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网上有个段子: 应对天灾 我们为何输给古人和外国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8:59:05


应对天灾 我们为何输给古人和外国人?
嘉宾:龙王 刘彝 约瑟夫•巴瑟杰
现代人有先进的科技和发达的经济,却缺乏富有远见的设计理念和对百姓足够的责任心。

时空记者:龙王老爷,前几天北京的大暴雨,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您是按正常工作程序走的吗?

龙王:我虽能行雨,但也是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行雨?此次降雨当然是按照天庭的圣旨来做的。

时空记者:那这次老天爷为什么要降这么多雨呢?61年不遇啊。

龙王:此次的雨量其实并不算多,此前还降过更大的,但也没导致太大灾祸,这次弄成这样,你们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人家国外的雨神,工作比我勤快,也没见人家三天两头内涝啊。

时空记者:在我们身上找什么原因?

龙王:不说别的,你看看人家的下水系统,以前能住忍者神龟呢,你看看你们的,那能叫下水系统吗?叫下水道都不够,下水管还差不多。直径不到1米的小管道有半米厚的淤泥和垃圾,你们的下水管不是用来排水,都是用来养老鼠和储藏地沟油的。

约瑟夫•巴瑟杰说得对呀,不堵如何生产地沟油?如何保证北京人民的吃油问题?如何能向荷兰出口用于代替航空油的新型燃料?①

时空记者:那我们也没办法,谁让你们科技先进,经济发达呢,你看你们设计的那些下水道,建得跟宫殿似的②,下那点雨,对你们不算什么。我们可没这实力。

约瑟夫•巴瑟杰:你少谦虚了,你们国家能飞天,能下水,捐助国外一掷千金,数亿国债说免就免,三公消费更是罕见的奢侈。这等实力岂是我们这些小国能比的?!

时空记者:嘘……您能不说这些会激起矛盾的话吗?

约瑟夫•巴瑟杰:好吧,其实你们硬件上并不比我们差,就像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系统③,采用的材料是地道中国生产的,施工的工人是地道的中国人,当时在青岛的德国人,他们所带来的,只是认真而又富有远见的设计理念和为达到设计目的而严格坚持的施工质量而已。

时空记者:这也许就是现在的我们和一百多年前的德国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吧。

约瑟夫•巴瑟杰:对啊,我们把财力和注意力放在了如何避免灾难上,而你们喜于在频繁的灾难中显摆自己的救灾能力。

龙王:尽管摩天楼傲视林立,但老天爷稍一戏弄便破绽百出。你们的官员往往是更加重视建设那些高楼大厦,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地上政绩,而总是忽视了地下的排水系统这个可以长期利民却看不着的政绩。怪不得有那么多人移民国外呢。

刘彝:我想说一句,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好的排水系统,而是后来没有再有……当年我主持建造的福寿沟④,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明代的团城,包括故宫,在前几天的暴雨中也没出现积水现象。

时空记者:对对对,幸好有你在,可算是在这老外面前给中国人长脸了,中国古人的智慧的确是无穷的,先进的,无法超越的,哈哈……

刘彝:谁说无法超越?你们除了有先进的科技,胆子也比我们大,我们对上天心存敬畏,若是出现灾祸,连皇帝都要亲自或遣使祈禳,你们可厉害,直接敢把责任推给老天爷。

注释Note

注释①:荷兰航空将在华购2000吨地沟油造飞行用油
就在“地沟油”因危害餐桌安全而成为国内社会公害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地沟油在别人眼里却可以“飞上天”。网友纷纷说,如果废弃油都“上天”了,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岂不是地沟再无油可捞?到那时,地沟油就真的能消失无踪影。7月中旬左右,2000吨产自上海的废弃油就将开始它们的“飞天之旅”,在通过报关等手续后,这些油将被荷兰航空的技术人员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

注释②:东京下水道建得像宫殿
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注释③: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系统
青岛被公认是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之一,很多青岛人认为,这是德国人便捷的排水系统遗留的财富。除了海洋气候,青岛石头路上基本没有裸露的尘土,完善的污水和雨水管道设施,对市容市貌的改善功不可没。德国人的主要特点是慢工出细活。但是如今的地下管材标准化程度更高,材料都是工厂化生产。施工的只管挖渠,直接买好管道填埋,施工周期短。而德国人是完全就地取材,用人力铺设石头暗渠的做法,今天显然不太可能。

注释④:福寿沟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原文地址 ht tp://cul.cn.yahoo.com/shikongduihua/xiashuidao/

应对天灾 我们为何输给古人和外国人?
嘉宾:龙王 刘彝 约瑟夫•巴瑟杰
现代人有先进的科技和发达的经济,却缺乏富有远见的设计理念和对百姓足够的责任心。

时空记者:龙王老爷,前几天北京的大暴雨,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您是按正常工作程序走的吗?

