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比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3:45:30


熬的眼睛不舒服,因此这个帖子写晚了。早晨看了看大家的评价,我觉得有必要再说说。
我个人认为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并不像前天剧透的人说的那么不堪,虽然坦白说总体效果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把它当个节目,那么就算不怎么好看也影响不大,但是我想从这两个开幕式对比出些两国文化和民众心态上的差异。
1,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开场的田园风光气场太小,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有板球运动,有动物,有树有草有田园,可是表现和赞美这些的演员,不一定非要写实般的真正过起田园生活吧!我觉得整个场景完全是一个背景,实实在在缺乏一个焦点----那就是赞美的主题,契合人们对环保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因此个人觉得几个不同地点的唱诗班的孩子们应该集中在场景中央,以清纯甜美的声音和多重唱来感动全场,从而在工业时代来临的时候有更加复杂的心态。因此,开头这个过场实在是太短了,简直就是工业时代的节目的殉葬品;
相比之下,北京奥运2008个缶的创意就更有气势,从道具到台词也完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不需多说什么,倒计时+缶阵表演就把开幕式气场提起来了,当时看得我脊背发凉。背过节目形式来说,我觉得英国人或者欧洲人目前内心更追求自然在乎环境,中国人更强调纪律与团队精神,这就是老牌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民众内心的不同,这个没有高低之分。
2,工业时代可以说是整个开幕式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节目,我个人认为超过了后面的音乐大杂烩。在前天的剧透帖子里,把工业时代评价的很低,确实,我也感觉色彩灰暗,毫无吸引力。但是认真看看节目,发现不是这样:随着烟囱的一个一个的升起,内心中对新时代不可阻挡的到来感觉的了一丝畏惧和期待,而演员们将沉重与力量表现的淋漓精致,铸造的场景以及抡铁锤的工人让我觉得今天的一切来自于他们。同时,代表技术的演员们的舞蹈不仅仅体现了英国式舞台剧的文化色彩,也和这个场景贴合的很完美,祈祷式的姿态结合一个个烟囱的缓慢升起,有种难以言语的神圣感,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无尽的贪婪,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来龙猫里橡树子快速发芽成长为大橡树的那个场景,但是从内涵上却更复杂。铸造的铁环红彤彤升起并组成火花四溅的五环标志是整个开幕式最大的亮点,让人有一种造物主的自豪,也把英国发动的近代工业革命烘托到了顶点。但就是这个节目,依然没有整齐划一的动作编排,和我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体现古代文明时的活字印刷节目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节目给观众的感觉完全不同。我们更喜欢以庞大的气势和场景来体现辉煌,而总体效果其实更浪漫更写意,而英国在节目的表现上虽然注重小场景,有舞台剧色彩,但整体效果其实趋向于写实。可以说,工业时代这个节目,我个人认为在创意、体现英国历史和创造力方面不次于北京奥运,同时其五环的出场可以说气势十足。
这个节目如果不是解说,我们很难注意到要求妇女权益的YX队伍、牺牲的女YX者等细节,我觉得中国人几乎不可能在这种场景中刻意体现这种“小事情”。中国人的历史观是宏大的,张口江山闭口兴衰,更看重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背后的客观规律,也就是“道”;而英国人的历史更细节,在我们看来鸡毛蒜皮的事情,他们愿意付出更多感情。这种差别在现实中不断体现出来,中国人觉得他们个人主义,对方觉得我们不讲人权,其实是文化差异和内心的取向不同而已。
3,缅怀牺牲的将士,这个不多说,缅怀当然应该,但是别扮出太多正义感,二战前牺牲的大部分英国军人不代表正义。当然,我们都能理解。
4,为了体现英国引以为豪的医疗保障系统,护士门用病床推着儿童入场,并表演了舞蹈。我想说的是,虽然英国的医疗系统可能很先进,但病床暗含的寓意,和奥运的主题其实是不契合的。而且躺在病床上的儿童让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怜悯而不是可爱,更何况,奥运是属于世界的,主办方可以借此机会宣传自己展示自己,但也要恰到好处。体现文化可以,体现历史可以,体现荣耀可以,但是太写实,而且是无关主题的写实,只能说体现的是现实的落寞。这个节目,我更愿意相信,是无聊政客们为了选举需要,向国内民众显示自己的成就,以提高政府支持率,至于外国观众的感受,他们不在乎。医生护士表演的很卖力,而且解说员一再声称是真正的医生和护士,我想问问:排练这个节目是否耽误了很多病人的治疗?
