海军武器装备并进行仿制;第三阶段是“自主研制建设阶段”,主要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工业和科技基础,全面开展各种海军装备的研究和制造,当前我国海军的装备建设发展属于第三阶段的延续。他说,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海军装备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海军的装备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海军履行使命,完成各项战备、训练任务以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总结几十年的海军装备技术工作,赵将军深有体会地说,海军装备建设的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作战能力需求为牵引,以先进技术为推动,以信息系统为主导,抓好综合集成体系建设。
    以海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为例,这是海军装备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在海军党委和首长的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综合集成、体系建设、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建设规律,紧紧抓住系统顶层设计和各种作战要素综合集成,按工程化方法,集中力量、统一组织、系统管理、阶段目标、不断推进,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海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和部队作战能力的全面跃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赵登平将军通过多年从事海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实践,深深地体会到:搞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明白人”。尤其作为引领者和组织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自身首先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有关知识,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能一味地喊口号空谈。第二是必须要认识和把握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按规律办事,不能站在小单位或小专业的角度搞行业自我扩张,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地打乱仗,不能只搞“锦上添花”,不解决实际问题,做表面文章。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重复建设,资源耗散,造成一堆“信息孤岛”甚至“信息垃圾”,表面上看轰轰烈烈,其实毫无用处。
    我们了解到,赵登平将军在多年的装备技术工作中是一位颇具开拓进取精神的领导者。我们接下来问道:“前不久,国家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胡主席和温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请您谈谈关于国防科技创新的情况。”
    “好。我谈一点关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会和看法,纯属个人意见。”赵将军接着说道。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自国家“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海军国家武器装备的差距,这是举世目睹的事实。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武器装备的发展模式大多数是追赶式,真正属于自主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不多。这里要特别说明,在国家科技创新大会上,胡主席讲话中明确创新分为三种类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客观地说,后两种创新模式我们还是有一些成果,也较容易实现。这里讲的创新不足,主要指的是原始创新不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历史性原因,我们的国防工业在涉及基础理论、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方面较为薄弱,我们的国防科技人员大多是学工出身,长于工程技术,而短于基础学科,对创新缺乏底层支持。
    二是我们的现行应试教育体制,培养的大都是趋同性思维,连考试结果都要有标准答案,所培养的学生很难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前些年,我从事国外装备技术引进工作时,发现国外有些先进装备,并没有多少我们通常认为的高新技术,其实就是源于创造性思维。有些物理现象,我们长期熟视无睹,而人家只要换一个视角,换一个思维,一切就都变了,这可不是变魔术,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当人家一介绍,我们的技术人员恍然大悟,啊哦,原来如此,这么简单!可我们就是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科研技术人员是很优秀的,差就差在创造性思维上。    三是我们的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项目统得过死,管得过细。
    四是我们科研工作的任务观太重,必须限期完成,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这样导致选择的技术方案,确定的技术途径趋于保守,不敢冒风险,不愿承受失败,一切以通过、过关、实现、完成为目的。
    五是对科技人员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导向不明确。前面已经讲过,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要有利于其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多出创新性科研成果。
    赵登平最后说:“以上一些观点和看法只是一孔之见,有感而发,并非全盘否定。只是希望为了科技创新,我们能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担当、多一些‘不拘一格降人才’。”
    栉沐风雨志不改
    屹立装备第一线
    作为多年从事海军装备技术工作的“老兵”,我们想请赵将军谈谈干装备工作有什么体会和感悟?他沉思了些许片刻,首先讲了这样一件事: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次在南海组织海上引进装备实验。当时正值12月中旬的隆冬季节,海上风浪非常大,开始处于安全考虑,暂时停止试验。同船参加试验的几名英国专家想尽快做完试验回去过圣诞节,对我们的决定很不以为然,说这点儿风浪算什么?在英国北海常年都是这样的风浪。英国专家的话给了赵登平很大刺激,为了如期完成试验,也为了让英国专家真正认识了解中国海军,经请示部队领导同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出海继续试验。他与战友们一道,顶着铺天盖地小山一样的巨浪开展试验,当时试验船上的参试人员大多数都晕船呕吐倒下了,只有负责组织指挥试验的他和另一位负责操船指挥的试验部队领导克服了晕船呕吐,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最终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在返航的途中,英国专家向中国海军翘起了大拇指。赵将军回忆:“此次试验结束后不久,某科研单位一位参加海上试验的不相识的高工同志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说从这次试验,从我身上看到了中国海军装备发展的希望。”