龙王:我虽能行雨,但也是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行雨?此次降雨当然是按照天庭的圣旨来做的。

时空记者:那这次老天爷为什么要降这么多雨呢?61年不遇啊。

龙王:此次的雨量其实并不算多,此前还降过更大的,但也没导致太大灾祸,这次弄成这样,你们应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人家国外的雨神,工作比我勤快,也没见人家三天两头内涝啊。

时空记者:在我们身上找什么原因?

龙王:不说别的,你看看人家的下水系统,以前能住忍者神龟呢,你看看你们的,那能叫下水系统吗?叫下水道都不够,下水管还差不多。直径不到1米的小管道有半米厚的淤泥和垃圾,你们的下水管不是用来排水,都是用来养老鼠和储藏地沟油的。

约瑟夫•巴瑟杰说得对呀,不堵如何生产地沟油?如何保证北京人民的吃油问题?如何能向荷兰出口用于代替航空油的新型燃料?①

时空记者:那我们也没办法,谁让你们科技先进,经济发达呢,你看你们设计的那些下水道,建得跟宫殿似的②,下那点雨,对你们不算什么。我们可没这实力。

约瑟夫•巴瑟杰:你少谦虚了,你们国家能飞天,能下水,捐助国外一掷千金,数亿国债说免就免,三公消费更是罕见的奢侈。这等实力岂是我们这些小国能比的?!

时空记者:嘘……您能不说这些会激起矛盾的话吗?

约瑟夫•巴瑟杰:好吧,其实你们硬件上并不比我们差,就像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系统③,采用的材料是地道中国生产的,施工的工人是地道的中国人,当时在青岛的德国人,他们所带来的,只是认真而又富有远见的设计理念和为达到设计目的而严格坚持的施工质量而已。

时空记者:这也许就是现在的我们和一百多年前的德国人之间存在的差距吧。

约瑟夫•巴瑟杰:对啊,我们把财力和注意力放在了如何避免灾难上,而你们喜于在频繁的灾难中显摆自己的救灾能力。

龙王:尽管摩天楼傲视林立,但老天爷稍一戏弄便破绽百出。你们的官员往往是更加重视建设那些高楼大厦,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地上政绩,而总是忽视了地下的排水系统这个可以长期利民却看不着的政绩。怪不得有那么多人移民国外呢。

刘彝:我想说一句,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好的排水系统,而是后来没有再有……当年我主持建造的福寿沟④,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明代的团城,包括故宫,在前几天的暴雨中也没出现积水现象。

时空记者:对对对,幸好有你在,可算是在这老外面前给中国人长脸了,中国古人的智慧的确是无穷的,先进的,无法超越的,哈哈……

刘彝:谁说无法超越?你们除了有先进的科技,胆子也比我们大,我们对上天心存敬畏,若是出现灾祸,连皇帝都要亲自或遣使祈禳,你们可厉害,直接敢把责任推给老天爷。

注释Note

注释①:荷兰航空将在华购2000吨地沟油造飞行用油
就在“地沟油”因危害餐桌安全而成为国内社会公害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地沟油在别人眼里却可以“飞上天”。网友纷纷说,如果废弃油都“上天”了,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岂不是地沟再无油可捞?到那时,地沟油就真的能消失无踪影。7月中旬左右,2000吨产自上海的废弃油就将开始它们的“飞天之旅”,在通过报关等手续后,这些油将被荷兰航空的技术人员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

注释②:东京下水道建得像宫殿
东京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主要是为避免受到台风雨水灾害的侵袭而建的。这一系统于1992年开工,2006年竣工,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60米。

注释③: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系统
青岛被公认是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之一,很多青岛人认为,这是德国人便捷的排水系统遗留的财富。除了海洋气候,青岛石头路上基本没有裸露的尘土,完善的污水和雨水管道设施,对市容市貌的改善功不可没。德国人的主要特点是慢工出细活。但是如今的地下管材标准化程度更高,材料都是工厂化生产。施工的只管挖渠,直接买好管道填埋,施工周期短。而德国人是完全就地取材,用人力铺设石头暗渠的做法,今天显然不太可能。

注释④:福寿沟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常年饱受水患。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

原文地址 ht tp://cul.cn.yahoo.com/shikongduihua/xiashuidao/
纯粹是胡说八道!