这个节目,貌似想极力体现英国,但是却恰恰没体现英国。
4,童话:孩子们的梦带来了童话世界。这个主题可以大有作为,而且确实内容丰富且英国完全引以自豪。类似的场景是北京奥运会的移动戏台那个节目。当时我觉得,移动戏台,做工考究的人偶,其实不是个好创意,因为京剧的精髓绝对不在于人偶,而是演员。用人偶这种道具,不如直接上梅兰芳的贵妃醉酒,但我更希望西游记的主角们出现,神话故事更体现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孙悟空的正义感在现场也更容易表现,因此孩子们的梦引出童话人物的时候我很期待,结果却更失望。北京奥运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那个梦想是美梦,而不是噩梦。在奥运会这个全世界的共同梦想要实现的时候,伦敦将90%的时间和最高大的形象给了伏地魔。难道英国的童话,就没有足够多靓丽的角色让我们欣赏么?当正义终于降临来拯救孩子的时候,她们打着黑伞穿着黑裙黑鞋从天而降,我彻底无语了。童话,这个词汇,竟然被演绎的如此没有色彩,而沙漠丝绸之路这个本来色彩很单调的主题,却被张艺谋演绎的那么生动。色彩是张艺谋的强项,但是把童话弄得如此灰暗是否也太过分了?
5,接下来是体现英国人现实生活和乐趣的音乐串联,依然带有一些舞台剧色彩,最后房子吊起来,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这部分我觉得算是及格,因为导演选取的音乐很有代表性,而演员的编舞也还算到位,中间还添加了男女主角的爱情小故事,穿插着说明了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些元素都是英国人的骄傲,也确实对外国人有说服力。整体感觉轻松、激情澎湃、活力十足而且温馨,但是如果硬要说什么文化,我觉得还是单薄了一些,微薄或者推特谈不上文化,流行音乐勉强可以但是总感觉是酒席上的冷盘而非大菜。但这部分主题北京奥运会也是及格,朗朗弹钢琴,无论技术水平如何,在这个比较大的场景下面感染力比较勉强。
6,说一下憨豆吧,他只要出来,我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会想笑。其在现场的表演也还不错,关键是最后那个屁是不是必须??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北京奥运开幕式找郭德纲上来说个黄段子,事后会被骂成什么样?
7,点火仪式,不说啥了,最具象征意义的仪式,反而不好评价,大家自己看吧。
8,VCR的穿插:伦敦奥运会的这个开幕式,如果你在现场,估计是有上当的感觉,看电视则还能理顺导演的思路;而北京奥运会相反,恢弘的气势,电视的表现力不能完全展现,你在现场的感受绝对更加激动。伦敦奥运的VXR内容我个人认为过多了,从开头让视角纵横整个英伦,到007去接女王做直升飞机,到憨豆弹琴时逐步迷糊进入大海边跑步的场景,还有歌舞剧表演前那个家庭生活片段,导演试图让内容连贯,自然引出下一个节目或者重要人物的出场,但过多的内容以及过长的时间,让我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经费不足,不得不那VCR小片来凑时间。女王从直升机跳下来的小片播出时,解说员还要费力的让大家不要担心,这个不是真实的,你说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女王出场时没感觉配合了VCR小片啊,除了服装,完全是一副勉强的表情,何况007以这种形式出现也不太有真实感,对观众的感染力严重不足。憨豆的场景也一样,大家即使有兴趣看这个,也不希望是在奥运开幕式上看!总之,泛滥,是VCR在本届奥运会上应用的最大败笔。北京奥运也有VCR,比如纸张出现前的那个宣纸制作说明以及水墨画的装裱,但是这个和下一个节目贴合很紧密,观众愿意跟随导演的思路。伦敦奥运则完全不是,我几乎没兴趣跟随007去参观女王的家,但导演强迫我吃注水肉。
最后,对比一下升国旗仪式吧。同样是孩子出场,同样是军人升旗,但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可爱的,问题是能否给孩子们多一点儿色彩?为了体现关心残疾及智障儿童,就必须要让他们出现在这里么?英国军人的步伐完全不争气,摆臂都不一致,无论文化上再如何追求个性,军队可是强调步伐一致服从命令的,你军人升国旗都给人散漫的感觉,如何体现国威?虽然场景温馨一些,但可以认真说,北京奥运会升国旗仪式秒杀伦敦奥运。这个环节我认为几乎是两届奥运差距最大的部分。中国人听着第二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升起,心里的自豪以及其它复杂情绪混在一起,差一点就变成泪水,几乎每个人都忍着,这种心灵的触动在四年后的今天依然能清晰回忆起来。而四年后的英国人,我不知道能否觉得伦敦碗里升国旗有什么值得感动的。
伦敦奥运开幕式,我个人觉得亮点较少,而且最大的亮点过早出现,导致后续的表演更显得平淡;内容不充实,没有给人以时间太短要说的太多的那种紧迫感,相反,仿佛观众都觉得,时间这么长,表现点什么好呢?过于关注个人主义带来的散漫无处不在,宏观表现能力远差与北京奥运,因此镜头应用多局限于小场景甚至个人表情。空中画面体现的内容上,伦敦奥运也比较匮乏。
北京奥运的开幕式,让人忘记了舞台的存在,思绪已经穿越到了历史的场景中;伦敦奥运的开幕式,始终提醒观众,这是舞台。