    赵登平说道,讲这件事的目的只是想说明:装备人的职责注定了是要承受艰苦环境的磨练,迎接各种复杂情况的挑战。绝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写写文件,作作指示的机关“小官僚”,而是要在装备科研试验第一线冲锋陷阵的战士。长期以来,我的战友们或是在海上劈波斩浪,或是常年奔波在茫茫戈壁滩上;或是与潜艇官兵一同下潜到几百米深度的水下;或是与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废寝忘食攻克技术难关。我常对我的部下讲,战争年代军人建功立业在战场,和平时期海军装备人建功立业就在装备科研第一线,就在武器试验场。
    除此之外,装备人必须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装备人必须具备科学精神和应对处理复杂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装备工作绝不是简单地按上级命令指示表态应对,不是盲从。而是要在充分理解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以科学精神认真研究,制定出最合理的实施方案。因此装备人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基础,更需要高层次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具备大系统和复杂因素决策能力,
    装备人应该淡泊名利,敢当无名英雄。我们装备工作的最终用户就是部队,最终目的就是为作战部队提供性能优良、可靠、顶用的武器装备,这是一切装备技术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我海军航空兵部队地勤保障有几句很好的口号:为战斗的胜利负责,为国家财产负责,为战友的生命负责。这几句话同样可以用在装备工作上。部队在装备上出了任何问题,我们都要责无旁贷地全力解决,部队应用我们提供的武器装备完成好战备训练任务,取得战斗的胜利,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装备人应该具备很强的协调能力。装备工作面向方方面面,既有上级领导机关,又有本级司、政、后部门,既有各大军工企业集团,又有各专业研究院所,既有试验单位,又有最终使用部队,在处理解决问题时,往往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都需要发挥我们的协调能力加以妥善解决。
    装备人必须具备敢于承担风险,勇于负责的精神。就此,赵将军又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某型武器科研试验。对于这种武器来说,属于成败型试验,成功与失败往往悬于一线之间。当时发生了连续失败的状况,现场压力极大。有领导认为连续失败说明存在质量问题,要求撤场彻查整顿。而赵登平在逐一了解情况后认为实情并非如此,因为虽然连续失败,但通过故障归零,不存在低级质量问题、不存在人为管理疏漏、不存在重复性问题,因此得出结论:这是外场试验中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换句话说,这本来就是进行外场科研试验的目的。为此,他不同意撤场,坚持要求继续试验。在后续的试验中全部成功。
    第二件事:某型装备定型试验。该型装备在设计定型试验中主要性能指标都满足要求,只有一个涉及可靠性的指标差一些未达到指标要求。定型试验通不通过?大家都知道,可靠性是关乎装备质量的重要指标,按“质量问题一票否决”的要求,确定定型试验不通过的结论是无可非议,毫无问题的。如不同意定型,后续生产无法开展,不仅生产计划完不成,而且将进一步影响部队如期投入使用。这么办?赵登平和他的战友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最后他决定先通过定型,在后续生产中解决可靠性问题。我们问他当时是根据什么做出这样如此冒风险的决定?赵将军回答:“一是基于专业知识的科学态度,二是基于真正为部队着想的负责任态度。首先,可靠性指标是一个概率统计值,是按照试验大纲规定的方法通过一定样本数的试验结果计算得出的。而实际试验结果虽然未达标,但差距不是很大,说明基本质量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如果当时的试验结果与指标要求差距较大,我是绝不会同意定型的)。其次,按照可靠性工程,可靠性是可以通过后续改进工作实施增长的。这就是我做决定的底数。先定型。然后结合后续批量生产进行可靠性增长,实现”双赢“。我的军代表战友据此提出了很好的处理方法,即‘固化不僵化,更改不乱改’,妥善地解决了技术状态固化与可靠性改进之间的矛盾。最后,我们不仅通过可靠性增长达到了装备可靠性指标要求,而且按计划完成了装备批生产任务,使部队及时拿到了性能优良质量合格的新型装备。”说完后,赵将军特意强调,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案特殊处理,不能援引为成例。
    在谈话中,赵将军还多次提到,我们从事装备工作的军方人员一定要处理好与地方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关系。因为海军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主要是依靠国家各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完成的。军方人员既要充分发挥好牵引、把关的作用,又不能越俎代庖;遇到问题时既要能够及时协助排忧解难,又要勇于承担责任;在装备研制试验生产全过程中做到严格考核、验收。而在具体技术方案制定、技术状态确定和技术问题处理中,要充分尊重科研生产单位的意见。赵登平说:“我与地方军工企业科研单位打了几十年交道,我归纳了三句话:第一层关系是装备采购方和承研承制方之间的合同甲乙方关系;第二层关系是共同为国家、军队建设作贡献的一条战壕的战友关系;第三层是在长期的工作与合作中,很多人成为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他说,在过去几十年的装备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国家广大科技战线、工业战线,特别是军工战线的所有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向广大工业界、科技界、军工界的同志们学习了很多,也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借此机会,要特别地感谢他们多年来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感谢多年来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
    回顾多年的装备工作经历,赵登平低调地表示最欣慰的是年华没有虚度,人生是充实的。他认为自己基本做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统一。他将做人放在第一位,人品是立身之本;其次是做事,要在岗位上脚踏实地成就事业;最后是“做官”,长期身处领导岗位,就要勇于承担、负起责任,除此之外无所它求。因而,他常以在海军装备系统中“年资最高、‘工龄’最长的老兵”自诩。
    栉沐风雨心不改,碧海蓝天壮志在。时至今日,赵登平将军尽管已年届六旬,仍然具有年轻人般的活力,旺盛的精力和激情。他目前主要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仍然保持了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将学习视为人生一大追求和乐趣,而且意志坚定,不惧困难,坚持独立思考,从点滴小事做起,亲力亲为,以执着的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完美,在不断进取和开拓中迎接新的挑战。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一名海军装备科技工作者、中国军人最动人的夺目风采。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 ... /content_501865.htm
在现代1上拍的照片,话说楼主是不是应该改名叫刺刀捅RB了?
八股好难看啊,只能看看关键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