古代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死亡的人数和受灾的人数之多,放在现在都是不可想象的!


古代的京城首都也常常被淹?

古代的京城首都也常常被淹?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26
古代的京城首都也常常被淹?
别说古代了,你看看老舍先生的文章吧。

解放前的北京,淹不淹!

你别告诉我,出了紫禁城,就不是北京了!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2-7-26 16:28
别说古代了,你看看老舍先生的文章吧。

解放前的北京,淹不淹!
那个时候北平不是首都吧。
古代的京城首都也常常被淹?
"常常"二字从何而来?如果不明白"龙须沟可以看看。我始终感觉,有问题骂是对的,但只顾宏大叙述,抢眼球,没有科学理性和实证精神,结果不是大哄大嗡,就是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小马枪 发表于 2012-7-26 16:32
"常常"二字从何而来?如果不明白"龙须沟可以看看。我始终感觉,有问题骂是对的,但只顾宏大叙述,抢眼 ...


去年今年。新世纪好像就有了好几次吧。
每一次提出新的有价值的建议。在网上就会被封号。
小马枪 发表于 2012-7-26 16:32
"常常"二字从何而来?如果不明白"龙须沟可以看看。我始终感觉,有问题骂是对的,但只顾宏大叙述,抢眼 ...


去年今年。新世纪好像就有了好几次吧。
每一次提出新的有价值的建议。在网上就会被封号。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30
那个时候北平不是首都吧。

笑死人,难道不是首都了,地底下原有的管线就没了?

再说,清朝之后的北洋政府的首都还是在北京。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2-7-26 16:34
笑死人,难道不是首都了,地底下原有的管线就没了?

再说,清朝之后的北洋政府的首都还是在北京。


原来龙须沟等等一系列 解放前就改造了啊。

常常。你都看不见?新世纪以来几次了?
史书上的记载有那么大的密度么?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2-7-26 16:34
笑死人,难道不是首都了,地底下原有的管线就没了?

再说,清朝之后的北洋政府的首都还是在北京。


原来龙须沟等等一系列 解放前就改造了啊。

常常。你都看不见?新世纪以来几次了?
史书上的记载有那么大的密度么?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37
原来龙须沟等等一系列 解放前就改造了啊。
你不是说,古代的首都不会淹么?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34 去年今年。新世纪好像就有了好几次吧。 每一次提出新的有价值的建议。在网上就会被封号。
拿外国、古人说事,无非是说无论纵向、横向比现在都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样理解没错吧?看过历史吗?拿皇家驻地当例子恰当吗?青岛地下排水系统德国人建的占现在的百分比有多少清楚吗?中国人爱宏大叙事的太多,认真琢磨细节的人太少。政治倾向左右判断的太多,就事论事、从实际出发的太少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34 去年今年。新世纪好像就有了好几次吧。 每一次提出新的有价值的建议。在网上就会被封号。
拿外国、古人说事,无非是说无论纵向、横向比现在都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样理解没错吧?看过历史吗?拿皇家驻地当例子恰当吗?青岛地下排水系统德国人建的占现在的百分比有多少清楚吗?中国人爱宏大叙事的太多,认真琢磨细节的人太少。政治倾向左右判断的太多,就事论事、从实际出发的太少
古人?古人会从地下跳起来骂楼主的