熬的眼睛不舒服,因此这个帖子写晚了。早晨看了看大家的评价,我觉得有必要再说说。
我个人认为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并不像前天剧透的人说的那么不堪,虽然坦白说总体效果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把它当个节目,那么就算不怎么好看也影响不大,但是我想从这两个开幕式对比出些两国文化和民众心态上的差异。
1,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开场的田园风光气场太小,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有板球运动,有动物,有树有草有田园,可是表现和赞美这些的演员,不一定非要写实般的真正过起田园生活吧!我觉得整个场景完全是一个背景,实实在在缺乏一个焦点----那就是赞美的主题,契合人们对环保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因此个人觉得几个不同地点的唱诗班的孩子们应该集中在场景中央,以清纯甜美的声音和多重唱来感动全场,从而在工业时代来临的时候有更加复杂的心态。因此,开头这个过场实在是太短了,简直就是工业时代的节目的殉葬品;
相比之下,北京奥运2008个缶的创意就更有气势,从道具到台词也完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不需多说什么,倒计时+缶阵表演就把开幕式气场提起来了,当时看得我脊背发凉。背过节目形式来说,我觉得英国人或者欧洲人目前内心更追求自然在乎环境,中国人更强调纪律与团队精神,这就是老牌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民众内心的不同,这个没有高低之分。
2,工业时代可以说是整个开幕式最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节目,我个人认为超过了后面的音乐大杂烩。在前天的剧透帖子里,把工业时代评价的很低,确实,我也感觉色彩灰暗,毫无吸引力。但是认真看看节目,发现不是这样:随着烟囱的一个一个的升起,内心中对新时代不可阻挡的到来感觉的了一丝畏惧和期待,而演员们将沉重与力量表现的淋漓精致,铸造的场景以及抡铁锤的工人让我觉得今天的一切来自于他们。同时,代表技术的演员们的舞蹈不仅仅体现了英国式舞台剧的文化色彩,也和这个场景贴合的很完美,祈祷式的姿态结合一个个烟囱的缓慢升起,有种难以言语的神圣感,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无尽的贪婪,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来龙猫里橡树子快速发芽成长为大橡树的那个场景,但是从内涵上却更复杂。铸造的铁环红彤彤升起并组成火花四溅的五环标志是整个开幕式最大的亮点,让人有一种造物主的自豪,也把英国发动的近代工业革命烘托到了顶点。但就是这个节目,依然没有整齐划一的动作编排,和我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体现古代文明时的活字印刷节目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节目给观众的感觉完全不同。我们更喜欢以庞大的气势和场景来体现辉煌,而总体效果其实更浪漫更写意,而英国在节目的表现上虽然注重小场景,有舞台剧色彩,但整体效果其实趋向于写实。可以说,工业时代这个节目,我个人认为在创意、体现英国历史和创造力方面不次于北京奥运,同时其五环的出场可以说气势十足。