整天遇到这样脑残的问题。与那些不做设计,也没接触工程的真没共同语言。

整天遇到这样脑残的问题。与那些不做设计,也没接触工程的真没共同语言。
原来龙须沟等等一系列 解放前就改造了啊。   常常。你都看不见?新世纪以来几次了?
我在北京待过七年,印象中O四年大雨内涝比较严重,但第二天基本没事了。今年这样大的你看到过几次?
拿外国、古人说事,无非是说无论纵向、横向比现在都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样理解没错吧?看过历史吗?拿皇家驻 ...
明代清议的遗风。
可惜没法让让楼主回古代做一老百姓,楼主今天很活跃啊,7月26日注册的...
古代,城市内涝就不是个事,估计都没人统计;能上官家史书得那都得是百十万灾民的那种;冲掉一个乡一个镇的,估计也就在县志里面能有出现。
再者,古代城市面积有多大呢?一个普通的州府县城,也就是三四条街,超过一个平方公里的那得是省城--还没一些大型小区大;找个地势高的好地方占住,四周挖上护城河兼做排水,想淹,也难!
北京这次水灾表现糟糕,但是,没必要把古代捧上天来搞什么借古讽今。
古代?人均寿命30岁,闹个灾就“人相食”的古代?
特别讨厌这什么事都"政治挂帅"的论调,和WG时代一出事就追究当事人阶级立场、纠出背后阶级斗争新动向,然后再大搞几场政治大批判有什么本质区别?尽玩虚的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30
那个时候北平不是首都吧。
刚注册就发言,告诉你,北京不止被淹,还被陨石砸过
superth 发表于 2012-7-26 16:45
整天遇到这样脑残的问题。与那些不做设计,也没接触工程的真没共同语言。
有一种办法就是把路当成一根空心的管子。放到水中。管子的两头高出水平面。抽水只要到达管子的外面就可以解决问题。出去的水进入整体的城市排水通道向外导出。这种情况下除非雨量非常的大。水泵力量足够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影响通行。投入的资金量也不是非常得多。基本可以解决积水困车死人的危险。

把水平面代换成地平面。管子高出多少合适。可以直接设定车辆在平地上时多高的积水会让车辆停止行驶。小轿车的话达到一个轮胎的高度就基本很难跑远了吧。

在绝对的暴雨中。如果通道中的水泵无法解决问题外面的水已经开始倒灌。那么外面周边的水位起码已经到达一个轮胎的高度。
这个时候也不可能有车再进入低洼的通道了吧。
那么也就不会在通道内发生悲剧了。

早就提出建议了。官方连这个都想不到?
奥尔良飓风算不算天灾
东京核事故算不算天灾
LZ还需要普及下外国人如何应对的吗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2-7-26 17:00
明代清议的遗风。
提了建议官老爷也不会做。
提了建议官老爷也不会做。
代表p民就不说了,你连官老爷也敢代表?
qgty124 发表于 2012-7-26 17:55
代表p民就不说了,你连官老爷也敢代表?
这么多年来 连下立交都没有改造好。还好意思说他们想改?什么河水倒灌,什么雨大,这些绝对不是通道积水淹人淹车的理由。
raymax1984 发表于 2012-7-26 17:00
明代清议的遗风。
明代那些渣渣们 只会误事儿啊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26
古代的京城首都也常常被淹?
建武七年(31年)六月,洛水成灾。(《后汉书·五行志》)

建武十年(34年)洛水溢。(《后汉书·王景传》)

永平三年(60年)洛水溢。(《后汉书·天文志》)

永元十年(98年)五月,京师大水。(《后汉书·和帝纪》)

永初二年(108年)六月,洛阳及郡国四十大水。(《后汉书·安帝纪》)

建光元年(121年)秋,洛阳及郡国二十九雨水成灾久雨,河水溢。(《后汉书·安帝纪》、《后汉书·陈忠传》)

延光三年(124年)洛阳及郡国二十三地震,三十六雨水,大水成灾。(《后汉书·安帝纪》、《后汉书·五行志》)


这一定是体质的问题!……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26
古代的京城首都也常常被淹?
永和元年(136年)夏,洛阳暴水,杀千余人。(《后汉书·杨厚传》)

建和二年(148年)七月,京师大水。(《后汉书·桓帝纪》)

建和三年(149年)八月,京师大水。(《后汉书·桓帝纪》)

永寿元年(155年)六月,洛水溢,漂流人物霖雨大水,三辅以东莫不淹没。(《后汉书·五行志》)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大雨。八月,雨不止。六、七月大水(以洛阳为中心)。(《后汉书·五行志》、《后汉书·献帝纪》)

魏黄初四年(223年)六月,大雨,伊、洛溢,漂数千家,流杀人。(《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

太和四年(230年)八月至九月大雨三十余日,伊、洛、河、汉溢,岁饥。(《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