这个节目如果不是解说,我们很难注意到要求妇女权益的YX队伍、牺牲的女YX者等细节,我觉得中国人几乎不可能在这种场景中刻意体现这种“小事情”。中国人的历史观是宏大的,张口江山闭口兴衰,更看重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背后的客观规律,也就是“道”;而英国人的历史更细节,在我们看来鸡毛蒜皮的事情,他们愿意付出更多感情。这种差别在现实中不断体现出来,中国人觉得他们个人主义,对方觉得我们不讲人权,其实是文化差异和内心的取向不同而已。
3,缅怀牺牲的将士,这个不多说,缅怀当然应该,但是别扮出太多正义感,二战前牺牲的大部分英国军人不代表正义。当然,我们都能理解。
4,为了体现英国引以为豪的医疗保障系统,护士门用病床推着儿童入场,并表演了舞蹈。我想说的是,虽然英国的医疗系统可能很先进,但病床暗含的寓意,和奥运的主题其实是不契合的。而且躺在病床上的儿童让我们感受到的更多是怜悯而不是可爱,更何况,奥运是属于世界的,主办方可以借此机会宣传自己展示自己,但也要恰到好处。体现文化可以,体现历史可以,体现荣耀可以,但是太写实,而且是无关主题的写实,只能说体现的是现实的落寞。这个节目,我更愿意相信,是无聊政客们为了选举需要,向国内民众显示自己的成就,以提高政府支持率,至于外国观众的感受,他们不在乎。医生护士表演的很卖力,而且解说员一再声称是真正的医生和护士,我想问问:排练这个节目是否耽误了很多病人的治疗?
这个节目,貌似想极力体现英国,但是却恰恰没体现英国。
4,童话:孩子们的梦带来了童话世界。这个主题可以大有作为,而且确实内容丰富且英国完全引以自豪。类似的场景是北京奥运会的移动戏台那个节目。当时我觉得,移动戏台,做工考究的人偶,其实不是个好创意,因为京剧的精髓绝对不在于人偶,而是演员。用人偶这种道具,不如直接上梅兰芳的贵妃醉酒,但我更希望西游记的主角们出现,神话故事更体现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孙悟空的正义感在现场也更容易表现,因此孩子们的梦引出童话人物的时候我很期待,结果却更失望。北京奥运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那个梦想是美梦,而不是噩梦。在奥运会这个全世界的共同梦想要实现的时候,伦敦将90%的时间和最高大的形象给了伏地魔。难道英国的童话,就没有足够多靓丽的角色让我们欣赏么?当正义终于降临来拯救孩子的时候,她们打着黑伞穿着黑裙黑鞋从天而降,我彻底无语了。童话,这个词汇,竟然被演绎的如此没有色彩,而沙漠丝绸之路这个本来色彩很单调的主题,却被张艺谋演绎的那么生动。色彩是张艺谋的强项,但是把童话弄得如此灰暗是否也太过分了?
5,接下来是体现英国人现实生活和乐趣的音乐串联,依然带有一些舞台剧色彩,最后房子吊起来,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这部分我觉得算是及格,因为导演选取的音乐很有代表性,而演员的编舞也还算到位,中间还添加了男女主角的爱情小故事,穿插着说明了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些元素都是英国人的骄傲,也确实对外国人有说服力。整体感觉轻松、激情澎湃、活力十足而且温馨,但是如果硬要说什么文化,我觉得还是单薄了一些,微薄或者推特谈不上文化,流行音乐勉强可以但是总感觉是酒席上的冷盘而非大菜。但这部分主题北京奥运会也是及格,朗朗弹钢琴,无论技术水平如何,在这个比较大的场景下面感染力比较勉强。
6,说一下憨豆吧,他只要出来,我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会想笑。其在现场的表演也还不错,关键是最后那个屁是不是必须??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北京奥运开幕式找郭德纲上来说个黄段子,事后会被骂成什么样?
7,点火仪式,不说啥了,最具象征意义的仪式,反而不好评价,大家自己看吧。
8,VCR的穿插:伦敦奥运会的这个开幕式,如果你在现场,估计是有上当的感觉,看电视则还能理顺导演的思路;而北京奥运会相反,恢弘的气势,电视的表现力不能完全展现,你在现场的感受绝对更加激动。伦敦奥运的VXR内容我个人认为过多了,从开头让视角纵横整个英伦,到007去接女王做直升飞机,到憨豆弹琴时逐步迷糊进入大海边跑步的场景,还有歌舞剧表演前那个家庭生活片段,导演试图让内容连贯,自然引出下一个节目或者重要人物的出场,但过多的内容以及过长的时间,让我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经费不足,不得不那VCR小片来凑时间。女王从直升机跳下来的小片播出时,解说员还要费力的让大家不要担心,这个不是真实的,你说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女王出场时没感觉配合了VCR小片啊,除了服装,完全是一副勉强的表情,何况007以这种形式出现也不太有真实感,对观众的感染力严重不足。憨豆的场景也一样,大家即使有兴趣看这个,也不希望是在奥运开幕式上看!总之,泛滥,是VCR在本届奥运会上应用的最大败笔。北京奥运也有VCR,比如纸张出现前的那个宣纸制作说明以及水墨画的装裱,但是这个和下一个节目贴合很紧密,观众愿意跟随导演的思路。伦敦奥运则完全不是,我几乎没兴趣跟随007去参观女王的家,但导演强迫我吃注水肉。
最后,对比一下升国旗仪式吧。同样是孩子出场,同样是军人升旗,但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可爱的,问题是能否给孩子们多一点儿色彩?为了体现关心残疾及智障儿童,就必须要让他们出现在这里么?英国军人的步伐完全不争气,摆臂都不一致,无论文化上再如何追求个性,军队可是强调步伐一致服从命令的,你军人升国旗都给人散漫的感觉,如何体现国威?虽然场景温馨一些,但可以认真说,北京奥运会升国旗仪式秒杀伦敦奥运。这个环节我认为几乎是两届奥运差距最大的部分。中国人听着第二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升起,心里的自豪以及其它复杂情绪混在一起,差一点就变成泪水,几乎每个人都忍着,这种心灵的触动在四年后的今天依然能清晰回忆起来。而四年后的英国人,我不知道能否觉得伦敦碗里升国旗有什么值得感动的。
伦敦奥运开幕式,我个人觉得亮点较少,而且最大的亮点过早出现,导致后续的表演更显得平淡;内容不充实,没有给人以时间太短要说的太多的那种紧迫感,相反,仿佛观众都觉得,时间这么长,表现点什么好呢?过于关注个人主义带来的散漫无处不在,宏观表现能力远差与北京奥运,因此镜头应用多局限于小场景甚至个人表情。空中画面体现的内容上,伦敦奥运也比较匮乏。
北京奥运的开幕式,让人忘记了舞台的存在,思绪已经穿越到了历史的场景中;伦敦奥运的开幕式,始终提醒观众,这是舞台。
郭德纲说黄段子,笑死了。楼主总结的不错哦
轻松点。第一次跟第三次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大英帝国的骄傲丝毫不比中国人差。
这个开幕式具有浓厚的英伦风格
那种幽默和自嘲可能有些人认为上不了大雅之堂,但这就英国式的,这点跟北京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文艺表演总体效果还是可以的,文化方面戏份做足了,总之比我想的要好很多
我也觉得这个开幕式更适合电视上看.