因为古人没法骂你个白痴。

外国人骂你白痴你听不懂。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26
古代的京城首都也常常被淹?
延昌元年(512年)六月雨,京师及四方大水。(《魏书·灵征志》)

神龙元年(705年)七月,洛水溢,坏民居二千余家,溺死人甚多。(《新唐书·五行志》)

神龙二年(706年)四月,洛水泛滥,坏天津桥,溺死者数千人。(《旧唐书·五行志》)

开元四年(716年)洛水溢,沉舟数百只。(《新唐书·五行志》)

开元八年(720年)渑池谷水山水发,溺死士兵二万余人暴雨谷洛溢,上阳宫人死者十七八,兵士千余人。各县田庐荡尽,淹九百六十余户,死八百余人。(《新唐书·五行志》、《旧唐书· 五行志》)

开元十年(722年)五月,东都大雨,伊水涨,毁东都东南隅,平地水深六尺,漂民居六月,黄河决博、棣二州。(《新唐书·五行志》、《资治通鉴》)


cxvdfeggg1 发表于 2012-7-26 19:13
建武七年(31年)六月,洛水成灾。(《后汉书·五行志》)

建武十年(34年)洛水溢。(《后汉书·王景传》 ...



你贴出来的再多。也没有看到密度超过近几年来北京的积水吧。
跨度那么大能赶上新世纪北京的密度么?
04 07 11 12 好像都是大面积城区积水吧。
cxvdfeggg1 发表于 2012-7-26 19:13
建武七年(31年)六月,洛水成灾。(《后汉书·五行志》)

建武十年(34年)洛水溢。(《后汉书·王景传》 ...



你贴出来的再多。也没有看到密度超过近几年来北京的积水吧。
跨度那么大能赶上新世纪北京的密度么?
04 07 11 12 好像都是大面积城区积水吧。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26
古代的京城首都也常常被淹?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七月,伊、洛水泛涨,坏天津桥及上阳宫房舍,洛、渭之间坏庐舍,死者千余人。九月,霖雨两月余,河北博,等二十四州雨水害稼。(《新唐书·五行志》、《旧唐书·五行志》)


贞元二年(786年)六月,大风雨,京师通衢水深数尺,溺死者甚众。东都、河南、荆南、淮南江河泛溢,坏居人庐舍。(《旧唐书·五行志》)

大和二年(828年)夏,京畿及陈、滑二州水害稼。河阳平地水深五尺。河决,坏棣州城。河南、郓、曹、濮、淄、青、齐、德、兖、海等州大水。(《新唐书·五行志》)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6:26
古代的京城首都也常常被淹?
大和二年(828年)夏,京畿及陈、滑二州水害稼。河阳平地水深五尺。河决,坏棣州城。河南、郓、曹、濮、淄、青、齐、德、兖、海等州大水。(《新唐书·五行志》)

开宝八年(975年)河南濮州、清丰。五月,京师大雨,濮州河决郭龙村六月,澶州河决顿丘县。(《宋史·五行志》)

元符元年(1098年)。河南清丰。十月,河北,京东河溢。是岁,澶州河溢。(《宋史·哲宗本纪》)

大观元年(1107年)京东水,河溢。(《宋史·徽宗本纪》)

是不是真的输给古人,俺下不了结论。
但是都江堰的建造以及大舜治水的传说,俺的崇拜那绝对是刚刚滴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9:16
你贴出来的再多。也没有看到密度超过近几年来北京的积水吧。
跨度那么大能赶上新世纪北京的密度么? ...


前面就有人告诉你了。别把古代城市大小范围和现代都市大小范围混为等同。

以前各大朝代的京城,有的甚至连现代的北京一环都不到,人口超过一百万的更是屈指可数,就这样,也淹来淹去的。
cxvdfeggg1 发表于 2012-7-26 19:25
前面就有人告诉你了。别把古代城市大小范围和现代都市大小范围混为等同。

以 ...
原来把北京建设成一个大饼。还是古人的错?
fqmm 发表于 2012-7-26 19:27
原来把北京建设成一个大饼。还是古人的错?



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城市规模的大规模扩张,与现有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之间的矛盾,这个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课题。

一味归咎于政府,这本身就是一个取巧的推卸责任的鸵鸟政策。事实上,看过新闻发现,很多人其实真的是不应该遇难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求生技巧太缺乏了。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的确也是政府的责任所在,对全民的防灾自救训练严重不足。