这么大的体育场,表演必须要有主题,而且这个主题必须很明确的让现场的人都能很轻易的注意到.可是这个开幕式,说老实话,我怀疑现场观众是不是能抓住每一段的主题.

工业革命那一段我也觉得好看,烟囱升起,新时代来临,不错.
用这么多残障人士参加开幕式,残奥开幕式不用再釆排么?
也许是文化差异

但是无法觉得这个开幕式好看,很多东西太奇葩了

他们完全把这个当玩吧?

那个五环确实很有视觉效果,但总让我想到了指环王。要是这一幕出现在北京奥运上,一定会被某些人渲染上邪恶的色彩吧,幸好我们展示五环是用的宁静、梦幻的色调。
看了楼主的贴,情不自禁再轻唱了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眼睛居然又湿了!!这是肿么回事!!?
我没看开幕式,听说中国拿金牌了
奥运开幕式是个象征,北京奥运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小白兔们应该开始习惯站在巅峰的感觉了。。兔子出场百花全无颜色,兔子开口全场鸦雀无声的时代来临了。。所以,完全没必要把北京奥运和这次奥运放在一起比较,伦敦方面从始至终也都摇着头摆着手说不比不比,多点宽容,学会欣赏嘛哪怕只有一部分得欣赏的地方。。

吐个槽,这次开幕式里好多地方,诸如吊钢丝竖柱子很多方面,怎么看怎么像山寨兔子,同样的技术,咋就弄得这么灰头土脸嗫
喜欢憨豆哈
snake001 发表于 2012-7-28 13:52
奥运开幕式是个象征,北京奥运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小白兔们应该开始习惯站在巅峰的感觉了。。兔子出场 ...
估计伦敦奥组委和开幕式策划团队正在大骂凤凰评论员呢?
这个开幕式具有浓厚的英伦风格  那种幽默和自嘲可能有些人认为上不了大雅之堂,但这就英国式的,这点跟北京有 ...
如果这是英国文化,很想知道伦敦上一次办奥运是不是也这么幽默和自嘲


这就是典型西方文化的自娱自乐。对其他文化的傲慢!

说喜欢英伦味的,不知道有几个人熟悉,或者至少听过这场"音乐会"的大部分歌?至少我能说出披头士老麦出场前,那首恢宏的老歌的歌名及其乐队。
那乐队是个人的偶像。问题是,我觉得它自己的现场演唱会效果都比这开幕式好看得多!

这就是典型西方文化的自娱自乐。对其他文化的傲慢!

说喜欢英伦味的,不知道有几个人熟悉,或者至少听过这场"音乐会"的大部分歌?至少我能说出披头士老麦出场前,那首恢宏的老歌的歌名及其乐队。
那乐队是个人的偶像。问题是,我觉得它自己的现场演唱会效果都比这开幕式好看得多!
这就是吃老本大汇集,堂堂大英帝国,已经失去往日光辉,只能靠表演重现了。
我觉得工业革命开始那段有点意思的。
没有可比性!文化不同特点不一样,各有千秋。
yanxiaoli 发表于 2012-7-28 15:52
没有可比性!文化不同特点不一样,各有千秋。
可笑的言论,同样性质的两场开幕式竟然没有可比性!不过再你粉饰的时候,全世界包括英国人都已经在肆意批判伦敦的开幕式了。我已经是非常客观的评价开幕式了,不过你这种人理解不了而已。
我突然在想,北京奥运的开幕式如果让JY们来导演,会成什么德行?
lvchunyou 发表于 2012-7-28 14:00
估计伦敦奥组委和开幕式策划团队正在大骂凤凰评论员呢?
为什么这么说?不是特别明白。。。
追风箭 发表于 2012-7-28 17:11
为什么这么说?不是特别明白。。。
这不明摆着吗,他们根本不想人们提起北京做比较,可我们的凤凰评论们非要无视中外网友的意见极力吹捧伦敦贬低北京。这不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吗?
lvchunyou 发表于 2012-7-28 19:30
这不明摆着吗,他们根本不想人们提起北京做比较,可我们的凤凰评论们非要无视中外网友的意见极力吹捧伦敦 ...
这属于高端黑。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凤凰评论非要指着一泡糊糊说这个比中国大餐好吃。只要味觉正常的人即使捏着鼻子也装不出好吃的愉悦感来。
楼猪在糟蹋北京奥运开幕式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说实话还没看呢,听LZ一说好像也不错啊,
一会下个瞧瞧,
zyxzyxzyx 发表于 2012-7-28 20:08
楼猪在糟蹋北京奥运开幕式
你没上过学吧??学校老师一般都教育孩子懂点儿礼貌的。
mmgm 发表于 2012-7-28 19:55
这属于高端黑。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凤凰评论非要指着一泡糊糊说这个比中国大餐好吃。只要味觉正常的 ...
这次感觉非常不同,连英国雅虎的评论都开始删帖,由此可见公关费用不菲。既然拿了人家钱,多肉麻的事也要干了。
隐隐感觉西方有输不起的焦虑了。
平心而论,大阴帝国这次奥运开幕式表演比较垃圾,但两个创意很好,不输08开幕式;一个值得商讨。田园风光,小艇送圣火不错,开花式火炬也很好但适不适合主场馆值得商讨。
某摇滚明星退役演出,被全球吐槽就别洗白了,完全某大国的自娱自乐。
不错
可笑的言论,同样性质的两场开幕式竟然没有可比性!不过再你粉饰的时候,全世界包括英国人都已经在肆意批 ...
希望不要出现高速公路拦狗的剧情就好了
谁能告诉我为啥每一堆群众演员里都得有黑人,只为政治正确吗
一个是小家碧玉,一个是大家闺秀,没什么可比性
但是总体来说,这个开幕式花费可能更小的
伦敦开幕式看完我就一个印象。
帝国荣光,日暮西山。
对英国近三百年来的科技成就表现得根本不够,牛顿,法拉第,麦克斯维等等在哪里呢?
千千度 发表于 2012-7-28 22:37
但是总体来说,这个开幕式花费可能更小的
你给英国遮丑的水平不错,自然,平淡,但是可惜伦敦奥运开幕式太烂,远非你能遮盖得了。
追风箭 发表于 2012-7-30 11:12
你给英国遮丑的水平不错,自然,平淡,但是可惜伦敦奥运开幕式太烂,远非你能遮盖得了。
之前你说
我个人认为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并不像前天剧透的人说的那么不堪,虽然坦白说总体效果也有不足之处

现在你说
但是可惜伦敦奥运开幕式太烂

你这个人前后说法很有矛盾啊
建议你先梳理一下自己的观点
另外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
一个是小家碧玉,一个是大家闺秀,没什么可比性
你认为太烂,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为何非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头上
感謝樓主,写的不错!

你提到郭德纲说黄段子时,当场笑喷了!
现在想起08的升旗,还是会眼湿。。。对这一代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集体的回忆点。不管张大导怎么,就这3分钟就可以名留青史了。
张斌狂夸了一阵《火战车》,看过人都清楚片子有多大影响,记住了配乐忘记了影片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